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华侨陈嘉庚

时间:2024-05-08 21:54:57编辑:coo君

陈嘉庚生平成就

陈嘉庚(1874—1961年),又名甲庚,字科次,著名爱国华侨领袖。  清同治十三年九月十二日(1874年 10月 21日),陈嘉庚出生于福建同安县仁德里集美村。9岁人读南轩私塾,17岁赴新加坡协助其父经营米店。不久,其父破产,陈嘉庚独立经营后首先偿还父亲的全部债务,获得良好信誉。此后事业顺利。在新加坡,陈嘉庚最早引进橡胶并进行大面积种植,首先加工橡胶制品并投人大规模工业生产。同时兼营菠萝罐头厂。又把业务拓展到泰国、马来亚及厦门等地。鼎盛时期开办30多家工厂,100多间商店,垦植橡胶和菠萝园 15000多英亩,雇佣职工32000多人。民国 14年(1925年),他已成为东南亚的“橡胶大王”,著名的大企业家,百万富翁。  陈嘉庚致富后首先想到的是兴学报国。他说:“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早在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他就捐献2000银元,在家乡创办惕斋学塾。民国3年3月创办集美高初两等小学校,此后又相继创办女子小学、师范、中学、幼稚园、水产、商科、农林、国学专科、幼稚师范等,并逐步发展,在校内建起电灯厂、医院、科学馆、图书馆、大型体育场。在昔日偏僻的渔村里建设起举世闻名的集美学村。民国8年,他开始筹办厦门大学,认捐开办费100万元,常年费分12年付款共300万元,而当时他所积存的资产也仅400万元。民国10年4月6日,厦门大学在五老峰下正式开学,设师范部(文、理两科)和商学部。到民国25年,厦大已发展到文、理、法商3个学院9个系,成为当时国内科系最多的5所大学之一。民国26年陈嘉庚因企业破产,无法负担厦大经费,才请国民政府收为国立大学。在承担集美、厦大两校庞大开支的同时,陈嘉庚还于民国10年联络新加坡华侨,组织同安教育会,支持同安县创办40多所小学。民国13年,陈嘉庚把同安教育会改为集美学校教育推广部,至民国24年,先后补助本省20个县市的73所中小学,补助总额达193227银元,全部由陈嘉庚承担。在侨居地,陈嘉庚竭力倡办华文学校,曾任新加坡道南学校总理。民国4年在新加坡捐资创办崇福女校,民国8年又捐资3万元创建南洋华侨中学,后来又捐40多万元作为该校基金。民国36年3月,创办南洋女子中学。


陈嘉庚父亲是谁

陈杞柏,字樱如松。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今厦门市集美镇)人。陈嘉庚、陈敬贤之父。陈杞柏有三兄弟,长名缨忠,次名缨斟,三名杞柏,字字樱如松。此三兄弟,都曾到过南洋星洲经商。19世纪70年代,陈杞柏南渡新加坡,创立顺安米店,兼营地产、种植业与工业,辟黄梨园数百公顷,并设黄梨厂。 陈杞柏
1900年,其日新黄梨厂罐头黄梨,占全新出口之七成。是年其全部资产达40余万元,设有顺安、协安、竹安、新开茂、振安 (铁店)、源安<米店)、德安(米店)、复安(米店)、庆成(白灰店)、金胜美(经纪行)等店号。后因经营不善而破产。1904年顺安各店停业, 1878年捐款叻币125元建保赤宫陈氏宗祠,并长期任总理之一。1878年捐赠数百元予同济医院,并于1905年任该院总理。1896年捐题100元予萃英书院。同年,陈杞柏被推举为闽帮代表,与华社领袖林文庆医生、刘金榜等倡设商务局,未能成功。1903年捐款建双林寺,并为建筑董事之一。1904年获准加入英籍。1905年返中国定居。1909年病故。


陈嘉庚的个人生平如何,谁可以简单介绍一下?

陈嘉庚先生(1874—1961年),字科次,著名的华侨实业家、教育家。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侨联主席等职。陈嘉庚先生17岁随父亲到新加坡学习经商,因其勤奋刻苦、经营有方,仅用20余年的时间,即发展成南洋各埠声名显赫的大实业家。1893年陈嘉庚先生第一次回故乡,即出资2000元在集美开办“惕斋学塾”,这是陈嘉庚先生捐资兴学的开端。1910年陈嘉庚先生在新加坡参加同盟会,大力资助孙中山的革命活动。1911年满清政府被推翻后,陈嘉庚先生怀抱“教育兴国”、“兴学报国”的信念,先后在故乡创办了集美小学、女子小学、师范、中学、幼稚园、水产航海、商业、农林、女子师范、幼稚师范、乡村师范、国学专门等校和福建省最早的综合性大学——厦门大学,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陈嘉庚先生一生倾资兴学、赤诚报国的义举,深为海内外人士所敬仰,曾被毛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1903 年,其父陈杞柏破产,陈嘉庚先生为还父债,独立经营。1904 年春,陈嘉庚先生用 7000 元资本在新加坡郊外淡水港山地用茅草木料盖起自己的第一幢简陋的厂房,并办起新利川菠萝罐头厂。他凭着“精、勤、慎” ,在新加坡的商场上脱颖而出,奠定了他在异国他乡之稳固地位,从而在20 世纪 20年代,跻身于东南亚华侨事业巨子之列。 他在新加坡继续置办土地,开办厂房。早期厂房样式简单,颇类似于马来人的住房,1911 年,陈嘉庚先生参观了曼谷北柳一个福建华侨创办的“鸣成”米厂受到启发,改良厂房。这些以功能为主的工业厂房经由他一手建造起来,给他今后进行建筑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10年,陈嘉庚先生加入同盟会支援辛亥革命,“久客南洋,心怀祖国,希图报效,已非一日。” 1912 年,清朝封建帝制已被推翻,民国政府已建立,陈嘉庚先生倍受鼓舞: “政治有清明之望矣,而匹夫之责何如?”他热诚内向, “思欲尽国民一分子之天职, ”决计回国作两件事:兴办工厂和学校。早在 1894 年冬,陈嘉庚先生就出资 2000 元,在集美建立惕学书塾。1913 年,乡立集美两等小学校也在他的投资主持下成立,这是陈嘉庚先生兴办学校之肇始。1915-1918 年的四年中,陈嘉庚先生各项经营共得利四百五十余万元,实存资产约四百万元。 “乃思前年获悉闽省师校之腐化,师资之缺乏,若能办到决在集美办师范学校及中学,兹正其时矣”。“蒉冀他日广树师资,以供闽南及南洋初等教育之需要,俾得发展教育,提高民智,改造社会也。”陈嘉庚先生于 1916 年 10 月派胞弟陈敬经贤回国筹办集美师范和中学。 只用一年多就兴建了大礼堂、居仁楼、立功楼、尚勇楼等建筑,以及电灯厂、自来水厂、膳厅、温水房、浴室、大操场、贮藏室等公用设施。 这四年资金的大量积累为其后来在二十年代继续投资获利及进行大规模的学校建设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1919 年,五四运动席卷中国,虽然对五四运动的性质了解不深,但陈嘉庚先生的爱国思想与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是相一致的。同年,一战结束,陈嘉庚先生“便思回国久住,以办教育为职志,聊尽国民一分子之义务。”六月陈先生从新加坡回到集美,就开始筹办厦门大学。在居住的两年九个月中,他除了创办厦门大学,又亲自主持集美校舍扩建工作。这些包括有:图书馆、科学馆、医院、立德楼、立言楼、博文楼、约礼楼、即温楼、尚忠楼、诵诗楼、明良楼、雨操场、西膳厅、俱乐部以及消费公社。1923 年到 1925年,是陈嘉庚先生公司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的富足促使陈嘉庚先生在集美更大力度的投入。从 1923 年至 1926 年,陈嘉庚先生在集美学校又建了允恭楼、文学楼、敦书楼、葆真堂、音乐室、务本楼、崇俭楼、瀹智楼、肃雍楼、校董住宅、军乐亭、植物园、网球场、浴沂室、大膳厅、农林建筑办事处以及工人住所。 1926 年,新加坡限制橡胶产量和同行的挤压,使陈嘉庚先生公司陷入困境,无力支付集美厦大两校建设费用。所以,厦大已动工的校舍建完为止,不再续建;集美建筑工程到冬季也完全停止。陈嘉庚先生说: “此为我一生最报憾、最失意之事件”。1949 年十月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陈嘉庚先生建设祖国的愿望尤其强烈。在全国政协开会时,陈嘉庚先生提出七项提案,均获接受。其中有关建筑方面的有:在全国各中学普及科学馆;在沿海各重要地区设立水产航海学校以及今后人民新建住宅,应注重卫生之设计。从 1950 年九月起,陈嘉庚先生定居集美。他始终关心并致力于嘉庚校园的扩建。将在新加坡余产拍卖约八百万元和女婿李光前捐助的六百万元全部投资于两校建设。他在集美和厦大各设建筑部专门负责两校的建筑项目。他制定了“重修集美学村计划” ,在集美进行的建设可分为:以“南侨”命名的华侨补习学校建筑群。沿海一带的南薰楼,黎明楼,道南楼等建筑以及“七星坠地”与“孤星伴月”的池亭楼阁;鳌园集美解放纪念碑等。在对厦大进行扩建中完成了建南大会堂建筑楼群、成伟楼群、丰庭楼群、芙蓉楼群、国光楼群等建筑。1961年 8 月 21 日,陈嘉庚先生逝世于北京。灵柩安放于集美鳌园纪念碑北侧的嘉庚墓内。集美鳌园甚至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都成为他和他建筑活动的“精神性的”纪念碑


关于陈嘉庚的小故事

菠萝“苏丹”,橡胶大王
  独自创业的路程是极其艰难的。陈嘉庚手里的资金只有一点,用来投资什么才能成功呢?经过详细的考察,陈嘉庚发现,菠萝罐头销路旺盛,且周期短、需要的资金不是很多,非常符合自己的情况。于是他决定建立一个菠萝罐头厂。
  资金不够,陈嘉庚借了7000元,在距新加坡城区10英里的淡水港山地,着手建造一所菠萝罐头厂。一切省了再省,省了再省,借来的7000元用在建厂总算勉强够了。制作菠萝罐头所需的白铁、糖枋,都可向别的商人赊取。开工终于没有问题。等到4月份菠萝一上市,陈嘉庚的“新利川”工厂就开始生产了,为了在竞争中取胜,陈嘉庚给自己的菠萝罐头的商标定名为“苏丹”,意思就是菠萝罐头之王。
  在陈嘉庚的精心经营之下,罐头厂运作良好,销售看涨,月底核算结果,获净利9000余元。不仅收回全部建厂投资,而且还有盈余,经济效益之大,确实惊人。
  从绝境中拼杀出来的陈嘉庚初战获胜,就以“新利川”为立足点,兼营父亲企业与人合伙的月新菠萝厂,接着又开设了谦益米号,米店也兼做罐头厂的营业机关。
  随着菠萝罐头生意越做越大,对菠萝的原料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嘉庚在“新利川”附近购买了一块空地,用来种植菠萝,取名为“福山园”,事实上,这块种植地也确实是一块福地,后来成为了当地最大的菠萝种植园。
  创业道路并非是一帆风顺,就在菠萝生意顺利发展的同时,1906年夏季,菠萝罐头行市大跌,陈嘉庚只能勉强保住了1万元的赢利,这次打击使他意识到,商场如战场,仅仅靠一种产品经营是不能适应市场的瞬息多变,他要寻找新的项目。
  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嘉庚了解到一个橡胶商人高价卖掉了自己的橡胶园,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于是赶忙联系这个商人,从他那里购进18万粒橡胶种子。而当时因为菠萝生意的不景气,很多人纷纷脱手自己的菠萝园,陈嘉庚趁此机会购买了大片土地,这些成了他以后的橡胶种植园。
  到了1913年,陈嘉庚的菠萝产量已经占了整个新加坡的半数以上,一跃而居首位,真正成了业内的苏丹,这一年,他已是一个拥有两处橡胶园,四个菠萝罐头厂,一家米厂,一间米店,固定资产和纯利润有四五十万元的华侨企业家了。
  然而商场风云多变,1914年秋,正当菠萝罐头的生产旺季到来之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各国对菠萝罐头限制入口。因而各洋行停止采办。陈嘉庚的菠萝罐头厂遭到了沉重打击,积存着几万箱产品无法售出。不仅如此,战争还使陈嘉庚的米业遇到了麻烦,特别是许多商船在东印度洋上受到德国战舰攻击之后,原已紧张的航运几乎全部停顿。陈嘉庚米厂的仓库里堆放着1万多包熟米。产品积压的直接后果是资金流转困难,工厂租金越期无法清还,工人的生活费又绝对不可拖欠。陈嘉庚陷入了“艰难维持,度日如年”的境地。
  1914年冬天,陈嘉庚终于将所有的货全部售脱。这时,他当机立断决定经营航运业,他先是靠租船运输,分别租下了载重1300吨的“万通”和载重2500吨的“万达”两艘轮船,运来需求量很大的熟米,再送到印度销售。不久因为市场的扩大,他又增加了2艘轮船,专门承接英国政府的货物。他的审时度势,及时改变经营策略赢得了可观利润。仅仅一年后,就赢利了20多万元。之后,更是购得多艘轮船,但却不亲自经营,而是租给法国政府,这样不仅省事,避免了风险,也获利很快。
  1916年,陈嘉庚又有了划时代的举措。当时欧洲各国互相厮杀,给美国经济腾飞提供了难得的机会。美国工业长足的发展,刺激了橡胶制品的需求,带动了马来亚的橡胶业,一跃而成了支柱产业,产量居世界第一位。马来亚成了世界“橡胶王国”。而陈嘉庚此前的投资终于有了回报,他被作为公认的“马来亚橡胶王国四大功臣”之一载入史册。
  此后2年,陈嘉庚逐渐把重心转移到橡胶业上,他先后将新加坡土头桥的菠萝罐头厂和恒美熟米厂改作“谦益”橡胶厂,专制胶布,实现了橡胶经营从单一的农业垦植到工业制造的飞跃。接着,他又设法与美国橡胶业协会搭上关系,把广告做到了美国,把“谦益”橡胶厂的大半产品直接销售到美国。这样,他实现了第二个飞跃:将橡胶的农、工、贸经营集于一身,而且开创了在英国统治新加坡百年来华侨不通过洋行而与外国商家直接进行贸易的先例。
  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陈嘉庚不但没有遭受损失,还安然无恙,依靠米、树胶、轮船航运和出售菠萝罐头厂积存的铁皮,陈嘉庚共得450 多万元,扣除各种费用,实存资产430万元。从而迅速跻身于新加坡富豪之列,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新加坡华侨大亨。

望采纳


上一篇:自动写作软件

下一篇:华医网查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