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名称的由来是什么?
1、由来:(1)“哀牢”应为记音,即用汉字对古代少数民族语言的记音。传说在远古,这里存在着一个哀牢古国。(2)“哀”是什么?“哀”是指酒或酒的气味。“哀牢人”的后裔,比如今属缅甸地面上的“卡拉”现在把水叫做“ye”(拼音记音,近似云南方言的“也”),把酒叫做“aye”(近似云南方言“啊也”)。(3)“a”与“哀”一脉相承,经过二千年的语言发展和变化,其发音口形、时值、共鸣区、用气差异仍然极小, 显然,“哀”就是指酒或酒的气味。“牢”,与“醪”同音,如果是汉族对其的称呼,可以认为是转音注释,即以谐音转注其“哀”。如果是这样,“牢”也是酒或酒气。古代“哀牢人”的老邻居“越人”的后裔傣族说酒,至今其音仍然是“牢”,可见,“牢”也可以是“越人”说哀牢人“爱酒”。(4)如此,“哀”也是“酒”,“牢”也是“酒”。“哀”是哀牢人自己说“酒”,“牢”是越人和汉人说“酒”。“哀牢”,就是好酒的人——褒义为善酒,贬义即为“酒醉包”。2、典故:(1)《后汉书·哀牢传》说“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贤栗等遂率种人二千七百七十,口万七千六百五十九,诣越西太守郑鸿降,求内属,光武封贤栗等为君长,自是岁岁来朝贡。”(2)“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哀牢王柳貌遣子率种人内属,其称王者七十七人,户五万一千八百九十,口五十五万三千七百一十一;西南去洛阳七千里,显宗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县。”可见,哀牢是“种人”,即是一个族种;哀牢种人两次归汉合计五万四千六百六十户,人口五十六万一千三百七十。哀牢就是这么几个人,会是什么大国?
哀牢山名称的由来?
远古时候,新平境内哀牢山上的森林里,有一种名叫哦罗表的鸟神。它心地善良,能歌善舞,每天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唱着悦耳的 歌曲。雨是三日三日下,水是河里河里流,谷是三次三次收,饭是三顿三顿吃。说来也怪,住在哀牢山上老百姓果真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生旺。有一个名叫天干恶的凶神,他听到哦罗表唱歌唱得好听,而且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就生起了嫉妒之心。他从天上下来,命令哦罗表唱歌给他听。哦罗表不知道天干恶坏心肠,就老老实实地照着平时唱的那样唱了。谁知道唱得不合他心意,天干恶便大发雷霆,恶狠狠地指着哦罗表破口大骂道:“我不允许你再这样唱!我必须按照我的意思办,要是违反了,小心你的狗命!”哦罗表十分不服气,理直气壮地问道:“不让我唱这么好的歌,要让我唱什么?”“雨是不能下,水是不能流;谷是不能收,饭是不能吃。”天干恶才说完,哦罗表便怒冲冲地转身飞向天空去了。哦罗表闷闷不乐,心想:人不吃饭不行,没有水,庄稼不能生长,人也不能生存。待天干恶走后,它依然放开嗓子又唱起它最爱唱的那首歌。天干恶听到哦罗表唱的歌更加清脆婉转了,顿时气急败坏,又从天上下来,把哦罗表抓去毒打痛骂,并用那双魔爪撕烂哦的嘴,使他永远不会唱歌,同事还吩咐箐鸡、野鸡和大鹅吧哦押送到山心去,妄图让人们再也听不到那动人的歌声。那帮家伙可得意了!箐鸡在树上大叫:“砍,砍,砍!”野鸡在草丛里大喊:“着火了,着火了!”大鹅也在村子也伸长脖子高呼:“光,光,光!”从此,山里的树一棵棵地被砍倒,山火四起,森林也一片一片地被烧光了。这一来,泉水枯竭,溪水断流,雨水一年比一年减少,干旱一年比一年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非常仇恨天干恶,越来越思念 哦罗表。哦罗表自从被关进山心里,它白天黑夜的哭泣,时时刻刻挂念着老百姓。慢慢地,它的伤养好了,为了反抗和惩罚天干恶,它继续唱它那悦耳动听的歌,可是,才开口便只能发出“刮刮刮”的沙哑声音。它万分痛恨天干恶。怎么办呢?它发誓:“到了春天,春风吹来的时候,我一定叫春风掌握好方向,我叫它刮刮刮... ... 刮走天上地下的污秽,好让绿树常青,溪水长流,鲜花盛开,山坡上放牧着牛羊,田地里种满庄稼。”哦罗表终于胜利了。今天,人们可以看到:秋天,哀牢山是一片大果园;春天,哀牢山是一片大花园。从此,每当春天的深夜,人们听到夜刮子的声音,便情不自禁地怀念起哦罗表。于是,取了个谐音“哀牢”山名来纪念它。扩展资料:哀牢山形成于中生代燕山运动时期,至第四纪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地面大规模抬升,河流急剧下切,形成深度切割的山地地貌。主要由砂页岩、石灰岩及各类变质岩组成。山体东部因沿断裂带下切较陡,相对高差大,西坡则较平缓。哀牢山是元江与墨江的分水岭、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两大地貌区的分界线,亦为云贵高原气候的天然屏障、云岭南延分支,起于大理州南部,止于红河州南部,长近千公里,海拔一般2000米以上,海拔在3000米以上山峰有9座,主峰3166米。
山名称的来历
巫山由何得名?历来众说纷纭。因为它是巫山神女的故乡,有人认为是神女瑶姬而得名。
巫山神女的事故早在原始社会中就开始流传了。据《山海经.中次七经》记载:“又东二百里,曰姑瑶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瑶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这个记载大意说,天帝的女儿死后,在姑瑶之山化为“女尸”(使今神女峰),就成瑶草,人吃了就长得很漂亮,使之妩媚动人。这种想象富有浪漫的色彩,因为,在原始社会中,人们就把神女作为“巫”来崇拜。因为“巫”在古代是专指以舞降神的女性(男巫称为觋)。且瑶草的“瑶”字是瑶姬的“瑶”的假借字,姑瑶山的“姑”与“巫”是声相近,韵相同,故有人说,这就是巫山的来历。
台湾山脉之阿里山
名称由来
相传250多年前,达邦有一位酋长叫阿巴里,英勇善猎,只身翻山越岭来此打猎,满载而归,后来常常带族人来此打猎,收获颇丰,人们十分敬仰他,便以其名命名此山。
哀牢山名称的由来是什么?
“哀牢”应为记音,即用汉字对古代少数民族语言的记音。
传说在远古,这里存在着一个哀牢古国。
“哀”是什么?“哀”是指酒或酒的气味。“哀牢人”的后裔,比如今属缅甸地面上的“卡拉”现在把水叫做“ye”(拼音记音,近似云南方言的“也”),把酒叫做“aye”(近似云南方言“啊也”)。“a”与“哀”一脉相承,经过二千年的语言发展和变化,其发音口形、时值、共鸣区、用气差异仍然极小, 显然,“哀”就是指酒或酒的气味。“牢”,与“醪”同音,如果是汉族对其的称呼,可以认为是转音注释,即以谐音转注其“哀”。如果是这样,“牢”也是酒或酒气。古代“哀牢人”的老邻居“越人”的后裔傣族说酒,至今其音仍然是“牢”,可见,“牢”也可以是“越人”说哀牢人“爱酒”。
如此,“哀”也是“酒”,“牢”也是“酒”。“哀”是哀牢人自己说“酒”,“牢”是越人和汉人说“酒”。“哀牢”,就是好酒的人——褒义为善酒,贬义即为“酒醉包”。
在《史记》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哀牢国”——保山坝子属于“桐师”(同师),云龙的漕涧属于“嶲”。如果“哀牢国”是大国,《史记》为何不提? 《后汉书·哀牢传》说“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贤栗等遂率种人二千七百七十,口万七千六百五十九,诣越西太守郑鸿降,求内属,光武封贤栗等为君长,自是岁岁来朝贡。”“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哀牢王柳貌遣子率种人内属,其称王者七十七人,户五万一千八百九十,口五十五万三千七百一十一;西南去洛阳七千里,显宗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县。”可见,哀牢是“种人”,即是一个族种;哀牢种人两次归汉合计五万四千六百六十户,人口五十六万一千三百七十。哀牢就是这么几个人,会是什么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