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 人教版初中化学PPT课件,要全的上下册
九年级初中化学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5CKwTu4SOE5Hz6LRf5MwXQ?pwd=5b76 提取码:5b76 初中化学ok|九下|九上|九化上(RJ)--1.精品教学课件4-7单元(2)|九化上(RJ)--1.精品教学课件1-3单元(1)|九化上(RJ)--3.精品学案.zip|九化上(RJ)--2.精品教案.zip|九化上(RJ)--1.精品教学课件4-7单元(2).zip|九化上(RJ)--1.精品教学课件1-3单元(1).zip|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2.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1.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人教九年级化学课件
人教九年级化学课件有哪些呢?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范文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以下是我为您搜集整理提供到的人教九年级化学课件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人教九年级化学课件 第一节 化学使世界更加美好 知识要点 1. 化学的研究对象: 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2. 化学变化及其主要特征 化学变化的结果是有心的物质产生。如:铁的生锈、酸碱中和、镁条的燃烧等。 化学韵语记忆:化学变化 具有特征 新的物质 一定生成 放热发光 颜色改变 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 化变同时 物变发生 3 物质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腐蚀性、毒性、脱水性等。它涉及到物质分子的化学组成的改变。 物理性质:物质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在实验前后物质都没有发生变化的性质。如:颜色、气味、形态、凝固、生化、挥发、熔点、沸点、硬度、延展性、溶解度、密度等。 4. 常见化学符号 氢:H; 氧:O; 碳:C; 钙:Ca;氯:Cl;镁:Mg 氧气:O2;水:H2O;二氧化碳:CO2;氧化镁:MgO;氢氧化钙:Ca(OH)2;氯化钙CaCl2;碳酸钙:CaCO3 第二节 走进化学实验室 知识要点 1. 常见化学仪器 钥匙,烧杯,容量瓶,量筒,漏斗,天平,滴瓶,试管夹,酒精灯,铁架台。 2. 化学实验规则与要求 2.1 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 2.2 化学试剂分类存放 一般无机试剂按照阳离子顺序或阴离子顺序存放。 危险品(可燃、易燃、强腐蚀性、强氧化性、剧毒)根据药品说明,存在于特定的环境,如是否需要避光、对存放温度要求等。剧毒物品保存需要采用双锁制度。 2.3化学实验 (1)颜色变化 酚酞指示剂,在酸性、中性的水溶液中不变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现红色。 (2)沉淀实验 硫酸铜溶液呈现蓝色,滴入氢氧化钠后,出现蓝色沉淀,滴加稀硫酸后,沉淀溶液生成蓝色溶液。 (3)产气实验 高锰酸钾为紫黑色固体,加热后试管中残留黑褐色物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口能够复燃。 (4)温度变化 块状生石灰加入水中,触摸试管能够明显感觉到放出的热量。 2.2 事故处理办法 (1)稀碱沾到皮肤,用硼酸洗涤; (2)浓酸、浓碱沾到皮肤,先用软布吸去液体,再用水洗或小苏打或硼酸溶液冲洗; (3)发生火灾,正确选用灭火方法。 3. 化学实验报告 第三节 物质的提纯 知识要点 1 物质的纯度 纯度:表示混合物中主要成分(或某一种成分)含量的高低。 混合物: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体系。 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 2 物质提纯的办法 (1)过滤 基本原理:让液体和可溶性物质通过具有细微空隙的材料,而使不溶性固体除去。 注意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滤纸三层处;漏斗颈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2)蒸发 基本原理:用加热的方法,将溶液中的溶剂气化去除的操作。 注意点: 注入蒸发皿的溶液不要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边加热边搅拌,防止局部过热,溶液飞溅; 当蒸发皿有较多晶体析出,应减小或停止加热,让余热把水分蒸干,以防晶粒飞溅。 习 题 第一节 一、基础过关题 1. 判断下列变化时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1)自行车轮胎爆胎 (2)钢铁生锈 2.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 (1)水制成冰块 (2)菠萝榨汁 (3)食物腐烂 (4)滴水成冰 (3)酒精变成酒精蒸汽 (4)冰镇饮料瓶会流“汗” 3.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生了化学反应,得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1)镁带消失了 (2)看到耀眼的白光 (3)放出大量的热 (4)有白色粉末固体产生 4.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某种气体出现白色浑浊物,这种气体是 (1)氧气 (2)水蒸气 5. 书写下列元素的符号或物质的化学式 氢: 氧: 氮: 钙: 水: 氧气: 二氧化碳: (3)氮气 (4)二氧化碳 6. 判断下列物质的性质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1)酒精的挥发型 (2)铜是红色的 (5)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CO有毒 (4)煤气的可燃性 7.下列关于铁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1)导热性、导电性 (2)延展性 (3)银白色光泽 (4)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二、能力提升题 1. ClO2(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熔点为-59℃,沸点为11℃,冷却至11℃时变成红色液体,易溶于水,见光易分解。ClO2易于碱反应,其杀菌、漂白的 能力均优于Cl2(氯气),消毒水体时不生成有害物质,也不存在用Cl2消毒时的臭味。 清把Cl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别归纳;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第二节 一、基础过关题 1. 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1)嗅闻气体的气味时,可以讲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 (2)取少量固体药品时,一般取10 g (3)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时,应该先加小砝码再加大砝码 (4)倾倒液体时,瓶上的标签应该向着手心 2. 下列一起,不能直接在火焰上加热的是 (1)试管 (2)蒸发皿 (3)烧瓶 (4)燃烧匙 3. 给试管里面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要超过试管体积的 (1)1/2 (2)1/3 4. 比较精确称量8 ml液体,最适宜的仪器是 (1)5 ml量筒 (2)10 ml量筒 (3)25 ml量筒 (4)50 ml量筒 (3)2/3 (4)3/4 二、能力提升题 1. 组装一套比较复杂的化学实验装置,组装的顺序是 (1)自上而下,从左到右 (2)自上而下,从右到左 2. 下列使用酒精灯操作方法中,错误的是 (1)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体积的2/3 (2)不能向燃烧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 (3)酒精灯不用时应该盖上灯帽 (4)熄灭燃着的酒精灯,可用嘴吹灭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全套课件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PPT课件 声明:本课件在电脑上可正常浏览,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只能浏览到简介。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PPT课件的内容简介: 一、金属材料的历史地位 二、金属材料的分类 三、金属结构材料的应用情况 四、金属材料发展的历史 五、金属材料的发展热点 六、关于本课程 金属材料的历史地位 1.材料发展与社会进步有着密切关系,它是衡量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金属材料是现代文明的基础。 石器时代 青铜器时代 铁器时代 2.目前,人类还处在金属器时期。虽然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的使用量与日俱增,但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仍不会改变这种状况。 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 晶体与非晶体 非晶体:在物质内部,凡原子呈无序堆积状况的,称为非晶体。如:普通玻璃、松香、树脂等。 晶体:凡原子呈有序、有规则排列的物质,金属的固态、金刚石、明矾晶体等。 性能:晶体有固定的熔、沸点,呈各向异性,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而且表现为各向同性。 金属材料的实际晶体结构 点缺陷:晶体中呈点状的缺陷,即在三维空间上尺寸都很小的晶体缺陷 线缺陷:三维空间的两个方向上尺寸很小的晶体缺陷 面缺陷:在二维方向上尺寸很大,在第三个方向上尺寸很小,呈面状分布的缺陷 表面热处理与化学热处理 概述: 在机械设备中,有许多零件(如齿轮、活塞销、曲轴等)是在冲击载荷及表面摩擦条件下工作的。这类零件表面必须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心部要有足够的塑性和韧性。这类零件要进行表面热处理 常用的表面热处理方法有:表面淬火及化学热处理。 表面淬火 对工件表面进行淬火的工艺称为表面淬火。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合金元素对钢的热处理的影响 (1)对高温转变(珠光体转变)的影响 除Co外,几乎所有的合金元素使C曲线右移(即增大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推迟珠光体型的转变)。C曲线右移的结果,降低了钢的临界冷却速度,提高了钢的淬透性。 Me的加入对钢还有固溶强化的作用; 合金元素只有当淬火加热溶入奥氏体中时,才能起到提高淬透性的作用。 如果淬火加热温度不高,保温时间较短,Cr、Mo、W、V等强碳化物未溶解时,非但不能提高淬透性,反而会由于未溶碳化物粒子能成为珠光体转变的核心,使淬透性下降。 两种或多种合金元素同时加入对淬透性的影响要比两单个元素影响的总和强得多,例如铬锰钢、铬镍钢等。合金钢采用多元少量合金化原则,可最有效地发挥各种合金元素提高钢的淬透性的作用。 合金元素的加入推迟珠光体型转变的同时还可在连续冷却过程中得到贝氏体型组织的钢。 (2)对中温转变(贝氏体转变)的影响 合金元素对贝氏体转变的作用是通过对 转变和碳原子的扩散的影响而起作用。 首先表现在对贝氏体转变上限温度BS点的影响。碳、锰、镍、铬、钼、钒、钛等元素都降低BS点,使得在贝氏体和珠光体转变温度之间出现过冷奥氏体的中温稳定区,形成两个转变的C曲线。 合金元素还改变贝氏体转变动力学过程,增长转变孕育期,减慢长大速度。 碳、硅、锰、镍、铬的作用较强,钨、钼、钒、钛的作用较小。 (3)对低温转变(马氏体转变)的影响 合金元素的作用表现在对马氏体点Ms~Mf温度的影响,并影响钢中残留奥氏体含量及马氏体的精细结构。 除Co、Al以外,绝大多数合金元素都使Ms和Mf下降(图1-15)。 金属材料的选用原则与程序 (一)机械零件失效形式分析 1、失效:是指机械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失去规定功能的现象。机械零件失效的具体表现是:完全破坏,不能工作;虽然能工作,但达不到设计的规定功能;零件损坏严重,但继续工作,不能保证安全性和可靠性。即过量弹性变形失效、断裂失效和表面损坏失效三大类。 2、应注意及时收集失效零件的残骸,了解失效的部位、特征、特征、环境、时间等,并查阅有关原始资料和记录,进行综合分析,有些还需要利用各种测试手段或模拟实验进行辅助分析。 (二)金属材料选用的一般原则:金属材料的选用应考虑其使用性能、工艺性能、经济性三方面,对这方面进行综合权衡,以金属材料满足使用性能为出发点,才能使金属材料发挥出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金属材料选择的一般程序 1、对零件的工作特性和使用条件进行周密分析,找出其失效形式,从而合理地确定金属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要求; 2、根据零件工作条件和使用环境,对零件的设计和制造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加工工艺和加工成本等指标; 3、根据所提出的技术要求、加工工艺和加工成本等方面的指标,借助于各种金属材料选择手册,对金属材料进行预选; 4、对预选金属材料进行核算,以确定是否满足使用性能要求; 5、对金
九年级化学课件免费下载网站(新人教版)
九年级初中化学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5CKwTu4SOE5Hz6LRf5MwXQ?pwd=5b76 提取码:5b76 初中化学ok|九下|九上|九化上(RJ)--1.精品教学课件4-7单元(2)|九化上(RJ)--1.精品教学课件1-3单元(1)|九化上(RJ)--3.精品学案.zip|九化上(RJ)--2.精品教案.zip|九化上(RJ)--1.精品教学课件4-7单元(2).zip|九化上(RJ)--1.精品教学课件1-3单元(1).zip|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2.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1.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全套
《初中九年级化学》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PwQnbTqjQP_-WCgYgc5Qfw?pwd=768j 提取码:768j 初中化学|2018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018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2015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zip|2015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zip|赠品----黄冈名师中高考专题讲座|9.3-1 化学初中3下__第9单元课题3• 溶液的浓度.rmvb|9.2-2 化学初中3下__第9单元课题2• 溶解度(二).rmvb|9.2-1 化学初中3下__第9单元课题2• 溶解度(一).rmvb|9.1-1 化学初中3下__第9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rmvb|8.3-1 化学初中3下__第8单元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rmvb|8.2-2 化学初中3下__第8单元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二).rmvb|8.2-1 化学初中3下__第8单元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rmvb|8.1-1 化学初中3下__第8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rmvb|2012九年级下册化学.pdf
九年级化学专题的课件
九年级化学专题的课件应该怎么写?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九年级化学专题的课件,欢迎大家阅读。 九年级化学专题的课件1 【教学目的】 l、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l、激趣 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主动发现实验现象;学会表述实验现象。 【课时安排】l课时 【教学环节】提出课题→师生讨论→确定方案→实验探究→交流反馈→填写报告 【教学策略】本课题第出现“活动与探究”,是学生进行化学探究的开端。第一个探究活动教师可先演示,学生模仿;第二个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完成。 【课前准备】蜡烛、火柴、烧杯、玻璃导管、白纸(稍微硬些的)、澄清的石灰水 【学生活动设计】 l、对课题涉及的知识方面的疑点提出质疑; 2、每二人一组点燃蜡烛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 3、在教师的参与下进行生生交流; 4、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世界是物质的,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手段。同学们,你做过蜡烛燃烧这个实验吗?你仔细观察过燃烧的蜡烛吗?如果用"化学的眼光"去观察,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学生阅读]P7"活动与探究" [学生讨论] 1、燃烧时可能发生哪几种变化? 2、你猜想蜡烛会有哪些性质? 3、你想通过什么实验手段来证实它们? 4、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向老师咨询? [学生质疑](可能问到的问题) 1、石蜡是一种什么物质?2、蜡烛怎么会有各种颜色?3、蜡烛是怎么制成的?4、烛芯仅是纯棉线吗?5、为什么点燃烛芯就能引燃蜡烛?6、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是因为它都变成蜡油了吗?7、蜡烛燃烧有时冒黑烟是怎么回事?8、、蜡烛燃烧时是固体蜡燃烧还是蜡油燃烧还是有其他情况?9、蜡烛燃烧时,火焰为什么越来越高?10、吹灭蜡烛时为什么会闻到很难闻的气味? [教师答疑](边答疑边为后面的实验探究设下埋伏,凡是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到答案的暂不作答) [学生活动]试述实验探究的主要步骤及其目的。 [教师指导]实验步骤和观察要点:(电脑画面提示) l、取一支蜡烛,观察其颜色、状态、气味、手感;用小刀切下一片蜡烛,将其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解、是否下沉; 2、用火柴点燃一支新蜡烛: (1)观察蜡烛外部形态的变化,例如烛芯被点燃后大约几秒钟蜡烛熔化;周围气流稳定时、不稳定时烛火及蜡烛的外型变化;蜡烛周围温度的变化等; (2)观察蜡烛的火焰有无明显的层次,其颜色、亮度、温度有无明显差异(可选用火柴梗或稍硬的白纸测试); (3)将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其内壁;然后将其迅速翻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是否有变化; 3、吹灭蜡烛,观察; 4、熄灭蜡烛时,试用火柴点燃白烟,看看会给你带来什么惊喜? 5、(拓展实验)(如图3)小心地往烛焰里插一根玻璃导管,你会发现什么?用火柴在导管的另一端点燃,你又会发现什么? [实验探究]学生每二人一组,边实验、边记录、边思考;教师巡视,指导、答疑。 [交流反馈]学生代表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现象和结论)。 [反思与补充]通过交流,学生取长补短。 [总结与评价]略 (学生填写探究报告) 【课后附记】 1、课前布置学生在家观察蜡烛的燃烧非常必要,否则课上时间太紧; 2、学生可以自愿结组,这样利于配合; 3、限于时间,学生提问前教师要限定范围,以避免跑题; 4、每组可以配备小试管夹或者带铁夹的铁架台,用来固定导管,以免学生操作时烫手。 九年级化学专题的课件2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化学,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能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2.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3.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 4.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从而为学好化学做充分准备。 5.知道探究性学习是学好化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6.绿色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策略】 1.魔术表演。 (1)魔棒点灯。 在酒精灯的灯芯里预先放有少量高锰酸钾,将玻璃棒预先插在盛有浓硫酸的试管里(试管里的浓硫酸不要被学生看出来)。表演时将玻璃棒点在灯芯里的高锰酸钾上,即可产生火焰。 (2)水变“牛奶”,“牛奶”变水。 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继续吹气,浑浊变清。 (3)白纸显字。 预先在白纸上用酚酞溶液写好“奇妙化学,源于生活”八个字,晾干呈无色,将稀氨水贮于小型喷雾器内,表演时,将氨水喷在白纸上即可显现出8个红字。 面对学生好奇、兴奋的眼神,教师很自豪地告诉学生,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小组交流“你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推荐组内最好的1个同学到全班交流。(针对不能很好合作的小组,让他们加强合作重要性的体验) 3、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以下要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学习化学的要求: ①认真预习,重视实验。 ②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同学合作与交流。 ③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积极探究。 ④独立完成作业(包括书面、手工、调查、研究等作业)。 5.[要点1] 化学的作用 学习化学,可以认识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弄清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可以控制化学变化,使其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例如,懂得了燃烧的原理,就可以使燃烧充分,节约能源,并能有效地防火灭火等。 学习化学,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质,如可以从石油中提炼汽油、煤油、柴油等,从空气中提纯氧气等。 学习化学,可以帮助人们研制新的材料,研究新能源,研究生命现象、合理利用资源,防止污染和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增产,促进人体健康等。 学习化学,也有利于人们学习和研究其他学科或领域。 [要点2] 怎样学好化学 学好初中化学,最重要的是要牢固地、系统地、熟悉地掌握好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好基本的实验技能。一部分同学在初学化学时感到有极大的兴趣,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会感到“容易懂、记不住、难理解,不会解答问题”,从而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其实学习化学同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只要了解学科的特点,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要想学好化学,希望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信心。要充分认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化学是中学生必须学好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不能有轻视的思想,更不能有畏难的情绪,应该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化学。 2.加强记忆。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初中化学作为起点学科,要认识、了解的新东西太多,如元素符号、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基本的定义定律等。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同时通过勤复习、勤记忆更进一步加深理解。 3.认真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学好化学,必须认真做好实验,仔细观察,并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还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思考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4.良好的思维习惯。化学学习中,思维习惯很重要,对遇到的现象、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学会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逐渐培养自己分析推理能力,找出学习化学的“窍门”。在化学解题过程中,更要善于抓突破口,或正推或逆推,或发散性地进行思考,逐步使问题明朗化。 5.学好其他学科。学好化学,除要注意化学的学科特点外,更要注意多学科间的渗透与联系。学好数学、物理、生物等是学好化学的有力保证,当今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在化学这门学科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除进行化学实验外,更要利用先进的测试手段,同时通过了解世界上关于环境、生命科学、材料、能源等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从而进一步明确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总之,只要同学们能抓住化学学科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多看书、勤记忆,认真做好实验,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要学好化学必须做到以下“六个字”。 动脑──思考、反思。 动口──提问、交流、解答。 动手──实验操作、探究、验证。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化学学习方法。 “六个字” 动脑──思考、反思。 动口──提问、交流、解答。 动手──实验操作、探究、验证。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梳理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
(1)定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特征: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3)形式:破碎、扩散、蒸发、凝固、熔化、升华、吸附、干燥等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挥发性、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3.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
(1)定义: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2)特征:生成了其它物质
(3)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变味、变质、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生锈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与什么物质反应、可燃性、受热分解、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区别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 一定 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 一定不 伴随化学变化
二、走进化学实验室
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⑴实验室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⑵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规定用量。若无说明,应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⑶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2.固体药品的取用
⑴取用固体药品的仪器:一般用药匙;块状固体可用镊子夹取。
⑵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按“一斜、二送、三直立”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取用块状或密度大的金属,用镊子按“一横、二放、三慢竖”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
3液体药品的取用
⑴取用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滴加到另一容器中的方法是将滴管悬空放在容器口正上方,滴管不要接触烧杯等容器壁,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放、乱放或平放。
⑵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瓶塞,污染药液;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以防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以免药液流出。倒完药液后立即盖紧瓶塞,以免药液挥发或吸收杂质。
⑶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取。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倒入液体到接近要求的刻度,再用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线。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注意:俯视则读数偏大,仰视则读数遍小。
4. 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
①酒精灯的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因此,加热时应用外焰部分加热;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使用完毕,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②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有:烧杯、烧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集气瓶、漏斗、水槽等。
(2))给物质加热:加热玻璃仪器前应把仪器外壁擦干,以免使仪器炸裂;给试管里药品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预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给液体加热,试管与桌面约成45度角,且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不准对着有人的地方。
注意:给试管里固体加热时,试管口一般应略向下倾斜,以免湿存水或生成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5.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6.近代化学理论的建立
⒈原子、分子理论:由道尔顿(英国人)、阿伏加德罗(意大利)建立了原子—分子理论。⒉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由门捷列夫(俄国人)发现。
7.两个重要实验
(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
1点燃前 ⑴观察蜡烛的颜色、
形态、形状 乳白色固态圆柱状 颜色:乳白色
状态:固态
⑵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投入水中 浮在水上,难溶于水,硬度小 密度比水小,硬度小,难溶于水
2点
燃
蜡
烛 ⑴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 火焰分三层,第二层最明亮,内层暗 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三层,第二层最亮,内层暗
⑵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 火柴杆接触外焰部分变黑 外层温度最高,加热用的是外层(外焰)
⑶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 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3
熄灭蜡烛 ⑴将蜡烛熄灭观察 有白烟
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转变成液态,再汽化,而后燃烧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化学方程式
⒈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⑴在两个集气瓶中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放水中。将塑料管小心插入集气瓶内,吹气 集气瓶中的水排出,集气瓶内充满气体 呼出的气体大部分没有溶于水
⑵在水中集满气体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从水中取出正放于桌上 气体无色 呼出的是无色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⒉探究呼出气体的性质
⑴向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和一个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滴入几滴石灰水,振荡 盛空气的集气瓶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石灰水变浑浊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CO2 + Ca(OH)2===
CaCO3↓+ H2O
⑵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燃烧的木条在盛空气的集气瓶中持续燃烧一会熄灭;
燃烧的木条在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立即熄灭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少的氧气
⑶取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呼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另一块玻璃片比较 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珠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8.一些常见危险化学药品标志
九年级化学课件
化学是一门学科,要学好化学不简单,下面是我整理的有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欢迎参考! 九年级化学课件 篇1 《九年级化学》(下人教版)是2006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鼎常。下面是我为大家提供的关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的课件,内容如下: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九年级化学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原子的组成及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会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说明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 3、进一步认识事物的可分性,逐步培养学生树立物质的变度能引起质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综合能力。 重点和难点 重点:原子的组成 难点: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选择 多媒体系统 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原子”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原子的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第一课时主要是原子的结构和电子的知识。小结时重点应放在原子、分子的主要区别上,也就是看两种微粒在化学反应里能否再分,可以采取总结、对比、讨论的方法促进理解。 在上一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概念,这是引导学生从分子认识原子的十分有效的基础知识。通过物质的分解反应可以从宏观上观察到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他物质,再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来分析,能推断出分子是可分的,从而引出原子能否可分的问题。 教学对象分析 在“原子能不能再分”教学中,就目前的实验手段来说,还难以让人们直接看到原子的内部结构,在此化学启蒙阶段,学生又缺乏分析推断原子结构的知识基础,比较理想的方法是用描述原子结构的动画片,使学生对原子结构有一个比较形象的了解。 在节课教学之前,学生头脑中已形成了一系列有关分子的形象,而且原子概念又是通过分析反应导出的,所以有必要让学生清楚的对原子和分子加以对比,了解二者的相似、相异和相关之处。 在教学中,对于电子的运动,既不能套用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去体会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又不能不以宏观物体的运动状态为例来描述原子核和电子的行为,否则学生将无法建立起有关的形象,应该向学生指出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与汽车在公路上奔驰、人造卫星按一定轨道绕地旋转是不同的,它没有固定的线性轨道。 教学流程设计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分子可以再分,原子能否再分? 引出课题原子的结构 提出问题,共同探究 1、为什么只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2、原子核能把轰击它的α粒子反弹回来,说明什么? 3、原子核很小,是不是不能再分了? 讨论交流结合教师的讲解对原子的结构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提出问题,学生阅读对电子的得失形成初步印象 教师总结,学生练习检查对本节课内容是否全面掌握 教学过程 [教师] 1、举例说明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具有哪些性质?一一举例说明; 3、写出水通电分解的符号表达式。 [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它分成了什么呢?分成了原子。原子是一种非常非常小的粒子,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的体积之比,相当于乒乓球跟地球的体积之比。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在化学反应里却不能再分,是不是说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实心球体?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在原子中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人类才揭开原子内部结构的秘密——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板书】一、原子的结构 【讲述】汤姆森的西瓜模型、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 【提出问题】为什么绝大多数的α粒子能够顺利穿过金箔,而只有极少数被反弹回来? [学生]探究活动:对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思考和讨论 [教师]点评:对卢瑟福的实验现象进行解释,提出原子核的概念,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原子核的体积非常小,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却能把轰击它的α粒子反弹回来,说明什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全班交流 [教师]点评 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非常小,而原子核更小,原子核的半径仅为原子半径的几万分之一。但是,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的电子质量非常小,与原子核相比可以忽略不计。电子在原子内很大的空间内做高速运动。 【设问】原子很小,是不是不能再分了? 【导入】现代原子能的利用、原子弹的爆炸,证明原子核可以再分。 【结合动画指出】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而中子不带电。因此,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目等于原子核内质子的数目。 即:核电荷数=质子数。 【板书】核电荷数=质子数。 [学生]观察、领悟。 [学生]阅读教材第45页最后一段。 【设问】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而原子为什么不带电? 【讨论】小组活动,回答:核外电子数=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 【板书】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设问】不同种原子之间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学生]思考。 [教师]科学证明,不同类的原子,其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同。同种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 都相同,同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解说氢、氧、碳等原子。 【动画展示】原子结构图(教材P46)。 【设问】在原子中,电子的体积和质量非常小,它有什么用途? 【板书】二、原子中的电子 [学生]阅读教材第46页,对电子的得失形成初步印象。 [学生]填写下表,对分子和原子、离子进行比较。 分子 原子 离子 微观粒子的共性 本质区别 联系 【设问】电子非常小,可是它所“占据”的空间却非常大,它在原子核周围空间中怎样运动? [教师]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与汽车在公路上奔驰、人造卫星按一定轨道绕地球旋转是不同的,它没有固定的轨道。我们无法知道它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只能想像,电子在核外运动时就像一团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所以形象地把它称为“电子云”。 【小结】原子的结构 [学生]记忆 [教师]布置课堂学习 [学生]练习,检查巩固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原子有哪些印象?把你的收获和体会告诉你的同学。 (2)以“我相像中的原子结构”为题,写一篇科普学作。
初中化学讲解 (答案已给出,求详细讲解)
1.A.烧碱+盐酸=氯化钠+水,质量增加
B.二氧化碳+水=碳酸,质量增加
C.锌+硫酸铜=铜+硫酸锌,铜相对原子质量63.54,锌相对原子质量65.39,质量增加
D.二氧化碳+石灰水(必须石灰水多)=碳酸钙+水,一个钙原子+一个氧原子被析出,质量减少
2.①同上题A,②氧化铁+盐酸=氯化铁,FeCl2是氯化亚铁,需要加过量铁粉,③碳酸氢钠+盐酸=氯化钠+二氧化碳+水,④如果是在电解池里的话能反应,否则铜和盐酸不反应
3.(1).不能用碳之类的东西除去氧气,产生的是二氧化碳,是气体杂质
(2).不知道答案为什么是碳酸钠,其实碳酸钠过量也是杂质的。。。但是起码碳酸钠可以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应该少放点碳酸钠(适量)吧。。。没什么好办法的这个,我是觉得先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再加过量盐酸,电解至生成氧气。。。就是氢氧化钠溶液了。。。
希望给点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