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4-04-26 21:03:19编辑:coo君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篇

【 #一年级# 导语】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一)学生们情况分析:   本班16名同学在一学期的一年级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如对数字的认识、简单的加减法运算都有一定的基础。从同学们的学习和^考~试检测中发现影响本班学习掌握的因素较多。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方向与位置、认识图形、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三)认识钟表,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们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们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们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会认读整时、几时半,会写时间,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进行恰当的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们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们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们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们。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篇二】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担任一年(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能有序思考,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总体来说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也还比较理想。只是由于年龄比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能力比较差,好说好动,倾听习惯还有待培养。大部分孩子能主动学习,部分后进生需要特别关注,如坤,莉,铨,粤。因此本学期一方面要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争取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本学期的学习中来。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逐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等。   二、指导思想:   面对新的社会要求,教师与学生应首先走了社会的前边,因此我们应该以新课标要求为指挥棒,采用所有可行的措施,尽量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开放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内容与思想的衔接,内容要在学生上学期的水平之上发展并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思想上注意新思维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结合。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其中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   1、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2、空间与图形:   (1)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统计与概率: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2)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五、具体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篇三】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学校的“启智”教育为目标,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教学依据。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孩子自主探寻的能力。重视以孩子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孩子熟悉的情景,帮助孩子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使孩子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孩子自主探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孩子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寻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孩子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孩子的方法,比如建立孩子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孩子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五篇

【 #一年级# 导语】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五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进一步确立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围绕教学工作意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突出有效主题。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备课与上课的一体化,实现集体备课与教科研活动的有机结合,与校本培训的高度融合,让集体备课活动与新课程改革携手同行,使备课过程成为教师合作、实践、创新的研究过程,从而大大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介绍   本年级有8个班,备课组的四位教师有2位长期担任低段数学教学,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还有2位刚接触低年级数学教学,固要加强同事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让备课组工作有一定特色,数学教学质量有一定提高。   三、重点工作   1、制订计划   学期初,由备课组长提前确定每次集体备课的时间、中心发言人及研讨主题,提前通知。组内成员明确分工、内容后,钻研教材,进行备课准备,撰写备课发言稿及教学设计思路,以备集体议课时发言。   2、磨课实践   首先集体研讨,由主备人写出教案,并执教。参与听课的老师评课,指出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互相学习,共同改进。对教案进行二度修改。个人执教可根据本班的学情,对集体备课的教案进行修补,写出个性的教学设计方案并付诸教学实践,同时教师还可根据教师本人和班级的实际,随时调整教学设计,以求效果。   3、反思提炼   在教学结束后,备课组教师根据交流教学情况,反馈教学效果,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改进措施。在反馈的基础上,各位教师要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认真撰写教后札记,分析成与败,总结得与失,从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   4、抓好一年级新生的教学常规教育   学生刚入校,对上课的常规不了解。年纪小,自律性差,有部分学生没有说普通话的意识,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等等,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持之以恒抓好教学常规教育。   5、精心设计作业形式,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提倡布置选择性、层次性、实践性、趣味性作业,把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的批改、评讲应做到细而勤。认真开展“培优补缺”活动,对后进生要多鼓励多表扬,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2.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经历上下、前后空间位置关系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认识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一定的辨别空间方位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位置   师:现在交通便捷,而且有序,大家都很遵守交通规则,想不想去看一看呢?请看画面。(画面一:汽车通过十字路口,行人在等待;画面二:汽车停止前进,行人通过斑马线)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上、下”的位置关系。   ①观察画面,认知“上、下”的位置关系。   师: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红绿灯)   师:对,是红绿灯,它们的作用可真大。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里的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呢?与同桌小朋友轻声说一说。   联系实际提问:刚才,同学们把3盏灯的上、下位置关系说得很清楚,(板书:上下)   再看看,在我们的教室有这样的上、下位置关系吗?我们的身体上呢?   ②练习。   把数学书放存课桌的上面,把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然后把你的双手压在文具盒上面。   说一说,数学书上面是什么?你的双手下面是什么?   (2)教学“前、后”的位置关系。   ①认知“前、后”的位置关系。   下面,请小朋友继续看画面,绿灯亮了,汽车继续前行,这时,画面上有几辆车,你能不能用“前、后”来说说它们又是什么位置关系呢?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板书:前、后)   师: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说说它的位置。   ②练习。   A、出示十二生肖图,让学生说说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谁排在谁的前面,谁排在谁的后面。   B、教室里的座位也有前、后这样的位置关系,看看你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也可以说,你在这个同学的前面,在另一个同学的后面(被念到的同学请站起来)。还可以问:从前往后数,他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呢?   三、运用知识。巩固练习   (1)师生一起玩“做一做”的游戏。然后同桌两人出座位玩边说方向位置边拍手的游戏。   (2)做“说反话”游戏。   四、质疑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师指着板书)   “上”、“下”、“前”、“后”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碰到,你能向老师这样举例子说明吗?   学会了“上、下、前、后”的位置知识,我们就要懂得在生活中将它们进行应用。请小朋友回家后结情境给父母说一说生活巾的“上、下、前、后”。 3.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连减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连减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找准整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连减:小鱼图,初步感受连减   1、课件:你们观察,发现了什么?(一共有6条小鱼)你们刚才看到什么了?(游走了1条),再看,又发现什么了?(又游走了3条)你能连起来说三句话再提个问题吗?(6-1-3=2)   2、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谁列式?   算式与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你知道叫什么吗?像这样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算式,叫连减。(出示课题)   3、你会读算式吗?谁能象他那样读?   4、6表示什么呀?(河里一共有6条鱼)游走的1条是从几里面去掉?3表示什么?游走的3条是从几里面去掉?5在哪呢?(记在我们的脑子里)。   二、小鸭图,加深连减意义   1、连续播放画面,细心观察,你会讲故事吗?   2、你能列个连减算式吗?   (汇报图意,列出连减算式)   3、齐读算式   三、小兔情境,清晰部分与整体关系   1、你们看,这里住着小兔,你们知道住着几只小兔吗?为什么?你们看,先跑出来几只?又跑出来几只?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谁会列式?10-4-2,这里的4表示哪部分?2呢?剩下的4呢?(指名到前面为大家指出)(分别说说每部分表示的是哪部分)   3、小结:我们今天认识了连减,我们会读、会算。   下面我们来动手做。   四、巩固练习   1、小松鼠   一共10只松鼠,地上有几只?树上有几只?问题是树洞里有几只?   你能列出连减算式吗?   2、读读算算   8-5-3=  5-2-1=  9-5-4=  10-2-7=   3、逆向思维训练   (1)月亮说:“我可以表示一个数吗?”   7-2-3=月亮,月亮代表几呢?你是怎么想的?   (2)小猫可以代表一个数吗?小猫-4-2=1,小猫代表几呢?   (3)大树可以代表一个数,9-大树-3=2   (4)7-()-()=1   你是怎么想的?   4、你能举例说生活中的连减的例子吗?   5、渗透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你猜想各部分可能会是几?如果整体是10,求各部分应该怎么做呢。   6、我们带10元钱,可以买什么?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连减,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去掉两个数的运算叫做连减。连减就是从第一个数里减去第二个数,用这个得数再减第三个数,就是最后的得数。 4.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现状分析   今学期我主要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本年级共有学生58人。绝大部分同学都进入过幼儿园,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个别学生的数学成绩比较差。因为读幼儿园时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养成不太好,因此影响了学习。今后一定要加大力度培养他们的养成教育。但总体上来看,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年级。   二、目标要求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   3、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   4、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地口算和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   6、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4、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5、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5、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   6、课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优生吃得饱,学困生学会所要学的知识。   7、分层布置作业,做好培优辅差工作。   8、规范好作业格式,重点抓好养成教育。 5.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一年级数学的教学具体工作计划

  一年级数学教师应该要怎么制定新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呢?下面就随我一起去阅读一年级数学的教学具体工作计划,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一年级数学的教学具体工作计划一   一、本班情况   本班学生35名,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位置,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图形的拼组, 4、100以内数的认识   5、认识人民币,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7、认识时间, 8、找规律, 9、统计,   三、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一年级数学的教学具体工作计划二   一、 班级情况   这个学期,我带一(1)班和一(3)班,共90人。通过一个多星期的接触,对他们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学生生活,他们对小学生活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好学,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学习活动,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对数学有着一定的求知欲,所以在本学期的数学课上,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掌握学习数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快乐学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自制能力差,接受新知的能力弱,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本册教学工作的重要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1. 五个超小单元: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认图形。   2.10以内数的认识,分与合,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11~20各数的认识和20以 内的进位加法。   4.两个综合与实践活动: 有趣的拼搭,丰收的果园。   5.期末复习:重点让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经历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整理过程,初步感受复习整理的意义和价值。   教材分析:   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多少、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知道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不同;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上、前后、左右,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联系实际问题认识加法和减法,探索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   (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3)能根据物体的数量、形状、颜色或其他标准,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掌握简单的比较方法,具有用语言或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学会有根据地思考;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通过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体会思维过程的灵活性。   (3)在认识常见几何形体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境和问题,初步感受数学抽象和简单推理的意义。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简单事物。   (2)初步学会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一些不同方法。   (3)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帮助与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与兴趣,有喜欢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2)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会数学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数学思考的价值。   (3)能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   (4)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册的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难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数概念的建立。   五、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形象、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加强学生能力与良好习惯的养成。多采取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后进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9、适当加强口算的教学。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又将开始安排今后的教学工作了,写好教学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为了让您不再为做教学计划头疼,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现有学生人,尽管人数不多,但存在的问题却不少。主要原因是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审题能力及认真听题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三、全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三)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2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学生的情况老师已经基本了解,第一梯次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动手能力也较强;第二梯次的学生学习也比较积极,思维也基本能够跟上,需要老师及第一梯次学生的带动;而第三梯次的学生学习比较被动,磨磨蹭蹭,听讲不认真,语言表达较差,动手能力也较差,需要老师及第一、二梯次学生的帮助。在这一学期中应继续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对第三梯次学生的转化。   二、教材分析:   新教材第二册共有10个单元:   第一单元:下雨了——认识钟表;   第二单元:丰收了——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三单元:牧童――认识图形;   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   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第七单元: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八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   第九单元:我换牙了——统计;   第十单元:儿童乐园——总复习,   另外还包括两个数学广场和两个实践活动。   在数与代数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学看钟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人民币的认识。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农夫与牧童――方位与图形、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   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安排了:趣味拼摆、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安排了:我们的鞋码——统计。   三、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空间与图形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3、统计与概率   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4、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   (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四、教材重难点:   重点:   1、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意扩充练习内容和形式,重视渗透性的练习。   2、加强练习,切实提高口算能力,鼓励学生使用“我会算”、“我会看”、“我发现”等自信的信息。   难点:   1、用活情景图,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   2、注重实际操作,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真正体验数学好玩,数学有用。   五、教学措施:   1、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5、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下雨了———————————————————————2课时   第二单元:丰收了——————————————————6课时   第三单元:牧童——————————————————4课时   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2课时   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5课时   第六单元:大海边—————————————————————17课时   第七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八单元:阿福的新衣——————————————————4课时   第九单元:我们的鞋码——————————————————2课时   第十单元:儿童乐园————————————————————5课时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3   一、本班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分析与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29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及格率100%、均分102分、后进生转化50%。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生活中的数、观察与测量、加与减(一)、(二)、(三)认识人民币,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及圆的直观认识,简单的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学措施   1、课前备课必须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   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和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并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学具。   7、每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做到及时复习,及时考核,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补差补漏。   8、从作业上严格要求学生,不但书写工整,且准确率高。对每天的作业老师要及时批改,并让学生养成改错的好习惯。   四、本学期教学奋斗目标:   力争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使学生全面掌握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在期末统考中及格率达到100%,均分达到105分以上,后进生转化率达到100%。   五、主要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他们在课堂上多提问,课后多辅导,多鼓励树立起他们的学习信心,挖掘提高成绩的有利因素,全面提高教学成绩。   6、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新鲜出炉,2021年秋季部编人教版数学上册: 2021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关于教育改革指示精神以及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通过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为更好完成教学目标,特制订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一年级(1)班共有学生42人。孩子们基本都经历了三年左右的幼儿园教育。大多数孩子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数数经验,能动手摆小棒、观察画面等实践活动。刚刚跨入小学,孩子们带着陌生与不适应,与此同时,他们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 刚入学的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此时好的引导显得至关重要,应把握这个时期,循循善诱,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本学期,我主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作为为教学工作的重心,要让每个孩子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结构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根据刚入学孩子特点,围绕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搭了“第一级台阶”。依次安排了以下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习等。 (二)主要内容分析 “第一级台阶”很重要!本册教材围绕义务教育阶段即将展开的“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方面内容,带领孩子初入“数学之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本册教材将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在计算教学中,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带领孩子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每个单元的后面都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本册教材还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更多详细内容word打印版,请见百度文库:2021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码字不易,如有帮助请采纳。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3篇)

【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1)班有学生65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32人,通过师生一学期的共同努力,绝大部分部分上课能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一定基础的学习习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学生上课纪律松懈,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能及时完成,经常拖拉作业,以致学习成绩较差,还需要在新学期里多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做好这部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工作。   二、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共六个单元和一个总复习,分别从数与代数、空间图形、实践活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一)”。是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降低了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学习数学的难度。退位减法是一个难点,学生掌握比较慢,但同时也是今后竖式减法的重点所在。所以在介绍的:数小棒、倒着数数、凑十法、看减法想加法、借助计数器……这些方法中,孩子们喜欢用什么方法不统一要求,自己怎么快怎么算,但是要介绍这些方法。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在“加与减”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上学期立体图形到现在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欢的拼图,用它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第五单元之后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分扣子”和“填数游戏”。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促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安排学生填数游戏,旨在对孩子的口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训练,感受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1、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教科书里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体会数学是人类在长期生活和劳动中逐渐形成的方法、理论,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体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息息相关。   4、在教师的具体指导和组织下,能够实事求事地批评自己、评价他人。   (二)知识与技能:   1、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探索并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学习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难点   1、20以内退位减法。   2、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教材,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向课堂要质量。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数学活动中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特别是加强计算教学。计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通过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同时注意教材之间的衔接,对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开展一帮一活动,与后进生家长经常联系,及时反映学校里的学习情况,促使其提高成绩,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4、加强口算练习,逐步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5、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6、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7、每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做到及时复习,及时考核,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补差补漏。   8、从作业上严格要求学生,不但书写工整,且准确率高。对每天的作业老师要及时批改,并让学生养成改错的好习惯。   六、奋斗目标:   1、向40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2、做好培优扶差工作,提高数学及格率,力争使及格率达95%。   七、学困生辅导和转化措施   1、思想教育,转化观念端正学习态度。   2、根据学生的知识缺漏,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补缺补漏。   3、多一份关心、帮助,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表扬他们,使其体验成功、努力学习。   4、因材施教,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5、课堂上多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并逐步提高要求。   6、加强作业指导、抓质量。   7、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优秀学生带动后进生,促使他们的转化。 【篇二】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了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但是一年级学生毕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在快乐学习中进一步体验思维的乐趣、成功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找规律,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要求及重难点   1、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真正做到备好课、备好学生,因材施教,教学中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放手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习惯。   3、充分利用课外教辅材料,尽量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4、上课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精彩的发言给予表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6、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7、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8、利用家长联系本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适当交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数学的方法。   六、转变后进生方法及措施   1、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心;   2、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及上进心;   3、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耐心辅导,安排成绩好的和他们坐一块,以便帮助他们学习,共同提高成绩。   4、与家长联系,使学校与家庭达成共识,共同培养好学生。   七、课时安排:共计约60课时   1、认识图形(二)(4课时)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16课时)   十几减9……………………………………3课时   十几减8、7、6……………………………………4课时   十几减5、4、3、2……………………………………2课时   综合应用……………………………………4课时   整理和复习……………………………………3课时   3、分类与整理(2课时)   分类、整理……………………………………1课时   统计表……………………………………1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10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4课时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3课时   综合应用……………………………………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5、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2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2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7、找规律(4课时)   找规律……………………………………4课时 【篇三】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担任一(2)、(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能有序思考,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总体来说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也还比较理想。只是由于年龄比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能力比较差,好说好动,倾听习惯还有待培养。大部分孩子能主动学习,部分后进生需要特别关注。因此本学期一方面要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争取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本学期的学习中来。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逐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等。   二、指导思想   面对新的社会要求,教师与学生应首先走了社会的前边,因此我们应该以新课标要求为指挥棒,采用所有可行的措施,尽量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开放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内容与思想的衔接,内容要在学生上学期的水平之上发展并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思想上注意新思维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结合。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   其中重点教学内容是: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   1、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2、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   (1)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分类与整理:   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五、具体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人教版、北师大版)

【 #一年级# 导语】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忽视教学设计,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学走弯路,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   一、基本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了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但是一年级学生毕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在快乐学习中进一步体验思维的乐趣、成功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找规律,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要求及重难点   1、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真正做到备好课、备好学生,因材施教,教学中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放手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习惯。   3、充分利用课外教辅材料,尽量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4、上课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精彩的发言给予表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6、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7、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8、利用家长联系本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适当交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数学的方法。   六、转变后进生方法及措施   1、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心;   2、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及上进心;   3、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耐心辅导,安排成绩好的和他们坐一块,以便帮助他们学习,共同提高成绩。   4、与家长联系,使学校与家庭达成共识,共同培养好学生。   七、课时安排:共计约60课时   1、认识图形(二)(4课时)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16课时)   十几减9..........................................3课时   十几减8、7、6..........................................4课时   十几减5、4、3、2..........................................2课时   综合应用.......................................................4课时   整理和复习..........................................3课时   3、分类与整理(2课时)   分类、整理..........................................1课时   统计表..........................................1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10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4课时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3课时   综合应用...........................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5、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2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2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7、找规律(4课时)   找规律.................................4课时   8、总复习(5课时) 【北师大版】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1)班有学生65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32人,通过师生一学期的共同努力,绝大部分部分上课能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一定基础的学习习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学生上课纪律松懈,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能及时完成,经常拖拉作业,以致学习成绩较差,还需要在新学期里多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做好这部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工作。   二、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共六个单元和一个总复习,分别从数与代数、空间图形、实践活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一)”。是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降低了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学习数学的难度。退位减法是一个难点,学生掌握比较慢,但同时也是今后竖式减法的重点所在。所以在介绍的:数小棒、倒着数数、凑十法、看减法想加法、借助计数器……这些方法中,孩子们喜欢用什么方法不统一要求,自己怎么快怎么算,但是要介绍这些方法。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在“加与减”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上学期立体图形到现在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欢的拼图,用它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第五单元之后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分扣子”和“填数游戏”。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促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安排学生填数游戏,旨在对孩子的口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训练,感受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1、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教科书里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体会数学是人类在长期生活和劳动中逐渐形成的方法、理论,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体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息息相关。   4、在教师的具体指导和组织下,能够实事求事地批评自己、评价他人。   (二)知识与技能:   1、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探索并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数学练习题

下一篇:小学数学竞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