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其疏解对象包括
法律分析:非首都功能疏解方案包括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和区域性批发市场、部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以及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等4个领域,并分近期、中期、远期3个阶段实施。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十四条 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第十五条 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了吗
早出台了。
2015年03月23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审议研究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4月30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
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这意味着,经过一年多的准备,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推动实施这一战略的总体方针已经明确。
京津冀协同发展 哪些非首都功能将疏解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对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先导作用。
重点是疏解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等部分第三产业,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和企业总部等四类非首都功能。
疏解的原则是: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既充分发挥政府规划、政策的引导作用,又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坚持集中疏解与分散疏解相结合,考虑疏解功能的不同性质和特点,灵活采取集中疏解或分散疏解方式;坚持严控增量与疏解存量相结合,既把住增量关,明确总量控制目标,也积极推进存量调整,引导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功能向周边地区疏解;坚持统筹谋划与分类施策相结合,结合北京城六区不同发展重点要求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统筹谋划,建立健全倒逼机制和激励机制,有序推出改革举措和配套政策,因企施策、因单位施策。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有关方面正在制定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控增量、疏存量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按照“有共识、看得准、能见效”的原则,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积极稳妥有序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四区指的是
法律分析:京津冀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第三条 战略导向 “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的韧性和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必须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破除制约经济循环的制度障碍,推动生产要素循环流转和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必须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持续深化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必须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导作用,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
如何协同 怎样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发布实施。《规划纲要》从战略意义、总体要求、定位布局、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等方面描绘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宏伟蓝图。那么,如何更好地理解这份《规划纲要》呢?记者近日采访了相关专家。
北京天津河北,这块区域土地面积占全国的2.3%,承载了全国8%的人口,贡献了10.4%的经济总量。它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同时它也是我国东部资源环境超载矛盾最为严重的区域。
人们把这些现象称为“大城市病”,实际上北京的大城市病并不仅仅是北京的问题,而是整个京津冀地区在区域协同发展中面临问题的集中反映。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表示:“我们说一个区域是不是协调发展,主要看它的三个方面,一方面就是是不是公平,第二是效率是不是高,第三是不是可持续,京津冀区域这三个问题都非常突出。”
来看这样一组数据:2014年,河北人均GDP分别为北京的40%,天津的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北京的55%,天津的77%,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北京的50%,天津的60%。显然,京津冀地区区域差距过大,公平性不足。而由于机制体制的不合理,集中了过多资源、要素、人口的北京,不仅不能对周边的发展发挥有效的辐射带动作用,反而大城市病越来越突出,严重制约了天津和河北的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国家层面加强统筹,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三省市整体协同发展。
功能定位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前提,在《规划纲要》中,对京津冀三省市的定位有了明确的表述。其中,北京被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在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中,北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四个中心”明确了北京的功能定位,而从实际情况看,北京却承担了太多定位之外的功能。一个浮肿的巨人,必然是步履艰难,因此,北京要轻装上阵,就要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卢彦介绍:“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主要包括四类,第一类是一般性的制造业,第二类是区域性物流基地和区域性批发市场,第三类是部分教育医疗机构,第四类是部分行政和事业单位。”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任务繁重,难度很大。为此,《规划纲要》要求,要坚持重点突破的原则,在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重点领域集中力量推进。
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最关键是要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这样的思维,破解协同发展中存在的诸多体制机制的障碍。
在《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从三个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一是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也就是要形成一个资源要素能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统一的市场体系;二是发挥政府的作用,构建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三是加快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
张军扩认为:“真正实现区域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应该是长期的过程。从短期来讲,规划里面也做了一些部署,主要是从几个方面来努力,第一个方面是搭建一个区域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第二个方面是在社会保障,包括养老保障医保这方面的区域之间流转和衔接,有利于大家的流动;第三个方面是在高校招生方面实现统一标准,有利于公共服务的相对均等,创造一个人才和各方面资源有效流动的环境。”
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头。下一步,将继续有序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在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不断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试点示范。其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我们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人们出行将更加通畅,环境将得到更多改善,教育医疗服务将更加公平,生活也将更加便利。
什么是"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
一带一路
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地区同属京畿重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当前区域总人口已超过1亿人,面临着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城镇体系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突出问题。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驱动,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是面向未来打造新型首都经济圈、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京津冀空间协同发展、城镇化健康发展对于全国城镇群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云南,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江西、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9个省2个直辖市。[1] 涉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渝经济区,长江中游城市群,滇中地区,黔中地区。
《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则指出,长江经济带将全面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提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国际竞争力,培育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促进渝蓉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推动黔中和滇中区域性城市群发展,优化沿江城镇化格局,科学引导沿江城市发展,强化城市群交通网络建设,创新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
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二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三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四,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何时首次提出
一带一路
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地区同属京畿重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当前区域总人口已超过1亿人,面临着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城镇体系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突出问题。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驱动,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是面向未来打造新型首都经济圈、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京津冀空间协同发展、城镇化健康发展对于全国城镇群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云南,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江西、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9个省2个直辖市。[1] 涉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渝经济区,长江中游城市群,滇中地区,黔中地区。
《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则指出,长江经济带将全面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提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国际竞争力,培育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促进渝蓉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推动黔中和滇中区域性城市群发展,优化沿江城镇化格局,科学引导沿江城市发展,强化城市群交通网络建设,创新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
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二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三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四,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