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执业医师真题

时间:2024-04-27 17:55:26编辑:coo君

医学实践技能病例分析题(二)

11—肾外伤

  [病例摘要]男性,42岁,右腰部外伤,肉眼血尿6小时

  患者于6小时之前因盖房,不慎从房上跌落,右腰部撞在地上一根木头上,当即右腰腹疼痛剧烈,伴恶心,神志一度不清。伤后排尿一次,为全程肉眼血尿,伴有血块。急送当地医院,经输液病情稳定后转入我院。平素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查体:T37.3℃, P 100次/分,BP 96/60mmHg.发育营养中等,神清合作,痛苦病容。巩膜皮肤无黄染,头颅心肺未见异常。腹部稍膨隆,上腹部压痛、反跳痛,未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右腰部大片皮下瘀斑,局部肿胀,右腰部触痛明显,膀胱区叩诊实音,尿道口有血迹。

  化验:①WBC 10.2×109/L, HGB 98g/L, 尿常规:RBC满视野,WBC 0-2个/高倍。②B超:右肾影增大,结构不清,肾内回声失常,包膜不完整,肾周呈现大片环状低回声。③胸片正常

  [分析]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1.肾外伤(右肾)

  2.轻度脑震荡

  (二)诊断依据

  1.右腰部外伤史

  2.右腰腹疼痛,血压、血红蛋白偏低,脉快

  3.肉眼血尿,尿镜检红细胞满视野

  4.受伤后神志一度不清

  二、鉴别诊断(5分)

  1. 肝脏破裂:通过体检,体征,B超检查可排除

  2.肠破裂:有明显腹膜刺激症状及膈下游离气体

  三、进一步检查( 4分)

  1. 大剂量造影剂排泄尿路造影:可评价肾损伤程度与范围,并了解对侧肾功能情况

  2.CT:可清晰显示肾实质损伤,尿外渗和血肿范围

  四、治疗原则( 3分)

  1.绝对卧床,观察生命体征(BP,P、R,T等) .经积极治疗后病情仍无改善,需急诊手术探查

  2.抗休克、抗感染及对症处理

  3.注意腰部肿块范围有无增大,观察每次排出尿液颜色深浅变化,定期检测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容积

  12—肠管破裂

  [病例摘要]女性,22岁,12小时前被木块击中腹部,6小时来腹痛腹胀逐渐加重入院。

  患者因车祸被木块击中腹部,腹壁挫伤后剧痛,休息后逐渐缓解,但半日后腹部又开始疼痛,持续压痛,伴有腹胀,且逐渐加重,来院就诊

  查体:T37.6℃,P82次/分,BP 120/80mmHg.神清合作,头颈心肺未见异常,腹稍胀,腹式呼吸减弱, 脐周可见挫伤痕迹,全腹均有压痛,而以腹中部最重,腹肌稍紧张,反跳痛较明显,肝浊音界存在,移动性浊音(±),肠鸣音甚弱,听不清。

  化验:Hb 120g/L, WBC 11×109/L 腹部平片,膈下未见明显游离气体。B超见肠间隙增宽腹腔穿刺有少量淡黄色液体。

  [分析]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 诊断 腹部闭合性损伤:肠管破裂(小肠破裂可能性大)

  (二)诊断依据

  1.腹中部直接受力外伤史

  2.腹痛,腹胀逐渐加重

  3.有腹膜刺激体征

  4.穿刺液不除外肠液

  二、鉴别诊断(5分)

  1.其他空腔脏器破裂

  2.单纯腹壁损伤

  3.肝损伤

  三、进一步检查(4分)

  1.重复腹腔穿刺

  2.腹腔灌洗检查

  四、治疗原则(3分)

  1.开腹探查

  2.行破裂肠壁缝合或肠段切除吻合术
 13—闭合性腹部损伤:肝破裂

  [病例摘要]男性,35岁,右下胸及上腹部挫伤6小时

  患者骑摩托车撞车,右下胸及上腹部受车把直接撞击后,上腹部持续剧痛,向右肩放射,并觉腹痛范围增大,以右侧为著。2小时来有口渴,心悸和轻度烦燥不安

  既往体健,嗜酒,无肝炎或结核病史,无高血压史。

  查体:T38℃,P102次/分,BP100/70mmHg.神清,轻度不安,颜面结膜稍苍白,心肺(-),腹稍胀,右下胸及上腹部可见挫伤痕迹,明显压痛,全腹均有压痛和肌紧张,以右上腹最著,全腹均有反跳痛,以右侧腹更明显,腹部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肠鸣音甚弱。

  化验:Hb 92g/L, WBC 12×109/L .腹部平片未见膈下游离气体,可见小肠液平面。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闭合性腹部损伤:肝破裂

  (二)诊断依据

  1.右上腹暴力撞击史   2.右上腹持续腹痛,向右肩放射

  3.有腹膜刺激体征和移动性浊音  4.血红蛋白偏低

  二、鉴别诊断(5分)

  1.单纯腹壁和胸壁挫伤   2.空腔脏器损伤(胃十二指肠或胆囊)   3.肋骨骨折

  三、进一步检查(4分)

  1.B 超探测肝膈面及小肠间隙

  2.腹腔穿刺或灌洗,有无血液或含有胆汁   3.胸片

  四、治疗原则(3分)

  1.注意病情发展,必要时输血   2.开腹探查、止血、缝合裂口、清洗腹腔

  备注: B超示肝右叶部膈面有液性团块,肠间隙增宽

  14—脾破裂

  [病例摘要]男性,17岁,左季肋部外伤后10小时,口渴,心悸,烦燥2小时患者今日晨起行走于驴群中时,被踢中左季肋部,当时疼痛剧烈,即至镇上医院就诊,拍片证实有肋骨骨折,卧床休息和局部固定后感觉好转,但仍有左上腹痛伴恶心。下午起床活动时觉全腹疼痛发胀,伴头晕、心悸,2小时来口渴、烦燥。

  查体:T37.6℃,P110次/分,Bp 90/60mmHg.神清,颜面、结膜明显苍白,心肺(-),左季肋部皮下瘀斑,压痛。腹稍胀,全腹有明显压痛,以左上腹为著,肌紧张不明显,但有明显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可闻,弱。

  化验:Hb 82g/L, WBC 90×109/L.

  [分析]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1.脾破裂,腹腔内出血

  2.肋骨骨折

  (二)诊断依据

  1.左季肋部外伤史

  2.胸片证实肋骨骨折

  3.腹痛遍及全腹,伴有失血症状

  4.腹腔内出血之体征

  二、鉴别诊断(5分)

  1.单纯肋骨骨折及软组织挫伤

  2.其他腹腔脏器损伤:肝、小肠

  3.血胸

  三、进一步检查(4分)

  1.腹部B超:肝脾及血肿块

  2.腹部平片:有无膈下游离气体

  3.胸片:肋骨,胸腔积液

  4.腹腔穿刺

  四、治疗原则(3分)

  1.严密观察病情,复查Hb、P、BP必要时输血

  2.开腹探查:脾切除

  条件许可时缝合裂口或脾部分切除术
1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

  [病例摘要]女性,39岁,烦燥不安、畏热、消瘦2月余

  患者于2月前因工作紧张,烦燥性急,常因小事与人争吵,难以自控。着衣不多,仍感燥热多汗,在外就诊服用安神药物,收效不十分明显。发病以来饭量有所增加,体重却较前下降。睡眠不好,常需服用安眠药。成形大便每日增为2次,小便无改变,近2月来月经较前量少。

  既往体健,无结核或肝炎病史,家族中无精神病或高血压患者。

  查体:T37.2℃,P92次/分,R20次/分,Bp 130/70mmHg.发育营养可,神情稍激动,眼球略突出,眼裂增宽,瞬目减少。两叶甲状腺可及、轻度肿大、均匀,未扪及结节,无震颤和杂音,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腹软,肝脾未及。

  [分析]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

  (二)诊断依据

  1.有怕热多汗,性情急躁

  2.食欲增加,体重下降

  3.甲状腺肿大,突眼

  4.脉率加快,脉压增大

  二、鉴别诊断(5分)

  1.单纯性甲状腺肿

  2.神经官能症

  3.结核,恶性肿瘤

  三、进一步检查( )

  1.颈部B 超,同位素扫描

  2.T3、T4、TSH测定

  3.131 碘摄取率

  四、治疗原则(3分)

  1.内科药物治疗

  2.必要时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16—急性胰腺炎

  [病例摘要]男性,50岁,骤发剧烈上腹痛,伴腹胀、恶心、呕吐一天

  患者于发病当天无明显诱因突然发作剧烈腹痛,初起时觉剑突下偏右呈发作性胀痛,腹痛迅速波及全腹部转成持续性,刀割样剧烈疼痛,并向后背放射,伴恶心、呕吐,吐出胃内容物。发病以来未曾排便及排气,并且不敢翻身也不敢深呼吸,更不敢使腹部受压。12小时前腹痛加重并出现烦燥不安,憋气,伴体温升高遂来急诊。三年前查体,发现胆囊结石,从无症状,未予治疗。既往无类似腹痛,无溃疡病史。

  查体:体温38.9℃,BP110/80mmHg,P110次/分,R32次/分。急病容,右侧卧位,全身皮肤及巩膜可疑黄染,头颈心肺(-),全腹膨隆,伴明显肌紧张及广泛压痛,反跳痛。肝脾触诊不满意,肝浊音界在右第六肋间,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

  辅助检查:Hb96.1g/L, WBC18.9×109/L, AST 211U/L,BUN 9.9mmol/L, TBIL 30μmol/L, DBIL 12μmol/L, 血钙1.75mmol/L.卧位腹平片示肠管充气扩张,肠间隙增宽。B超:肝回声均匀,未发现异常病灶,胆囊7×3×2cm大小,壁厚0.4cm,内有多发强光团,回声后有声影,胆总管直径0.9cm,胰腺形态失常,明显肿大,尤其以胰头、胰体明显,胰周多量液性暗区,胰管增粗。

  [分析]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1.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急性胰腺炎  2. 胆囊炎、胆石症

  (二)诊断依据

  1. 急性上腹痛,向后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发烧

  2.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有可疑腹水征

  3.WBC 升高,血钙下降

  4.影像学检查所见:B超、腹平片

  二、鉴别诊断(5分)

  1.消化道穿孔  2.急性胆囊炎  3.急性肠梗阻

  三、进一步检查(4分)

  1.血尿淀粉酶  2.腹腔穿刺,腹水常规及淀粉酶测定  3.腹部CT

  四、治疗原则(3分)

  1.禁食,胃肠减压  2.适当应用抗生素及生长抑素类制剂

  3.密切观察病情,有感染征象时,可手术探查

  备注:腹腔穿刺抽出多量血性液体,淀粉酶1240U/L,血淀粉酶2347U/L,尿淀粉酶960U/L
17-急性肠梗阻

  [病例摘要]男性,25岁,腹痛2天急诊入院。

  患者于48小时前突然发作全腹痛,以右下腹更明显,为阵发性绞痛,伴有肠鸣,多次呕吐,开始为绿色物,以后呕吐物有粪臭味。两天来未进食,亦未排便排气,尿少,不觉发烧。三年前曾作过阑尾切除术。

  查体:急性病容,神智清楚,血压100/60mmHg,脉搏132次/分,体温37.5℃,皮肤无黄染,干燥,弹性差。心肺正常,腹膨隆,未见肠型,全腹触诊柔软,广泛轻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肿块,肝脾不大,肠鸣音高亢,有气过水音。

  辅助检查:血红蛋白160g/L,白细胞10.6×109/L,尿常规阴性。腹部透视有多个液平面。

  [分析]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急性肠梗阻(机械性,粘连性,低位)

  (二)诊断依据

  1.急性阵发性腹痛,伴肠鸣音亢进

  2.腹胀,呕吐;停止排便与排气

  3.有腹部手术史

  4.腹透有多个液平面

  二、鉴别诊断(5分)

  1. 急性胃肠炎:有腹痛,呕吐,腹胀,但无腹泻2. 2.输尿管结石:持续时间不会太长,尿(-)等

  3.其他外科急腹症:消化道穿孔、胆囊炎等

  三、进一步检查(4分)

  1.尿常规及沉渣镜检

  2.B 超 1分

  3.血酸碱度及电解质

  四、治疗原则(3分)

  1.禁食,胃肠减压,抗生素

  2.输液,纠正脱水及酸中毒

  3.手术治疗

  18-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病例摘要] 男性,30岁,腹痛4小时急诊入院

  5小时前进食过量,饮酒后感上腹部不适,4小时前剑突下突发剧痛,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数次,3小时前腹痛蔓延至右侧中、下腹部。患者因疼痛腹部拒按,烦躁不安,出冷汗。急诊查体:腹平坦,广泛肌紧张,剑突下及右中、下腹部压痛明显,剑突下最著,肠鸣音偶闻,为进一步诊治经急诊入院。

  既往间断上腹痛8年,饥饿时明显,未经系统诊治。

  查体:T37.6℃,P104次/分,R24次/分,BP90/60mmHg.急性痛苦病容,烦燥,心肺检查未见明显病变,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广泛腹肌紧张,剑突下区域及右侧中、下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剑突下最著,肝、脾未及,Murphy征(-),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偶闻,直肠指检未及异常

  辅助检查:急查血WBC11×109/L,Hb 140g/L;血淀粉酶96u(对照32u)。

  [分析]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弥漫性腹膜炎)

  (二)诊断依据

  1.突然上腹部剧痛,伴腹膜刺激征  2.十二指肠溃疡病史

  二、鉴别诊断(5分)

  1.胆囊炎,胆囊结石急性发作  2.急性胰腺炎  3.急性胃肠炎  4.急性阑尾炎

  三、进一步检查(4分)

  1.立位腹部平片  2.B 超检查  3.重复血尿淀粉酶测定

  四、治疗原则(3分)

  1.禁食,胃肠减压,作好术前准备  2.开腹手术:穿孔修补术
19-胆总管结石

  [病例摘要]男性,69岁,右上腹痛反复发作3年。绞痛伴发热、寒战、皮肤黄染1天

  6年前因"胆囊结石、胆囊炎"行胆囊造瘘术,3月后切除胆囊,术后胆绞痛症状消失。3年前开始出现右上腹绞痛,多于进食油腻后引起,无发热及黄疸。近2年腹痛发作频繁,偶有寒战、发热,无黄疸。半年前右上腹绞痛,伴轻度皮肤黄染,尿色深,经输液治疗后缓解。一天前突感右上腹绞痛,伴寒战、高烧,体温39℃,且皮肤巩膜黄染,急诊入院。

  既往无心脏、肝、肾疾患,无肝炎或结核史。

  查体:T39℃,P88次/分,BP100/70mmHg.神清合作,皮肤巩膜黄染,腹平坦,可见右肋缘下及上腹旁正中切口瘢痕,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右上腹压痛,无肌紧张或反跳痛,未扪及肿物或肝脾,肠鸣音可闻,胆红素30umol/L,直接胆红素14.90umol/L, 余肝功能、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Hb 150g/L, WBC 29.7×109/L, PLT246×109/L.

  [分析]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1.胆总管结石   2.并发: 化脓性胆管炎 梗阻性黄疸

  (二)诊断依据

  1.反复发作右上腹绞痛,近期出现Charcot三联征  2.DBIL(直胆)及WBC升高

  3.有胆囊结石二次手术史

  二、鉴别诊断(5分)

  1.胆道损伤导致的狭窄、梗阻  2.胆道下端肿瘤

  三、进一步检查(4分)

  1.B超、CT   2.发作期避免应用ERCP或PTC

  四、治疗原则(3分)

  1.抗感染措施   2.急诊开腹探查,总胆管探查,引流

  备注:B超:肝大小形态正常,肝内胆管可见扩张,内径0.7cm,胆总管内径2.1cm,壁增厚,于其下端可探及一1.6×1.2cm结石

  20-结肠癌

  [病例摘要]女性,49岁,大便次数增加、带血3个月

  3月前无明显诱因,排便次数增多,3-6次/天,不成形,间断带暗红色血迹。有中、下腹痛,无明显腹胀及恶心呕吐。无发热,进食可。近来明显乏力,体重下降约4kg.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查体:T37.2℃,P78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

  一般状况稍差,皮肤无黄染,结膜苍白,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无明确病变。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无压痛,无肌紧张,肝脾未及。右下腹似可及约4×8cm2质韧包块,可推动,边界不清,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大致正常,直肠指诊未及异常。

  辅助检查:大便潜血(+), 血WBC4.6×109/:,Hb86g/L,入院后查血CEA42ng/mL.

  [分析]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结肠癌

  (二)诊断依据

  1.排便习惯改变,便次增加

  2.暗红色血便,便潜血(+)

  3.右下腹肿块

  4.伴消瘦、乏力

  二、鉴别诊断(5分)

  1.炎症性肠病

  2.回盲部结核

  3. 阿米巴痢疾

  三、进一步检查(4分)

  1.钡剂灌肠造影

  2.结肠镜检

  3.腹部B超

  四、治疗原则(3分)

  1.病理证实后行根治性手术

  2.辅助化疗


医学实践技能病例分析题(三)

21-胃癌

  [病例摘要]男性,52岁,上腹部隐痛不适2月

  2月前开始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进食后明显,伴饱胀感,食欲逐渐下降,无明显恶心、呕吐及呕血,当地医院按"胃炎"进行治疗,稍好转。近半月自觉乏力,体重较2月前下降3公斤。近日大便色黑。来我院就诊,查2次大便潜血(+),查血Hb96g/L, 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既往:吸烟20年,10支/天,其兄死于"消化道肿瘤".

  查体:一般状况尚可,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皮肤无黄染,结膜甲床苍白,心肺未见异常,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肝脾未及,腹部未及包块,剑突下区域深压痛,无肌紧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直肠指检未及异常。

  辅助检查:上消化道造影示:胃窦小弯侧似见约2cm大小龛影,位于胃轮廓内,周围粘膜僵硬粗糙,腹部B超检查未见肝异常,胃肠部分检查不满意。

  [分析]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胃癌

  (二)诊断依据

  1.腹痛、食欲下降、乏力、消瘦

  2.结膜苍白、剑突下深压痛

  3.上消化道造影所见

  4.便潜血2次(+)

  二、鉴别诊断(5分)

  1.胃溃疡

  2.胃炎

  三、进一步检查(4分)

  1.胃镜检查,加活体组织病理

  2.CT:了解肝、腹腔淋巴结情况

  3. 胸片

  四、治疗原则(3分)

  1.开腹探查,胃癌根治术

  2.辅助化疗
 22-肝癌(原发性,肝细胞性)

  [病例摘要]男性,44岁,工人,右上腹疼半年,加重伴上腹部包块一月

  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钝痛,为持续性,有时向右肩背部放射,无恶心呕吐,自服去痛片缓解。一月来,右上腹痛加重,服止痛药效果不好,自觉右上腹饱满,有包块,伴腹胀、纳差、恶心,在当地医院就诊,B超显示肝脏占位性病变。为进一步明确诊治,转我院。患者发病来,无呕吐、腹泻,偶有发热(体温37.8℃)大小便正常,体重下降约5公斤。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多年,否认疫区接触史,无烟酒嗜好,无药物过敏史,家族史中无遗传性疾病及类似疾病史。

  查体:T36.7℃、P78次/分,R18次/分,Bp110/7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一般,神清合作,全身皮肤无黄染,巩膜轻度黄染,双锁骨上窝未及肿大淋巴结,心肺(-)。腹平软,右上腹饱满,无腹壁静脉曲张,右上腹压痛,无肌紧张,肝脏肿大肋下5cm,边缘钝,质韧,有触痛,脾未及Mruphys sign(-),腹叩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肝上界叩诊在第五肋间,肝区叩痛,听诊肠鸣音8次/分,肛门指诊未及异常

  辅助检查:Hb 89g/L, WBC 5.6×109/L , ALT 84IU/L, AST 78IU/L, TBIL 30μmol/L, DBIL 10μmol/L, ALP 188IU/L, GGT 64IU/L, A-FP 880ng/ml, CEA 24mg/ml.B超:肝右叶实质性占位性病变,8cm, 肝内外胆管不扩张。

  [分析]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肝癌(原发性,肝细胞性)

  (二)诊断依据

  1.右上腹痛逐月加重,伴纳差,体重下降

  2.乙型肝炎病史

  3.巩膜轻度黄染,TBIL上升,GGT上升,A-FP上升

  4.B 超所见

  二、鉴别诊断(5分)

  1.转移性肝癌

  2.肝内其它占位病变:血管瘤,腺瘤等

  三、进一步检查(4分)

  1.上消化道造影,钡灌肠检查

  2.CT

  3.必要时行肝穿刺活检

  四、治疗原则(3分)

  1.手术

  2.介入治疗

  3. 肝移植

  23-梗阻性黄疸:胰头或壶腹周围癌

  [病例摘要]男性,53岁,无痛性、进行性皮肤黄染伴皮肤瘙痒半月入院

  半月前,患者自觉全身皮肤瘙痒,数日后,偶然发现皮肤发黄,伴尿色深,但无明显纳差、腹痛及发热等表现,因既往有胆石症病史,故自行服用消炎利胆片及头孢拉啶胶囊,黄疸未见消退,并有加重趋势,遂来院就诊传染科,门诊检查:ALT 145IU/L, AST 105IU/L, ALP 355IU/L, GGT 585IU/L, Tbil 80μmol/L, Dbil 68μmol/L, Glu 7.80 mmol/L,B超提示肝内胆管扩张,胆囊13×8×6cm3, 肝外胆道受气体影响显示不清,发病以来体重下降3kg.否认既往肝炎、结核、胰腺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查体:T36.8℃,P70次/分,Bp110/79mmHg,发育良好,营养中等,全身皮肤黄染,有搔痕,无出血点及皮疹,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黄染,颈软,无抵抗,甲状腺不大,心界大小正常,心律齐,未闻杂音,双肺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腹平软,全腹未及压痛及肌紧张,肝脾未及,右上腹可触及鸡蛋大小肿物,压之不适,肠鸣音3-5次/分。

  辅助检查:Hb102g/L, WBC10.5×109/L, 中性73%,淋巴24%,单核3%,尿胆红素(+),尿胆原(+),便Rt(-),HbsAg(-), 肝功能、B超检查已如上述……

  [分析]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梗阻性黄疸:胰头或壶腹周围癌可能性大

  (二)诊断依据

  1.无痛性进行性黄疸,伴体重下降  2.尿胆红素阳性,DbiL及GGT 均增高

  3.右上腹可扪及肿大之胆囊,B超示肝内胆道扩张

  二、鉴别诊断(5分)

  1. 内科黄疸病因,瘀胆性肝炎、病毒性肝炎

  2.胆道结石梗阻:一般有疼痛及炎症表现

  3.少见情况:十二指肠壶腹周围炎症,结核,淋巴结肿大等

  三、进一步检查(4分)

  1.CT,重复B超检查:胆道及胰头部情况

  2.十二指肠镜,有条件时作:ERCP

  3.PTC(经皮经肝胆道造影)

  四、治疗原则(3分)

  1.手术减黄

  2.手术切除肿瘤
24-梗阻性黄疸:胆道肿瘤

  [病例摘要]女性,61岁,全身皮肤黄染,大便颜色变浅近一个月入院。

  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明显黄疸,皮肤瘙痒,伴有轻度腹痛,无明显发热,经对症治疗后即缓解,反复发作时尿色深黄,大便颜色变浅,体重、食欲、睡眠无明显变化。6年前曾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

  查体:发育营养正常,巩膜、皮肤明显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上腹部可见手术瘢痕,腹平坦,未见肠型蠕动波,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或肌紧张,肝脾未及,未扪及包块,Murphy征(-),无移动性浊音,肠鸣正常。

  本院B超:肝内胆管扩张,直径0.4-0.6cm,肝总管直径0.8cm,胆总管内未见结石。

  实验室检查:WBC11.4×109/L, HGB134g/L,中性粒细胞78%,尿胆红素6mg/dl.GGT 252IU/L, TBIL 233μmol/L, BDIL 141.2μmol/L.

  [分析]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梗阻性黄疸待查:胆道肿瘤

  胆道结石待除外

  (二)诊断依据

  1.黄疸伴有大便颜色变浅

  2.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升高,尿胆红素阳性

  3.B 超示肝内胆管扩张

  4.胆囊结石手术史,黄疸伴有轻度腹痛

  二、鉴别诊断(5分)

  1. 内科黄疸病因,瘀胆性肝炎、病毒性肝炎

  2. 胆道炎症或结石

  3.肝胰肿瘤

  三、进一步检查(4分)

  1.影像学检查:CT或MRI

  2.必要时以PTC (经皮经肝胆道造影)协助

  四、治疗原则(3分)

  1.手术探查 切除肿瘤或引流

  2.体外引流:经皮经肝胆道引流

  备注:此题较难:手术病理证实为肝门胆管癌
25——梗阻性黄疸 胆总管结石

  [病例摘要]男性,50岁,主因间歇发作性腹痛,黄疸,发热 3个月而入院

  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餐后突然上腹痛,向后背、双肩部放射,较剧烈,伴发烧38℃左右,次日发现巩膜、皮肤黄染,于当地医院应用抗生素及利胆药物后,症状缓解。随后2个月又有类似发作2次,仍行消炎,利胆、保肝治疗,症状减轻。为求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来我院。半年前因"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无烟酒嗜好,无肝炎、结核病史

  查体:一般情况好,发育营养中等,神清,合作。巩膜、皮肤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头颈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脾未触及,无压痛或反跳痛Murphy征(-),肝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

  实验室检查:WBC5.0?109/L, BHb161g/L,尿胆红素(-), TBIL(总胆红素)29.8μmol/L, (正常值1.7-20.00), DBIL(直接胆红素)7.3μmol/L(正常值<6.00);B超:肝脏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回声欠均匀,为脂肪肝之表现,胆总管内径约1.2cm,可疑扩大,未见结石影,但未探及十二指肠后段及末端胆总管

  [分析]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梗阻性黄疸:胆总管结石

  (二)诊断依据

  1. 间歇发作性腹痛,伴有黄疸、发烧

  2.餐后发作上腹痛,向后背及肩部放射,为胆绞痛之表现

  3.有胆囊结石病史

  4.实验室检查有轻度黄疸所见

  5.B 超示胆总管可疑扩大

  二、鉴别诊断(5分)

  1.内科黄疸的病因,如肝细胞性、溶血性、药物性黄疸

  2.肿瘤:胰头癌、壶腹周围癌,以渐进性无痛性黄为主

  三、进一步检查(4分)

  1.发作时重复血尿便常规及肝功、胆红素检查

  2.影像学检查:CT、钡餐

  3.必要时以ERCP或内镜超声协助

  四、治疗原则(3分)

  1.开腹探查 总胆管切开探查,引流

  2.或EPT手术

  备注:总胆管下端结石,经ETP切开取石
26-缺铁性贫血 消化道肿瘤

  [病例摘要]男性,56岁,心慌、乏力两个月

  两个月前开始逐渐心慌、乏力,上楼吃力,家人发现面色不如以前红润,病后进食正常,但有时上腹不适。不挑食,大便不黑,小便正常,睡眠可,略见消瘦,既往无胃病史。

  查体:T36.5℃,P96次/分,R18次/分,Bp130/70mmHg,贫血貌,皮肤无出血点和皮疹,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无黄染,心界不大,心率96次/分,律齐,心尖部Ⅱ/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肺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及,下肢不肿。

  化验:Hb75g/L,RBC3.08×1012/L,MCV76fl, MCH24pg,MCHC26%,网织红细胞1.2%, WBC8.0×109/L,分类中性分叶69%,嗜酸3%,淋巴25%,单核3%,plt:136×109/L,大便隐血(+),尿常规(-),血清铁蛋白6μg/L,血清铁50μg/dl,总铁结合力450μg/dl.

  [分析]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1.缺铁性贫血

  2.消化道肿瘤可能大

  (二)诊断依据

  1.贫血症状:心慌、乏力;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大便隐血(+);有关铁的化验支持诊断

  2.病因考虑消化道肿瘤:依据:中年以上男性,有时胃部不适,但无胃病史;逐渐发生贫血,体重略有减轻

  二、鉴别诊断(5分)

  1.消化性溃疡或其他胃病

  2.慢性病性贫血

  3.海洋性贫血

  4.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三、进一步检查(4分)

  1.骨髓检查和铁染色

  2.胃镜及全消化道造影、钡灌肠或纤维肠镜

  3.血清癌胚抗原CEA)

  4.腹部B超或CT

  四、治疗原则(3分)

  1.去除病因,若为消化道肿瘤应尽快手术

  2.补充铁剂

  3.若手术前贫血仍重,可输浓缩红细胞
27-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病例摘要]男性,35岁,头晕、乏力伴出血倾向半年,加重1周

  半年前无诱因开始头晕、乏力,间断下肢皮肤出血点,刷牙出血,服过20多剂中药不见好转,1周来加重。病后无鼻出血和黑便,二便正常,进食好,无挑食和偏食,无酱油色尿,睡眠可,体重无变化。既往体健,无放射线和毒物接触史,无药敏史。

  查体:T36℃,P100次/分,R20次/分,BP120/70mmHg,贫血貌,双下肢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不黄,舌*正常,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下肢不肿。

  化验:Hb 45g/L,RBC 1.5×1012/L,网织红细胞0.1%,WBC 3.0×109/L, 分类:中性分叶30%,淋巴65%,单核5%,plt 35×109/L,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阳性率80%,积分 200分,血清铁蛋白 210μg/L,血清铁 170μg/dl, 总铁结合力280μg/dl,尿常规(-),尿Rous试验阴性。

  [分析]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全血细胞减少: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性大

  (二)诊断依据

  1.病史:半年多贫血症状和出血表现   2.体征:贫血貌,双下肢出血点,肝脾不大

  3.血象:三系减少,网织红细胞减低,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1分

  4.NAP阳性率和积分均高于正常,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铁增高,而总铁结合力降低,尿Rous试验阴性

  二、鉴别诊断(5分)

  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2.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1分

  3.急性白血病

  4.巨幼细胞性贫血

  三、进一步检查(4分)

  1.骨髓穿刺或活检

  2.骨髓干细胞培养

  3.糖水试验和Ham试验以除外PNH 1分

  4.肝肾功能以利于治疗(肝功异常不能用雄性激素)

  四、治疗原则(3分)

  1.对症治疗:如成分输血,造血生长因子

  2.针对发病机理给药:①针对干细胞:雄性激素,输脐带血,有条件可考虑骨髓移植;②改善微循环:654-2,一叶秋碱,硝酸士的宁(选一种);③抑制免疫:强的松,左旋咪唑 1.5分   3.中医中药:辩证施治
28-系统性红斑狼疮

  [病例摘要]女性,21岁,学生,头晕、乏力、尿色黄半月,加重1周。

  半月前突然头晕、乏力,尿色深黄,进食减少,化验肝功能正常,体温37.8℃,不咳嗽,嗓子不痛,1周来加重,胸透未见异常,化验Hb85g/L, 网织红细胞7%.睡眠、大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半年多来有关节疼痛,有时口腔溃疡,无光过敏,月经正常

  查体:T37.6℃,贫血貌,无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可疑黄染,咽不红,颊粘膜有一溃疡,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肋下0.5cm,质软无压痛,脾侧位可及,双膝关节轻压痛,无红肿,下肢不肿。

  化验:H82g/L,RBC2.70×1012/L, 网织红细胞7.5%, WBC3.8×109/L,分类:中性分叶68%,嗜酸4%,淋巴22%,单核6%,plt124×109/L,尿蛋白(+),RBC3-8/高倍,尿胆红素(-),尿胆原阳性,尿隐血(-),尿Rous试验(-),大便常规(-),血总胆红素36umol/L,直接胆红素4umol/L,Coombs试验阳性,X线胸片(-)

  [分析]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温抗体型,继发性)  2.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二)诊断依据

  1.病史有贫血症状,尿色深黄;体检巩膜可疑黄染,脾大;化验Hb降低,网织红细胞增高,血清间接胆红素增高,Coombs试验阳性

  2.SLE的依据①年轻女性,低热,关节痛,有时口腔溃疡;②查体:低热,口腔粘膜溃疡,脾肿大;③有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④肾脏病变

  二、鉴别诊断(5分)

  1.原发性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药物性及其他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3.急性黄疸性肝炎

  三、进一步检查(4分)

  1.骨髓穿刺检查  2.血清结合珠蛋白等其他有关溶血性贫血的检查

  3.ANA 谱及其他免疫抗体检查  4.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C3 、C4 检查

  5.肝肾功能、腹部 B超

  四、治疗原则(3分)

  1.首选糖皮质激素  2.其他免疫抑制剂  3.对症治疗

  29-急性白血病

  [病例摘要]男性,35岁,发热,伴全身酸痛半个月,加重伴出血倾向一周

  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热38.5℃,伴全身酸痛,轻度咳嗽,无痰,二便正常,血化验异常(具体不详),给一般抗感冒药治疗无效,一周来病情加重,刷牙时牙龈出血。病后进食减少,睡眠差,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体健,无药敏史。

  查体:T38℃,P96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前胸和下肢皮肤有少许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不黄,咽充血(+),扁桃体不大,胸骨轻压痛,心率96次/分,律齐,肺叩清,右下肺少许湿罗音,腹平软,肝脾未及。

  化验:Hb82g/L,网织红细胞0.5%,WBC:5.4×109/L,原幼细胞20%,plt:29×109/L, 尿粪常规(-)。

  [分析]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1.急性白血病

  2.肺部感染

  (三) 诊断依据

  1.急性白血病:急性发病,有发热和出血表现;查体:皮肤出血点,胸骨压痛(+);化验:Hb和plt减少,外周血片见到20%的原幼细胞

  2.肺感染:咳嗽,发热38℃;查体发现右下肺湿罗音

  二、鉴别诊断(5分)

  1.白血病类型鉴别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三、进一步检查(4分)

  1.骨髓穿刺检查及组化染色,必要时骨髓活检

  2.进行MIC分型检查

  3.胸片、痰细菌学检查

  4.腹部B超、肝肾功能

  四、治疗原则(3分)

  1.化疗:根据细胞类型选择适当的化疗方案

  2.支持对症治疗:包括抗生素控制感染

  3.有条件者完全缓解后进行骨髓移植
30-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DIC

  [病例摘要]男性,36岁,咽痛3周,发热伴出血倾向1周

  3周前无明显诱因咽痛,服增效联磺片后稍好转,1周前又加重,发热39℃,伴鼻出血(量不多)和皮肤出血点,咳嗽,痰中带血丝。在外院验血Hb94g/L,WBC2.4×109/L,血小板38×109/L,诊断未明转来诊。病后无尿血和便血,进食少,睡眠差。既往健康,无肝肾疾病和结核病史。

  查体:T37.8℃,P88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皮肤散在出血点和瘀斑,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无黄染,咽充血(+),扁桃体Ⅰ°大,无分泌物,甲状腺不大,胸骨有轻压痛,心界不大,心率88次/分,律齐,无杂音,肺叩清,右下肺可闻及少量湿罗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

  化验:Hb90g/L,WBC2.8×109/L, 分类:原始粒12%,早幼粒28%,中幼8%,分叶8%,淋巴40%,单核4%,血小板30×109/L,骨髓增生明显-极度活跃,早幼粒91%,红系1.5%,全片见一个巨核细胞,过氧化酶染色强阳性。凝血检查:PT19.9",对照15.3",纤维蛋白原1.5g/L,FDP180ug/ml(对照5ug/ml),3P试验阳性。大便隐血(-),尿蛋白微量,RBC多数,胸片(-)。 [分析]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2.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3.右肺感染 1分

  (二)诊断依据

  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①发病急,有贫血、发热、出血;②查体:皮肤散在出血点和瘀斑,胸骨有压痛;③血化验呈全血细胞减少,白细胞分类见幼稚粒细胞,以早幼粒细胞为主;④骨髓检查支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2.DIC依据:①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易发生DIC;②全身多部位出血,③化验PT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FDP增高、3P试验阳性

  3.肺部感染:发热、咳嗽,右下肺有湿罗音

  二、鉴别诊断(5分)

  1.其他急性白血病

  2.其他原因出血

  三、进一步检查(4分)

  1.骨髓细胞免疫学检查

  2.细胞遗传学检查:染色体或基因检查

  3.X线胸片+痰细菌学检查

  四、治疗原则(3分)

  1.维甲酸或亚砷酸治疗

  2.DIC 治疗:小剂量肝素和补充凝血因子及血小板

  3.支持对症治疗:包括抗生素控制感染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邪正斗争与发病

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

正气,简称正,通常与邪气相对而言,是人体机能的总称,即人体正常机能及所产生的各种维护健康的能力,包括自我调节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抗邪防病能力和康复自愈能力。

正气的作用方式有三:①自我调节,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维持阴阳的协调平衡,保持和促进健康;②抗邪防病,或疾病发生后驱邪外出;③自我康复,病后或虚弱时自我修复,恢复健康。

邪气,又称病邪,简称邪,与正气相对而言,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包括存在于外界环境之中和人体内部产生的各种具有致病或损伤正气作用的因素。诸如前述的六*、疫疠、七情、外伤及痰饮和瘀血等。

2.邪正斗争与发病: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是在一定条件下邪正斗争的结果。中医学认为,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病邪侵害和正气虚弱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既强调“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灵枢·百病始生》),同时也强调“必有因加而发”,告诫人们“避其毒气”。邪气与正气的斗争贯穿于疾病过程的始终,两者互相联系又相互斗争,是推动疾病发展的动力。邪气与正气的斗争以及它们之间的力量的对比常常影响着疾病的发展方向和转归。中医学在重视邪气对疾病发生的重要作用的同时,更重视正气在疾病发生中的主要作用,两者都能起决定作用。

(1)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

中医发病学非常重视正气在邪正斗争中的主导作用。在一般情况下,若人体脏腑功能正常,气血充盈,卫外固密,常足以抗御邪气的侵袭,病邪便难以侵入,即使邪气侵人,亦能驱邪外出。因此,一般不易发病,即使发病也较轻浅易愈。当正气不足时,或邪气的致病能力超过正气的抗病能力的限度时,邪正之间的力量对比表现为邪盛正衰,正气无力抗邪,感邪后又不能及时驱邪外出,更无力尽快修复病邪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及时调节紊乱的机能活动,于是发生疾病。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凡风寒感人,由皮毛而人;瘟疫感人,由口鼻而人。总由正气适逢亏欠,邪气方能干犯”(《医论三十篇》)。因此,在病邪侵入之后,机体是否发病了一般是由正气盛衰所决定的。正能抗邪,正盛邪却,则不发病;正不敌邪,正虚邪侵,则发病。人体正虚的程度各不相同,因而形成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一般而言,人感受邪气而生病,多是摄生不当,机体的抵抗力一时性下降,给邪气以可乘之机。邪气侵入以后,人体正气也能奋起抗邪,但在邪气尚未被祛除之前,生理功能已经受到破坏,所以会有相应的临床症状,从而说明某一性质的疾病已经形成。但是,素体虚弱的病人,往往要待邪气侵入到一定的深度以后,正气才能被激发。因此,其病位较深,病情较重。“邪乘虚人,一分虚则感一分邪以凑之,十分虚则感十分邪”(《医原纪略》)。在一般情况下,正虚的程度与感邪为病的轻重是相一致的。

邪气侵入人体以后,究竟停留于何处而为病,这取决于人体各部分正气之强弱。一般说来,人体哪一部分正气不足,邪气即易于损伤哪一部分而发病。如脏气不足,病在脏;腑气不足,病在腑;经脉不足,病在经脉。

由上可知,人体正气的强弱,可以决定疾病的发生与否,并与发病部位、病变程度轻重有关。所以,正气不足是发病的主要因素。从疾病的发生来看,人体脏腑功能正常,正气旺盛,气血充盈,卫外固密,病邪就难以侵入,疾病也就无从发生。从人体受邪之后看,正气不甚衰者,即使受邪,也较轻浅,病情多不深重;正气虚弱者,即使轻微受邪,亦可发生疾病或加重病情。从发病的时间来看,正气不很弱者,不一定立即发病,而只有正气不足时,才能立即发病。即只有在人体正气相对虚弱,卫外不固,抗邪无力的情况下,邪气方能乘虚侵入,使人体阴阳失调、脏腑经络功能紊乱,而发生疾病
(2)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

中医重视正气,强调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地位,并不排除邪气对疾病发生的重要作用。邪气是发病的必要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甚至起主导作用。如高温、高压电流、化学毒剂、枪弹杀伤、毒蛇咬伤等,即使正气强盛,也难免不被伤害。疫疠在特殊情况下,常常成为疾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导致了疾病的大流行。所以中医学提出了“避其毒气”的主动预防措施,以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播散。

疾病发生以后,其病理变化与感邪的性质、轻重,以及邪气作用的部位有密切关系。

①疾病与病邪的关系:一般来说,感受阳邪,易致阳偏盛而出现实热证;感受阴邪,易致阴偏盛而出现实寒证。如火为阳邪,心火炽盛,则现面赤舌疮、心烦失眠、小便短赤等实热之证:而寒为阴邪,寒邪直中,伤及脾胃,则现吐泻清稀、脘腹冷痛、小便清长等阴寒之候。

②疾病与感邪轻重的关系:疾病的轻重,除体质因素外,决定于感邪的轻重,邪轻则病轻,邪重则病重。例如,同一风邪袭人,因感邪轻重不一,其病则有伤寒和伤风之异,邪甚而深者为伤寒,邪轻而浅者为伤风。

③疾病与病邪所中部位的关系:病邪侵犯人体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尽一致。如寒客肌表经脉,则头身四肢疼痛。寒邪犯肺,则咳嗽喘促、痰液稀白等。

(3)邪正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不发病。

正能胜邪则不发病:邪气侵袭人体时,正气奋起抗邪。若正气强盛,抗邪有力,则病邪难于侵入,或侵入后即被正气及时消除,不产生病理反应而不发病。如自然界中经常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致病因素,但并不是所有接触这些因素的人都会发病,此即正能胜邪的结果。邪胜正负则发病:在正邪斗争过程中,若邪气偏胜,正气相对不足,邪胜正负,从而使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气机逆乱,便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发病以后,由于正气强弱的差异、病邪性质的不同和感邪的轻重,以及所在部位的浅深,从而产生不同的病证。

中医学坚持“邪正相搏”的发病观点,提出了“正气内虚”和“因加而发”之说。认为人体受邪之后,邪留体内,当时可不出现任何症状。由于某种因素,如饮食起居失调,或情志变动等,造成人体气血运行失常,抗病机能衰退,病邪乘机而起与正气相搏而发病。故临床上常见某些疾患,随着正气的时衰时盛,而出现时发时愈,或愈而复发的情况。所以,病邪虽可致病,但多是在正气虚衰的条件下,才能为害成病。

由此可见,正气和邪气是相互对抗、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正气与邪气不断地进行斗争,疾病的发生决定于正气和邪气双方斗争的结果。中医学就从这两个方面的辩证关系出发,建立了发病学的基本观点,既强调了人体正气在发病上的决定作用,又不排除邪气的致病条件,这是中医发病学的基本特点。


2012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风邪致病

1.自然特性
  风具有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的特性,为春季的主气,在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大寒、立春、雨水、惊蛰四个节气为风气主令。因风为木气而通于肝,故又称春季为风木当令的季节。风虽为春季的主气,但终岁常在,四时皆有。故风邪引起的疾病虽以春季为多,但不限于春季,其他季节均可发生。

  2.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风性轻扬,善行数变,风胜则动,为百病之长,这是风邪的基本特点。

  ①轻扬开泄: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升散,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所以风邪致病,易于伤人上部,易犯肌表、腰部等阳位。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伤于肺则肺气不宣,故现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等。风邪上扰头面,则现头晕头痛、头项强痛、面肌麻痹、口眼歪斜等。风邪客于肌表,可见怕风、发热等表证。因其性开泄,具有疏通、透泄之性,故风邪侵袭肌表,使肌腠疏松,汗孔开张,而出现汗出、恶风等症状。

  ②善行数变:风善动不居,易行而无定处。“善行”是指风邪具有易行而无定处的性质,故其致病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如风疹、荨麻疹之发无定处,此起彼伏;行痹(风痹)之四肢关节游走性疼痛等,均属风气盛的表现。“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化无常和发病急骤的特性。如风疹、荨麻疹之时隐时现,癫痫、中风之卒然昏倒,不省人事等。因其兼挟风邪,所以才表现为发病急,变化快。总之,以风邪为先导的疾病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一般都具有发病急、变化多、传变快等特征

  ③风性主动:“风性主动”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征。常表现为眩晕、震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直视上吊等症状,故称“风胜则动”。如外感热病中的。热极生风“,内伤杂病中的”肝阳化风“或”血虚生风“等证,均有风邪动摇的表现。

  ④风为百病之长:风邪是外感病因的先导,寒、湿、燥、热等邪,往往都依附于风而侵袭人体。如,与寒合为风寒之邪,与热合为风热之邪,与湿合为风湿之邪,与暑合则为暑风,与燥合则为风燥,与火合则为风火等。所以,临床上风邪为患较多,又易与六*诸邪相合而为病。故称风为百病之长,六*之首。

  风与肝相应。风为木气,通于肝。外感风邪可导致胃脘痛、腹胀、肠鸣、呕吐、泄泻等。这是风邪伤肝,木盛克土所致。

  综上所述,风为春令主气,与肝木相应。风邪为病,其病证范围较广,变化为快。其具体特点为:①遍及全身:无处不至,上至头部,下至足膝,外而皮肤,内而脏腑,全身任何部位均可受到风邪的侵袭。②媒介作用:能与寒、湿、暑、燥、火等相合为病。③其致病的特殊性,风病来去急速,病程不长,其特殊症状也易于认识,如汗出恶风、全身瘙痒、游走不定、麻木以及动摇不宁等症状。临证时,发病在春季与感受风邪明显有关者,均可考虑风邪的存在。


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哪个好治

再障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的全血小板减少现象,血小板减少患者一般骨髓造血功能是正常的,只表现为血小板减少现象。
再障和血小板减少都不是恶性病,但再障病情较危重,尤其是急重型再障的发生,可能很快让患者生命受到威胁,慢性再障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理想;血小板减少存在反复发作的现象,儿童急性血小板减少可治愈。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有什么表现(执业医师题)

最佳答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

1 属于血液病 ,是骨髓中造血小板的 1 不属于血液病,是血
巨核细胞减少或生成的血小板功能 管的炎症性反应
不正常及血小板破坏过多的原因造成的 2 血常规是正常的,尿
2 血常规化验血小板数目低于正常值 常规一般是不正常的
3 症状是:轻者有皮肤,牙龈,鼻子出血; 3 症状是:四肢出现对
严重者会有内脏及颅内出血会危及生命 称分布的出血点,此
病容易影响到胃肠道
关节,及肾脏。
4 一般会对某些东西过
敏,可以查出过敏原
这两种疾病都比较顽固,不容易治疗,但是可以治愈的。都是需要通过中草药治疗才能达到治本的,西药治疗只能暂时缓解病情。


临床助理医师技能57号题

【57号题】7月3日
四川自贡
第一站、1、病史采集;男,57岁,气短一周就诊,10年前患心肌梗死2、病案分析;女,17岁,水肿血尿1周,血压150/95毫米汞柱,扁桃体一度肿大。
第 二站、1、胸部视诊。2、移动性浊音的检查。3、脑膜刺激征的检查,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三选一操作检查。4、阑尾炎手术消 毒、铺巾。5、问;消毒时为什么手的位置比消毒棉球高。第三站、舒张期奔马律、呼吸音减弱、肺炎、左输尿管结石、硬模外血肿、心动过缓、心肌梗死、急诊病人没钱先做CT,报告领导 。
【57号题】7月4日
广东惠州
第一站:胸廓的视诊,液波震颤检查,脑膜刺激征,克尼氏征,布氏征检查。
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时间是每年的7月1号——7月15号,在此期间,有很多的考生在考后在我们的官方网站论坛分享了自己回忆版本的真题,现在已经汇总的非常全面了,有解析,您可以去我们的官方网站参考。上面的是考生分享的本次的自己的考题,仅供参考学习讨论。


2021年公卫执业医师技能考试试题每日一练(10.28)

一、A2型选择题(答题说明:每道试题是以一个小案例出现的,其下面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男性,40岁,既往健康。查体时发现肝在右季肋下2cm,质硬,光滑,无压痛,脾可触及,移动性浊音(-)。ALB40g/L,ALT40U/L,肝穿刺有假小叶形成。诊断为: A.慢性活动性肝炎 B.慢性持续性肝炎 C.代偿性肝硬化 D.肝淤血 E.多囊肝 2.女,28岁。烦渴多尿1年,不规律用胰岛素治疗,恶心、呕吐3天。查体:体温36.2℃,呼吸深大,有烂苹果味。血糖22mmol/L,尿糖(++++),尿酮体(+++)。最可能的诊断为: A.急性胃肠炎 B.代谢性碱中毒 C.乳酸酸中毒 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E.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3.男,36岁。进食后突发上腹刀割样疼痛3小时。查体:腹肌紧张,全腹压痛,肝浊音界消失。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最可能的诊断是: A.胃溃疡穿孔 B.急性阑尾炎 C.急性胰腺炎 D.急性胆囊炎 E.急性肠梗阻 【参考答案】 1.【答案】 C 。 2.【答案】 D 。 3.【答案】 A 。

临床执业医师常考模拟题

  1.决定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是( )   A. 有无临床症状B.能够排除大量病原体   B. 活动范围的大小D.疾病的传染期E.疾病的潜伏期   2.传染源是指( )   A. 体内有病原体的人   B. 体内有病体的人和动物   C. 体内有病原体繁殖的人和动物   D. 体内有病原体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E. 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3.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大小,最重要取决于( )   A. 排出病原体数量B.携带病原体的时间长短C.携带者的家庭人口数人口数   D.接触携带者的易感人口数   E.携带者的职业,社会活动范围,个人卫生习惯及卫生防疫措施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中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有( )   A.3大类23种 B.2大类23种 C.3大类35种 D.2大类35种 E.3大类37种   5.下列哪种为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 )   A. 病毒性肝炎   B. 霍乱   C.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D. 流行性感冒   E. 麻疹   6.可降低人群易感性的因素为( )   A.新生儿的增加 B.易感染人口的迁入 C.免疫人口的死亡 D.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   E.预防接种   7.哪项不是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之一. ( )   A ,传染源 B,传播途径 C,易感人群 D,流行特征 E,以上都不是   8.对乙类传染病中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是( )   A.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性肝炎、艾滋病   B.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C.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流行性出血热   E.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流行性出血热   9.下列哪种是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 )   A. 伤寒菌苗 B.卡介苗 C.白喉类毒素 D.麻疹疫苗 E.破伤风抗毒素   10.下列那一项不是水平传播( )   A. 经空气传播   B. 经水传播   C. 产前从母亲到后代之间的传播   D. 经食物传播   E. 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11.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有( )   A.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预防接种工作   B. 流行后免疫人口增加   C. 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   D. 大于6个月婴儿等费面议人口比例增加   E. 免疫人口的迁入   12.判断某传染病是否为医院感染引起的主要依据是( )   A. 传染期 B.病程 C.临床症状期 D.潜伏期 E.检验结果   13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国务院2003念公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四种情形之一的,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时限是( )   A.12小时 内B.6小时内 C.2小时内 D,8小时内 E.24小时内   14.对甲类传染病接触者隔离的时限是( )   A. 开始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   B. 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平均潜伏期   C. 开始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平均潜伏期   D. 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短潜伏期   E. 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   15.医院感染最重要的传染源是( )   A. 各种感染病人 B.病原携带者 C.动物 D.血液制品 E. 食品   16.下列哪种是主动免疫生物制品( )   A. 狂犬疫苗 B.抗狂犬病免疫血清C.丙种球蛋白 D.破伤风抗毒素 E.胎盘球蛋白   17.传染源及其派出的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所能波及的范围称为( )   A. 疫点 B.疫区 C.疫源地 D.自然疫源地 E.感染区   18.下列那一项不能作为传染源( )   A. 临床症状病人 B.受感染的动物 C.病原携带者 D,恢复期病人 E.受污染的食物   19.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意义大小主要取决于( )   A. 其排出的病原体量、携带病原体的时间长短、携带者的职业等   B. 携带者携带病原体的毒力   C. 携带者携带病原体的时间   D. 携带者病原体的种类   E. 携带者携带病原体的数量   20.下列哪一项不符合简介接触传播的流行病学特征( )   A. 加强传染源管理,讲究个人卫生可减少传播   B. 一般呈散发,有家庭聚集性   C. 无明显的季节性,流行过程缓慢   D. 卫生条件差的地区易发病   E. 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   21.终末消毒是指( )   A. 对现在存在或曾静存在过传染源的疫源地进行消毒   B. 传染源因住院、转移、死亡而离开疫源地后对疫源地进行的消毒   C. 在未发现传染源的情况下对有可能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场所等进行的消毒   D. 消除或杀灭外界环境中存活的病原体   E. 传染源还在疫源地时进行的消毒   22.评价疫苗接种效果的最关键指标是( )   A. 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   B. 接种的安全性   C. 接种的临床效果评价   D. 接种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评价   E. 接种的流行病学效果和免疫学评价   23.疫情责任报告人包括( )   A. 医疗保健单位所有工作人员   B.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所有人员   C. 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旅店和饭店职员   D. 医疗保健人员,疾病预防机构人员,个体从业人员   E. 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   2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传染力、致病力、毒力强度皆为高的是麻疹 B、传染力:麻疹>风疹>麻风   C、结核为低毒力传染病 D、水痘为高毒力传染病   E、致病力是继发感染数/暴露数的计算结果   25.按儿童基础免疫要求,儿童在一岁至两岁半内应完成下列哪几种生物制品的接种( )   A.卡介苗、百日咳菌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乙肝疫苗   B. 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   C. 百日咳菌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白喉类毒素、乙肝疫苗   D. 脊髓灰质炎疫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乙脑疫苗、卡介苗   E. 脊髓灰质炎疫苗、卡介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   26.某县卫生局组织人员对全县麻风进行普查,在1个月内查完全县40万人口,共查出麻风患者80人;因此,该病在该地区的( )   A,发病率为20/10万 B.罹患率未20/10万 C.患病率为20/10万   D.生存率为20/10万 E.续发率为20/10万   27.某人被狂犬咬伤,医生对他进行如下处理:清理伤口、接种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免疫血清。对该患者的免疫接种属于( )   A.人工自动免疫 B.人工被动免疫   C.被动自动免疫 D.自然自动免疫   E.自然被动免疫   28.某市及医院医生确诊一列病毒性乙型肝炎,该医生应该在几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或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   A.72小时 B.48小时 C.12小时 D.8小时 E.24小时   29.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主要实施四早,其中不包括( )   B、 早发现 B、早诊断 C、早报告   D、早隔离 E、早治疗   30.现行我国规定的传染病总共有( )种,甲、乙、丙类分别有()种   A、37、2、23、12 B、37、5、25、7 C、35、2、23、10   D、37、2、25、10 E、35、5、23、7   1992年10月20日某中学134名学生发生食物中毒,经调查20日中餐供应的豆角炒肉为可疑污染食品,经细菌培养.从该食物中分离出痢疾杆菌.对该校食堂工作人员进行大便细菌培养,从厨师李四大便中分离出同血清型的痢疾杆菌.   31.痢疾杆菌是本次食物中毒的( )   A.传染源 B. 传播途径C. 易感者D.影响因素 E病原体   32.李四是本次食物中毒的( )   A. 传染源 B.传播途径 C.易感者 D.传播因素 E.影响因素   33.豆角炒肉是本次食物中毒的( )   A.传染源 B.感染源 C. 影响因素D.传播因素 E病原因素   34.学生是本次食物中毒的( )   A.传染源 B. 传播途径C. 易感者D.传播因素 E病原体   参考答案   1-5DDEEB 6-10EDBEC   11-15DDCEA 16-20ACEAE   21-25BEEBE 26-30CCEBD   31-34DCEA

2015年执业医师考试有正确答案吗

2015年执业医师考试有正确答案
执业医师(Practicing physician)是指具有《医师执业证》及其“级别”为“执业医师”且实际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的人员,不包括实际从事管理工作的执业医师。执业医师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疗执业水平,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全社会应当尊重医师。医师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技能操作内容是什么?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技能操作内容如下第一考站:1.考试内容: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2.考试方法:纸笔考试。第二考站:1.考试内容:体格检查和基本操作技能。2.考试方法:体格检查采用考生互相操作或考生在被检查者身体上进行操作;基本操作考试方法采用在医学教学模拟人或医用模块等设备上进行操作,考官在操作后提出相关问题。第三考站:1.考试内容:心肺听诊、影像(X线、CT)诊断、心电图诊断和医德医风。2.考试方式:多媒体考试,考生在计算机上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作答。根据试点地区考试公告,实行“新三站”考试的考区,考生需在国家基地参加临床类别试点实践技能考试,成绩合格者可申请参加当年和次年的医学综合笔试。1.消毒皮肤应由手术区中心向四周涂擦。如为感染伤口、或为肛门区手术,则应从手术区的外周涂向中央处。已经接触污染部位的药液纱布不应再返回涂擦清洁处。2.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要包括手术切口周围15cm的区域。如手术有延长切口的可能,则应事先相应扩大皮肤消毒范围。

执业医师技能操作考试内容

执业医师技能操作考试内容包含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技能考试内容,为您整理如下: 第一考站: (1)考试内容: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 (2)考试方法:纸笔考试。 第二考站: (1)考试内容:体格检查和基本操作技能。 (2)考试方法:体格检查采用考生互相操作或考生在被检查者身体上进行操作;基本操作考试方法采用在医学教学模拟人或医用模块等设备上进行操作,考官在操作后提出相关问题。 第三考站: (1)考试内容:心肺听诊、影像(X线、CT)诊断、心电图诊断和医德医风。 (2)考试方式:多媒体考试,考生在计算机上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作答。

福建省2012年执业医师考试分数公布时间?

你好,这位网友现在好多人都在问这个问题,我知道2011年的成绩是12月8号公布的,
福建2012年执业医师考试成绩查询时间的话,
估计也是在那个时间前后,分数线公布时间你随时关注下
http://url.cn/7712YC
吧,
实践技能考试后成绩查询的信息更新非常快哦,笔试成绩也会在第一时间公布查询时间的!
感觉满意的豪华采纳我的答案吧。


历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真题???

你可以到中国医学资格考试网看看,里面有历年真题解析、医学资格考试题库、高仿模拟试题,在线答题评分,而且都有标准答案,对你会有帮助的。
下载方法:在百度里输入:“中国医学资格考试网医学资格考试题库”就可以找到。

中国医学资格考试网【医学资格考试题库】下载目录:

2010口腔执业专业综合《预防口腔医学题集》999题含答案
2010口腔执业专业综合《口腔修复学题集》1312题含答案
2010口腔执业专业综合《口腔内科学题集》2808题含答案
2010口腔执业专业综合《颌面外科学题集》2212题含答案
2010口腔执业基础综合《预防医学题集》737题含答案
2010口腔执业基础综合《医学心理学题集》437题含答案
2010口腔执业基础综合《医学微生物题集》1195题含答案
2010口腔执业基础综合《医学免疫学题集》1168题含答案
2010口腔执业基础综合《医学伦理学题集》322题含答案.rar
2010口腔执业基础综合《药理学题集》1062题含答案
2010口腔执业基础综合《卫生法规题集》429题含答案
2010口腔执业基础综合《外科学题集》713题含答案
2010口腔执业基础综合《生物化学题集》1128题含答案
2010口腔执业基础综合《内科学题集》1055题含答案
2010口腔执业基础综合《口腔组织病理学题集》1100题含答案
2010口腔执业基础综合《口腔解剖生理学题集》1000题含答案
2010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集700题(一)含答案
2010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集700题(二)含答案
2010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集700题(三)含答案
2010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集700题(四)含答案
2010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集700题(五)含答案
2010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集700题(六)含答案
2010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集700题(七)含答案
2007口腔执业医师笔试题(含答案)真题
口腔执业医师习题(一二三套)
09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2009年口腔执业(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三站
2009年口腔执业(含助理)医师

上一篇:执业医师技能考试题

下一篇:医用pe胶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