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啄脉

时间:2024-04-22 02:07:04编辑:coo君

雀啄脉是什么意思

雀啄脉意思如下:雀啄脉,十怪脉之一,常是解索脉(房颤脉)的先兆。雀啄脉。脉在筋肉间,连连急数,三五不调,止而复作,如雀啄食之状。主脾气已绝。与西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相合,常是解索脉(房颤脉)的先兆。雀啄脉不论在哪种情况下发生,都可以说明心脏有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危亦林“脾之谷气已绝于内,醒者十一日死,困者六七日死”的论点,从现在肴,死期虽很难确定,但对预后的推论是正确的所以大约还还有十天,所以这个病其实还是很严重的,雀啄之脉,是非规则性节律不整脉,且它的至微可能是较速的+每—休止之后有一个“良久复来”的艰难特点。什么是中医的七死:一、 弹石脉在筋肉皮.按举皆劈劈急.曰弹石.是肺绝死脉也.(弹石脉者.萧处浓谓肺绝之脉.此说既未稳.吴仲广又推展之.以为象西方金.令肝元绝.其说尤穿凿.当以为肾绝之脉可也.石乃肾之本脉.合沉濡而滑.今其脏脉现如弹石.劈劈然 指.殊无息数.其死无疑矣.)二、解索脉在筋肉上.动数而随散乱.无复次第.曰解索.是五脏绝死脉也.(王叔和云.解索.散乱而无绪.吴仲广云.解索脉者.其形见于两尺.脉来指下.散而不聚.若分于两畔.更无息数.是精髓已耗.将死之候也.)三、雀啄脉在筋肉.来而数急.曰雀啄.(是心绝死脉也.王叔和云.雀啄顿木而又住.吴仲广云.雀啄者木脉也.)主脾经谷气已绝.胃气无所荣养.其脉来指下.连连 指数急.殊无息数.但有进而无退.顿绝自去.良久准前又来.宛如鸡践食之貌。但数日之寿也.(据此所云.乃脾绝之脉.萧处浓谓之心绝何耶.王叔和云.雀啄顿木而又住.此雀乃啄木儿也.吴仲广因其顿木之说.遂认为木脉.木脉者肝脉也.其说未达.当以脾绝为是.)四、屋漏脉在筋.按之止.时起而不相连.曰屋漏.是心肺绝死脉也.(王叔和云.屋漏将绝而复起.吴仲广云.屋漏脉者.主胃经已绝.谷气空虚.其脉来指下. 按之极慢.二十息之间或来一至.若屋漏之水滴于地上.而四畔溅起之貌.立死之候也.据此云乃胃绝之脉.何萧处浓谓心肺绝脉耶.)五、虾游脉在皮毛.浮而再起.寻还退没.不知所在.起迟而去速.曰虾游.是脾胃绝死脉也.(王叔和云.虾游冉冉而进退难寻.吴仲广云.虾游之脉.其来指下.若虾游于水面.泛泛而不动.瞥然惊掉而去.将手欲趋.杳然不见.须臾于指下又来.良久准前复去.又如虾蟆入水之形.瞥然而上.倏然而去.此是神魂已去.行尸之候.立死也。)六、鱼翔脉在皮肉上.如鱼不行.而但掉尾动头身摇而久住.曰鱼翔.是肾绝死脉也.(王叔和云.鱼跃澄澄而迟疑掉尾.吴仲广云.鱼翔之脉.主肾与命门皆绝.卫气与荣血两亡.其脉来指下. 寻之即有.泛泛高虚.前定而后动.殊无息数.宛如鱼游于水.面头不动而尾缓摇之貌.故曰鱼翔也.又曰亡阳之候.死矣.旦占夕死.夕占旦死.日中占夜半死.夜半占日中死。)七、釜沸脉在皮肉上涌涌如羹上肥.曰釜沸.是死脉也。

什么是七怪脉

七怪脉 ,脉学名词。又名七死脉。危重病出现的特殊脉象。即釜沸脉、鱼翔脉、弹石脉、解索脉、屋漏脉、虾游脉、雀啄脉七种。详各条。 这些脉多见于生命垂危的病人,是脏气将绝、胃气衰竭、无胃、神、根等危重证候所出现的七种异常脉象。多见于严重心脏的器质性病变。临床中如遇到这些脉象,必须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综合治疗,及时抢救,不能认为七怪脉就是死证候,否则失去了抢救的机会。后悔晚矣。如《四诊抉微》中引“薛氏曰:雀啄诸脉,若因药尅伐所致,急投大补,多有复生者”。《濒湖脉学·四言举要》中曰:“真藏既形、胃已无气、参察色证、断之以臆”。这是说,既然脉象已经出现真脏绝脉(包括七怪脉),说明胃气已绝,但必须结合望诊等诊断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做到心中有数,能够正确地判断和预测病情


雀啄脉的特征

雀啄脉的特征如下:雀啄脉,十怪脉之一,常是解索脉(房颤脉)的先兆。雀啄脉。脉在筋肉间,连连急数,三五不调,止而复作,如雀啄食之状。主脾气已绝。与西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相合,常是解索脉(房颤脉)的先兆。雀啄脉不论在哪种情况下发生,都可以说明心脏有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危亦林“脾之谷气已绝于内,醒者十一日死,困者六七日死”的论点,从现在肴,死期虽很难确定,但对预后的推论是正确的所以大约还还有十天,所以这个病其实还是很严重的,雀啄之脉,是非规则性节律不整脉,且它的至微可能是较速的+每—休止之后有一个“良久复来”的艰难特点。什么是中医的七死:一、 弹石脉在筋肉皮。按举皆劈劈急。曰弹石。是肺绝死脉也。(弹石脉者。萧处浓谓肺绝之脉。此说既未稳。吴仲广又推展之。以为象西方金。令肝元绝。其说尤穿凿。当以为肾绝之脉可也。石乃肾之本脉。合沉濡而滑。今其脏脉现如弹石。劈劈然 指.殊无息数。其死无疑矣。)二、解索脉在筋肉上。动数而随散乱。无复次第。曰解索。是五脏绝死脉也。(王叔和云。解索。散乱而无绪。吴仲广云。解索脉者。其形见于两尺。脉来指下。散而不聚。若分于两畔。更无息数。是精髓已耗。将死之候也。)三、雀啄脉在筋肉。四、屋漏脉在筋。五、虾游脉在皮毛。六、鱼翔脉在皮肉上。七、釜沸脉在皮肉上。

古人说的死脉是什么样的

  上古神明首重切脉。然其精微要渺,后人学之竟转募转失,致使“治未病”、“决死生”之大好脉学成为不传之绝学。叹!鉴于此,熊猫自不量力而“戏说之”。1,“戏说之脉”为后世脉法的脉名与脉形。盖《内经》、《伤寒》等古脉法往往有脉名而无脉形,而后世脉法自《脉经》后对脉形有较明确之形容。故熊猫想以通俗易懂极浅显文字描述脉形。2,脉学需要深厚医理支撑,绝非有任何捷径可图。学脉首要明脉名与脉形,熟悉脉形后再学主病。然脉之主其精髓在于“辩已病”、“治未病”、“决死生”。故脉之精髓在《内经》、在《伤寒》,而不在后世脉法。3,脉学虽“胸中了了,指下难明”,难明不等于不能明。只要心无所疑,自为深造,终有得心应手融会贯通之时。4,熊猫所引前贤论脉皆注明出处,熊猫所见特意标出。毫不敢以熊猫一己之见混迹于前贤之中而撞骗招摇。如果把《脉经》作为一个界点,《内》、《难》、《伤寒》称为古代脉法,《脉经》以后的称为后世脉法。我们是容易看出二者的联系和区别的。《内》是遍诊法,包括三部九侯诊法、十二经诊法、人迎气口诊法等。《难》则完成了独取寸口,但是没有划分出寸关尺的具体位置,只是把“关”作为一个分界点,寸以侯阳尺以侯阴,对脏腑则用浮沉法。《伤寒》也没有划分出“关”的具体位置,且把“关”称为“关上”,并在诊法上常与少阴、阳明、趺阳等参照。而《脉经》则完成了寸关尺具体位置的划分、与脏腑对应关系的确定,规范了脉名、脉形、脉象及其主病。并成功的完成了《内》“三部九侯”、“察独”等内容的更换。一些脉形也与古脉法不尽相同,比如“洪”一定要有“大”,“弱”一定要有“沉”等。古代脉法对脉象主病是与“证”结合起来以辩病位、病理、病机、病之进退转归的,尤以辩病机为重点。后世脉法则是将脉象与主病确定了对应关系,由此形成了后世脉法的定例,使灵活多变的脉法成为固定僵化的模式,失去了古脉法的精髓。《内经》脉法之特点:1,以阴阳为纲认知脉象;2,强调四季脉象,如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反复强调四季脉以突出“天人和一”之思想。3,强调脉诊与色诊的结合。如“---故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4,脉侯十二经之气,故为遍诊法。如十二经诊法、三部九侯诊法、人迎气口诊法等。5,善于对比。6,有脉名大约50种左右,部分被传承。以上几点可引经文实在太多,因熊猫笨笨打字实在太慢,经文就不贴出来了。只贴出三部九侯和十二经的具体部位。三部九侯诊法此法见《素问.三部九侯论》,其具体部位为:上部天:两额之动脉,在额两旁足少阳经。上部地:两颊之动脉,鼻两旁近于巨(LIAO二声)阳明经。上部人:耳前之动脉,耳前陷者中手少阳经。中部天:手太阴,寸口。中部地:手阳明,合谷。中部人:手少阴,神门。下部天:足厥阴,毛际外羊矢下一寸半陷中,五里之分,卧而取之,女子取大衡在足大指本节后二寸陷中。下部地:是少阴,在足内踝骨上陷中,太溪。下部人:是太阴,在鱼腹上趋筋间,直五里下箕门之分,宽巩足单衣沉取乃得之,侯胃气当取足跗之上冲阳之分。十二经诊法即各取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中具有代表意义或便于诊察的动脉,以诊察动脉(脉气)的方法。其具体部位为:太渊:肺,寸口。阳溪:大肠,手合谷上。冲阳:脾、腹下前股沟缝。阴郄:心,神门内。天窗:小肠,喉旁。委中:膀胱,腘宛。太溪:肾,踝里旁穴。劳宫:色络,掌心。和髎:三焦,耳与目之间。悬钟:胆,外廉踝之上。太冲:肝,足大指上跗。不诊脉的几种情况:求诊者刚喝完酒不诊;刚输完液不诊;刚吃过饭不诊。除去不诊者,求诊者的用药情况必须问清。因为镇静药、抗心律失常药、抗癫痫药、抗抑郁药可能造成缓脉或迟脉(这些药有减慢心律的作用);一些解肌止痛类(如莨菪硷)可能造成数脉(增加心律);激素类可能造成尺脉的虚浮大等。2,时间和体位:经云:“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虽不必拘泥于此,但这个原则应当注意遵守。关于体位大家所见习以为常了。需要指出尽可能让求诊者面南背北而坐,易于理解左为阳升、由尺至寸;右为阴降、由寸至尺。假如求诊者必须卧位,则注意侧卧时被压一侧可能出现无脉或沉弱细小等阴脉。另外《脉诀勘误》还指出:“南北二证之岁,三阴司天在泉,尺寸或有不应者,反其诊则应矣。”反其诊则为覆手诊,既患者手心向下而诊其脉。3,对诊者的要求:经云:“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是以诊有大方,起坐有常,出入有行,以转神明。”“积神于心,以知往今。”等论述,理解为虚静才能排除干扰,才能聚精会神,才能调呼吸为匀细绵长,才能指下有神。4,该下指了。一般习惯用三指齐下,以中指定关位,食指和无名指则视患者高矮而适度疏密。(《难经》:“尺寸始终,一尺九寸”,其一尺九寸是患者的同身寸)《重订诊家直诀》又介绍了侧指、挽指、辗转指、移指和一指直压法。熊猫尚见过双手诊法和弹指法。熊猫推崇弹指法,因为可以察之三指缝隙之间,而不遗漏有重要价值的脉象信息。(其实移指法和三指齐下的推寻同样可以达到不遗漏三指缝隙的目的。所以如何用指只是形式,依个人情况而定。)至于先诊左右手,虽李东垣有“大抵男子先诊左手,女子先诊右手”之说,临床似乎意义不大。5,下指后如何诊,那就是指法的运用:三指齐下诊法者,无疑应当遵守“三部九侯法”。三部,寸关尺;九侯,每部位均浮中沉取。(建议有兴趣的初学者把每个部位的浮中沉的脉象都记录下来,不要怕麻烦)然后移指诊察三指缝隙部位。浮中沉既为“举按推寻法”的举按寻法,举既浮、寻既中、按既沉。可按浮中沉的顺序取之,亦可先定中侯如《三指禅》所言:“定之以中,则浮沉郎若观火,三部九侯无不了然”。三部九侯之后还有一个重要指法:曰濡者如帛衣在水中,轻手相得”。


绝脉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中医绝脉什么意思 绝脉就是胃气已无之脉。显出了心肝脾肺肾的本脉,那就是病危了。
平常这样的脉是看不到的。

问题二:画江湖之不良人天生绝脉是什么意思 就是天生的绝症,不过李星云从古医书看到过治疗方法,我的理解就是“嘿嘿嘿”

问题三:中医肾阳脉绝是什么意思 肾阳和绝脉是两个中医名词,需要分别解释。
肾阳:右手脉搏的“尺”部是肾阳(命门);
绝脉:绝脉指毫无生机,转归不佳之病脉。分为釜沸、鱼翔、弹石、解索、屋漏、水流、雀啄、偃刀,以及《内经》上的虾游、转豆、火薪、散叶等等,均为内脏机能混乱之证,故不免于死亡。
肾阳绝脉,说明右手的“尺”部出现了以上任意一种绝脉的脉象。

问题四:什么是九阴绝脉 我只听说过”六阴绝脉”,至于什么”九阴绝脉”,还真是头一回听说.
要不然,就是”六阴绝脉”是女子的天生绝症,”九阴绝脉”是男子的天生绝症.
根据小说描述,这种病基本上无法医治,患者一般只能活到十七八岁,经常感觉浑身发冷,身体虚弱.如果只男子,因为男子天生属性为阳,所以理论上说,患者的寿命会更短.
上网一查,大部分资料都是在小说上找到的,不过也差不多接近事实了:
:“‘绝脉’是一种天生
的人体经脉阻塞造成的先天绝症。这种绝症有轻重之分,有三、六、九三种。女子属阴,
人体十二正经皆为阴脉,故称三阴绝脉、六阴绝脉、九阴绝脉。男子反之,人体十二正经
皆为阳脉,即三阳绝脉、六阳绝脉、九阳绝脉。
一般不治疗的情况下,三阴唬脉27岁左右病发,六阴绝脉18岁左右病发,而九阴
绝脉则在9岁左右就会病发。病发时,因为经脉长期阻塞,心脏则供血不足,所以嘴唇发
紫,皮肤泛白,身体瘦弱,不能做剧烈运动,甚至不能有剧烈的感情波动,否则就随时有
生命危险。然而最令病人痛苦的是每天凌晨左右,浑身阴冷,全身有一种寒冷刺骨的疼痛
,还可能伴随有心绞痛。那真是一种生不如死的痛苦。这种病发症状和心脏病类似。常常
被西医诊断为心脏病。” (选自 翠微居首页->翠微书库->《仿&集》 第四章 九阴绝脉 作者:建铭)

问题五:中医脉经里讲的阳绝脉具体怎么讲? 根本没有阳绝脉这一说。你指阳脉绝吧???
阳脉绝也很少有这样讲的。
脉浮、数、滑等等是阳脉,沉、涩、弦等等是阴脉,也有用所侯脏腑来分阴阳。

问题六:死脉是什么意思 也就是肾的真脏脉,绝脉,死脉。无胃,无神,无根。

问题七:中医绝脉什么意思 绝脉就是胃气已无之脉。显出了心肝脾肺肾的本脉,那就是病危了。
平常这样的脉是看不到的。

问题八:绝脉是什么意思 绝脉就是胃气已无之脉。显出了心肝脾肺肾的本脉,那就是病危了。
平常这样的脉是看不到的。

问题九:画江湖之不良人天生绝脉是什么意思 就是天生的绝症,不过李星云从古医书看到过治疗方法,我的理解就是“嘿嘿嘿”

问题十:中医肾阳脉绝是什么意思 肾阳和绝脉是两个中医名词,需要分别解释。
肾阳:右手脉搏的“尺”部是肾阳(命门);
绝脉:绝脉指毫无生机,转归不佳之病脉。分为釜沸、鱼翔、弹石、解索、屋漏、水流、雀啄、偃刀,以及《内经》上的虾游、转豆、火薪、散叶等等,均为内脏机能混乱之证,故不免于死亡。
肾阳绝脉,说明右手的“尺”部出现了以上任意一种绝脉的脉象。


中医绝脉什么意思

中医在临床实践中共总结了七种常见的真脏脉,由于真脏脉是人体脏腑真气外泄、脏腑功能衰竭的表现,出现这种脉象,往往意味着病情的危重或是濒临死亡,所以中医又称这七种脉象为“七绝脉”。1、釜沸脉。釜是煮东西用的锅子,沸是沸腾的意思,釜沸的意思就是锅子中沸腾的水。脉象和沸腾的水一样。可以说是脉搏极浅,几乎是浮在皮肤之上,按之无根,脉跳极快,不能数清楚脉搏次数,此起彼伏,这种脉象多出现在临死之前。2、鱼翔脉。鱼的活动一般是通过尾部的摆动来实现的,所以鱼翔脉的具体表现就是脉搏浮在皮肤表面,头部固定而尾部摇摆不定,就像鱼在水中游动一样。出现这种脉象,往往说明体内阳气耗竭。3、虾游脉。虾在水中游动有一个特点,它能产生一种弹跳,因此,虾游脉是指脉在皮肤,如虾游水,时而跳跃指下,并伴有躁动不安的迹象的一种脉象。虾游脉的出现,意味着大肠精气耗竭。4、屋漏脉。破屋漏雨往往是一滴滴下,良久再来一滴,既缓慢又无冲击力。屋漏脉就好比破屋漏雨,脉搏极慢而无力,许久才搏动一下,这种脉象多见于胃气将绝。5、雀啄脉。脉在筋肉之间,脉搏的跳动就像是麻雀啄食一样,一会儿急来三五下,一会儿又停止不来,脉搏来止无定数,这种脉象是脾气将绝的表现。6、解索脉。脉在筋肉之间,脉搏跳动一会儿快,一会儿慢,时密时疏,散乱无序,就像是解乱绳一样,这种脉象是肾气衰竭的表现。7、弹石脉。脉位较沉,脉象极硬,噼噼弹指,就像是按在坚硬的岩石之上,毫无柔和软缓的迹象,这种脉象多见于肾气将绝之候。

你怎么看中医的

现实生活中看中医有两个极端的态度,第一是中医包治百病,或是中医有神奇的治疗效果。这种情况多见于广告和游医,过分夸大中医的治疗效果,导致患者上当受骗!第二种情况是用西医的眼光看中医,认为中医不科学,有人甚至喊出要取消中医的言论。很明显,这两种态度是不对的!   我们在这里不讨论中医的历史,也不展开说中医的理论,只说事实!中医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历史,而且,现在每一天国内、外有成千上万的患者正在接受中医治疗,这些接受治疗的患者的疗效是肯定的吧!   那么如何选择中医治疗呢?  第一看是什么病,比如早期胃癌,手术治疗效果很好,首选外科手术。用中药将胃癌细胞全部杀死比手术切除的难度大多了!但是手术后患者吃饭不香,没有力气,西医怎么办?中医就有办法了,健脾开胃,益气补血等等,可以中药调理,促进病人康复!第二是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法,还是拿胃癌病人为例。手术后应以调理、补为主,争取让病人早日恢复元气。如果化疗期间,中医应以治疗化疗引起的副作用为主,争取让患者减轻化疗反应、增加化疗疗效,按期完成化疗。化疗结束后则应以扶正祛邪为主,降低肿瘤的复发转移,争取延长病人的存活期。  只有在正确的时间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才能取到好的治疗作用 失眠是可以采用中医治疗的,主要是按照辨证施治的原则,可以采用疏肝、健脾、养心、补肾等原则。可以中药调理的有百合,清心安神的功效。龙骨,定惊安神、平肝潜阳的功效。酸枣仁,养心安神、益阴敛汗的功效。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的功效。远志,宁心安神、祛痰开窍的功效。合欢皮,安神解郁、活血消肿的功效。还可以吃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此外失眠也可以用针灸治疗。所以,失眠是可以使用中医治疗的,但应在中医指导下进行治疗。

你亲眼见过的厉害中医是什么样?

你亲眼见过的厉害中医是什么样?   

戒赌彼岸花

我亲眼见过厉害的就在这段时间,本人87年生,16年年底结婚,老婆3年未孕。头一年并不在乎,自己创业很忙,第二年有点在乎,但未上心,第三年特意去医院检查,我和我老婆都没问题,心里盘算大不了做试管。

我母亲一直要我看中医,说这边有个中医很灵,我一直不去,今年过正月才去,也是被逼无奈。

第一次去老中医用本子记着,很多本子,很多人吧,我记得是3月7日,因为后面每次去他都要翻本子找名字,他每次开什么药什么病症他都会记录,我后面去就告诉他3月7日,他就会找到我老婆的名字。

每次去4副药,每次吃8天,有时候会迟几天去,吃完第十六副药,我记得很清楚是4月19日,我老婆是17日来的大姨妈。我们19日去了那里,老中医把完脉说,这次开8副药,吃完了你要是40天没来大姨妈,就来吃安胎药。他之前没说过这样的话,这也是我觉得他牛逼的地方,之前他都是开4副,这次突然开了8副,其实我每次开车去的车费都不止药钱,还得耽误一天时间。

我老婆11日就用试孕纸试,有点变化,然后12日买了笔,14日去医院验血。

15日我妈过生日,我和我老婆回家就顺便去了趟那个老中医那里。我故意没告诉他我去医院验血,然后他把完脉说怀上了。

我有点相信中医了。

ATiger

不请自来,说说我自己的亲身经历,自我介绍下,80后,三四线城市。

在我初中升高中的时候,那年暑假,有一次因为调皮被我家老太太数落了一个小时,全程站立,后来眼前一黑,晕了——老太太吓坏了,第二天直接带着去本地三甲医院,各种脑电图啊,磁共振之类的检查,检查结果是:癫痫!号称得终身服药,不然人就完了。一家人都蒙了,回家之后老太太和老爹各种翻祖谱,因为这种病很少原发的,基本都是遗传,往上查了好几代,家里就没有得过这病的人,一家人各种无奈。

后来老爸的一个好友的老婆是本地的中医世家,我喊她阿姨,这个阿姨的爷爷还是父亲啊是一名老中医,当时给我看病的时候已经90了,很老很老的一位老人家,说起来我真的得感激人家一辈子。阿姨说带我去看看,当时去了让那位老爷爷给我号脉,看了看舌头,好像问了点啥,就说我这是痰堵了脑子,没啥事,给我开了中药。那位阿姨在药厂上班,给我加工成小药丸,一袋一袋的,一次一袋,不过那一袋也有一小把。大概吃了半年,好了,啥事没有,该踢球的踢球,该玩的玩,要是按照西医的说法,我得终身服药,不能运动,反正是啥啥都不行了啊。

最后那位老爷爷说,可能是我发育太快,我那一年,身高从1米63一下长到了1米83~身体长高了,但心脏的供血能力没长那么快,所以站时间长了就晕了,其实并没有啥大事。

自从吃了那中药一直到现在,没有过任何问题,再去检查也非常正常。那大概是我15-16岁的事,后来我照样踢球,高中还进了体育队,各种高强度的训练,啥事也没有。不知道当时是西医误诊还是怎么着,当时如果听信了西医,估计我这辈子就完了。这事以后,我一直相信中医。不能说中医万能,起码不像现在知乎上说的这样,中医啥都不是。这位老爷爷早已离开人世,但对我来说,他拯救了我这一辈子的人生!

匿名

举两个栗子:

一个是小时候,右手和手臂——呃,我也没学过医学不知道怎么称呼——就是两根骨头好像中间缝隙特别大一样(而且至今我的手臂骨头的宽度还是比别人大一些),感觉特别疼,就是那种特别涨,像骨折了一样的感觉。尤其是冬天发病频率增高,痛感增强。爷爷奶奶带我去看了一个老中医。记得排了蛮久的队,然后开药。也不是熬汤喝或者贴膏药,而是用开水煮好之后,把手放在药汤上面 然后盖住 就好像蒸猪蹄一样……忘了要蒸多长时间了,大概就是火候到了,要入味儿吧,无数次烫的想把手抽出来,爷爷强硬的给我塞回去,一本正经的跟我说,一包药不少钱呢,不能浪费!(可是我快熟了)连续治了大概一个月, 就不会时常疼了,到现在也没有复发过。

第二个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流行性腮腺炎, 就是痄腮吧。医院也没什么见效的办法,巨难受 。因为距离我家比较远 ,后来姑姑开车带我去了贼远的一个村子……然后有好多家院子都挂着牌子说能治痄腮鼻炎啥的……我的内心是怀疑的……然后到了其中一家, 其实我感觉那个老大爷也不算中医, 就是普通人吧,只会这一种。可能是祖传的方子,拿出了一个黑乎乎的盆 ,里面一坨药膏还蛮硬。然后挖出一块在火上烤, 然后找个纱布之类的抹上去糊到我的脸上……我好像一共起了三个包。一贴五十,一共三贴。不说了,为我当年的压岁钱默哀三分钟——正月还没出就做贡献了……不过效果贼好,第二天就能吃饭了(痄腮的时候是真的吃不下去,嘴都张不开),腰也不疼了腿也不酸了……哦,不对,主要是脸不肿了,也能开口说话了,还能跟我爹摇头晃脑手舞足蹈打打魂斗罗了。

ZYC

亲身见证我爷爷的胆结石,当时b超显示直径16mm,去了武汉协和(医院资质请自行百度,杠精走开)。

主任医师全部建议手术切除胆囊,因为年纪大,第一手术有风险,第二老年人日后生活质量要考虑。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了当地有名的中医,当时开了20副中药,吃完把脉,中医说去做个b超,石头应该没有了(这是原话)。

当天下午我们找了家市里的三甲医院做b超,结石果然消失了!医生都说是奇迹,这么大的结石居然能被药物溶掉,然后安全排出体外,而且是中药。我当初对中医也是不相信的,却从此对中医的态度转变了,现在每年过年回老家都会去拜访这个中医,每次都是7副中药调理。所以嘛,中医还是有厉害的。

匿名

我爸的老同事是厂医,现在八十多岁还在医院坐诊针灸。前两年有次病毒性发烧后咳嗽半个多月,中西医吃了无数药都不管用,咳得惊天动地,昏天黑地。突然想起他,打车直奔医院,咳着躺上针灸床,头脸脖子扎了几针,突然发现自己不咳了。治疗结束取针后再没复发,一次费用好像75元还可以走医保。

我闺女小时候常流鼻血,各种检查治疗偏方无效,止血最少十分钟,无限心疼。朋友介绍查到偏方:红线绳或别的绳子缠中指根,分分钟止血。某年侄女来家玩,小姐俩在床上疯跳,可能是兴奋过度,侄女鼻血飞流而下,洒在枕头和床单上,我解下头绳套在她两手的中指根,卫生纸卷堵住鼻子,淡定换好枕套和床单,取下纸卷,不流了,两人继续疯。

晨咂

我刚工作那年,体质特别虚,经常头晕,后来又得了淋巴结炎,就是右耳根至锁骨附近长了一串小疙瘩,摸之隐隐作痛。去医院看了几次,就给开消炎药,吃着疙瘩就消点,停药几天又再长出来,反复几次,疙瘩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叫我惶恐不已。

这样大概一个多月吧,我找到位省中医退休大夫给调理,服药后第三天开始见效,一周后疙瘩消失,再无复发。老太太喜欢跟病人讲解中医知识,她告诉我,我这个病根源为血虚,起疙瘩的地方正好处在肝脉。中医讲究气血平衡,血虚则气盛,肝主造血,血不压气,于是才会在肝脉上拱起疙瘩,如果只消炎那就治标不治本,必须补血。于是我坚持服用中药半年,期间定时复查把脉,随时调整药方,半年后一次复查,老太太说气血已平衡,无需再喝药。这半年明显觉得体质变好,不再头晕,原来干瘦(最瘦时身高165体重92斤)。后来长到110斤,大家都说我变水灵了,声音底气还足了。

然后的然后,我现在已经是两个娃的妈了,总觉得怀孕生孩子比较顺利和体质变好是分不开的。

真的觉得中医挺神奇,当然前提是碰到好大夫。

匿名

我初一第一次来的姨妈,但是来了之后,一个月两次,一次半个月,就是那种真的一天到晚都在来,结果我妈看不下去了,在中心医院联系了一个医生,带我去了。

去了才知道居然是男科……

我当时死活不想进去,因为真的全是男的在候诊。我妈给我拖进去了,那个医生就把脉,然后问我妈情况,因为我没说话(精神上的哑巴)所以我也不记得他问了什么,就开了药回去了。

那个药就三副,我就喝了三碗,那种煎到只有碗底浅浅一口那种,苦到你整个使劲呕吐,喝完要吃好几颗糖。

喝过药之后每次就四五天,第四五天的时候其实只有护垫那么多了,除了流血之外没有一点感觉,什么酸、痛、困,什么都没有,折磨人的大姨妈竟变得如此容易,就像广告里宣传的那样无感。

但是那个医生给我看病的时候已经很老了,后来就没在医院了,现在根本找不到,要不然我现在这么容易想吐我也想再吃几副中药,他用药真是又快又准,我就不用每天受苦了。

鱼鱼

老实说,我对这个中医并没有什么印象,但是充满感激!周围有朋友亲戚不信中医,我却是一直相信的,这源于一个不知名的老爷爷。

我大概是小学六年级来的月经。在初一那年夏天,我忽然月经量特别大,并且一直不停,自己当时特别害怕,看了镇上、县上、市里的医院,都不见好。月经多到什么程度?我坐在教室座位上,血染满了卫生巾,顺着我藏青色的麻纱裤子(那时候流行这个裤子,比较凉快)流到脚上了,那种恐怖的感觉就好像血要流干一样!我记得那时候家里穷,但是我却总会时常有肉吃,妹妹只能看,我妈心疼我专门给我一个人补!去医院开了白色小药丸(现在知道是雌激素类的)一吃血就停,第二天不吃就又血流不止!这样断断续续一段时间后(具体不记得了)。

经多方打听,终于知道有个老头手里有短方子(老家这么叫的)专门治我这毛病,不过他是在很多个场镇来回走的,哪里当场(就是赶集那意思)他就在那里。后来见过他,不记得有没有给我把脉了,但是吃了他的中药,这二十年月经都很正常,没有再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中医还是很神奇的吧!

张小洁

我30岁之前真没信过中医。直到我自打生娃后,落了个毛病:一来大姨妈就头疼。别人是肚子疼,我是头疼。一开始还能忍,后来越来越厉害,疼起来一跳一跳的,眼睛根本睁不开,后来疼到呕吐,躺床上睡不着,动不了,一连好几天。止疼药都不管用。我估摸着是我脑子把子宫位置搞错了,疼错地方了吧。当然去医院做了全套检查,一切正常。因为太正常了,大夫也不能解释为什么只有经期才会头疼,还因为平时有锻炼习惯,被夸了身体素质不错。“所以……你这个毛病吧就跟经期腹痛一样,没办法,好好休息,多吃点营养品……”医生说。

还好老天眷顾我,回娘家的时候犯了头疼,我爸爸拉着头疼飘飘忽忽的我去看了一个慈祥的老太太,让我叫她张阿姨。过程就那样,号脉,叨叨,开药(其实我也不记得了,头疼的厉害,就记住个什么亏的厉害)。然后按照医嘱喝药,第二个月就没再头疼!世界真美好!可以放飞自我了!谁知没等我高兴多久,第四个月又复发了。我说,阿姨,我乖乖喝药,你说怎么喝我就怎么喝 (她之前好像说得喝个半年,但是我,很多人都这样吧,一见好了就断药了……)。其实中间还有很多细节:一周一换方的时候,她会说,这周是不是光做噩梦啊?前天是不是洗头了啊?又吃了什么什么吧?最近是不是特别郁闷啊?晚上几点是不是会醒啊?什么的,都很准。

还有,今年过年的时候,不知怎么回事身上起了疹子。疹子不就是过敏嘛!当然是要去正经医院的。但是诊断结果不太好,说是玫瑰糠疹。大夫说病毒、食物或者接触过敏源都可能引起这种疹子(就是他们也不知道原因呗),特别不好治,吃抗过敏药可能需要2到3个月,并且容易串,一蹭就会起一片。那几天真是难受死了,不仅串,还起皮,又疼又痒,还不能抓,一抓又起一片,但是不抓衣服蹭到也会起一片,身上简直惨不忍睹。后来我听说我朋友得这个病,胳膊腿都长满了。太恐怖了,想怎么都是吃药,去张阿姨那里问问看吧。等我到了她那卷起衣服让她看,号了脉,她才说就是辣椒吃多了,一定要忌辣。然后让我断了那些过敏药,开了几副药让我煮水热敷。我说:医院大夫不让着热水,说会更严重。阿姨笑着说:还是敷一下吧,我觉得不会更严重的。没好之前必须忌口呀!回去后煮药热敷泡澡一星期,碰到皮肤的时候那个疼痒酸爽……而且味道还不好闻,不过一星期后疹子就都蔫了,就剩点印子了。

然后我就又能放飞自我了!去吃了一顿老四川麻辣火锅!我也不知道我是怎么回到张阿姨那里去的,反正这次疹子都串到大腿和脖子了。

这回记住了,彻底忌口,两星期后就退的差不多了。一共折腾了一个多月吧,还是比西医疗程短多了。

自活

我今年十九岁,我来姨妈比较早,大概十二岁就来了,以前一直正常,从上高中开始就不正常了,大概可以形容为半年不来,一来半年,只要一来姨妈就淅淅沥沥一直流,不吃药根本止不住,本来吃止血药还能止住,后来止血药都不管用了,有时候鹌鹑蛋般的血块,真的我那时候能吓死。基本上看遍本市大小医院,西医中医各个诊所,中药当水喝,都不管用。后来听人介绍去了邻省找一名有名的中医,他每次只开两三副药,非常便宜,真的倒是我一直跑路费挺贵,大概去了十来次。高考完的那个暑假里,现在彻底好了,我今年大二了,这两年一来,周期28天一天不多一天不少,真的,神医,我特别感激。

小熊猫

我说说自己的经历。不算什么厉害的。

1、头疼。自学中医,知道了是胆经疼,乌梅白糖汤通胆经,买了一瓶康师傅酸梅汤,喝完上楼去上班,到了办公室就不疼了。覆杯而愈啊亲们!!!亲身领教了。

2、月经不调。自学了知道是肝气不舒导致,一天一次逍遥丸,吃了一个月,药量根本不够,全是不抱希望吃吃玩,结果第二个月,规律了,第三个月依然规律!!第四个月还有时日,感觉如果还不规律,继续吃!!

3、小孩肺炎。去西医院住院,打了一个礼拜吊针,从早八点打到晚八点,打的骨瘦如柴!两年了体重身高都还没恢复!从此与西医决裂,求诸中医,安然而愈。

因为亲身经历,目前完全被中医折服,正认真自学中医。希望国家能真正发展中医。

匿名

人到中年,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平时能吃能睡,发作起来感觉只差一分钟就要疼死了……2013年情况比较严重的时候,去云大医院治疗,医生告诉我做手术,在省中医院医生说唯一有效的就是牵引,我想着又不会死人,算了,熬吧。那一年我母亲在曲靖第二人民医院做手术,我去陪护,东奔西走累了老毛病又发作了,疼得腰都直不起来。正好医院对门有个小诊所~地质807队卫生所,里面有个牙齿黑黑的看起来就不像医生的老头,我坐在一个黑乎乎的板凳上,他在我腰部biubiubiu扎了一排排银针。20块钱,你信么?半个小时左右,拔了针就觉得好多了,第二天又去扎了一次,一点都不疼了。

现在的状况是偶尔劳累过度就会发作,一般来说只要觉得有点不舒服我就去本地一个小医院~现代医院,里面也有个针灸科,科里的小王医生,非常暖心。关键是银针一打上再通上电抖几下就舒服多了,打上两次问题就解决了。

匿名

抑郁症。

吃过几个月氟西汀,副作用太大停掉了。

头痛,焦虑,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是常事。

去年在同事推荐下认识了一位中医,总共就去了四次,每次只开三副药,外加针灸。

效果?我去年通过了司法考试算吗?

齐治平

中国近代史上有不少名人都反对中医,如胡适、鲁迅、陈寅恪等人,但他们反对的真的都是中医本身吗?

胡适是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领头人。是人就会有患病的时候,他也不例外:1920年夏天,胡适经常患病,“一用脑脚底就痛,说是脚气病。”患病之初他排斥中医,坚决看西医,“西医诊断为心脏病。”(白吉庵:《胡适传》156页),却久治未果。11月,马幼渔给胡适介绍了中医陆仲安,吃了三个月中药,胡适的病好了。陆仲安由此名气大噪,而胡适一家人后来有病都请他来看。第二年3月,胡适在“陆仲安秋室研经图”上题了五百余字,叙述了治病经过,其中有这么一段话:“我自去年秋间得病,我的朋友学西医的,或说是心脏病,或说是肾脏炎,他们用的药,虽也有点功效,总不能完全治好。后来幸得马幼渔先生介绍我经陆仲安先生诊看。陆先生有时也曾用过黄芪十两,党参六两,许多人看了摇头吐舌,但我的病现在竟好了”。

民国时期打着中医旗号的庸医和江湖骗子太多,不巧遇到鲁迅等人,而抹黑了中医本身。中医博大精深,流传数千年之久,自有其道理。要不然怎么会有《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等经典传世呢?其实中医和西医各有千秋,应当互相弥补,从而能真正更好地为人类所服务。我们真正应当反对的是那些打着中医旗号,号称神医,包治百病的骗子、庸医,而不是中医本身!希望各位能理性看问题,不要丢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更不要人云亦云!


中医真的没用吗?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中医的历史、理论、实践、现状和发展等。内容可能过于片面化,请您根据自己的判断和经验做出最终的判断。以下是我的回答:
1.中医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主要代表,它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医是在中国古代哲学、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下,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和理论总结而形成的一种医学体系。中医不仅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也是一种关于生命、健康、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知识体系,它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人体的认识和观念,也反映了中国人对生命和健康的价值取向和态度。
中医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维护人民健康、防治疫病、促进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医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医学交流互鉴,为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有益启示。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中医不仅具有实用价值,也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2.中医的理论和方法
中医的理论和方法是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它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天人合一:中医认为人体是自然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影响。人体与自然界相应,自然界变化会影响人体生理和病理,反之亦然。因此,中医在诊断和治疗时要考虑天时、地理、气候等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
- 整体观: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体与心理、精神、情感等也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因此,中医在诊断和治疗时要综合考虑人体各个方面的情况,并根据整体辨证施治。
- 动态平衡: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正气与邪气之间、阴阳之间、五行之间都要保持相对平衡和协调。当平衡被打破时,就会出现病理变化。因此,中医在诊断和治疗时要分析平衡失调的原因和程度,并根据扶正祛邪、调节阴阳、协调五行等原则进行恢复平衡。
- 辨证论治:中医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差异,同样的病名可能有不同的证型,不同的证型可能有相同或相似的病名。因此,中医在诊断和治疗时要根据每个个体具体情况进行辨证,并根据辨证结果制定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案。
- 燮理中和:中医认为人体内外环境都是变化多端的,不能用固定不变的方法来处理。因此,中医在诊断和治疗时要根据变化情况进行灵活变通,并以达到内外环境协调为目标。
3.中医的实践和效果
中医在实践上主要依靠四诊(望闻问切)来获取信息,并运用药物、针灸、按摩、拔罐等手段来进行治疗。中医在很多方面都显示出了其优势和特色:
- 中药:中药是由动物、植物或矿物等天然物质组成的药物,它们具有多种成分、多种作用、多种途径等特点。中药可以根据不同证型进行配伍组合,形成复方药剂,以增强药效或减少毒副作用。中药可以通过口服、外敷、灌肠等方式给药,以适应不同情况。
- 针灸:针灸是利用针刺或灸烧等方式刺激人体特定部位(穴位)来调节机体功能或治疗疾病的方法。针灸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无毒、经济实惠等优点。针灸可以用于预防或治疗各种内科、外科、妇科等常见或难治性疾病。
- 按摩:按摩是利用手法或器械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推拿、揉捏等操作来调节机体功能或治疗疾病的方法。按摩具有操作方便、安全无害、适应范围广等优点。按摩可以用于预防或治疗各种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等功能性或器质性障碍。
- 拔罐:拔罐是利用罐子或其他器具对人体特定部位产生负压吸力来调节机体功能或治疗疾病的方法。拔罐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费用低廉等优点。拔罐可以用于预防或治疗各种风寒湿邪引起的感冒发热、头痛背痛等常见问题。
4.中医的现状和发展
尽管中医在历史上和实践上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价值,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医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认同危机:中医的理论和方法与现代科学的范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导致中医很难被现代科学所接受和认同。一些人甚至认为中医是一种伪科学,没有科学依据和证据,只是一种迷信和骗局 。这种质疑和否定对中医的发展和传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 教育危机:中医的教育模式与现代教育体制不相适应,导致中医的传承和创新受到了限制。一方面,中医的经典教育被边缘化,很多中医学生缺乏对中医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深入学习和理解;另一方面,中医的实践教育被西化,很多中医师缺乏对中医诊断和治疗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
- 制度危机:中医的发展受到了现行医疗制度的制约,导致中医的地位和作用被削弱。一方面,中医在医疗资源分配、政策支持、社会认可等方面处于劣势,难以与西医竞争;另一方面,中医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质量监管等方面缺乏保障,难以规范发展 。
- 创新危机:中医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变化和人民需求,但是目前中医的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满足现代化的要求。一方面,中医缺乏有效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手段,难以解决中医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中医缺乏开放的交流合作平台,难以借鉴其他传统医学或现代科技的优势 。
为了应对这些困难和挑战,促进中医的健康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 增强自信:要坚持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是维护人民健康、防治疾病、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要正确认识中医与现代科学之间的关系,不要盲目崇拜或排斥现代科学,也不要盲目自大或自卑。要尊重中医本身的特点和规律,不要用不适合或不公平的标准来评价或限制中医 。
- 加强教育:要加强对中医经典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使每一位中医学生都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中医基本理论和方法。要加强对中医实践教育的培养和指导,使每一位中医师都能够熟练地运用四诊、辨证、用药等技能。要加强对中医师徒制度的恢复和完善,使每一位有志于从事中医事业者都能够得到良师益友的指导和帮助 。
- 改革制度:要改革现行医疗制度,为中医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资源保障、社会认可等条件。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中医提供更多的法律保护、标准规范、质量监管等措施。要建立健全适合于中医特点和需求的评价体系、激励机制、奖惩制度等制度 。
- 深化创新:要深化对中医理论和实践的科学研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解决中医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并提出新的理论或方法。要深化对其他传统医学或现代科技优势领域的交流合作,借鉴其经验或成果,并进行创造性地融合或转化。要深化对社会变化和人民需求的关注和回应,并提供更加符合时代特征和人民期待的服务 。
综上所述,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
- 我不认为中医是一种伪科学,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它试图用一个单一而武断的标准来判断一个复杂而多元的事物,这样做是不公平也是不科学的。
- 我认为我们应该尊重并保护中医这一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并积极推动其发展与创新,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健康与社会进步。
- 我认为我们也应该开放并包容其他传统或现代形式的医学知识和技术,与之进行交流合作和互学互鉴,共同促进医学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真正的中医

我们常说,中医讲究四诊合参,脉诊不是唯一的。这句话是对的。真正的中医看病,的确必须四诊合参,但是脉诊是四诊中最重要的。所以,不脉诊或者装模作样假脉诊的中医基本不可信。

有些中医,一家几代专门主攻一种病,对这人病的各种情况搞得很清楚,通过外在表现就可以判断类型,不用摸脉也可以看好病。这类中医有非常明确的特别:只看一种病,在当地名气已经很大。

所以,如果不摸脉或假摸脉,但什么病都看,肯定不值得信任。如果看病过程不摸脉或假摸脉,只是外地人找他看某种疾病,在本地并没有什么名字,也是不值得信任的。

另外,不懂脉诊就能看好某种病的中医,要么是祖传,要么是师传,绝对不可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因为不会脉诊的中医,肯定不明医理,不可能自己摸索出来简易的诊疗方法。

现在大医院里的专家一上午要看4、50个病人,没有条件给病人那么长时间。我在大学的时候,身体很不好,校医室的医生看了多次也不行,就省吃俭用攒钱挂了一个国医堂最贵的专家号。早早地怀着崇敬的心情坐在专家室门外候诊,正出神呢,就听里面叫我的名字,赶紧站起来,心跳猛地加快,进诊室,坐下来,伸胳膊,不到一分钟,心还在突突猛跳,专家的脉诊已经结束了,开始口述方子了。拿了方子出来,前后总共不到三分钟。期间,专家只说了句话: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哪。最后把寒症看成热证,吃药后大泄一通,病情加重。这个专家已经去世了,其学术水平绝对是比较高的,至今也还是我认可的为数不多的有真才实学的中医专家之一。病人没有平静下来就摸脉,即使是这样有真才实学的老专家,也会出错。

第二,真正的中医脉诊肯定是两只手都要摸的。如果只摸一只手,那么这个肯定是个假中医。当然,我这么一说,以后假中医很可能就改过来了。

第三,真正的中医看病,肯定要看舌头的,不看舌头的肯定不是真中医。

第四,看看这个中医的病人,都是熟人还是陌生人。

这个很重要。一个中医如果身边的人都不找他看病,看病的都是外地来的,那说明这个人不一定有真本事,只是名声在而已。在医院里的中医,如果医院里的人及家属病了都找他看,那说明这个中医是有真本事的。

我自己小时候由于家教过严,肝胆之气多有郁积,高中时和同学嬉闹,被踢中右侧肋骨胆经循行部位,大学以后,常能感觉到右侧胆经部位从环跳穴一直到右侧耳朵都有轻微的胀痛感,特别是静坐时感觉尤为明显,入静较深时能感到胆囊附近有一个特别发紧的点。九九年,查出胆囊息肉,06年07年有两次急性胆囊炎发作,发作时疼痛急剧,每次都没去医院,完全用中药,自己开药,家人熬药,喝药下去2到3个小时疼痛渐止,第二天即能正常上班。不能说中药起效不快。

如果一个中医总是把医不自治挂在嘴上,自己的病、这里人的病都不能自己搞定,发烧、感冒都去挂吊瓶的话,无论他的名声有多大,他的中医都没有学透,看病基本靠蒙。

-来源《中医邹时祯》


古人说的死脉是什么样的?

无根之脉无根脉象即死脉,以虚大无根或微弱不应指为主要特征。九侯,每部位均浮中沉取。(建议有兴趣的初学者把每个部位的浮中沉的脉象都记录下来,不要怕麻烦)然后移指诊察三指缝隙部位。浮中沉既为“举按推寻法”的举按寻法,举既浮、寻既中、按既沉。可按浮中沉的顺序取之,亦可先定中侯如《三指禅》所言:“定之以中,则浮沉郎若观火,三部九侯无不了然”。三部九侯之后还有一个重要指法:曰濡者如帛衣在水中,轻手相得”。

上一篇:晋江市教育信息网

下一篇:苒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