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im营销?im营销具有什么样的优势
优势作用IM(即时通讯)作为互联网的一大应用,其重要性显得日益突出。有数据表明,IM工具的使用已经超过了电子邮件的使用,成为仅次于网站浏览器的第二大互联网应用工具。早期的IM只是个人用户之间信息传递的工具,而现在随着IM工具在商务领域内的普及使得IM营销也日益成为不容忽视的话题。最新调查显示,IM已经成为人们工作上沟通业务的主要方式,有50%的受调查者认为每天使用IM工具目的是方便工作交流,49%的受调查者在业务往来中经常使用IM工具,包括更便捷地交换文件和沟通信息。虽然IM已经成为互联网广告的重要发布媒体,但是中小企业在IM营销上,却还是刚刚起步。针对有明确目标需求的网站访客,企业需要一套网站在线客户服务系统,随时接待每一个访客,回答访客的任何问题,然后产生交易;而针对没有明确需求的网站访客,企业则需要针对其行为特征分析进行主动出击,沟通对方来访目的、购买意向,最终促使达成交易意向。这就是典型的中小企业IM营销。互动性强大无论哪一种IM,都会有各自庞大的用户群,即时的在线交流方式可以让企业掌握主动权,摆脱以往等待关注的,被动局面,将品牌信息主动的展示给消费者。当然这种主动不是让人厌烦的广告轰炸,而是巧妙利用IM的各种互动应用,可以借用IM的虚拟形象服务秀,也可以尝试IM聊天表情,将品牌不露痕迹地融入进去,这样的隐形广告很少会遭到抗拒,用户也乐于参与这样的互动,并在好友间广为传播,在愉快的氛围下自然加深对品牌的印象,促成日后的购买意愿。营销效率高一方面,通过分析用户的注册信息,如年龄、职业、性别、地区、爱好等,以及兴趣相似的人组成的各类群组,针对特定人群专门发送用户感兴趣的品牌信息,能够诱导用户在日常沟通时主动参与信息的传播,使营销效果达到最佳。另一方面,IM传播不受空间、地域的限制,类似促销活动这种消费者感兴趣的实用信息,通过IM能在第一时间告诉消费者,有效传播率非常高。
IM营销的优势作用
IM(即时通讯)作为互联网的一大应用,其重要性显得日益突出。有数据表明,IM工具的使用已经超过了电子邮件的使用,成为仅次于网站浏览器的第二大互联网应用工具。早期的IM只是个人用户之间信息传递的工具,而现在随着IM工具在商务领域内的普及使得IM营销也日益成为不容忽视的话题。最新调查显示,IM已经成为人们工作上沟通业务的主要方式,有50%的受调查者认为每天使用IM工具目的是方便工作交流,49%的受调查者在业务往来中经常使用IM工具,包括更便捷地交换文件和沟通信息。虽然IM已经成为互联网广告的重要发布媒体,但是中小企业在IM营销上,却还是刚刚起步。针对有明确目标需求的网站访客,企业需要一套网站在线客户服务系统,随时接待每一个访客,回答访客的任何问题,然后产生交易;而针对没有明确需求的网站访客,企业则需要针对其行为特征分析进行主动出击,沟通对方来访目的、购买意向,最终促使达成交易意向。这就是典型的中小企业IM营销。而IM营销的优势具体表现如下: 大部分上班后,第一件事打开自己的IM工具,随时与外界保持联络。任何一款IM工具都聚集有大量的人气,并且以高品质和高消费的白领阶层为主。IM有无数庞大的关系网,它们的好友之间有着很强的信任关系,企业的任何有价值的信息,都能在IM开展扩散传播,产生的口碑远非传统媒体可比。有强大的用户规模做为后盾,IM蕴含的巨大市场营销价值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可,而IM承载的传播形式更是变得越来越丰富。未来的营销战场,IM营销必不可少。中小企业IM营销指的是中小企业通过IM作为信息交互载体,以实现目标客户挖掘和转化的网络营销方式。中小企业IM营销不等于IM广告。当前的IM营销,主要还是指以IM为载体,进行广告发布或事件营销等活动。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受资源所限,花费不菲的IM广告并非首选。中小企业IM营销需要符合中小企业的需求特征,那就是讲究投资回报率,注重效果营销。IM营销不是简单的即时通讯营销。IM作为即时通讯工具,其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即时信息传递。对于被动展示信息模式的网站营销而言,IM营销能够弥补其不足,同潜在访客可以进行即时互动,并能够主动发起沟通,有效扩大的营销途径,使流量利用最大化。由此可见,IM营销不是简单的即时通讯营销,而是以IM为载体获取商机的高级营销活动。
家校即时通是否收费?
是收费的, 10元/月 的服务费。
如果你没有电信的手机,必须先买个电信的号,手机可能也得换个(它们的网跟移动的不一样),它们最便宜的号是 19元/月 的月租
所以费用加起来应该是 29元/月
感觉是又贵又不好用,网站反映也很慢的不行,不过学校强制要用,也没办法。明知这是电信的霸王行为也得买啊,等娃毕业了 第一件事儿就是销户。
通信工程(通信技术教育)专业
信工程专业
概述:
本专业学习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毕业后可从事无线通信、电视、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仪器及应用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和通信工程的研究、设计、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工作。近年来的毕业生集中在通信系统、高科技开发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金融系统、民航、铁路及政府和大专院校等。
一、专业综合介绍
细心的你是否留意到,十年前港台电影中黑帮大佬手里可以用来砸人的“大哥大”,早已变得如此纤细轻巧、色彩缤纷,并且飞入寻常百姓之手;从前只有数月飞鸿传书才能联系的国外亲友可以用简单方便快捷的伊妹儿(E-mail)互致问候、即时聊天,甚至装上摄像头开个网络会议!这一切都应该归功于通信工程(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技术的迅猛发展。如果让科学家们选出近十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技术,恐怕也是非通信技术莫属。那么让我们来多了解一下这个年轻而又略显“神奇”的专业吧。
通信技术是以现代的声、光、电技术为硬件基础,辅以相应软件来达到信息交流目的。上个世纪末,多媒体的广泛推广、互联网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展望这个世纪初期,宽带技术、光通信也已经崭露头角。通信工程专业所研究的内容涵盖了当今最流行、发展最迅猛的领域。单单这些是否已经使你跃跃欲试了呢?在美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公司中,像Cisco(思科)、3Com等都是以通信技术作为其发展的主体,Cisco的总裁更是成为全球财富增长最快的人。这一切是否让你心动呢?在我国,不光是老牌的IT厂商联想提供了大量的网络服务,有“巨大中华”之称的通信产业四大企业(巨龙、大唐、中兴、华为)业绩也非常惊人,其良好的发展前景、宽松的发展环境、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已成为毕业生们择业的首选。
通信工程专业跨电子、计算机专业,所修课程兼有两者的特点,需要较好的数学、物理基础以及较强的动手应用能力。一些课程,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属于计算机类,另一些,如信号处理、高频电路、电路原理等属于电子类,还有本专业基础的通信原理等课程,所学范围比较宽。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特别适合那些理解力强、善于分析的同学。专业划分比较细的时候,本专业可“软”可“硬”,分别倾向于计算机与电子两个方向。
当然,本专业确实是绝对的热门,基本上都是录取分数最高的专业之一。在众多高校中,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通信工程专业相当热,如果考生对自己的实力充分自信,那么选择本专业不仅不会让你失望,在毕业的时候还会觉得分外地骄傲。
由于该行业的发展速度太快,对人才的需求量又相当大,使你非常容易进入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或者在国内享有盛誉的IT企业,并且待遇相当优厚,堪称“最容易找到好工作”的专业。由于通信产业在全球的高速及持续发展,该专业在国外也是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因此,出国深造难度相对大一些,不过进入大型跨国公司后出国进修的机会相当多。除各名牌高校外,中科院电子所同样不失为一个完成研究生学位的好去处。选择通信工程专业,已经可以同“光明的前途”画上近似的等号了。这是真正的“朝阳产业”、“知识经济”,可以热情的挥洒汗水、攻克难关、迎接成功。在这样的专业里,你会对那些时髦词汇有更加切身的体会。希望那些对自己实力充满信心的考生勇敢选择,同信息时代一起拥抱辉煌!
通信工程专业代码:080604。
二、专业教育发展状况
通信工程专业主要为研究信号的产生、信息的传输、交换和处理,以及在计算机通信、数字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蜂窝通信、个人通信、平流层通信、多媒体技术、信息高速公路、数字程控交换等方面的理论和工程应用问题。随着19世纪美国人发明电报之日起,现代通信技术就已经产生。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技术需要,通信工程专业成为了美国大学教育中的一门学科,并随着现代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得到迅速发展。
我国通信工作专业的前身是电机系和电机工程专业。上海交通大学于1917年在电机工程专业内设立“无线电门”,此后,于1921年设立“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门”。1952年院系调整后,成立了“电信系”。清华大学于1934年在电机系设立电讯组。1952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两校电机系的电讯组合并后成立了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这可以说是通信工程专业的类型。这一时期较有影响的人物如清华大学的任之慕、朱兰成、章名涛、叶楷、范绪筠、张钟俊等教授。
建国初期,各有关学校分别在原有的电信工程、电机工程、无线电电子学专业的基础上,为现代通信工程技术的人才培养积蓄着雄厚的力量。这一时期分别有张恩虬、王守武、胡汉泉、吴鸿适、王迁等学者活跃在本专业的教学领域。
六七十年代,受“文革”的冲击,通信工程专业的变迁较大。例如清华大学,1969的电子工程系的大部分迁往四川绵阳,成立了清华大学绵阳分校。1978年才迁回北京,恢复为无线电电子学系建制,并为拓宽专业面向,适应科技发展需要,专业设置有所调整,增设了无线电技术与信息系统、物理电子与光电子技术、微电子学共三个大学本科专业。这一时期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学者,如吴佑寿院士,他作为电子学家和电子工程教育家,为我国数字通信领域的开拓者之一,长期从事数字通信与数据传输、数字信号处理与模式识别的研究工作,并早在1958年就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部八路脉码调制电话终端设备,1952年成功研制的数传机被用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数据传输。朱高峰院士长期从事电信系统的科研工作。从50年代到70年代,先后参与、主持了大量通信载波传输系统的总体设计与研制工作,取得了制造性成果,当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负责总体设计的我国第一套中国轴电缆1800路载波通信系统是我国整个载波通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可同时传输电话、电报、传真、广播、数据等业务,是当时国外所采用的先进的传输手段之一。他在全国长途自动电话网的建设、网络经营方式、网络运行方式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奠定了电信网络学科的独立地位。
到了80年代,从美、日、英等发达国家吹过来的信息革命这股飓风,为我国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动力,也是从这时起,通信工程专业有了它现在的名称。
由于信息高速公路的迅速兴起,通信技术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家也加大了这方面的投资,各个高校都有此专业设置或者相近的专业课程,一大批实验室也纷纷走进了大学校园。如上海交通大学的区域光纤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通信实验室、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另外,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一大批重点院校都为培养本专业的优秀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非常广泛,这一专业每年的招生量都很大。每个学校平均每年都以200—300人的数量招生,有的学校甚至更多。学历层次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不等,有的学校还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人才梯级培养的方式。尽管如此,此专业每年的毕业生还是供不应求,炙手可热。
在新的时期,更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专家学者。例如清华大学的周炳馄院士,在国内首先开展了“晶体纤维生长与晶体光纤器件研究”。其“窄线宽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及相关技术”通过七项成果鉴定,线宽、频稳度和调谐范围达国际先进水平,为发展相干光通信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光纤高温传感器”、光纤环形腔的细度及环形激光器研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另外,陆大教授在信号与信息处理方面;冯重熙教授在数字通信、语音信号处理及数字复接方面;姚彦教授在信号检测估计和识别及其在电子系统中的应用高速实时信息处理及系统领域;曹志刚教授在数字调制、编码及卫生通信、语音增强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上;林行刚教授在智能化图文信息处理与识别、图像压缩与多媒体数据、多媒体通信及其终端技术等领域都有突出的贡献。这些专家、教授为我国现代化通信事业向21世纪胜利进军铺平了道路。
面向新的世纪,通信工程专业将会迎来其发展的广阔天地。随着通信技术应用的日趋广泛,上至太空,下至海底,无不活跃着这一专业的技术人才。现在中国已经加入WTO,这势必会给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而通信工程专业优秀人才的短缺成为我国参与国际间竞争的一个十分不利的因素。因此,在未来若干年,我国势必会更加重视本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重视通信工程专业的教育,提高教育水平。
三、专业院校分布(部分)
云南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矿业学院 兰州理工大学 宁夏大学 新疆大学 北京联合大学 河北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燕山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大学 辽宁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鞍山科技大学 辽宁工学院 上海大学 苏州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安徽大学 福州大学 集美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南昌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郑州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五邑大学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中南民族大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东北电力学院 上海电力学院 河海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 吉林大学 南京邮电学院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 重庆邮电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邮电学院 大连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 中南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成都气象学院 中国民用航空学院 暨南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大庆石油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东北大学 复旦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东华大学 浙江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厦门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湖南大学 中山大学 重庆大学 四川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南开大学 石油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通信工程是从事什么工作的?
就业方向:通信技术研发人员,通信产品销售人员,电信运营商工作人员等。(1)通信技术研发人员:目前竞争力比较大,公司和岗位相对每年不断增加的本专业毕业生来说,岗位较少。(2)通信产品销售人员:需求大,对专业功底要求不是特别深,适合一般本科生从事。最重要的是,职业发展空间足够大,实在不行的话还可以转行去别的行业继续做销售。(3)电信运营商工作人员:运营商中的服务类职位进入门槛较低,因此在有的地区移动、联通等公司的人才趋近饱和。即使每年几大运营商都会发布一个相对有规模的校园招聘计划。扩展资料通信工程(也作电信工程,旧称远距离通信工程、弱电工程)是电子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电子信息类子专业,同时也是其中一个基础学科。该学科关注的是通信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和信号处理的原理和应用。本专业学习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该学科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并极具活力的一个领域,尤其是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Internet网络通信使人们在传递信息和获得信息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程度。参考资料通信工程_百度百科
移动公司推出的校讯通中教师的点到系统要收费吗?
(回复二楼移动的“发言人”)您说的,校讯通这个平台这么好用,那么只要学校老师开通就行了啊!为什么还要家长一个月扣10块钱去开通,绝大部份的家长跟老师通电话或短信一个月是用不了10块钱的。所以移动这个服务表面上看是惠民,实际上是获取不义之财。您说老师一个一个添加学生家长为好友不方便,但是老师向每个家长发开通校讯通的短信就方便了吗?不也是一个一个号码去添加发送的?以草民看来,如果说要使用校讯通,只要向学校收取适当的成本费就行了,家长们可以免费接收短信或免费在网上注册帐号,上网查收学校和老师发的信息就行了。当然,移动没有免费的午餐。最好一个月或一个学期收家长两、三块钱的校讯通使用费我看是比较合理一点的。
家长怨声载道,一面是学校置若罔闻,为何学校如此热衷校讯通业务?
广网北京12月7日消息(记者杨钧天)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一面是家长怨声载道,一面是学校置若罔闻,为何学校如此热衷校讯通业务?通过记者的多方探访,一个学校和移动运营商之间的利益链条逐渐清晰。
家长耿先生:校讯通无法取消
家住广东汕头的耿先生两三年前开始订制校讯通业务,去年他把孩子送回老家上学,可是在当地订制的校讯通却没办法取消。
耿先生:刚开始他们说是免费的,一个月扣5块钱,孩子走了没有用了,要它还有什么用啊?想消掉却消不掉。
孩子已经转学,可最近的一个学期,耿先生一直收到孩子原来所在小学发出的短信,同时每月还会被扣除5元钱的信息费。本来想取消服务了事,哪知问了学校和移动公司,耿先生反倒更糊涂了。
耿先生:我们打那个移动公司的,移动公司让我们找班主任,有一次我还问过班主任,班主任说还是找移动公司,就这样。
移动工作人员:老师可从名下学生校讯通获利
因为相互推诿,耿先生白花了一学期的冤枉钱,取消个校讯通难道就真这样麻烦?记者又拨通了当地移动公司的客服电话,此时被告知,取消校讯通业务,只需要发送四个"0"到指定号码即可,那为什么耿先生当时却被推来推去?是老师舍不得孩子走吗?当记者以教师的身份拨通中国移动汕头客服电话询问,工作人员证实,教师让学生家长办理校讯通业务,可以凭借积分兑换话费。
移动客服:校讯通的话有教师积分,教师积分可以去进行兑换。
记者:我能兑换到什么呢?
移动客服:兑换话费啊,一个积分相当于一块钱这样子,比如说每个月向名下的校班级内的校讯通用户发送5条以上短信(每个学生)的话,他就可以获得一个积分,如果说对方有回复短信两条两个以上的,还可以再获得0.5个积分。
与此同时,深圳益田花园学校的家长们同样感觉无奈和不解。
家长:就是收费的话,我觉得太离谱了,因为我们也就是每天接收一下家庭作业,没有其他交流。
家长:他没经过我们家长同意就擅自将我们的号码给了移动公司了,我觉得这第一就是侵犯我们的隐私权。
家长:肯定不合理了,你不收费多好,你收费干啥呢?
学校负责人透露:校讯通其实可以用免费飞信替代
原来这所学校替家长们做主,订制了校讯通业务,家长们是在试用了几天之后,才收到学校通知,这样先斩后奏难怪家长会有意见。但学校负责人给出的解释则是,校讯通更方便学校的统一管理,同时又承认,收费的校讯通和免费的飞信并无分别。
学校负责人:飞信的话是由某一个班主任产生的飞信,我们校讯通是由整个学校可以控制后台,而且飞信的话(发信息)只有单一的某个班级可以发出去。作业的话我们是星期一到星期五基本是每天都是给家长发的。
记者:但是飞信可以替代。
学校负责人:其实可能这两种(校讯通和飞信)性质是可以替代的。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校方放着好端端免费软件不用却要用收费的?一名客服人员到出了实话。
客服人员:老师那边都是有奖励的,我们这边对老师都有奖励,至于具体是什么奖励或者多少的话,这个需要我们相关部门告诉你。
由此可见,不管是汕头还是深圳,某些学校对校讯通趋之若鹜还是有道理,而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其他省份。截至目前,河南、辽宁等地都有听众反映学校和移动运营商在校讯通业务当中存在利益往来。
各地的校讯通收费从3元到10元不等,看似不多,但累积在一起,效益相当惊人。昨天(6日)刚刚发布的一则财经评论显示,自2005年中国移动推广校讯通以来,校讯通业务的规模发展迅速,至2010 年中国移动校讯通共有4400万用户,估算年销售规模预计超过22亿元。
但就是这样一个自诩:以先进技术搭建家长和学校沟通平台的通信业务,究竟给谁方便?在采访中有家长肯定校讯通的信息及时发布的功能,但依然诟病其订制方式与服务质量,更不能容忍自己成为少数人和单位牟利的工具。校讯通究竟会走向何方?能不能做回学校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本职?学校与移动运营商的利益关联是否合法合规?中国之声还将持续关注。
作者:杨钧天来源中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