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全国卷理综

时间:2024-04-09 12:34:37编辑:coo君

2015年高考理综总分多少分

2015年高考理综总分多少分 2015的理综卷子根据不同省份的出题,分值都是一样的300分,但是组成理综卷子的每一科的分数可能会有差别。 新课标全国卷、安徽卷、山东卷、四川卷、重庆卷:300分(物理110,化学100,生物90) 广东卷:300分(物理100,化学100,生物100) 全国大纲卷、北京卷、福建卷、天津卷、浙江卷:300分(物理120,化学100,生物80) 江苏、海南、上海不考理综。 拓展资料 理科综合试题,简称“理综”,指的是在高考中,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的合卷。理科综合试题总分300分,其中各单科所占分数各省标准不一,全国理综卷为物理占110分、化学占100分、生物占90分。

2015年高考理综总分多少分

2015年高考理综总分为300分。各地标准如下:1、新课标全国卷,安徽卷,山东卷,四川卷,重庆卷理综分为物理110,化学100,生物90。2、广东卷分为物理100,化学100,生物100。3、全国大纲卷,北京卷,福建卷,天津卷,浙江卷理综分为物理120,化学100,生物80。此外,江苏、海南、上海等地不设理综为高考科目。扩展资料:1999年2月教育部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并决定在广东省试行“3+X”高考模式,由此拉开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序幕,从而使高考改革又一次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2006年陕西大综合改成小综合、辽宁为助学生减负也再分文理科,2007年山东高考更注重能力考察,拟用3+X+1,而且此方案有可能被江苏借鉴。2008、2009年,据专家分析,为适应课改全国高考科目,理综的考查方式可能还要变。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理科综合

高考题 ,2011大纲全国卷理综23题物理实验,求高手对3、4小题详细作答。高分拜谢。

一、多用电表在不同档位,指针只能向同一边偏转,说明电流流经多用电表只能是“红进黑出”,再结合电流表“+”和“-”,a为黑笔。
二、高考给的答案“14.0Ω”值得商榷,欧姆档不用估读,14Ω更准确。
三、第三问和第四问的设置不科学,因为先求的是电动势,后求的是短路电流。此题要用到“中值电阻等于表头内阻”这一结论,所以多用电表内阻为15Ω,由多用电表欧姆档原理知道14Ω是多用电表以外的全部电阻,即外电阻14Ω,内电阻15Ω, 0.053×(15+14)=1.54 V , 1.54÷15=103mA
高三某物理老师


2013年高考全国共有几套卷?

分为Ⅰ卷、Ⅱ卷。从2013年开始,新课标全国卷分为Ⅰ卷、Ⅱ卷。从2016年开始,新课标全国卷分为Ⅰ卷、Ⅱ卷、Ⅲ卷。并且从2016年开始,全国Ⅰ、Ⅱ、Ⅲ卷分别改称为全国乙、甲、丙卷。贵州、甘肃、青海、西藏加入新课标高考。由于这些省份的加入,新课标全国卷开始分成Ⅰ 卷和Ⅱ卷。河南、河北、山西、陕西语文及综合、湖南综合、江西综合、湖北综合采用全国Ⅰ 卷;贵州、甘肃、青海、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海南语数英、辽宁综合采用全国Ⅱ卷。扩展资料:高考的相关要求规定:1、2014年上半年,教育部将发布总体方案及高考改革等各领域改革实施意见,有条件的省份开始综合改革试点或专项改革试点,2017年,总结成效和经验,推广实施,到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2、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规定,2014年在上海市和浙江省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的试点,2017年将全面推进。3、在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区、市),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学生可以在完成必修内容的学习,在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一定了解后确定选考科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考试题全国卷

求09年全国卷1的理综化学部分答案

  6.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NaOH溶液后加热既有气体放出又有沉淀生成的一组是
  A.Ba2+ 、 、 、 B. 、 、 、
  C. 、Ba2+、 、 D. 、 、 、
  答案D
  【解析】A项,加入NaOH会与NH4+ 产生NH3,但没有沉淀;B项HCO3- 与AlO2- 不能共存,会生成Al(OH)3 沉淀。C项,OH-与HSO3- 生成SO32 -,与Ba2+可生成BaSO3沉淀,但无气体。D项,OH-与NH4+ 产生NH3,与Mg2+会产生Mg(OH)2沉淀,正确。
  7.将15ml.2mol•. 溶液逐滴加入到40 ml.0.5mol•. 盐溶液中,恰好将溶液中的 离子完全沉淀为碳酸盐,则 中n值是
  A. 4 B. 3 C. 2 D. 1
  答案B
  【解析】M的化合价为+n,Na2CO3与MCln反应对应的关系式为:2Mn+ ~ nCO32 -
  2 n
  15×10-3×2 40×10-3×0.5
  可得n=3,故选B。

  8.下列表示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在碱性条件下,不可能产生CO2气体,而应是CO32 -,故B项错。
  9.现有乙酸和两种链状单烯烃混合物,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a,则碳的质量分数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2,而单烯烃的通式为CnH2n,从化学式可以发现两者中,C与H之间的数目比为1:2,质量比为6:1,碳氢的质量分数一共为1-a,其中碳占 。
  10.用0.1 mol•. 的盐酸滴定0.10 mol•. 的氨水,滴定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 > , > B. = , =
  C. > , > D. > , >
  答案C
  【解析】溶液中不可能出现阴离子均大于阳离子的情况,不遵循电荷守恒,故C项错。
  11.为了检验某含有 杂质的 样品的纯度,现将 克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 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2NaHCO3 Na2CO3 + CO2↑ + H2O m (减少)
  2×84 106 62
  x (W1- w2)
  解得x= ,将其带入下式可得: w(Na2CO3)= (w1- x )/W1 = ,A项正确。

  12. 有关下图所示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既可以与Br2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又可以在光照下与Br2发生取代反应
  B.1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以与3molNaOH反应
  C.既可以催化加氢,又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既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以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
  答案D
  【解析】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故可以与Br2发生加成反应,又含有甲基,故可以与Br2光照发生取代反应,A项正确;B项,酚羟要消耗一个NaOH,两个酯基要消耗两个NaOH,正确;C项,苯环可以催化加氢,碳碳双键可以使KMnO4褪色,正确;该有机物中不存在羧基,故不能与NaHCO3放出CO2气体,D项错。
  13.下图表示反应 , ,在某温度时 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第6 后,反应就终止了
  B. 的平衡转化率为85%
  C.若升高温度, 的平衡转化率将大于85%
  D.若降低温度,v正和v逆将以同样倍数减少
  答案B
  【解析】A项,6min时反应达平衡,但未停止,故错;B项,X的变化量为1-0.15=0.85mol,转化率为0.85/1=85%,正确。HV逆,即逆反应减小的倍数大,错误。

  27.(1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浓H2SO4和木炭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H2SO4 (浓) + C CO2↑+ 2 H2O + 2SO2↑
  请从下图中选用所需的仪器(可重复选用)组成一套进行该反应并检出反应产物的装置。现提供浓H2SO4、木炭和酸性KMnO4溶液,其他固、液试剂自选。(连接和固定仪器用的玻璃管、胶管、铁夹、铁架台及加热装置等均略去)

  将所选的仪器按连接顺序由上至下依次填入下表,并写出该仪器中应加试剂的名称及其作用。
  选用的仪器
  (填字母) 加入的试剂 作用


  答案C 浓硫硫和木炭 产生反应物
  B 无水硫酸铜 检验是否有水
  A 品红 检验SO2
  A 酸性KMnO4 除去SO2
  A 澄清石灰水 检验CO2的存在。
  【解析】成套装置包括反应装置,检验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C中加入浓硫硫和木炭作为反应物的发生器,产物中必须先检验水,因为在检验其他物质时会在其它试剂中混入水,可选用装置B,放入无水硫酸铜,若变蓝则说明有水。接着检验SO2气体,用装置A,放入品红检验,若品红褪色,则说明有SO2气体产生,再用装置A,放入酸性KMnO4溶液以除去SO2,最后再用装置A,放入澄清石灰水来检验CO2的存在,因SO2也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故先要除去SO2。
  28.(1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下图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100g 5.00%的NaOH溶液、足量的CuSO4溶液和100g 10.00%的K2SO4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

  (1) 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丙中K2SO4浓度为10.47%,乙中c电极质量增加。据此回答问题:
  ①电源的N端为 极;
  ②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③列式计算电极b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 ;
  ④电极c的质量变化是 g;
  ⑤电解前后各溶液的酸、碱性大小是否发生变化,简述其原因:
  甲溶液 ;
  乙溶液 ;
  丙溶液 ;

  (2)如果电解过程中铜全部析出,此时电解能否继续进行,为什么?

  答案(1)①正极 ②4OH--4e-=2H2O + O2↑。③2.8L ④16g ⑤甲增大,因为相当于电解水;乙减小,OH-放电, H+增多。丙不变,相当于电解水。(2)可以 因为CuSO4溶液已转变为H2SO4溶液,反应也就变为水的电解反应
  【解析】(1)①乙中C电极质量增加,则c处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即C处为阴极,由此可推出b为阳极,a为阴极,M为负极,N为正极。丙中为K2SO4,相当于电解水,设电解的水的质量为xg。由电解前后溶质质量相等有,100×10%=(100-x)×10.47%,得x=4.5g,故为0.25mol。由方程式2H2+O2 2H2O可知,生成2molH2O,转移4mol电子,所以整个反应中转化0.5mol电子,而整个电路是串联的,故每个烧杯中的电极上转移电子数是相等的。②甲中为NaOH,相当于电解H2O,阳极b处为阴离子OH-放电,即4OH--4e-=2H2O + O2↑。③转移0.5mol电子,则生成O2为0.5/4=0.125mol,标况下的体积为0.125×22.4=2.8L。④Cu2++2e-=Cu,转移0.5mol电子,则生成的m(Cu)=0.5/2 ×64 =16g。⑤甲中相当于电解水,故NaOH的浓度增大,pH变大。乙中阴极为Cu2+放电,阳极为OH-放电,所以H+增多,故pH减小。丙中为电解水,对于K2SO4而言,其pH几乎不变。(2)铜全部析出,可以继续电解H2SO4,有电解液即可电解。
  29.(1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已知周期表中,元素Q、R、W、Y与元素X相邻。Y的最高化合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回答下列问题:
  (1)W与Q可以形成一种高温结构陶瓷材料。W的氯化物分子呈正四面体结构,W的氧化物的晶体类型是 ;
  (2)Q的具有相同化合价且可以相互转变的氧化物是 ;
  (3)R和Y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R呈现最高化合价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4)这5个元素的氢化物分子中,①立体结构类型相同的氢化物的沸点从高到低排列次序是(填化学式) ,其原因是
  ;
  ②电子总数相同的氢化物的化学式和立体结构分别是
  ;
  (5)W和Q所形成的结构陶瓷材料的一种合成方法如下:W的氯化物与Q的氢化物加热反应,生成化合物W(QH2)4和HCL气体;W(QH2)4在高温下分解生成Q的氢化物和该陶瓷材料。上述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各物质用化学式表示)是
  。
  答案(1)原子晶体。(2)NO2和N2O4(3)As2S5。(4)①NH3> AsH3 > PH3,因为前者中含有氢键,后两者构型相同,分子间作用力不同;②电子数相同的有SiH4、PH3和H2S结构分别为正四面体,三角锥和V形。(5)SiCl4 + 4NH3 = Si(NH2)4 + 4HCl,3Si(NH2)4 = 8NH3 + Si3N4
  【解析】本题可结合问题作答。W的氯化物为正四体型,则应为SiCl4或CCl4,又W与Q形成高温陶瓷,故可推断W为Si。(1)SiO2为原子晶体。(2)高温陶瓷可联想到Si3N4,Q为N,则有NO2与N2O4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3)Y的最高价氧化的的水化物为强酸,且与Si、N等相邻,则只能是S。R为As,所以R的最高价化合物应为As2S5。(4)显然x为P元素。①氢化物沸点顺序为NH3> AsH3 > PH3,因为前者中含有氢键后两者构型相同,分子间作用力不同。②SiH4、PH3和H2S的电子数均为18。,结构分别为正四面体,三角锥和V形。(5)由题中所给出的含字母的化学式可以写出具体的物质,然后配平即可。
  30、(15分)
  化合物H是一种香料,存在于金橘中,可用如下路线合成: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11.2L(标准状况)的烃A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以产生88 g CO2和45 g H¬2¬O。
  A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
  (2)B和C均为一氯代烃,它们的名称(系统命名)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催化剂存在下1 mol F与2 mol H¬2反应,生成3-苯基-1-丙醇。F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
  (4)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所有与G具有相同官能团的G的芳香类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4H10。(2)2-甲基-1-氯丙烷、2-甲基-2-氯丙烷(3) (4)消去反应。
  (5)

  (6) 、 、 、
  【解析】(1)88gCO2为2mol,45gH2O为2.5mol,标准11.2L,即为0.5mol,所以烃A中含碳原子为4,H原子数为10,则化学式为C4H10。(2)C4H10存在正丁烷和异丁烷两种,但从框图上看,A与Cl2光照取代时有两种产物,且在NaOH醇溶液作用下的产物只有一种,则只能是异丁烷。取代后的产物为2-甲基-1-氯丙烷和2-甲基-2-氯丙烷。(3)F可以与Cu(OH)2反应,故应为醛基,与H2之间为1:2加成,则应含有碳碳双键。从生成的产物3-苯基-1-丙醇分析,F的结构简式为 。(4)反应①为卤代烃在醇溶液中的消去反应。(5)F被新制的Cu(OH)2氧化成羧酸,D至E为然后与信息相同的条件,则类比可不难得出E的结构为 。E与G在浓硫酸作用下可以发生酯化反应。(5)G中含有官能团有碳碳双键和羧基,可以将官能团作相应的位置变换而得出其芳香类的同分异构体。


2011新课标高考理综物理23题

从你的提问可以看出,你对运动学公式理解不透,下面先不解这道题,就给你理清公式。
所有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设初速度Vo,末速度Vt,时间t,位移s,加速度a),都符合下列规律:
1.Vo—Vt—t关系式:Vt=Vo+at
2.V(平均)=(Vo+Vt)/2
3.s=V(平均)t
4.Vo—t—s关系式:s=Vot+1/2*at²
5.Vo—Vt—s关系式:Vt²—Vo²=2as
常考公式是1、4、5,这三个公式都含有a(这个特点很有作用),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所以只要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零也可以看成初速度“不为零”,比如说某物体静止,可以看成是该物体以V=0的速度向某方向“运动”,虽然刚开始时是静止的但也可以看成是开始时已经运动,把静止的也看成是运动的(这段理解不了也算了,关系不大),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上面的公式适用于所有的匀速直线运动了,所以当Vo=0时,直接套用上面的公式可以简化成下列公式:
1.Vt=at
2.V(平均)=Vt/2
4.s=1/2*at²
5.Vt²=2as
注意初速为零的才可以简化,OK!说到这里,可以解答你的疑问“那个s/t和a t/2 不都是相当于中点速度吗”了,从上面第3条公式中可以知道,只要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不管初速是否为零,s/t都是平均速度,也是中间时刻的速度,至于你说的中点速度,如果是指V-t图中 斜线的中点就正确,如果是指光电门甲乙或滑块滑下的起点和乙的中点就错了;当初速不为零时,由第一组公式的1、2得V(平均)=Vo+1/2*at,当初速为零时,由第二组公式的1、2得V(平均)=1/2*at,所以1/2*at在【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才是平均速度和中间时刻速度,跟上面一样也不是甲乙中点速度,要注意,虽然滑块滑下的整个过程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但必须先明确研究的是哪个运动过程,t是滑块从甲至乙的时间,就暗示了运动过程就是从甲运动到乙,选全过程必错,上面这些公式一定要对应其运动过程,所以答案所给的公式中的Vo不=0,而是等于V甲,很明显V甲不=0,解决了你的疑问了吧?还不明的可以再问,OK!接着到第一问:
第一问要求的是t,s,a.Vt四者的关系,为了方便,通过甲乙的速度分别记作V1,V2,不再用Vo和Vt,
解答这类问题可以用组合法,分为一次组合、二次组合(我知道你不明白,先别管什么叫一次、二次组合,稍后你会明白);
一次组合目的是确定公式,二次组合目的是联解方程,OK!现就用组合法解第一问:
先找出要求的那些物理量:题干要求的是t,s,a.V2四者的关系,
再去掉a(等一下再说为何去掉a),然后把剩下的三个物理量t,s,V2两两组合,这就是一次组合。
一次组合:1.t-V2,相关公式V2=V1+at;
2.t-s,相关公式s=v1t+1/2*at²;
3.s-V2,相关公式V2²-V1²=2as.
相关公式就是含有组合中的两个物理量的公式,要理清各物理量的关系才能快速确定相关公式,具体介绍在前面开头部分。
二次组合就是把一次组合中得出的公式再进行组合,联解方程即可,从一次组合的三条公式中可以看出:
1.三条公式都含有【唯一的】未知量V1,因此选取任意两个方程都能消去V1,得出答案;
2.三条公式都含有已知量a,因此进行一次组合时可以去掉a;
二次组合:
1.V2=V1+at和s=v1t+1/2*at²
2.V2=V1+at和V2²-V1²=2as
3.s=v1t+1/2*at²和V2²-V1²=2as
参考答案中用的是第一种:V2=V1+at和s=v1t+1/2*at²,其实三种组合都能得出答案,前两种比较简单,你自己应该可以解决,第三种比较复杂重点讲一下第三种。第三种化简如下:
∵s=v1t+1/2*at²,∴s/t=V1+1/2at,∴v1=s/t-1/2at,代入V2²-V1²=2as得V2²-(s/t-1/2at)²=2as,∴V2²-(s/t)²-(at)²/4-as=0,∴V2²-[(s/t)²+(at)²/4+as],∴V2²-(s/t+1/2at)²=0(通过完全平方公式化简(s/t)²+(at)²/4+as)得(s/t+1/2at)²),∴V2²=(s/t+1/2at)²,∴V2=s/t+1/2at,OK!大功告成!仍有不懂再问!


上一篇:2015专科分数线

下一篇:2012全国卷文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