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级翻译 洞庭湖

时间:2024-04-07 14:42:01编辑:coo君

《望洞庭湖》古诗全文及翻译内容是什么?

望洞庭
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逐句译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全译
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注释
洞庭湖: 湖名,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 湖面的波光。
两: 指湖光和秋月。和: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 指湖面。
镜未磨: 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白银盘: 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 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洞庭山。
赏析
诗词句解写作特色: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诗从一个“望”字着眼,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词整体写作特色: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诗人简介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 ,晚年自号庐山人,汉族,中国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其先中山靖王刘胜,又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近人卞孝萱则提出刘禹锡是匈奴族后裔,出生于嘉兴的新说,据邓声斌先生考证其父刘绪遭遇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定居彭城。刘禹锡为贞元九年(793)进士。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刘禹锡的最后一任是太子宾客,故后世题他的诗文集为《刘宾客集》。白居易赞其“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故刘禹锡又有有中唐“诗豪”之称,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


2017年12月全国大学英语六级翻译真题及答案:太湖

  为您整理了“2017年12月全国大学英语六级翻译真题及答案:太湖”,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在这里提前预祝考生们都能取得好成绩!    2017年12月全国大学英语六级翻译真题及答案:太湖    Translation (30 minutes)   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translate a passage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you should write your answer on answer sheet 2.   太湖是中国东部的一个淡水湖,占地面积2250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仅次于鄱阳和洞庭。太湖约有90个岛屿,大小从几平方米到几平方公里不等。太湖以其独特的“太湖石”而闻名,太湖石常用于装饰中国传统园林。太湖也以高产的捕鱼业闻名。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捕捞鱼蟹对沿湖的居民来说极为重要,并对周边地区的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太湖地区是中国陶瓷( ceramics)业基地之一,其中宜兴的陶瓷厂家生产举世闻名的宜兴紫砂壶( clay teapot,)    译文   Taihu Lake is a freshwater lake in eastChina and the third largest one in China after Poyang Lake and Dongting Lake, withan area of 2,250 square kilometers. The lake houses about 90 islands ranging insize from a few square meters to several square kilometers. Taihu Lake isfamous for its unique "Taihu Stone", which is commonly used todecorate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s. It is also known for its productive fishingindustry. Since the late 1970s, harvesting fish and crabs has been invaluableto people living along the lake and has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economy of the surrounding areas. Besides, the Taihu Lake region is one of China’sceramics industry s. For instance, Yixing pottery factory produces theworld-renowned Yixing clay teapots.   四六级英语推荐>>>

《望洞庭湖》的全文解释是什么?

秋水盛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想要渡水却没有船只,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赏析首先点明时令,时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见当年秋汛汹涌,一个“平”字,可见湖水涨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与湖岸相平的景象。洞庭本来就号称八百里,加上这样的浩大水势,其水岸相接、广阔无垠的情状更增浩瀚气势。此时,诗人面对洞庭,极目远望,则不仅水岸相平,而且呈现出水天相接的景象,仰观俯瞰,天空映照湖中,似乎是湖水包孕了天宇,“涵虚”,足见其大,“混太清”,足见其阔。如此壮阔的湖面,自然风云激荡,波涛汹涌,古老的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静态的地理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望洞庭湖全文解释是什么?

译文: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赏析: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

望洞庭 唐 刘禹锡古诗解析

望洞庭,唐,刘禹锡古诗解析如下: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赏析: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日暮时分,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明镜般平静的湖面开阔廖远。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古代没有玻璃,镜子是用青铜铸的,磨光以后才能照人。未磨的镜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胧胧,用来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处。刘禹锡: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于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任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后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杜佑的信任与器重。杜佑入朝为相,刘禹锡亦迁监察御史。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

望洞庭古诗的翻译

望洞庭古诗的翻译: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望洞庭原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作品赏析:诗人先描写从远处看到的洞庭湖的水光山色,再把洞庭湖的水比作白银盘,把洞庭湖中的君山比作一枚小小的青螺。银白色的盘子里摆着一枚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宽广豁达的胸怀。

望洞庭诗意是什么 望洞庭原文和译文

1、《望洞庭》的诗意: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2、原文:

《望洞庭》

作者:刘禹锡(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译文: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望洞庭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洞庭原文、翻译及赏析1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译文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赏析   这是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望洞庭原文、翻译及赏析2    望洞庭原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翻译:   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望洞庭鉴赏    赏析: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望洞庭原文、翻译及赏析3    望洞庭    唐朝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山水翠 一作:山水色)    《望洞庭》译文   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望洞庭》注释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望洞庭》赏析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月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绘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月水宁绘、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月平如山”,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月,差异却显而易见。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潭面如山,月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月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山洞庭月上一颗精美绝楼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   “月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山未磨。”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月面,月面平绘无风,犹如铁磨铜山。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月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绘、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月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接下来描绘月上无风,迷迷濛濛的月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山。“山未磨”三字十分形月贴切的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绘的景月,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潭面无风山未磨”以生动形月的比喻补足了“月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月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月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月光和秋月无法相映成趣,也就无“两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月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楼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山、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月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月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望洞庭》赏析二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然而,它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一首山水小诗,见出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这是很难得的。只有真心观察,才能读出这首诗的情意。    《望洞庭》创作背景   《望洞庭》是公元824年(唐穆宗长庆四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望洞庭原文、翻译及赏析4   唐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⑴,涵虚混太清⑵。   气蒸云梦泽⑶,波撼岳阳城⑷。   欲济无舟楫⑸,端居耻圣明⑹。   坐观垂钓者⑺,徒有羡鱼情⑻。    注释   ⑴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   ⑵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太清:指天空。   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⑷撼:一作“动”。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⑸欲济无舟楫: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济:渡。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⑹端居耻圣明: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端居:闲居。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⑺坐观:一作“徒怜”。   ⑻徒:只能。一作“空”。   (9)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只能白白的产生羡鱼之情了。这是隐喻想做官没有途径,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张丞相能相助一臂之力。羡鱼,《淮南子·说林训》中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译文   译文一:   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   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译文二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诗歌赏析   孟浩然早年有志仕进,曾人京求仕,失意而归。唐时,士人要进人仕途,必须有达官贵人引荐。此诗是诗人写给张九龄的,希望张荐引他。张九龄在唐玄宗时曾任中书令,封燕国公,后因事徙岳州,孟浩然此时游经岳州,故作此诗。   全诗先写景后抒情。   前四句以景物点出“望洞庭湖”的题意,展示了诗人所望的洞庭湖的壮观远景。这时已届八月之秋,湖水涨满,一片汪洋浩瀚,水天相接,洞庭湖与太空混而为一;湖上迷蒙,似乎整个洞庭湖都笼罩在云梦泽所蒸发的水汽之中;湖里波翻浪涌,其磅礴的声势,使整个岳阳城都受到震撼。这几句写出了洞庭湖的雄伟壮阔,空蒙浩瀚的撼动乾坤的气势,也表现了诗人此时爽朗开阔的胸襟。   后面四句由写景转人抒情表志,透露出以此诗“赠张丞相”的心意。先以“欲济”一句承接上文写景,似乎诗人在叹惜没有船可以渡过洞庭,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后面“端居”一句方表露出真意。两句意思说:我要进人仕途可是没人引荐,在这圣明的时代闲居独处真是有愧啊。最后两句运用《淮南子》“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的典故,说独坐着看别人出仕,而自己空有这种愿望,没有这种机会。说得十分委婉,没有直接提出要求,而实际正是要求张九龄为他的出仕出力荐引。   全诗借景抒怀,表现了诗人积极用世的思想,希望在政治上得到援引的心情。   诗人写此诗匠心独运,与一般干谒诗不同。先从写景人手,写雄伟壮阔的景观,暗寓自己的心志。然后以“欲济”一句作为过渡,既承接前面写景,又巧妙地转人抒怀。而在抒怀之中,没有直接说出请求荐引的话,而是运用比喻和典故,委婉地表明了自己的希望,而请求荐引之意也无须直接表白而自明了。   此诗不仅抒情婉转巧妙,写景也很出色。诗人紧扣诗题,突出湖水,不写其他。用“平”字写出湖水涨满之后,以广阔的太空、云梦泽和雄壮的岳阳城与之映衬,又用“涵”、“蒸”、“撼”等字加以点染,从而显出了洞庭湖水的雄伟壮观和震撼乾坤的气势。“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因之成为咏唱洞庭湖的名句。 望洞庭原文、翻译及赏析5    原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   朝代:唐朝   作者: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注释 ①张丞相:指张九龄(673-740),唐玄宗时宰相,后贬为荆州长史。   ②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   ③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清:指天空。   ④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⑤济:渡。   ⑥端居:安居。   ⑦耻(chǐ)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⑧徒:只能。   ⑨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赏析:   首先点明时令,时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见当年秋汛汹涌,一个“平”字,可见湖水涨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与湖岸相平的景象。洞庭本来就号称八百里,加上这样的浩大水势,其水岸相接、广阔无垠的情状更增浩瀚气势。此时,诗人面对洞庭,极目远望,则不仅水岸相平,而且呈现出水天相接的景象,仰观俯瞰,天空映照湖中,似乎是湖水包孕了天宇,“涵虚”,足见其大,“混太清”,足见其阔。如此壮阔的湖面,自然风云激荡,波涛汹涌,古老的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静态的地理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望洞庭原文、翻译及赏析6    秋登巴陵望洞庭   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   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   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   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   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   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    翻译   清晨登上巴丘山,极目远眺,四方的景物无不尽收眼底。   湖面明净倒映着天光,湖水清澈见底可以映现秋色。   秋天的物色多么苍茫,岸上与水色都明丽清朗。   山色青翠掩映了远处的林木,水色碧绿没有清冷的烟气。   帆船轻漂,自江中向这里驶来,小鸟远去飞向日边。   长沙浦边秋风清朗,云梦田上霜迹已空。   观览秋光使人叹惜头发脱落,注目湖水流过又令人悲悯流年已逝。   北边的小洲随波荡漾,湖水向东潺潺而流。   郢人唱起《白雪》,江南美女歌唱《采莲曲》。   听到这些歌声更让人肠断,凭靠山崖泪如泉涌。    注释   巴陵:指巴陵郡(今湖南岳阳)的巴丘山。巴丘山,位于岳阳南。又名巴蛇冢。传说后羿屠巴蛇于洞庭,蛇骨久积成丘,故得名。   周览:纵览,四面瞭望。   际海:岸边与水中。   长沙浦:指由长沙而入洞庭之湘水。   云梦:古代泽薮名,位于南郡华容县(今湖南潜江县)西南。古云梦泽,跨江之南北,自岳州外,凡江夏、汉阳、沔阳、安陆、德安、荆州,皆其兼亘所及。   瞻光:瞻日月之光。   阅水:阅逝去之水。   徂年:流年、年华。《后汉书·马援传》:徂年已流,壮情方勇。   渚:小洲,水中小块陆地。   潺湲:水流动貌。   郢:春秋时楚国国都。   采莲:梁武帝所制乐府《江南弄》,七曲中有《采莲曲》。此指江南女子采莲时所唱之歌。    创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事件长流夜郎中途获赦,结束了十五个月的流放生活,重新得到自由。诗人随即乘舟东下,在江汉一带逗留了一段时间,然后又南游洞庭、潇湘。这首诗就是作于这一年秋天。    鉴赏   诗的开头“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写在秋天的一个早晨,诗人登上巴丘山,眺望洞庭湖的美丽景色:“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居高临下,湖光山色,无不尽收眼底。清澈的湖水和明朗的天空交相映照,充分显示了天高气爽的秋色之美。诗人对之不禁赞叹不已:“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   开头六句是写意,是概括的描写,淡淡几笔勾勒出大致的轮廓。接着六句则是工笔,用鲜明的色彩细致地加以刻画。“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两句写静态:山青树也青,远看山和树简直浑然一体。水是碧绿的,没有被朦胧的寒冷的暮霭所笼罩。“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两句写动态:湖面上突然出现风帆,原来是过往的船只;天空中鸟儿翱翔而过,朝着日出的方向飞去,逐渐消失了。“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两句写洞庭湖周围的秋景:长沙浦水净风清,云梦泽的田野蒙上一层白霜是那样空明。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这四句触景生情,抒发身世之感。诗人看到水流不息,联想到那已经过往的岁月和消逝的年华,不禁感慨万端,悲从中来。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这里运用了“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意思是说,无论是善于唱歌的歌手唱起《白雪歌》,或者是越地的女子唱起《采莲曲》,都无法使作者高兴起来,反而更加悲伤。诗到这里,戛然而止。“泪如泉”的原因,诗人没说,留给读者去联想,去思索。   此诗为五言古诗,而语言工致,对用对仗,可见是吸取了近体诗的特点。李白诗歌素以雄奇奔放、豪迈不羁著称,但这首诗表现出李白诗歌精细工致的另一面。

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翻译

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翻译如下:一、分段翻译:1、“万古巴丘戍,平湖此望长。”巴丘,即岳阳楼一带。戍,即谪守,谪戍。联系《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可知,第一句是写置身此楼,思接千载,不仅联想到此地的历史文化,联想到曾经谪戍此地的历史名人,可能自己现在的遭遇和历史上会集于此的迁客骚人的境遇是相似的,其心其情与古人也应该是相通的。第二句是写“倌中望洞庭湖”所见,眺望洞庭湖,潮平两岸阔,湖面广远。“淼淼”是水势浩大貌。“苍苍”此处应该是无边无际、空阔辽远之意。2、“问人何淼淼,愁暮更苍苍。”“问人何淼淼”是以惊“问”来侧面衬托洞庭湖水势之大,湖面之辽阔。两句合在一起,大意为暮色中望洞庭,愁绪潜滋暗长,水势浩大惊人的洞庭湖显得更加空阔辽远。诗人之愁可能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思乡之愁,也可能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国忧民之愁。没有相应的背景介绍,我们不得而知。3、“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这两句仍是描写所见之景,傍晚的洞庭湖湖水涌动、生气弥漫、吞天没日,诗人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感情振起,壮景抒豪情,由前边的“暮愁”转为现在的“豪情”。4、“孤舟有归客,早晚达潇湘?”诗人的目光突然落在了一只孤舟之上,浩渺的湖面衬得小舟更加孤独,舟中“归客“想必此时归心似箭,盼着早点回到“潇湘”(应该是归客的家吧),我何尝不想像眼前这位“归客”一样驾舟回到“潇湘”呢?可是什么时候才能如愿以偿啊?尾联表达了漂泊在外的孤寂和思归之情。二、原文:岳阳馆中望洞庭湖【 唐】刘长卿万古巴丘戍,平湖此望长。问人何淼淼,愁暮更苍苍。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孤舟有归客,早晚达潇湘。

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的翻译是什么?

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翻译如下:一、分段翻译:1、“万古巴丘戍,平湖此望长。”巴丘,即岳阳楼一带。戍,即谪守,谪戍。联系《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可知,第一句是写置身此楼,思接千载,不仅联想到此地的历史文化,联想到曾经谪戍此地的历史名人,可能自己现在的遭遇和历史上会集于此的迁客骚人的境遇是相似的,其心其情与古人也应该是相通的。第二句是写“倌中望洞庭湖”所见,眺望洞庭湖,潮平两岸阔,湖面广远。“淼淼”是水势浩大貌。“苍苍”此处应该是无边无际、空阔辽远之意。2、“问人何淼淼,愁暮更苍苍。”“问人何淼淼”是以惊“问”来侧面衬托洞庭湖水势之大,湖面之辽阔。两句合在一起,大意为暮色中望洞庭,愁绪潜滋暗长,水势浩大惊人的洞庭湖显得更加空阔辽远。诗人之愁可能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思乡之愁,也可能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国忧民之愁。没有相应的背景介绍,我们不得而知。3、“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这两句仍是描写所见之景,傍晚的洞庭湖湖水涌动、生气弥漫、吞天没日,诗人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感情振起,壮景抒豪情,由前边的“暮愁”转为现在的“豪情”。4、“孤舟有归客,早晚达潇湘?”诗人的目光突然落在了一只孤舟之上,浩渺的湖面衬得小舟更加孤独,舟中“归客“想必此时归心似箭,盼着早点回到“潇湘”(应该是归客的家吧),我何尝不想像眼前这位“归客”一样驾舟回到“潇湘”呢?可是什么时候才能如愿以偿啊?尾联表达了漂泊在外的孤寂和思归之情。二、原文:岳阳馆中望洞庭湖【 唐】刘长卿万古巴丘戍,平湖此望长。问人何淼淼,愁暮更苍苍。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孤舟有归客,早晚达潇湘。

岳阳楼记 一句原文 一句翻译

  ❤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1044)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阳做太守
  ❤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旧的规模,在岳阳楼上雕刻了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
  ❤ 属予作文以记之。
  嘱咐我写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 予观夫八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噬着长江的流水,水波浩荡,宽阔无边;
  ❤ 朝晖夕阳,气象万千。
  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
  ❤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虽然如此,那么(此地)北方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降职远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向那连绵的雨繁密不断,连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愤怒吼着,浑浊的浪冲向天空;
  ❤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状;
  ❤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
  ❤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特别是)傍晚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长啸和猿猴的哀啼。
  ❤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着矣。
  (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的心情),(会觉得)满眼(望去都是)萧条的景色,感慨到了极点而十分悲伤。

  ❤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到了春天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
  ❤ 岸芷汀蓝,郁郁青青。
  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绿。
  ❤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有时候(湖上)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面上)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呢!
  ❤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耻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那简直是高兴到了极点。

  ❤ 嗟夫!
  唉!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什么原因呢?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是因为他们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喜或悲;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
  ❤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不在朝廷上做官就替君主担忧。
  ❤ 是进亦忧,退亦忧。
  这样(看来),进朝廷做官的也担忧,隐退江湖也担忧。
  ❤ 然则何时而乐耶?
  (即使)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
  ❤ 噫!
  啊!
  ❤ 微斯人,吾谁与归?
  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
  【希望能帮到你~~~O(∩_∩)O~~】


游岳阳楼记翻译和原文

《游岳阳楼记》,作者是明代袁中道。原文及翻译如下: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当其涸时,如匹练耳;及春夏间,九水发而后有湖。然九水发,巴江之水亦发,九水方奔腾皓淼,以趋浔阳;而巴江之水,卷雪轰雷,自天上来。白话文:洞庭湖是沅江、湘江等九条河流汇集而成。(秋冬时节)湖面因为寒冷凝结,如同一匹白绢一般。等到春夏季节,九条河流发水以后才有(眼前)的湖面。而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变态,此其所以奇也。楼之前,为君山,如一雀尾垆,排当水面,林木可数。盖从君山酒香、朗吟亭上望,洞庭得水最多,故直以千里一壑,粘天沃日为奇。白话文:而岳阳楼耸立于江湖交汇的地方,早早晚晚,看尽它变幻无穷的吞吐之态,这是岳阳楼奇特的地方。楼前面是君山,像一尊雀尾炉,劈开水面,正对着这座楼,山上的树木清晰可数。所以只因千里茫茫的一个大山谷里水面远接天边,日光沐浴其中为奇妙。况江湖于此会,而无一山以屯蓄之,莽莽洪流,亦复何致。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白话文:何况江湖在此交汇的气势,如果没有一座山来包容,只是莽莽洪流,又有什么意趣呢?所以楼的气势,有了水才雄壮,有了山才美丽。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白话文:我们出游的这一天,风和日丽,湖面像被熨烫过一样平坦。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像蝇头小字,附着在白练似的溪流上。举酒同饮,意趣闲淡。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夫定州之役,子京增堞籍兵,慰死犒生,边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白话文:滕子京说:“简直要扶着栏杆大哭一场才觉得痛快”。范仲淹“先忧后乐”的话,是因为滕子京有作为而发的感慨。定州一役,滕子京增高城墙招摹士卒,告慰死者,边疆安宁。但后来的官员却以耗费国家资财的罪名上书弹劾。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白话文:黑色的鬓发已经白了,往日的壮志已经心灰意冷,近来又遭遇兄弟病故,我像冬日的大雁孤身一人,飘零天涯,这才真的值得哭啊,值得大哭一场啊!扩展资料文学思想:袁中道是明代公安派代表人物。针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字摹句拟,制造赝鼎伪觚的风气,他大声疾呼:创作要充分发挥自己个性,不要从人脚跟,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笔”。他强调文学要“真”,要有真知灼见、真情实感,要从“假人假言”,也就是从“文以载道”的封建文学观中解放出来。这种尊重个性、要求解放,反对传统的文学主张,使他的创作充满着由儒、道、禅混合的自由放纵思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游岳阳楼记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翻译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如下: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译文如下: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赏析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

上一篇:幼儿唐诗三百首下载

下一篇:吻别英文版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