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抱团养老”,15年后捐楼,背后的原因为何?
老人“抱团养老”,15年后捐楼,背后的原因老人们希望这栋楼继续为“葛隆人”服务。“我们想把葛隆村132号楼捐赠给村里,让它继续为‘葛隆人’服务。”上海市嘉定区外冈镇葛隆村有这么一群“酷”老人: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他们众筹购买了一栋楼“抱团”养老十五年,如今他们毅然决定把这幢满载记忆的“慈舟养老院”捐出去。日子一天天过去,老人们年纪越来越大,葛隆村的养老设施也越来越完善,许多老人开始选择请护工居家养老或是进入正规养老院。2015年,“慈舟养老院”正式迎来“退休”,“慈舟养老院”发起人浦逸敏最终也搬进了上海市嘉定双善养老院,安安心心地享受国家发展的福利。近期,得知葛隆村正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浦逸敏找到当年筹资的老伙伴们,决定把“慈舟养老院”无偿捐给村里。她说,买楼时出钱的人很多,留给谁都不合适。现在老人们不住在那里了,捐给村里让它继续服务群众是最好的选择。扩展资料抱团养老的发起93岁的浦逸敏是“慈舟养老院”的发起人。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镇里、村里的公共养老设施还处于筹建阶段,年过古稀的浦逸敏突发奇想:能否将兴趣相投的朋友们聚到一起,大伙儿互相照顾,“抱团养老”呢?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朋友们,大家纷纷响应,决定凑钱买栋楼建个“互助养老院”。不久,浦逸敏相中了一栋因搬迁而闲置下来的原农村信用合作社旧址。这幢两层小楼共有六间房,200多平方米的面积足够老人们日常起居,相关负责人答应5万元人民币即可转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面对这笔“天文数字”浦逸敏决定发起众筹。消息传开后,大家纷纷支持。有的人并没想要住进楼里,也慷慨解囊,捐款出力。最终,有两百多人参与了众筹,捐款金额从几元人民币到几千元人民币不等。成功买下楼后,她们将其取名为“慈舟养老院”。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社-“抱团养老”十五年后,他们把楼捐了!
老人抱团养老15年后捐楼,他们为何要捐楼?
上海一群老人抱团养老,15年后把他们的养老房捐给了养老当地的村子,他们觉得在村子里面收到村民的很多照顾,在这边养老得到很多帮助,觉得很感恩。于是就把众筹的买来的养老房捐给了村里,为村民所用,让它继续为村里的人民服务。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个社会还是很多美好的事情的。15年前,浦医生跟一群认识的朋友聊起,以后老了可以在村子里面一起养老。于是浦医生就组织起买楼养老的事情,一群老人筹钱,几块钱几十块地拼拼凑凑筹得几万元,买了一栋两层高的楼。然后他们就住在这个房子里面,互相陪伴互相依靠一起老去。能住在一起的人都是志同道合的人,这里就像一座养老院,大家互相帮助。他们都是互相照顾大家,洗衣做饭都是自己动手,生活其乐融融。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医疗养老服务也更加有保障了。很多老人也逐渐去更好的去更正规的养老院入住。村子里的养老房也慢慢没有老人住了,于是就闲置了。后来,大家统合意见,都觉得捐给村里挺好的,起码还可以留一个念想。有时间的话,还是可以回来看看曾经自己住过的地方。因为当时的村民很帮助他们、照顾他们,在生活物资上面有经常资助他们。所以住在养老房的老人都很感激村民,很感激能够生活在这么好的农村里。村里人的善良,让老人们回忆起那里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会很感恩。这个捐楼的想法确实是很好的,村里也有老人,村里的干部也可以把这栋楼设置为老人娱乐场所。这栋楼能够继续服务群众,正是他们捐楼的意义。
江苏亲姐妹抱团养老10年后散伙了,她们散伙的原因是什么?
院区里75岁的秦阿姨跟两个要好的姐妹一起抱团养老了10年,最终还是散伙了,主要是后期里,各种琐碎事情太多,各种弊端出现,身体不适等各种因素,她们三个姐妹还是散伙了。倾诉人:75岁秦阿姨我们是同一个单位里的同事,工作时,彼此的关系不错,用现代词叫“闺蜜”,后来,小李离婚了,儿女长大结婚后,小李不愿意再找老伴,她最先找到我,跟我说一起抱团养老。最初,我们不知道这个词,只是觉得彼此关系不错,又都是单身,子女不在身边,又不想再找老伴了,一起搭伙在一起生活,彼此有个照应也是很好的。后来,老姐姐的老伴走了,我们看着她非常的伤心,为了减轻她的悲伤,我们邀请她过来跟我们一起居住生活。就这样,我们三个老太太在一起相伴着过日子。我是南方人,喜欢清淡的口味,小李是北京人,性格豪爽,她觉得吃什么无所谓;老姐姐是东北人,喜欢吃炖大菜,我们尽量彼此慢慢适应。我们在一起相伴了10年,一起去广场公园里打太极拳,去老年大学学声乐,更多的是我们在一起欢乐多余寂寞孤独。我们各自的退休金都还可以,子女也都支持,我们所有费用AA,由心细的姐姐负责财务管理,每月大家拿出一笔钱给姐姐,平时谁偶尔买些小东西都不记账的。孩子们来看望我们,也会买三份礼物,那时我们感觉日子过得太快乐幸福了。 不必操心家庭里各种琐碎事情,也不必为婆家的杂事烦心。期间,我们三姐妹谁不舒服了,我们一起帮扶着度过。老姐姐住过几次院,都是我们陪伴着她,安慰着她。我们最初的那几年都非常的好,随着年岁的增大,或许是家庭里各种变故吧,我发现, 老姐姐的脾气有些改变,如果我和小李那里做得不好,她能够唠叨我们一整天,而且,还跟个家长一样,不许我们这样,不许我们那样。我们一开始觉得是老姐姐岁数大些,脾气成了老小孩,所以尽量迁就她些。后来,慢慢地,她总是跟我们发火,还算计起平时的生活费和谁干活多少的事情。其实,我们也能够理解老姐姐的心思,我们三个的年纪都老了,真的有些事情需要别人来帮忙了 。我和小李跟老姐姐商量,是不是可以请个钟点工回来做饭收拾卫生。老姐姐不愿意,她觉得这笔钱给钟点工是浪费,三个人各自都多做点,也就过去了。可我和小李觉得,我们的条件又不是不好,何必让自己的晚年那么辛苦呢?姐姐搬走后我们才从别人口中知道, 老姐姐把自己的养老钱给了儿子换大房子了,自己的退休金也拿出部分贴补了儿子,所以,老姐姐才不愿意请钟点工。其实,老姐姐说出来,我和小李都会不让她出这部分钱的,可人老了,更在意自己的面子和尊严,不希望别人同情自己,自尊心比年轻时更重。后来,我跟小李商量去找家不错的医养结合的养老院,那里什么都有,适合人到晚年的老人。我们跟各自的子女商量后,携手一起去了养老院,我们还可以一起作伴。怎么说呢? 抱团养老最初的时候真的非常美好,也是个理想的养老方式,但,适合有一定经济基础,彼此消费观和人生观相同的人,能够同频共振,彼此合得来。在彼此身体都还不错的时候,抱团养老是快乐幸福美好的,如果有人身体欠佳,或者不能自理了,还是需要找自家的子女养老,或者去养老院。毕竟抱团的人也是老人,精力体力都跟不上的。未雨绸缪地提前为自己的养老做好规划才好,这样即使真的到了晚年,才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趁着还有能力的时候,尽量多为自己储蓄些养老金,因为真正到了晚年,指望退休金养老,还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自己手里有,心里才能够踏实安稳,尤其是面对疾病的时候,不至于思考去哪里找钱看病。其次要与子女把关心相处的融洽些,“母慈子孝”才能够在晚年时享受到家庭里的亲情温暖,如果做不到这样的话,到了晚年家庭关心一地鸡毛,谈什么快乐幸福养老。尤其是多子女的家庭,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这样才能子女们对你尊重敬重,要不伤了心的子女,即使孝顺,也是带着怨气的,那样谁的心里都不痛快,辜负了父母子女一场情缘。最后要从内心懂得,养老最终要靠自己,老人的养老三宝一定要守好。老窝,老本,老伴,少一样都是遗憾,尤其是老窝,老本,因为夫妻再恩爱,也有一个人先走,最终还是要品尝孤独终老。守住了老窝,老本,这样即使老伴走了,自己还有地方住,有钱花,才能够保障自己的晚年生活。
江苏一群老人抱团养老,最终为钱而散伙,这件事给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江苏一群老人抱团养老,最终为钱而散伙,这件事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终究还是绕不过一个钱字。其实,这些老人抱团养老,互帮互助真的非常不错,最终这份感情却败在了金钱上,实在是可惜。据悉,这些老人一开始抱团养老,吃饭是各自买饭,并无太大的冲突,最后出现问题就出现在每月缴纳的生活费上!从最初每月缴纳四百元开始,一些老人就有了意见!他们觉得缴纳这些生活费,对于所有的人来讲并不公平,因为有的人吃的多,有的人吃的少,还有的人想吃的好,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是导致这些老人最终选择各过各的的主要原因。如果说相关部门给他们弄一个吃饭的点,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去打饭吃饭,也许这种互助式的养老还可以进行下去。现在这些老人大多已经回家,由子女养老,现实终究还是打败了最终他们的初心。网友热议此事传到网上后,网友纷纷表示,养老问题最终依旧要依靠下一代,子女才是养老的主力军!因此,在年轻的时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生育几个孩子才是将来养老的保障。现在国家已经放开三胎,在刺激新生儿出生率的情况下,也是在未来的养老做准备工作!毕竟,综合来讲,现在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一个孩子要负担四个老人的养老,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养老对于养老一事,我个人的想法是,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多努力赚钱攒钱,缴纳养老保险!如此这般,到了老年之后,生活才能有保障!也不至于过多的拖累子女。江苏一群老人抱团养老,最终为钱而散伙,由此可见,养老还的依靠下一代!
器官捐献的事例
什么是器官捐赠 器官捐献宣传
器官捐赠就是当一个人被诊断脑死亡,只能依靠呼吸机和药物维持生命体征时,基于个人生前的意愿或家属的同意,以无偿捐赠的方式,把自己的器官捐赠给濒临死亡、等待移植的病人,让他们的生命得以延续。 身体健康的成年人也可以将自己的一个肾脏或部分肝脏捐赠给亲属或配偶。 器官捐赠的范围 器官捐赠的范围包括细胞捐赠、组织捐赠和器官捐赠。
细胞捐赠
是指从一个健康人的体内提取有活力的细胞群,输入另外一个需要救助的病人体内。临床上最典型的就是捐赠骨髓以救助需要骨髓移植的病人。
组织捐赠
是指将人体的部分组织捐赠给那些需要救助的病人。这些组织包括:皮肤、眼角膜、骨骼、肌腱、血管、神经等等。一位捐赠者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同时捐赠多种组织给那些等待移植的病人。
器官捐赠
就是将人体的某个仍然保持活力的器官捐赠给另外一个需要接受移植治疗的病人。这些病人的病情通常非常严重,而且已经不能用其他治疗方法治愈。目前世界上已经成功地进行过心脏、肾脏、肝脏、胰、肺、小肠以及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等多种移植。
编辑本段器官捐赠的种类
4月20日,省红十字会和省卫生厅联合在广州召开广东省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启动会。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徐火周、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出席会议,来自广州、深圳等十个市的卫生局、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以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院等十四家有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代表80多人参加会议。 深圳市红十字会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会议上做了经验介绍。截至2009年12月,我省共完成了50例器官捐献,成功拯救56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至少40位失明患者重见光明,多位烧伤患者康复。 为了褒扬捐献者的无私奉献、遗爱人间的精神, 2008年5月8日,广东省红十字会在增城市万安园公墓设立了红十字纪念园,对于规范遗体器官捐献工作,引导民众移风易俗、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上,省红十字会和卫生厅决定成立广东省人体器官捐献委员会,下设省器官捐献办公室、省人体器官获取组织和省人体器官捐献专家组,对全省的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统一管理。
编辑本段脑死亡与器官捐赠
传统判定死亡
传统判定一个人死亡的标准,就是永久性的心脏停跳、呼吸停止以及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在心跳、呼吸停止以后,身体其他部位的组织和器官,都将因得不到氧气与养分的供应而失去功能。
脑死亡
人体脑组织是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的,脑干是人体的生命中枢,它控制着人体呼吸 绝症少年捐献全身器官
、心跳、血压等重要功能。人体一些部位的细胞在受到伤害后可以通过再生来恢复功能,脑细胞则不同:一旦坏死就无法再生。所以,当一个人的脑干遭受无法复原的伤害时,脑干就会永久性完全丧失功能,以致呼吸、心跳停止。随后,身体的其他器官和组织,也会因为没有呼吸和心跳而逐渐丧失功能。临床上所指的脑死亡,就是指脑干死亡。 近十年来,由于医学技术的进步,当一个人发生脑死亡时,医生可以借助呼吸机和药物来维持他的呼吸、心跳和血压等生理功能长达两个星期。但一旦撤除这些辅助设施,他/她就无法自行呼吸,心跳也会随着停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其他特殊疾病,除了脑细胞发生死亡之外,身体其他部位的器官和组织依旧是健康的。
编辑本段植物人是否可以捐赠器官
植物人是由于脑部本身疾病或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大脑功能丧失,但脑干功能依然存在。所以,植物人没有思维、记忆、认知、行为和语言能力,但有呼吸和心跳,而且可以有脸部动作。因此,植物人没有发生脑死亡,所以不能捐赠器官。 除了母亲您也可以给予生命。
编辑本段关于器官移植
什么是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是将某个健康的器官通过手术或其他方法放置到一个患有严重疾病、危在旦夕的病人身体上,让这个器官继续发挥功能,从而使接受捐赠者获得新生。
移植医学的崛起
器官移植在二十世纪以前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在二十世纪初期,医学界对治疗那些身体某个器官功能严重衰竭的病人依旧束手无策。由于受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器官移植在当时只是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 到了五十年代,世界各地的医生开始进行人体试验,但由于不能很好地控制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器官移植的效果不尽人意。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诺华公司发明了免疫抑制药物--环孢素(新山地明)。环孢素的发明使移植后器官存活率大大提高,器官移植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是本世纪尖端医学的重大成就之一。
编辑本段哪些病人可以接受器官移植
● 心脏 由各种病因导致的心脏衰竭的病人,心脏移植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 肺脏 终末期良性肺部疾病的患者,经过传统内科治疗无法治愈,但估计尚有1-3年存活希望,可考虑进行肺移植手术来改善身体状况。 ● 肝脏 处于良性肝病末期,无法用传统内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肝脏移植是唯一的方法。 ● 肾脏 当一些疾病对肾脏产生损害,肾脏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时,就会逐渐发展为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其终末期就是尿毒症。挽救尿毒症患者生命的方法包括透析和肾脏移植。 ● 胰脏 胰脏移植多数是与肾脏移植同时进行的,主要用于治疗晚期糖尿病、I型糖尿病、和胰切除后糖尿病。 除了上述病人,尚有患有脾脏、小肠等多种疾病的病人可以 通过接受移植手术获得治愈。
编辑本段主要程序
1、接受来访或电话咨询 市民在填写器官捐献协议
2、红十字会提供: 《致遗体捐献志愿者的一封信》 《山东省遗体捐献登记表》(一式两份) 《志愿者基本情况登记表》 3、受理志愿者填写完毕的登记表格,告知填写不完整或不恰当的地方 4、为填写合格的人员办理: 《致遗体捐献者的一封信》《登记复函》 《遗体捐献登记表》(一份) 《荣誉证书》 《捐献卡》(随身携带用)
编辑本段相关疑点
传统判定死亡
传统判定一个人死亡的标准就是永久性的心脏停跳、呼吸停止以及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在心跳、呼吸停止以后,身体其他部位的组织和器官都将因得不到氧气与养分的供应而失去能。
脑死亡
人体脑组织是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的,脑干是人体的生命中枢,它控制着人体呼吸、心跳、血压等重要功能。人体一些部位的细胞在受到伤害后可以通过再生来恢复功能,脑细胞则不同: 器官捐献用于医疗救助
一旦坏死就无法再生。所以,当一个人的脑干遭受无法复原的伤害时,脑干就会永久性完全丧失功能,以致呼吸、心跳停止。随后,身体的其他器官和组织也会因为没有呼吸和心跳而逐渐丧失功能。临床上所指的脑死亡,就是指脑干死亡。近十年来,由于医学技术的进步,当一个人发生脑死亡时,医生可以借助呼吸机和药物来维持他的呼吸、心跳和血压等生理功能长达两个星期。但一旦撤除这些辅助设施,他/她就无法自行呼吸,心跳也会随着停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其他特殊疾病,除了脑细胞发生死亡之外,身体其他部位的器官和组织依旧是健康的。
植物人是否可以器官捐献
植物人是由于脑部本身疾病或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大脑功能丧失,但脑干功能依然存在。所以,植物人没有思维、记忆、认知、行为和语言能力,但有呼吸和心跳,而且可以有脸部动作。因此,植物人没有发生脑死亡,所以不能器官捐献。
编辑本段难点问题
现状
据统计,自1986年~2006年20年来,上海市捐出自己遗体的市民不足4000人。上海市全年死亡人数约10万人左右,每年却只有300人志愿捐献遗体,百分比仅千分之三。然而,在全国和上海的遗体捐献登记者中,真正捐出遗体的比例却较小,约占登记者的15%左右。 虽然中国在器官移植技术领域虽然已达到世界水平,但有关器官捐献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制约了器官移植临床救治工作和移植医学的发展。
原因
伦理观念的影响 传统中国是个伦理社会,古代社会的一般道德准则是将死者入土为安。现在很多地方的人依然墨守陈规,固执的遵循着那些旧习俗。很多人对于捐出亲属或自己的遗体,感情上很难接受。 利益观念的影响 器官捐献作为一种公民自愿履行的善行,只许捐赠,不可买卖。完全是无偿和公益的,于是一些人就会想“捐献器官给他人对我有什么好处和收益呢” 。 社会观念的缺失 中国人重自我,轻社会,私民、小民意识根深蒂固,社会责任感差。在人们心目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陌生他人的漠不关心的观念根深蒂固。
编辑本段外界观点
孙少玲(汕头市红十字会秘书长) 按照有关的规定,红十字会组织承担着自愿器官捐献咨询和登记等工作,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红十字会根本无法联系到接收捐献器官的单位,因此器官捐献在一定程度上难免成了空谈。 其实,随着市民公益意识的不断提高,时常有人到红十字会咨询有关器官捐献和遗体捐献的事宜,不少临终的老人和重病患者明确表态愿意将遗体或器官无偿捐献出来,供教学科研或医疗救治所用,但最后都因为找不到愿意接受的组织和单位而作罢。当然,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协作才可能实现。 郭晓妃(市民) 让生命在他人身上延续 :作为市民,对于器官捐献的相关知识、法律法规的确知之甚少。一方面,相关部门及媒体在这方面的宣传较少,很多人不清楚器官捐献的具体定义,例如哪些可以活体捐献、遗体捐献需具备什么条件等等;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不少汕头人的观念还是比较保守,对于死亡的亲人,多年的传统思想都是“入土为安”,崇尚土葬;后来,虽然人们逐渐接受火葬,但还是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等观念的影响,要求在保全肢体的情况下进行火化。要将亲人的尸体进行解剖,或者捐献出有用的器官去救治他人,许多人一时半会心理上还无法接受。个人觉得,这需要媒体的进一步宣传,让人们真正体会到将死亡亲人有用的器官捐献出来去救治他人,实际上是使亲人的生命在他人身上得到了延续,是功德无量的行为。
编辑本段各国成就
瑞典
越来越多的瑞典人对身后捐献器官态度积极。据瑞典《每日新闻》发表的一项调查显示,2006年在瑞典进行了136例器官捐献手术,这是1991年以来手术数量最多的一年。这是一个积极的趋势,表明公众对器官捐献的意识增强了。 长期以来,在瑞典进行的器官移植手术一直徘徊在每年100例左右。拥有器官捐献方面的知识非常重要,尤其是对那些未曾作出选择的患者,用知识说服他们的家属,效果要好得多。近年来,患者家属对器官捐献的了解明显增加,许多家庭成员公开谈论这个问题,这对作出积极的决定有很大的帮助。 根据瑞典器官捐献法,如果死者生前没有作出选择,是否捐献器官将由死者家属决定。自2003年起,瑞典政府投入了2700万瑞典克朗,加强对自愿捐献器官的宣传和教育。对于已经病危的患者,医院专门配备从事器官捐献的护士和医生,对病人和家属做工作。通过这一投入,高危病人同意捐献器官的比率增加了30%。 在瑞典900万人口中,有150万人自愿在国家器官捐献登记册上登记,没有登记但对器官捐献态度积极的人可以随身携带器官捐献卡。自1964年瑞典进行第一例肾脏移植手术以来,瑞典在器官移植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德国
德国每年约有1000多病人因不能及时得到器官捐献而死亡。德国每年的器官捐献量不到实际需要的20%。2005年德国进行了2100例肾移植手术,但同年新增同类病人超过2700人。从德国的民意调查看,超过80%的人对器官捐献持积极态度,但只有12%的人真正取得捐献证书。从近年的实践看,是否具有捐献证书并不是唯一的问题。有55%的医院没有按规定将持有捐献证书的潜在捐献者的情况及时转达给器官捐献中心,因为这些医院担心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不能得到足够补偿以及怕麻烦。为此,德国国家伦理委员会建议应有相应的配套措施。 有鉴于此,德国考虑修改器官捐献法。德国于1997年通过的关于人体器官捐献的法律规定,本意是提高人体器官捐献数量,现在来看这个目标并未实现。其原因并不完全是医疗系统能力不足,法律缺陷也是造成捐献数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该委员会建议实行一种新的捐献模式。德国伦理委员会建议,首先要在全国开展宣传解释工作,然后由国家出面,系统地要求所有公民回答其是否同意死后捐献器官的问题。公民本人同意或不同意捐献器官的决定,可记录在其医疗卡及驾驶证的数据库中,公民有权随时改变自己的决定。如果公民不作明确表态,那么他将被告知,在其死后适用“不反对即同意”的原则。原则上,医务人员可以认为死者默认同意捐献器官,如其亲属不明确反对,医务人员即可摘取其器官用于捐献。
美国
尸体器官捐献 在美国,所有尸体器官捐献工作均由OPO(organ procurement organization,器官获取组织)完成。据2004年统计,全美有59个OPO,其中50个为独立组织,不依靠于医院或相关研究机构,其余9个则依托指定医院。所有OPO均由健康和人类服务秘书处(the Secretary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指派,并对联邦政府负责,同时也是国家器官获取和移植网络(OPTN)的一员。 OPO需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在医院建立良好的器官捐献氛围,一方面向医务人员及医院管理层宣传如何确认潜在的捐献者、如何获得捐献者本人及其家属的同意以及器官获取前的保护措施等;另一方面还要与ICU、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的专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确保器官捐献的顺利完成。OPO还要负责与捐献者家属进行沟通,以使其同意捐出捐献者器官。在美国,捐赠者死亡后,约42%-69%的家庭同意进行捐赠;但如果捐献者生前曾登记愿意捐献器官,家属的同意率可升至95%-100%。 活体器官捐献 2001年,美国活体器官捐献数量(6618例)首次超过尸体器官捐献(6182例);2002年,虽然活体器官捐献数量仍高于尸体器官捐献,但增长幅度减缓,活体肾移植增幅为4%(2001年高达11%),但是活体肝移植和活体肺移植数量明显下降(与2001年比降幅分别为31%和36%)。(图1)2005年,尸体器官捐献(7593)再次超过活体器官捐献(6902例)。 活体肾移植是活体器官捐献的主体,2002年为6240例,占全部活体移植的94%,2005年为6571例,占全部活体移植的95%;2002年,活体肺叶移植25例和肝移植362例,教2001年(活体肺移植49例,活体肝移植519例)均显著减少,可能与媒体对供体死亡案例进行报道有关。2005年,活体肺移植和活体肝移植数量进一步减少,分别为2例和323例。所有活体捐献均以成年人为主(80%),但不容忽视的是非亲属间器官捐献比例正在逐年上升。
中国
2007年1月20-22日在广州召开的《中国首届国际标准器官捐献及分流系统联席会议》上进行了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活动。中国首批“器官捐献卡”首发仪式。器官捐献卡英文名“Donor card”,全称为器官、眼角膜自愿捐献者随身携带卡。上面有申请人签名、联系方式、直系亲属姓名及紧急情况下的联系方式,器官捐献机构联系人电话,相关网站及发放单位等信息。以便万一持卡人意外身亡,此卡可以作为当事人身前已表达国器官捐献意愿的证据。 管理人员可以按卡上的序号登录网站查询当事人的有关信息,以便即时与家人取得联系。是否捐献器官最终还要征得家属签字同意。中国目前有成千上万的终末危重患者和失明患者正在急切地等待人道主义救援。然而由于器官捐献系统工程缺失,使很多病人在等待中死去。 器官捐献卡是这个系统工程地第一工程。器官捐献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极小概率事件(百万分之一)。没有庞大的自愿者人群做基数(>1亿),每人每年百万分之一的小概率事件就不可能成就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器官资源。所以项目负责人和捐献卡发起人陈忠华教授指出,其发放目标就是在第2个五年计划(2006-2010)内使中国捐献注册人数从总人口数的0.0%推广到50%,届时约有5亿人持有这种爱心卡。绝对数世界第一。
编辑本段器官捐献试点首批启动
2010年3月,人体器官捐献体系首先在上海、天津、辽宁、山东、浙江、广东、江西、福建厦门、江苏南京、湖北武汉等十个省市开始试点。4月20日,广东省人体器官捐献试点正式启动。 广东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徐火周介绍,广东省将成立人体器官捐献组织领导机构——广东省人体器官捐献委员会,下设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人体器官捐献专家组和人体器官获取组织,对全省的人体器官捐献进行统筹管理。以后,全省的人体器官捐献者信息都汇总到人体器官捐献委员会,建立人体器官捐献者资料库和受者资料库。广东的试点在广州、深圳等10个城市进行,每个城市建立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站。据悉,由于交通意外死亡人数比较多,省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计划发动广大的驾车人士加入人体器官捐献者行列。
两大原则:捐献器官必须自愿无偿
器官捐献以自愿、无偿为原则,特指下列两种情况: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通过书面自愿申请器官捐献登记,并且没有撤销其登记,待其身故后进行器官捐献;公民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其器官,待其身故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以书面形式共同表示同意的器官捐献。 另据报道,捐献器官不涉及活体器官捐献和死刑犯的尸体器官捐献。
分配的原则还未出炉
由广东省人体器官捐献专家组根据中国人体器官分配原则(分配原则将另行下发)对捐献器官进行分配,广东省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要对器官捐献和移植的过程进行见证。
捐献程序
公民可以书面向广东省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自愿申请人体器官捐献登记,或者是潜在人体器官捐献者或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有捐献意愿,则由协调员帮助完成捐献手续,公证相关资料,并报送广东省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确认后将捐献者资料录入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者登记管理系统。
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和事例
什么是器官捐赠 器官捐献宣传
器官捐赠就是当一个人被诊断脑死亡,只能依靠呼吸机和药物维持生命体征时,基于个人生前的意愿或家属的同意,以无偿捐赠的方式,把自己的器官捐赠给濒临死亡、等待移植的病人,让他们的生命得以延续。 身体健康的成年人也可以将自己的一个肾脏或部分肝脏捐赠给亲属或配偶。 器官捐赠的范围 器官捐赠的范围包括细胞捐赠、组织捐赠和器官捐赠。
细胞捐赠
是指从一个健康人的体内提取有活力的细胞群,输入另外一个需要救助的病人体内。临床上最典型的就是捐赠骨髓以救助需要骨髓移植的病人。
组织捐赠
是指将人体的部分组织捐赠给那些需要救助的病人。这些组织包括:皮肤、眼角膜、骨骼、肌腱、血管、神经等等。一位捐赠者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同时捐赠多种组织给那些等待移植的病人。
器官捐赠
就是将人体的某个仍然保持活力的器官捐赠给另外一个需要接受移植治疗的病人。这些病人的病情通常非常严重,而且已经不能用其他治疗方法治愈。目前世界上已经成功地进行过心脏、肾脏、肝脏、胰、肺、小肠以及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等多种移植。
编辑本段器官捐赠的种类
4月20日,省红十字会和省卫生厅联合在广州召开广东省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启动会。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徐火周、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出席会议,来自广州、深圳等十个市的卫生局、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以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院等十四家有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代表80多人参加会议。 深圳市红十字会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会议上做了经验介绍。截至2009年12月,我省共完成了50例器官捐献,成功拯救56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至少40位失明患者重见光明,多位烧伤患者康复。 为了褒扬捐献者的无私奉献、遗爱人间的精神, 2008年5月8日,广东省红十字会在增城市万安园公墓设立了红十字纪念园,对于规范遗体器官捐献工作,引导民众移风易俗、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上,省红十字会和卫生厅决定成立广东省人体器官捐献委员会,下设省器官捐献办公室、省人体器官获取组织和省人体器官捐献专家组,对全省的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统一管理。
编辑本段脑死亡与器官捐赠
传统判定死亡
传统判定一个人死亡的标准,就是永久性的心脏停跳、呼吸停止以及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在心跳、呼吸停止以后,身体其他部位的组织和器官,都将因得不到氧气与养分的供应而失去功能。
脑死亡
人体脑组织是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的,脑干是人体的生命中枢,它控制着人体呼吸 绝症少年捐献全身器官
、心跳、血压等重要功能。人体一些部位的细胞在受到伤害后可以通过再生来恢复功能,脑细胞则不同:一旦坏死就无法再生。所以,当一个人的脑干遭受无法复原的伤害时,脑干就会永久性完全丧失功能,以致呼吸、心跳停止。随后,身体的其他器官和组织,也会因为没有呼吸和心跳而逐渐丧失功能。临床上所指的脑死亡,就是指脑干死亡。 近十年来,由于医学技术的进步,当一个人发生脑死亡时,医生可以借助呼吸机和药物来维持他的呼吸、心跳和血压等生理功能长达两个星期。但一旦撤除这些辅助设施,他/她就无法自行呼吸,心跳也会随着停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其他特殊疾病,除了脑细胞发生死亡之外,身体其他部位的器官和组织依旧是健康的。
编辑本段植物人是否可以捐赠器官
植物人是由于脑部本身疾病或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大脑功能丧失,但脑干功能依然存在。所以,植物人没有思维、记忆、认知、行为和语言能力,但有呼吸和心跳,而且可以有脸部动作。因此,植物人没有发生脑死亡,所以不能捐赠器官。 除了母亲您也可以给予生命。
编辑本段关于器官移植
什么是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是将某个健康的器官通过手术或其他方法放置到一个患有严重疾病、危在旦夕的病人身体上,让这个器官继续发挥功能,从而使接受捐赠者获得新生。
移植医学的崛起
器官移植在二十世纪以前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在二十世纪初期,医学界对治疗那些身体某个器官功能严重衰竭的病人依旧束手无策。由于受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器官移植在当时只是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 到了五十年代,世界各地的医生开始进行人体试验,但由于不能很好地控制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器官移植的效果不尽人意。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诺华公司发明了免疫抑制药物--环孢素(新山地明)。环孢素的发明使移植后器官存活率大大提高,器官移植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是本世纪尖端医学的重大成就之一。
编辑本段哪些病人可以接受器官移植
● 心脏 由各种病因导致的心脏衰竭的病人,心脏移植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 肺脏 终末期良性肺部疾病的患者,经过传统内科治疗无法治愈,但估计尚有1-3年存活希望,可考虑进行肺移植手术来改善身体状况。 ● 肝脏 处于良性肝病末期,无法用传统内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肝脏移植是唯一的方法。 ● 肾脏 当一些疾病对肾脏产生损害,肾脏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时,就会逐渐发展为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其终末期就是尿毒症。挽救尿毒症患者生命的方法包括透析和肾脏移植。 ● 胰脏 胰脏移植多数是与肾脏移植同时进行的,主要用于治疗晚期糖尿病、I型糖尿病、和胰切除后糖尿病。 除了上述病人,尚有患有脾脏、小肠等多种疾病的病人可以 通过接受移植手术获得治愈。
编辑本段主要程序
1、接受来访或电话咨询 市民在填写器官捐献协议
2、红十字会提供: 《致遗体捐献志愿者的一封信》 《山东省遗体捐献登记表》(一式两份) 《志愿者基本情况登记表》 3、受理志愿者填写完毕的登记表格,告知填写不完整或不恰当的地方 4、为填写合格的人员办理: 《致遗体捐献者的一封信》《登记复函》 《遗体捐献登记表》(一份) 《荣誉证书》 《捐献卡》(随身携带用)
编辑本段相关疑点
传统判定死亡
传统判定一个人死亡的标准就是永久性的心脏停跳、呼吸停止以及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在心跳、呼吸停止以后,身体其他部位的组织和器官都将因得不到氧气与养分的供应而失去能。
脑死亡
人体脑组织是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的,脑干是人体的生命中枢,它控制着人体呼吸、心跳、血压等重要功能。人体一些部位的细胞在受到伤害后可以通过再生来恢复功能,脑细胞则不同: 器官捐献用于医疗救助
一旦坏死就无法再生。所以,当一个人的脑干遭受无法复原的伤害时,脑干就会永久性完全丧失功能,以致呼吸、心跳停止。随后,身体的其他器官和组织也会因为没有呼吸和心跳而逐渐丧失功能。临床上所指的脑死亡,就是指脑干死亡。近十年来,由于医学技术的进步,当一个人发生脑死亡时,医生可以借助呼吸机和药物来维持他的呼吸、心跳和血压等生理功能长达两个星期。但一旦撤除这些辅助设施,他/她就无法自行呼吸,心跳也会随着停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其他特殊疾病,除了脑细胞发生死亡之外,身体其他部位的器官和组织依旧是健康的。
植物人是否可以器官捐献
植物人是由于脑部本身疾病或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大脑功能丧失,但脑干功能依然存在。所以,植物人没有思维、记忆、认知、行为和语言能力,但有呼吸和心跳,而且可以有脸部动作。因此,植物人没有发生脑死亡,所以不能器官捐献。
编辑本段难点问题
现状
据统计,自1986年~2006年20年来,上海市捐出自己遗体的市民不足4000人。上海市全年死亡人数约10万人左右,每年却只有300人志愿捐献遗体,百分比仅千分之三。然而,在全国和上海的遗体捐献登记者中,真正捐出遗体的比例却较小,约占登记者的15%左右。 虽然中国在器官移植技术领域虽然已达到世界水平,但有关器官捐献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制约了器官移植临床救治工作和移植医学的发展。
原因
伦理观念的影响 传统中国是个伦理社会,古代社会的一般道德准则是将死者入土为安。现在很多地方的人依然墨守陈规,固执的遵循着那些旧习俗。很多人对于捐出亲属或自己的遗体,感情上很难接受。 利益观念的影响 器官捐献作为一种公民自愿履行的善行,只许捐赠,不可买卖。完全是无偿和公益的,于是一些人就会想“捐献器官给他人对我有什么好处和收益呢” 。 社会观念的缺失 中国人重自我,轻社会,私民、小民意识根深蒂固,社会责任感差。在人们心目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陌生他人的漠不关心的观念根深蒂固。
编辑本段外界观点
孙少玲(汕头市红十字会秘书长) 按照有关的规定,红十字会组织承担着自愿器官捐献咨询和登记等工作,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红十字会根本无法联系到接收捐献器官的单位,因此器官捐献在一定程度上难免成了空谈。 其实,随着市民公益意识的不断提高,时常有人到红十字会咨询有关器官捐献和遗体捐献的事宜,不少临终的老人和重病患者明确表态愿意将遗体或器官无偿捐献出来,供教学科研或医疗救治所用,但最后都因为找不到愿意接受的组织和单位而作罢。当然,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协作才可能实现。 郭晓妃(市民) 让生命在他人身上延续 :作为市民,对于器官捐献的相关知识、法律法规的确知之甚少。一方面,相关部门及媒体在这方面的宣传较少,很多人不清楚器官捐献的具体定义,例如哪些可以活体捐献、遗体捐献需具备什么条件等等;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不少汕头人的观念还是比较保守,对于死亡的亲人,多年的传统思想都是“入土为安”,崇尚土葬;后来,虽然人们逐渐接受火葬,但还是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等观念的影响,要求在保全肢体的情况下进行火化。要将亲人的尸体进行解剖,或者捐献出有用的器官去救治他人,许多人一时半会心理上还无法接受。个人觉得,这需要媒体的进一步宣传,让人们真正体会到将死亡亲人有用的器官捐献出来去救治他人,实际上是使亲人的生命在他人身上得到了延续,是功德无量的行为。
编辑本段各国成就
瑞典
越来越多的瑞典人对身后捐献器官态度积极。据瑞典《每日新闻》发表的一项调查显示,2006年在瑞典进行了136例器官捐献手术,这是1991年以来手术数量最多的一年。这是一个积极的趋势,表明公众对器官捐献的意识增强了。 长期以来,在瑞典进行的器官移植手术一直徘徊在每年100例左右。拥有器官捐献方面的知识非常重要,尤其是对那些未曾作出选择的患者,用知识说服他们的家属,效果要好得多。近年来,患者家属对器官捐献的了解明显增加,许多家庭成员公开谈论这个问题,这对作出积极的决定有很大的帮助。 根据瑞典器官捐献法,如果死者生前没有作出选择,是否捐献器官将由死者家属决定。自2003年起,瑞典政府投入了2700万瑞典克朗,加强对自愿捐献器官的宣传和教育。对于已经病危的患者,医院专门配备从事器官捐献的护士和医生,对病人和家属做工作。通过这一投入,高危病人同意捐献器官的比率增加了30%。 在瑞典900万人口中,有150万人自愿在国家器官捐献登记册上登记,没有登记但对器官捐献态度积极的人可以随身携带器官捐献卡。自1964年瑞典进行第一例肾脏移植手术以来,瑞典在器官移植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德国
德国每年约有1000多病人因不能及时得到器官捐献而死亡。德国每年的器官捐献量不到实际需要的20%。2005年德国进行了2100例肾移植手术,但同年新增同类病人超过2700人。从德国的民意调查看,超过80%的人对器官捐献持积极态度,但只有12%的人真正取得捐献证书。从近年的实践看,是否具有捐献证书并不是唯一的问题。有55%的医院没有按规定将持有捐献证书的潜在捐献者的情况及时转达给器官捐献中心,因为这些医院担心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不能得到足够补偿以及怕麻烦。为此,德国国家伦理委员会建议应有相应的配套措施。 有鉴于此,德国考虑修改器官捐献法。德国于1997年通过的关于人体器官捐献的法律规定,本意是提高人体器官捐献数量,现在来看这个目标并未实现。其原因并不完全是医疗系统能力不足,法律缺陷也是造成捐献数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该委员会建议实行一种新的捐献模式。德国伦理委员会建议,首先要在全国开展宣传解释工作,然后由国家出面,系统地要求所有公民回答其是否同意死后捐献器官的问题。公民本人同意或不同意捐献器官的决定,可记录在其医疗卡及驾驶证的数据库中,公民有权随时改变自己的决定。如果公民不作明确表态,那么他将被告知,在其死后适用“不反对即同意”的原则。原则上,医务人员可以认为死者默认同意捐献器官,如其亲属不明确反对,医务人员即可摘取其器官用于捐献。
美国
尸体器官捐献 在美国,所有尸体器官捐献工作均由OPO(organ procurement organization,器官获取组织)完成。据2004年统计,全美有59个OPO,其中50个为独立组织,不依靠于医院或相关研究机构,其余9个则依托指定医院。所有OPO均由健康和人类服务秘书处(the Secretary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指派,并对联邦政府负责,同时也是国家器官获取和移植网络(OPTN)的一员。 OPO需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在医院建立良好的器官捐献氛围,一方面向医务人员及医院管理层宣传如何确认潜在的捐献者、如何获得捐献者本人及其家属的同意以及器官获取前的保护措施等;另一方面还要与ICU、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的专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确保器官捐献的顺利完成。OPO还要负责与捐献者家属进行沟通,以使其同意捐出捐献者器官。在美国,捐赠者死亡后,约42%-69%的家庭同意进行捐赠;但如果捐献者生前曾登记愿意捐献器官,家属的同意率可升至95%-100%。 活体器官捐献 2001年,美国活体器官捐献数量(6618例)首次超过尸体器官捐献(6182例);2002年,虽然活体器官捐献数量仍高于尸体器官捐献,但增长幅度减缓,活体肾移植增幅为4%(2001年高达11%),但是活体肝移植和活体肺移植数量明显下降(与2001年比降幅分别为31%和36%)。(图1)2005年,尸体器官捐献(7593)再次超过活体器官捐献(6902例)。 活体肾移植是活体器官捐献的主体,2002年为6240例,占全部活体移植的94%,2005年为6571例,占全部活体移植的95%;2002年,活体肺叶移植25例和肝移植362例,教2001年(活体肺移植49例,活体肝移植519例)均显著减少,可能与媒体对供体死亡案例进行报道有关。2005年,活体肺移植和活体肝移植数量进一步减少,分别为2例和323例。所有活体捐献均以成年人为主(80%),但不容忽视的是非亲属间器官捐献比例正在逐年上升。
中国
2007年1月20-22日在广州召开的《中国首届国际标准器官捐献及分流系统联席会议》上进行了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活动。中国首批“器官捐献卡”首发仪式。器官捐献卡英文名“Donor card”,全称为器官、眼角膜自愿捐献者随身携带卡。上面有申请人签名、联系方式、直系亲属姓名及紧急情况下的联系方式,器官捐献机构联系人电话,相关网站及发放单位等信息。以便万一持卡人意外身亡,此卡可以作为当事人身前已表达国器官捐献意愿的证据。 管理人员可以按卡上的序号登录网站查询当事人的有关信息,以便即时与家人取得联系。是否捐献器官最终还要征得家属签字同意。中国目前有成千上万的终末危重患者和失明患者正在急切地等待人道主义救援。然而由于器官捐献系统工程缺失,使很多病人在等待中死去。 器官捐献卡是这个系统工程地第一工程。器官捐献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极小概率事件(百万分之一)。没有庞大的自愿者人群做基数(>1亿),每人每年百万分之一的小概率事件就不可能成就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器官资源。所以项目负责人和捐献卡发起人陈忠华教授指出,其发放目标就是在第2个五年计划(2006-2010)内使中国捐献注册人数从总人口数的0.0%推广到50%,届时约有5亿人持有这种爱心卡。绝对数世界第一。
编辑本段器官捐献试点首批启动
2010年3月,人体器官捐献体系首先在上海、天津、辽宁、山东、浙江、广东、江西、福建厦门、江苏南京、湖北武汉等十个省市开始试点。4月20日,广东省人体器官捐献试点正式启动。 广东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徐火周介绍,广东省将成立人体器官捐献组织领导机构——广东省人体器官捐献委员会,下设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人体器官捐献专家组和人体器官获取组织,对全省的人体器官捐献进行统筹管理。以后,全省的人体器官捐献者信息都汇总到人体器官捐献委员会,建立人体器官捐献者资料库和受者资料库。广东的试点在广州、深圳等10个城市进行,每个城市建立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站。据悉,由于交通意外死亡人数比较多,省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计划发动广大的驾车人士加入人体器官捐献者行列。
两大原则:捐献器官必须自愿无偿
器官捐献以自愿、无偿为原则,特指下列两种情况: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通过书面自愿申请器官捐献登记,并且没有撤销其登记,待其身故后进行器官捐献;公民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其器官,待其身故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以书面形式共同表示同意的器官捐献。 另据报道,捐献器官不涉及活体器官捐献和死刑犯的尸体器官捐献。
分配的原则还未出炉
由广东省人体器官捐献专家组根据中国人体器官分配原则(分配原则将另行下发)对捐献器官进行分配,广东省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要对器官捐献和移植的过程进行见证。
捐献程序
公民可以书面向广东省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自愿申请人体器官捐献登记,或者是潜在人体器官捐献者或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有捐献意愿,则由协调员帮助完成捐献手续,公证相关资料,并报送广东省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确认后将捐献者资料录入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者登记管理系统。
同居式养老,抱团养老,候鸟式养老有什么区别
智慧健康产业就是一个多领域、多学科、多行业与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综合性大产业。不论是意外摔倒,还是煤气忘了关,这样的事情不仅独居老人能碰上,即使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也不可能24小时被照料。
智慧养老是指利用先进的IT技术手段,开发面向居家老人、社区、机构的物联网系统平台,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借助“养老”和“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将医疗服务、运营商、服务商、个人、家庭连接起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智能化、科技化已经成为养老产业新的发展热点,是目前中国养老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智慧养老”概念的提出,源于“智慧城市”这一发展理念。自提出“智慧城市”以来,许多城市都开始积极推动公共服务功能的技术化与信息化,而这些科技化手段同样也为养老服务的智能化创造了客观条件,让老人充分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捷和舒适。
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模式主要依靠传统的家庭、机构和社区三方面的支持。一般情况下,子女由于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无法为父母提供全面的养老服务,家庭养老的效用尚未真正发挥作用;机构养老可能面临资金投入不足、养老床位紧缺以及专业人员的缺乏而受到种种限制;而社区养老也由于传统意识束缚、社会资源整合度低等因素造成服务效果尚未最大程度发挥。
金中公司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产品开发经验,以互联网思维高效整合养老服务资源,打造综合型的智慧养老信息化平台。我们正不断创新,不断努力,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和产品,推动中国养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