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大厂,只会要当年的毕业生?
其实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型的国企和央企,在招聘的时候往往只对外去招应届毕业生,而很少进行社招,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是你看到的这些公开招聘,只要应届毕业生的企业,一般是效益较好,营收规模较大,很多人都抢破头皮想要进的企业,第二点:你所不能看到的社招其实依然是存在的,但更多的是采用内部推荐的方式,因为这些企业所需要的熟练工种在市场上规模并不大,而他们往往会通过自己员工的直接介绍来解决招聘需求。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是央企,是国企,要承担为国家吸收优秀毕业生的职责,我们每一年都看到,今年是最难就业的一年,而这些国企的央企,必须要帮助整个国家提升就业率,因此他们在进行招聘的时候往往要大量的招收应届毕业生来帮助国家解决问题。所以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们在发布招聘需求的时候,往往岗位名称都叫做管培生,而管培生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的企业暂时不需要某一个岗位,具体的人员,我们需要储备一些优秀人才,当某岗位需要人的时候,再让他进行顶上,这其实就印证了刚才那一点,他们暂时并不缺人,但是主要从国家的层面考虑,为了帮国家解决就业率的问题,因此需要先招一些人进来。网友二:准确的说,只有那种营收稳定、福利较好、比较体面的央企和国企,比如三大运营商、四大行、石油石化等垄断或半垄断这种,才会享受到大家抢破头的待遇,才能只招应届生。比如中石化在2018年的校招,就是10万应届生报名,预计录用4000人,录取率4%,所以才能由集团统一进行笔试,笔试以后再由各单位分别组织面试。也只有这种单位,才有条件和能力进行一年又一年的校园招聘,培养自己根红苗正的人才梯队。换了那种比较辛苦的央企,没有那么多应届生追逐,在用人上就不拘一格多了。比如中国铁建,常年出差,主要时间在工地上的:网友三:举个栗子,以国家电网公司内部招聘为例,比如说江苏省电力公司本部科信部有一个「处长」的岗位空缺,那公司就会在网站上挂「内部招聘」的公告,规定符合一定学历、工作年限、基层工作时长、年度业绩、竞赛成绩等相关标准的员工可以参加竞聘,无论你是哪个地市局的员工,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报名参加。但是公司外的人哪怕再NB也是没机会参与内部招聘这个机会的。再说说题主理解的公开招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校园招聘,只招应届生;另一种是社会招聘,招收有一定工作年限的人。国企、央企之所以只招收应届生,一方面是出于政策需要;另一方面是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首先设置一个“门槛”,来过滤一部分应聘者。这些企业不仅仅以盈利为目的,还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即使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也必须要招收一定数量的应届生。即使是领导亲戚家的子女,也必须要走校园招聘这个流程的。一般来说校园招聘有两种,一种是要参加笔试+面试的;另一种只需参加面试,但无论哪一种,都并非“打打招呼就进去了”。世界上从来都没有绝对的公平,相比而言,考试已经是相对最公平的竞争方式了。如果你只盯着别人的背景、关系,抱怨上天对自己不公,那很可能一辈子就这样庸庸碌碌地过完了;如果你承认自己虽然没有这样天生的优势,靠自己的努力,那别人靠关系得到的,你靠努力会比他做的更好。无论何时,学历与能力都是就业市场的硬通货。网友四:第一,是基于政策和外部环境的考虑。不少国企每年都有招聘任务和指标,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国家为了稳定和促进大学生就业。毕竟现在大学生就业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啊,各大高校和地方政府都非常关注。第二,是基于自身人才的需求。现在国企也重视人才发展的,尤其是好的国企,很多都会去打造人才梯队,培养骨干或后背管理干部。这时候应届生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1.工作经验方面比较少,但是受到的“污染”比较少啊,就像一张白纸一样,可塑性很强,反之,那种工作了的不少就像大家说的都是“老油条”了,反倒不怎么受欢迎;2.大学生总体能力和素质其实还是很不错的,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也还不错。第三,是基于招聘角度的考虑。大学生大多背景相对简单,之前接触过一个国企,因为单位性质比较敏感,对于社会上来应聘的都需要格外关注他们的背景。而且校园招聘的时候可以用硬指标如学校和学历来卡很多人,也较少受各种关系的影响,相对更容易找到自己真正想招的人。网友五:国企、央企不要往届毕业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工作岗位不够,应届毕业生竞争都如此激烈,加个往届的会更头疼,毕竟上头有强压的指标要完成啊!第二是因为往届生如果在第二年还在和应届生抢机会,那基本都是剩下的歪瓜裂枣,不值得招聘。校招是有指标的,对比私企和国企的校招大家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国企校招年年有,而且不仅招聘场次多,招的人还多。为什么?是因为国企缺人吗?别闹了,就国企那个体制会缺人?是因为国企每年都背负着国家促进就业的指标。去过国企校招的人都知道,国企校招除了技术岗等位置以外,招的最多的都是管培生。根本原因就是,除了技术岗,那些管培生其实国企都不需要,只是为了完成上面的任务罢了。
为什么在刚刚毕业的时候,进大厂会比较的容易?
今天在b站上看到职场视频的时候,突然想起自己刚毕业找工作那会儿的一个老板。老板是个40多岁的中年男士,这个公司是一个小型的电商销售运营公司,主要负责面向国外销售商品,平时普通员工的工作主要就是编辑销售文案、保证产品的销售额。当时我是面试的是人事相关的工作,不过在此之前我并没有向这家公司投递过简历,并且我的专业也不是人力这方面的,看到面试邀请的时候,其实也是很纳闷儿的,怎么会给我发呢?然后我在招聘软件上详细地咨询了一下,‘我不是这个专业的,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确定是可以吗?’当时面试方给我的回答很确定“我们这里是有专门的岗前培训的,只要具备基本的沟通能力,办公软件使用能力就可以的,可以来面试的”。这些能力肯定是有的,我就想着是个机会,去看看吧,也许行呢。第二天如约面试,刚开始是人力部门的面试,了解了一下基本的情况,觉得还算是可以。接下来就到了从找工作以来遇到的,第一个我认为很特别的老板,一上来,看着挺有威严,看了我的简历,瞥了我一眼“你不是这个专业的,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怎么能做这个工作?”当时作为一个职场小白的我瞬间懵逼,“不是你们说过具备基本的能力就可以的吗?人力和老板没有沟通过吗?”当然肯定不能直接这么说的,我努力调动了所有的语言能力,向老板证明我能胜任这个工作的可能性。不过,接下来的谈话更是让我想立马离开这个公司。从他们公司一个月能够有多少的销售额,聊到员工的流动性大,再然后就聊到了前段时间很热议的‘九零后工作’。作为九零后的我很不能接受的是,他说“现在的年轻人就不是想好好工作呢,成天想着一夜暴富,嫌这嫌那,同样人家某某公司,也是九零后员工,人家公司的月销售额比我们多一倍”。当时我忍着对他翻白眼的冲动,说“这肯定不能是一方面的原因吧”,结果可想而知,这场面试不欢而散。这样一个失败的面试,有着各方面的原因。首先,在收到面试通知时,我没有详细地去了解这个公司,只是在招聘软件上问了问招聘方,这些不够客观。搞清楚的话这其实就是个根本没有必要去的面试。其次,公司员工流动性大,不可能只是员工的问题,大部分原因肯定还在公司,公司的整体架构混乱。“只让牛干活不让牛吃草”当然会出现问题。最后,老板的谈吐可以看出,他在对待员工的态度上就有很大问题,自身的语言谈吐也是前后矛盾,漏洞百出。所以说这就是为什么建议刚毕业的大学生尽量去找成熟大中型公司的工作机会了,这样的公司已经有了很完备的体制和架构,在刚进入社会时,尽可能地少走弯路少遇坑。同时,在去面试之前,尽可能的多了解要面试的公司,避免太多不可控因素的发生。希望我的求职经历可以给看到文章的你有一点的帮助!谢谢!
大学生在毕业的时候,为何总会出现一段迷茫期?
大学生活是很多高中生都向往的生活。因为在高中的时候学习生活比较辛苦,而很多大人都跟孩子讲,大学生活很幸福。虽然大学生活留给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多,但是进入大学之后也是有很多烦恼的。特别是一些毕业生,面临着就业与考研的烦恼。很多学生在大学毕业之后也会面临一段迷茫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什么。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学生出现这样一段迷茫期呢?首先,学生从学校生活进入到社会生活需要一段过渡期。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经历了十几年的学习生活,而进入社会才短短几个月。所以难免有些学生会表现出不适应社会上的生活。状态也是需要学生进行调整的,进入社会之后,就要好好的适应社会生活,不要再想着回到校园生活了。特别是一些人在上学的时候,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当他们步入社会开始工作的时候,才发现挣钱真的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其次,有了学生在上学的时候,过度依赖自己的父母。在上学的时候,大家肯定会得到父母的资助。但是进入社会就不一样了,需要我们独立,这个时候就有很多人表现出不适应的状况。所以父母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就应该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了。要不然,就会导致很多学生出现不适应社会的状况。有些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为孩子规划好了,一切根本没有想着孩子能不能独立。一旦大学毕业,孩子就会面临着一个未知的人生,他们不知道从何处着手。面临这么一段迷茫期,也并不是一件坏事,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过度。但是到底能不能适应这样的生活,还是需要学生自己调节的。
每个大学毕业的学生找工作的时候都会经历一段迷茫期吗?
基本上是。不仅如此,很多毕业后多年还处于迷茫,不知道最喜欢什么工作,不知道什么工作最有前景,常常这山望着那山高,你适合什么工作,该向哪个方向发展,只有根据你的个人能力和素质、喜好、市场需求等等因素来综合分析,我们只能给你提建议,说大方向,具体的还得你自己好好考虑。
可以肯定的是,你的迷茫是暂时的,同时也是正常的。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感觉迷茫。要摆脱这种境况,建议你根据自己的能力、市场未来的需求,为自己设置一个目标,也就是规划.然后定一些阶段目标,只要自己跳一跳就能实现的那种.等实现后,再定下一个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这样一步一步就达到最终目标了.目标切忌过大,要可望又可及,那样不至于使你迷茫和气馁,如此下去,你就能从实现目标的成功中获得快乐.
目标可以是任何方面的,比如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或确定一种你需要的技能培训,之后制定一个工作/学习目标,让自己每天有点小进步,踏踏实实地工作和学习,积累经验,这样一定会有收获;之后再定一个新的阶段目标,再努力......尝试一下吧,与其迷茫和纠结,不如做点对自己将来有益的尝试。
那些班级里的学渣,现在都过的怎么样?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是学历却不一定。所以说拥有一个高学历,并不一定会获得成功,重要的是要有知识,其实就是你学习转化的能力。上学的时候,每个班难免都有几个学渣,这是和学霸相对应的,大家对这两类人的记忆也是最深刻的,也很关系和好奇将来到底如何,我们曾经的同学现在都已成家立业,步入中年,这个时候可以回头看看曾经的学渣到底是怎样的,而且也很有说服力,因为事实就摆在那。下面我就分享一下,我曾经的一个学渣同学的“前世今生”。初中的时候,我的一个同学每次考试基本都在倒数,那时候还没有学渣一说,现在来看就是所谓的学渣。上课不好好听讲、老捣乱,经常被老师收拾,不过在班里的人缘还不错,同学们也原因和他来往,比较的灵活,会来事,善于学习应用很多东西。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直接就再没读书,就出去创去了,10多年前见过一次,那会我刚毕业,他那时已经小有成就,开着一个现代途胜,做的是某品牌酒代理还有煤炭生意。那时我们这些上了大学的才开始找工作,差距已经显现出来。这一两年再见到他的时候,已经开的是路虎、奔驰之类的,在干高速公路的活,还有某品牌就的代理,资产估计上千万了,这都是他自己打拼的,他也是一个很普通农民的孩子,没啥关系背景。当初像我们这些学习好的,基本都是找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好像还没有比较出色,能和曾经的学渣相比。这只是我的一个真实体会,分享给大家,希望能从中有所感悟,高学历不一定意味着成功,只有把学习的东西转化成实际的应用,那才叫融会贯通,才叫知识。而我那个学渣同学身上把这个转化应用的淋漓尽致,学习能力很强,同时能把学到的东西进行很好的应用,只是当时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业上。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有很多的因素,而学习成绩的好坏,学历的高低只是一个因素,并不能代表一切,所以学渣只是某一个时间段对一个人的认知,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
为什么大多数大学生在毕业时都表示自己很迷茫?
我觉得这种情况是从一个阶段步入另一个阶段,会出现不知道该怎么做。我是不是能够很好的应对社会的生活,大学生们都会这么想。我在刚开始大学毕业的时候,也出现过这种迷茫期啊,主要还是在思考自己毕业之后应该干点什么。那些家里边家境比较好的,可能已经在毕业之前就安排好了学生毕业后要干什么了。但是像我这样家里并没有那种条件的话,只能是自己找工作了,自己找工作的话就会不清楚我是要找什么样的一份工作呢?其实这份迷茫期很快就过去了,你从大学毕业之后想好了自己要在什么方面发展,结合自己的性格和自己的专业。就开始投简历,等投简历之后在面试的时候好好表现一下,等你第一份工作录取之后,你就会没有那么迷茫了。这时候已经真正的步入社会生活也就没有那么多的迷茫,每天都要开始学习工作上的内容。还有的人会在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如果是工作的很不顺利,就觉得自己在大学的时候想的和自己面对工作的时候完全不一样,就会很迷茫。这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当我们步入社会工作了之后,其实真的很忙很累,而且有的时候很多的工作都很重复也没有意义。但是就是因为我们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如果我们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干一段时间之后,向老板展示自己的工作价值之后,就不会再重复性的做这样的工作了。也有很多的人扛不下去选择离职,然后再重新找一份工作。我觉得在毕业之后的那一年内多换几份工作,让你积累一下经验,看看自己究竟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也可以。渐渐的你就没有那么迷茫了,就真正的适应了这个社会生活,觉得在社会里工作就是这样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