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神演义》中,为什么元始天尊的排场是最大的?
因为元始天尊乃是阐教教主,在“三清”当中,是权柄最大的一个。我们都知道,封神演义中最高高在上,俯瞰众生的,莫过于那些法力参天并地,神通不可估量的先天圣人了。可以说,圣人在证道“混元大罗金仙”境界之后,不死不灭,万劫不磨;一旦出手,即便是天地人三界,一样会因此动荡。尤其是道门三清,他们堪称是封神世界,在幕后台前最活跃的三位圣人。其中,太上老君的法力最深,修为最神秘莫测;而通天教主,则最受到鸿钧的宠爱;元始天尊呢?他是圣人中最老谋深算,心机最深沉的一位。可以说,论玩脑子,恐怕十个太上老君和通天教主加起来都不是他的对手。整个“封神大战”,从头到尾,都在他的掌控之中;这场无数真仙接连陨落的浩劫,也是元始一手挑起的。元始为了争夺“玄门正宗”和三清之首的位置,不惜以东方道门的气运为代价,因此,后来鸿钧下凡的时候,才怒不可遏,重重的责罚了元始天尊。不过,他也没办法直接表露出太大的不满;因为说一千,道一万,元始天尊立封神榜也是借着“昊天玉皇上帝”的东风,而昊天乃是天道化身,即便是鸿钧,一样不过是他的臣子而已。所以,元始天尊在原著里的“排场”,才会出乎寻常的大;毕竟,他是当时昊天眼前的红人;其次,则是因为元始天尊是阐教的教主,阐教象征着“人道气运”,是三教中最得天独厚的派别,因此,元始天尊的权柄,也是圣人中最大的。种种原因,都让元始天尊的牌面非同一般。毕竟,老君,通天等人,就算是想弄,也弄不出元始天尊那样的“大场面”。
《封神演义》中元始天尊是个什么样的人
本人信奉道教,在这里就这一问题给大家详细的阐述一下。 先说说道教的起源: 古代先民认为万物有灵,进而产生了对自然的崇拜,图腾的崇拜,灵魂的崇拜,祖先的崇拜,慢慢发展到祖先与天神合一,成为至上神的雏形。 鬼神崇拜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便已存在。先民们将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河岳,皆视为有神主宰,因而产生敬畏感,乃对之顶礼膜拜。那时先民们除认为万物有灵而产生自然崇拜外,还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因而又产生了对鬼神的崇拜。各种丧葬礼仪和祭鬼、驱鬼仪式随之逐渐形成。《竹书纪年》中载:“黄帝崩,其臣左彻取衣冠几杖而庙祀之”。 至殷商时代,史前时期的自然崇拜已发展到信仰上帝和天命,初步形成了以上帝为中心的天神系统,遇事便由巫祝通过卜筮以向上帝请求答案;原始的鬼神崇拜已发展到以血缘为基础,与宗法关系相结合的祖先崇拜,其祭祖活动定期举行。这时期已出现专门从事沟通鬼神和人类的宗教职业者—巫祝。其中巫以歌舞降神,并有一套符咒驱鬼的巫术;祝以言辞悦神,是宗教祭祀活动中负责迎神祈祷的司仪者。他们替人治病、卜筮吉凶,画符念咒等。当时国家和社会均受巫祝支配。 周代鬼神崇拜进一步发展,所崇拜的鬼神已形成天神、人鬼、地祗三个系统。并把崇拜祖宗神灵与祭祀天地并列,称为敬天尊祖。盖所谓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 后世道教所以成为多神教,即源于古代之鬼神崇拜;后世道教做斋醮法事,亦与古人鬼神祭祀礼仪和礼制有密切的关系。 人们崇拜神灵就要举行祭祀活动,而祭祀活动离不开“礼乐文明”,礼乐文明随着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逐渐由上层走向民间,被后来的民间方士和巫觋所继承,道教成立后,演变为道教的斋醮科仪。所以说,夏商周三代的礼乐文明有相当的一部分被道教保存下来。道教实际上是礼乐文明的继承者。 下面是道家的三清神: 在庄严肃穆的道教三清大殿中,通常供奉着神态端庄的三位尊神,这就是道教的最高神“三清”。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为道家哲学“三一”学说的象征。《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由无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气,由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之相和,生天下万物。第十四章又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认为一化为三,三合为一,“用则分三,本则常一”。后来道教以此衍化出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因此“三清”尊神在道教神仙体系中位为最尊,《道教义枢》卷七引《太真科》说:“大罗生玄元始三气,化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从此三气各生,”据《云簋七籖》和《道法会元》等道书记载,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无元,其气始青,真道升圣境,天宝尊(元始天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气元黄,仙道升真境,灵宝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气玄白;人道升仙境,道 天尊居之。文曰:“此四种民天,即三界之上,灾所不及四种民天上有三清境。三清之上即是大罗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敷教。天宝君治在玉清境,清微天也。灵宝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神宝尊(道德天尊)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云簋七籖》卷三《道教本始部》)又据《集说诠真》引《读书纪数略》云:“三清者玉清圣境,元始居之;上清圣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同时,道教的三清尊神还反映了道教“三洞真经”的神化。《云簋七籖》卷六《三洞经教部》说:“《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洞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会之灵章。”根据《道法会元》卷一《清微道法枢纽》关于清微神位的记载;清微圣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经部,太玄辅之,传道教清微派;清微玄祖上清灵福玉雇大道君,代表洞玄经部,太平辅之,传灵宝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灵玄老君代表洞神经部,太清辅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贯三洞,传道德派和正一派。 三清尊神的形象有一个历史过程。汉顺帝时(126—144年),张道陵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无斗米道,尊“太上老君”为最高神。后来寇谦之改革天师道,亦以“太上老君”为最早最高尊神,但已经出现了“道德天尊”的名称,以今所见,“三清”的名称最早始见于南梁陶弘景所撰的《真灵位业图》。该书排列神仙序位,分为七个层次,每一层设一个中位。上第一中位,上合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第二中位,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为万道之主)。第三中位,太极金阀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为太清道主,下临万民)。上皇太上无上大道君。其中较为明显地提出了上清太清的名称,但“三清”之名位次序尚未确定,并且第三位为“金阀帝君”,太上老君却居于第四中位。以后“三清”神名逐渐流变发展,至唐代才成为定说。《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圣迹》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极目,即太上老君位,在三十三之上也。”于是“三清”遂成为道教的最高神。 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历代神仙通鉴》称他为“主持天界之祖”。他的地位虽然高,但出现却比太上老君要晚。道教形成初期并无“元始天尊”的说法,《太平经》《想尔注》等均无记载。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也无来历可寻。根据道书的记载:最早出现“元始”之名的是晋葛洪的《枕中书》书中记载:棍沌未开之前,有天地之精,号“元始天王”,游于其中。后二仪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又经数劫,与太元玉女通气结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其后庖羲,神农皆苗裔也。并曰:“玄都玉京七宝山,在大罗之上,有上、中、下三宫。上宫是盘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太圣母所牿。”此时,还只有有始天王的称呼。直到南朝时,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才始有“元始天尊”之号。该书第一阶中位神为“上台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称“玉清境元始天尊”为主。但是书中又有一“元始天王”,列为第四中位左位第四神。《隋书.经籍志四》始喊予元始天尊以诸神特性,称他“生于太元之先”。认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到天地初开,授以秘道,谓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是其年号,其问相距经四十亿万载,所度皆诸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皇真人,五方五帝及诸仙官”。隋代道士为天尊取名为“乐静信”。隋唐之时,遂将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盘古真 地位而掀起的说法。表明道教信徒对元始天尊的信仰。 关于元始天尊的名称,《初学记》卷二三引《太玄真一本际经》解释说:“无宗无上,而独能为万物之始,故名元始。运道一切为极尊,而常处二清,出诸天上,故称天尊。”《历代神仙通鉴》说:“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认为元始是最初的本源,为一切神仙之上,故称“天尊”。根据道经的描述,元始天尊禀自然之气,存在于宇宙万物之前。他的本体常存不灭,即使天地全部毁灭,也丝毫影响不了他的存在。每当新的天地形成时,天尊就会降临人世间,传授秘道,开劫度人。所度者都是天仙上品,包括太上老君、天真皇人、五方天帝等神仙。每当新的天地开辟时,都有其年号,曰延康、赤明、龙汉、开皇等等,年号之间相距长达41亿万年。并且,元始天尊位居三十六天的最上层“大罗天”中,所居仙府称为“玄都玉京”。玉京之中,黄金铺地,玉石为阶,宫中有七宝、珍玉,仙王、仙公、仙卿、仙伯、仙大夫等居于中央和两旁的仙殿中,这种气派显然被人间帝王所效仿。 纵观元始天尊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元始”一词原是道家舒述世界本源的哲学用语,后来被道教加以神化,逐渐演变成道教的最高尊神,居于三清之首。从历史角度上考察,这与道家演变成道教的历史完全相吻合。 据《历代神仙通鉴》记载,元始天尊“顶负圆光,身披七十二色”,故供奉在道教三清大殿中的元始天尊,一般都头罩神光,手执红色丹丸,或者左手虚拈,右手虚捧,象征“天地未形,混沌未开,万物未生”时的“无极状态”和“混沌之时,阴阳未判”的第一大世纪,故以阳生阴降、昼短夜长的冬至日为元始天尊的圣诞。长期以来,元始天尊受到了上至帝王圣贤,下至民间菩男信女的虔诚崇拜。 而道家信奉的是诸神,并没有刻意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神做为自己的信奉~ 现居西安骊山道观明圣宫附近~欢迎大家指教!
《封神演义》元始天尊为什么要收黄龙真人为徒弟?
我先来看看这个黄龙真人何许仙家。黄龙真人,元始天尊门下二代弟子之一,古代中国传说中的仙人。出自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人物。元始天尊的弟子,元始天尊还有许多弟子,但是二代弟子当中就三个分别是广成子、赤精子(这名字好邪恶)、黄龙真人。广成子和赤精子都是黄龙真人的师兄。这个黄龙真人非常有意思,在原著当中他是谁都打不过,谁都能输。号称是四无道人,无法力、无弟子、无头脑、无胜绩,就是这么个号仙家,也能被元始天尊收为十二金仙。就说明他肯定有其他的过人之处,据说在十二金仙当中他属于最外向的那种。每次大战前他都是永不迟到,就发挥优良积极传统早早到会见地点。两次周军集体中毒他都来帮了忙,而且最难得的是他每次都比玉鼎真人来得早,这黄龙真人不仅爱出风头,而且还是个话匣子。两军交战之前他又发挥了说相声的传统,“十绝阵被破”闻太师一发怒他就跨鹤而至立阻闻太师给一番劝告,只是他的道行好像是差了点,被人捉住吊了一回、被马遂金箍箍过一回,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他被吕岳追着跑,刚好哪吒路过,替他解了围。这下在师侄面前丢人可丢大发了,最主要的,他在《封神演义》中还没有徒弟。估计,以他这种道行也很难能收到徒弟,黄龙老仙还是回洞府好好修炼吧。我们就在想这么个人物都能被元始天尊瞧得上,肯定有他的不解之处。上文也说到了虽然他用处不大,但是他是个热心肠,每次有事情他都能插上一杠子!也许最主要的就是因为他比较勤快,而且是个守时之人。也许元始天尊老仙儿是一个强迫症之人,比较喜欢守时守规的人。正是这一点,所以就收他为徒。但是关于黄龙真人还是有一段传说故事的,意思就是他帮助大禹治水。这大禹查勘岷江江源,突然将面卷起一阵黑风。眼看要把大禹所承诺的木舟给掀翻,在这千钧一发之时,突然江面上飞来金光照演的黄龙与这黑风进行了一场殊死搏斗。最终黄龙获胜,还背着大禹查看了岷江之源。这黄龙本来是要报复大禹,但是见江中黑风突起有不明妖魔要害大禹,黄龙认为大禹为民治水功大于过,所以助大禹脱危难!后来大禹治水成功,祈求苍天封黄龙为天龙。但是黄龙辞谢不不愿升天,他留恋这岷山源头,躲藏进原始森林中去了。后来人们修庙纪念,故得名黄龙寺。我想可能就是他治水有功,外加是个自来熟,元始天尊刚好喜欢这号人!
《封神演义》中的几位圣人中,为何元始天尊的仪仗队排场最大?
《封神演义》中的几位圣人中,为何元始天尊的仪仗队排场最大?实际上这是很多原因造成,下面给大家具体的分析一下,希望大家参考:一、元始天尊是封神榜的主要负责者,地位崇高:元始天尊是《封神演义》演绎里面最具气场的一位圣人,这点相信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大家似乎觉得有些奇怪,为什么元始天尊的仪仗队会非常的壮大呢?其实只要看过《封神演义》的人就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元始天尊是封神榜的主要负责人,也就是承接了上天的旨意,属于替天行道的圣人,自然要比其他圣人的地位更高一些。也就类似于人间皇帝派遣的使者,各个地方官就算官衔相同,可是人家手里有圣旨。二、元始天尊是一派祖师,气势当然要大一些:阐教的创始人就是元始天尊,而且阐教的势利非常庞大,可以说是三教之中的佼佼者。这点《封神演义》里面有全面的描述,比如哪吒、杨戬、太乙真人都是阐教的高手。这些不同年代的神仙,在各个教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阐教当之无愧是最大的教派。元始天尊出场时候,自然会仪仗队宏大。三、元始天尊辈分崇高、名望也很高:《封神演义》里面有专门的描述,元始天尊的辈分很高,甚至比很多的圣人辈分都要高一些。比如截教的教主,属于元始天尊的师弟,所以元始天尊的辈分很高,再加上在圣人里面,元始天尊名望极高,所以仪仗队就会非常浩大。
元始天尊的来历
元始天尊的由来:元始天尊是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一,生於太无之先,禀自然之气,初称元始天王。东晋葛洪的《枕中书》称,“昔二仪未分,溟滓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元始天王,开天辟地,治世成功以後,蜕去躯壳,一灵不昧,游行空中,见圣女太元,喜其贞洁,即化成青光投入其口。圣女怀孕十二年,始化生於背膂之间,言语行动常有彩云护体。因其前身是盘古、元始天王,就称为元始天尊。《历世神仙体道通鉴》称,“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此气化为开辟世界之人,即为盘古;化为主持天界之祖,即为元始。”
元始天尊之名有什么来历?
中国道教及民间神仙众多,由于各自区域地理风俗文化不同,对道教神和俗事神的敬奉也各不相同。而要梳理清楚神仙谱系的具体神位名称,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我国的道教神仙谱系相关的确定,最早是在两宋时期有了初步的排列,虽然各家的排列有些差异,但能认定的第一位大体不出“三清”,尤以认定元始天尊为最高神,为大多说法所公认。今天我们就说元始天尊的名称由来,以及与他相关的一些事体。元始天尊,元始为名称,天尊为位号。所谓“天尊”,大体就是“与天同尊”的意思,以示“尊与天同”,说明了人们对这类大神至高无上的敬崇。知道一些神仙传说故事的人了解,“天尊”的神号,实际只有三清为所称,分别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清在不同的神仙传说中,都是“创始级别”的神仙,以天尊为位号,实有“天生万物”的相同地位。再说“元始”之名称,这一名称最早应该是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其中《元始上真众仙记》可算是“元始”之名较早的出处,称为“元始天王”。不光如此,在此书中,还有关于元始来历的一些说法,认为元始就是盘古,又因为他是天地精华孕育,后开天辟地,所以称为“元始天王”。南梁陶弘景所著的《真灵位业图》,就有了元始天尊的说法,并位列第一种位。从元始天尊的名位确定,后世的一些道教典籍就基本以此为称了。《历代神仙通鉴》载其为“主持天界之祖”。关于元始天尊的形象,一些记述和民间道教塑造的神像中主要是头顶周遭有神光、身着深色道袍,手捧混元珠;或者右手虚捧(代表天地未成形)、左手虚拈(表示引导混沌欲开)。他的道场一般认定为“昆仑山玉清境”,因此其也全称为“玉清紫虚高妙太上元皇大道君”;他最大宫庙在泰山扇子崖,为明代创建。另外在小说演绎中,关于元始天尊相关的说法就更精彩了,较为系统的讲述元始天尊以及其创立的“阐教”事迹,以及门下十二金仙。最主要的是其徒弟姜子牙奉其法旨,大封众神,以此又确定了民间俗事神的渊源,这些都充满了奇异色彩。然而毕竟小说的演绎成分比较大,这里就不再过多穿插。我们说的大年初一,据说就是元始天尊的神诞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