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辅导

时间:2024-04-26 16:52:31编辑:coo君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 #三年级# 导语】经验是数学的基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考是数学的核心,发展是数学的目标,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原则,也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它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催化剂。以下是 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多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篇二】   分数的初步认识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②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篇三】   四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篇一】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   4、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5、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6、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7、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0000平方米)。   8、边长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9、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10、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面积÷宽宽=面积÷长   11、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1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宽=周长÷2-长长=周长÷2-宽   1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14、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15、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6、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17、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公顷、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篇二】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位置与方向: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与西北)相对,(西南与东北)相对。   面南左为东,面北左为西,面东左为北,面西左为南。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通常所说的八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北。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做题时先标出东南西北。)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就到了哪里。(在转弯处要注意方向的变化)   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为中心点(观测点)处画“米”字符号,再进行判断。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我国地处北半球,树叶茂盛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疏的一面是北方。 【篇三】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年月日:   (一)年、月、日部分   1、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4个季度(1、2、3月为第1季度;4、5、6月为第2季度,;7、8、9月为第3季度;10、11、12月为第4季度)。   2、记大小月的方法:1、3、5、7、8、10、腊,31天永不差;4、6、9、冬,30整,只有2月二八九。7个大月,4个小月,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3、平年全年有365天,平年2月是28天,平年的上半年有181天,下半年有184天。平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1天。   4、闰年全年有366天,闰年2月是29天,闰年的上半年有182天,下半年有184天。闰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2天。   5、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2100等不是闰年,而1600、2000、2400等是闰年。   6、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   一年中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   7、一个人今年20岁,但只过了5个生日,他是2月29日出生的。   8、计算周年的方法是用现在的年份减去原来的年份得的数就是周年。如:到2008年10月1日,是中国成立(59)周年。用2008-1949=59周年   (二)24时计时法部分   1、年月日、时分秒都是时间单位。   2、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3、1日(天)=24小时;1小时=60分;1分=60秒   4、求经过的时间。如:一辆汽车上午8:20出发,到下午5:50到达终点,一共行使多长时间。第一步要先进行换算:把下午5:50变成24时计时法的形式5:50+12=17:50,第二步用17时50分-8时20分=9时30分,就求出了经过的时间。   5、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如:火车11:00出发,21:30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0小时30分,注意不要写成10:30。正确的列式格式为:21时30分-11时=10时30分,不能用电子表的形式相减。   再如:火车19时出发,第二天8时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3小时。像这种跨越两天的,可以先计算第一天行驶了多长时间:24-19=5(时),再加上第二天行驶的8个小时:5+8=13(时)。   又如: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先换算,155分=2时35分,再计算。   6、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经过的天数   例如:6月12到6月30日是多少天?(30-12+1=19天)

如何辅导三年级孩子的数学?

如何辅导三年级孩子的数学? 我的经验是主要看课堂。老师讲课注意你了,听不懂了一动眼神老师就能看见,会着重讲一遍,所以你要是很不起眼,听不懂了一定要表情特夸张,老师看见了也会多讲一遍,最好带动旁边的人听不懂了都带面部表情。其实三年级不算太紧张,但,是第一个开始紧张的关口儿。千万要跟上。跟不上也没关系,后面还来的及补。最重要的是上课跟着老师走。有时候还靠周围气氛的影响。大家都听,你肯定会使劲听,不然感觉好吃亏的呵呵。老师要真注意你了周围就不打紧了。赶快升到得意门生上吧。呵呵。 有一点谨记,上不上课外班真的真的不要紧。可能是针对有的人不要紧。反正我上课外班没什么作用。我的初中好朋友,全班第4,全年级共1803个人,她排名300。她从来不上课外班。她说那个没用,你要真能把课堂的使劲学,早就省了交那么多钱补了。 辅导这一说嘛,我妈可能会有经验。孩子要是自觉还好,不自觉最好每天看着他写完作业,数学不会的就给他讲咯。再帮他复习一遍,再给他预习一遍。很简单,就看您有没有毅力了。 三年级孩子的作文怎么辅导 自打我出生的第一天,我的爷爷就死于脑血栓,接着,我的奶奶因伤心过度,也撒手而去。我三岁那年,父亲酒后驾车,出车祸死了。只留下我与母亲相依为命,我觉得我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和我最爱的人。我奋斗的意志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她,我今天付出的所有努力,就是为了让母亲后半生能幸福快乐的走过。 我也曾渴望过金钱,这个世界上追求它们的人太多。只是随着时间的消逝,我的这种奢求逐渐淡漠了,我明白过分的贪婪只会将我所剩无几的价值全部吞噬掉。我有自己的梦想和信仰,金钱只不过是我追求的物质上的精神寄托。这些可有可无、虚无缥缈的东西,实在不值得我去追求。 三年级孩子的作文辅导如何更有效进行?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性积累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建议: 1、读一些质量好的课外书或者作文书,积累好词佳句在笔记本上,鼓励孩子读背,长期坚持。积累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一句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积累的道理。 2、三年级是写作文的初级阶段。可以先让孩子看作文书,仿写。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要和老师配合,多鼓励孩子阅读、写作。如果孩子写得不好,千万不要泼冷水,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孩子的兴趣来了,自然就愿意写,写的好了。、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你的所见、所闻;写你的亲身体会;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 2、写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但面对当今的应试教育,你不妨学会一些技巧。比如,平时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开头及结尾。以备考试用之。 3、多读书,用心读,学会借鉴。好的文章、好词、好句,学会积累。 4、确立新颖、独特的文章标题。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坚持写日记,既能练笔,又积累了素材。 6、学会引用名人名言,引用仙人的诗词歌赋,使你的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7、好词好句的用法,好词好句用在文章中,能给你的文章增添色彩,并使文章得以升华。但要恰到好处,不宜过多,过多会显得华而不实。 8、学会套用,即变通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 9、接近大自然,节假期走出去,见多才能识广。 10、接近大自然还能使您收集的素材更加丰富多彩。 怎么样辅导三年级孩子的作文 怎样辅导小学三年级孩子写作文? 一、多看书。老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选择看什么书。这很重要。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必须读名著(中国的国外的)。增强学生对文学的爱好。有些作品,另外尽量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经历、写作的过程、写作的特点、写作的背景。 二、多读书。让学生多读好文章。而且读的时候应该感情丰富,提起学生的兴趣,包括语调和语气。加大学生文学知识面。重点句子要背诵、牢记。 三、多写作。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不强求学生写得多好,但要坚持。 四、多讲解。在讲解课文时要把文章的结构、中心思想、写作方法等讲给学生听。模仿写作很重要。特别是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讲。 五、多指导。学生往往在写作上不会写开头。要告诉学生,文章的开头是千变万化的,没有规定模式。只要符合提要就行。开头要简明,不要俗套。文章结构要理清。结尾要出彩。  如何写好作文? 以下是我的一点体会,供你参考。 低年级的孩子,开始多看同步作文,可以进行仿写。锻炼孩子讲故事,对写作很有裨益。 高年级的孩子。一定要勤练笔。 1、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你的所见、所闻;写你的亲身体会;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 2、写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但面对当今的应试教育,你不妨学会一些技巧。比如,平时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开头及结尾。以备考试用之。 3、多读书,用心读,学会借鉴。好的文章、好词、好句,学会积累。 4、确立新颖、独特的文章标题。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坚持写日记,既能练笔,又积累了素材。 6、学会引用名人名言,引用仙人的诗词歌赋,使你的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7、好词好句的用法,好词好句用在文章中,能给你的文章增添色彩,并使文章得以升华。但要恰到好处,不宜过多,过多会显得华而不实。 8、学会套用,即变通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 9、接近大自然,节假期走出去,见多才能识广。 10、接近大自然还能使您收集的素材更加丰富多彩。

小学三年级,孩子数学基础一般,家长该如何辅导孩子?

对于孩子来说数学是比较难学的一门学科,同时很多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都比较的弱,因此在学习数门这门学科上就会感觉非常的吃力,同时也就会出现成绩一般这样的情况,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遇到这种情况的话,家长应当如何辅导孩子?一、家长应当如何辅导孩子?首先我们要知道学习数学是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如果孩子的逻辑思维不充足的话,那么对于孩子学习数学来说是有一定影响的,所以在孩子年纪比较小的时候,就可以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可以告诉孩子加减法的意义,可以给孩子买一些数学题,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数字对于我们生活当中的重要性,这样孩子就会对数学产生一个非常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接下来的数学学习当中也就不会那么的吃力。家长在教育,孩子辅导家长在辅导孩子数学的时候,不要让孩子大量的做题,家长认为大量的做题都会提高孩子的成绩,其实这样不是的大量的做题只会形成孩子固有的思维习惯,应当教会孩子学会变通,可以一道题举一反三帮助孩子理解这道题真正的意义是什么,再遇到类似这样的题型,孩子也就会快速的反应过来,从而知道怎么做。二、结语对于很多家长来说,三年级的数学成数学并不是特别的难,但是这对于孩子来说是比较难的,因为二年级可能底子没有打好,所以三年级学起来就会非常的吃力,所以家长在生活当中应当注意孩子的数学基础。这个时候数学基础如果比较薄弱的话,那么就需要从头开始给孩子进行补习,只有基础打的比较坚固了,孩子的数学学习成绩才能够快速的提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下册


  知识点归纳总结

  1.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

  2.方向:指东,西,南,北等方位。

  3.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若ab=c(b≠0),用积数c和因数b来求另一个因数a的运算就是除法,写作c/b,读作c除以b(或b除c)。其中,c叫做被除数,b叫做除数,运算的结果a叫做商。

  4.除法法则:除数是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上面,不够商一,0占位。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商是小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数是小数,要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

  5.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非零自然数,商不变。

  6.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如:300÷25÷4=300÷(25×4)。

  7.被除数、除数、商的关系:

  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

  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

  8.笔算除法: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9.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10.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11.第一级运算: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12.第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13.数据:数据也称观测值,是实验、测量、观察、调查等的结果,常以数量的形式给出。

  14.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组织有目的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使之成为信息的过程。

  15.数据分析的步骤和应用:

  数据分析有极广泛的应用范围。典型的数据分析可能包含以下三个步:

  (1)探索性数据分析,当数据刚取得时,可能杂乱无章,看不出规律,通过作图、造表、用各种形式的方程拟合,计算某些特征量等手段探索规律性的可能形式,即往什么方向和用何种方式去寻找和揭示隐含在数据中的规律性。

  (2)模型选定分析,在探索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类或几类可能的模型,然后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从中挑选一定的模型。

  (3)推断分析,通常使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所定模型或估计的可靠程度和精确程度作出推断。

  16.平均数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解答平均数应用题的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以及和总数量对应的总份数。

  在统计工作中,平均数(均值)和标准差是描述数据资料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两个最重要的测度值。

  17.二十四时计时法

  (1)分段计时法(十二时计时法):深夜12时是一日的开始,1天的24小时又分为两段,每段12小时。从深夜12时起到中午12时叫做上午,再从中午12时起到深夜12时叫做下午。生活中通常采用这种计时法。

  (2)二十四时计时法:这是是广播电台、车站、邮电局等部门采用的0到24时计时法,按照这种计时法,下午1时就是13:00,下午2时就是14:00……夜里12时就是24:00,又是第二天的0:00.

  18.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00(积)

  19.乘法的运算定律

  整数的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消去律。

  随着数学的发展,运算的对象从整数发展为更一般群。

  群中的乘法运算不再要求满足交换律。最有名的非交换例子,就是哈密尔顿发现的四元数群。但是结合律仍然满足。

  (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分配律:(a+b)×c=a×c+b×c

  20.乘法表

  21.面积:物体的表面—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23.一般测量较大的面积用到公顷和平方千米。

  (1)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24.面积计算方法

  长方形:S=ab{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S=a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平行四边形:S=ab{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三角形:S=ab÷2{三角形面积=底×高÷2}

  梯形:S=(a+b)×h÷2{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圆形(正圆):S=πr2{圆形(正圆)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25.面积计量单位及进率:

  1平方千米(k㎡)=100公顷(ha)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d㎡)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c㎡)。

  26.公顷:公顷的单位符号用“h㎡”表示,其中h表示百米,h㎡的含义就是百米的平方,也就是10000平方米,即1公顷。

  27.小数: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组成。当测量物体时往往会得到的不是整数的数,古人就发明了小数来补充整数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除无限不循环小数外都可以表示成分数。

  28.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但计数单位变了。而且,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29.小数写法:整数部分写在小数点前,小数部分写在小数点后,中间用小数点隔开。

  30.小数的读法:

  (1)按照分数的读法来读.带小数的整数部分按整数读法读;小数部分按分数读法读。

  例如:0.38读作百分之三十八,14.56读作十四又百分之五十六。

  (2)整数部分仍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若几个零重复,不可只读一个0.

  例如:0.45读作零点四五;56.032读作五十六点零三二;1.0005读作一点零零零五。


2022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短300字

  随着社会的不断改善,教师的教学质量也不断提升,都是通过提前做教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2022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短3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2022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短300字(一)   一、教材分析   《多位数乘一位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60页的知识。是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第一课(不进位乘法),是本册的重点内容。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乘法的算理;熟练掌握了口算乘法。本节课的教学安排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和熟练,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综合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师生共同探究,学生会用笔算乘法(不进位乘法)进行计算,并会把该方法运用于更多位数的乘法。   2、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自主观察、引导演示,动手操作,体会自主探究问题,获取知识,获得自主体验知识带来的乐趣,体验数学学习中的成功感。   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情景再现,动手操作等活动,体验与人合作的乐趣,培养与人沟通交流合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列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算理,会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地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情境图、学生分组。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美术课画图情景图。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在美术课上绘画吗?   学生:喜欢。   教师:三位小朋友们正在做手工,大家看看,小明、小敏、小丽正在做贺卡呢,大家看看他们做卡片时都用到些什么?   学生:彩笔,纸板,铅笔。   教师:对,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大家看了之后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学生会带,教师选择性板书: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二)、合作探究。   1、解决问题。   教师:小精灵呀和大家一样,也是想知道桌子上一共有几支彩笔,大家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吧。(教师再约学生一起分析情景图,图中一共有三盒彩笔,每盒有12支彩笔。)大家知道了这些,要怎样列式呢?分小组讨论。   学生1:12+12+12=36,每盒彩笔12支,一共有三盒,就是三个12相加。   学生2:123=36,因为12=10+2所以123=103+23=36。   学生3:123=36,因为12=9+3,所以123=93+33=36。   教师:大家真了不起,想起这么多的方法,真是人多力量大,一下子就把小精灵和大家想知道的问题解决了。除了以上方法大家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吗?以前大家学过列竖式使加法变得更简单,那么乘法可不可以用列竖式的方法使计算更简便?   引导学生讨论研究笔算乘法这个问题。   教师:用竖式计算加法是用怎么列呢?谁来说说。   学生回顾:加数加上加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总结乘法的竖式计算。   教师:在乘法中,规定两个相乘的数叫因数,和加法竖式一样,因数乘以因数,相同数位对齐(教师列出乘法竖式,边列边讲解)。那具体要怎样计算呢?大家分组讨论。让学生到黑板上板书。   学生1:先把个位上的2和3相乘得6,把6写在个位,再用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3,表示3个十,把3写在十位上。   学生2:先用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30,把3写在十位上,再用个位上的2和3相乘得6,把6写在个位上。   教师:大家的想法呢,统一起来就133=30,23=6,30+6=36,和刚才开始时的第二种方法是一样的,只是现在用竖式表示。   3、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乘法竖式计算过程   4、小结。   大家来说说今天学到什么?   学生:多位数乘一位数,把这个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乘这个一位数。   (三)、巩固提高。   学生在黑板演示教材60页做一做第一第二题,集体纠错。   (四)、回顾总结。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2、你今天的表现怎么样?你觉得同组中组员的表现怎么样?   3、对全班学生给予表扬。   2022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短300字(二)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是学生在已学过的表内除法和简单的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使学生在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用除法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以及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2、会解决有余数的除法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教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两位数除一位数的口算和竖式计算的方法;除法验算。   难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   关键: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25分钟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及其算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   2、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平共处算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竖式的书写。。   教学准备:   小棒,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知铺垫。   1、口算练习。   指名口算。   63 82 93 55。   口答。   46里面有( )个十( )个一。   95里面有( )个十( )个一。   84里面有( )个十( )个一。   73里面有( )个十( )个一。   二、探究新知。   1、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揭示课题)   2、教学口算。   1. 理解图意,学生观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2.讨论第一个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小组交流。   3.小棒可以演示。   4.讨论第二个问题:平均和每个女孩子买多少枝?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形成思维。也可以先让学生模仿提问。   5.归纳:先把4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即20枝,再把6枝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枝,合起来是23枝。板书:   402=20 62=3。   20+3=23。   3、即时训练,口答。(让学生说说算么算的)   402 603 642 555。   505 804 844 363。   4、教学竖式计算。   1. 教师结合462说明竖式的写法,边说边板演。   2.探索算理。(步骤:除、乘、减、移)   3.思考: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4.小结:用竖式计算,要从十位除起,先用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再用个位上的数除,除到哪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三、实际运用。   1、 完成第2页第1题。(注意区别与联系)   2、 完成第2题。   让学生试做前两题,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两题。注意笔算注意什么?以及联系与区别。   3、 完成第3题和第4题。   4、 第5题,先独立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许学生不同的策略解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022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短300字(三)   教学内容:   xx教育版课程标准教科书三年级上册58-60页。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观察、操作、猜想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3.创设互相协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备课重点:   长、正方形的特征,已有的学情分析都表明学生是大致认识的。这样的状况并不表明,教学就此轻松,而恰恰给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性因为似懂非懂,新知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吸引力;因为一知半解,教学也就更不易组织和深入。   重点思考:   怎么基于而又超越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在处理教学细节时,突出了特征的揭示,怎样出自学生自己,而且又是兴趣盎然的?   验证的安排,怎样超越细枝末节而又重点突出,在取舍中凸显教学智慧?   生活的联系,怎样从司空见惯中提炼新的题材和赋予更多的数学思考?   特征的运用,怎样紧扣两个图形的特征提高数学思考的含金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长方形特征。   1.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小朋友举举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形是什么样的?在桌上找一找什么颜色的图形是长方形?   学生找到了大大小小的长方形。   2.通过以前的学习,大家对长方形已经有了大体的认识,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猜猜它是不是长方形的游戏,看看大家对于长方形的了解到底有多少?   ①号图形(一个角是锐角的图形),是长方形吗?用手中的长方形说清楚理由。反衬出长方形内角是直角。   ②号图形(直角梯形)这个是吗?从边和角两个方面去看,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有四个直角。   3.组织学生验证长方形边的特征。   长方形真的上下边相等、左右边相等吗?用手中的长方形验证一下,再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验证,再交流汇报。由于学生手中的长方形有大有小,所以测量出来的数据各不相同,但每一个个体的测量结果都证明了长方形对边相等。   2022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短300字(四)   教学目标:   1、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进一步建立千克、克和吨的质量观念。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和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3、初步经历质量单位的形成过程,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4、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某超市招聘售货员的考试,要求应试的人员必须掌握最基础的质量单位的有关知识,刚好我们才学过了这方面的知识,大家有没有兴趣试一试?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称物品,认秤。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下面两样物品称出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   2、贴标签。   以给商品贴上质量标签的游戏形式出现,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千克和克的实际质量,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3、补标签。   教师创设情境:“下面这些物品和动物的质量标签上的质量单位漏写了,你能把它们填补完整吗?”学生用不同的手势表示“千克、克、吨”,集体完成,并请学生陈述自己的理由。   4、比较下面物品的轻重。教师用第3题中单纯的式子变为比较两种标明质量的物品轻重,吸引学生参与。   复试   1、第5、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7题。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理解图意;尝试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3、第8题。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同桌交流。   4、第9题。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最后全班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多。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第10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操作。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能有:10克10克地称5次;先称30克,再称20克;先称2个20克,再称10克等。   6000克=( )千克 3 g=( )g。   4吨=( )千克 6000 t =( )g。   4千克500克=( )克 3吨70千克=( )千克。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第11题。这道思维训练题蕴含着代换的数学思想,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学具代替苹果梨子摆一摆,增强直观性。解题思路是:3个苹果和3个梨合起来刚好和9个桃子一样重,所以1个梨和1个苹果应和3个桃子一样重。学生若有其他的合理想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2020年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具体运用,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范文一: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认识正多边形,感受到生活中组合图形的美,利用拼图挖掘美。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正多边形。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小朋友,童话的世界真奇妙,看,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些特殊的小伙伴,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 新课探索 探究一 师:“你们发现了这些小伙伴有什么特点吗?” 生:“是长方形的,圆形的,正方形的,三角形的。” 师:“关于这些图形你们知道什么小秘密吗?” 生①:“正方形四条边相等长方形对边相等,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生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 探究二 师:“大家说的真好,现在一位神秘嘉宾到来了。你们认识吗?” 录像:魔毯 师:“这位朋友从印度远道而来,让我们靠近好好认识以下。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飞毯都是由各种图形组成的,有正方形,有三角形,有六边形,有五边形。” 师:“:这下我们的图形小伙伴都到齐了,请为这些小伙伴分分类,并说说为什么那样分,四人小组讨论。” 生①:“按边分,分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生②:“按边的特点分,分为每条边长度相同,每条边长度不相同的。” 师:“这些图形,如果它们每条边长度相同,他们分别叫做正多边形。”如:五边形的五条边相等称正五边形。……(不相同的也要交待一下) 师:“这些正多边形还有什么秘密呢?” 生:“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他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请小朋友动手折一折,并完成工作表。” 师:“通过工作表,正多边形的对称轴有什么特点?” 生:“正多边形的对称轴根数和边的根数一样。” 探究三 师:“小朋友,生活中的这些图形美不美?老师找来了一些美丽的图形,你们看,这些是什么?” 出示三角形,四边形,紧接着出现三角形和正方形拼起来的组合图形。 师:“看,这是小丁丁为新家厨房间设计的新地转,你们看懂了什么?” 生:“它由三角形和正方形组合而成。” 师:“小朋友,在用两种不同的图形拼地转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两个不同的图形边的长度要一致。” 课内练习 练习一 师:“接下来我们来创造美吧,小朋友,你可以选择不同的颜色用不同的图形组成一张画,也可以用老师为大家准备的不同的图形拼一张图。最后在小组里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评选! 课后小结 本课小结 今天你们又学习了哪些新本领? ⑴ 每条边长度相同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 ⑵ 正多边形的对称轴条数和边的条数一样。 课后习题 课后作业 练习册76、77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范文二:面积 教学目标: 1、复习用方格数来表示面积,用面积公式来算面积。 2、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学生学会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与比较等方法去掌握通过图形割补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通过让学生计算生活中实际房屋的面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具体运用,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运用计算面积的两种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通过图形割补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关键: 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会计算生活中实际房屋的面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先出示长方形图,再出示正方形图,让我们来看看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多大?这个正方形图形的面积有多大?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小结 你们真聪明,不需要一个一个的数格子,只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可以利用面积公式来计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利用平移,半个格子凑整及轴对称图形特点求图形面积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图形平移成为长方形,2个半格凑成一格。轴对称图形只要数一半,乘以2就能算出整个图形面积。 小结:我们可以利用平移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为长方形,把三角形转变成 为正方形来计算出面积。把2个半格合并成一格,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快速计算出面积。 二、新授 1.激发学习兴趣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它们有多大》教案 这2个不规则图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呢? 究竟是哪个图形面积大呢? 今天这节课就具体来研究它们的面积有多大。 (出示课题)  不规则图形  面积 2.图形A 我们先观察图形A,你有办法计算它的面积吗? A、小组讨论 B、汇报各种计算的方法 5×4-4 2×5+3+3 4×3+2+2 4×4…… C、电脑演示并且总结出割、补、移三种方法。 同学们:你们认为哪种方法?为什么? 割的方法:4×4=16 补的方法:5×4-4,这两个方法! 师总结:无论是割还是补,分割的块数,或者是补上的块数越少,这种方法就越显得简单,也就越好。 3.图形B 图形B也是个不规则图形,你能用比较简单的方法来求出它的面积吗? 独立思考,然后把结果写在纸上面。 交流:(利用补的方法将它转变成一个规则的图形) 4×4=16 电脑演示生介绍的方法,并板书算式。 师:现在可以知道图形B和图形A谁大谁小吗? 要准确知道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就必须进行正确的计算,在计算时方法越简单越好。 三、巩固练习 这里有一些不规则的图形,请你们仔细观察,画一画,说一说,怎样求它们的面积。 (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后交流) 说说:求凸出来的图形面积用什么方法好? 求凹进去的图形面积用什么方法好? 小结:无论是割还是补,分割的块数,或者是补上的块数越少,这种方法就越显得简单,也就越好。 总结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求图形面积的方法,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范文三: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位数与多位数乘法计算方法及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2、熟练掌握一位数与多位数乘法计算。 3、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 重点难点: 一位数与多位数乘法计算,末尾有零的乘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媒体,介绍嘉年华。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算式:60×4=240 (板书) 看看同学们是否算得对?(媒体演示)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 师:“竖式计算,说说计算过程。” 生:“先用个位上数与7相乘再用十位上的数与7相乘。” 探究二 师:“竖式计算,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把数位多的数放在上面。”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乘除除》教案 师:“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生:“第二种方法好,只要计算两步,第一种要计算三步。” 小结:因数末尾有0,先把0前面的部分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运算,再把因数末尾所有的0添上。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乘除除》教案 师:“谁算错了?错在哪里?” 生:“第一位同学十位上的0没有和4相乘。” 小结:因数中间有0时,别忘了也要相乘。 探究四 分析题意,列式计算 师:“15×4+18,先计算什么?” 生:“先算15×4” 小结:计算中应注意先乘后加。 三、及时练习 练习一 200×15 学生独立完成。 师:做题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小结:竖式计算中注意不要漏去末尾的零。递等式计算中注意先乘除后加减。 练习二 1、出示三道算式,学生独立完成。 小结:竖式计算中注意不要漏去末尾的零。递等式计算中注意先乘除后加减。 2、出示一道递等式。 师:递等式中要注意先乘除后加减,我们再来练习一题,看谁计算的又快又准! 练习三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列式计算,说说计算过程。 四、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 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①:“乘法的竖式计算一般把数位多的方在上面,从个位算起。” 生②:“因数中有0,0也要计算。因数末尾有0,可以巧算。” 生③:“递等式计算要先乘除后加减。” ………… 五、课后习题 课后作业 1、用竖式计算 ⑴ 8×200 ⑵ 1020×50 2、递等式计算 ⑴ 127×4-239 ⑵ 42+158×6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 “教案与教学并重”的教学设计在理论、方法和过程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上都兼取两者之长并弃其之短,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使学生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基本技能目标: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对东西南北等方位概念的形成。 教学过程: 室外部分 一、导入 师:今天有许多老师来听课,其中不少老师还是第一次来到我们纬二路小学呢!对我们学校不是很了解,大家能不能先当个小导游领着老师们参观一下我们的'学校?时间的关系我们只参观前院四周的情况,介绍时注意使用正确的方位词。能当好小导游吗?(能)下面就分小组请老师们去参观吧! (学生分小组进入操场向参观的老师们介绍校园) 二、认识东、西、南、北 1、认识东、西、南、北。 学生集合汇报。 师:同学们是怎样向老师们介绍的? (学生用以前学过的前后左右来介绍校园的情况) 师:为什么几位同学有的说他的前面是教学楼?有的说他的前面是幼儿园楼呢? (两位同学站的方向不一样,所以他所面对的事物就不一样。) 师:看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前后左右来描述,有局限性了。怎么办呢?你还知道其他描述方向的方法吗? (可以用东西南北来描述) 师:你知道哪是东吗?(太阳升起的方向就是东方) 知道了东还能知道那个方向?(西方,东与西相对) 剩下两个方向是什么?(南和北) 哪是南?哪是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巩固东西南北。 师:看大家是不是认清了东西南北,咱们来做几个小游戏。 教师说方向,学生转向那个方向。(速度适当加快,增加娱乐性,使学生在游戏中熟练辨别东西南北。) 一学生说方向,其余学生指出相应的方向。 用方位词再来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 3、知识扩展。 师:在学校同学们都已经熟练地辨别出东西南北了,出了学校还分得出来吗?老师要考考大家,东图书店在我们学校的哪个方向?聚丰德呢?泉城广场呢? 师:你的家大约在学校的哪个方向? 室内部分 4、方向的相对性。 师:回到电教室,你调向了吗?文化墙在操场的哪边?办公楼呢?教学楼呢?幼儿园楼呢? 师:现在在多媒体教室里,我在同学们的哪边?门呢?那幼儿园楼在我们的哪边?哎?刚才有同学说幼儿园在操场的南边,可现在幼儿园又在我们的北边,这是怎么回事呢? (不是幼儿园在动,而是我们站的位置不一样了。) 师:看来我们再叙述方向时,要说明谁在谁的什么方向。 三、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师:老师这儿有一张我们学校的平面图没有完成,同学们能将“文化墙、教学楼、办公楼、幼儿园楼”及它们的方向填在操场四周并把这张平面图完成吗?试试看! 学生绘制,展台前展示,介绍绘制情况。说说为什么这么画。 师:同样的校园,有的同学把“东”画在了上面,有的把“北”画在了上面,如果不标出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别人还能清楚地看懂我们的示意图吗?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统一一个画图的标准) 师:对了,根据地理知识,在地图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板书)为了使大家知道我们是按这个标准画的就在图的右上角画一个向上的箭头写明“北”。 师:请同学们修改一下你的示意图。 展示。 四、看图辨方向 1、游乐园。 师:春天就要到了,我们该去春游了,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好吗?(出示) 师:介绍一下公园的情况。(如果没用上方位词可引导学生“用上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来介绍”) 师:你怎么知道花坛的北边是喷泉的? 我们先去哪儿玩?(学生自主选择进入并介绍情况) 2、北京。 师:去过北京吗?老师有几张北京的照片想不想看看? 出示,学生欣赏。 师:这儿有一张广场的照片,同学们能根据左下角的平面示意图找到你想去的地方吗? 变换不同的位置让学生说说四周的情况。 五、小结 今后我们再出去旅游就可以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顺利地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2、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教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朋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学生操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动物王国举行运动会,许多小动物都高高兴兴地参加了,你们看,都有谁呢?你喜欢哪一个小动物,能说说它的位置吗?(出示电脑图片) 二、学习新知。 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可是它的位置却没有表达清楚。第几排是怎样确定的,第几个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听听小猴是怎样说的? 播放电脑媒体课件:小猴(我在第一排第一个)小乌龟(我在第二排第三个) 听了它们的话,你能找一找哪儿是第一排吗?哪儿是第二排吗?哪儿是第二排吗?哪儿是第三排?第四排呢?那么第几个应该从哪边开始数呢?指着图看看。 从上面的这幅图上,我们知道了排数一般从前往后的,个数一般从左往右数,要讲清楚一个小动物的位置,就要说明它在第几排,第几个?(同时出示媒体课件) 三、试一试 1、小动物的位置讲清楚了,那你自己的位置呢?同学们,从右往左数,可以这样确定,第一小组,第二小组,第三小组……第几个一般从前往后数。 谁来试试说说自己的位置? ()在第3组第2座?()做在第4组第4座? 2、师里来了新同学,请同学们来帮他们找找位置? 根据给出的信息确定自己的'位置,在相应的位置上打“√”。 A同学:第3组第2座 B同学:第2组第5座 C同学:第4组第3个 电脑课件展示,集体校对。 四、闯关练习 1、电脑出示题目一:根据题目给出的消息,要求正确说出小动物所在的位置。出示电脑课件,学生观察图片。 2、怎样才能很快找到座位,在小组交流。出示小朋友的电影票(第几排几号),学生回答正确后,进行表扬鼓励。 3、找图书。(帮图书管理员来找图书)说出什么书在第几层第几个,正确说出它们的位置。 4、找金币。(出示翻板,回答正确后,给出寻宝提示。) 在给出的藏宝信息后,自己贴金币制作寻宝图,然后在寻宝区展开寻宝活动。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内客: 九年义务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第六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在以前学习上下左右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主动构建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能够使用描述性的语言描述周围事物的方位。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目标,学会合作交流中学习。经历辨别方向和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的体验,学会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道德体验。 教学重难点:学会利用一定的参照物识别东、西、南、北4个不同的方向。 教学准备: 1、实物:东西南北的方位标,太阳的图片、导游牌等。 2、CAI:学校的平面图:大操场、教学楼、蘑菇亭、篮球场。 生活中怎样辨认方向。(几幅图) 芜湖步行街部分景图。(麦当劳、肯德基、鸠鹚广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的手拉手学校和平乡先进小学的同学们将到我们学校参观,还要在我们的步行街玩一玩。 1、师:大队部将招聘部分同学作为小导游带领他们参观,你们想报名参加吗? 2、问:怎样才能准确找到想游览的景点的位置呢? 师:看来认清方向。会看地图是本次竞选小导游的重要条件。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方向。【板书课题:认识方向】 二、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方向的用途 问:你会认方向吗?你们都有哪些辩认方向的好办法? 师:同学们,你们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我在网上也找到了一些资料,想看看吗?(出示司南、树林、动物图片)教师作简单的介绍。 三、认识东、南、西、北4个方向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利用太阳来辩认方向。看着大屏幕(课件演示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板书:东] 问:我们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什么方向呢? 师:这儿有一些小动物,他们迷了路,你们能帮他们找到回家的路吗?请贴在教室相应的墙壁上。 师:你知道吗,我们的地球绕着太阳旋转,到了下午的时候,面向太阳,我们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 闭上眼睛,我说出方向请用手指出相应的方向。 游戏:找礼物。 请几位学生从座位出发,按照师所说的路线找到各自的礼物。 四、模拟招聘: 师:课前我说了关于招聘小导游的事,你们想不想报名参加?现在我们就来一次模拟招聘,在座的。每位同学都是评委,如果他们的表现非常好,就请为他们鼓鼓掌。 问:谁愿意第一个来试一试?(课件) 问:还有谁想试一试? (课件)师:这是我们学校的平面图,这可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这是教学辅助楼,这是我们的船形教学楼和操场。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 问:蘑菇亭在教学辅助楼的哪一面?蘑菇亭在船形教学楼的哪一面?蘑菇亭在操场的哪一面? 师:通过刚才的介绍你们发现了什么? 五、小结: 问:你们这节课有了什么收获? 六、作业: 和平乡先进小学的同学们想去在我们的步行街玩一玩,请你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为小客人设计从坞鹚广场到步行街的游玩路线。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 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口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 理解乘法的意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口算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设计 学生的活动 教学反思 一、复习。 教师出示上节课所学的口算乘法练习。 二、新授。 1、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2、 教师提出问题:卖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3、 教师板书学生的方法,并问:12×3怎样计算? 4、 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 5、 出示第二个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6、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怎样计算:15×3 与12×3有什么不同 7、 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 三、练习。 完成P3第1~4题 1、 2题可独立完成。 2、 4题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可适当的辅导。 四、评价 你觉得这节课学得怎样?哪些地方还需要提高? 学生听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列出算式:1、12+12+12=361、 12×3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计算方法。教师板书:10×3=30 2×3=6 所以12×3=36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尝试解答。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可以用笔算的计算顺序来解答也可有其他的方法,必须掌握扎实,多复述。 做完后小组交流 学生自评、互评。 板书设计: 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12×3=36 15×3=45 10×3=30 2×3=6 10×3=30 5×3=15 30+6=36 30+15=45 第3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练习一第1~6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联系,巩固前面所得的口算乘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 2、 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在能够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设计 学生的活动 教学反思 一、复习。 1、 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练习。 2、 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3、 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二、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1~6题。 1、 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组织学生看图,思考,列式,计算,写答语。 第2问有学生自己提问题并解答,教室可组织小组进行交流 3、 先出示题目,问学生应该先做什么,再比较,哪些题还有其他方法? 4、 本题数字信息较多,问题由简单到复杂,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后再个别辅导。 5、 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解答。 6、 爸爸的年龄学生计算是没有问题的,妈妈的年龄,可给与一定的提示。 三、 课堂评价 你觉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样,你能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学生听算,集体订正,并与同伴交流计算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计算是要注意什么。 先观察图片从中获取数学信息,然后思考问题,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学生提出问题后自己解答,并在小组内交流。 比较大小的方法不,可先算出结果,也可观察因数的变化。 学生先观察图片,获取信息,再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解答。可以请求教师帮助。 学生弄清楚运算顺序后再解答,最后订正。 先独立思考,在完成题目。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帮助。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在与他人的讨论交流中,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乘法这一单元里,我们已经学习了 (1)口算。哪类题目可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2)笔算。哪类题目要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这里的两位数我们指的是一般的情况,不包括整十数 (3)估算。估算的时候我们一般把两位数看成是很接近它的整十数来估算的。估算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 2、关于乘法,我们这一课要学什么,有谁知道吗? 板书课题:末尾有0的乘法 二、学习探究: 1、其实末尾有0的乘法也就是我们前面口算中出现的那类题,所不同的是,以前是口算,今天要笔算。 (1)、谈话:今天我们仍然到奶牛场去参观,看看奶牛场一天能生产多少牛奶。(出示主题图) (2)、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3)、在交流中提出问题:“今天挤的牛奶有多少千克?” 让学生说出算式后板书:25×30= 2、学生用已有的笔算知识列出竖式计算 交流:板书:30或25 ×25×30 15000 6075 750750 观察两个竖式,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3、注意看老师的竖式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板书: 25 ×30 750 问:这个竖式和刚才的竖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0没有和什么数位对齐) 猜: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在算的时候先不要考虑它) 遮去“0”,现在的竖式变成几乘几?(25乘3) 一起来算一算:75。 好了吗?(没有,还要添上0,得数是750) 把这个竖式和刚才的竖式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个竖式?为什么? 说说这种简便竖式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指出:它其实和口算差不多,先不看0,最后添0。 4、即时训练。 想想做做1。 独立计算,指名板演,学生计算时,注意提醒学生积的末尾0的处理。 说说做这样的两位数乘整十数怎样算简便? 5、学这个简便写法有什么用呢? 大家来看这道题:380×4500 这是一道三位数乘四位数,你能不能用新学的办法来计算? 随学生回答并板书,结合板书指出:先不看0,所以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 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这样就会了,不过最后还要加上3个0。 看来学了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我们可以用它来解决一些更难的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3 问:题目要的是什么?你怎样比较第一组中的两道题?你能想到什么? 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比较第二组、第三组的两道题。 2、想想做做4 看图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说说是怎样列式的,又该怎样进行估算。提 醒学生用约等号连接估算结果。 3、想想做做5 出示场景图,让学生说说收集到哪些信息,独立计算后,再指名说说算 式,如果学生独立计算有困难,教师重点提问:“20人正好租4条船”能推 算出什么? 4、想想做做6 学生独立阅读题目后,先观察平面图,找到方向标,确定图中的方向,再 明确题目要求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何收获? 五、作业:想想做做2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笔算方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以及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例题先让学生按照竖式的一般算法以及口算方法算出结果,然后介绍简便的笔算方法,这样安排可以减少计算的错误,并使学生产生学习笔算简便方法的需求.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数学教案范例【三篇】

【 #三年级# 导语】做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老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显现出足够强大的自信。而且对于教案不仅仅是学校考核的标准之一,一个优秀的教师,他会在教案中加入自己独到的见解,可能你的见解是最先进的一种方式说不准呢?以下是 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篇一】   一、教学目的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二、教学重点: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形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难点:能根据一定的指令正确搭出立体图形。   四、教具:正方体   五、学具:正方体,彩笔。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用3个4个正方形摆图形,师提问:我们可以从几个方向来观察它?你看到了几个正方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索。   1.游戏一。   (1)引语:今天我们来做游戏,好吗?   我用4个正方形木块摆一个图形,但你是看不到我摆的图形,请你根据我的指令,搭出和我一样的图形。   师发指令,生活动。   (2)两人一组,玩这个游戏。   游戏规则:a.两人不许互相看各自摆的图形。   b.指令尽可能少。   (3)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   2.游戏二。   (1)我们在来做第二个游戏。   师:我摆了一个图形,请你们向我提问题,然后根据我的回答,搭出和我一样的图形。   (2)两人一组,玩这个游戏。   游戏规则:a.两人不许互相看各自摆的图形。   b.指令尽可能少。   (3)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   (三)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搭一搭   游戏一   游戏二   练习三   一、教学目的   1.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三、教具:情境图。   学具:小棒,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指名发口令,学生按口令摆立体图形。   (二)基本练习:   1.P16第1、2题。   (1)独立做。   (2)订正。   2.P17第3题。   (1)独立做。   (2)独立搭。   3.P17第4题。   (1)独立画。   (2)订正。   (三)拓广练习:   1、同步练习P16   2、自主天地P10   (四)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过自己亲身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用多种适当的方法来求出平面图形的周长;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在教室中摆放大图形,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中来,通过走一走、看一看、描一描、测一测等方法让学生来感知周长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说话,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知道周长的含义。   教具准备:各类图形卡纸及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上课前已在教室中间摆放了一个图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T:今天小朋友们是不是感到特别奇怪,老师在咱们教室中间围了一个大大的图形,请你仔细观察这个图形,把你的发现跟大家说一说。   (学生从外形上来说,直线曲线上来说,从对称性上来说。)   T:观察得真仔细,小朋友们以后观察任何东西都要像今天这样仔细。好啊,那咱们观察过了,老师接下去就想请一位小朋友来走一走了。(教师示范:请一位小朋友仿照老师的走法,从一点出发,沿着这个图形的边线走一圈,请其他小朋友注意观察。)(学生走)   T:走得棒不棒?(棒!)你们观察得更棒,老师奖励大家一个问题:刚才这位小朋友他是沿着这个图形的什么走了一圈?(边线或轮廓)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图形的边线或者说是轮廓叫作“周长”(板书:图形的周长)   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一)教学周长   T:那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吗?(学生交流。)   教师演示:我们从任一点出发,绕着它的边线走了一周,又回到这一点,那么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1)教师出示若干平面图形()贴在黑板上,请学生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图形来比划一下它的周长;   (2)观察一下身边的事物,你能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吗?(我们还发现了物体表面的周长,板书:物体表面的)   T:我们发现了不光图形有它的周长,物体表面也有它的周长。   (3)印一印,描一描:利用你桌上的物体,选取它的一个面,用印一印的方法,描出这表面的图形的周长。   (①印当中来发现不封闭图形;②老师也准备了两个图形,请你来描一描它们的周长:这什么这个不描呢?)(我们从一点出发,绕着图形的边线走,不能回到这一点,这个图形叫不封闭的图形,那你觉得什么样的图形才有周长呢?)所以在数学上我们可用一句更加简洁的话来概括: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请你判断下面哪些图形能计算周长(能,请坐好,不能,请举手。)   (二)探求周长的方法   T:认识了周长,下面请你想想办法来求求周长吧。   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们四人小组了。   小组活动:老师把黑板上展示的基本平面图形放入每个小组的信封里,请各各四人小组合作探究求周长的方法   交流:说说看,你们小组是怎样来求的?(测量、绳子围、对称性……)   小结:我们刚才在求周长方法时,发现一个图形比较平直就可以用尺子来量,比较弯曲就可以用绳子来量,还发现对称的图形只要求一半就行了……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我想知道这片树叶的周长有几厘米,怎么办?   (2)我用两根同样长的绳子围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谁的周长大?   (3)T:那你能这些方法来求一下刚才印下来的物体表面图形的周长吗?   (引到地上的教室中的大图形,以他们在上课时找到的特点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求周长了。)   ※(4)小明的书桌面是一个长120厘米,宽50厘米的长方形。如果在它的二个角上分别裁去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问你图形的周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图)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T:通过咱们一节课的共同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篇三】   二年级(上册)教材曾经安排过一次“观察物体”,那时从物体(玩具、茶壶、汽车等)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并选择适宜的图形表示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本单元继续教学“观察物体”,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并用视图表示看到的形状。全单元教材分两段编写,第一段观察长方体、正方体或这些形状的生活用品以及由2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第二段观察由3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1.在知道物体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基础上,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物体的面的个数往往是不相同的。   第86页例题观察长方体形状的图书柜,首先教学图书柜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由于学生已经能辨别图书柜的前、后、左、右等面,图书柜的前面又可以说成它的正面,图书柜的左面和右面都是它的侧面,图书柜的上面更容易理解。所以,教材在情境图的下面由大卡通直接问学生“你能指出图书柜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吗”让学生在指指、认认、说说等活动中实现认识的转化。然后教学在不同位置观察这个图书柜,有时能同时看到它的三个面,有时能同时看到它的两个面,有时只能看到它的一个面。教材在情境图的下面又画了两个这样的图书柜,其中一幅图上画出了正面、侧面、上面三个面,另一幅图上只画出了正面和侧面。让学生判断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各看到了哪几个面?学生在情境图里分别感受老师和女孩的观察,能够体会老师同时看到了图书柜的三个面,女孩看不到图书柜的上面,只同时看到两个面。虽然例题里没有出现只看到图书柜一个面的情境,但学生能够从看到三个面、看到两个面,自觉体会有时只能看到一个面。   “想想做做”里的习题大致分成三部分。第1题是巩固对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的认识。让学生分别指一指哪是洗衣机的正面、侧面、上面,哪是冰箱的正面、侧面、上面。大多数学生都比较熟悉这两种电器,指出它们的各个面不会有多少困难。他们凭头脑里已有的洗衣机和冰箱的表象,识别洗衣机、冰箱各个面的图形;又依据洗衣机、冰箱的正面、侧面、上面的图形,想像这两个物体的样子。教材通过物体与图形间的这种转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如果有学生因不熟悉这两种家用电器,指出它们的各个面有困难,教师可以提供下面的实物图给予帮助。   第2题站在不同位置观察放在桌上的长方体形状的文具盒,看到的面的个数往往是不同的,最多只能同时看到文具盒的三个面。教材不把这个内容作为知识讲授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初步体会这个内容。由于文具盒比较小,经常能同时看到它的正面、侧面、上三个面,同时看到它的上面或正面、同时看到它的上面或侧面也不难。而只看到它的正面、侧面,只看到它的正面或只看到它的侧面却不是很容易的,要把视线放在与文具盒的正面、侧面相同的高度上才能看到。教材希望学生学会把视线放在适宜的高度上观察,为下面继续学习物体的三视图作好准备。第3~5题是观察几何体,先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再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正方体,说出看到的图形;然后是观察两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指出看到的图形。在从正方体或长方体的正面、侧面、上面观察时,要指导观察的方法。如从正面看,应站在物体的正前方,把视线垂直于物体正面的中间。又如从上面看,应站在物体的正前方并紧靠物体,低下头看把视线垂直于物体上面的中间。另外,观察正方体和长方体必须看实物,不是看教材画出的正方体、长方体的实物图。   2?进行简单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能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作为空间观念的一个表现。一般情况下,物体的三视图是指描绘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面的形状的平面图形。在第87页“想想做做”第4、5题中,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正方体、长方体的三视图,初步体验了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物体的要领,初步使用了说一说或连一连等选择视图的方法。第88~89页教学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例题先让学生用三个同样大的正方体照教材插图里的样子摆一摆,再分别从摆成的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看一看,然后把观察位置和相应的视图用线连一连。摆、看、连是教材安排的三项学习活动。为什么先“摆”?这里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通过摆能够了解物体的形状和结构,区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便于观察;第二个原因是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可观察的实物,防止部分学生因缺少几何体而去看教材插图。“看”是例题教学的重点,分别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看一看,这里的“看”要注意三点:一是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在全体学生中必须是一致的;二是观察方法要正确,视线必须垂直于物体的那个面的中间;三是要想一想看到的形状是怎样的图形。例题里的物体,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三个正方形组成的,下面是并排连在一起的两个正方形,其中右边那个正方形的上面还有一个正方形。从侧面看到的图形是两个上下连在一起的正方形。从上面看是教学的难点,虽然在物体上的两个正方形面一个高些、一个矮些,但是用同一幅平面图表示它们,应该是左右并排连在一起的两个正方形。必须让学生一边看、一边体会。“连”是表达观察结果的一种方式,教材里画出了物体的三幅视图,让学生指出从正面、侧面、上面分别看到的是哪一个图形,适当降低了学生表达的难度。   “试一试”向学生提出了两点要求,先是依据指定的正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然后是画出这个物体的侧视图和上视图,让学生比较充分地经历“视图—物体—视图”的转换活动。依据视图摆出物体一般经历“研究视图—摆出物体—验证摆法”的过程。“研究视图”要分析视图的结构,下面是两个左右并排相连的正方形,其中左边的那个正方形上面还有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对视图进行分析研究能启示物体的摆放方法。“摆出物体”是在分析视图、构思摆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时也会在分析视图的同时进行。如看到正视图的下面是两个左右并排相连的正方形,就拿出两个正方体左右并排摆在一起;又看到左边那个正方形的上面还有一个正方形,就在摆出的左边那个正方体的上面再放一个正方体。摆成的物体是不是符合要求?需要验证。验证的方法是从这个物体的正面看一看,如果看到的形状和指定的视图一致,摆出的物体是符合要求的。如果看到的形状和指定的视图不一致,应该重摆。这道题在摆好以后还要画出物体的侧视图和上视图,画视图的要求比选择视图连连线的要求提高了些,学生能画出草图就可以了。   “想想做做”围绕几何体与其三视图相互转化而设计。第1、2题要求学生先用三个正方体摆一摆。其中第1题是照教材画出来的几何体那样摆,第2题是按“横着摆成一个长方体”这个要求摆,教学时不能疏忽这一点。第3、4题是“依据视图要求拼搭”,其中第3题的每小题都只有一种摆法,摆好后还要从正面和侧面观察并画出视图。第4题是开放的,符合正视图要求的摆法不惟一。先把两个正方体一上一下竖着(或一左一右横着)摆放后,第三个正方体可以摆在这两个正方体的前面,也可以摆在后面。虽然摆成的物体形状不同,但正视图相同;虽然这两个物体的正视图相同,但侧视图不同。学生在体会这些同与不同时,空间观念得到了发展。第5题里的三个物体都是用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其中左边和中间的物体都能清楚地看到它们的4个正方体,右边物体只能直接看到3个正方体,让学生体会还有1个不能直接看到的正方体。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 #课件# 导语】精心设计的课件,在教学中能起到组织教学、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作用,同时它也能促使学生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索,下面是 无 整理的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推理》课件 】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86、8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应用意识。   2、借助列表整理信息,并对生活中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3、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与同伴进行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利用表格进行生活中的推理。    教学难点:   借助列表整理信息,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老师一直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最能干,今天终于有机会和你们一起研究数学问题,我真的很高兴!   师:你们看,我这里有一支白色粉笔和一支红色粉笔(展示粉笔),我把它们分别放在两只手上,藏在身后,谁来猜一猜,我的右手可能拿着什么颜色的粉笔?   师:请3名学生猜一猜。(学生可能说老师右手拿着红粉笔,也可能说老师右手拿着白粉笔。)   师:有几种可能性呢?   生:两种。(肯定学生的回答。)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一个信息:红粉笔不在左手。谁能准确猜出我手中分别是什么颜色的粉笔?   请一名学生猜出来:老师右手拿着红粉笔,左手拿着白粉笔。   师:真不错!(展示手中的粉笔)说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生:因为红粉笔不在左手,所以红粉笔一定在右手,那么左手一定拿着白粉笔。   师:说得真好!在生活中,我们常利用一些已知信息进行推理、判断。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趣的数学问题——生活中的推理。(出示课题)板书   二、新授   1、教师:老师从智慧老人那里了解到这样一件事(出示例1前半部分

上一篇: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下一篇:三年级童话故事300字作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