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及赏析是什么?
诗词鉴赏及赏析是指从古诗诃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掌握这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要领,就能很好地理解和阅读古诗词,提高的赏析能力。从个人对古诗词情感角度进行理解和个性化解读,表达自己的对古诗词独特的观点审美进行分析。而且对读者来说,鉴赏就是一个反过程,需要读者通过对诗歌词语,意象的品味来把握诗人要表达的丰富情感。在这个过程中,特别需要读者具备联想与想像力来补充诗歌留白,在品味中领悟诗歌妙处,这就是“诗歌思维”。山水田园诗鉴赏要点:1、意象特征: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描写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村景物农家,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2、情感特征: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以及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归隐的情怀。3、技巧特征:融情于景,白描,动静结合,远近结合。4、语言特征:清丽洗练,清新自然,质朴。
古诗词鉴赏及赏析是什么?
古诗鉴赏和赏析:鉴赏是指从古诗诃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掌握了这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要领,就能很好地理解和阅读古诗词,提高的赏析能力。古诗赏析是从个人对古诗词情感角度进行理解和个性化解读,表达自己的对古诗词独特的观点审美进行分析。古诗原文及赏析:书湖阴先生壁宋代: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译文长把茅草屋檐扫干干净净无鲜苔,花木规整成行成垅是你亲手培栽。一条流水护着田将丛绿缠绕如带,两山排列矗立把碧清的翠色送来。赏析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诗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前两句是庭院之景,干净无苔是由于主人的“长扫”,“花木成畦”是由于主人的“自栽”,写景又写人。后两句写自然环境之美,水“将绿绕”,山“送青来”,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了主人爱好山水的情趣。描写景物亦以表现人,写景见人,人于景中,表现了客观景物的美,又写出了人的美,颇有一箭双雕的感觉。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十篇】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一:《静夜思》 《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词鉴赏: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二:《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词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从静到动,从全景的写意到细节的工笔。先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莺声婉转,流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勤劳,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都写出了初春的生机。“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三:《春望》 《春望》 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词鉴赏: 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四:《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词鉴赏: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说的是游人从远处、近处、高处、地处等不同角度观察庐山面貌是可以得到不同观感的。有时你看到到是起伏连绵的山岭,有时你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端的山峰。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五:《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诗词鉴赏: 从《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 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六:《武陵春·春晚》 《武陵春·春晚》 宋代: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诗词鉴赏: 这首《武陵春》是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长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这首词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诗歌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这首词里,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读者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七:《望洞庭》 《望洞庭》 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词鉴赏: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濛濛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的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无法相映成趣,也就无“两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八:《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词鉴赏: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首联是写雨后山中秋景,由于这里人迹罕至,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 颈联中诗人先写“竹喧”再写“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写到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和谐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希望过闲适无虑呃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黑暗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 尾联则是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其喜归自然,寄情山水,崇尚恬静、淡泊的田园生活,不愿同流合污的感受。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九:《无题》 《无题》 唐代: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诗词鉴赏: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他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月下的色调是冷色调,“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十:《清明》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词鉴赏: 这一天正是清明节,诗人杜牧在路上行走,遇上了下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但是用来写雨,却是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种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倾盆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的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经典古诗词鉴赏精选10首
【 #能力训练# 导语】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古诗更是文化中的一绝,各类诗词不仅是诗人的生活经历,简短文字所赋予的内涵更体现了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下面是 分享的经典古诗词鉴赏精选10首。欢迎阅读参考! 1.经典古诗词鉴赏精选 赠汪伦 李白〔唐代〕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赏析 此诗是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诗的两句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那种语言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缺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2.经典古诗词鉴赏精选 出塞 王昌龄〔唐代〕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赏析 这是一首著 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 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3.经典古诗词鉴赏精选 江南 汉乐府〔两汉〕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赏析 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从文化学的角度,我们又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你看那些鱼儿,在莲叶之间游来躲去,叫人怎能不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进青纱帐”? 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还不止于此,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4.经典古诗词鉴赏精选 敕勒歌 乐府诗集〔南北朝〕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赏析 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 “敕勒川,阴山下”,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透显出敕勒民族雄强有力的性格。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同时,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笔勾画了一幅北国风貌图。 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然改观。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晴之笔,对于“吹”、“低”、“见”三个动词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 这首歌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游牧民族骁勇善战、彪悍豪迈的情怀。 5.经典古诗词鉴赏精选 梅花 王安石〔宋代〕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幽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亦是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人。全诗语言朴素,写得则非常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凌寒独自开”,这里写梅花没写她的姿态,而只写她“独自开”,突出梅花不畏寒,不从众,虽在无人偏僻的地方,仍然凌寒而开,写的是梅花的品质,又像写人品。“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不是雪”,不说梅花,而说梅花的洁白可见。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暗香清幽的香气。“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 立在僻静甚至冷清的墙角,冲破严寒静静开放,远远地向世人送去浓郁的幽香,这是绝世之梅,也是绝世之人。 6.经典古诗词鉴赏精选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宋代〕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赏析 此词是记游赏之作,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7.经典古诗词鉴赏精选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宋代〕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 苏轼因此词有别于“柳七郎(柳永)风味”而颇为得意。他曾致书信于子骏表达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此词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作者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 以上主要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下片前三句是说,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何妨?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两句是说,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名(一样信任我)呢?此时东坡才四十岁,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自请外任。此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西夏大举进军环、庆二州,四年占抚宁诸城。东坡因这次打猎,小试身手,进而便想带兵征讨西夏了。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是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一个文人要求带兵打仗,并不奇怪,宋代诗人多有此志。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末三句是说,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如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词人最后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 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后又作出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意料的结局,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记叙出猎的笔锋一转,自然地表现出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8.经典古诗词鉴赏精选 清平乐·春归何处 黄庭坚〔宋代〕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问取一作:唤取) 鉴赏 这是一首惜春词,表现作者惜春的心情。上片惜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下片惜春之无踪影可以追寻。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直至最后,仍不一语道破,结语轻柔,余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未尽。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奇。创造出优美的意境。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首词上片是说,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这首词赋予抽象的春天以具体人的特征。词人因为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如果词人仅仅限于这样点明惜春的主题,那也算不了什么高手。这首词的高妙之处,在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好像荡秋千,既跌得深、猛,又荡得高、远。上片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下片前两句是说,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 下片再转。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为什么呢?因为黄鹂常和春天一同出现,它也许能得知春天的讯息。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末两句是说,那黄鹂千百遍的婉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最后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它婉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天已经来临。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实是回不来了。 与一般惜春词不同,这首词不以景物描写为主,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专写其寻春,表达对春天的爱恋,所以全词空灵蕴藉,深沉含蓄,情趣盎然。 9.经典古诗词鉴赏精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开篇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诗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在当时封建社会里,交通闭塞,人们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地域之间的往来较少,所以不同地方的人们在风土人情、生活习惯、语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诗人离开生活多年的家乡到异地生活,自然感到陌生而孤单。诗人平淡地叙述自己身在异乡,但是其中却包含着诗人质朴的思想感情。 如果说平日里思乡之情可能不是感到那么强烈,那么,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是亲人们团聚的日子,大家在一起畅谈欢笑,而现在呢,诗人只身客居异地,在代表团圆的节日里不禁想到了家乡里的人和事、山和水等诗人在家乡时的美好回忆,种种回忆触发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并且越想越思念,以致于一发不可收拾。这句写得自然质朴,如娓娓道来,也写出了许多在外漂泊游子的真切感受,很具有代表性。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 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 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遥知兄弟登高处”,诗人从直抒胸臆,转笔写到自己对亲人团聚的联想,遥想兄弟们在重阳佳节登上高山,身上插着茱萸,该是多么的快乐。如果诗人单单是想到亲人们的欢乐,倒可以缓解诗人的思乡之情,但是,诗人在最后写到“遍插茱萸少一人”,原来诗人想到的不是欢乐,而是自己没有在家乡和亲人们欢度佳节,所以亲人在插茱萸时也会发现少了一个人,这样亲人们肯定会思念我的。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10.经典古诗词鉴赏精选 墨梅 王冕〔元代〕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我家一作:吾家;朵朵一作:个个)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好颜色一作:颜色好)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墨梅》盛赞梅花的高风亮节,诗人也借物抒怀,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有意见认为,该题画诗,点出创作意图,强调操守志趣,在艺术甚至比《墨梅图》本身还要出名。
古诗的赏析
寒假期间,同学们会重新复习、赏析、背诵我们所学过的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希望同学们明确目标,理清思路,掌握方法,做到温故知新,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明确中考古诗词赏析题的命题重点 本市中考所选古诗词主要是课本所学篇目,考查内容一般包括:作品涉及的常识的记忆,词语的理解,对内容的感知、形象和意境的感受、作品主旨和感情基调的把握、语言的品味,以及对表达技巧的认识。从题型上看,为客观题,即选择题。 二、掌握各考点的具体内容及要求 (一)常识的记忆,词语的理解 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一些古代文化、古代汉语的内容,对于这些知识,同学们需要认真积累,因为扎实的基础知识是阅读、鉴赏古诗词的重要基础。例如:汉家大将西出师(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汉家,唐代诗人多以汉代唐,汉家大将指当时任安西节度使兼北庭都护的封常清;白居易《望月有感》中田园寥落干戈后,干戈是两种古代兵器,这里指代战争;吊影分为千里雁,古代以雁行比喻兄弟,兄弟千里相望,所以称千里雁;还有:沙场指战场,角是军中所吹号角,秋蓬,秋天的蓬草,比喻游子漂泊异乡,南冠指俘虏等。 古文化还包括节气、官职、地名等知识和一些常用的典故。这些积累对加快理解诗词内容非常重要,也是形成鉴赏能力的重要方面。 例题解析: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日行八百里,写出了行军速度之快;五十弦翻塞外声写出了军乐的雄壮。这里描绘了沙场征战的场面。 解析:八百里是牛的名字,不是说行军的速度。将秋点兵理解为沙场征战的场面也是错误的。 2、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诗句是说: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 解析:寻,是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千寻塔,是夸张的手法,极言塔之高,而不是寻找高高的塔。 3、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句写柳,写雨后柳色很美,为本诗抑郁的色调添加了一抹亮色。 解析:上述赏析是错误的。《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从清朗的天宇、洁净的道路,到青青的客舍、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二)对内容的感知、形象和意境的感受 正确理解并鉴赏诗词,需要整体把握其内容,包括具体的人物形象、景物特点、主要事件等,并结合作家身世、写作背景,知人论世,准确记忆诗人的有关资料,包括生平经历、代表作、所处时代特征、作者的政治主张、具体的创作背景等进一步体会、感受。我们要从诗人所描写的人、事、情中,感受诗人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感和客观景物完美融合,创造出的一个画面、一种氛围,感悟诗歌中对现实生活的艺术性的再现。如果作者引用典故或使用修辞,则需我们准确掌握,不可望文生义。 例题解析: 1、对李商隐《无题》这首诗内容及意境的分析:作者写此诗其实不在写情,而是为表达被贬谪的痛苦与郁闷。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解析:李商隐的《无题》是一首咏叹忠贞爱情的经典之作。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需要我们对作者的生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因为李商隐虽然终身潦倒,但无被贬谪的经历,所以上面的鉴赏是错误的。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洲出猎》)诗句是说诗人要在打猎过程中,展示自己高超的射术,拉满弓弦,向西北方向射去。 解析:这首词是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太守的第二年冬天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天狼,星名。传说天狼星主侵略。这里借指自西北来犯的西夏军队。作者运用典故,表明他抗敌立功的雄心壮志,而非展示自己高超的'射术。 3、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句流露出作者抑郁不平的感慨,一个壮志难酬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解析:这句话是对的。醉里挑灯看剑,只六个字,却用了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词,塑造了一个英雄的形象,让我们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潜台词,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 (三)作品主旨和感情基调的把握 每首诗都有它不同的主题,都蕴藏着不同的情感。我们读诗,要了解写作背景和社会背景,追随作者的思路,理解其写作意图。在把握和分析中,应特别注意诗人的情感是赞颂的还是批评的;是亲近的还是疏远的;是慷慨的还是委婉的;是个人的还是大家的等等。 例题解析: 1、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词人听说双溪景色还不错,游赏心切,打算去双溪泛舟,欣赏美景。 解析:李清照《武陵春》是她寄居浙江金华时所写。她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词的上阕侧重从外在的行为形象具体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下阕一转,另辟蹊径,写到: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词人也曾产生了去泛舟的念头,但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办法。也拟和下句只恐双溪舴艋舟中只恐等虚字把词人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的悲凉、压抑感,在无尽的时空面前的渺小、孤独感。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点是直抒胸臆。 解析:赏析是正确的。《登幽州台歌》是陈子昂跟随武攸宜北征契丹时所作。陈子昂在武攸宜幕中参谋军事,屡有建议,均不被采纳,失意郁闷,因登幽州台,写下此诗。其中古人来者分别指像燕昭王那样能礼贤下士的古代明君和后来的贤明君主。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又从天地入手,表达孤独、寂寞、凄凉之情。全诗具有苍凉、悲壮的感情基调。 3、主观臆断,无中生有 例、对刘禹锡《秋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A、第一句使人们联想到从古到今众多悲秋的名句名篇,给人以一种厚重的沧桑之感。 B、从古到今文人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寥,这是因为他们只看到秋天天气肃杀,而作者却看到了秋天正是喜获丰收的美好季节。 C、第三句中的一个排字,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这正是诗人虽遭贬抑,却决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 D、诗的后三句,显示出乐观向上,气冲霄汉的豪迈气概和开阔雄健、明净爽朗的意境。 解析:本诗写诗人对秋天秋高气爽的独特感受,没有看到了秋天正是喜获丰收的美好季节。答案选B。 4、把实指性内容理解为作者的写作意图 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这两句的意图是赞美梅花坚贞不渝的高尚品格。 解析:本词作者托物咏怀,表明作者坚守节操、至死不变,而非为了赞美梅花。 5、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 例、君子于役,苟无饥渴。(《诗经·君子于役》)诗句细腻地表达了思夫之妇对丈夫没有归期的无奈,只盼望他在外面不受饥渴。表现了思妇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状的理解。 解析:诗中思妇将无奈的思念化作对丈夫深情的祝愿,并非是她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状的理解。苟无饥渴是她在无奈中的寄托。当时社会战争频仍,徭役繁重,丁壮被迫长期在外从事征役,不能跟家人团聚,民不聊生,人民对此极为不满。《君子于役》抒发了他们对统治阶级的怨恨及内心的悲伤。这首诗歌风格细腻委婉,诗中没有一个怨字,而句句写的都是怨。 热身训练 1、对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亲射虎,看孙郎一句巧妙运用典故,表现诗人昂扬的斗志和极高的兴致,使出猎场面达到高潮。 B、酒酣胸胆尚开张一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酒酣承接上片记叙出猎盛况,猎后开怀畅饮;胸胆尚开张启下,引出作者希望御侮守边、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作者再次运用典故,以冯唐自比,表现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 D、会挽雕弓如满月中的一个会字,表达出作者对自己的愿望定能实现充满信心。 2、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3、对李白《渡荆门送别》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山随平野尽描绘的景象,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势来。 B、江入大荒流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运用夸张和想象,写出了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 D、这首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4、对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A、诗的首联写洞庭湖,极开朗、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B、诗的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实写湖。前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而后句的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 C、诗的尾联的垂钓者是眼前实景,洞庭湖边有许多垂杆钓鱼的人,指闲居的隐士。 D、全诗描绘了一幅境界宏阔的洞庭秋景图,借景抒情,委婉地表达了求张丞相引荐积极出仕的愿望。 5、对陶渊明《饮酒》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A、此诗歌颂了田园生活的恬静闲适,突出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境。 B、心远地自偏具有哲理性:环境的偏僻幽静能使人心境恬淡静谧。 C、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见字,精妙地表达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之意。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参考答案 1、C2、D3、C4、C5、B
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赏析清平乐北宋·晏殊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浣溪沙北宋·晏殊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清平乐北宋·晏殊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优秀经典古诗词赏析
中国是歌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歌传统,高中语文教材中诗歌的比重较大,因此诗词鉴赏题也就成了高考语文卷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然而,诗歌是高度凝炼的语言,没有足够的积淀就很难真正理解诗歌的意蕴,而中国的古典诗词的创作年代又离中学生过于遥远,因此,多数考生都觉得诗词鉴赏题难度较大,无从下手。本文从中国古典诗词鉴赏的一般规律出发,进行初步分析归纳,力求使考生摸清古诗词鉴赏题的基本方法。按照诗歌表现内容的不同,古典诗歌大致可以分为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咏史诗和咏怀诗等五类。山水诗的特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即作者笔下的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古人很喜欢咏物。大自然的玩物,大至山川河流,小指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是人的感情。边塞诗是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往往表达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建功立业的抱负等等。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作者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的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作者往往因一是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https://pan.baidu.com/s/1rMzV5SPIqyvI6f10XWxmbg?pwd=sfxi 提取码: sfxi
经典古诗词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经典古诗词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经典古诗词 1 1) 无数飞花萎路尘,不堪重醉楚城春。张斛 2)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处是豪雄。程颢 3) 雪后春生人未觉悟,弄丝鳍子独先知。杨万里 4) 荷边弄水一身香,竹里招几满扇凉。杨万里 5) 悠哉四子心,共此千里明。苏轼 6) 造物亦知人亦老,故使江西向西流。苏轼 7)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王维 8)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王维 9)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李颀 10)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孟郊 11) 将家就鱼麦,紧老江湖边。元结 12)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 1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14) 忆从前,一点东风,风隔着垂帘,眉儿愁苦(柳如是《金明池》) 15) 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王夫之《更漏子》) 16) 乍似榆钱飞片片,湿尽烟花,珠泪无人见。 17) 江水添将愁更满,茫茫直与长天远(屈大均《鹊踏枝》) 18) 已过清明风未转,妾处春寒,郎处春应暖(屈大均《鹊踏枝》) 19) 嫩绿似罗裙,寸寸销魂。春心抽尽为王孙。不分东风吹渐老,色映黄昏(屈大均《浪淘沙》) 20) 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夏完淳《卜算子》) 21) 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夏完淳《卜算子》) 22) 人世事,几完缺(吴伟业《贺新郎》) 23) 话到英雄失路,忽凉风索索(陈维崧《好事近》) 24)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裘各自寒(朱彝尊《桂殿秋》) 25) 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朱彝尊《解佩令》) 26) 钟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谁寻(朱彝尊《高阳台》) 27) 往事迢迢徒入梦,银筝断绝连珠弄(王士稹《蝶恋花》) 28)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 英《唐多令》) 29) 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处凄凉否(顾贞观《金缕曲》) 30) 辛苦最怜天上月(纳兰性德《蝶恋花》) 31) 送客客已去,寻花花未开。苏轼 32) 高风自绝人,正行不违俗。韩屋 33) 荒田寂寞无人声,水边跳鱼翻水晌。张耒 34)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王安石 35) 草本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 36) 桃花流水冒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 37)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杜甫 38)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崔颢 39) 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薛莹 40)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问。韦应物 41)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42) 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曹植 43) 烈士暮年,壮心未已。曹操 44) 委屈藏进浪花里,痛苦封存老酒中。(长律·诗源志七韵) 45) 古老山东齐鲁图,黄河入海卷长铺。七言律绝·醉登岳顶) 46) 半塘冰月何人物?数块云田是我家。(七言律绝·野老歌) 47) 钱江歌远志,岳庙饮长风。(五言律绝·过岳王庙) 48) 伤歌一曲远,暖日几时开?(五言律诗·江别) 经典古诗词 2 节日诗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 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 应是嫦娥掷与人。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诗中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诗中夏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李商隐《晚晴》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杜甫《夏夜叹》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戴复古《大热》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李昂《夏日联句》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范成大《喜晴》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杜甫《江村》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诗中秋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李峤《风》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汉乐府.长歌行》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诗中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已《早梅》 渐渐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寒山《杳杳寒山道》 雪暗凋旗面,风多杂鼓声。 ——杨炯《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祖咏《终南望馀雪》 关山下飞雪,烽火断无烟。 ——王维《陇西行》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夜雪》 都城十日雪,庭户皓已盈。 ——傅察《咏雪·其一》 咏物诗 我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唐·王冕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明·于谦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咏梅》宋·王安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清·郑燮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唐·李贺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唐·贺知章 哲理诗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宋·苏轼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宋·陆游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唐·王之焕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宋·朱熹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唐·杜甫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宋·朱熹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断句》宋·苏麟 诗中风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白居易《观刈麦》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诗中花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至龙标遥有此寄》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 经典古诗词 3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杜甫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现代人的心声啊)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大学)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最爱)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经典古诗词 4 1、蓄起亘古的情丝,揉碎殷红的相思。 2、说甚么血脉传宿命我自生何必问天意。 3、长道相依,几恨别离,锦绣断相思意,待人相惜。 4、失去某人,最糟糕的莫过于,他近在身旁,却犹如远在天边。 5、明明都知道那都是谎言,可是我还是会被感动。 6、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 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8、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9、回首间,站在桥上抬眼看,只看见,桃花漫天尽飞散。 10、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11、蝴蝶很美,终究蝴蝶飞不过沧海。 12、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凭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13、岁月如梭,怎堪蹉跎。红颜易老,怎奈流觞若相依,莫别离。 14、缘已逝而情难止,生有崖而思无尽。 15、心微动奈何情己远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 16、褪尽风华,我依然在彼岸守护你。 17、总是躲在梦与季节的深处,听花与黑夜唱尽梦魇,唱尽繁华,唱断所有记忆的来路。 18、你的夕阳、我的容颜、谁的三分之一年。 19、孤意如月寂如莲,孤月独映人不眠,灯深月浅两相念。 20、慢酌清酒,谁咽下泪盼。痴痴盼,谁再唤卿名。 21、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22、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2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24、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25、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醉。 26、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7、我终生的等候,换不来你刹那的凝眸 28、剑起渺渺峰峦,遥见繁烟纷飞落,百花谢,大梦似长歌。 29、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 30、念君化烛,泪尽相思灼,旧时堂燕今朝何漂泊。 31、夜阑窗外声,烛影照梦魂,知我懂我只一人。 32、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 33、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34、红颜远,相思苦。几番意,难相负。十年情思百年渡,不斩相思不忍顾。 35、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6、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37、爱你的人如果没有按你所希望的方式来爱你,那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全心全意地爱你。 38、那些上演着繁华不肯谢幕的年华里开出一朵地老天荒的花。 39、纵然是七海连天也会干涸枯竭。纵然是云荒万里也会分崩离析。这世间的'种种生离死别,来了又去犹如潮汐。 40、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41、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42、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43、与彼共醉兮,桃花飞往兮,偷偷弄墨涂画你睡脸兮。 44、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5、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46、下一世的情歌、把词交由你填、看看你仍旧是谁高高在上的王。 47、那一场盛世流年、我们守着寂寞伤得面目全非。 48、隔着泪眼看世界,整个世界都在哭。 49、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50、你要记得,那年那月,垂柳紫陌洛城东。 51、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52、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 53、杨柳青青江水准,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54、回首间几多欢笑昨夜天,残亿追旧年,而如今,人事早已飞远。 55、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我指间烟云世间千年,如我一瞬。 56、来生我再来典当、来世我再来与你歃血为盟。 57、纵然伤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为你不知是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58、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59、你要记得,紫檀未灭,我亦未去。 60、江南风骨,天水成碧,天教心愿与身违。 61、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62、黑色的飞鸟掠过天空。我站在城中。看时间燃成灰烬。哗哗作响。 63、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64、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65、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66、尘缘从来都如水,罕须泪,何尽一生情?莫多情,情伤己。 67、那首情歌有关风月、却无关你我。 68、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69、秦淮河水凉,石桥墨竹晃,画眉雨中飞,静落他窗框。 7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71、忧悒清远的气韵,是遥远的不可触及的忧伤,如微云孤月,只能遥望那天涯的距离。 72、没有人值得你流泪,值得让你这么做的人不会让你哭泣。 73、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74、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75、也许是前世的姻也许是来生的缘错在今生相见徒增一段无果的恩怨。 76、路过的风景、有没有人为你好好收藏。 77、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78、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79、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80、染火枫林,琼壶歌月,长歌倚楼。
古诗赏析
江楼夕望招客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唐代:白居易
《江楼夕望招客》和《问刘十九》的创作目的一样,都是为邀请朋友小聚而作,只不过,前者在盛夏,后者在隆冬,一暑一寒,感受不同,心情相类。
这一天黄昏,白居易站在杭州城的望潮楼上,向东方望去,只见海天一线,山高水长,在苍茫的暮色中,山水气象显得更加壮阔。“茫茫”兼有二义:一说天色已晚,模糊不清;二说画面广阔空旷,也就是下句的“阔复长”。
待时间更晚一些,千家万户灯火闪烁,极其壮观;而银河也越发清亮,宛若一道玉带落入水中央。“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二句,所勾勒的画面十分立体——四周的灯火,组成一个巨大的框,而银河则是一条长线,一在地面,一在天上,上下映衬;同时,天上的银河与水中的倒影也在呼应,场景非常开阔。也有人认为,河上往来的船只,渔火点点,好像是银河落在了水面一样。
接下来,渐渐进入“招客”的主题。夏夜,人们最关心的应该是“凉快”二字,若闷热无风,纵有好景也无心赏。所以,作者开始强调这个夏夜是如何诱人的。
首先,风很大——“风吹古木晴天雨”,晚风穿过古木,萧萧作响,就好像下雨了一样。“晴天雨”的想象,浪漫而诗意,既让人感受到风雨的凉爽,又不至失了赏景的兴致,可谓别出心裁。
其次,月很美,夜很凉——“月照平沙夏夜霜”,平沙在月光的照耀下,洁白闪烁,仿佛是地上刚铺了一层薄霜。“夏夜霜”三字,不但给人以美的想象,还巧妙地借用霜的特质来让人产生凉爽的感觉,真是把夏夜写到了极致。
苏东坡也很欣赏这两句,称“白公晚年诗极高妙”,别人问他何以见得,东坡举例说:“如‘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
最后,作者发出邀请——这里是个消暑的好地方,你就不要总窝在茅舍了,赶紧过来。“能就江楼消暑否”和“能饮一杯无”的表达效果是一样的,想必他的朋友断然不会拒绝。
这首诗让人对那个凉快楼亭有了向往,读着读着都能感受到丝丝凉意!好诗!好诗!
古诗赏析
导语:《古诗十九首》的名称最早见于萧统的《文选》。在晋南北朝时代,人们把流传下来的一些无主名的古代诗歌统称为“古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主要介绍,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其一“行行重行行”
《古诗十九首》的名称最早见于萧统的《文选》。在晋南北朝时代,人们把流传下来的一些无主名的古代诗歌统称为“古诗”。萧统编《文选》时,从这些“古诗”中选择了十九首,编在一起,题为《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古来就有分歧的看法,现在多数的文学史家认为这些诗是东汉桓帝、灵帝时期的作品,作者是当时的中下层知识分子文士。《古诗十九首》主要表现这些文士伤时失志的悲哀、离别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