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4-04-13 01:27:45编辑:coo君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课堂更加精彩,那么,对使用北师大版教材的 六年级数学 老师来说,要怎么才能做出一份好的教案呢?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欢迎阅读!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   2、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积累几何活动 经验 ,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 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   学习难点: 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   课前准备: 钟表,课件, 教具   学 习 过 程   环节 学 案   回顾旧知 1、物体的运动有¬¬( )和( )。   2、平移和旋转都只改变图形的( ),不改变图形的( )和( )。   自主探索 1、钟面上指针旋转的方向就是( )方向;   相反的方向就是( )方向。   2、钟表上旋转一周是( )度,12个时刻将它12等份,所以每份是( )度。   3、从 8时到10时,时针绕旋转点( )方向旋转( )度,   从11时到15时,时针绕旋转点( )方向旋转( )度。   4、旋转三要素指( )( )( )。   合作探究   当横杆升起时,横杆绕旋转点( )时针旋转( )度;   当横杆落下时,横杆绕旋转点( )时针旋转( )度。   达标检测   基础性作业:   课本29页练一练1、2题 (看课件)。   一棵小树被扶起种好,这棵小树绕点O( ) 方向旋转了( )度。   提高性作业:   1、 画出线段AB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画出线段AB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拓展性作业:   如图,点P是线段MN上一点,将线段MN绕点P顺时针旋转90度。   M P N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能力目标: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的奥秘,培养数学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写比例.   突破重点、难点设想 根据上学期“比的认识”,怎样的两张图片像的问题、让学生明确两种相关联的量成相除关系,且它们的比值相等时,这两个比组成比例关系。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 学 活 动 及 主 要 语 言 预 设 学生活动预设   一、创境激疑   上学期学习“比的认识”时,我们讨论“图片像不像”的问题。请同学们联系比的知识,再想一想,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比值相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深入探究。   回顾   产生疑问   二、互动解疑   1、比例的意义   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要求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提出要求。   (1) 写出每个图片的长与宽的比   (2) 求出各比的比值   (3) 观察特点,写出规律   板书:   图片A:6:4=3:2=1.5   图片B:3:2=1.5   图片C:8:3=2.66……   图片D:12:8=3:2=1.5   图片E:12:2=6   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连接起来,这种等式叫做比例,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比例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结论:像12:6=8:4, 6:4=3:2这样表示两个比值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巩固练习:(1)要求每个学生写出一个比例,教师巡视指导且批阅。   (2)要求每个学生写出一个比例,同桌交流。   (3)做一做教材表格的题,完成后由教师批改。   2、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在12:6=8:4中,12,6,8和4都是该比例的项。   在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12:6=8:4中12和4是比例 6和8是比例   观察   先独立思考   指名汇报   共同发现、小结   理解   自主思考   小组内交流探究   汇报交流   独立填写   同桌交流   指名汇报   三、启思导疑   1、同学们发现了一种新的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的 方法 ?(比值相等)   2、这节课我们一直类比着比学习比例,比与比例仅一字只差,它们会有什么区别呢? (比是两个数相除,是一个算式;比例是两个比相等,是一个等式 )   指名谈发现   理解   识记   四、实践运用   (一)填一填。   1、在4:7=48:84中,4,7,48,84,叫比例的( ),其中4和84是比例的 。7和48是比例的 。   2、用6,3,9,8组成一个比例是( )。   (二)下列那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为什么?   (1)4:5和8:20 (2)15:30和18:36   (3)0.7:4.9和140:20 (4)1/3:1/9和1/6:1/8   (三)按要求写一写。   1、先写出比值是3的两个比,再组成比例。   2、根据1.2×25=0.6×25写出两个比例式。   独立思考   指名汇报   评价订正   五、 总结 评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什么样的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   自由小结   板书设计: 比例的认识   12 :6 = 8 :4   6 :4 = 3 :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7篇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能在方格纸上准确建立一个点和一个数对得对应。理解图形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2、过程和方法: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展示等活动,体会图形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研究图形的放缩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图形的相似。感受学习比例尺的必要性。 欣赏图形的美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照片:集体照 师:谢老师想把咱们班的集体照放进想框里,怎样把它放进去呢?(复制粘贴) 师:看着这张照片,有什么感觉? 师:是的,生活中有很多缩小和放大的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投影出示课题:图形的放缩)! 二、笑脸图大变身 1、初步感受图形的放缩 师:(出示1张贺卡图片)这是一张贺卡,(边说,边操作,得到的三张贺卡)与原来的贺卡相比,怎么样? 生:一样(不一样)。 师:看完之后,你想说点儿什么?你认为哪一张跟原图最像?为什么?(记住和原图比:都是长方形的,是长变了还是宽变了?)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 2、深入探究图形的放缩 师:为什么同样的贺卡,在进行了变化之后,有的与原图相像,有的不像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这其中的奥秘。(教师出示将方格图照贺卡图片。)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并结合相关数据思考并分析:谁画得像?为什么? 请代表把你们刚才交流的想法与大家分享。 代表发言,集体指正。 师:看来只有长和宽都按照相同的比来画,才能画得和原图相像。 (说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适当的板书写出比。)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三幅图研究所画图的长和宽与原图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让学生体会只有按照相同的比来画,画的图才像。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它的实际意义。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领悟图形放缩的规律和奥秘。 三、画一画 师:有了图形放缩的经验,接下来我们要画一画。拿出自己的作业纸,自由设计图案,并将图形进行一次放大或缩小,画完后,在四人小组里面把你自己画的情况、画的方法向组内同学介绍一下,同时告诉大家你所画的这个图长和宽与原图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开始吧。(作业纸上分别有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活动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集体展示、反馈。 ?设计意图】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画图过程,培养了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学生在思考中去操作,在操作后再思考,不但形成了技能,而且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四、生活中的应用 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研究了图形的放缩,请同学们想一想,你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会应用到图形放缩的知识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在生活中,把物体放大或缩小的现象是经常遇到的,学习并运用这些数学知识可以给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五、神奇的小猫 师:看来同学们是非常留心生活中的数学,现在,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到游戏中去体会图形的放缩。(出示探究活动) 师:这是一只名叫乐乐的小猫。根据我们学过的数对的知识,你能将表示小猫乐乐轮廓的点的数对正确的填写出来么?(可尝试标出相应的坐标图,便于找出具体的位置) 教师指名补充表示小猫乐乐轮廓的点的数对。 师:小猫家族中还有三只小猫:天天、晶晶和欢欢,(表格中呈现名称)请你根据具体的要求讲表示它们轮廓的点填写在表格中,并观察数对的规律,猜一猜:哪只小猫最像乐乐?之后通过在方格纸上描点、连线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学生活动、探索。 汇报展示(说一说你的猜测、依据以及验证结果)。 ?设计意图】本环节结合具体的活动和实例,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了“神奇的小猫”的探究活动,通过在方格纸上画小猫图,以及讨论哪只小猫长得更像乐乐,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比例尺的广泛应用。 六、小结 今天我们在活动和游戏中体验了图形的放缩,下课后就请同学们到生活中继续去体验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 通过画图的方法,探索长方形长和宽的变化关系,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 经历探索活动,了解反比例曲线图的特征。 教学重点: 探究长方形面积不变时,长与宽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表示反比例曲线图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怎么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正比例的图像呢? 2、你还记得表示积一定,两个乘数之间的关系图吗?把积是12的方格圈起来,可以连成什么线? 3、说一说。 (1) 两个乘数的变化情况。 (2) 两个乘数成什么关系? (3) 你有什么猜想? 二、探索新知。 用x、y表示面积为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长,他们的变化关系如下表。 x/cm 1 2 3 4 6 8 12 24 y/cm 24 12 8 6 4 3 2 1 1、说一说长与宽的变化情况。(小组交流) 2、这里哪个量一定? 3、面积一定时,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板书:长×宽=长方形面积(一定) 4、根据上面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8个长方形。(每格代表 1 cm2) 过程要求 (1) 出示方格纸,并标明x、y轴上的数字。 (2) 教师边讲解,边画长方形。 (3) 学生接着画。(直接在课本上完成) 5、连接图中的点a,b,c,d…… (1) 猜一猜:图中的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吗? (2) 师生一起连线,验证自己的猜想。 三、课堂小结 说一说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和反比例关系的关系式和图像的区别。 四、巩固练习 面包的总个数不变,每袋装的个数与袋数如下表。 每袋个数 2 3 4 6 8 12 24 袋 数 12 8 6 4 3 2 1 (1)每袋个数与袋数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 (2)把上面的数据制成图表。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能在同一个圆里,找出任意的半径和直径并且会自主完成已知半径求直径或已知直径求半径的题目。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能用圆规画出已知半径大小的圆或已知直径大小的圆。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能与人合作、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圆的认识,感受到美源于生活,体验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目标: 1.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2.了解、掌握多种画圆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3.在活动中,感受圆与其它图形的区别,沟通它们的联系,获得对数学美的丰富体验,提升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同。 教学重点: 探索圆的各部分名称、特征和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圆 1.出示幻灯:生活中的圆 摄影作品,在这些美丽的图片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图形?生活中你在哪见过圆? 2.揭示课题:圆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 板书:圆的认识 3.同学们喜欢玩套圈的游戏吗?现在就来试试? 我这有一个玩具,要求你只能站在距离它三米远的地方扔圈,你可以站在哪里? 我们用三厘米代表三米,你能在本上标出你所在的位置吗? 2.实投学生成果(由画几个点到多点,直到圆) 问:站在这几点都可以吗,为什么?只能站在这几点上吗? 出现圆后问,还有地方站吗? 3.课件演示 师:那么到底可以站在哪?(圆上任意一点) 圆上这样的点有多少个? 二、操作中认识圆 1.屏幕上有一个圆,同学们能利用现有的工具制造一个圆吗? 2.学生画圆,师巡视 3.汇报不同画圆的方法(先找用圆形工具画的汇报) 拿线绳画的黑板演示 谈话:这位同学拿这么长的绳子在黑板上画了这么大的一个圆,如果我想在操场上画个大圆怎么办呢? 圆规画的实投展示 4.总结圆规画圆方法 5.学生练习圆规画几个圆 既然我们可以借助圆形工具来画圆,人们为什么还会发明圆规呢? 6.观察自己所画的圆,除了一条封闭的曲线还有什么?(点儿) 给它取个名字——圆心(如果学生能说就让学生说)用字母o表示 7.拿出手中的圆纸片,你们有办法确定这个圆的圆心吗? 学生动手折 问:除了圆心你们还发现了什么?(折痕) 你发现的折痕是什么样子的。 师:谁愿意到前面介绍自己的发现?揭示直径半径定义 你能在圆上画出直径和半径吗? 在自己所画的圆上标出圆心、画出半径和直径 三、交流探究圆 圆心和半径到底有什么作用呢?画一画就知道了 1、用圆规在本上画出几个不同的圆,看谁画得漂亮。 2、投影展示 问:你们画得圆有的在上、有的在下、有的偏左有的偏右,什么决定的? 学生汇报,圆怎么这么听话呢 师小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怪不得人家叫圆心呢 这些圆大小各异,怎么画就能让他有大有小? 小结: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规两脚间距离) 3、师:半径的本事不小,想不想知道半径还有什么特征?是我直接告诉你们还是自己研究? 那就结合老师的提示利用手中的工具小组共同研究吧 4.研究提示 同一个圆内,半径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同一个圆内,半径有多少条? 同一个圆内,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汇报 同圆直径是半径的2倍 板书d=2r 问:你怎么知道的? 同圆的半径有无数条,为什么?(圆上有无数的点、折痕中发现) 同圆的半径有无数条,那么直径有多少呢? 板书:同圆内半径有无数条。 同圆的半径都相等,为什么?(通过测量,通过推理) 同圆的半径都相等,那么直径都相等吗? 板书:同圆内半径都相等。 所以古人说:圆,一中同长也 这个一中指什么?同长指什么? 边看幻灯边读这句话。 一中同长的圆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 4、车轮的外形为什么做成圆的,你能解释吗? 为什么不把车轮做成这些形状的?(出示正多边形图片) 四、比较中深化圆的认识 1.由正三角形到正十二边形,有什么变化? 2.想象,正100边形会是什么样子?(接近圆,但不是圆) 正3072边形呢?(更接近圆,但还不是圆) 到底多少边的时候就是圆了呢? 3、《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说“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现在,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 4、阴阳太极图。 师:想知道这幅图是怎么构成的吗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合而成的现在,如果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 5、下面我们还将面临3个实际问题的挑战,同学们敢接受挑战吗? 问题1、你能测量出1圆硬币的直径吗?(参考用工具:直尺,一副三角板) 问题2、你能在地面上画一个半径1米的圆吗?(参考用工具:绳子、粉笔) 问题3、车轮都做成圆的,车轴装在哪里?为什么?(参考用工具:自行车) 课下每个同学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来研究。 五、总结 学完这节课,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吗?圆里面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着同学们去研究和发现!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像圆那样完美!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圆各部分名称以及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2.能力目标:借助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的思想。 教学方法: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结合实际、谈话引入新课。 谈话引入: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 研究一个数学问题。我们以前已经初步认识了圆,你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状是圆的吗? 师:看来大家平时非留心观察。课前请同学们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并把它们剪下来,你们准备好了吗? 师:把它们举起来,大家互相看一看。回想自己画圆、剪圆的过程,你能说说圆是什么样子的吗?(师一手拿一个圆)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圆的边是弯曲的,跟以 前学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平面上的曲线图形。(板书课题) 生举例 师强调——指物品的表面 圆是没有棱角的,边是弯的;圆的边是一条曲线。 二、引导探究新知。 1.导:圆里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把你的圆对折,再对折,多折几次,把折痕画出来,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并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汇报。最后看看谁的收获多。(1分钟) 2.师:你们组观察得真仔细!大家的发现可真不少,现在我们就把刚才的发现整理一下。 3.展示探究结果。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完整认识圆的特征(8分钟) 谁来告诉老师,你有哪些新发现? 那是什么原因呢? 你怎样发现的? 结合学生交流、汇报探究结果,及时引导梳理。主要从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等方面来认识。这里特别要注意通过板书帮助学生进行新知的有目的的整理。 4.学习画圆(5分钟)。 你是如何画圆的? 课件展示如何画圆。然后学生动手练习,并强调画圆时应该注意些什么。——揭示圆大小 位置的确定 学校要修建一个直径是20米的花坛,你能帮学校画出这个圆吗?生演示操作 三、应用拓展。 1.基本练习(4分钟)。 ?1〉投影出示 找出下列圆的半径、直径。 ?2〉半径、直径的相关计算。 ?3〉概念的判断和识别。 2.应用练习。(10分钟) ?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安装在哪? 如果车轮制成方形的、三角形的,我们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结合课件演示 ?2〉你能用今天学习的圆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吗 (举行篝火晚会时,人们总是不知不觉会围成一个圆形,为什么? 平静的湖面扔一小石子,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月饼为一般都做成圆形的,为什么?) 看来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蕴含着丰富的道理,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来认识它,解释它、运用它。 ?3〉同学们学到现在,已经很累了,我们来轻松一下吧。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有一个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钉了一根木桩,用一根绳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利用电脑配上画面) 师:羊吃草的情况与今天学的知识有关吗?我们来看一看羊吃草的范围有多大好吗? 用电脑演示羊拉紧绳子旋转一周的情况,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原来羊能吃到的草的范围是一个圆,拴羊的绳子与这个圆有什么关系吗? (是这个圆的半径)钉在那儿的木桩是这个圆的什么呢?(是这个圆的圆心)如果要让这个羊吃草的范围更大一点可以怎么办?(把绳子放长一点,也就是把半径扩大)如果要让羊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吃草,可怎么办?(可以把木桩移动一个地方,也就是移动圆心的位置),这说明圆的半径与圆心与圆有什么关系呢? 圆的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而圆的圆心可以决定圆的位置。 四、总结全课(3分钟) 1.质疑 (篮球是圆形吗?表示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字母可以随意改变吗?) 2.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不管怎么说,老师觉得同学们的学习表现是不错的,所以我提议:我们一起伸出手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句号是圆形的) 延伸 1.用圆作画。 2.谈谈我眼中的圆。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平面曲线图形 圆心(o)圆中心一点,确定圆的位置 半径(r)线段 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确定圆的大小,长度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 直径(d)线段,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长度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 半径和直径的关系d=2r 教学反思 : 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在同圆或等圆内,所有的半径才相等;所有的直径才相等;半径才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才是半径的2倍。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2.通过图形的放缩,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图形的相似。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做了一张贺卡,准备母亲节的时候送给妈妈们,这张贺卡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笑笑、淘气、小斌分别在方格纸上画了贺卡的示意图,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谁画的像。 1.出示图。 2.观察图,同桌互相交流。 3.汇报。 4.小组讨论:为什么同样大小的贺卡,却画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而且有的像有的不像呢?他们是怎么画的? 5.小组汇报 笑笑:我画的图,宽1厘米相当于实际的4厘米,长1.5厘米相当于实际的6厘米。 淘气:卡片的长和宽的比是6:4、也就是3:2,所以,我画的图长和宽的比也是3:2。 小斌:只要长比宽长一些就行。 6.画的图的长和宽与原来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得出:只要长和宽都按相同的比(可以有两个意思,一是图中的长与实际的长的比和图中的宽与实际的宽的比相等,二是图中的长和宽的比与实际的长和宽的比相等)来画,画的图才像。长方形画成较小的长方形,首先可以量出原来的长和宽,再将它们的长和宽缩小相同的倍数,才能画的像。 活动二、画一画 把下面的图放大,比一比谁画得像。 1.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小组内交流。 4.汇报,全班交流。 活动三、探究活动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汇报。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6 一、说教材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能在方格纸上准确建立一个点和一个数对得对应。 3..理解图形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过程和方法: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展示等活动,体会图形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研究图形的放缩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图形的相似。感受学习比例尺的必要性。 欣赏图形的美感。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照片:集体照 师:谢老师想把咱们班的集体照放进想框里,怎样把它放进去呢?(复制粘贴) 师:看着这张照片,有什么感觉? 师:是的,生活中有很多缩小和放大的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投影出示课题:图形的放缩)! (二)笑脸图大变身 1、初步感受图形的放缩 师:(出示1张贺卡图片)这是一张贺卡,(边说,边操作,得到的三张贺卡)与原来的贺卡相比,怎么样? 生:一样(不一样)。 师:看完之后,你想说点儿什么?你认为哪一张跟原图最像?为什么?(记住和原图比:都是长方形的,是长变了还是宽变了?)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 2、深入探究图形的放缩 师:为什么同样的贺卡,在进行了变化之后,有的与原图相像,有的不像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这其中的奥秘。(教师出示将方格图照贺卡图片。)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并结合相关数据思考并分析:谁画得像?为什么? 请代表把你们刚才交流的想法与大家分享。 代表发言,集体指正。 师:看来只有长和宽都按照相同的比来画,才能画得和原图相像。 (说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适当的板书写出比。)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三幅图研究所画图的长和宽与原图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让学生体会只有按照相同的比来画,画的图才像。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它的实际意义。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领悟图形放缩的规律和奥秘。 (三)画一画 师:有了图形放缩的经验,接下来我们要画一画。拿出自己的作业纸,自由设计图案,并将图形进行一次放大或缩小,画完后,在四人小组里面把你自己画的情况、画的方法向组内同学介绍一下,同时告诉大家你所画的这个图长和宽与原图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开始吧。(作业纸上分别有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活动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集体展示、反馈。 ?设计意图】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画图过程,培养了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学生在思考中去操作,在操作后再思考,不但形成了技能,而且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四)生活中的应用 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研究了图形的放缩,请同学们想一想,你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会应用到图形放缩的知识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在生活中,把物体放大或缩小的现象是经常遇到的,学习并运用这些数学知识可以给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五)神奇的小猫 师:看来同学们是非常留心生活中的数学,现在,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到游戏中去体会图形的放缩。(出示探究活动) 师:这是一只名叫乐乐的小猫。根据我们学过的数对的知识,你能将表示小猫乐乐轮廓的点的数对正确的填写出来么?(可尝试标出相应的坐标图,便于找出具体的位置) 教师指名补充表示小猫乐乐轮廓的点的数对。 师:小猫家族中还有三只小猫:天天、晶晶和欢欢,(表格中呈现名称)请你根据具体的要求讲表示它们轮廓的点填写在表格中,并观察数对的规律,猜一猜:哪只小猫最像乐乐?之后通过在方格纸上描点、连线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学生活动、探索。 汇报展示(说一说你的猜测、依据以及验证结果)。 ?设计意图】本环节结合具体的活动和实例,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了“神奇的小猫”的探究活动,通过在方格纸上画小猫图,以及讨论哪只小猫长得更像乐乐,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比例尺的广泛应用。 (六)小结 今天我们在活动和游戏中体验了图形的放缩,下课后就请同学们到生活中继续去体验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7 教学内容: 根据课本第9页至第10页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 2.能力目标:在设计图案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等特征。 3.情感目标:厂家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并能设计简单的图案。 教学难点: 在设计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等特征。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方法: 两先两后学导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结合欣赏与红制图安排过程,进一步巩固对所学图形特征的认识。 板书课题 二、欣赏图案。 1.看一看:出示课本的教学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2.议一议:看到这些图案,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怎样组成的? 3.欣赏:老师出示教学挂图,学生欣赏美丽图案。 三、设计图案。 1.涂一涂。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9页中的涂一涂的第1题。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0页中的涂一涂的第2题。 2.做一做。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 学生完成设计任务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展示,交流。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0页中做一做的第2题。 四、巩固练习。 先让学生自学课本第10页数学万花筒中的内容,再让学生按照图示的方式试一试,画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展示和交流。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数学学习计划怎么写

如下:放学后计划表:中午放学后:先吃饭,饭后读半小时课外书。 下午放学后。1. 写作业,写完作业后可以适当地出去放松一下。2. 预习新课,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作业质量计划表:写作业时 :1. 正确的握笔姿势。2. 字写得工工整整,不能毛毛糙糙。作息时间计划表。6:50 起床,做一做简单的运动。7:30 骑自行车上学。 20:30 开始洗漱,九点准时上床睡觉。 游戏时间计划表。周一到周四 不能玩电脑。周五到周日 可以玩电脑四十分钟。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来上新了,2021最新人教版: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指示精神以及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通过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为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特制订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六(1)班共有学生42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2人。5年以来,本班学生大部分都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能积极思考问题,对数学学科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各种原因,个别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分析问题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等方面也有所欠缺。 针对以上情况,本学期我将采用“分层式”教学,让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目标要求。这学期的重点是,抓好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及数学思维的培养。同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及时监督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及情况,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比较明显的进步。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根据六年级孩子的特点,在前5年的基础上,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方面的内容上进行了合理搭配,依次安排了以下内容: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二),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一)、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 本册教材的结构力求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二)主要内容分析 1.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在“数与代数”方面安排了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一)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加强了直观教学,结合实际操作和直观图形,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加强了分数乘、除法的沟通与联系,促进知识迁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2.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在“图形与几何”方面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二)”和“圆”两个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发展空间观念。以问题为载体,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克服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坐标观念。“圆”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圆的特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和体验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教材紧密结合生活素材,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统计与概率方面 本册教材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安排了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教材注意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凸现统计的实用价值,教学时可结合生活中的统计实例进行,使学生充分感受统计的现实价值。使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各种统计图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4.综合与实践方面 ……完整word打印版,请见百度文库:2021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码字不易,如有帮助请采纳。

的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教学的是6(2)班,这个班都是带了好几年因此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6(2)班的学习习惯较差,特别是作业习惯的自习习惯,困此必须对其进行培养。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因此对学生的关心和思想教育也十分重要。另外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四、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以上就是为大家提供的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帮助!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例子2020

在数学课堂上,数学老师要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一:《用比例解决问题》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再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5和例6的教学应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并能运用算术法解答,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再原有解法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参与,合作交流、发现归纳出一种用正、反比例关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成正、反比例的量,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很广,学生再前两年的学习中,已接触过这种情况的问题,如归一、归总应用题,只不过那时是就题论题,没有上升到一般规律。这里主要使学生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再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题目,概括出一般规律。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正、反比例意义来列等式,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所以,再教学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再这过程中,蕴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运用这个概括对新的实际问题进行判断,这是数学学习所特有的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_答比较简单的应用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3、教学重点: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 二、说学情 用比例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对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了一定的建构基础以及掌握了正、反比例的意义的背景下进行探索学习的。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能力。相信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定能突破重、难点知识,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法学法: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利用学生已有的解决有关基本应用题的方法和比例关系的知识,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数学活动,探究解决有关基本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2、采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看、想、交流等数学活动,自觉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从“一题多解”的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四、说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老师请你用一把米尺去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你能行吗?给出信息,引入新课内容。 二、联系实际,复习迁移 1、出示课件:数学门诊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判断下面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为什么? 三、情境教学新课 1、学习例5,用正比例意_决问题。 (1)、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全社会都在节约水资源。请大家想一想,和我们息息相关的用水问题里藏有哪些数学问题呢? 小结:水的单价一定,用水吨数与总价成正比例。 2、教师提出问题。 看来同学们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了。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运用比例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请看屏幕。 出示例5: 思考: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你能利用数学知识帮李奶奶算出上个月的水费吗?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二:《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实践课,内容选取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寄信活动为素材,通过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如何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等活动,一方面巩固所学的集合、组合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熟悉、了解、巩固所学的邮票组合知识,并通过探究,知道如何确定邮资,会寄信。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如何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等活动,培养学生调查能力、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本节课的重难点: 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如何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 三、说教法学法 1)、 以学生已有经验导入,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先给学生呈现一些不同的邮票,让学生了解邮票的相关知识,认识邮票的作用,为后面探索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作好铺垫,同时也让学生通过邮票上的图案了解我国的大好河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 充分 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凸现教学的实效性。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作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首先,出示国家邮局关于新含邮资的规定,使学生了解信函邮资的一些常识,并说明确定信函资费的两大要素:第一,信函的目的地是本埠还是外埠。第二,信函质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学生填写1克——100克的资费表格,确定100克以内的信函所支付的费用,再确定哪些资费可以仅用0.8元和1.2元的邮票支付,那些不能。然后再小组合作,设计出一张符合要求(只用3张邮票来支付不超过100克的信函)的邮票面值。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在练习中提升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培养创新意识。 练习相似类型的习题,如最多用4张邮票支付不超过400克的信函,,除了用0.8元和1.2元的邮票外,还需要增加什么面值的邮票?在练习活动中,先小组合作再独立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使学生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观察邮票 问:你寄过信吗?见过这些邮票吗? 2.说一说。 (1) 上面这些都是普通邮票,你还见过哪些邮票? (2) 你知道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吗?交流后,使学生明白普通邮票面值种类齐全,可适用于各种邮政业务。 3.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二、组织活动: 1、出示邮票相关的费用。(课本118页) 问:从表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如:(1)不到20g 的信函,寄给本埠的朋友只要贴0.80元的邮票。 (2)不到20g 的信函,寄给外埠的朋友要贴1.20元的邮票。 2.一封45g的信,寄往外地,怎样贴邮票? (1)学生观察表中数据,计算出所需邮资。 (2)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想:每重20g,邮资 1.20元,40g,的信函,邮资是2.40元。 3.不足20g按20g计算,所以,45g的信函,寄往外地所需邮资是3.60元.。 4.如果邮寄不超过100g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张邮票,只能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如果不能,请你再设计一张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 1 ) 不超过去100g的信函,需要多少邮资? 学生说一说各种可能的资费。引导列表描述。(课本119页) (2 ) 只用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可支付的资费是多少? 一张 :80分 1.2元 两张:80分×2=1.6元 1.2×2=2.4元 0.8+1.2=2.0元 三张:0.8×3=2.4元 1.2×3=3.6元 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学习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的针对性很强,希望同学和老师都能够合理的使用!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三:《有趣的平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有趣的平衡》属于六年级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中的综合应用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知识的的基础上设计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并初步感受杠杆原理,同时通过验证这一规律,发现当杠杆“左边的钩码数×刻度数”的积不变时,“右边的钩码数”和“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属小学高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平衡现象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学生很少对其进行过理性分析,他们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经验,而未曾上升到科学层面。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 挑战性,符合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杠杆平衡的原理,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杠杆平衡的条件,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理论依据(教学理念) 1、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新教学价值观中要求:"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教师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模式,尝试采用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实验-发现-验证”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 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这也就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充分体现。“实验--发现--验 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2、学会与人分工合作 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运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共同探究杠杆平衡的规律,开放了获取新知的整个教学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根据学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将学生异质分组,以学生学习小组为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并达成团体目标。由于小组成员各有其职,且职责分明,因此学生都主动投入;学生的全面互动,也可以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小组合作学习又是以个体学习为基础的,让不同个性、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通过自主探究,获得杠杆平衡的规律后,设计了应用性练习,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实际生活问题得以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感性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杠杆平衡的规律,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五、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杠杆平衡的规律的学习是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杠杆原理打基础。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杠杆平衡的规律。难点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同学们想一想,怎样能使跷跷板平衡呢?【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以问题开始,从学生熟知的玩跷跷板活动中感到困惑,提出疑问:“怎样跷跷板就平衡了”,增强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022

  作为一位教师,每日都需要准备教案,可是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022”,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022(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数的整除有关概念,明确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   2、能力目标结合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概括、归纳等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合作学习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明确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 在整理中构建数的整除的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   一、结合情境,搜集概念。   师:今天一共有多少位同学来这里和老师一起学习?   生:40位同学。   师:40位同学又分5个学习小组,哪位同学能用数的整除的知识说说40与5的.关系?   生:40能被5整除。   生:5是40的约数。   生:40和5的最小公位数是40,最大公约数是5。   师:刚才大家说的很好,说到了整除、倍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同学们再想一想,在数的整除里,除了这几个概念外,我们还学习了哪些知识呢?   生:整除能被2、3、5整除的特征,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约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质数、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变质数、奇数、偶数。   二、叙述概念意义,梳理知识网络。   (1)学生在小组内通过相叙述,质疑问难等方式回忆概念的意义。   (2)学习复习完后各组互派代表相查概念的掌握情况,并向老师汇报抽查结果。   2、梳理知识网络。   (1)小组活动。   师:从同学们反馈情况来看,各小组这些复习概念较好,但数的整除里知识之间存在什么联系和区别呢?请同学们动手整理一下。   (2)对比交流。   抽一小组在黑板上整理,然后各小组表示。   师:通过展示,你们认为哪种观点有道理呢?   各小组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后,都说出了道理。   下面看到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网络图。   师:通过网络图更清楚地知道,在整除的前提下产生了一对概念倍数、约数、倍数下面又产生了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约数下面又产生了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概念;从分析自然数的个数又引入了质数合数的概念;能被2、3、5整除的数一定是2、3、5的倍数,从能被2整除的这个角度,出现了奇数偶数概念。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所以互质数与公约数有联系。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在56□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它能被3整除,又能被2整除。   2、填空。   (1)在1~20中是偶数的有()是奇数的有(),是质数的有(),合数的有()   (2)如果a、b两数互质,那么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如果a是b的倍数,那么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3)18和24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四、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1、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概念?   2、这节课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022(二)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准备: 教师与学生每人带一个圆柱,教师给学生每4人小组发一个纸制的圆柱。每位学生准备好制作圆柱的材料。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并理解长与宽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   谁能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相对的两个长方形完全相同,长方体的高有无数条。)正方体呢?   谁能说一说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   二、 新授   教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简称圆柱。   1、 初步印象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用眼睛看,用手摸,说一说圆柱与长方体的有什么不同?   (圆柱是由2个圆,1个曲面围成的。)   2、 小组研究: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面与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3、 交流和汇报   (1)关于两个圆形得出:上下2个圆是完全相等的圆,它们都是圆柱的底面。(2)关于曲面得出:它是圆柱的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沿着斜线展开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3)关于圆柱的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高有无数条。高有时也可用长、厚、深代替。   4、 举例说明进一步明确特征   教师:既然大家对圆柱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在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柱呢?   (学生举例,再让学生自己判断。当有一个学生说粉笔是圆柱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讨论。)   5、 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不是?说明理由。   6、 制作圆柱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的范围》的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的范围》的教学反思   《观察的范围》这节课设计的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从课前游戏开始,让学生感受观察点的高度的变化,观察的范围也会有相应的变化,然后解释课题,并且让学生感受生活当中有数学,处处留心皆学问。   其次,我设计了小猴子爬墙看桃的情境,小猴子在不同的观察点看到不同观察范围,让学生经历了大量的猜想、画一画、试一试环节,其中证明:站得高,望得远,看到的.范围大,东西多。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认识观察点、阻碍点、观察范围,然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经历了观察、画视线、合作研究、说理辨析等活动。之后,我创设了影子、客车、老鼠和猫几个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影响着观察范围的大小的两个因素:观察点、阻碍点。这一过程我是通过学生比划、课件演示学习的。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学生在探索中感悟,在感悟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整个环节学习主动,学习氛围浓厚。   再次,这节课我用亲切的语言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营造一个没有压力,没有权威的课堂氛围,学生轻松愉快的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获取了知识,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想象里的思维的灵活性,它能让学生真正成为主动探索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当然,这堂课也存在着不足,比如:   1、画图的标准要给学生讲清楚,老师可以展示正确的画图方法   2、影子的变化可以让学生独立画一画   3、阻碍点、观察点以及观察的最大范围再加固一下   4、老鼠和猫这一环节,要给学生区分好两个阻碍点时的情况,可以借助于两个长直尺   5、结尾时,可以让学生大胆设计一个情景,自己设计,小组解决。 ;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教案8篇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 通过画图的方法,探索长方形长和宽的变化关系,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 经历探索活动,了解反比例曲线图的特征。 教学重点: 探究长方形面积不变时,长与宽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表示反比例曲线图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怎么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正比例的图像呢? 2、你还记得表示积一定,两个乘数之间的关系图吗?把积是12的方格圈起来,可以连成什么线? 3、说一说。 (1) 两个乘数的变化情况。 (2) 两个乘数成什么关系? (3) 你有什么猜想? 二、探索新知。 用x、y表示面积为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长,他们的变化关系如下表。 x/cm 1 2 3 4 6 8 12 24 y/cm 24 12 8 6 4 3 2 1 1、说一说长与宽的变化情况。(小组交流) 2、这里哪个量一定? 3、面积一定时,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板书:长×宽=长方形面积(一定) 4、根据上面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8个长方形。(每格代表 1 cm2) 过程要求 (1) 出示方格纸,并标明x、y轴上的数字。 (2) 教师边讲解,边画长方形。 (3) 学生接着画。(直接在课本上完成) 5、连接图中的点a,b,c,d…… (1) 猜一猜:图中的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吗? (2) 师生一起连线,验证自己的猜想。 三、课堂小结 说一说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和反比例关系的关系式和图像的区别。 四、巩固练习 面包的总个数不变,每袋装的个数与袋数如下表。 每袋个数 2 3 4 6 8 12 24 袋 数 12 8 6 4 3 2 1 (1)每袋个数与袋数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 (2)把上面的数据制成图表。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教案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准备:教师与学生每人带一个圆柱,教师给学生每4人小组发一个纸制的圆柱。每位学生准备好制作圆柱的材料。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并理解长与宽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 谁能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相对的两个长方形完全相同,长方体的高有无数条。)正方体呢? 谁能说一说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 二、 新授 教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简称圆柱。 1、 初步印象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用眼睛看,用手摸,说一说圆柱与长方体的有什么不同? (圆柱是由2个圆,1个曲面围成的。) 2、 小组研究: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面与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3、 交流和汇报 (1)关于两个圆形得出:上下2个圆是完全相等的圆,它们都是圆柱的底面。(2)关于曲面得出:它是圆柱的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沿着斜线展开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3)关于圆柱的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高有无数条。高有时也可用长、厚、深代替。 4、 举例说明进一步明确特征 教师:既然大家对圆柱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在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柱呢? (学生举例,再让学生自己判断。当有一个学生说粉笔是圆柱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讨论。) 5、 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不是?说明理由。 6、 制作圆柱 三、练习 1、 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不是?说明理由。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4页“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每人准备一张方格纸,4张大小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硬纸)、一副七巧板 【个性化修改】 难点: 1、在于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轴对称是图形变换的一种方法。 2、学生对于旋转的度数的把握。 ? 教学设计 】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平移和旋转,下面请同学们用一个三角形在方格纸上边摆边说,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学生在自己的方格纸上操作交流,然后请几位学生展示。 师:同学们我们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时,不仅要说出它的平移或旋转情况,还要说清楚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变换过程。 师:同学们的交流很好,下面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合作,用两个三角形自己设计一个图形,然后进行变换,并说一说它的变换过程。(学生进行自己的设计与操作,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下面请几个同学上来演示他们设计的图形,并说一说它是怎样变换图形的。如果是经过旋转组成的图案,每旋转一次,都应说一说是什么图形绕者哪一点旋转的? 二、 尝试练习: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下图,边观察边思考,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和三角形,分别给四个三角形标上a、b、c、d,自己摆一摆,移一移,转一转,进行图形的变换,然后按照下面老师提出的四个问题,与同桌同学进行交流。 (1)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图形? (2)“风车”图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 (3)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 (4)正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回到最初的图形? 学生自己操作,同桌交流图形变换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让同学们说出各自不同的方法。只要方法正确,老师应给予肯定。 三、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图形的变换)。刚才你们都用了哪些学具来摆图形呢?(三角形)。刚才同学们只用了2个或4个三角形来摆图形,变换出来的图形不多而且较简单。你们想不想变换出更多更美的图形呢?(想)。下面,先请你们观察老师变换的这个图形。(师出示图) 师: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再说一说左图的七巧板是如何平移或旋转 得到右图的。 学生操作并回答变换过程。 师:下面请拿出你们喜欢的七巧板, 4人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一变,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变换的图形最多最美。记住,哪个同学变换好一个图形,就与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变换图形的。 学生分4人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用七巧板变换图形,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下课的时间到了,有许多同学没来得及把自己想好的图形变换出来,没关系,回去后,我们还可以继续摆,继续变,继续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四、课堂小结: 1、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2、 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 对于图形每一步的变换,都应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平移或旋转的概念,也便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考方法。 (本活动的开展主要是让学生进行操作,通过他们的操作来体验图形变换的过程。在图形的变化中,同样得到图形的变换,但不同的思考角度,常常会引出不同的操作过程。因此,无论是变换到(1)、(2),还是变换到(3)、(4),都有各种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试一试,然后再进行交流。 图形的变换是对平移和旋转知识的综合运用练习,也是今后学生开展图形设计的重要基础,通过学生大量的操作活动,对提高学生空间的想象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七巧板的变换是多样的,图中所展示的仅是其中的一种。在开展这一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七巧板中的部分图形进行变换。在学生比较熟练的情况下,再操作一些比较复杂图形的变换。) 总结出旋转的要求: 方向 绕某一点旋转旋转的度数。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p58 “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单式与复式统计图的异同,并能在有纵轴、横轴的图上用复式条形表示相应的数据。 2、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教具准备: cai课件。 学具准备: 画图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新,启迪探究 1、谈话引入:这儿有两个片段想给同学们看看。(出示有关刘翔和姚明的视频。)问:你看到了什么?你对刘翔和姚明了解多少?(学生叙述,教师概括。) 2、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再过几天我校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就要召开了。这次的运动会可与以往不同啊!为了提高我校“秋季运动会”的知名度,我们学校想以其中的一位做这次运动会的形象大使,你更希望谁代表我们学校担任这次运动会的形象大使?(学生各抒己见,产生意见。) 3、看来同学们各有想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来决定推荐谁比较好呢?(举手表决,统计)对!我们可以现场收集和整理大家的想法。那么我们班的情况到底怎样呢?(举手表决)支持刘翔的同学请举手;支持姚明的同学请举手。(现场了解统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4、刚才只是我们对本班的收集和整理,不能代表我们整个年级同学的意见。所以老师在课前收集和整理了六年级其他六个班同学们统计的情况。(出示六年级各班推荐刘翔、姚明情况的统计表),把刚才收集到的我们班的数据也填在表中,提问:从表中能比较出结果吗?(可以,但比较困难。) 5、为了更清楚地反映大家的意见,你觉得我们用什么把这些数据表现出来会更好呢?(条形统计图)老师也觉得条形统计图很好,因为用直条图来表示可以直观的看清楚各班统计的情况。但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呢?(学生各抒己见) 6、出示根据本班统计情况制作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从图中你能看出什么?(标题、日期、单位、横纵轴、不同的直条图、图例以及纵轴表示的单位大小等),为何选用两种颜色的直条,这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何不同?我们把这种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7、你能根据其他几个班的统计情况来继续绘制我们刚才统计图吗?(学生补充完整统计图) 8、评议:找三种类型的: (1)直条图少数字的; (2)画的直条不够规范的; (3)比较正确且美观的。让学生去评议。 9、观察图,哪个班喜欢刘翔和姚明的相差比较大?哪个班喜欢刘翔和姚明的相差比较小?从图中你还能获得什么信息?你觉得从六年级调查统计的情况看,谁更有可能担任我们运动会的形象大使? 二、合作互动,共同探究 1、我们的运动会就要召开了,大家想和刘翔、姚明一样,成为我们学校的体育明星吗?那么你们平时都开展了哪些体育活动啊?(学生叙说)想不到同学们这么热爱体育运动,老师为大家能够积极参加锻炼而感到十分高兴! 2、看图分析 球类比赛中,在边线发球时,有单手投球,也有双手投球,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学生各抒己见) 出示课本58页的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评价一下,哪一种更便于比较两种投球方式的投球距离? 纵轴每格代表几米?最下面一格为何用折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后,相互交流。 纵轴每个单位表示0.5米,最下面一格用折线表示省略。) 从上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学生根据统计图作出合理的结论) 回顾总结,展示个性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2、为了开展好这次运动会,有许多有关体育活动的数据需要收集和整理,刚才我们只是把体育活动中的一部分进行了统计,请同学们在课后、运动会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绘制设计成统计图,看一看谁设计的既美观又正确。创设便于统计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在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用什么统计图来描述这组数据比较合适,再思考能否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两组数据,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这样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是蕴涵信息的。同时养成严谨仔细的学习习惯,弄清统计图中的每个细节。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对统计的项目教师作适当的指导。 教学反思 : 通过创设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经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的过程,并在相互的评议和交流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各自的统计图,逐步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验证猜想,体验到数据的作用。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878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探求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 2、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 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探索数与数之间、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规律 教学重点 : 探索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将规律字母化,也就是如何用字母的式子表示规律。 教具准备: 一张很长的纸条和一根绳子 教法学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复习 师:说一说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哪些数学规律?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出示乘法表 师:我们的乘法表中也有很多的规律,先请你们填完这个乘法表, 你们会填吗?(师指导怎样填),生做在书66页上 填表完后仔细观察,看看你能发现哪些有趣的规律?和同学说说汇报展示 2、找规律,填一填。 师:比一比看谁在两分钟内做得最多? (1) 2,4,6,8, _____,12, 14, (2) 1,3,5,7, _____,11, (3) 8,11,14,17,_____,23,26, (4) 1,8,27,64, _____,216, (5) 1,4,9,16,25, _____,49, (6) 3,6,9,12,_____, 18,21, (7) 1,3,6,10,15,_____,28, (8) 6, 1, 8, 3, 10, 5, 12, 7, ( ) , ( ),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要说明填的理由和依据。 师:填什么数?为什么? 师:象这样的数列你认为一般有哪些规律?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展示生活中数学规律,与同学分享(课件) 师:如果不是数列而是图形你还会观察它们的排列规律吗? 1、六(2)班同学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按下面的规律在教室里挂上气球。 第20个汽球是什么颜色的?第48个呢?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教案篇6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例2、例3和练一练及练习一。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取近似值的进一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圆柱模型(表面要有可揭下各个部分的一层纸);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复习圆柱的特征。提问:圆柱有什么特征? 2.计算下面圆柱的侧面积(口头列式): (1)底面周长4.2厘米,高2厘米。 (2)底面直径3厘米,高4厘米。 (3)底面半径1厘米,高3.5厘米。 3.提问:圆柱的一个底面面积怎样计算? 4.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那么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呢?这节课就学习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二、自主研究: 1.认识表面积计算方法。 (1) 请同学们拿出圆柱来看一看,想一想圆柱的表面包括哪几个部分,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拿出圆柱,边指边说明它的表面包括哪几个部分。 (2)教师演示。 出示教具,说明把表面全部展开,看一看得到什么图形,和大家说的对不对。揭下圆柱表面的纸,贴在黑板上,再与圆柱对比说明各个部分,明确圆柱表面包括一个侧面和两个相等的圆。 (3)得出公式。 请同学们看着表面展开的图形说一说,圆柱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追问:圆柱的侧面积怎样算?圆柱的一个底面积怎样算? 2.教学例2。 出示例2,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分哪几步来算?你们会做吗?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的具体含义,是怎样算的。 3.组织练习。 做练一练。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说这两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指出: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注意题里的条件,正确列出算式计算。 4.教学例3。 出示例3,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实际是求什么?这里求表面积与例2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只要用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追问为什么只加一个底面积。 5.组织练习。 (1)第七页第四题(2)。先小组合作讨论,再书面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能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方法。 2、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设计图案。 3、欣赏各种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有条理地表达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 2、看到这些生活中美丽的图案,你想说什么? 3、揭示课题:图案设计 二、探究新知 课件展示教材中的花瓣图案 1 、提问:这个花瓣图案是如何通过图形a得到的?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3、小组汇报,展示各自的方法与结果。(汇报花瓣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变换过来的?) 4、鼓励创新。 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5、小结: 这朵美丽的花瓣图案,原来是由基本图形a,通过平移、旋转、轴对称的变换得到的。 6、提问:笑笑是怎样把图1变成图2,你知道她是怎样做的吗? 三、动手实验 1、练一练第1、2题。 2、小组合作设计图案。 (1)作品展示。 (2)学生评价。 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教案篇8 一、教材分材: 教材通过介绍某实验田普通水稻与杂交水稻的产量,引出“增产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通过男孩提出“增产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一次

上一篇: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下一篇:华约自主招生报名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