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科技处

时间:2024-04-19 23:31:59编辑:coo君

李光明的个人经历

1985年毕业于重庆医学院,四川大学医学博士,肿瘤内科放、化疗专业。主建的南充市肿瘤防治中心,其技术、设备、人员队伍处于同类医院前列水平。中心的肿瘤化疗科、放疗科、外科与国内外肿瘤诊治技术同步发展。作为肿瘤防治中心的学术技术带头人,主持和参与诊治各类肿瘤数千例。在肿瘤临床诊治和科研方面开创了多项川东北地区的第一。在肿瘤放疗方面,首先在川东北地区应用直线加速器和X刀治疗各种肿瘤、神经性皮炎、牛皮癣等。学术成就:中国医保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医院协会副会长、四川省医院管理专委会常委、四川省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放射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放射肿瘤专委会常委,四川省肺癌专委会委员、四川省中西医结合肿瘤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南充市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南充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南充市2006年十大杰出青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南充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南充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著30篇,参与编写专著1部。多次参加国内、外肿瘤学术会议,并作大会发言。

李光明的人物生涯

1971年4月至1975年4月在部队服役;1975年4月至1979年12月在河口县莲花滩乡嘎马村务农;1979年12月至1981年10月任河口县瑶山区计划生育专干1981年10月至1983年8月在红河州民族干部学校学习;1983年8月至1984年3月在河口县瑶山区工作;1984年3月至1987年11月任河口县莲花滩区区长;1987年11月至1988年4月任河口县南溪筹备组副组长;1988年4月至1990年2月在中央民族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学习;1990年2月至1991年3月任中共河口县委常委、宣传部长;1991年3月至1992年3月任河口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92年3月至1993年3月任河口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代理县长;1993年3月至1998年3月任中共河口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1998年3月至1999年3月任中共河口县委副书记(正县级)、河口经济合作区管委会主任;1999年3月至2003年4月任红河州公安局交警支队政委(正县级);2003年4月至今任红河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的知名教授有哪些

博士生导师介绍
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26人:
道路与机场工程系
孙立军、郭忠印、谈至明、凌建明、方守恩、陈雨人、潘晓东、李立寒、叶奋、杜豫川、杨群、黄卫东、赵鸿铎
城市轨道与铁道工程系
周顺华、练松良、叶霞飞、王炳龙、杨新安、许玉德、顾保南、宫全美
外聘博士生导师
王梦恕、王知、唐伯明、刘伯莹、戴东昌、翟婉明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博士生导师12人:
交通工程系
杨东援、陈小鸿、吴兵、林航飞、杨超、李晔、吴娇蓉、王雪松
运输管理工程系
施其洲、徐瑞华、孙有望、孙焰、徐行方、张戎
外聘博士生导师
汪光焘、张剑飞、曹钟勇
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学科博士生导师9人:
交通工程系
杨晓光、张红军、李克平、彭仲仁、张小宁、孙剑
交通信息工程系
董德存、曾小清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2人:
轨道交通研究院
谢维达、吴萌岭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生导师简介

谢维达,男,1947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1982年2月毕业于上海铁道学院机车电传动专业,获工学士学位。现任同济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机车车辆的计算机控制、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
历任:同济大学电气工程系副系主任,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院长助理,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曾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铁道部技鉴字[1996]第043号 获奖证书号: 97147-7);
上海市育才奖 , 1999年
铁道部 “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 1998年

主持和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技术国产化与创新研究专项子项目-“车辆测速定位技术研究”,2002~2003年 ;
2.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电动汽车专题子项目-“网络、总线、通信协议的前期研究”,2001~2002年 ;
3.电力机车微机控制检测系统 1996年铁道部科技司鉴定 ,1997年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铁道部技鉴字[1996]第043号
4.高速试验列车控制诊断信息通信网络规范 (规范起草人) 铁道部科技司,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预可行性研究办公室 1996年4月
3.高速试验列车控制诊断系统研究 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No.95-411-01-04), 铁道部科技发展计划项目(NO.95J09)
4.高速列车车厢通信网络的预研究 铁道部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No.95J08)
5.200km/h电动车组(先锋号)控制系统,包括:辅助系统控制单元ACU的研制和车门及轴温控制单元XDU的研制 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No 97-417-02-07) ,铁道部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6.列车控制网络TCN标准的研究 2000年铁道部科技发展基金
7.CAN总线在机车(动车)上的应用研究 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
8.上海地铁车辆SIBAS16和SIBAS32系统分析 上海地铁运营公司
著作:微型计算机原理与系统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2003.2
发表的主要论文:
高速列车控制系统的数据通信 铁道学报 1997 11
内燃交流传动机车控制系统方案探讨 上海铁道大学学报 1999 10
对我国列车微机控制系统发展的一些思考 上海铁道大学学报 1999 10
冗余技术在高速列车通信网中的应用 交通与计算机 1998 第6期
列车司机台显示器的人机界面设计与实现 交通与计算机
1999第5期第17卷
CAN总线在列车微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机车电传动 1999 第2期
200KM/H电动车组车载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案
上海铁道大学学报 1999 10
智能型列车总线ARCNET通信网卡的研究, 机车电传动1997 第6期
绞线式列车总线网络节点原型的设计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1
第4卷 第3期
城市地铁与轻轨列车的微机控制系统 电力机车技术 2001
第24卷 第3期
ARCNET通信网重复器的设计 工业控制计算机,2001第8期
绞线式列车总线原型节点的设计 工业控制计算机,2001第8期
异步电动机泵控软起动器的软停控制 电力电子技术,2001.6
现场总线与列车控制网络 工业控制计算机,2002.1
应用模糊算法实现列车防滑行的检测与控制 交通与计算机,2002.2www



吴萌岭,1959年11月出生于云南大理;82年2月进校接受本科教育,已取得的最高学位为硕士,目前正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996年7月评为副教授,2002年6月评为教授。
常年从事机车车辆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轨道车辆制动与安全技术。几年来先后培养了多名硕士研究生,并多次承担了《车辆制动》等4门本科生课程和《制动新技术》等3门研究生课程的教学。1997年10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二获奖人);1998年4月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获奖人)。
多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十几项国家、铁道部和上海市的科研攻关项目。其中由本人主持完成的国家95科研攻关项目“200km/h电动车组制动系统研制”,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了微机控制直通电空制动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我国高速列车的研制和城市轨道交通国产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工作中,先后合作编写了《城市轨道车辆结构与设计》等两部著作和《微机控制直通电空制动系统研究与试验》等共十几篇论文。
1998年曾被推荐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


同济大学博导名单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导师名单(按姓氏拼音排序)C:蔡克峰、陈波、陈庆D:杜建忠F:范震、冯艾寒、傅婧G:高玉魁、郭晓潞H:何国球、胡勇、胡正飞、黄佳、黄云辉J:蒋正武、金明L:李好新、李建波、李洒、李文、李文婷、林健、刘睿、刘斯凤、陆伟、罗巍M:马吉伟P:裴艳中、浦鸿汀Q:邱军、曲寿江R:任杰S:孙振平W:万德成、王茹、王正洲、魏先顺、吴凯X:项红萍、徐晶、徐玲琳、许维、许晓斌Y:杨全兵、杨同青、杨正宏、杨正龙、姚爱华、姚曼文、姚武、姚熹、叶松、袁春雪、袁华、袁俊杰、袁伟忠Z:翟继卫、张弛、张东、张国防、张任远、周春才、朱云卿、祖国庆同济大学软件学院:博导周兴铭、陈祖煜、赵生捷、Gonzalo R、江建慧、穆斌、曹楠、董嘉文、杜庆峰、贾金原、刘琴、路建伟、饶卫雄、史清江、史扬、沈莹、王建民、袁时金、尹长青、张荣庆、张晨曦、张苗苗、张颖、张林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是一所位于中国上海的顶尖211工程和双一流大学,创建于1907年,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支持的院校之一。学校在建校百余年的办学历史中凝聚了以“求实创新,勤奋笃学”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具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截至目前,学校共有38个学院,涵盖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其中不少学科在国内外都处于领先水平。同济大学在教学和研究领域的实力均非常强大。学校有着一流的师资队伍,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学校的科研水平一直位居国内前列,同时也广泛参与国际学术活动,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做出积极贡献。另外,学校还与多个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学术合作和交流。同济大学的毕业生人才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学校在国内企业招聘会以及国内外数家媒体的大型人才调查中均有相当的表现。学校毕业生涌向领域广泛,涵盖了各行各业的高端人才,是许多雇主心中的理想员工来源之一。总之,同济大学是我国顶尖学府之一,具有较强的学术实力和人才培养能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声誉和影响。【摘要】
同济大学【提问】
同济大学是一所位于中国上海的顶尖211工程和双一流大学,创建于1907年,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支持的院校之一。学校在建校百余年的办学历史中凝聚了以“求实创新,勤奋笃学”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具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截至目前,学校共有38个学院,涵盖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其中不少学科在国内外都处于领先水平。同济大学在教学和研究领域的实力均非常强大。学校有着一流的师资队伍,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学校的科研水平一直位居国内前列,同时也广泛参与国际学术活动,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做出积极贡献。另外,学校还与多个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学术合作和交流。同济大学的毕业生人才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学校在国内企业招聘会以及国内外数家媒体的大型人才调查中均有相当的表现。学校毕业生涌向领域广泛,涵盖了各行各业的高端人才,是许多雇主心中的理想员工来源之一。总之,同济大学是我国顶尖学府之一,具有较强的学术实力和人才培养能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声誉和影响。【回答】


就业前的心理准备

1、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
就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大学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其次,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第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第四,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
2、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
适者生存,生存是为了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却步。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入社会后才能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在不影响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大胆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社会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尽快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
3、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就业能力的根本
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直到达到胜利的彼岸。
4、正确的择业心态:提升就业能力的保证
首先,要积极、主动寻求就业,而不能被动的“等、靠、要”。其次,要破除传统念,实现多元化就业。第三,避免盲目追求,正确认识自我。


同济大学历届校长

同济大学历任校长埃里希·宝隆:1907─1909 福沙伯:1909—1917贝伦子:1912—1919 沈恩孚:1917—1923袁希涛:1923—1927 阮尚介:1917—1927张仲苏:1927—1929 张群:1929-1929胡庶华:1929—1932 翁之龙:1932—1939赵士卿:1939—1940 周均时:1940—1942丁文渊:1942—1944 徐诵明:1944—1946董洗凡:1946—1947 丁文渊:1947—1948夏坚白:1948—1952 薛尚实:1953—1959王涛:1959—1977 李国豪:1977—1984江景波:1984—1989 高廷耀:1989.2—1995.2吴启迪:1995.2—2003.6 万钢:2004.7—2007.8裴钢:2007.8—2016.9 钟志华:2016.9—2018.7 陈杰:2018.7— 扩展资料: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10多年的发展,同济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同济大学的前身是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翌年改名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称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17年由华人接办,先后改称为同济医工学校和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1923年定名为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同济大学经过六次搬迁,先后辗转沪、浙、赣、桂、滇等地,1940年迁至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坚持办学。1946年回迁上海以后,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综合性大学。在始于1949年的全国院系调整中,同济大学原有的文、法、医、理、机械、电机、造船、测绘等优势学科或支援其它高校,或整体搬迁内地。同时,全国10多所大学的土木建筑相关学科汇聚同济,使之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工科大学。1978年以后,学校实行“两个转变”——恢复对德交流由封闭办学向对外开放办学转变,由土建为主的工科大学向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转变。1996年,上海城市建设学院和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并入,列为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2000年,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同济大学。2002年,列为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2003年,上海航空工业学校划归同济大学管理。2004年,列为中管高校。2017年,列为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参考资料:同济大学官网

同济大学校长历任校长

同济大学历任校长:埃里希·宝隆:1907─1909 福沙伯:1909—1917贝伦子:1912—1919 沈恩孚:1917—1923袁希涛:1923—1927 阮尚介:1917—1927张仲苏:1927—1929 张群:1929-1929同济大学胡庶华:1929—1932 翁之龙:1932—1939赵士卿:1939—1940 周均时:1940—1942丁文渊:1942—1944 徐诵明:1944—1946董洗凡:1946—1947 丁文渊:1947—1948夏坚白:1948—1952 薛尚实:1953—1959王涛:1959—1977 李国豪:1977—1984同济大学江景波:1984—1989 高廷耀:1989.2—1995.2吴启迪:1995.2—2003.6 万钢:2004.7—2007.8裴钢:2007.8—2016.9 钟志华:2016.9—2018.7 陈杰:2018.7— 至今

如何提高文科在理工大学中的地位

经过20世纪50年代的两轮院系调整后,我国理工科大学呈现出“一枝独秀”的学科发展局面。改革开放后,社会发展让理工科院校的文科需求悄然回归。特别是近些年来,他们开始积极探索种种路径,弥补文科发展短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理工科大学的文科发展意识逐步增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全国302所理工农医类本科院校中,有290所院校设有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但由于种种原因,各院校的文科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一些院校克服困难,使文理发展齐头并进;一些院校仅将文科视为理工科发展的附属;有些院校甚至将文科视作整体发展的累赘。
当下,理工科大学是否有必要进一步推进文科建设?未来应该实施怎样的文科发展战略?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近日采访多位理工科院校的文科建设负责人、研究人员及高等教育研究学者。
理工科大学开出文科之“花”
8月的上海,酷暑难当。同济大学文科办副主任郭强和他的同事并没有心情过个安闲的暑假,假期中他们将至少召开8次碰头会,讨论同济大学的文科发展。为发展文科,同济大学在暑期前将原本隶属于校科技处的文科办公室剥离,成立与科技处同一级别的新文科办公室。同济大学对文科发展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同济大学创建于1907年,目前已逐渐发展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工科大学。改革开放以后,同济大学立志恢复和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管、文、法各具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并构建起“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知名高水平大学”的整体框架。但是,在学校全部的29个学院中,文科学院仅占6席。
同济大学的发展轨迹在我国绝大多数理工科院校中具有代表性。新中国成立后,受苏联高等教育模式影响,同时为了响应服务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号召,理工科教育得到国家大力扶持。经过20世纪50年代的两轮院系调整后,我国理工科大学呈现出“一枝独秀”的学科发展局面。改革开放后,社会发展让理工科院校的文科需求悄然回归。特别是近些年来,他们开始积极探索种种路径,弥补文科发展短板。
上海交通大学的文科建设已然摸索出经验。该校文科建设处处长蒋宏告诉记者,文科建设处的设置就是学校发展文科的战略性部署。
按蒋宏的总结,上海交通大学的文科发展经验包括:第一,长期积累、步步推进,做大基础文科;第二,聚焦社会科学发展方向,实现品牌引领;第三,借用理工科优势加速文科研究科学化,坚持以发展新型学科和交叉学科为目标,实现跨越发展。
经费投入的大幅提升促进文科建设快速发展。据蒋宏介绍,上海交通大学“985”三期的文科经费投入达1.3亿元,比“985”二期经费总额的5倍还多。经费的投入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该校文科一级博士点由“985”二期的2个发展到目前的6个。在2012年教育部的文科评估中,该校参评的11个文科有10个进入前20名,6个进入前10名。2012年,该校申请到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有6个。在最新的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奖中,该校共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3个。
华中科技大学的文科发展一直是理工科院校的楷模。在教育家朱九思、杨叔子等的带领下,早在1993年,其文科发展就已具一定规模。据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献君介绍,至2008年,该校文科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26个博士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
华中科技大学的文科发展经验得到了教育界的肯定。“华中科技大学虽然是以工科为主的高校,但其新闻传播、公共管理、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得都不错。”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胥青山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文科发展的卓越成就不仅大大促进了该校工科、理科、医科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提升了这所工科院校整体的学术地位。


同济大学在哪

同济大学在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在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4800号,同济大学(沪西校区)在上海市普陀区真南路500号。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14年的发展,同济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目前,同济大学设有29个专业学院,9家附属医院,6所附属中小学。有四平路、嘉定、沪西和沪北等4个主要校区,占地面积2.55平方公里,校舍总建筑面积183余万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451万余册。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8510人,硕士研究生11038人,博士研究生6514人。另有国际学生2225人。校学科设置涵盖工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门类。现有本科招生专业82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3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30个。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其他国家级研究平台以及70个省部级研究平台。以上参考:同济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同济大学在哪个城市

同济大学位于上海市,它有四个校区 :1.四平路校区(主校区):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 2.嘉定校区: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4800号; 3.沪西校区:上海市普陀区真南路500号; 4.沪北校区:上海市静安区中山北路727号。同济大学(Tongji University;Tongji-Universität),简称“同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高校;入选国家“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等。同济大学前身是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1908年改名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与同济德文工学堂合称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23年正式定名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同济大学,是中国最早的七所国立大学之一。同济大学设有研究生院、本科生院、新生院和29个专业学院,本科招生专业82个。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0个,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3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4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6个。学科设置涵盖工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门类。其中,生物学、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设计学等8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 ,17个学科入选上海市高校一流学科,8个学科入选上海市高峰学科。12个一级学科在全国高校学科水平排名进入前2%或A类。

上一篇:雷梦佳

下一篇:李开复患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