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幅图主要表示的是年内每月入库水量的变化。入库水量的多少主要是和当月的降水量存在正相关关系。所以入库水量越多也可以代表当月降水量越大。
第二幅图主要表示的是年内每月水库的水位变化,这里要特别注意,水库的水位高低除了和入库水量的多少有关以外,还和出库的水量多少存在关系。如果入库水量<出库水量,那么水位就会逐渐下降。反之,水位就会逐渐上升
这种题目一般根据图就可以解答
A选项中阐述的是关于1~7月份的降水量变化,这个内容主要可以通过第一幅图也就是水库的入库水量来体现,我们从第一幅图中可以发现1~7月份的入库水量并不是持续上升的,所以可以推出降水量也不是持续增加。所以A错
B选项的内容涉及到入库水量和水库水位的关系,只要对比观察两幅图就可以了,我们可以发现这两幅图中夏秋季节二者的变化并不是同步的。并且前面也提到了水位的变化除了和入库水量有关以外,还和出库水量有关。所以B错
C选项主要讲冬春季节的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这个内容我们只要看水位变化就可以了,因为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所以冬春季节的水库水位应该要持续下降。这个内容从第二幅图中就可以看出,所以答案正确
D选项明显是错误的,首先6~12月份的降水量并不是持续上升的,这个内容看第一幅图就可以判断,其次6~12月份的水库水位也并不是持续上升的,这个看第二幅就行。
高中地理
闯关东,走西口的人口迁移因该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不能单纯的说是经济因素,也应该有政治因素。理由如下: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是中国历史上三次规模宏大的人口大迁移,而其中尤以“闯关东”所历经的时间最长、人数最多。从清朝初年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300余年间,先后有3000多万迫于生计的华北穷苦百姓离乡背井,相继踏上关东大地。 清朝统治者入关以后,为加强对内地的统治而自称满汉一体,但实际上汉人处于被奴役的地位。清廷实行民族等级与隔离制度,严禁汉人进入满洲“龙兴之地”,故废弃长城却不废山海关,其主要目的是利用此关严禁内地人进入东北,以免破坏其风水“龙脉”。自康熙初年至十九世纪中叶长达200年的时间内,清廷对关东地区实行封禁,以山海关为界,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地作为清朝的政治、经济“特区”而受到严格保护。此间黄河中下游诸省连年遭灾,清朝政府却禁令依旧,成千上万的破产农民只好不顾禁令,冒险“闯”入东北谋生,此即“闯关东”的由来。 由于地少人稠灾害频发,兼之地理位置与关东接近,山东逃荒农民便成了“闯关东”的主流人群。
美国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的主要因素:
1)城市太过于拥挤(住房拥挤)
2) 而且污染严重(工业化严重)
所以很多美国人都从东北部工业区向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
----------------------------------------具体原因:
美国北方五大湖地区开发时间早。工业发达,环境被一定程度破坏。被称为冷冻地带。而南方地区被称为阳光地带。从90年代起,美国的老年人都意愿迁往南方。
中部大平原贯穿南北。南方也地行平坦。而且气候比北方温暖湿润。开发较晚。环境较好。
主要是气候和环境因素。。
就是在物质享受到达一定水平以后对精神享受的追求。。说白了有钱人都想住个安静。漂亮,环境好的地方。所以发达国家会出现逆城市化的现象。
浙江语文数学学考没过能参加高考吗
可以的。对于高中生来说,学考没考过不会影响高考,可以参加高考。但是,如果报名高考时你不属于高中毕业生,那么你的学力相当于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可以参加高考。此外,学考成绩也是高考录取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某门科目的成绩不及格,可能会影响高考的录取。但是,即使学考没考过,也不必过于担心,【摘要】
浙江语文数学学考没过能参加高考吗【提问】
可以的。对于高中生来说,学考没考过不会影响高考,可以参加高考。但是,如果报名高考时你不属于高中毕业生,那么你的学力相当于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可以参加高考。此外,学考成绩也是高考录取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某门科目的成绩不及格,可能会影响高考的录取。但是,即使学考没考过,也不必过于担心,【回答】
这是相关信息您看一下☺️☺️☺️【回答】
可以高考,不过大学录取你的时候会看你的这个成绩,会有影响,不过 你也不要着急这个是可以补考的,争取达到及格线就行了。【回答】
浙江数学学考没过还能高考吗
当然可以高考。浙江数学学考并不是决定是否能参加高考的唯一标准。参加高考的要求是按照各省的相关规定,通常是需要完成所有必修课程的考试科目。即使数学学考没过,只要其他科目符合要求,仍然有机会参加高考。不过,具体的政策和规定可能会有所不同,建议向所在学校或相关教育部门咨询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摘要】
浙江数学学考没过还能高考吗【提问】
当然可以高考。浙江数学学考并不是决定是否能参加高考的唯一标准。参加高考的要求是按照各省的相关规定,通常是需要完成所有必修课程的考试科目。即使数学学考没过,只要其他科目符合要求,仍然有机会参加高考。不过,具体的政策和规定可能会有所不同,建议向所在学校或相关教育部门咨询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回答】
可不可以再具体的阐述一下呢?【提问】
浙江数学学考不是决定高考资格的唯一标准,只要其他科目符合要求,仍可以参加高考。具体政策可能因地区而异,建议咨询学校或教育部门获取详细信息。【回答】
关于浙江省高中会考的简单问题
1、学业水平考试就是指会考。会考是国家承认的省级普通高中文化课毕业水平考试。
2、会考是根据不同的文化课程,在某一个年级段进行的。这个不会取消的。
3、会考不会很难的。目的是让同学拿高中毕业证的考试性质。也就是说高中的各种会考(业水平考试),除了个别毕业不了的,其他人都是可以通过的。就这样的水平(难度)。
关于读书或阅读的现代诗
2-3分钟的现代诗歌朗诵,似乎不太可能,除非篇幅少于两百字,如果再加上背景音乐掐头去尾,就更短了,我推荐一篇吧,不是诗,不过文字优美,节选其中一段读一下就很好了,建议读第六段,呵呵,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读书的艺术--林语堂
The Importance of Living
Chapter Twelve THE ENJOYMENT OF CULTURE
Ill. THE ART OF READING
读书或书籍的享受素来被视为有修养的生活上的一种雅事,而在一些不大有机会享受这种权利的人们看来,这是一种值得尊重和妒忌的事。当我们把一个不读书者和一个读书者的生活上的差异比较一下,这一点便很容易明白。那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他的生活是机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几个朋友和相识者接触谈话,他只看见他周遭所发生的事情。他在这个监狱里是逃不出去的。可是当他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他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书,他便立刻接触到世界上一个最健谈的人。这个谈话者引导他前进,带他到一个不同的国度或不同的时代,或者对他发泄一些私人的悔恨,或者跟他讨论一些他从来不知道的学问或生活问题。一个古代的作家使读者随一个久远的死者交通;当他读下去的时候,他开始想象那个古代的作家相貌如何,是哪一类的人。孟子和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家司马迁都表现过同样的观念。一个人在十二小时之中,能够在一个不同的世界里生活二小时,完全忘怀眼前的现实环境:这当然是那些禁锢在他们的身体监狱里的人所妒羡的权利。这么一种环境的改变,由心理上的影响说来,是和旅行一样的。
不但如此。读者往往被书籍带进一个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纵使那是一本关于现实事情的书,亲眼看见那些事情或亲历其境,和在书中读到那些事情,其间也有不同的地方,因为在书本里所叙述的事情往往变成一片景象,而读者也变成一个冷眼旁观的人。所以,最好的读物是那种能够带我们到这种沉思的心境里去的读物,而不是那种仅在报告事情的始末的读物。我认为人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阅读报纸,并不是读书,因为一般阅报者大抵只注意到事件发生或经过的情形的报告,完全没有沉思默想的价值。
据我看来,关于读书的目的,宋代的诗人和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所说的话最妙。他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他的意思当然是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他对自己说:“我非读莎士比亚的作品不可,我非读索福客俪(Sophocles)的作品不可,我非读伊里奥特博士(Dr·Eliot)的《哈佛世界杰作集》不可,使我能够成为有教育的人。”我敢说那个人永远不能成为有教育的人。他有一天晚上会强迫自己去读莎士比亚的
《哈姆雷特》(Hamlet),读毕好象由一个噩梦中醒转来,除了可以说他已经“读”过《哈姆雷特》之外,并没有得到什么益处。一个人如果抱着义务的意识去读书,便不了解读书的艺术。这种具有义务目的的读书法,和一个参议员在演讲之前阅读文件和报告是相同的。这不是读书,而是寻求业务上的报告和消息。
所以,依黄山谷氏的说话,那种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才是唯一值得嘉许的读书法。这种外表的优雅显然不是指身体上之美。黄氏所说的“面目可憎”,不是指身体上的丑陋。丑陋的脸孔有时也会有动人之美,而美丽的脸孔有时也会令人看来讨厌。我有一个中国朋友,头颅的形状像一颗炸弹,可是看到他却使人欢喜。据我在图画上所看见的西洋作家,脸孔最漂亮的当推吉斯透顿。他的髭须,眼镜,又粗又厚的眉毛,和两眉间的皱纹,合组而成一个恶魔似的容貌。我们只觉得那个头额中有许许多多的思念在转动着,随时会由那对古怪而锐利的眼睛里迸发出来。那就是黄氏所谓美丽的脸孔,一个不是脂粉装扮起来的脸孔,而是纯然由思想的力量创造起来的脸孔。讲到谈吐的风味,那完全要看一个人读书的方法如何。一个人的谈吐有没有“味”,完全要看他的读书方法。如果读者获得书中的“味”,他便会在谈吐中把这种风味表现出来;如果他的谈吐中有风味,他在写作中也免不了会表现出风味来。
作者: 剑试天下_ 2006-4-20 19:33 回复此发言
--------------------------------------------------------------------------------
2 读书的艺术--林语堂
所以,我认为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这种嗜好跟对食物的嗜好一样,必然是有选择性的,属于个人的。吃一个人所喜欢吃的东西终究是最合卫生的吃法,因为他知道吃这些东西在消化方面一定很顺利。读书跟吃东西一样,“在一人吃来是补品,在他人吃来是毒质。”教师不能以其所好强迫学生去读,父母也不能希望子女的嗜好和他们一样。如果读者对他所读的东西感不到趣味,那么所有的时间全都浪费了。袁中郎曰:“所不好之书,可让他人读之。”
所以,世间没有什么一个人必读之书。因为我们智能上的趣味象一棵树那样地生长着,或象河水那样地流着。只要有适当的树液,树便会生长起来,只要泉中有新鲜的泉水涌出来,水便会流着。当水流碰到一个花岗岩石时,它便由岩石的旁边绕过去;当水流涌到一片低洼的溪谷时,它便在那边曲曲折折地流着一会儿;当水流涌到一个深山的池塘时,它便恬然停驻在那边;当水流冲下急流时,它便赶快向前涌去。这么一来,虽则它没有费什么气力,也没有一定的目标,可是它终究有一天会到达大海。世上无人人必读的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环境,和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必读的书。我认为读书和婚姻一样,是命运注定的或阴阳注定的。纵使某一本书,如《圣经》之类,是人人必读的,读这种书也有一定的时候。当一个人的思想和经验还没有达到阅读一本杰作的程度时,那本杰作只会留下不好的滋味。孔子曰:“五十以学《易》。”便是说,四十五岁时候尚不可读《易经》。孔子在《论语》中的训言的冲淡温和的味道,以及他的成熟的智慧,非到读者自己成熟的时候是不能欣赏的。
且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之味道来。其景况适如看一名人相片,或读名人文章,未见面时,是一种味道,见了面交谈之后,再看其相片,或读其文章,自有另外一层深切的理会。或是与其人绝交以后,看其照片,读其文章,亦另有一番味道。四十学《易》是一种味道,到五十岁看过更多的人世变故的时候再去学《易》,又是一种味道。所以,一切好书重读起来都可以获得益处和新乐趣。我在大学的时代被学校强迫去读《西行记》(“Westward Ho!”)和《亨利埃士蒙》(“Henry Esmond”),可是我在十余岁时候虽能欣赏《西行记》的好处,《亨利埃士蒙》的真滋味却完全体会不到,后来渐渐回想起来,才疑心该书中的风味一定比我当时所能欣赏的还要丰富得多。
由是可知读书有二方面,一是作者,一是读者。对于所得的实益,读者由他自己的见识和经验所贡献的份量,是和作者自己一样多的。宋儒程伊川先生谈到孔子的《论语》时说:“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我认为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乃是他的知识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世间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他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读书的真益处。一个人必须独立自主去寻出他的老师来,没有人知道谁是你最爱好的作家,也许甚至你自己也不知道。这跟一见倾心一样。人家不能叫读者去爱这个作家或那个作家,可是当读者找到了他所爱好的作家时,他自己就本能地知道了。关于这种发现作家的事情,我们可以提出一些著名的例证。有许多学者似乎生活于不同的时代里,相距多年,然而他们思想的方法和他们的情感却那么相似,使人在一本书里读到他们的文字时,好象看见自己的肖像一样。以中国人的语法说来,我们说这些相似的心灵是同一条灵魂的化身,例如有人说苏东坡是庄子或陶渊明转世的①,袁中郎是苏东坡转世的。苏东坡说,当他第一次读庄子的文章时,他觉得他自从幼年时代起似乎就一直在想着同样的事情,抱着同样的观念。当袁中郎有一晚在一本小诗集里,发见一个名叫徐文长的同代无名作家时,他由床上跳起,向他的朋友呼叫起来,他的朋友开始拿那本诗集来读,也叫起来,于是两人叫复读,读复叫,弄得他们的仆人疑惑不解。伊里奥特(George Eliot)说她第一次读到卢骚的作品时,好象受了电流的震击一样。尼采(Nietzsche)对于叔本华(Schopenhauer)也
作者: 剑试天下_ 2006-4-20 19:33 回复此发言
--------------------------------------------------------------------------------
3 读书的艺术--林语堂
有同样的感觉,可是叔本华是一个乖张易怒的老师,而尼采是一个脾气暴躁的弟子,所以这个弟子后来反叛老师,是很自然的事情。
①苏东坡曾做过一件卓绝的事情:他步陶渊明诗集的韵,写出整篇的诗来。在这些《和陶诗》后,他说他自己是陶渊明转世的;这个作家是他一生最崇拜的人物。
只有这种读书方法,只有这种发见自己所爱好的作家的读书方法,才有益处可言。象一个男子和他的情人一见倾心一样,什么都没有问题了。她的高度,她的脸孔,她的头发的颜色,她的声调,和她的言笑,都是恰到好处的。一个青年认识这个作家,是不必经他的教师的指导的。这个作家是恰合他的心意的;他的风格,他的趣味,他的观念,他的思想方法,都是恰到好处的。于是读者开始把这个作家所写的东西全都拿来读了,因为他们之间有一种心灵上的联系,所以他把什么东西都吸收进去,毫不费力地消化了。这个作家自会有魔力吸引他,而他也乐自为所吸;过了相当的时候,他自己的声音相貌,一颦一笑,便渐与那个作家相似。这么一来,他真的浸润在他的文学情人的怀抱中,而由这些书籍中获得他的灵魂的食粮。过了几年之后,这种魔力消失了,他对这个情人有点感到厌倦,开始寻找一些新的文学情人;到他已经有过三四个情人,而把他们吃掉之后,他自己也成为一个作家了。有许多读者永不曾堕入情网,正如许多青年男女只会卖弄风情,而不能钟情于一个人。随便那个作家的作品,他们都可以读,一切作家的作品,他们都可以读,他们是不会有甚么成就的。
这么一种读书艺术的观念,把那种视读书为责任或义务的见解完全打破了。在中国,常常有人鼓励学生“苦学”。有一个实行苦学的著名学者,有一次在夜间读书的时候打盹,便拿锥子在股上一刺。又有一个学者在夜间读书的时候,叫一个丫头站在他的旁边,看见他打盹便唤醒他。这真是荒谬的事情。如果一个人把书本排在面前,而在古代智慧的作家向他说话的时候打盹,那么,他应该干脆地上床去睡觉。把大针刺进小腿或叫丫头推醒他,对他都没有一点好处。这么一种人已经失掉一切读书的趣味了。有价值的学者不知道什么叫做“磨
练”,也不知道什么叫做“苦学”。他们只是爱好书籍,情不自禁地一直读下去。
这个问题解决之后,读书的时间和地点的问题也可以找到答案。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如果他知道读书的乐趣,他无论在学校内或学校外,都会读书,无论世界有没有学校,也都会读书。他甚至在最优良的学校里也可以读书。曾国藩在一封家书中,谈到他的四弟拟入京读较好的学校时说:“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有些人在要读书的时候,在书台前装腔作势,埋怨说他们读不下去,因为房间太冷,板凳太硬,或光线太强。也
有些作家埋怨说他们写不出东西来,因为蚊子太多,稿纸发光,或马路上的声响太嘈杂。宋代大学者欧阳修说他的好文章都在“三上”得之,即枕上,马上,和厕上。有一个清代的著名学者顾千里据说在夏天有“裸体读经”的习惯。在另一方面,一个人不好读书,那么,一年四季都有不读书的正当理由:
春天不是读书天; 夏日炎炎最好眠;
等到秋来冬又至, 不如等待到来年。
那么,什么是读书的真艺术呢?简单的答案就是有那种心情的时候便拿起书来读。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他可以拿一本《离骚》或奥玛开俨(Omar Khayyam,波斯诗人)的作品,牵着他的爱人的手到河边去读。如果天上有可爱的白云,那么,让他们读白云而忘掉书本吧,或同时读书本和白云吧。在休憩的时候,吸一筒烟或喝一杯好茶则更妙不过。或许在一个雪夜,坐在炉前,炉上的水壶铿铿作响,身边放一盒淡巴菰,一个人拿了十数本哲学,经济学,诗歌,传记的书,堆在长椅上,然后闲逸地拿起几本来翻一翻,找到一本爱读的书时,便轻轻点起烟来吸着。金圣叹认为雪夜闭户读禁书,是人生最大的乐趣。陈继儒(眉公)描写读书的情调,最为美妙:“古人称书画为丛笺软卷,故读书开卷以闲适为尚。”在这种心境中,一个人对什么东西都能够容忍了。此位作家又曰:“真学士不以鲁鱼亥豕为意,好旅客登山不以路恶难行为意,看雪景者不以桥不固为意,卜居乡间者不以俗人为意,爱看花者不以酒劣为意。”
关于读书的乐趣,我在中国最伟大的女诗人李清照(易安,1081—1141年)的自传里,找到一段最佳的描写。她的丈夫在太学作学生,每月领到生活费的时候,他们夫妻总立刻跑到相国寺去买碑文水果,回来夫妻相对展玩咀嚼,一面剥水果,一面赏碑帖,或者一面品佳茗,一面校勘各种不同的板本。他在《金石录后序》这篇自传小记里写道: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外忧患困穷而志不屈。……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这篇小记是她晚年丈夫已死的时候写的。当时她是个孤独的女人,因金兵侵入华北,只好避乱南方,到处漂泊。
浙江高考语文考试时间规划
孩子,这是我个学生的建议,他们在用,希望也可以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一、进入考场,首先要做的是让自己冷静下来。具体做法是:首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不要着急,按时交卷就行了”。
二、开考铃声响前有5分钟时间让你浏览试卷。此时不可用笔答题,否则违反考纪。你可以一边深呼吸,一边看试卷,但切记不可看作文题,以免影响答题情绪。
三、开考铃声响后允许答题。答题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以下几种心态:1、偏急心态,为了抢时间,没有审清题目条件,慌忙答题,解决方法是心中默念:“匆忙做题,做了也白做”。
2、固执心态,久攻不下的试题,又不愿意放弃,徒然浪费时间,解决方法是心中默念:“我攻不下,别人也攻不下,暂时先搁着,做了其它题目后或许会有灵感”。
四、时间安排策略
分配时间要服从于考试成功的目的,基本原则就是保证在能够得分的地方不丢分,不容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尽可能多得分。在具体操作上,要求考生做到“量菜吃饭”,按“分数时间比”实用原则,分值大的题目多花些时间,分值小的题目少花一些时间;一看就会做的题目先花时间,需要考虑一下才能解答的题目放在第二梯队完成;难度最大的或从来没有见到过的题目,放在最后攻关。
时间安排大致可以是这样的:Ⅰ卷50分钟左右, 12—20题50小时左右,作文原则上不得少于50分钟。
五、答题策略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基础知识
1、字音辨析题:
答题技巧:(1)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2)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3)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2.字形辨析题
答题技巧: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
3.词语运用题
答题技巧:(1)语素分析:分析出不同的语素进行组词再作区别。(2)语境分析:在原句中划出关键词作为区别的参考。(3)善用排除: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同时也要做记号。(4)语感判断:如果确实拿不准,就要凭语言感觉去选择。
4.成语辨析题
答题技巧:(1)根据成语意思判断(2)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3)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5)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另外要特别注意两用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如,想入非非,灯红酒绿。
5.病句辨析题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是否搭配→→推敲词语有否重复→→关联词位置是否正确→→并列短语或句子语序是否合理→→个别短语有否歧义→→句子是否符合逻辑。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2)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3)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4)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5)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6.标点符号题或语言连贯题
标点符号题答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种错误类型:(1)该用句号的却用了逗号;(2)非疑问句却用了问号;(3)选择问句中用了两个问号;(4)倒装句中问号前置;(5)感叹号的位置出现在句中;(6)分句之间误用了顿号;(7)表示约数的数词间用了顿号;(8)习惯上作为一个词使用的并列词语间用了顿号;(9)二、三层次的并列间用顿号(只限第一层次并列用);(10)引号之间用了顿号;(11)没有提示和总括作用的地方用了冒号;(12)冒号的通领范围不清;(13)引语中间"某某说"后用冒号;(14)是间接引语却用了引号;(15)引语中句末点号位置不当;(16)括号位置不当;(17)该用括号而未用;(18)冒号和破折号互相混淆;(19)破折号和"是"重复;(20)省略号和"等"重复等。
语言连贯题做题思路是:考查陈述对象是否一致→话题是否一致→前后句式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吻合→音节是否和谐等。
(二)说明文阅读(7-10题)
1、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
2、再读四道选择题。
3、再读一遍原文,读的时候要将选择题中的选择枝内容在原文中划出来。
4、解题。正常思路是:定位——核对——判断。解题时要将选择枝与原文作比较进行判断。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1)在题目中划出要求你回答的对象;(2)明确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所以要特别注意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故意夸大缩小,混淆先后,张冠李戴,偷换概念,颠倒因果,强加因果,胡乱划分等。
(三)文言文阅读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文章内容。
2、再读原文,凭感觉进行理解。阅读过程中见到加点字时要到题目中进行理解。
3、解题。题目设计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1)文言实词题
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2)文言虚词题
答题技巧:先翻译每组中高中学过的那个句子中的虚词意思,再将这个意思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
(3)性格表现题:
答题技巧: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张冠李戴这种错误。
(4)内容归纳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判断时要明确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时间是否准确等。
客观题做完了,先看一下时间,再深呼吸,进入第二卷主观题的作答阶段。同时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打草稿,千万不要用不可擦的笔在Ⅱ卷上圈点作标记。(可以使用铅笔圈点,做完题后再擦掉。)
第Ⅱ卷
(四)文言翻译、诗词鉴赏、名句文学常识填空
15.文句翻译题:
答题技巧:(1)要结合译句重读上下文句子。(2)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此时要特别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3)圈出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的解释是得分点。(4)判断句子的句式特点,这也是得分点。(5)开始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并能体现句式特点。
16.诗歌鉴赏题
(1)先读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把握本诗重点。
(2)再读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3)再读注解,寻找诗歌内容的线索。
(4)通读全诗。通读时要特别注意每句至少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要发挥想象,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结合诗题、描述、议论、抒情推断这首写什么内容。
(5)古诗鉴赏表述: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语言特点: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17.名句名篇题
答题技巧:(1)“一字不差”。(2)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书法。(3)若是任选两句填空的话,就选择最有把握的两句来填。
18.文学常识填空
答题技巧:(1)“一字不差”。(2)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
(五)现代文阅读(18-21题)
1、先读最后一道多项选择题,大致了解文章内容。
2、第一遍速读全文,并划出画龙点晴的句子、议论和抒情的语句、过渡连接作用的词句。(划错无关紧要,主要目的在于对文章有整体认识)
3、再读18—20题题目,带着问题重读文章,并划出相应的词语、句子。
4、根据划出的词语、句子进行解题。解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回答问题,不能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2)综合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要有适当而具体的分析;(3)对应题旨与分数,分多个要点阐述。一般情况,4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两点,6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三点。(4)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和标准答案较切近。如果弃文中的重要词句不用、完全用自己的话去回答,绝对是不可取的,那样的回答距标准答案都有一定的距离,有时甚至相距甚远。(5)千万不要一字不差地摘录原文,应该摘录运用关键词而非整句。(6)要善于借鉴多项选择题中的关键词或句子回答主观题。(7)字迹工整,写满为止。
(六)文字表达
(1)语段压缩题
解题思路:首先抓住三词、三句找出文章的中心所在;(一般是有解释的或重复较多的。)再对应题干要求进行整理使之有条理。
(2)语句扩展题
答题技巧:抓住主题词,突出重点,有景有情,生动形象。
(3)句式仿写题
答题技巧:修辞一致,内容一致,句子结构一致。
(4)句式变换题
答题技巧:变短要先提炼出主干句,将之作为第一句,再将其它修饰语按顺序变为分句;变长要确定某句为主干句,再将其它短句按顺序变为修饰语。
(5)对联
答题技巧:短语结构相同,字数相同,内容一致,末字仄起平落。
(6)公益广告
答题技巧:字数一般10—30字。要有修辞手法,有情感,有创意,更要符合题意。
(7)手机短信
答题技巧:字数一般20—50字。要有修辞手法,有情感,有创意,更要符合题意。
(七)作文:
1、审题(至少花5分钟)
(1)理解原材料与话题,根据原材料提炼观点,注意观点中一定要出现话题。
(2)分析话题中词语之间的关系。一般有修饰关系、并列关系、无限制关系。
(3)根据话题中词语关系重新确定观点。若是修饰关系则要突出修饰语,若是并列关系则要突出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若是无限制关系则要缩小范围。
2、确定选材范围
根据自己的特点确定选材范围。如教育、亲情、友情、环保、时势、战争、腐败、做人、人文等。
3、确定文体
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哲理散文、杂文、议论文、记叙文、寓意小说等,不要刻意采用创新文体,否则东施效颦。尽量避免选择科幻小说、编故事、童话、寓言等弱智文体。
4、 确定分论点
在草稿纸上列出三个以上分论点,以体现思维有深度。
5、 拟写标题
切忌无标题或以话题为标题。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拟题:运用修辞拟题,引用俗语拟题,化用古语拟题,借用成语拟题,套用流行语拟题等。
6、 写好开头。
切忌抄原材料。入题要快。要展示自己的文采,让改卷老师先入为主。
7、主体段落有层次
应试作文上最忌首、腹、尾三段组成的“猪样式”结构。自然段分得越自然,越显得你成熟老练,最主要的还是能使评卷老师一目了然。一般要求分成5—8段就可以了。
8、要写好每一段的首句
每一段的首句犹如人的眉目,把首句写好,“眉清目秀”,整个段落都显着精神。
9、话题出现频率。话题在正文中要经常出现,以免有套题、偏题、脱题的嫌疑。
10、要展示文采。多使用成语,多使用比喻、排比、对偶、拟人等修辞手法,多引用古诗词名句,多引用名言警句,多引用流行的通俗歌曲歌词,多用短句避免长句。遣词造句要用情感。
11、内容要有时代感
切忌使用老掉牙的材料。应活用近几年发生的带时代感的材料,如奥运精神、印度洋海啸、十大感动中国、中日关系、连宋来访、创建和谐社会、二战胜利六十周年、学生减负、中美贸易纠纷等。
特别强调的是:不要触及敏感的政治事件,不谈宗教话题,不要单纯发牢骚,不写早恋等敏感话题。
记叙文最好要有细节描写。推己及人,以情动人。议论文切忌大话、套话、废话,要避免空发议论,无情而“抒情”,无病呻吟,滥提口号,乱发号召,空表决心等等。
12、结尾。结尾要展示自己的文采,有韵味。让改卷老师刮目相看。
13、字数
一定要写够数量或稍微超过50—100字才好。千万不要自作多情,超出作文格子。
13、书写
一般不要求写得好看,但要求书写整齐易辨认,虽好看,不易辨认也并不好。要写楷体字,一笔一画清清楚楚,不要写草字,以免妨碍辨认。
14、卷面
今年高考语文采用网上阅卷,所有题目都答在卡上,再经扫描进入电脑。若卷面不洁将极大地影响得分。
15、错别字
高考作文每三个错别字扣一分,重复错别字不计数。
六、检查策略
在做完考题后,一定要注意检查答卷,减少不合理失分。首先检查是否答完全卷,像前面所说的可能有暂时搁置的考题。任何一个题目都不能空白,空白就一分也不能得到,实在不能解答的题目最后应猜答,猜答也是解答。其次应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意。此外还要克服某些心理性原因造成的失分,如临交卷时凭一时感觉,轻易更改答案或圈去部分解题等。
交了卷之后,立即回家休息或适当准备一下下面要考的科目,不要急着和同学对答案和讨论问题。此时讨论不仅于事无补,而且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后一定会懊恼不已,影响情绪的。
七、考场上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1、及时填涂答题卡。做完选择题要立即涂卡。免得最后一道题做不出来,苦思冥想而忘记了时间,到考试结束时就来不及了。
2、不要误做“标记”。高考不许在试卷上做标记,否则取消该科考试成绩。要注意钢笔水不要吸得太多、太饱,否则墨水容易滴到试卷上会被误认为是“标记”。
浙江会考到底发生了什么?
不会重考!!!
2013年1月10日—11日举行全省普通高中会考期间,部分科目开考后发现有部分试题“答案”在百度贴吧上出现。省会考办组织人员即时截屏保关画面并作信息比对,发现上传的答案许多是错的,相关部门及时删除了贴吧上的有关信息,及时进行追踪调查。省会考办邀请专家进行鉴定,认为这是少数人在考试过程中利用现代通讯工具、违反考试规定的作弊行为。考虑到所有上传行为均发生在开考后,“答案”只涉及部分考题,且存在很多错误,参与的仅为少数地方的少数人,未对全省考试产生整体影响,省会考办确定并报省教育厅同意,本次会考有效。
我们从学校中学到了什么
我们从中学学到了什么?如果是这样,那我们又从小学,高中或者大学学到了什么呢?就像出生不久的我们为什么不直接学走路,而是先爬呢?我想这是一个道理。你回首过去会认为某一个环节可以省去,但是却是必不可少的循序渐进!
我们学到的东西太多了,已经融入到思想中,精神里,言谈举止上!甚至不能片面的说学到了哪些知识!
我是陕西高三学生,平常考试语文90,数学60,英语60,物理化学生物各30左右,请问我还有上一本二
高考是会创造奇迹的,只要你努力, ——一个考取北大生物系学生的高三 传 奇 【高策,2010年高考672分,北大生 物系录取。高考成绩出来之后,我让高策 写一写曾经的故事,算是给自己的高中一 个总结,也给学弟学妹一点鼓励。几天之 后他发给我这样一篇文章,读完之后,我 热泪盈眶。他的文章里有自己刻骨铭心的 故事,我的眼泪里有我和几十个孩子刻骨 铭心的青春。】 TO all those who said that I can't,I have proved once more,yes I can. 终于,我可以平静下来,在这样一个 清晨,好好地回忆,细细的品味,那属于 我的高三奇迹。 想借用班主任的评语,对高三的上学 期大致描述:“你懂得胸怀天下却做不到 卧薪尝胆,立志异常坚定却难逃现实诱 惑,看得见远处的山却看不见脚下的路。 有时把执迷不悟叫执着,有时把自我满足 当自信,有时自以为是能够拯救别人拯救 世界的万能上帝,到头来成了自身都难保 的过河泥菩萨。有时是真正弱点百出还不 以为意的“伪高手”,有时是地道地荒废机 会还自鸣得意的可怜人。”看到这些评 语,这些批评,我心里有恐慌,却更迷茫 ——我究竟该怎样做…… 【这是我从教几年的学生评语中唯一 一次这么“狠”地评价自己的学生,而批评 的恰恰是我最喜欢的学生中的一个。他几 乎是我钦点的班长;他有很多看法与我异 乎寻常地一致,虽然我没有当面对他说 过;他曾经在寒冷的深夜与我探讨爱的问 题,虽然我没有能让他接受我的观点,但 是我依然欣赏他的思考;他也有着自己的 大气与胸怀,我喜欢他们做的每一期墙报 和班会,我喜欢他的文笔,也多次把他的 文章作为范文;当然,这些都掩不住他的 不足,他也在高三的时候为自己的习惯付 出了沉重的代价。一直到今天我都相信, 他的路原本可以不这么难。 我依然记得,我是下了多大的决心才 给高策写下上面那些话,我记得,我几乎 是用了整整两个晚自习,用了十多张答题 卡来反复揣摩这些话。语气太重了,缓和 一下,太缓和了,再加重。思考来思考 去,我几乎选择了我能选用的最严厉的方 式写下了上面的话,我的想法只有一个, 我也相信他能理解,那就是——这些话不 是无情地否定,而是狠狠地唤醒;而不是 无情地放弃,而是坚定地期待,这些话不 是结束,而是一个起点。】 千疮百孔的习惯让我的成绩从高二期 末的年级第一跌到了四五十名的位子,不 过那时的我依旧自信满满,觉得自己可以 东山再起。 这就是高三的前一多半时间,在迷茫 与挣扎中看着成绩下滑,看着北大远 去…… 不得不提的是自主招生,现在想想, 那真是一次梦幻般的影响我很久的经历! 凭借高二的成绩我走进了北大自主招 生的笔试考场,上午的数学共四个题,交 卷时我只做了一点点。若是搁在平时,下 午的测试我一定会边做题变懊恼,接着一 败涂地。可是这次,不知是哪里来的力 量,我暂时忘却了上午的数学卷,一点一 点答题,一秒一秒把握。走出考场,我知 道自己希望不大,却着实为自己下午的沉 着感到欣慰。压线通过笔试,正是对我心 态的奖励,从那时起,无论上一科考的怎 样,我都能坚强的努力到最后一秒,这或 许远比通过考试要重要吧。 【我不曾预料到他会面对什么样的困 难,可我料想到了他的坚持。这也许是我 下决心写下上面那些评语的最大的原因 吧!】 接着的面试,我再次走在未名湖畔, 呼吸着那让我陶醉的气息,阳光静静地洒 在身上……直到后来,我才意识到那未名 湖中的滑雪者,博雅塔下的读书人,给了 黑暗中的我多么强烈的希望。 戏剧性的是最终我只获得五分的加 分,老天开起玩笑怎么这么有意思,寒假 的十天,我扔掉了所有的计划,不知所措 的呆着,就是呆着什么都不做。做了那么 多,花费了那么多时间,只有五分,值 吗?我永远不会忘记许多人听到这“五 分”的神态,那是一种听到冷笑话的表 情,我只有以笑应对。可我不服,或许, 这五分就有用呢;或许,就真的有用 呢…… 再开学,立刻到了“质检二”。理综的 出现让局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化学 的优势发挥不出,物理的劣势暴露无遗。 200名,我忘不了老师气冲冲地拿着成绩 单到宿舍指给我看:“还没这么差过吧! 自己好好想想……”刹那间,我感觉自己被 压得喘不过气,咬咬牙,下定决心。我扔 掉了手机卡,把MP4借给了同学,在枕头 下放了三样东西:暑假买的《清华北大不 是梦》,在北大自主招生领取的《筑梦北 大》,以及北大的一组明信片。趴在床 上,难以入梦。一笔一划地将职烨的《 花开不败 》抄了一遍,希望自己可以像 那个为了复旦牺牲一切的小女孩一样……每天走在路上,眼前总是黑压压的一 片,看不到一丝阳光,晚睡早起的生活导 致了身体的问题,脑子里总是跟浆糊似 的,还不时地干呕。但我不能松懈,该吃 药吃药,吃了药还得玩命啊……每天在宿 舍“加班
浙江省高中各学科的学考都是大概多少分能通过(即达到D等第)?
需要达到60分以上,A、B、C均为合格。依据《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实施细则》第四十条规定:高中会考成绩采用等第制,等第分为A、B、C、E四级,分别表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各等比例控制如下:A等约占20%左右,B等约占30%左右,A等和B等比例总体控制在50%—55%之间,E等控制在5%左右。补考成绩由市会考办提出各科及格分数线,经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转换成等第P或E,报省会考办确认。省会考办根据各市报送的答卷Ⅱ分数,与省统一阅卷的答卷Ⅰ分数进行合成,产生会考原始分数。省会考办按预定等第比例,根据考生原始分数的百分位数,从高到低评定会考等第。扩展资料: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的相关要求规定:1、每年会考结束,省会考办按一定程序,在全省范围内抽取答卷,进行试卷抽样分析,并将抽样分析结果提交命题组,评价试卷质量,改进命题工作。2、普通高中学生参加所有必考科目的会考,且不及格科目不超过一门,是取得毕业资格的必备条件之一。高中会考成绩将记入毕业生档案,作为升学、入伍、就业的重要参考。参考资料来源:浙江政务服务网-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实施细则
浙江省高中各学科的学考都是大概多少分能通过(即达到D等第)?
【摘要】浙江省高中各学科的学考都是大概多少分能通过(即达到D等第)?【提问】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这个等级并不是根据分数进行划分,主要是按学生的比例,然后卡在个别名次上即可,下面的图片是具体的比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回答】那岂不是白问?【提问】这谁不知道【提问】参考一下这个分数线【回答】
关于浙江新高考高一选课的问题,在地理和技术之间纠结,到底该选哪个呢?
你好
新高考的话,考试中各种题型都变得与老高考差别很大,非常灵活。如果是想考一个好大学的话,建议选分高的一科(也就是你的政治),毕竟高考不论怎么变,终究是要看分数的。如果地理只是方法不当,那就选地理,因为你还有兴趣在里面,至于方法,你会在高中生活中逐渐调整的(可以适当咨询老师和班内学霸,切忌生搬硬套)。高中的学业压力很大,如果你对某一科没有兴趣,终究是会崩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