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二试题

时间:2024-04-21 17:17:48编辑:coo君

求高二物理试题,文本文档 详解答案

12、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在小球经过的竖直平面内,存在着若干个如图所示的无电场区和有理想上下边界的匀强电场区,两区域相互间隔、竖直高度相等,电场区水平方向无限长,已知每一电场区的场强大小相等、方向均竖直向上,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在水平方向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B.若场强大小等于mg/q,则小球经过每一电场区的时间均相同

C.若场强大小等于2mg/q,则小球经过每一无电场区的时间均相同

D.无论场强大小如何,小球通过所有无电场区的时间均相同

 AC 解析:小球所受重力和电场力均在竖直方向,因此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A正确;若场强大小等于,则小球在无电场区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在通过电场区时加速度为零,竖直方向每经过一个无电场区,速度都会增大,因此经过每一电场区的时间越来越短,B错;若场强大小等于,则小球在尤电场区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在通过电场区时加速度为小于在无电场区的加速度,在电场区减速,由于区域高度相同,所以每次出电场区时速度均为零,通过每个电场区的平均速度相等,时间相等,C正确;除C的情况外,小球通过每个无电场区和电场区的时间均不相等,D错.


高一物理必修2练习题(请详细解答)

答案:1:2;1/(2v0t0);4:1 解析:在0到t0时间内,对A物体由动量定理有, -ft0=mA(1/3)v0-mAv0对B物体由动量定理有ft0=mB(1/3)v0-0,在A、B发生相对运动的过程中,他们的合外力大小相等均为f,解方程组得质量之比mA:mB=1:2;B的最小长度等于在相对运动的过程中A、B的位移之差,由图可知A、B的位移之差等于图中三角形的面积S=(1/2)v0t0;A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WA=fLA,摩擦力对B做的功WB=fLB,LA为图中梯形面积,LB为白色三角形面积,面积比LA:LB=4:1,所以WA:WB=4:1

高二期中物理试卷分析

   高二期中物理试卷分析(一)   一、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卷特点   从整体上看,试卷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物理学科教学要求的特点,强调了科学探究的特征。坚持出活题,考基础、测能力,无偏题,怪题,整张试卷试题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题目看起来非常亲切,让学生感到学习物理能解决实际问题,非常有用。体现课程理念上的导向:知识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平时的教学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实践,老师的教学应该紧密结合生活实践,从试卷的评阅得分情况看,高分成绩不多。中等分数较多,不及格较多,比值约为1:4:5.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对于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试卷定量分析   1、试卷内容分析(题型及分数分布)   试卷共三大题,22个小题,满分100分,选择题15个小题共60分,填空题4小题,每空2分,涉及实验探究过程6分,物理概念考察运用10分,共16分。计算题共3个,共24分,试卷覆盖面广,重点知识突出,以基本概念考查和基础知识的运用考查的题目,高达55%左右,以图表为载体的试题占18分,各章节的分数比例适中。各小题难度大部分控制在0.6左右;但是也有一定难题,个别小题如第10小题难度在0.3,第15小题难度在0.35,第18小题难度在0.3,第21小题难度在0.4,第22小题难度在0.2,第2小题,第3小题难度在0.8。   2、试卷定量分析   全年级参考学生1334人,全卷满分为100分,分为98分,最低分为17分,平均分为56.22分,拔尖率50.07(拔尖线为56分)。   二、学生答题中的错误分析   1.基本概念不清,质点,参考系,路程和位移,平均速度和速率,加速度,自由落体运动等掌握都有缺陷。   2.基本公式记忆不牢固,理解欠缺,运用生疏。   3.计算能力极差,计算粗心大意毛病不改。   4.物理建模能力空白,物理情景分析很欠缺,不会将题目情景转化为现实情景,处理分析思维缺乏。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了“改为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的学会学习”的要求,这并不是说基本知识的学习已变得无足轻重,而是要让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产生认识物理知识的过程,通过物理基础知识的学习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把知识的学习作为培养能力的途径和载体。因此,对物理基本知识的教学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要求更高、更科学了。   2、重视实验教学   实验在物理学科中的地位与作用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十分清楚,不必在此赘述。考试中显示出实验教学仍是物理教学的薄弱环节。在物理教师中不能准确理解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为实验而实验;把物理实验仅理解为实验操作;片面强调实验与知识的联系,忽略在实验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忽略在实验中对学生进行科学观点、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教育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许多学生对实验原理理解不透彻,对实验现象观察不仔细、分析不清楚,对处理实验数据的几种常用方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等)没有掌握,故在解答实验试题时显得束手无策。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实验能力培养,包括实验仪器观察、了解、实验过程的理解、实验结果的预测、分析。   3、重视学生物理探究和综合能力培养   探究和综合理科的最显著的特征。一个“活”字很形象地表达了科学中中考要考查的主要东西——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科学知识的学习,科学过程的经历,科学方法的领悟,达到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形成解决问题的多种能力。   4、注重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改“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能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热点问题创设情境,动态生成教学资源,比如本次试题中22题,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结合分析,只要将情景模型构建去来,得去满足相遇的条件关系式,那么失分就不会这么多了,可惜很多学生不知道将情景模型构建去来。   5、优化训练。   不选难、怪、偏题。要选择一些立意较新、质量高,基础性强,有代表性的题目,适当引入有迁移性的题目,体现物理学科特点。有助物理模型构建的训练。    高二期中物理试卷分析(二)   一、基本情况   1,试卷分三大题:一是选择题,10道,40分;二是填空题(实验部分),20分;最后是计算题,4道,40分。   2,考试范围: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   二、题目点评   1:把静电力,平抛运动和坐标系知识结合,涉及类比的物理科学思想方法。   2:电场和磁场进行比较,考察了电场和磁场的相似与区别。   3:电动势,对概念的熟悉程度要求较高。   4:磁感线的疏密,代表磁感应强度的大小。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不同的受力情况。   5:电场线,等势面的疏密,牛顿第二定律,根据运动状态确定受力情况。   6: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的因素,电容器的电容计算式。   7: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滑动变阻器的知识,知道电表是测量哪个用电器的物理量。   8: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功率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9:本题是一道难得的好题,综合了电容器、磁场、电场、电路,以及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可谓是环环相扣。   10: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会画出粒子的运动轨迹,能够计算出周期和运动时间。   11: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通过半径的表达式,寻找符合条件的答案。   12:欧姆表的正确操作,仪器的读数问题。   13:来源于教科书,《欧姆定律》,“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知道滑动变阻器分压接法、电流表内接法。   14:关于电动机一类的非纯电阻电路,可以说,也是来源于教科书的例题。掌握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用处,能够顺利地解决此题,本题比较简单。   15:聚电场、重力场、动能定理、摩擦力做功、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于一体,综合程度较高,属于中等难度题目。过程和方法,在本题渗透的比较深刻。   16:本题有一个误区,较多的学生,把圆形槽轨半径,当成粒子仅受洛伦兹力时,运动轨迹的半径。结合了圆周运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点时,力和运动状态的分析是关键。然后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物理方程。物理学中,经常出现的标志性关键词,比如:“光滑”“恰好”“刚刚”“缓慢”“点”等等,要能领会其表达的物理意义。   17:恒定电流这一章,以及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的综合。能够画出粒子运动轨迹,找到圆心角,求出半径。本题,对解方程的能力,要求较高。   三、综合评价   本试卷体现了课程标准和课程改革中对知识、技能的要求,注重过程和方法的测试。题目难易程度适中,平常见过、做过,但是得高分还是有一定难度。这就反映出,学生对物理知识,概念,规律的掌握,还是一知半解,不能够从本质上去把握,处于模糊状态,似是而非。总得来说,本试卷没有偏题、怪题,是一份适合中等物理成绩学生的好题。   四、教学反思   1,第一轮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想和科学方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扎实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定律、定理等。有的问题,翻来覆去考,为什么学生还是做不出?竹篮打水一场空,没有把物理知识这张网络缝严实,急于求成,不注重基础知识,是致命原因。   3,在以后的物理教学中,放慢速度,夯实基础,注重科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理性解决物理问题的态度。   4,高中物理,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尤其是根据物理规律列方程、解方程的要求较高,应该在平常的教学和练习中,有意识示范、指导学生列方程和解方程,分析已知数,待求的物理量。   5,规范解题步骤和书写格式。    高二期中物理试卷分析(三)   一、整体印象   本次宿迁市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考查内容覆盖面较广,涵盖了静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等内容。满分120分,物理试卷在试题结构和题型等方面未出现怪题、偏题,也未出现数学计算上的繁杂等问题,而且题量适中。   试题难、中、易的比例大概为:2︰7︰1。物理试题在题型结构上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知识点考察较为全面,所以这是一个考生相对较能接受的试卷。总的来说,这份试卷能够引导物理教学突破题海战术,强化对知识结构的构建,方法和解题思路的总结,综合运用所学原理和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素养的培养。   我们学校有1943名学生参加此次物理考试,平均分70.56。错误率较高的是5、7、10、12、14、15、16。错误原因主要在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对物体的受力情况和具体的运动情况分析不清,无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具体的物理模型,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不强等。   二、错因分析   单选题第5题,没有具体地分析b、d两点两个分场强的方向,进而用平行四边定则合成得到两点处的实际场强造成很多同学错选A.对于两个电场叠加以后的电势情况分析,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于那些不会变通死做题的学生会花费较大时间但最终得不出具体的结果。实际上本题可以从电场力做功与电势差及电势能变化关系角度去分析。   多选题第7题,很多同学漏选A、C或错选B。具体原因是对线圈进入过程中感应电流大小的计算、外力的功率及线圈中产生的热量不清楚用什么公式进行计算。不知道因为线圈做匀速运动时外力的功率就等于线圈牵引力的功率。总体说来还是没有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多选题第9题,不能正确运用安培定则和左手定则判断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及运动电荷在磁场中所受的洛伦兹力方向,对两直导线周围叠加后的磁场分布想象不出。导致选不出正确的答案。   实验题第12题,对于电学实验器材的选择,学生不能灵活根据安全性、准确性、方便性、经济性等原则综合考虑导致无法选出合适的器材,反映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   计算题14题,不能正确分析导体棒释放后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因此找不到稳定时导体棒的受力特点和达到稳定过程中哪些力做功、哪些能量参与转化都不清楚。   计算题第15题,画不出临界时的轨迹图,找不到临界条件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计算题第16题,不能清晰地分析各阶段的运动性质、准确地画出各阶段的轨迹、几何关系找不准等是本题的主要错因。   三、试题的突出特色   1、实验考察:更加重视对物理实验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   实验题试题平稳过渡,不设置高难度的台阶,但是却综合考查了考生必备的各个知识点和能力点。例如电学实验考察了器材的选择、图像、数据处理等,是学生做过比较基础的实验,对考生选择器材的能力、运用图像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误差分析的能力等提出了较高要求。   2、重视对数理、数形结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   考查数理结合能力,重视数形结合。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几何关系、三角函数关系,画出轨迹图,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试卷中体现了对考生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   第5题考查考生数形结合的领悟力;实验题第12题考察了根据实验数据描点作出的图像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和数形结合的能力;第15题是带电粒子仅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在匀强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关于它的计算,则涉及到平面几何知识。   数理、数形结合分析问题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但由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局限性和对运用图像分析实验的方法和步骤缺乏系统的认识,从而使得他们碰到此类图像问题时常常不知如何下手。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不断地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3、注重考察综合能力与基本科学素养   在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突出考查考生的物理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部分题目思维的难度并不大,却越来越避开纯记忆性的题目,多数题以在理解的基础上简单应用的形式出现,需要考生在解答过程中进行一步或者两步的逻辑推理,从导向性上体现出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和推进。   四、对今后命题的建议   1、命题范围和上级文件精神中要求中的教学进度保持一致,本次考试中交流电一章就没有考。   2、个别题目在语言叙述上应该仔细斟酌,既要要与题干保持一致,又不要产生歧义。比如第2题的C选项、第8题的A选项、第10题的D选项、第15题没有强调粒子的重力不计等,这些题目的有些说法或与题干不一致、或自相矛盾、或者不严密。   3、试题强调原创或改编是对的,但应该仔细推敲,反复修改,多找几个人审核一下,防止出现科学性错误。比如第9题变成了单选题,第12题图像和器材就有矛盾之处。   4、作为阶段性的学期过关考试应突出重点,教什么就考什么,力求增加试题的覆盖面。比如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的读数、电表的改装、多用电表的原理和使用等问题在考题中就未能关注。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第1题:该题考查高中物理学科素养中的“科学思维”,本题具体考查了科学方法。所谓极限思想,是指在研究问题中,需要将曲线或线段进行无限切割或接近,以至于无穷时,从而显示物体的本质或运动规律的方法。它是数学上微分与积分的雏形。很明显在探究向心力大小的表示式时,所用的方法时控制变量法。

第2题:此题考查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如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等,只要把握了这些物理量的定义及其关系,就很容易判断出来。

第3题:此题考查万有引力的大小公式,具体是引力与距离的关系,是反比关系,即距离增加一倍,引力变为原来的四分之一倍。

第4题:此题结合平抛运动,考查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速度与下落高度的关系,其实只要正确写出它们的表达式,就能知道它们的图像特点。根据动能定理可知,物体的末动能与初动能之差等于重力所做的功,所以动能与下落高度的关系是一次函数的关系;根据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关系,得出末势能与下落的高度是一次函数关系,斜率为负值;根据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得出物体的机械能守恒即不变;同样根据动能定理,得出速度的平发与下落高度为一次函数的关系。

第5题:很简单地考查动能定理,即汽车匀速运动,动能不变,合外力做功为零,又即动力做功大小等于阻力做功。

第6题:此题考查斜抛运动,虽然这个运动没有作为重点进行讲解与训练,但作为学生需要掌握它的运动分解知识。也就是当初速大小一定、方向不同,即速度方向与水平成某一任意角时。当角度越大,根据分解知识,竖直 方向的分速度越大,则所用的时间越长;根据射程的公式,得出当角度为45度时,射程最远;当角度不同,但三角函数值相同时,射程也是相同的;根据动能定理,只要初速一定,高度一定,落地的速度是一样大的,与角度没有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第7题:此题考查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当箭射出后,它在AB方向与马的初速方向相同,在BC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箭是这三种运动的合成。所以在标靶正对位置是不能击中靶心的,要么提前射出,要么在正对靶心位置的前方射出。

第8题:此题考查万有引力定律中的变轨问题。在同一个轨道中,由于万有引力定律,可见在近地点的速度大于在远地点的速度;由低轨道到高轨道,需要点火加速,动力克服引力做功,飞船的机械能增大。

第9题:此题借助倾斜的传动带考查做功,特别是摩擦力做功的问题,也考查动能定理。首先物体加速运动的,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直到物体达到传送带速度。这个过程,合外力做功等于动能的增量。当物体匀速运动时,物体受到静摩擦力,它对物体做负功。

三、实验题

第10题:此题考查用频闪照相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通过照片发现,两个小球在竖直方向的运动始终同步,说明平抛运动的物体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描述物体的运动轨迹,一定要用平滑的曲线表示,不能用折线表示。通过平抛运动的小球在水平方向两位置间的位移与时间,可以算出此球的初速度。根据小球自由落体运动照片的特点,得出它从静止开始运动,则根据公式,代入具体的数据,计算出重力加速度大小。

第11题:此题借助光电门等装置验证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机械能守恒。此实验需要测量重锤的长度以便测出某时刻的下落速度,而不需要用天平测质量。而测速度的方法也是非常简单,只需要重锤的长度与遮光时间的比值。此题通过图像验证守恒,即需要描述出 图像,如果得出的图像是线性关系,特别是正比例关系,则反过来说明物体机械能守恒,从而验证。通过图像,很容易计算出斜率及其意义,当然需要准确度高。同时需要了解不过原点的原因,大部分学生会考虑空气、摩擦阻力的影响。事实上,只要写出物体下落过程实际的表达式,就会明白阻力只会影响斜率的大小,不会决定是否过原点,是否过原点由测量高度的误差、无法忽略重锤自身长度误差等因素决定。

四、计算题

第12题:此题是圆周运动与平抛运动的综合考查。根据动能定理,拉力不做功,只有重力做功,可以求出物体在最低点的速度(或者根据机械能守恒,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从而计算出最低点的速度);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出拉力的大小;再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就可以计算出物体在水平方向的运动距离。

第13题:此题结合电梯结构考查运动学、功与功率知识。首先已知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出拉力大小;要计算向上匀加速过程中拉力的最大功率,那么就是速度最大时的功率,根据题意可以很容易得出来;第三问计算电动机在不同阶段的做功情况,需要了解电动机同时作用于配重与轿厢。所以,以这两个物体为研究对象,重力对它们做功,电动机对它们做功,根据动能定理,得出三种情况下电动机做功情形。当然前提要根据运动学知识计算出物体运动的位移即下落的高度。

五、选考题

第14题:第一小题考查电场的基本知识。电场的定义式、电场的叠加。第二小问考查库伦定律,结合平衡条件,计算出摩擦力大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出刚运动时物体的加速度。

总体看来,本试卷难度不大,但需要学生很好地掌握各种知识,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完成。


高一物理,渡河问题

小船过河问题,可以把小船的渡河运动分解为它同时参与的两个运动,一是小船运动,一是水流的运动,船的实际运动为合运动。设船头斜向上游与河岸成任意角θ。这时船速在垂直于河岸方向的速度分量为v1=vsinθ ,渡河所需要的时间为t=L/v1。不受沿河岸方向速度不影响(90度)①渡河最短时间时v1最大,所以船速垂直于河岸是5m/s.t=L/v1=L/v=20s.位移方向为合速度方向,速度矢量三角形与距离三角形相似20倍根号41。②最短位移渡河,合速度垂直于河岸,位移为河岸长,v合=3m/s,渡河的时间t=L/v1=100/3约=33.3m/s,sinθ=v1/v=3/5所以θ=37度

物理必修二期中考试题带答案谁有啊?急用!

高一物理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一组共点恒力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当撤去某个恒力F1时,物体将做( )
A、匀加速直线运动 B、匀减速直线运动
C、匀变速曲线运动 D、变加速曲线运动
2、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一定变化的物理量是( )
A、速率 B、速度 C、加速度 D、合外力
3、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轨迹是曲线,所以平抛运动是变加速运动
B、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和初速度共同决定
C、水平位移由初速度决定
D、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决定
4、河宽420 m,船在静水中速度为4 m/s,水流速度是3 m/s,则船过河的最短时间( )
A、140 s B、105 s C、84 s D、 s
5、如图所示,汽车以速度v通过一圆弧式的拱桥顶端时,关于汽车受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的向心力就是它所受的重力
B、汽车的向心力就是它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方向指向圆心
C、汽车受重力、支持力、牵引力、摩擦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D、以上均不正确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6、一颗正在绕地球转动的人造卫星,由于受到阻力作用则将会出现:
A、速度变大 B、动能增大
C、角速度变小 D、半径变小
7、地球半径为R,地面上重力加速度为g,在高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其线速度的大小可能是:
A、 ; B、 ; C、 D、2
8、如图所示,a、b、c是在地球大气层外圆形轨道上运动的3颗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a的线速度
B、b、c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的向心加速度
C、c加速可追上同一轨道上的b,b减速可等候同一轨道上的c
D、a卫星由于某原因,轨道半径缓慢减小,其线速度将增大
9、2004年10月19日,中国第一颗业务型同步气象卫星——“风云二号C”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下列关于这颗卫星在轨道上运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速度小于7.9km/s B、周期小于地球自转周期
C、加速度小于地面重力加速度 D、处于平衡状态
10、火星有两颗卫星,分别是火卫I和火卫II,它们的轨道近似为圆,已知火卫I的周期为7小时39分,火卫II的周期为30小时18分,则两颗卫星相比 ( )
A.火卫II距火星表面较近 B.火卫II的角速度大
C.火卫I的运动速度较大 D.火卫I的向心加速度较大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空格中。
11、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A、B、C三点,取A点为坐标原点,建立了右图所示的坐标系。平抛轨迹上的这三点坐标值图中已标出。那么A、B两点的时间间隔是 ,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 。,
12、如图所示,是自行车传动结构的示意图。假
设脚踏板每n秒转一圈,要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自
行车的行驶速度,则还须测量哪些物理量,在
图中标出并写出相应的物理意义 、 、
四、 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6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 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5分)如图所示装置中,三个轮的半径分别为r、2r、4r,b点到圆心的距离为r,求图中a、b、c、d各点的①线速度之比,
②角速度之比,
③加速度之比。
2:1:2:4
2:1:1:1
4:1:2:4
14、(14分)在高速公路的转弯处,汽车转弯要依靠路面给汽车的摩擦力来完成,设转弯路段是半径为R的圆弧,地面与汽车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汽车重力的k倍,那么汽车转弯时的安全车速是多少?
15、(15分)如图所示,光滑斜面长为a、宽为b、倾角为θ。一物块沿斜面左上方顶点P水平射入,而从右下方顶点Q离开斜面,
求①物体的加速度,
②物体运行的时间,
③入射初速度。
a=gsinθ
16、(16分)甲、乙两颗人造地球卫星,其线速度大小之比为 :l,求:
①这两颗卫星的转动半径之比;
②转动角速度之比;
③转动周期之比;
④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之比。
1:2
2 :l
l :2
4:1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D B B ABD BC AD AC CD
11、0.1s 1m/s
12、后轮的半径、大齿轮的半径、小齿轮的半径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试卷及答案

  遗传因子的发现是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的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吗?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试卷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试卷   1.下列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小麦的抗病和易感染疾病 D.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2.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 )   A.子二代不出现性状分离 B.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C.子二代性状分离比是 3∶1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1∶1   3.绵羊的白毛(W)为显性,黑毛(w)隐性,一只白羊与黑羊杂交,生了6只小羊,3白3黑,这2只亲本的基因型是( )   A. Ww×ww B. WW×ww C. Ww×Ww D. WW×Ww   4.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纯合亲本与杂合体交配,子代中具有与双亲基因型都不相同的个体的比例可能是( )   A. 0 B. 25% C. 50% D. 100%   5.如果精原细胞中的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从理论上分析能产生精子的基因组成类型有( )   A. 3 种 B. 6 种 C. 8 种 D. 9 种   6.在生物性状遗传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是( )   A.具有等位基因的个体 B.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   C.具有隐性性状的个体 D.自花传粉的个体   7.一只杂合的黑毛家兔产生200万个精子,这些精子中含隐性基因(白色基因)的约有( )   A.25 万 B.50 万 C.100 万 D.200 万   8.下列生物的基因型中,不属于杂合体的是( )   A. AaBB B. AAbb C. aaBb D. Cc   9.果蝇体细胞中含有四对染色体,若每对染色体上有一对杂合的基因,在果蝇产生的卵细胞中,全部是显性基因的配子出现的几率是( )   A. 1/2 B. 1/4 C. 1/ 8 D. 1/16   10.如果用皮毛黑色(D)光滑(r)的豚鼠与皮毛白色(d)粗毛(R)的豚鼠杂交,其杂交后代是黑色粗毛 18 只,黑色光滑 15 只,白色粗毛 16 只,白色光滑 19 只,则亲本最可能基因型是( )   A. DDrr × ddRr B. DDrr × ddRR   C. Ddrr × DdRr D. Ddrr × ddRr   11.雌豚鼠的卵巢中,含有20个带黑毛基因的杂合型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最多能产生带黑毛基因的卵细胞( )   A. 10 个 B. 20 个 C. 40 个 D. 80 个   12.雄豚鼠的精巢中,含有20个带黑毛基因的杂合型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最多能形成带黑毛基因的精子细胞( )   A. 10 个 B. 20 个 C. 40 个 D. 80 个   13.下列基因型中不是配子的是( )   A. YR B. Dd C. BV D. AB   14.人类的卵细胞中,在正常情况下,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数目是( )   A. 22 + Y B. 44 + XY C. 22 + XX D. 22 十 X   15.若某家庭已有4个孩子,3男1女,那么再生1个孩子是女孩的几率是( )   A. 0 B. 1/2 C. 1/4 D. 1/8   16.多指症为显性遗传病,如果父母亲中有一方患多指症,子女中既有多指的,也有正常的。那么他们的子女患多指症的几率是( )   A. 1/4 B. 1/3 C. 1/2 D.3/4   17.具有两对性状的个体杂交,若按自由组合规律,其F2代出现的新组合的性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F2总数的( )   A. 1/16 B. 1/8 C. 3/16 D. 1/4   18.如果一个杂交组合的子代是 3:1 的性状分离,那么这个杂交组合可能是( )   A. Dd×dd B. Ddtt× ddTt C. DdTt×ddTt D. DDTt×ddTt   19.豌豆的红花对白花是显性,下列各组亲本杂交,能在后代中产生表现型相同而基因型不同的亲本组合是( )   A.纯合白花与纯合红花 B.纯合红花与纯合红花   C.纯合白花与杂合红花 D.杂合红花与纯合红花   20.杂交组合的后代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 3:1:3:1 ,则这种杂交组合是( )   A. Ddtt×ddtt B. DDTt×ddTt C. Ddtt×DdTt D. DDTt×Ddtt   21.具有 AaBb 基因型的个体(二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二对同源染色体上),它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别裂后,产生一个 Ab 基因型的卵细胞三个极体,这三个极体的基因型是( )   A. AB 、Ab 、ab B. Ab 、Ab 、Ab C. AB 、aB 、ab D. Ab 、aB 、aB   22.纯合的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纯合的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F2 中出现绿色圆粒豌豆的几率是( )   A. 1/4 B. 3/16 C. 1/16 D. 3/4   23.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 )   A.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彼此自由组合   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减数分裂时彼此自由组合   C.产生的各类雌、雄配子彼此自由组合   D.代发生 9∶3∶3∶1 的性状分离   24.下列哪项表示的是基因型 AaBb 的个体所产生的配子( )   A. Aa B. Aabb C. Ab D. AaBb   25.人的周期性偏头痛(M)对正常人(m)是显性,如果两个亲本都是杂合体,那么他们的孩子中,出现偏头痛的几率是( )   A. 25% B. 50% C. 75% D. 100%   26.小麦高杆(H)对矮杆(h)是显性。现有两株高杆小麦,在它们的亲本中都有一个是矮杆小麦,那么这两株小麦杂交,后代中出现纯合体的几率是( )   A.75% B. 50% C. 25% D. 12.5%   2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两个纯种交配后,后代必是纯种 B.两个杂种交配后,后代全是杂种   C.纯种自交的后代都是纯种 D.杂种自交的后代都是杂种   28.具有下列基因组合的植物体进行自花传粉,其后代能产生性状分离的是 ( )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29.将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与aa的个体杂交,得F1后,F1自交得F2,再将F2自交得F3,在 F3中,出现的基因型AA:Aa:aa的比是( )   A. 3:2:3 B. 3:4:3 C. 5:2:5 D. 1:2:1   30.人类的眼皮遗传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双眼皮为显性基因(A)控制,单眼皮由隐性基因(a)控制。有一对双眼皮夫妇,男方的母亲是单眼皮,女方的弟弟是单眼皮,但女方父母均为双眼皮。这对夫妇生出单眼皮孩子的几率是( )   A.2/3 B. 1/2 C. 1/4 D. 1/6   31.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是白化病患者,那么他们第二胎所生的子女是白化病的几率是( )   A. 100% B. 75% C. 50% D. 25%   32. 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A.4和9 B.4和27 C.8和27 D.32和81   33.人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X 、 Y性染色体同时存在于( )   A.卵细胞 B.精子 C.极体 D.体细胞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试卷答案   1 .D 2 . B 3 . A 4 . A 5 . C 6 . C 7 . C 8 . B 9 . D 10 . D 11 . B 12 . C 13 . B 14 . D 15 . B 16 . C 17 . B 18 . D 19 . D 20 . C 21 . D 22 . B 23 . B 24 . C 25 . C 26 . B 27 . C   28 . D 29 . A 30 . D 31 . D 32 . C 33 . D   34 . 2 1 ∶ 1 3 1 ∶ 2 ∶ 1 Dd   35 . XY 精子 Y 精子 卵细胞   36 .(1)黄色 (2)Y、y 1:1   (4)YY、Yy、yy 。 。 。 (3)这个孩子同时患有两种病的可能性是 。 (3)黄色 绿色 3:1 2001 1:2:1 (5)分离   (3)1:1:1:1 37.(1)1/4 (2)7/16   38.(1) 1/8 (2) 1/4 (3)2/3   39.(1)显

高一生物必修一复习资料

  非常非常完整的必修一知识要点!
  有一些图复制不上来,从“参考资料”里进去下载,希望能帮得上你O(∩_∩)O~
  生物必修1复习提纲(必修)
  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一节 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二、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水和无机盐
  1、水:(1)含量:占细胞总重量的60%-90%,是活细胞中含量是最多的物质。
  (2)形式:自由水、结合水
   自由水:是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的水。作用有①良好的溶剂;②参与细胞内生化反应;③物质运输;④维持细胞的形态;⑤体温调节
  (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一般较多)
   结合水:是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作用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结合水的含量增多,可以使植物的抗逆性增强)
  2、无机盐
  (1)存在形式:离子
  (2)作用
  ①与蛋白质等物质结合成复杂的化合物。
  (如Mg2+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Fe2+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I-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成分。
  ②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如钙离子浓度过低肌肉抽搐、过高肌肉乏力)
  第二节 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
  一、糖类
  1、元素组成:由C、H、O 3种元素组成。
  2、分类
  概 念 种 类 分 布 主 要 功 能
  单糖 不能水解的糖 核糖 动植物细胞 组成核酸的物质
  脱氧核糖
  葡萄糖 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
  二糖 水解后能够生成二分子单糖的糖 蔗糖 植物细胞
  麦芽糖
  乳糖 动物细胞
  多糖 水解后能够生成许多个单糖分子的糖 淀粉 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纤维素 植物细胞壁的基本组成成分
  糖原 动物细胞 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附:二糖与多糖的水解产物:

  蔗糖→1葡萄糖+1果糖
  麦芽糖→2葡萄糖
  乳糖→1葡萄糖+ 1半乳糖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纤维素→纤维二糖→葡萄糖
  糖原→葡萄糖

  3、功能:糖类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另:能参与细胞识别,细胞间物质运输和免疫功能的调节等生命活动。)
  4.糖的鉴定:
  (1)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这是淀粉特有的颜色反应。
  (2)还原性糖(单糖、麦芽糖和乳糖)与斐林试剂在隔水加热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沉淀。
  斐林试剂: 配制:0.1g/mL的NaOH溶液(2mL)+ 0.05g/mL CuSO4溶液(4-5滴)
  使用:混合后使用,且现配现用。
  二、脂质
  1、元素组成:主要由C、H、O组成(C/H比例高于糖类),有些还含N、P
  2、分类:脂肪、类脂(如磷脂)、固醇(如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
  3.功能:
  脂肪:细胞代谢所需能量的主要储存形式。
  类脂中的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
  固醇:在细胞的营养、调节、和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
  4、 脂肪的鉴定: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在实验中用50%酒精洗去浮色→显微镜观察→橘黄色脂肪颗粒)
  三、蛋白质
  1、元素组成:除C、H、O、N外,大多数蛋白质还含有S
  2、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20种)
  氨基酸结构通式: :
  氨基酸的判断: ①同时有氨基和羧基
  ②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区别:R基的不同)
  3.形成:许多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CO-NH-)相连而成肽链,多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有功能的蛋白质
  二肽:由2个氨基酸分子组成的肽链。
  多肽:由n(n≥3)个氨基酸分子以肽键相连形成的肽链。
  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的原因:组成蛋白质多肽链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的不同;
  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的数目、空间结构不同
  4.计算:
  一个蛋白质分子中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 - 肽链条数。
  一个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氨基数(或羧基数)=肽链条数
  5.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注意有关蛋白质的功能及举例)
  6.蛋白质鉴定: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的颜色反应
  双缩脲试剂:配制:0.1g/mL的NaOH溶液(2mL)和0.01g/mL CuSO4溶液(3-4滴)
  使用:分开使用,先加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
  四、核酸
  1、元素组成:由C、H、O、N、P 5种元素构成
  2、基本单位: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1分子磷酸
  脱氧核苷酸 1分子脱氧核糖
  (4种) 1分子含氮碱基(A、T、G、C)

  1分子磷酸
  核糖核苷酸 1分子核糖
  (4种) 1分子含氮碱基(A、U、G、C)
  3、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 核糖核酸(RNA)
  种类 英文缩写 基本组成单位 存在场所
  脱氧核糖核酸 DNA 脱氧核苷酸(4种) 主要在细胞核中
  (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
  核糖核酸 RNA 核糖核苷酸(4种) 主要存在细胞质中
  4、生理功能:储存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原核、真核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第三章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一、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 发明显微镜的科学家是荷兰的列文•虎克;
   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英国的胡克;
   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施旺、施莱登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 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1、方法:
  先对光:一转转换器;二转聚光器;三转反光镜
  再观察:一放标本孔中央;二降物镜片上方;三升镜筒仔细看
  2、注意:
  (1)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物镜—玻片标本”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3)物像与实际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
  (4)高倍物镜使用顺序:
  低倍镜→标本移至中央→高倍镜→大光圈,凹面镜→细准焦螺旋
  (5)污点位置的判断:移动或转动法
  第二节 细胞的类型和结构
  一、细胞的类型
  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如细菌、蓝藻、放线菌等原核生物的细胞。
  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明显的细胞核。如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真核生物的细胞。
  二、细胞的结构
  1.细胞膜
  (1)组成:主要为磷脂双分子层(基本骨架)和蛋白质,另有糖蛋白(在膜的外侧)。
  (2)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原因:磷脂和蛋白质的运动);
  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通透性。
  (3)功能: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
  2.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有支持和保护功能。
  3.细胞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1)细胞质基质:为代谢提供场所和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影响细胞的形状、分裂、运动及细胞器的转运等。
  (2)细胞器:
   线粒体(双层膜):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第二、三阶段),含少量DNA。
   叶绿体(双层膜):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类囊体上有色素,类囊体和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
   内质网(单层膜):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 高尔基体(单层膜):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 液泡(单层膜):泡状结构,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功能: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
   核糖体(无膜结构):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 中心体(无膜结构):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构成,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小结:
  ★ 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 单层膜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
  ★非膜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 含有少量DNA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 含有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
  ★动、植物细胞的区别:动物特有中心体;高等植物特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4.细胞核
  (1)组成:核膜、核仁、染色质
  (2)核膜:双层膜,有核孔(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通道,RNA、蛋白质等大分子进出必须通过核孔。)
  (3)核仁:在细胞有丝分裂中周期性的消失(前期)和重建(末期)
  (4)染色质: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形态
  (5)功能:是遗传物质DNA的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6)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是否具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否具有核膜)
  5.细胞的完整性:细胞只有保持以上结构完整性,才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第三节 物质的跨膜运输
  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方式 浓度 载体 能量 举例 意义
  被动运输 简单
  扩散 高→低 × × O2、CO2、水、乙醇、甘油、脂肪酸 只能从高到低被动地吸收或排出物质

  易化
  扩散 高→低 √ ×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
  运输 低→高 √ √ 各种离子,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 一般从低到高主动地吸收或排出物质,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2、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通过外排作用向外分泌物质。
  二、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实验原理: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
  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失水,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会收缩,但原生质层伸缩性比细胞壁大,所以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开,发生“质壁分离”。
   反之,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吸水,原生质层会慢慢恢复原来状态,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材料用具:紫色洋葱表皮,0.3g/ml蔗糖溶液,清水,载玻片,镊子,滴管,显微镜等

  方法步骤:
  (1)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2)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
  (3)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4)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变小),观察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5)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清水中。
  (6)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变大),观察是否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结果: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第四章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第一节 ATP和酶
  一、ATP
  1、功能: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注:生命活动的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葡萄糖);
  生命活动的储备能源物质是脂肪。
  生命活动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2、结构:
  中文名:腺嘌呤核苷三磷酸(三磷酸腺苷)
  构成:腺嘌呤—核糖—磷酸基团~磷酸基团~磷酸基团
  简式: A-P~P~P
  (A :腺嘌呤核苷; T :3; P:磷酸基团;
  ~ : 高能磷酸键,第二个高能磷酸键相当脆弱,水解时容易断裂)
  3、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酶
  ATP ADP+Pi+能量
  注:
  (1)向右:表示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各种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
  向左:表示ATP合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生物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
  (在人和动物体内,来自细胞呼吸;绿色植物体内则来自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2)ATP能作为直接能源物质的原因是细胞中ATP与ADP循环转变,且十分迅速。
  二、酶
  1、概念:酶通常是指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又称为生物催化剂。(少数核酸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它们被称为“核酶”)。
  2、特性: 催化性、高效性、特异性
  3、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1)PH: 在最适pH下,酶的活性最高,pH值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PH过高或过低,酶活性丧失)
  (2)温度: 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温度过低,酶活性降低;温度过高,酶活性丧失)
  另外:还受酶的浓度、底物浓度、产物浓度的影响。
  第二节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发现
   1648 比利时,范•海尔蒙特: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主要来自于水,而不是土壤。
   1771 英国,普利斯特莱: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 1779 荷兰,扬•英根豪斯:植物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并且需要阳光才能更新空气。
   1880美国,恩吉(格)尔曼: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
   1864 德国,萨克斯:叶片在光下能产生淀粉
   1940美国,鲁宾和卡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参加反应的水。(糖类中的氢也来自水)。
   1948 美国,梅尔文•卡尔文:用标14C标记的CO2追踪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碳元素的行踪,进一步了解到光合作用中复杂的化学反应。
  二、实验: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1、原理: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于有机溶剂(如丙酮、酒精等)。
  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2、过程:(见书P63)
  3、结果: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布自上而下:
  胡萝卜素(橙黄色) 最快(溶解度最大)
  叶黄素 (黄 色)
  叶绿素a (蓝绿色) 最宽(最多)
  叶绿素b (黄绿色) 最慢(溶解度最小)
  4、注意:
   丙酮的用途是提取(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
   层析液的的用途是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 石英砂的作用是为了研磨充分,
   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 分离色素时,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滤液细线上的色素会溶解到层析液中;
  5、色素的位置和功能
  叶绿体中的色素存在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及保护叶绿素免受强光伤害的作用。
  Mg是构成叶绿素分子必需的元素。
  三、光合作用
  1、概念:
  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过程:


  (1)光反应
  条件:有光
  场所: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过程:① 水的光解:
  ② ATP的合成: (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2)暗反应
  条件:有光和无光
  场所:叶绿体基质
  过程:①CO2的固定:
  ② C3的还原: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3、总反应式:
  光能
  CO2 + H2O (CH2O)+ O2
  叶绿体


  4、实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四、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等
  (1)光照强度: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的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


  (2)CO2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加快。

  (3)温度:光合作用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在最适温度时,光合作用速率最快,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五、农业生产中提高光能利用率采取的方法:
  延长光照时间 如:补充人工光照、多季种植
  增加光照面积 如:合理密植、套种
  光照强弱的控制:阳生植物(强光),阴生植物(弱光)
  增强光合作用效率 适当提高CO2浓度:施农家肥
  适当提高白天温度(降低夜间温度)
  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
  第三节 细胞呼吸
  一、有氧呼吸
  1、概念:
  有氧呼吸是指活细胞在有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某些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2、过程:三个阶段
  ① C6H12O6 酶 2丙酮酸 + [H](少)+ 能量(少) 细胞质基质
  ② 丙酮酸 + H2O 酶 CO2 + [H] + 能量(少) 线粒体
  ③ [H] + O2 酶 H2O + 能量(大量) 线粒体
  (注:3个阶段的各个化学反应是由不同的酶来催化的)
  3、总反应式:
  C6H12O6 + 6H2O + 6O2 酶 6CO2 + 12H2O + 能量
  4、意义:是大多数生物特别是人和高等动植物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
  二、无氧呼吸
  1、概念:
  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或乳酸, 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2、过程:二个阶段
  ①: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细胞质基质
  ② 丙酮酸 酶 C2H5OH(酒精)+CO2 细胞质基质
  (高等植物、酵母菌等)
  或 丙酮酸 酶 C3H6O3(乳酸)
  (动物和人)
  3、总反应式:
  C6H12O6 酶 2C2H5OH(酒精)+2CO2+能量
  C6H12O6 酶 2C3H6O3(乳酸)+能量
  4、意义:
   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短暂的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释放出能量以适应缺氧环境条件。(酒精会毒害根细胞,产生烂根现象)
   人在剧烈运动时,需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消耗大量的能量,肌肉细胞则以无氧呼吸的方式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释放出一定能量,满足人体的需要。
  三、细胞呼吸的意义
  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其中间产物还是各种有机物之间转化的枢纽。
  四、应用:
  1、水稻生产中适时的露田和晒田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条件,增强水稻根系的细胞呼吸作用。
  2、储存粮食时,要注意降低温度和保持干燥,抑制细胞呼吸。
  3、果蔬保鲜时,采用降低氧浓度、充氮气或降低温度等方法,抑制细胞呼吸,注意要保持一定的湿度。
  五、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过程(见书p69)
  2、结论:酵母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
  第五章 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
  第一节 细胞增殖
  一、细胞增殖的意义: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生殖和遗传的基础
  二、细胞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 (真核生物体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
  无丝分裂
  减数分裂
  三、有丝分裂:
  1、细胞周期:
  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直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注:①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②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
  ③间期长,分裂期短;
  ④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长短不一。
  2、有丝分裂的过程:
  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DNA分子加倍;染色体数不变(一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

  (2)分裂期
  前期:①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②核膜解体、核仁逐渐消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
  末期:①染色体、纺锤体消失 ②核膜、核仁重现(细胞膜内陷)
  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不
  同
  点
  前期:
  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 由两组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构成纺锤体 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构成纺锤体
  末期:
  子细胞的形成方式不同 由细胞膜向内凹陷把亲代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由细胞板形成的细胞壁把亲代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
  4、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的变化:


  5、有丝分裂的意义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分裂结果是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子细胞具有和亲代细胞相同数目、相同形态的染色体。
  这保证了亲代与子代细胞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四、无丝分裂
  1、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等结构的出现(但有DNA的复制)
  2、举例:草履虫、蛙的红细胞等。
  第二节 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
  一、细胞的分化
  1、概念:由同一种类型的细胞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形成稳定性的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2、细胞分化的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注: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没有改变)
  3、细胞分化和细胞分裂的区别:
  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数目的增加;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细胞种类的增加
  二、细胞的全能性
  1、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指植物体中单个已经分化的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仍然能够发育成完整新植株的潜能。
  2、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原因:植物细胞中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部遗传物质。
  (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也具有全能性)
  3、细胞全能性实例: 胡萝卜根细胞离体,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后长成一棵胡萝卜。
  三、细胞衰老
  1、衰老细胞的特征:

  ①细胞核膨大,核膜皱折,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②线粒体变大且数目减少(呼吸速率减慢);
  ③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代谢速度减慢,增殖能力减退;
  ④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⑤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
  ⑥细胞内色素沉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
  2、决定细胞衰老的主要原因
  细胞的增殖能力是有限的,体细胞的衰老是由细胞自身的因素决定的
  四、细胞凋亡
  1、细胞凋亡的概念:细胞凋亡是细胞的一种重要的生命活动,是一个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化自行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
  2、细胞凋亡的意义:对生物的个体发育、机体稳定状态的维持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节 关注癌症
  一、细胞癌变原因:
  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变异
  物理致癌因子
  外因:致癌因子 化学致癌因子
  病毒致癌因子
  二、癌细胞的特征:
  (1)无限增殖
  (2)没有接触抑制。癌细胞并不因为相互接触而停止分裂
  (3)具有浸润性和扩散性。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的减少
  (4)能够逃避免疫监视
  三、我国的肿瘤防治
  1、肿瘤的“三级预防”策略
  一级预防:防止和消除环境污染
  二级预防:防止致癌物影响
  三级预防:高危人群早期检出
  2、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
  化学治疗(简称化疗)
  手术切除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汇总

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知识,肯定会累,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1 一、知识点 (一)能、势能、动能的概念 (二)功 1功的定义、定义式及其计算 2正功和负功的判断:力与位移夹角角度、动力学角度 (三)功率 1功率的定义、定义式 2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概念 3功率与速度的关系式:瞬时功率、平均功率 4功率的计算:力与速度角度、功与时间角度 (四)重力势能 1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2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式 4重力势能的相对性:零势能参考平面 5重力势能系统共有 (五)动能和动能定理 1动能的表达式 2动能定理的内容、表达式 (六)机械能守恒定律:内容、表达式 二、重点考察内容、要求及方式 1正负功的判断:夹角角度、动力学角度:力对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与物体运动方向一致或相反,导致物体加速或减速,动能增大或减小(选择、判断) 2功的计算:重力做功、合外力做功(动能定理或功的定义角度)(填空、计算) 3功率的计算:力与速度角度、功与时间角度(填空、计算) 4机车启动模型:功率与速度、力的关系式;运动学规律(填空、计算) 5动能定理与受力分析:求牵引力、阻力;要求正确受力分析、运动学规律(计算) 6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表达式、设定零势能参考平面;求解动能、高度等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2 一、知识点 (一)曲线运动的条件:合外力与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二)曲线运动的研究 方法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法则) (三)曲线运动的分类:合力的性质(匀变速:平抛运动、非匀变速曲线:匀速圆周运动) (四)匀速圆周运动 1受力分析,所受合力的特点:向心力大小、方向 2向心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文字、定义式) 3向心力的公式(多角度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转) (五)平抛运动 1受力分析,只受重力 2速度,水平、竖直方向分速度的表达式;位移,水平、竖直方向位移的表达式 3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五)离心运动的定义、条件 二、考察内容、要求及方式 1曲线运动性质的判断:明确曲线运动的条件、牛二定律(选择题) 2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动态变化:熟练掌握匀速圆周运动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选择、填空) 3匀速圆周运动中物理量的计算:受力分析、向心加速度的几种表示方式、合力提供向心力(计算题) 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分运动与和运动的等时性、等效性(选择、填空) 4平抛运动相关:平抛运动中速度、位移、夹角的计算,分运动与和运动的等时性、等效性(选择、填空、计算) 5离心运动:临界条件、静摩擦力、匀速圆周运动相关计算(选择、计算)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3 第一节认识静电 一、静电现象 1、了解常见的静电现象。 2、静电的产生 (1)摩擦起电: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的橡皮棒带负电。 (2)接触起电:(3)感应起电: 3、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二、物质的电性及电荷守恒定律 1、物质的原子结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以及环绕原子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在一般情况下,物体内部的原子中电子的数目等于质子的数目,整个物体不带电,呈电中性。 2、电荷守恒定律:任何孤立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在一个系统的内部,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的总的电荷时不改变的。 3、用物质的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定律分析静电现象 (1)分析摩擦起电(2)分析接触起电(3)分析感应起电 4、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发生转移的过程,电荷并没有产生或消失。 第二节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一、电荷量和点电荷 1、电荷量: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量。单位为库仑,简称库,用符号C表示。 2、点电荷: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量分布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把带电体简化为一个点,并称之为点电荷。 二、电荷量的检验 1、检测仪器:验电器 2、了解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三、库仑定律 1、内容: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库仑力跟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大小: 方向:在两个电电荷的连线上,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3、公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 4、成立条件 ①真空中(空气中也近似成立),②点电荷 第三节电场及其描述 一、电场 1、电场: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电场,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周围的电场发生的。 2、电场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3、电场力: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作用力,这种力叫电场力 电荷间的静电力就是一个电荷受到另一个电荷激发电场的作用力。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4 一、固体 1、晶体:外观上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有确定的熔点,一些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异 2、非晶体:外观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无确定的熔点,一些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 ①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的主要依据是有无固定的熔点 ②晶体与非晶体并不是绝对的,有些晶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非晶体(石英→玻璃) 3、单晶体多晶体 如果一个物体就是一个完整的晶体,如食盐小颗粒,这样的晶体就是单晶体(单晶硅、单晶锗) 如果整个物体是由许多杂乱无章的小晶体排列而成,这样的物体叫做多晶体,多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但同单晶体一样,仍有确定的熔点。 二、液体 1、表面张力:当表面层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时,分子间距比内部大,表面层的分子表现为引力。如露珠 2、液晶 分子排列有序,各向异性,可自由移动,位置无序,具有流动性 各向异性:分子的排列从某个方向上看液晶分子排列是整齐的,从另一方向看去则是杂乱无章的 三: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①汽化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1、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一温度叫沸点。不同物质的沸点是不同的。而且沸点与大气压有关,大气压越大,沸点也就越高。 ②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饱和汽:与液体处于动态平衡的蒸汽叫做饱和汽。没有达到饱和状态的蒸汽叫做未饱和汽。 饱和汽压: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压强是一定的,叫做饱和汽压。未饱和汽的压强小于饱和汽压。 1、饱和汽压只是指空气中这种液体蒸汽的分气压,与 其它 气体的压强无关。 2、饱和汽压与温度和物质种类有关。 四: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①熔化热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而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注意:晶体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凝固的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 2、熔化热:某种晶体熔化过程中所需的能量(Q)与其质量(m)之比叫做这种晶体的熔化热。 I、用λ表示晶体的熔化热,则λ=Q/m,在国际单位中熔化热的单位是焦尔/千克(J/Kg)。 II、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增大分子势能,破坏晶体结构,变为液态。所以熔化热与晶体的质量无关,只取决于晶体的种类。 III、一定质量的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与凝固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注意:非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会不断变化,而不同温度下非晶体由固态变为液态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所以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热。 ②汽化热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而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汽化热:某种液体汽化成同温度的气体时所需要的能量(Q)与其质量(m)之比叫这种物质在这一温度下的汽化热。用L表示汽化热,则L=Q/m,在国际单位制中汽化热的单位是焦尔/千克(J/Kg)。 I、液体汽化时,液体分子离开液体表面成为气体分子,要克服其它分子的吸引而做功,因此要吸收能量。 II、一定质量的物质,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汽化时吸收的热量与液化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III、液体的汽化热与液体的物质种类、液体的温度、外界压强均有关。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5 一、运动的描述 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a用Δv与t比。 2.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方法。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T平方。 3.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二、力 1.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2.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提示,根据状态定弹力;先有弹力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洛仑兹力安培力,二者实质是统一;相互垂直力,平行无力要切记。 3.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两力合力小和大,两个力成q角夹,平行四边形定法;合力大小随q变,只在最小间,多力合力合另边。 多力问题状态揭,正交分解来解决,三角函数能化解。 4.力学问题方法多,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做;状态相同用整体,否则隔离用得多;即使状态不相同,整体牛二也可做;假设某力有或无,根据计算来定夺;极限法抓临界态,程序法按顺序做;正交分解选坐标,轴上矢量尽量多。 三、牛顿运动定律 1.F等ma,牛顿二定律,产生加速度,原因就是力。 合力与a同方向,速度变量定a向,a变小则u可大,只要a与u同向。 2.N、T等力是视重,mg乘积是实重;超重失重视视重,其中不变是实重;加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超重;失重由加降减升定,完全失重视重零 四、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运动轨迹为曲线,向心力存在是条件,曲线运动速度变,方向就是该点切线。 2.圆周运动向心力,供需关系在心里,径向合力提供足,需mu平方比R,mrw平方也需,供求平衡不心离。 3.万有引力因质量生,存在于世界万物中,皆因天体质量大,万有引力显神通。卫星绕着天体行,快慢运动的卫星,均由距离来决定,距离越近它越快,距离越远越慢行,同步卫星速度定,定点赤道上空行。 五、机械能与能量 1.确定状态找动能,分析过程找力功,正功负功加一起,动能增量与它同。 2.明确两态机械能,再看过程力做功,“重力”之外功为零,初态末态能量同。 3.确定状态找量能,再看过程力做功。有功就有能转变,初态末态能量同。 六、热力学定律 1.第一定律热力学,能量守恒好感觉。内能变化等多少,热量做功不能少。 正负符号要准确,收入支出来理解。对内做功和吸热,内能增加皆正值;对外做功和放热,内能减少皆负值。 2.热力学第二定律,热传递是不可逆,功转热和热转功,具有方向性不逆。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6 1、α粒子散射试验结果大多数的α粒子不发生偏转;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α粒子出现大角度的偏转(甚至反弹回来) 2、原子核的大小:10-15~10-14m,原子的半径约10-10m(原子的核式结构) 3、光子的发射与吸收:原子发生定态跃迁时,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hν=E初-E末{能级跃迁} 4、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Z=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5、天然放射现象:α射线(α粒子是氦原子核)、β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γ射线(波长极短的电磁波)、α衰变与β衰变、半衰期(有半数以上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所用的时间)。γ射线是伴随α射线和β射线产生的 6、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E:能量(J),m:质量(Kg),c: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7、核能的计算ΔE=Δmc2{当Δm的单位用kg时,ΔE的单位为J;当Δm用原子质量单位u时,算出的ΔE单位为uc2;1uc2=931.5MeV}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公式篇) ★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大全 ★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万有引力) ★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期末必备) ★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曲线运动) ★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人教版 ★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

上一篇:治疗肺癌的偏方

下一篇:姐妹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