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卷

时间:2024-04-30 12:20:03编辑:coo君

中考语文阅读题

  阅读是一个人依靠脑中的原有知识,主动获取资讯,从文章中建构意义的过程。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一   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   假如你在一个傍晚被掳掠到某地,你被关在一所封闭的房间里,仅仅依靠视线所及的建筑物和街道,你根本无法辨别自己的所在之处。你会发现这一座城市和另一座城市,它们彼此之间竟然是如此相像。   那些高耸的大厦和大楼,在夕阳下闪闪发光的玻璃幕墙,尖角或是翅角的屋顶,白色或是灰色的圆柱……使你觉得眼前的一切早已似曾相识。那么街道呢,满街的霓虹红和高架的立交桥,更让你茫然无措。你曾试图辨别街道——却只见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像是你所在的那个城市的“克隆”弟兄,就好像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统锁成了一个连体人。还有街上川流不息的轿车们,也都像是刚刚从你那个城市蜂拥而来。本田丰田宾士捷达桑塔纳夏利……你被熟悉的车牌团团包围。   你迷失在被无数次复制过的城市里,你已找不到回家的路。   第二天天亮时分,你终于在楼角那儿,从太阳升起来的方向,发现了一棵树。   那棵树有一种端庄的王者风度,两人合抱粗的树干呈深黑色,树枝如巨大的龙爪,遒劲而伸展,缀满了繁密的树叶,即使在深冬也依然葱郁。树底下落着紫黑色的小果子,一阵若有若无的香气淡淡的袭来 ……   你知道那是一棵香樟树,北方没有香樟树,它立于江南,是杭州的标识。   后来,你看见,街中央有一座绿色的小岛,垂挂着浅褐色的流苏样密密的枝条,构成一片完整的森林。那是榕树——你在福州或是广州。你看见婀娜苗条的柳树——你是在海口。你看见街边重重叠叠挺拔苍劲的油松——那是在长春。   最后你睁开眼,你看见了秀气而坚韧的国槐,细碎密集的树叶为街道铺就一片浓阴,白中透著淡黄色的小花,飘来久远而古老的京城气息 ……   拥挤熙攘,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如今年内,惟有属于那个城市树。如高拨的旗帜和火炬,从迷途的暗处闪现出来,为我们引领通往故乡的交叉小径。   我们曾经千姿百态、各具风韵的城市们,已被钢筋水泥、大同小异的高楼覆盖,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阴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在冷冰冰的建筑物和街道中,它是最有耐心与人相伴的鲜活生命;在日益趋同的城市形状中,它是惟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   也许有一天,树就成为城市的灵魂。   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啊,那是大自然留给我们最后的馈赠,也是城市仅存的个性了。   1、“城市的标识”究竟是什么?文中有王码电脑公司软体中心句话点明主题,你能找出来吗?   2、散文从哪三个方面说明城市之间“竟然是如此相像”?这样写与“城市的标识”有什么关系?   3、文中说:“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士,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阴在滋润着这城市面上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4、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观念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建设要有自己的个性。   B不要因现代文明而破坏我们的生存环境。   C要爱护树木,使我们生活的环境更美好。   D现代化的城市需要现代化的建设,让人感觉祖国处处都一样。    答案:   1、树 ……在日益趋同的城市形状中,它是惟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   2、高耸的大厦和大楼;霓虹灯、立交桥、商店的门面;川流不息的轿车;   为后面写“城市的档识”树“作铺垫,突出树在城市中的重要作用。   3、拟人。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树在城市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抒发了对城市失去个性的惋惜之情。   4、D    二   ①高一那年,年级组织去春游。   ②新来的李老师一宣布这个令人兴奋的讯息,教室里马上就喧闹起来,同学们纷纷询问注意事项,最后李老师问了一句:“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很长时间,没有人举手也没有人站起来,谁也没有注意到角落里来自山区的那个女孩子,甲她犹豫着举起手,手指颤抖著却没有张开来,嘴张了几下却没有声音。但她还是站了起来,用极低的声音问:“老师,我可以带馒头吗?”一阵其实并没有恶意的笑声 *** 了女孩子,她的脸通红通红的,低着头默默地坐下,眼泪沿着脸颊流了下来。李老师走过去,抚摸着她的头说:“你放心,可以带馒头的。”   ③出发的前一天,女孩子拿着饭票在学校食堂买了六个馒头,然后低着头好像做贼似的跑回宿舍。宿舍里几个女同学正在收拾春游要带的零食,一边唧唧喳喳地议论声似乎小了下去,女孩子的a眼圈红了。   ④出发的那天下著雨,女孩子没有带伞,只好和别的同学挤在一把伞下,为了不因为自己而使同学淋溼,女孩子不住地把伞往同学那边移,等赶到目的地时,女孩子的一半身子溼漉漉的,身上的背包也溼漉漉的。大家纷纷冲向饭馆吃饭去了,女孩子一个人呆在招待所里,从背包里取出馒头。可是,由于塑料袋子破了一个洞,溼透背包的雨水将馒头泡透了。女孩子一边流泪一边嚼著被雨水浸泡过的馒头。   ⑤女孩子还没有吃完一个馒头,同学们就回来了。她没有料到她们会回来得这么快,只好匆心地把手里的馒头往背包里塞。班长突然说:“哎呀,我还没有吃饱呢。能给我吃一个馒头吗?”女孩子不好意思摇头也没有点头,班长已经开启她的背包啃起馒头来。其他几个同学纷纷走过来拿起馒头一边说,其实还是学校食堂做的馒头好吃。转眼,女孩子带来的馒头都被同学们吃完了,女孩子看着空了的背包只能无声地落泪。   ⑥第二天,到了该吃早饭的时候,女孩子偷偷一个人走了出去。雨已经停了,女孩子的心却在落泪,本来可以不来的,干吗非央求父亲借钱交春游费呢?女孩子一边后悔一边默默地落泪。班长找到了女孩子,拉起她的手就走,说:我们吃了你带来的馒头,你这两天的饭当然要我们解决呀!女孩子喝着热腾腾的粥,吃著软软的馒头,b眼圈红红的。   ⑦以后又有人以吃了女孩子的馒头为理由请她吃饭,使她不用再嚼干冷难咽的馒头,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去吃炒菜和米饭。女孩子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她默默接受了同学们不著痕迹的馈赠,默默地享受着这份单纯却丰厚的友谊。   ⑧回来以后,女孩子变了,乙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明媚的笑容,更加努力地学习,积极地去帮助别人。后来,这个女孩子不仅是班里学习最好的一个,也是人缘最好的一个。   ⑨因为女孩子知道,同学们给她的是金钱所不能买到的善良和真诚。她们的友谊就像春天里最明媚的那一缕阳光照射在她以后的人生道路上。   1、文章为什么要以“六个馒头”为题目?3分   2、第③段a处和第⑥段b处加点词语分别表现了女孩子怎样的心情?请结合上下文分析。4分   a、眼圈红了:__________   b、眼圈红红的:__________   3、第⑤段中“其实还是学校的馒头好吃”一句表明了同学们怎样的用意?3分   4、从甲、乙两句可以看出女孩子的性格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4分   5、这篇文章哪个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4分    答案:   1、1以极平常的馒头为题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六个馒头是本文的线索。故事是围绕六个馒头展的   3六个馒头凝聚了同学之间深厚的友谊,使文章主题得以表现。只要答出一点即可得分。共3分   2、a、自卑而敏感的她觉得同学们在背后议论自己,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心理很难过。   b、领受到同学们善良的帮助,很感动,很感激。意思对即可。一处2分共4分   3、要帮助她,还要呵护她的自尊心意思即可,3分   4、先前是自卑、怯懦,后来变得自信开朗。同学们真诚的帮助改变了她的性格。   5、写出感动的地方给1分,写出理由,且合乎情理。3分。

2022年镇江中考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

2022年镇江中考作文题目:请以“其实是特点”或“其实是优点”或“其实是缺点”写一篇文章。 镇江中考作文题目 特点是人或动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但生活中却常常有这样的现象,明明是特点,却被误认为是优点或缺点,明明是缺点,却被误认为是优点或特点。 请以“其实是特点”或“其实是优点”或“其实是缺点”写一篇文章。 镇江中考作文范文 其实是优点 每个人都有优点,但是自己对自己的优点又知道几何呢?如果有人问我,我可能会像大多数人一样,支支吾吾半天也说不出来,为什么找到自己的优点那么苦难呢?我曾经认为我没有优点,所以说不出来,而缺点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后来,我得到了启示。 一个人之所以找不到自己的优点,是因为在与别人交往时,往往只能看见别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久而久之,自己的优点就从我们的记忆中抹去了,一点一滴地消失的无影无踪。从而就找不到自己的优点了。 如果非要问我的优点是什么,那我的优点应该就是善良和诚实了。 有一次,我与家人去开封吃夜市,吃到了很晚,在我们回宾馆的路上,当时的灯光十分昏暗,几乎看不青路面,我看见一个瘦小、无助的老奶奶刚刚收了摊,她驮着背,费力地推着三轮车缓慢地往前走着,当时道路不平,她的一个车轱辘掉到了一个小坑里,怎么使劲也推不动,我立马跑过去,对老奶奶说:“老奶奶,我来帮你吧!”说吧,抓住老奶奶的车把向前推起来,一直将老奶奶送到了十字路口,然后跑了回来,妈妈表扬我说:“悦悦长大了,懂事了,都知道帮助老人了。” 还有一次,我有一项作业没有写,被老师点名批评了,中午回来家,妈妈生气地问我:“今天老师在群里点名批评你了,因为作业的事,你是没写还是没交?说实话,我不吵你。”我支支吾吾地回答:“我……我……我没写。”我低着头,说出了实话,生怕妈妈吵我。我没想到妈妈的怒气竟消了大半:“没写就没写吧,知错就改也是好孩子,吃完饭快点补上。” 通过仔细寻找我发现我的优点不少,我要找回自信的我,并且成为优秀的我!

中考语文阅读训练题

  阅读是一种回圈往复的过程。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一   ①有田的地方,就会有塘。往往蓄了半塘的水,摇曳著几柄荷叶,散著清香。像一面掉在田野里的镜子,照映着四季的时光。鸟从田野的上空飞过,它就照出鸟的影子,牛在塘堤上啃草,它就照出牛的模样。鸟从空中望见了自己俊巧的身影,斜斜地飞下来,掠过水面,用飞翔的微风轻轻地扇出几道涟漪,算是一番谢意;而那走上堤来的牛,并没有领会塘的美意,只是低了头一味地啃食著草,不停地甩转着尾,驱赶身上的蚊蝇。塘知道,还有更多的田等著吃了草的牛去耕耘。鸟从上空飞走了,水中仍是一方蓝天白云;牛从堤坝走过去了, .一片落叶飘舞而下,像一只蝴蝶扑浮在水面上,那是告诉她春夏的逝去,秋冬的来临。   ②农人操心的是让田地长出丰收的庄稼,塘操心的是让自己四季满盈。下雨的时候,鸟也会躲进堤上的稻草垛里,对着潇潇幕雨怨声叽叽。但是塘却开放自己,拥抱每一颗雨滴。那来自四面八方的污泥水更是流归到这田野的大海。带泥的雨水流下堤来,污染了塘,清亮的一塘水一时浑浊不堪。但是塘知道,要获得就会有牺牲。不过不要紧,几天的风吹草动,波澜微惊,那一塘的水又会澄明如镜。她将污泥埋进心底,而将明净奉献田原。如果秋天的雨水还不能让她蓄满,还有冬天飞雪的晶莹。枯草上的积雪融化。冰凉而洁净的雪水又悄悄溶进了塘水中,涟涟的水波是清冷的光影。   ③正是这一塘的清水,浇灌了一亩又一亩的庄稼。春天到了, 清亮的塘水就会一路歌声顺着沟渠流进田野,一块块水田就如一方方明镜,照映着人们一年之计的春耘。在干旱的日子里,天空中无一丝雨,禾苗枯焦,农人的心一如那枯卷的草帽,塘也不惜流尽自己最后一滴水。从干裂的塘底里流着的最后一脉水,就像她的血。   ④她不知道灌溉了多少庄稼,也不知养活了多少人,她只记得那挑了一担谷的人在塘边洗过几次脸,耕田的人来洗过几次脚,如果人们在冬天为她挖一次淤泥,她更会感激不尽,春天那淤泥会催青一堤的青草,夏天塘里会长出美味的菱角,冬天也会奉献出玉臂似的藕。   ⑤只有这半亩方塘,有着日的光亮,月的清阴。在那如梦的星辰里,晚风送来的蛙声是它为疲惫的人们准备的夜眠曲似的唱吟。   ⑥只要有田野,就会有塘,长著几朵青青的荷叶,映着一片明净的光影。如果有人路过,不可随意举一块泥土丢进方塘,因为那是田野的一颗明亮的心。   1. 文中两处内依次选填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①塘堤上是一处处踩跨的蹄痕   ②一处处踩跨的蹄痕在塘堤上   ③人们就会抽取她一年的积蓄   ④她就让人们抽取一年的积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 注意对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简要分析每组两个句子间的关系   1①像一面掉在田野里的镜子,照映着四季的时光。   ②一块块水田就如一方方明镜,照映着人们一年之计的春耘。   2①从干裂的塘底里流着的最后一脉水,就像她的血。   ②不可随意举一块泥土丢进方塘,因为那是田野的一颗明亮的心。   3.阅读下面连结的材料,结合对文章第④段的理解,你能发现方塘与松树有什么共性写出你探究的结果。不超过20字   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夏天,它用自己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阴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   作者在第二段中说“她将污泥埋进心底,而将明净奉献田原”,请联络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100字左右,10分    答案:   1.C   2.1要点:“一方方明镜”是“一面镜子”奉献的结果,是方塘由惠及自然而造福人类。   2要点:方塘是田野的“心”,塘底里的最后一脉水便是她的“心血”,为人类她确实做到了呕“心”沥“血”,竭尽全力。   3.要点:要求于人的甚少,而给予人的甚多。   4.理解要点:宽容,奉献。    二   ①每一条河流都与文明、富饶和美丽紧紧相连。每一条河流都是生命的源泉、灵魂的家园。河水悠悠的情韵,不仅仅是春江花月的浪漫;河水的柔情,永远贴近心灵的呼唤,抚平岁月的坎坷。每一条穿越历史的长河,每一条汹涌在肥沃土地上的长河,都是涓涓不息的温暖血脉。   ②我们应该铭记大河的情谊,从心灵的深处感激大河无私的奉献。人类文明的起源就是从江河开始的。在印度的恒河平原,在埃及的尼罗河三角洲,在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在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人类历史上最先绽放文明之花的摇篮,几乎全部诞生在举世闻名的大江大河的身边。大河流淌过的地方,不但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就是那不舍昼夜轰天鸣响的波涛,也催促着人们不断地奋进追寻。   ③当然,大河的意象是格外丰盈的。大河代表着生命的大气,高高的波涛推举着人生的帆船,沿着水流的方向把岁月之舟带入辉煌。大河给你的是勇气和信心,教会你如何迎接挑战,并与永恒无极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④读那些丛林探险的边地小说,看那些决战热带雨林的外国影片,有的主人公迷失了路径分不清南北东西,他们跋涉在莽莽苍苍的原始林海深处,看来已经到了濒临绝境的地步,可他们依然苦苦地挣扎苦苦地找寻着生命的出路。他们不停地激励自己:坚持啊!坚持住!只要找到那条河流就有了生存的希望,就能够走出大森林的围困。大河的方向是一马平川的辽阔,是浩瀚无边的海洋。一条大河串起的是古朴的村庄、繁华的都市和人间的天堂。   ⑤是的,面对那流淌了千万年的长河,谁还会走失远方找不到回归家园的路呢?白帆飘荡在波涛里,故园的山川历历在目,看那秀丽无比的田园风光,一派妩媚的春色永驻心田。渔歌阵阵百舸争流,彩云飘飘稻香起伏,我的故乡被澜沧江的兰津之水淘洗得亮丽非凡。   ⑥那永远沸腾在我心里的蓝色长河——滇西峡谷中的澜沧江,源自青藏高原的清冽圣水,历经漫漫长旅,在我的故乡汇成的宽阔大河——是我真正的母亲河。在横断山地带奔腾咆哮的澜沧江,既有野性勃发的滚滚波涛,又兼具蓝色温情的美丽风光。大河之水是泱泱之水,大河之水是生命之水。故乡凭借著大河丰富的水源,以及大河两边肥美的土地,很早以前就成为了名扬天下的鱼米之乡。   ⑦生在大河边长在大河边,这是上天的恩赐,而拥有一条真正的大河那才是值得骄傲的。A许多时候人们只知道向大河索取,而忽视珍惜和爱护,于是一条条大河被污染,一片片森林被砍伐。B从某种意义上看,一些大河早已徒有虚名,就像笼中的老虎缺少了虎的神韵。一些干涸的河流,河床只有白茫茫的流沙,涛声已经失落浪花已经凋谢,纷纷扬扬的是人们忏悔的眼泪……人类在品尝自酿的苦酒时,是否已经警觉,一条条大河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当务之急,我们应该以穿越梦美人的情怀与浪漫,体贴呵护与我们生死与共的每一条长河。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抒发了对大河怎样的情感?2分   2.河流给予人类的不仅有物质上的滋养,还有精神上的启示。阅读第②{3}④段,摘录文章中的话语填空。3分   大河不舍昼夜轰天鸣响的波涛“_______”;大河代表着“生命的大气”;大河给你的是“________”;大河的方向能引导人们走出大森林的围困,遭遇困境时,只要找到方向,就有了“_________”。   3.下边这句话是从第⑦段中抽出来的,应还原到原文A、B两处中的哪一处?2分   然而,人们总是对身边的一切缺乏必要的关注,就是对滔滔的大河也是熟视无睹。   4.作者在第①段中写道:“河水悠悠的情韵,不仅仅是春江花月的浪漫”。的确,大河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呈现出不同的情态美。请根据提示,填写下边的表格。3分   5.阅读本文后,某班准备开展题为“长江——母亲河”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下边是一位同学整理的学习卡片,请你帮助他将还没有整理好的资料补充完整。5分   答案:   1、2分作者抒发了对大河的感激、热爱之情。意近即可。   2、3分“催促着人们不断地奋进追寻”:“勇气和信心”:“生存的希望”。每空1分。   3、2分A.   4、2分描绘大河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等亦可。   1分大河的情态美:空寂、空旷、辽远、辽阔。意对即可。   5、2分宜昌市境内长江干流上的大型水电大坝有哪些?提问准确即可。   1分江入大荒流。   2分示例1:爱护母亲河,就是爱护我们自己。示例2:母亲河———我们生命的血脉。主题鲜明,语言简洁、有表现力即得2分;主题清晰,语言能反映主题可得1分。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析

分值分布:一、语文知识积累35分

        18分(诗句填空10分+文学常识8分)

        17分  (语文基础知识、语法)   

        二、阅读理解55分

    阅读素材一:名著《骆驼祥子》节选22分

    阅读素材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说明材料节选17分

    阅读素材三:古文、古诗节选16分

      三、作文55分

      四、卷面分5分

思考语文的大方向:基本就是阅读和写作

阅读:要广、要杂,如:中外经典名著(中国名著包括部分文言版)、古诗词、历史、地理、科普、报纸、杂志、时事新闻等。

写: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写日记、周记、认真写好每次比赛的征文、单元作文。


2022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评价

【 #中考# 导语】 考 网从郑州市中等学校招生办公室了解到,2022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评价已发布,详细内容如下:

  坚持依标扣本,服务“双减”改革


  河南省实验中学时玮芬


  2022年河南中考是“双减”政策发布后的首年中考,试题守正创新,通过精心选择材料、设计题目,重点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切实引导教学,有效服务“双减”。试题整体难度有所下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语材浅显易懂。积累与运用部分介绍篆刻艺术的文字简短,有关观星台的文字平实,语言运用的材料灵动活泼;小说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流畅,主题突出,贴近学生生活;议论性文本结构思路清晰,语言概括凝练;课外文言文游踪明确,且配有必要的注释……整套试卷语料丰富全面,内容浅显易懂,学生没有阅读障碍。这为学生认真读题、深入思考、规范表达留下足够的时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其二,坚持依标命题。试题体现课标精神,试题内容范围和考查目标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如,名著阅读涉及的两部著作《西游记》《水浒传》均为课标推荐篇目,且教材上有导读、专题活动、阅读方法指导,学生有阅读的基础、体验和收获;名篇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涉及到的篇目《望岳》《登飞来峰》《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夜雨寄北》《小石潭记》《雁门太守行》均是出自课标推荐篇目。


  其三,紧密关联教材。试题材料呼应教材。例如,选用的课外文言文语段是游记,而教材中有现代文游记单元、文言文游记名篇,学生阅读和答题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唐宫夜宴》不由得让人想起《梦回繁华》中的清明上河图,二者都是出自河南的文化艺术作品。《禁足》中可可与冉冉的关系、爷爷热情可亲的形象也会让学生想起迅哥的朋友和生活:机灵的双喜、大气的阿发、热情的六一公公等,朋友们克服种种困难看社戏,六一公公送我好吃的豆……这些联想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主题。题干设问与教材关联度强。例如,第7题考查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可在教材中《秋天的怀念》等多篇文章的课后习题中找到类似题型;第8题考查次要人物的作用,在《刘姥姥进大观园》等小说中都有涉及,第9题考查主题探究,与《老王》思考探究第一题的设问方式相似。


  总之,今年的中考语文试题坚持素养立意,适当降低难度,注重考教衔接,有助于引导教师用好教材,引导学生回归课堂。


  守正出新考查素养


  郑州枫杨外国语学校郑美玲


  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整体结构基本稳定,试题注重考查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题目设问方式有创新,试题难度有所下降,考查语文素养更加全面。


  依标扣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语文试题依据“课标”命制,名著阅读和古诗文阅读的篇目均是“课标”推荐篇目;试题考查的能力、素养契合“课标”要求;有的试题题干表述参考教材课后练习。试卷选用语材突出传统文化和时代特色。积累与运用的语材体现河南特色,排序题用介绍登封观星台的材料,语文实践活动题涉及的是河南卫视传统文化创新节目的内容,有助于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传统文化;现代文语材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坚定责任担当,厚植家国情怀。学生在阅读和答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感染,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稳步改革创新,注重考查高阶思维能力。整体而言,试题难度不大但思维含量较高,纠正了考查高阶思维就是增加难度的错误认知。新设了条件写话、古文字词分析、诗歌意象探究、选择主题词探究主旨等设问形式和内容。语用题设问形式新颖但并不生僻,更加关注学生的梳理、整合、创作等高阶思维能力和在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文阅读因文设题,考查学生的真阅读、深阅读。题目设问平和,从设问形式、设问角度上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浅表化、模式化的现状。作文围绕“声音”设置了两道题,文体要求明确,重视学生真情实感的抒发,注重考查学生理性思考与思辨能力。命题作文“留在心底的声音”意在让学生围绕“心底的声音”在叙事中呈现自己的成长经历,写真事,抒真情;材料作文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创新思维及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在当前信息满天飞的时代,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并发出正确的声音,保持清醒的认知并拥有一双明辨是非的慧眼。


  今年的语文试题以有机融合的方式凸显价值观引领,引导全面发展;以相融相通的形式对接课程标准,引导教育教学;以融会贯通的形式考查关键能力,引导改革创新。较之以往有延续,有改变,有创新,有惊喜。
2002年河南驻马店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2002年河南周口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2002年河南许昌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2002年河南信阳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2002年河南新乡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2002年河南商丘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查看中考全部文档资源 >>


中考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

1. 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受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节选自《陈涉世家》)[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6. 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2分)①吴广素爱人 素②比至陈 比③时时而间进 间④天下之疾犬也 疾7.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①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译: ②犬兔俱罢,各死其处.译: 8.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4分)答: 9. 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 (4分)答: 答案:6. ①素:向来 ②比:等到 ③将:统帅,率领 ④亡:逃亡(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7. ①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他们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卒. ②我听说先动手可以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被对方所制.(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8. 甲文中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乙文写项梁夺取郡守之位的兵变过程.(4分,各2分)9. 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确人.项梁是一个沉着老练(或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等)做事迅速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人.(4分.各2分)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①比至陈:( ) ②或说陈王曰: (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15.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 (2分)16.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 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分)①原因: ① 启示: 答案:13.(1)及,等到(2)有人(本题2分.每小题1分)14.(1)陈涉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知道天鹅的志向呢!"(2)众多陈涉的老朋友,旧相识都各自离开,因此再也没有亲近陈涉的人了.(本题4分.每小题2分,译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15.反映出他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2分,只答后一句也可)16.①得人心成功,失人心失败.(1分)②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1分)阅读两则短文,回答问题甲 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忠良,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乙 文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 2. 有没有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的题 《后出师表》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怫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qí)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nú)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sōu)、青羌(qiāng),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3.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小题1:(1)以:凭价。 (2)克:战胜.取胜。小题2: B小题3:译文:管理百姓(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边界)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小题4:和 天地 君臣 九族小题5: 施行仁政 不要担忧和害怕贫困,而应努力做到“和”。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 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注意“ 以 ”就凭着之意,注意在课下总结“以”字的用法和意义。经常考到。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 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A项中的“利”解释为:有利的;好处。 B项中的“之”解释为“助词,的。C项中的“而”解释为:译为“却”,表转折;表顺承。 D项中的的“生”解释为:生命;生长。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 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重要句子的翻译和理解。方法: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把“域”、“以”、“固”、“威”翻译出来。小题4: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 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方法: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两文都围绕“人和”。 乙文从“此言天地和则万物生,君臣和则国家平,九族和则动得所求”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从天地,君臣,九族三个方面论述的“和”字。小题5: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 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方法: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两文都围绕“人和”。 把“今但贫耳;贫非人患,惟和为贵”翻译出来既可作为答案。 4.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文言文练习 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教学,高中新课标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二是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就是说,文言文的教学,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因此,掌握文言文常用词语,理解词义和句式,始终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而朗读、背诵和词义、句式的归纳对比练习以及古文今译练习,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根据必修课教材的整体安排,本单元还要学习提要钩玄的读书方法.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概括段意,概括中心,在小学、初中的阅读教学中就训练过.高中阶段,课文的难度增大了,阅读理解的要求提高了,不仅仅是概括段意或概括中心了.对一句话或几句话、一段话或几段话以及对有关的某部分内容,都要能够根据需要,正确而熟练地进行概括. 概括要点必须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认真阅读,理清思路,是恰当概括的前提;把握住关键语句,对保证概括的准确性也具有重要意义.对内容要点的概括,离不开一定的分析.要分清事情的梗概和细节,善于把握住相关事物的联系、把握住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文章内容的分析,则离不开对背景知识的掌握,也离不开对表达方式的理解.。


语文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及答案

1. 求文言文比较阅读题 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5题(10分)甲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乙文: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 (选自《史记》) 1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1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 ①曾益其所不能( )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 ③吴既赦越 ( ) ④与百姓同其劳(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女忘会稽之耻邪? 翻译: 4、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 。 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 来概括其主要内容。(3分)5、品读甲乙两文,谈谈忧患意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答案】(10分)1、舜/发于/畎亩之中(1分)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 ① 通“增”,增加 ② 犯错误 ③ 赦免 ④ 劳动3、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遭受的耻辱了吗? (2分)4、在艰苦磨练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 (意近即可) (1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分) 卧薪尝胆(1分)5.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2分)。 2. 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受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节选自《陈涉世家》)[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6. 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2分)①吴广素爱人 素②比至陈 比③时时而间进 间④天下之疾犬也 疾7.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①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译: ②犬兔俱罢,各死其处.译: 8.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4分)答: 9. 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 (4分)答: 答案:6. ①素:向来 ②比:等到 ③将:统帅,率领 ④亡:逃亡(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7. ①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他们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卒. ②我听说先动手可以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被对方所制.(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8. 甲文中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乙文写项梁夺取郡守之位的兵变过程.(4分,各2分)9. 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确人.项梁是一个沉着老练(或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等)做事迅速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人.(4分.各2分)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①比至陈:( ) ②或说陈王曰: (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15.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 (2分)16.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 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分)①原因: ① 启示: 答案:13.(1)及,等到(2)有人(本题2分.每小题1分)14.(1)陈涉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知道天鹅的志向呢!"(2)众多陈涉的老朋友,旧相识都各自离开,因此再也没有亲近陈涉的人了.(本题4分.每小题2分,译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15.反映出他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2分,只答后一句也可)16.①得人心成功,失人心失败.(1分)②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1分)阅读两则短文,回答问题甲 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忠良,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乙 文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 3. 求文言文比较阅读题 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5题(10分) 甲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文: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选自《史记》) 1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1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①曾益其所不能( )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 ③吴既赦越 ( ) ④与百姓同其劳( )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女忘会稽之耻邪? 翻译: 4、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 。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 来概括其主要内容。(3分) 5、品读甲乙两文,谈谈忧患意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 【答案】(10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1分)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① 通“增”,增加 ② 犯错误 ③ 赦免 ④ 劳动 3、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遭受的耻辱了吗? (2分) 4、在艰苦磨练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 (意近即可) (1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分) 卧薪尝胆(1分) 5.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2分) 4.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炼钢] ( 楼下的是看的我的) 比较阅读是近几年兴起的中考阅读新题型。 比较阅读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对比分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化理解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 比较阅读可以提高学生迁移思维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系统化、条例化的梳理水平,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这对以后课外阅读中如何很快地处理众多繁杂的信息是很有帮助的。随着中考改革的不断深入,用比较阅读的形式考查考生分析理解能力的题目越来越多。 在新课程强调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今天,重视比较阅读考查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考题回放] (浙江省金华市2003年中考题) 三、文言文阅读(共22分。 第20、21题各3分,其他每题4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20—25题。 [甲]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与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乙]高缭仕①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②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③之人,四维④之然后能直。 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⑤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释:⑴仕:旧称做官为仕。 ⑵事夫子:侍奉晏子。⑶仄陋:狭窄浅薄。 ⑷维:维系。引申为辅助。 ⑸弼:纠正。 20.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引进) B. 其义可乎(义务) C. 故直使楚矣(只得,只好) D. 晏子逐之(他,指高缭) 21.下面句中加点的“使”与“齐命使各有所主”中的“使”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晏子使楚 B.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C. 使子为使 D. 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文言句子。 (1) 然则何为使子? (2) 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 23. [甲]文中楚王为什么说“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乙]文中“左右”为什么认为逐高缭是不义的? 24. [甲]文中晏子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一个“不肖者”? 〔乙〕文文晏子中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一个“仄陋之人”? 25. 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比较阅读方法] 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征。考生在比较阅读中可以激发思维的创造性。 比较阅读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积极思维的过程,同学们在考试时可以分三步进行: 1、认真阅读文言语段,整体把握文言语段的主要内容。先浏览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 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 2、认真分析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比较时要根据文言语段、题目以及作家作品的情况,进行分析。如在回答词义、句意及用法时,要从与之相关的语句分析和试题的考查点入手,找准答题的切入点。 同时要注意文段的出处、注释、备选备答项的相互联系,寻找突破口。这样可以化难为易,事半功倍。 3、联系全文,整体分析,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答题时尽量用上原文原句。 并注意知识的迁移、拓展和创新 。 [解题思路点拨] 第20题和第21题都是积累题,考查平时积累的文言知识,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 解释文言实词,必须考虑词的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并联系上下句来理解。这两题都是选择题,要学会先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选项。 第22题是翻译题。文言文的翻译要遵循三个原则:“信”(忠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达”(翻译出来的现代文表意通要明确、语言要流畅、语气不走样)、“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翻译的方法有①“留”(保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等照录不翻译)、②“补”(增补应补出的省略成分)、③“删”(删除不译的词)、④“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④“调”(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等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第23、24题都是阅读理解题,考查对文段中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的理解。 理解文段中某个词或某句话究竟为何意,一定要紧扣全文的题旨,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说话者说话的语境和的目。如第23题[甲]楚王说话的语境是:楚王想让晏子从小门入从而羞辱晏子的计谋失败后,对眼前的身材矮小的晏子说的。 再联系当时楚国强齐国弱的背景,答题的准确率就高。 5.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炼钢] ( 楼下的是看的我的) 比较阅读是近几年兴起的中考阅读新题型。 比较阅读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对比分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化理解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 比较阅读可以提高学生迁移思维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系统化、条例化的梳理水平,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这对以后课外阅读中如何很快地处理众多繁杂的信息是很有帮助的。随着中考改革的不断深入,用比较阅读的形式考查考生分析理解能力的题目越来越多。 在新课程强调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今天,重视比较阅读考查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考题回放] (浙江省金华市2003年中考题) 三、文言文阅读(共22分。 第20、21题各3分,其他每题4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20—25题。 [甲]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与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乙]高缭仕①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②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③之人,四维④之然后能直。 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⑤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释:⑴仕:旧称做官为仕。 ⑵事夫子:侍奉晏子。⑶仄陋:狭窄浅薄。 ⑷维:维系。引申为辅助。 ⑸弼:纠正。 20.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引进) B. 其义可乎(义务) C. 故直使楚矣(只得,只好) D. 晏子逐之(他,指高缭) 21.下面句中加点的“使”与“齐命使各有所主”中的“使”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晏子使楚 B.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C. 使子为使 D. 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文言句子。 (1) 然则何为使子? (2) 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 23. [甲]文中楚王为什么说“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乙]文中“左右”为什么认为逐高缭是不义的? 24. [甲]文中晏子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一个“不肖者”? 〔乙〕文文晏子中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一个“仄陋之人”? 25. 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比较阅读方法] 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征。考生在比较阅读中可以激发思维的创造性。 比较阅读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积极思维的过程,同学们在考试时可以分三步进行: 1、认真阅读文言语段,整体把握文言语段的主要内容。先浏览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 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 2、认真分析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比较时要根据文言语段、题目以及作家作品的情况,进行分析。如在回答词义、句意及用法时,要从与之相关的语句分析和试题的考查点入手,找准答题的切入点。 同时要注意文段的出处、注释、备选备答项的相互联系,寻找突破口。这样可以化难为易,事半功倍。 3、联系全文,整体分析,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答题时尽量用上原文原句。 并注意知识的迁移、拓展和创新 。 [解题思路点拨] 第20题和第21题都是积累题,考查平时积累的文言知识,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 解释文言实词,必须考虑词的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并联系上下句来理解。这两题都是选择题,要学会先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选项。 第22题是翻译题。文言文的翻译要遵循三个原则:“信”(忠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达”(翻译出来的现代文表意通要明确、语言要流畅、语气不走样)、“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翻译的方法有①“留”(保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等照录不翻译)、②“补”(增补应补出的省略成分)、③“删”(删除不译的词)、④“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④“调”(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等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第23、24题都是阅读理解题,考查对文段中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的理解。 理解文段中某个词或某句话究竟为何意,一定要紧扣全文的题旨,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说话者说话的语境和的目。如第23题[甲]楚王说话的语境是:楚王想让晏子从小门入从而羞辱晏子的计谋失败后,对眼前的身材矮小的晏子说的。 再联系当时楚国强齐国弱的背景,答题的准确率就高。能用原文。 6.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小题1:(1)以:凭价。 (2)克:战胜.取胜。小题2: B小题3:译文:管理百姓(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边界)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小题4:和 天地 君臣 九族小题5: 施行仁政 不要担忧和害怕贫困,而应努力做到“和”。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 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注意“ 以 ”就凭着之意,注意在课下总结“以”字的用法和意义。经常考到。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 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A项中的“利”解释为:有利的;好处。 B项中的“之”解释为“助词,的。C项中的“而”解释为:译为“却”,表转折;表顺承。 D项中的的“生”解释为:生命;生长。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 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重要句子的翻译和理解。方法: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把“域”、“以”、“固”、“威”翻译出来。小题4: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 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方法: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两文都围绕“人和”。 乙文从“此言天地和则万物生,君臣和则国家平,九族和则动得所求”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从天地,君臣,九族三个方面论述的“和”字。小题5: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 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方法: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两文都围绕“人和”。 把“今但贫耳;贫非人患,惟和为贵”翻译出来既可作为答案。


求语文高手告诉我初中阶段怎么能正确理解阅读理解的主旨,还有做题方法!越详细越好!

不知道你是初中,高中,还是大学的,给你找了个高中的,反正都是差不多的方法,都一样用。

近年来,随着高考语文试卷文学性的强化,散文这种文体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许多感情真挚、文学色彩浓郁、富有时代气息的散文佳作都成了命题者的首选材料。从1998年高考开始,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类连续六年考的都是散文,题型变化不大,难度逐步降低。但从学生的解题情况看,得分率普遍较低,结果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不外有两个方面:一是高考散文阅读题的测试要求,学生并不完全明确,以致训练无的放矢;一是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学生未能熟练掌握,以致解题跟着感觉。针对这些情况,笔者试图结合近几年的高考散文阅读题,谈谈此类试题的测试要求与解题技巧。
高考散文阅读题的测试要求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要求学生“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并提出“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等三项九条具体的测试要求。散文阅读属文学作品阅读,它在高考测试中究竟有哪些具体要求呢?请看最近三年高考散文阅读有关试题。
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2题(题略):A项考查学生把握文章思路和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其他四项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2002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2题(题略):既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意思和主要内容的分析归纳能力,又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2001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4题(题略):不仅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语言和表示技巧的初步鉴赏能力,还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仅仅观察这些散文阅读赏析题,就可以发现,高考测试除了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外,还要考查学生初步鉴赏评价的能力。“理解”和“分析综合”包括七条具体要求,是阅读方面基本的能力要求,能力层级分别属于B级和C级。而“鉴赏评价”包括两条具体要求,要求学生能对所给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说,对其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进行初步赏析。这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较高的一种能力要求,能力层次属于E级。学生明确了以上这些要求,在平时的复习训练中就应该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拓展散文阅读,有意识地提高“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的能力。
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表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若能抓住散文自身的特点来思考有关的测试要求,散文阅读题的解答还是有技巧可言的。
一、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贯穿文章始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的材料虽散,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必须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展开。因此,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宏观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从而读懂作者的感悟,领会文章的主旨。高考试卷中的散文阅读几乎每年都有这方面的命题。
例如2002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1题:俞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他”?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话说知音》这篇散文是以作者对知音的独特感悟为主旨的。作者崇敬伯牙子期的高尚友谊,但对伯牙因子期的不在而不再弹琴的做法不以为然。他认为,伯牙依旧应该演奏出那“震撼人们灵魂的”“美丽动人的乐曲”,并“熏陶”出更多的“知音”。再说,伯牙高超的演技来之不易,怎能因子期的不在而轻易放弃呢?因此,本题的答案为:(1)知音越多越好,俞伯牙不能因为失去钟子期而不去寻求更多的知音。(2)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不应轻易放弃,艺术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
二、深入分析文章的思路。
叶圣陶先生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结构就是它的思路的具体展现。高考试题常常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进行设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思路的把握能力。阅读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脉络。
例如1998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1题: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1)作者为什么吃惊?(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
要解答这两个问题,必须结合上下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作者为什么看到玉簪花“探出头来”就吃惊呢?该句后面用“先是”作标志,对其作了回答,那就是“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至于“怅然”的原因,第五段末的“让人心里警惕着”和第六段中“总是在不安的焦虑中”提示了作者的思路,稍加归纳整理,可得答案“收获季节还两手空空”。
三、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描写细腻,表达深刻,内涵丰富。高考散文阅读命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对散文中负载信息量大、内容含蓄、意义深刻、表现力强的语言进行鉴赏。鉴赏散文的语言,只有联系文章的主旨,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细加品味、揣摩,才能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这也是阅读散文的基础。
例如2001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1题: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义最深的动作。”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义。
《门》这篇散文赋予“门”以象征意义,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要解答“开门”和“关门”的含义,就必须通观全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找出相关的信息。文中说“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据此可以直接概括出“关门的含义是意味着一个结束”。而关于“开门”的含义,相关的句子很多,如“它包含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繁琐仪式的一种新形式”,“它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即使在悲伤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但归纳起来,“开门”的最主要的含义是“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展”。
四、正确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
散文的写作,一般都很讲究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相生、象征手法、修辞技法等等,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高考试题通过对这些技巧的鉴赏,可以直接透视学生的阅读品位。所以,阅读散文还要注意鉴赏常见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
例如2000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2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这道题就是考查学生对散文表达技巧的初步鉴赏的。《长城》这篇散文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在于将长城拟人化,便于作者直接与长城对话,便于作者抒发感情。至于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是因为“它”之前说的是“由是人们发现:边墙是屏障,紫塞不再嶔奇”,这里变换了视角,是通过人的眼光来看长城,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所以这种变换是自然而然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五、精心组织符合要求的答案。
高考散文阅读试题,一直以主观性测试为主,题型基本不变,每年只在所考查的知识点上略有不同。从试题的要求和要求回答的问题看,难度在逐步降低,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多数问题的答案在原文中都有照应、有暗示,甚至直接暗示。这就告诉我们,回答问题要善于从原文中抽取关键语句,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适当整合,这样才有可能写出精练确切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例如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1题: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此题重点考查学生散文阅读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首先要能从原文第一段中找出“乡土情结”的定义:“每个人的心里……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第二步要能提炼出海外游子与乡土情结关系的几点交叉:一个是离开故乡的“时间因素”,一个是海外的“空间阻隔”,一个是对故乡思恋感情的“久而弥笃”。这就是答案中的第二点:“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不过,要写出答案中的另外两点,还必须考虑结构、主题等方面的情况。


2008南京中考文言文

1. 南京08中考文言文阅读和古诗文背诵考哪些篇目 这是北京的 文言文 南京的不大清楚了 《蒹葭》 《观沧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泊秦淮》 《浣溪沙》 《江城子 密州出猎》 《游山西村》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己亥杂诗》 增加文言文:叔向贺贫 扁鹊见蔡恒公 唐雎不辱使命 陈涉世家 三峡 与朱元思书 师说 捕蛇者说 活板 读孟尝君传 核舟记 口技 2. 求一篇2008年南京市中考语文作文的范文 我在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深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我在寻梦,寻梦,寻的究竟是何梦? 我的梦,在远方。 飘渺,如云雾一般。走过的路越来越长,梦就越来越远,越来越广,越来越大。 有人在我面前,将梦的方向告诉我,我说不,梦应该自己寻找,最好一直都在追求这个梦。这个梦,在我手上,珍惜它,却在手中消逝。 我伸手去接住它,却丢失了更多的梦。于是,我不如守住好手中的梦。 不去寻那失掉的梦,寻这在手中珍贵的梦。 家乡,是我原本的梦。 在那里,我将梦酝酿,造出多彩的梦,在梦中将未来计划,在未来中将人生把握。儿时的思想,在逐渐成熟的心中凝聚,化作永远的怀念。 寻找这怀念,就是我那最遥远的梦,失去了,就真的永远也回不来,但手中的梦,就会更加光明闪耀。 长大后,寻的不是儿时的梦,而是更近的现实,将那梦,渐渐深埋在心底。 直到有一天,当心灵觉悟时,才将这梦,轻轻地捧出,擦干净上面的灰尘,接着寻找。此时,我已可以给这梦,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任它自由生长,愿它在我心中,创造出一片新天地。 寻梦,我渐渐明白,梦,是飘渺的。在梦中,让光辉,洒遍心灵,将心中的世界,变成一个天堂。 于是,我更加地寻、寻、寻……直到有一天,当我望见那梦的尽头——那光明的天堂,我就不再寻,而是回首自己手中的梦,将那层云雾拨开,让寻的真谛,如阳光般,洒向心头,让梦的真谛将人生破解。 于是,我就开始在未来中寻,寻的是那飘渺的未来中的梦。 寻 大江上下,寻她千里,蓦然回首,正在幽然处。 汨罗江畔 汨罗江畔,望江水滔滔,是你发出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千古一词。 屈原,你独踏桥头,内心苦闷之情压抑于心。为 何那昏 君不可听我屈原一词,却听那奸臣千万语?内心愁苦化成一股力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你苦苦所寻的真理在哪里? 纵然一跃,你的身姿化作最美的一道弧线。 既然今世无你所寻,来世你我共期! 屈原,既然现实无你所寻真理,何不回头一步?也许正在幽山之处。屈原,若你回头一步,真是你所寻。 深秀闺中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悲悲惨惨戚戚……‘深秀闺中,你执孤灯盏酒,发出一声声愁思。忆当年,夫君一句”负箧远游“将你遗落在闺中深处,苦等多年,却只等到了夫君已亡的悲惨消息,愁字笼罩在你易安的眉头。 噢,易安,难忘你那“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天真烂漫;难忘你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情真意切;难忘那溪亭日暮之时“惊起一滩欧鹭”的悠闲惬意;难忘你…… 清照,你随南宋而下,只为望尽一切能痛苦伤心事,又怎恐双溪舟儿载不动你能纤纤情思,你能苦苦寻觅的幸福又在何方? 清照,何不回首一步,你会发现能苦苦所寻的幸福就在不远处。清照,若你回头一步,正是你所寻。 观园溪桥 观园溪桥之上,你望能花瓣漫天,感到它正如自己的身世一般,寄人篱下,随风而落。你啜泣着将它们掩埋,思忆着,追求寻觅着你能向往的新生与自由,遇风而舞。 病床前头,紫鹃的哭泣声中,你闻窗外锣鼓喧天,可红盖头下却不是自己。黛玉,你毅然将那写满平仄之词的手帕丢入了火炉之中,那星星之火随着你远逝的目光渐渐熄灭。 “堪怜咏柳才”,“玉带枕中挂”。林妹妹,或许你恨,恨父亲林如海将自己送到这勾心斗角的荣国府,让自己所追求的自由迟迟不能到来。 望观园姐妹嬉戏,自己的愁苦又有谁知?林妹妹,若你少一丝倔强与孤傲,多一丝乖巧,也许那所寻觅的自由与幸福重回你身边。 黛玉,何不回退一步,给自己留下一条幸福与自由之路?黛玉,若你回头一步,正是你所寻。 苦苦追寻她千里,殊不知蓦然回首,在山间幽境处,在坦然心态之上,在桥头溪边处。 朋友,寻路无门时,何不回首一步,也许在你的双眸之中,她在隐约对你笑。 寻 难忘的初中三年过去了,在这期间,老师,您帮我寻回了许多我以前曾丢失的品质! 还记得我刚入学的时候吗?那时,我的学习成绩比较差,班上其他同学都比我强,于是,我产生了不学的念头也失去了自信心。但您在第一时间发现了我的想法,并来到我的身边帮助我学习,当我考的不好时,您总对我说:“没关系,加油。” 我记住了您的话,并暗自努力。终于,我在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证实了我自己! 老师,谢谢您,谢谢您帮我寻回了自信的品质! 还记得初二的地理生物考试吗?那时,成堆的练习把我我压垮了,尤其是每次考得不好时,我就会因此而伤心落泪,甚至想破罐子破摔。 您来到了我的身边,对我说:“失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坚强地面对它。”我听后恍然大悟,于是加紧复习,终于在最后的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 老师,谢谢您,谢谢您帮我寻回了坚强的品质! 还记得那份荣誉证书吗?老师,真的,每当我拿着证书时,我便会想起您。 当时,我本不想参赛的,可是你认为我有实力,能获奖,于是你鼓励我参赛,您告诉我:“生命的价值在于奋斗!”于是您也开始和我一起并肩作战,终于我得到了回报! 老师,谢谢您,谢谢您帮我寻回了奋斗的品质! 是啊,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寻找的。 3. 2008年江苏南通中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於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於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於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古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於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於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於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孙武既死,后百馀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闲,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於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於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於是忌进孙子於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於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馀之人不可。」於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桊,救鬬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於外,老弱罢於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獘於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於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於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於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4. 2008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 第一次回答可获2分,答案被采纳可获得悬赏分和额外20分奖2008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 作者:李广元 1.2008 常州市 阅读两则短文,回答问题 甲 文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忠良,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 文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16.解释下列短语。(2分。任选4个作答) (1)简拔: (2)裨补阙漏: (3)优劣得所: (4)意气扬扬: (5)名显诸侯: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上一篇:2012中考作文

下一篇:中考语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