泾川大云寺

时间:2024-04-04 13:49:36编辑:coo君

大云寺的重修简史

修旧如旧 自从《甘肃日报》刊发长篇通讯《拂去岁月的尘封》及时任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陆浩作出重要批示后,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专题片《国宝故事——甘肃泾川大云寺舍利》,并在其国宝档案栏目播出《大云寺佛舍利套函》上、下集。一时间全国各大媒体竞相报道。此后,鎏金铜匣、银椁、金棺和佛舍利等国宝级文物多次赴日本、新加坡、法国、英国和瑞士等国展出。2004年6月,又同甘肃省博物馆馆藏的铜奔马仪仗群俑等12件(组)国宝一起远赴美国,参加国家文物局主办的3至8世纪中国艺术和中外文化交流展览“走向盛唐展”。媒体的大力宣传和省市领导的殷殷关切,为泾川大云寺遗产重获新生赢得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为切实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泾川县委、县政府决定按照“政府引导、多元投资、分期实施、分步推进”的思路,在古泾州大云寺原址修建泾川大云寺博物馆。大云寺地上高耸的塔寺虽然在历史的风雨中消逝了,但隋唐两代修筑的佛塔地宫遗址还在,美轮美奂的金银棺椁和至尊至贵的佛祖骨舍利还在,特别是大量历史书中都对大云寺有详细记载。为尊重历史,重现大云寺遗产昔日的盛况和风采,泾川县严格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如何修复大云寺进行广泛而充分的论证。多次征求宗教界、文化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就整体建筑风格、布局等反复论证、修改完善。聘请山西省亨瑞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了主体建筑设计,委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完成了大云寺景区建设详规。在舍利塔设计上,邀请省内外钢结构及仿古建筑方面的权威专家多次召开研讨会,优化方案,完善设计,力求体现历史文化特色,确保设计合理,结构安全,节约资金。最后形成的规划方案得到省市有关专家的评审同意。根据建设规划,大云寺博物馆总占地364亩,分为中心区、服务区和景区广场三部分。总体规划设计为仿唐建筑风格。概算投资约3亿元。中心区占地100亩,总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主要建设主展馆、佛骨舍利塔、钟楼、鼓楼、东西碑亭及接待管理服务中心等。服务区和景区广场占地264亩,主要建设迎宾广场、文化街、商业街、景区道路等,共分三期建设完成。一期工程于2007年8月开工建设,2008年5月竣工。建成了舍利塔、大门、钟楼、鼓楼、东西碑亭,配套实施了绿化、亮化及给排水工程。二期工程于2010年5月竣工,建成了接待、管理、服务三个中心及门前广场,配套完成了影壁、景区围墙及绿化、亮化、给排水等工程。目前,大云寺博物馆已初具规模,成为迄今甘肃最大的仿唐建筑群。

大云寺的历史变迁

唐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天下诸州各置大云经,遂称大云寺,改号为天赐庵。西夏时,改名为护国寺。元末因战乱被毁,明代大云寺进行过多次重修。明洪武十六年(1383)日本僧人沙门志满远重洋,专程来凉州朝拜大云寺,并主持募化重修,被传为中日人民友好史上的一段佳话。明、清时期大云寺香火不断,游人众多,是凉州有名的浏览胜地。1927年4月23日武威发生8级地震时,大云寺遭到严重损坏,唯有寺内的古钟楼岿然独存。解放后,文物部门从别外搬迁来火神殿、春秋阁等古建筑,与古钟楼组成今日大云寺规模。1993年3月,大云寺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泾川大云寺的佛骨舍利

14粒舍利子有5层包装。兰州大学历史系毕业生、县文化馆张映文写了出 土报告:地宫有门,门拱是石质半圆形的,正面线刻祥云围绕宝器,两飞天临空翱翔。门拱由两根四棱形石柱支撑在石门槛上。柱的正面和内侧面线刻护法神。地宫内存放有一具半米见方的石函,函盖是覆斗形,刻有“大周泾州大云寺舍利之函总一十四粒”16字。函身四周均刻有铭文。函内盛有4寸见方的铜匣,样子很像石函,匣上有锁,钥匙由一条细金练系在匣上,尚可开启。铜匣内是一具长方体银椁,比匣略小,盖为瓦形,周围还有一周低矮的小栏杆,椁身两侧各有一对并列的小环。匣、椁的表面都是细工雕刻的素文缠身忍冬花,银椁内才是金棺。金棺的样子与银椁相同,比椁稍小,周身是金页贴成的莲花图案,花中镶有各色宝石,正中与侧面均嵌有较大的白色珍珠。金棺内盛一很小的球形细颈琉璃瓶,内含白色晶体14粒,即“舍利子”。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将泾川金银棺作为1964年全国考古方面的一件大事记载,精印了彩色塔基版面。《甘肃文物工作五十年》一书的《甘肃文物五十年大事记》称泾川大云寺舍利塔基反映了唐代在舍利安放制度上的划时代变革。 1971年9月19日,79岁高龄的郭沫若陪同柬埔寨王国首相宾努亲王来兰州参观,世界之宝与考古学伟人在甘肃省博物馆见面了,郭老一一鉴定了泾川金银棺、佛舍利等珍宝,并指示:“舍利石函、贵在石函”(因为石函上的铭文道清了这一国宝的出处和时间)。泾川大云寺比陕西扶风法门寺整整早发现了23年。

肉舍利的云居寺佛舍利的故事

1981年11月26日,原房山县云居寺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员在清理石经山雷音洞地面时,在拜石(雷音洞四根千佛柱中间位置,一块方形石板下)发现了明代庋藏佛舍利石函,把石函运到云居寺之后,打开石函,依次是隋青石函、明汉白玉函、隋银函、羊脂玉函,在羊脂玉函里发现了两粒状如红色粟米的佛舍利。 据史书记载,隋文帝杨坚幼时曾寄养在尼姑智仙家中十多年。智仙说杨坚佛性自通,预言他日后定会登基,并重兴佛教。果然,杨坚做了皇帝以后,大兴佛事。炀帝即位后对佛教笃信依然。静琬与被炀帝尊为老师的智者同出一师,炀帝得知静琬刻经之事后,赐予舍利以为表彰。因当时战事仍频,静琬深怕舍利遭劫,将舍利安放于雷音洞中。 千年后的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五月十二日,达观和尚来云居寺,率侍者整理雷音洞。这时发生了一种奇异的现象:“光灿岩壑,风雷动地”。达观在垫平洞中拜石时发现下面有地穴,地穴中藏有石函,内有隋大业十二年埋下的佛舍利三粒。佛宝出世,轰动朝野。慈圣太后下旨将舍利迎入宫中供养三日后重新安放在雷音洞内。 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罗炤,在石经山施茶亭遗址明代的碑文中,发现雷音洞在明代出土过佛舍利,11月26日,在雷音洞发现了佛舍利。

上一篇:恒大新能源

下一篇:ati 9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