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试题

时间:2024-04-19 06:44:37编辑:coo君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个空1分,共15分) 1、心理学家一般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以_____或_____表征。 2、概念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习得:______和______。 3、按迁移的性质,可把迁移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种。 4、教育心理学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 5、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过程。 6、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由_______、______和______组成。 7、已知高分组和低分组通过某项目(是非题)的人数百分比分别为ph=0.85和pl=0.35,则该项目的难度为_____,区分度为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新的内容;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c、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d、事例或案例 2、下列能代表高成就需要者的描述是() a、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b、宁愿担任专业工作而不愿做企业家 c、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的工作d、倾向于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运气不佳 3、“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的认知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4、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发现学习 5、奥苏贝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a、强调直观教学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6、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 a、学生考试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 7、经过人类复杂的认知操作活动形成的既有一定的信息意义又有一定的智能意义的命题,称为() a、联结性陈述知识;b、联结性程序知识;c、运算性陈述知识d、运算性程序知识 8、关于认知策略能力的培养,得到心理学家们较一致赞同的方法是() a、独立开设思维训练课;b、象形式训练说所主张的那样,培养一般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等;c、在教学中侧重学生的思维结果;d、结合教材的内容,训练具体的策略并使之迁移 9、某同学背一首诗,读12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读() a、4遍b、6遍c、8遍d、9遍 10、关于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动机水平越高,学习效率也越好 b、学习难度大时,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率好 c、学习任务容易时,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率好 d、不管学习任务的难度如何,均是中等程度动机水平时学习效率最好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对的打个“√”,错的打个“×”) 1、学生的控制点主要通过影响学生的成就动机而影响学生的学习() 2、一般来说,场依存性强的学生的学业成绩要比场独立性强的学生差() 3、“理解别人”是教师的良好个性品质,这其中最核心的是客观性() 4、学习策略比认知策略所包容的范围更广() 5、学生在某一学科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的成绩波动很大,说明测验的信度很低() 6、新旧知识的相互干扰是影响有意义习得的和机械习得的知识遗忘的最重要原因() 7、学生每天早上做广播操是一种学习现象() 8、情感学习的结果是以学习者能在新的情境中应用学过的知识为特征的。() 9、高创造性的学生一般都是适应良好的学生() 10、负强化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11、观察学习是与条件反应完全无关的学习形式() 12、托尔曼的潜伏学习实验证实了“没有外部奖励学习也可以产生”的结论() 13、教育心理学可以为有效的学与教提供一般原理和建议,但它不能给特定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处方() 14、将无逻辑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以便于记忆,这也是有意义学习的形式之一() 15、用心理学术语来说,“触类旁通”指的是概念与规则获得后在新情境中的运用,这也是学习迁移现象() 16、社会文化期待是造成男女学生成就差异的主要原因。() 17、试误式解决问题是动物解决问题的特征,而顿悟式解决问题则是人类解决问题的特征() 18、掌握概念的行为指标是能区分概念的正反例() 19、教师的智力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 20、在有意义学习中,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起着关键作用() 四、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积极聆听;2、产生式;3、变式;4、最近发展区;5、皮格马利翁效应 五、简答题(共27分) 1、教学目标的陈述必须符合哪些要求?(6分) 2、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你有何建议?(8分) 3、根据当前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你认为应如何通过教学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6分) 4、对学生品德培养,你有何建议?(7分)

求教育学、心理学真题

我把近年教育学和心理学给你各发一篇 :希望对你有用,如果还想知道更多的历年真题推荐你到育德安徽培训网看看,那里比较详细,呵呵,别忘给我加分哦。
北京2010中小学中职教师资格认定试卷(教育心理学)

  一、选择

  1.1903年桑代克撰写的《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西方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

  2.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并在头脑中确立有关这种活动方式的初步映像,这是心智技能形成的原型定向阶段

  3.测验的正确性、准确性的是测验的效度

  4.知识遗忘的过程先快后慢

  5.处于不同层次概括水平的两种学习之间的影响属于垂直迁移

  6.在某个时期内,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7.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明显的后果,这属于道德的他律水平

  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世界是客观的,但对世界的解释是因人而异的

  9.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认为,个人的行为目标或手段与他人的行为目标或手段之间,如果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其间就会发生相互作用,形成合作,竞争和独立三类目标结构

  10.借用古希腊神话中典故将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是罗森塔尔

  二、填空

  20.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学习生活和学习结果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是教学效能感

  三、判断

  21.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于学习引起的

  答:此判断错误,本能也会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22.操作技能的模仿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

  答:此判断正确,准确的定向是模仿的必要条件

  23.直接检验方式是检验假设的唯一方式

  答:此判断错误,有些假设是不能有直接检验的方式进行的,

  24.价值辨析观点是强调价值本身,而不强调价值观的获得过程.

  答:此判断错误,恰恰相反,价值辨析观点不关注价值本身,而强调价值观的获得过程.

  四、简答

  25.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七点:

  (1)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2)学习心理(3)教学心理(4)评定与测量(5)个别差异(6)课堂管理(7)教师心理

  26.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和阶段性:个体的心理发展在某些年龄阶段会因为持续发展的积累而出现某种心理特质的突发性变化或出现新的心理特征à阶段性,从人的一生看,发展是连续的各阶段并非彼此孤立,而是重叠渐进à连续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遵循一定的模式,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不可逆,不能逾越。

  (3)不平衡性: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到达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4)差异性:个体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发展阶段,但是却有发展起止时间有早晚、发展速度有快慢,最终水平和优势领域也不相同。

  27.简述知识掌握过程中模像直观的优点和局限性

  答: 模象直观也叫教具直观。模象即是模拟性形象。模象直观就是对事物的模象进行直接感知的一种直观方式。

  优点:根据需要突出本质;突破局限提高直观效果

  局限:可能与实际脱节,应该与相关实物直观相结合

  28.简述心理学健康的标准

  答:

  1. 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 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 自我调控能力。

  4. 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 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 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29.结合实际阐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为了有效的设置问题情境教师应做到:

  熟悉教材:设置问题情境的基础

  了解学生:因人而异的设置问题情境

  贯彻始终:讲清重点、理清脉络、留下悬疑。

  (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学习结果的反馈,就是将学习的结果信息提供给学生,包括学生自我反馈和教师反馈。

  多使用“双向反馈”:教师à学生à教师

  恰当使用表扬和批评:表扬多于批评,因人而异。

  (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当把成功归因为内部、稳定和可控因素时对个体影响较大

  当把失败归因为外部、不稳定和不可控因素时对个体影响较小

  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对成败进行归因

  30.请结合实际说明元认知策略在学习中的运用

  答:元认知策略包括:(1)计划策略(2)监视策略(3)调节策略,具体运用如下:

  1.计划策略

  元认知计划指的是要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活动之前浏览阅读材料,选择策略,谋划具体活动,并预计其有效性。在学习开始之前应该在分析各方面情况后制定一个恰当的学习计划,并在学习过程中认真执行。

  2.监视策略

  元认知监视策略是指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策略的效果,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通常采用的方式是自我提问。

  3.调节策略

  元认知调节策略是根据监视的结果,找出认知偏差,及时调整或修正目标的策略。在学习活动结束时,评价认知结果,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修正错误,总结经验教训。调节策略通常和监视策略共同使用。

北京2010年中小学中职教师资格认定试卷(教育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在现代教育科学体系中,教育学是

  A.应用学科 B.新兴学科

  C.基础学科 D.边缘学科

  2. 制约人们受教育权利的首要因素是

  A.经济水平 B.政治制度

  C.文化传统 D.科技水平

  3. 教育实践中“陵节而施”现象违背了人发展的

  A.顺序性规律 B.互补性规律

  C.不平衡性规律 D.个别差异性规律

  4. 根据教师关注的内容,把教师专业化分成四个阶段,并提出教师专业化关注理论的美国学者是

  A.费勒 B.费斯勒

  C.爱默生 D. 卡罗尔

  5. 把教育划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依据是学校

  A.教育的形成 B.教育的类别

  C.教育的层次 D.教育的历史

  6. 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办教育,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所体现的教育目的理论是

  A.个人本位论 B. 宗教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兴趣本位论

  7. 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种类是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8. 要解来《学记》中提到的学生学习“过少、过急、过难、过易”的问题,应当贯彻--原则

  A.教学相长 B.综合课程

  C.长善救失 D.藏息相辅

  9. 美国心理学孟碌认为模仿心里是教育的基础,但模仿心里说抹杀了教育的

  A. 遗传性 B.自然醒

  C.目的性 D.获得性

  10.以下学校机构中不属于行政性组织机构的是

  A.校长办公室 B.教务处

  C.总务处 D.教育工会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12在欧洲封建社会有两种教育体系、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13.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14.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课程内容、育人模式和历史传统

  15.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是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育相长(必考题)

  16.义务教育制度最基本的三个特征是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

  17.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18合并数门相邻的学科的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程称做广域课程

  19.道德认识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两个方面

  20.班主任确立班级目标要注意渐进、有恒和多样(必考题)


关于幼师考试试题(心理学,教育学)

笔试的题型分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为四选一的选择题,主观题包括简答题、论述题、解答题、材料分析题、课例分析题、诊断题、辨析题、教学设计题、活动设计题。幼师证笔试考试科目:《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面试不分科目。扩展资料: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其他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学历应当视为不合格学历。申请人应在户籍或人事关系所在地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在就读学校所在地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一般在每年3月和11月各举行一次。面试一般在每年5月和12月各举行一次。教师资格证考试每年组织2次考试,分别是是每年3月和9月,其中,上半年报名时间一般为1月份,下半年报名时间一般为9月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部确定笔试合格线。笔试单科合格成绩两年有效。如上一考次有未通过课程的考生报名时只选择未通过课程即可。考生笔试各科成绩合格并在有效期内的,方有资格参加面试报名。参考资料来源: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介绍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教育考试网-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

幼儿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幼儿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的创立者是( 0C )。   A.夸美纽斯   B.洛克   C.福禄培尔   D.卢梭   2.我国现代著名教育思想家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应解放儿童的( D)。   A.主动性   B.活动   C.兴趣   D.创造力   3.(B)是第一个明确要使儿童的各种能力得到和谐发展的教育家。   A.夸美纽斯   B.裴斯泰洛齐   C.洛克   D.福禄培尔   4.贯穿杜威教学领域各个方面的基本原则是( C)。   A.社会即学校   B.生活即教育   C.从做中学   D.教、学、做合一   5.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的创办人是(A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黄炎培   D.梁漱溟   6.1903年中国第一个幼儿社会教育机构在(A )创立。   A.武昌   B.北京   C.上海   D.广州   7.幼儿教师从教师系列中分化出来,源自何时( C)。   A.福禄培尔创设幼儿园后   B.现代家庭教育的兴起   C.英美幼儿教育兴起   D.中国蒙养院建立之时   8.我国幼儿教师资格制度从何时开始实行( C)。   A.1995年1月1日   B.1996年7月1日   C.1994年1月1日   D.1993年7月1日   9.( B)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A.1995年   B.1996年   C.1997年   D.1998年   10.皮亚杰把儿童智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它们依次是(B )。   A.前运算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B.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C.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D.前运算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幼儿教育是指对0~6岁学龄前儿童实施的教育。错   2.我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是在1996年正式实施的。对   3.陈鹤琴先生提出生活教育,倡导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错   4.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错   5.我国最早创办的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是1903年湖北武昌的湖北幼稚园。对 选择题1.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是指( C)。   A.全园教育目标   B.中期目标   C.近期目标   D.行为目标   2.( B)是我国一贯的教育方针。   A.重点发展   B.全面发展   C.局部发展   D.智力发展   3.(A )是教育目的在学龄前儿童阶段的具体化。   A.学前教育目标   B.学前教育手段   c.学前教育启蒙   D.学前教育内容   4.我国幼儿园通常不要求在学前阶段教孩子写字,这符合(B )。   A.独立自主性原则   B.发展适宜性原则   C.保教结合原则   D.综合性原则   5.活动性原则源自于( D)的“做中学”。   A.皮亚杰   B.夸美纽斯   C.福禄培尔   D.杜威   6.发展适宜性原则是当今幼教界提倡的一种教育理念,提出这一教育原则的是( C)。 A.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B.日本幼儿教育协会   C.美国幼儿教育协会   D.英国幼儿教育协会   7.幼儿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取决于(A )。   A.经济发展水平   B.社会政治制度   C.社会文化水平   D.环境因素   8.活动性原则要求学前教育以活动为主,并以活动贯穿整个教育过程,这里的活动主要指( B)。   A.教师设计和指导的活动   B.儿童主动积极的活动   C.儿童的.自选活动   D.儿童的游戏活动   9.社会要求与(A )是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   A.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和规律   B.教育机构   C.政府   D.父母   10.( C)是幼儿园中全面负责幼儿生活与教育的人员。   A.园长   B.阿姨   C.保育员   D.幼儿教师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所谓智育就是要通过教学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2.美育的重要实施途径是通过平常的艺术活动。   3.在德育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自尊心。   4.幼儿园体育必须以全面、科学地增强幼儿体质为核心。   5.为了让幼儿在艺术方面有所特长,可以暂时放松智育方面发展的需要1.(×)智育不仅要促进儿童智力发展,还要培养儿童的求知兴趣和学习习惯等。   2.(×)美育的重要实施途径是日常生活。   3.(√)   4.(√)   5.(×)幼儿的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发展,各个方面不可偏废。   三、、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我国的幼儿教育一直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原则,一个是 办园,一个是政府办园。   2、幼儿园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______________。   3、游戏的发展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感发展的价值, 二是 发展的价值.。   4、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幼儿发展状况进行评估要采用_________的方法进行。   5、幼儿园教育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小学教育相互衔接。   6、在家园合作中,幼儿园应该处于 地位。   7、幼儿园的家园合作教育活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以幼儿园为核心的家园合作活动和以 为核心的家园合作两大类。   8、对教师的评价应包括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教师 的评价两个方面。   9、社会教育应坚持 和生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10、健康教育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山东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选择题五

1.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称为( )。
A.有序问题
B.无序问题
C.有结构问题
D.无结构问题
答案与解析:选D。研究者一般将问题分为有结构的问题与无结构的问题两类。其中无结构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因此,答案为D。
2.专家与新手相比,专家在专门领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能力都更强。最适当的解释是( )。
A.专家有更敏捷的记忆品质
B.专家掌握了一般的记忆策略
C.专家的智力水平普遍较高
D.专家在专门领域有更丰富的知识与特殊的记忆策略
答案与解析:选D。已有的知识经验影响问题的解决。专家不仅拥有某一领域的大量的知识经验,&考&试大$而且这些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组织是非常合理的,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快速地被提取和应用。专家不仅拥有丰富且组织合理的陈述性知识,而且也拥有解决问题所必须的、有效的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因此,答案为D。
3.下面哪一个是“问题解决”?( )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
B.幻想自己是“灰姑娘”
C.用一个词来造句
D.荡秋千
答案与解析:选C。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的解决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的特点。因此,题中只有C选项符合要求,答案为C。
4.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
答案与解析:选A。问题情境与问题的解决密切相关。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心理眩惑”等情况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都影响问题的解决。因此,答案为A。
5.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
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
答案与解析:选C。功能固着是指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正是功能固着的表现。因此,答案为C。
6.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答案与解析:选A。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考&试大$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为此,可以把问题定义为: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因此,答案为A。
7.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
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验证假设
D.论证假设
答案与解析:选C。问题解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综合有关研究,可以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因此,答案为C。
8.关于问题的种类,对代数式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属于( )。
A.一般问题
B.有结构问题
C.无结构问题
D.特殊问题
答案与解析:选B。有结构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对代数式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正属于这类问题。因此,答案为B。
9.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能力成分
答案与解析:选B。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研究表明,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答案为B。
10.( )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
B.道德
C.态度
D.情绪
答案与解析:选C。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因此,答案为C。
11.下列哪种成分不是品德的心理结构( )。
A.道德认知
B.道德观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答案与解析:选B。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道德观念并不属于品德的心理结构。因此,正确答案选B。
12.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A.道德认知
B.道德观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答案与解析:选A。道德认知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知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认知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因此,正确答案选A。
13.皮亚杰认为形成儿童道德的他律道德在( )。
A.0~5岁
B.6~8岁
C.8~10岁
D.10~12岁
答案与解析:选B。在皮亚杰的理论中,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6~8岁)又称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因此,正确答案选B。
14.爱国主义情感属于( )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
B.想象的
C.行为的
D.伦理的
答案与解析:选D。在道德情感中,爱国主义情感表现为对祖国的真诚热爱和无限的感激,这样一种情感属于伦理的道德情感。因此,正确答案选D。
15.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
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答案与解析:选D。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和改变的。因此,正确答案选D。
16.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
答案与解析:选D。认同的含义是指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考&试大$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因此,正确答案选D。
17.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答案与解析:选A。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因此,正确答案选A。
18.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
A.积极的社会功能
B.应有的责任能力
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
D.道德精神面貌
答案与解析:选A。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因此,正确答案选A。
19.可采用( )来治疗失眠。
A.系统脱敏法
B.肌肉松弛法
C.自我暗示法
D.行为疗法
答案与解析:选B。肌肉松弛法通过改变肌肉紧张,减轻肌肉紧张引起的酸痛,以应付情绪上的紧张、不安、焦虑和气愤,而失眠状态的出现就是由于情绪上紧张、不安,心里产生的焦虑,肌肉松弛法刚好能够治愈这一症状。因此,正确答案选B。
20.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它的这种行为属于( )。
A.焦虑
B.强迫行为
C.强迫观念
D.强迫恐惧
答案与解析:选B。强迫行为是情绪障碍的表现,主要是指产生一系列呆板、机械的重复行为,&考&试大$在受到他人干涉时,就会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发脾气,小王反复检查门是否上锁的行为就是强迫行为的表现。因此,正确答案选B。
21.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 )。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B.痛苦不安
C.感到惴惴不安
D.感到极端焦虑
答案与解析:选D。强迫行为是情绪障碍的表现,主要是指产生一系列呆板、机械的重复行为,在受到他人干涉时,就会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发脾气,也就是产生焦虑行为。因此,正确答案选D。
22.在心理测验中,智力测验属于( )。
A.认知测验
B.能力测验
C.人格测验
D.智商测验
答案与解析:选A。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心理测验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认知测验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力测验和成就测验。因此,正确答案选A。
23.在心理测验中,成就动机测验属于( )。
A.认知测验
B.能力测验
C.人格测验
D.智商测验
答案与解析:选C。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心理测验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人格测验包括多相人格调查表、兴趣测验、成就动机测验、态度量表等。因此,正确答案选C。
24.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 )。
A.会谈
B.倾听
C.鼓励
D.询问
答案与解析:选A。教师通过会谈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也可以对学生的认知、情绪、态度施加影响,&考&试大$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因此,正确答案选A。
25.肌肉的松弛训练法是由( )首创的。
A.皮亚杰
B.雅各布松
C.艾里斯
D.沃尔茨
答案与解析:选B。肌肉的松弛训练法是通过改变肌肉紧张,减轻肌肉紧张引起的酸痛,以应付情绪上的紧张、不安、焦虑和气愤,这种方法由雅各布松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经后人修改完成。因此,正确答案选B。
26.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称之为( )。
A.学习目的
B.教学目的
C.学习目标
D.教学目标
答案与解析:选D。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有助于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指引学生学习等功能。因此,正确答案选D。
27.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称之为( )。
A.目标分类
B.目标表述
C.任务分析
D.任务执行
答案与解析:选C。任务分析指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从最终目标出发,一级子目标、一级子目标地揭示其先决条件,力求使任务变得细化可行。因此,正确答案选C。
28.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的是( )。
A.弗洛伊德
B.布卢姆
C.皮亚杰
D.杜威
答案与解析:选B。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对每一个领域进行详细的分类,使之形象化、条理化,成为一个教育目标体系。因此,正确答案选B。
29.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中,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 )。
A.知识
B.领会
C.综合
D.评价
答案与解析:选A。知识是认知领域的构成部分,指对所学材料的记忆,包括对具体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和原理的回忆,其所要求的心理过程是记忆,这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因此,正确答案选A。
30.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中,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是( )。
A.知识
B.领会
C.综合
D.评价
答案与解析:选B。领会是指把握所学材料的意义,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因此,正确答案选B。
31.教师组织课堂空间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即按领域原则和按( )。
A.功能
B.大小
C.用途
D.年龄
答案与解析:选A。一般说来,教师组织课堂空间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按领域原则来安排课堂空间,即将课堂空间划分成一个个领域,某些领域只属于某个人;第二种是按功能安排课堂空间,即将空间划分为各种兴趣范围或工作中心。因此,正确答案选A。
32.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称之为( )。
A.教学策略
B.教学方法
C.教学目标
D.学习方法
答案与解析:选B。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考&试大$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它是整个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因此,正确答案选B。
33.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有序材料进行的课堂教学是( )。
A.发现教学
B.指导教学
C.程序教学
D.合作教学
答案与解析:选B。指导教学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在指导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清楚地说明教学目标;在充足而连续的教学时间里给学生呈现教学内容;监控学生的表现;及时向学生提供学习方面的反馈。因此,正确答案选B。


《教育心理学》试题集之简答或论述(含答案)2

9、简答维果斯基的发展性教学主张。
答: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的主张。他认为,在确定个体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可能性的实际关系时,应考虑到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儿童到目前为止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即儿童在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儿童目前正在形成和刚刚发展的能力水平,即儿童借助于成人的指导和帮助而有可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他称之为“最近发展区”。由此,维果斯基指出:“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为方向。”
10、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答: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一)皮亚杰理论的基本概念。(1)图式。动作或心理运算的结构,它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心理模式,图式既可以十分简单,也可以十分复杂。(2)同化。是将新的客体或事件纳入到已有的图式中去。同化类似于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3)顺应。为适应新的情境而改变已有图式的过程,皮亚杰称之为顺应。(4)平衡。在已有的理解和新的经验之间恢复均衡的过程,称为平衡。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皮亚杰将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皮亚杰认为所有儿童的认知和发展都依次通过这四个发展阶段而不能逾越其中的某一阶段。不过,不同的儿童通过这些阶段的速率可能会有所不同,儿童在不同时期,尤其是在过渡时期,还可能会表现出几个阶段的特点。(1)感觉运动阶段(0-2岁)。婴儿的智慧表现在动作中。(2)前运算阶段(2-7岁)。在感觉运动阶段后期,幼儿的语言能力迅速发展,他们开始日益频繁地运用表象符号代替外界事物。(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具体运算阶段以“守恒”的出现为标志,守恒意味着儿童思维具有了可逆性。儿童的思维比前运算阶段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不仅掌握了守恒的概念,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对事物进行比较、分类、归类和排序等智力*作,均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进行入青春期以后,青少年开始运用抽象的规则思考问题。
(三)对教育的启示。(1)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并认真倾听儿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理解儿童目前是如何思考问题,如何知觉周围世界的,从而正确地判断儿童目前所处的思维发展水平。(2)教学应该适合儿童目前的认知发展水平,越越儿童当前发展水平的教学只会徒劳无益。(3)学前儿童和小学儿童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概念的实例。
11、试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答:埃里克森构造了一个庞大的人格的毕生发展理论,即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以自我渐成为中心,把个体从摇篮到坟墓的人格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面临着一个核心的心理社会危机。
第一阶段:信任对不信任(0-1.5岁);
第二阶段:自主对怀疑(1.5-3岁);
第三阶段:主动对内疚(3-6岁);
第四阶段;勤奋对自卑(6-12岁);
第五阶段: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12-18岁);
第六阶段:亲密对孤独(18-30岁);
第七阶段:创生对停滞(31-50岁);
第八阶段:自我完善对失望(51岁以后)。


教育心理学试题6

26、品德的功能结构理论认为品德的构成部分是( )
A、生成结构 B、定向结构 C、执行结构 D、定型结构
27、品德形成的内部条件包括( )
A、认知发展水平 B、性别 C、助人能力 D、依恋感
28、审美情感是对应于不同层次的审美认知产生的不同性质的美感体验,它们分别是( )A、直觉美感 B、形象美感 C、理性美感 D、伦理美感
29、审美的准备阶段需要有什么内部条件?( )
A、审美经验 B、审美期待 C、审美能力 D、审美对象出现的信号
30、教师的专业素质在认知方面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
A、知识结构 B、智力水平 C、教学技能 D、事业责任感
31、教师的教育能力包含的主要成分是( )
A、理解学生的能力 B、教学监控能力 C、教学反思能力 D、口语表达能力
32、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有( )
A、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B、微格教学 C、教学反思 D、关注自身
33、教学设计的原则是( )
A、系统性 B、灵活性 C、可行性 D、教育性
34、教学目标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有条件的,综合多个实验结果,我们认为教学目标有效的条件是( )
A、学生对目标有意识 B、目标明确具体、数量适当
C、置入目标的时间恰当 D、教学目标能够回应教学过程
35、分析教学对象的主要内容是分析( )
A、学生的起始能力 B、学生的背景知识 C、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兴趣 D、学生的家庭背景
36、教学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 )
A、自主评价 B、互相评价 C、共同评价 D、个别评价
37、个别化教学的主要方式有( )
A、程序教学 B、计算机辅助教学 C、掌握学习 D、发现教学
38、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程序根据学生学习的感知、理解、保持的规律应该是( )
A、组织与呈现教材、促进知识理解、指导复习
B、呈现先行组织者、设计附加问题、激活原有知识
C、示范讲解、变式练习、反馈
D、组织与呈现教材、激活原有知识、练习
39、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表现在( )
A、智力水平 B、知识结构 C、认知风格 D、信息加工方式
40、记忆性学习任务的特点是( )
A、清晰 B、风险高 C、动机高 D、动机低
41、优生与差生在知识水平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
A、知识量 B、知识的理解程度 C、知识结构 D、知识的层次
42、判断一群人是否群体的标准是( )
A、有共同的目标 B、有角色分配 C、有共同约定的行为规范 D、有很强的凝聚力
43、发生从众的主要原因是( )
A、个体缺乏主见 B、群体凝聚力强 C、个体害怕被孤立 D、需要转移责任
44、学生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主要是( )
A、同伴关系 B、师生关系 C、朋友关系 D、合作关系
45、合作能满足个体的什么心理需要?( )
A、归属 B、支配 C、情感 D、自尊
46、合作与竞争是群体的必然功能,竞争的作用是( )
A、激发动机 B、增强个人的自我意识 C、满足成就动机 D、加强责任感
47、人际沟通的非语言符号系统有( )
A、视—动符号系统 B、时—空组织系统 C、目光接触系统 D、辅助语言系统
48、影响课堂纪律的教学因素是( )
A、教学时间的安排 B、课程表的编制 C、教学过程的规划 D、课堂常规
49、标准化测验的优点是( )
A、客观性 B、计划性 C、可比性 D、权威性
50、判断一位教师编制的测验是否好的标准是( )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常模


教育心理学模拟考试题(四)2

三、多项选(每题2分,共10分)

  1.随机化现场实验的特点是: ( )

  A.在实验室里进行

  B.实验时间较长

  C.外部效度较高

  D.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其目的是评价某种教学程序或其它教育措施的效果

  2.解题技能是一种 (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运动技能 D.智力技能

  3.以下行为属于本能行为的: ( )

  A.鸭子游水 B.蜜蜂酿蜜

  C.小孩怕黑暗 D.女人爱干净

  4.学习策略的获得与运用受制于 ( )

  A.个体的发展水平 B.能力差异

  C.动机差异   D.性别差异

  5.对动物的随意行为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有: ( )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布鲁纳

  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头” ,这是前苏联心理学家_________的观点。

  2.行为矫正技术所针对的目标行为既可以是个体行为,也可以是_________.

  3.马斯洛将人类的求知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统称为_________.

  4._________学习是美国加州大学维特罗克于1974年提出的概念 .

  5.在心智技能形成的_________阶段,心理活动是在言语水平上进行的。

  6.按照美国布鲁姆等人的观点,教育目标可分为认知、情感和_________三个领域。

  7.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是由_________和伍德沃斯提出的。

  8.心理学研究表明,当过度学习量比刚能达到背诵的学习量增加_________时,学习效果。

  9.托尔曼认为,学习过程并非简单的反应过程,而是通过认知形成_________的过程。

  10.埃里克森认为,小学儿童所面临的心理社会危机主要是_________.

  五、名词解释 (每题4分)

  1. 记忆术

  2. 刺激泛化

  3. 先行组织者

  4. 横向评价

  六、简答题 (每题8分, 24分)

  1. 举例说明什么是正相关? 负相关? 零相关?

  2. 简介PQ4R技术。

  3. 按照维纳的观点,人们对成功或失败的解释主要涉及哪三个维度? (举例说明)

  七、论述题 (每题10分,共20分)

  1.(1)教育心理学中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2)请选择一种方法对其特点及作用进行详细阐述。

  2.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幼儿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不同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都属心理学范畴。区别在于:1、儿童发展心理学注重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阶段出现的问题。比如:儿童为什么会说谎话?为什么会怕见生人?为什么会产生攻击别人的行为等等。2、教育心理学注重教育方面的问题研究。如:怎样教育说谎话的儿童?怎样教育怕见生人的儿童?怎样教育儿童不攻击别人等等。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处理得好的话,儿童的教育发展会比较顺利,反之问题比较多。【摘要】
幼儿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不同点【提问】
儿童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都属心理学范畴。区别在于:1、儿童发展心理学注重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阶段出现的问题。比如:儿童为什么会说谎话?为什么会怕见生人?为什么会产生攻击别人的行为等等。2、教育心理学注重教育方面的问题研究。如:怎样教育说谎话的儿童?怎样教育怕见生人的儿童?怎样教育儿童不攻击别人等等。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处理得好的话,儿童的教育发展会比较顺利,反之问题比较多。【回答】
我问你是让你说一说,不是说让你在网上查,如果查的话我也会查懂吗?【提问】
不好意思,查询也是我们这边的职业呢,没问题啦,教育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最大的区别就是对象不同,针对的重点不一样【回答】


幼师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幼师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是( )   A.0—1岁 B.1—2岁   C.2—3岁 D.3—6岁   2.幼儿的行为动机常表现为( )   A.内部动机 B.间接动机   C.直接动机 D.远景动机   3.有的儿童在观察时,能够根据观察任务,自觉地克服困难和干扰进行观察。这说明他们观察的( )   A.持续性延长 B.目的性加强   C.细致性增加 D.概括性提高   4.“六一”儿童节聚会时,小朋友们一听到《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乐曲时,就知道自已曾经唱过。这种记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 )   A.再认 B.识记   C.回忆 D.保持   5.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应,即( )   A.愉快与惊奇 B.愉快与悲伤   C.愉快与厌恶 D.愉快与不愉快   6.属于儿童道德范畴的社会性内容是( )   A.亲子关系 B.亲社会行为   C.同伴关系 D.性别角色行为   7.幼儿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状,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匹飞奔的“骏马”;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座会动的“山”……这种想象属于( )   A.无意想像 B.有意想像   C.再造想像 D.幻想   8.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中,2—4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概念或象征性阶段   C.直觉思维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9.某小朋友在语言活动中,一直认真地、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   10.儿童从出生至3个月处于前言语的( )   A.简单发音阶段 B.连续音节阶段   C.学话萌芽阶段 D.复杂发音阶段   11.学前儿童行动过程中,体现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最主要指标是( )   A.有意性 B.目的性   C.计划性 D.坚持性   12.在幼儿期,应主要发展幼儿的( )   A.第二语言 B.书面语言   C.口头语言 D.对话语言   13.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   A.发展的连续性 B.发展的整体性   C.发展的不均衡性 D.发展的高速度   14.属于性格特点的是( )   A.动力性 B.遗传性   C.惯常的行为方式 D.对刺激的反应强度   15.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这个“一定年龄阶段”是( )   A.0—1岁 B.1—3岁   C.3—6岁 D.0—6岁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解释概念(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攻击性行为   17.无意注意   18.创造想象   19.能力   20.敏感期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请任选3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3小题计分。每小题8分,共24分)   21.简述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主要阶段。   22.简述幼儿期自觉行动目的发展的过程。   2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并作简要说明。   24.幼儿常见的'记忆策略有哪些?并略加解释。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请任选1小题回答,合答的只按前1小题计分。每小题12分,共12分)   25.试说明思维的发生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26.试具体说明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及其主要特点。   五、案例分析题(共14分)   27.最近,一位母亲来信反映她3岁半的孩子患口吃至今已整整一年多。表现为一说话便高度紧张,言语断断续续,尤其是在人多的场合更是如此。虽然夫妇俩经常提醒、纠正孩子的说话,有时甚至还吓唬、惩罚孩子,但收效很小。孩子已变得十分沉默、自卑。据这位母亲反映,他们夫妇俩及孩子的直系亲属的言语能力均属正常;孩子的听觉、发音等器官及相关的言语系统经医院检查也无异常。这位母亲十分焦虑、苦恼,但再也不知怎样做才好。请你帮这位母亲就其孩子患口吃的原因进行准确的分析并提出有效的矫治方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A 2.C 3.B 4.A 5.D   6.B 7.A 8.B 9.C 10.A   11.D 12.C 13.C 14.C 15.D   二、解释概念(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行为,是指伤害他人或东西的行为,如打人、骂人、故意损坏东西、向他人挑衅引起事端等。   17.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产生的注意。   18.创造想像,是根据自己的创见,独立地构建新形象的过程。   19.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20.敏感期(也称最佳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任选3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3小题计分。每小题8分,共24分)   21.(1)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   (2)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3)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   22.(1)缺乏明确的目的。   (2)外来目的起重要作用(幼儿初期)。   (3)自觉的行动目的逐渐形成(幼儿中期)。   (4)有了比较明确的行动目的(幼儿晚期)。   23.(1)从简单到复杂。   (2)从具体到抽象。   (3)从被动到主动。   (4)从零乱到成体系。   24.(1)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   (2)使记忆材料系统化。   (3)间接的意义识记。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任选1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1小题计分。每小题12分,共12分)   25.(1)①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   ②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儿童其它的认识过程发生质变。   ③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儿童的情绪、意志和社会性行为得到发展。   ④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和意识的出现。   (2)具体说明   26.(1)①从依从性的评价发展到自己独立评价。   ②从对个别方面的评价发展到对多方面的评价。   ③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向对内心品质的评价过渡。   ④从具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评价发展到根据简单的行为规则的理智的评价。   (2)具体说明   五、案例分析题(共14分)   27.(1)对该孩子口吃原因的分析:   造成口吃的原因有生理性的,但更多为心理性的。从来信可推断出该孩子患口吃的原因为心理性的。具体的原因有:①孩子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和紧张,2—3岁儿童在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②父母急躁、简单而又粗暴的处理方式加剧了孩子的紧张;③模仿口吃患者。   (2)矫治方法:   ①为孩子创设宽松的言语氛围,解除孩子的紧张情绪;②教育孩子说话时不要急躁,想好后再慢慢说出;③教育孩子不模仿别人的口吃;④对孩子说话的每一点进步,父母都应及时强化、鼓励。 ;


山东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选择题四

1.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的( )。
A.迁移
B.动机
C.策略
D.技巧
答案与解析:选A。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因此,答案为A。
2.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 )。
A.正迁移
B.横向迁移
C.负迁移
D.纵向迁移
答案与解析:选C。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效果不同,可以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因此,答案为C。
3.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答案与解析:选C。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进行划分,&考&试大$可以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答案为C。
4.由于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答案与解析:选D。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进行划分,可以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答案为D。
5.( )的根本特点是自下而上,原有经验结构是下位结构,新的经验结构是上位结构。
A.正迁移
B.顺应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垂直迁移
答案与解析:选B。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顺应性迁移是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经验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的过程,其根本特点是自下而上,原有经验结构是下位结构,新的经验结构是上位结构。重组性迁移是指调整各成 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的过程。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答案为B。
6.以下不是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 )。
A.教师指导
B.学习材料特性
C.媒体
D.认知结构
答案与解析:选D。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很多,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学习者的分析与概括能力,学习者的迁移心向,认知策略与元认知;客观因素包括: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教师的指导。认知结构属于主观因素,因此,答案为D。
7.由于先前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
A.迁移
B.变式
C.定势
D.原型启发
答案与解析:选C。定势指既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有时也称为心向。定势的形成往往是由于先前的反复经验,它发生于连续的活动中,前面的活动经验为后面的活动形成一种准备状态。因此,答案为C。
8.关于陈述性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
B.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
C.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D.是一种实践性知识
答案与解析:选C。陈述性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的状态、内容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一般可以用口头或书面言语进行清楚明白的陈述。它主要用来描述一个事实或陈述一种观点,因此也称描述性知识。因此,答案为C。
9.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
A.派生类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B.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C.符号学习和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和总括学习
答案与解析:选B。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划分学习的类型,可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学习。因此,答案为B。
10.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 )。
A.策略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答案与解析:选B。陈述性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的状态、内容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它主要用来描述一个事实或陈述一种观点。“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陈述性知识。因此,答案为B。
11.利用各种图片、模型、幻灯片及教学电影电视等进行的直观教学形式称为( )。
A.形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模象直观
D.言语直观
答案与解析:选C。所谓模像直观即在对事物的模像的直接感知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直觉的能动反映。&考&试大$例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模像直观。因此,答案为C。
12.儿童在知道“苹果”、“葡萄”和“香蕉”等概念之后,再学习“水果”这个概念,这种学习是(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归属学习
答案与解析:选C。儿童在知道“苹果”、“葡萄”和“香蕉”等概念之后,再学习“水果”这个概念,这种学习属于上位学习,因为学生是通过对“苹果”、“葡萄”和“香蕉”等概念进行综合归纳后才获得“水果”这一概念的意义的。因此,答案为C。
13.( )是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
A.组合律
B.活动律
C.强度律
D.差异律
答案与解析:选A。组合律表明,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因此,答案为A。
14.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都属于(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应用技能
D.学习技能
答案与解析:选B。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因此,答案为B。
15.下面有关操作技能的特点正确的是( )。
A.物质性、协调性、简缩性
B.适应性、协调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D.观念性、协调性、适应性
答案与解析:选C。操作技能本身属于技能的范畴,具有一般技能所有的特点,但就操作技能本身而言,又具有与其他技能不同的一些特点,主要有: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因此,答案为C。
16.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将操作技能分为( )。
A.细微型与粗放型操作技能
B.连续型与断续型操作技能
C.闭合性与开放性操作技能
D.徒手型与器械型操作技能
答案与解析:选D。操作技能按操作对象的不同分类徒手型操作技能和器械型操作技能。前者操纵的对象主要是机体自身,后者的完成主要是通过操纵一定的器械来进行的。因此,答案为D。
17.下列属于连续操作技能的活动是( )。
A.打开收音机
B.草书
C.实弹射击
D.开车
答案与解析:选B。连续动作技能即连续型操作技能,&考&试\大$这类技能主要由一系列的连续的动作构成,操作技能表现为连续的、不可分割的、协调的动作序列。只有B选项符合这一定义。因此,答案为B。
18.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
A.智力技能
B.知识迁移
C.智力
D.思维程序
答案与解析:选A。智力技能也称为心智技能,所谓心智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因此,答案为A。
19.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A.讲解
B.观察
C.示范
D.练习
答案与解析:选D。练习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形成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在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因此,答案为D。
20.在操作过程中动作的品质特征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这属于操作技能形成的( )阶段。
A.操作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答案与解析:选D。操作的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操作的熟练是操作技能形成的高级阶段,是由于操作活动方式的概括化、系统化而实现的。因此,答案为D。
2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
A.复杂方案
B.学习计划
C.可行方案
D.思维程序
答案与解析:选A。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因此,答案为A。
22.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
D.调节策略
答案与解析:选B。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的学习策略。因此,答案为B。
23.在学习新材料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这属于( )。
A.复述策略
B.理解——控制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答案与解析:选D。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是属于组织策略中列提纲的方法。因此,答案为D。
24.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
A.计划策略
B.学习策略
C.监控策略
D.调节策略
答案与解析:选B。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因此,答案为B。
25.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 )。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生成技术
答案与解析:选A。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的学习策略。在学习中,复述是一种主要的记忆手段,许多新信息,如人名、外语单词等,只有经过多次复述后,才能在短时间内记住并长期保持。因此,答案为A。
26.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应归类于( )。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答案与解析:选B。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都属于元认知策略。因此,答案为B。
27.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
A.精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做笔记策略
答案与解析:选B。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考&试大$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属于组织策略中利用图形的方法。因此,答案为B
28.认知策略这个术语最初是由( )提出来的。
A.加涅
B.布鲁纳
C.斯滕伯格
D.弗拉维尔
答案与解析:选B。认知策略这个术语最初由布鲁纳在其的人工概念的研究中提出,直到20世纪70年代加涅提出了一个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才明确地将认知策略划分出来,在其学习结果分类中单列一类。因此,答案为B。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一)2

三、判断题(对的打个“√”错的打个“×”)
1、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
2、学习是可以用经验或练习来解释的可观察的行为变化()
3、刺激替代是操作条件反应形式()
4、在下位学习中,新旧观念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会导致原有认知结构的实质性变化。()
5、同化论的核心是相互作用论,符合认识发展的辩证运动规律()
6、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也称弱方法()
7、根据概念的定义,天安门、地球等都是概念()
8、新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用于问题表征的时间一般多于专家()
9、从思维过程看,真创造与类创造无实质性区别()
10、对运动技能的解释,习惯论优于认知论()
11、情感学习的结果是以学习者能在新的情境中应用学过的知识为特征的()
12、仅仅对别人有利的行为还不属于道德的行为()
13、记忆中的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不是学习中的迁移现象()
14、一切有意义学习中都包含知识的迁移,在机械学习中没有迁移()
15、布鲁纳与皮亚杰都同意教育对认知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考试大论坛
16、留级和跳级都能缩小班级中学生能力的差距,但留级的效果往往不好()
17、斯金纳将动机与学习作了区分,认为学习可以用强化解释,而动机不能用强化解释()
18

上一篇:延庆教育网

下一篇:教师资格证笔试成绩查询是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