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那么好(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影评
那段最珍贵的年华
——浅析电影
爱情,是人世间永恒的主题。它如同一株含羞草,盛开在属于我们最繁华的青春岁月,在不经意间凋零衰败。当镜头中那一颗红彤彤的苹果出现在阳光下的书桌旁,当书桌上那课本随着微风的轻抚而显露出年少轻狂的涂鸦,当那件后背上布满了密密麻麻地蓝色钢笔印记的校服静静地挂在衣架上,主角面对着镜子系上领带穿上西装,我们仿佛看到了不久后即将长大的自己。
我们不禁感叹,原来青春是那么短暂的。当年轻嚣张的柯景腾第一次坐在品学兼优的班花沈佳宜前面时,他可能并不知道这一瞬的回眸竟牵绊了他一生。熟知该片导演九把刀的人应该知道,九把刀的本名就是“柯景腾”,该片是以他本人的亲身经历为基础而创作。本片荣获台湾电影金马奖,主演人气新秀柯震东也因此片一举夺得最佳新人奖,这对于影迷与剧组工作人员来讲都是一个意外惊喜。本片在上映前造势宣传 并不张扬,也没有明星大腕助阵,照理说这样的小制作是很难在众多好莱坞大制作中杀出重围的。但本片就是做到了,它的成功在于九把刀用自己的那段最珍贵的年华书写了一个能够引起两岸80后与90后年轻人共鸣的凄美爱情故事。它的成功在于主演的每一句台词,每一次心跳的感觉以及那逆光拍摄的小清新效果,更在于它所讲述的是真实而接地气的校园爱情。
我们都知道,最真挚的爱情就是你在中学时期爱上的那个人,因为在校园中你们还没有被外界社会中的铜臭所侵染,你们眼中是最清新最纯粹的彼此,没有过多的利益纷争,仅仅是纯粹的想要与对方在一起。中学校园的爱情是一生中最为珍贵的,错过就再也回不来了。就像在精诚中学中,那间充满柔光的教室中,沈佳宜用蓝色圆珠笔轻戳坐在前面憨憨入睡的柯景腾,她学习好完全可以不管学习吊车尾的萪藤,但她就是不肯放弃眼前这个个性乖张不羁的大男孩,她相信只要他肯努力是可以成绩好的。或许从那时起,爱情就像那墨水点一般悄悄滴在了沈佳宜的心理。
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影评
跟《海角七号》一样,在上映前,没人会相信《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以下简称《那些年》)能创下如此惊人的票房记录。但《那些年》跟《海角七号》不一样,在台湾以外,它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也走出了匪夷所思的票房曲线,大有行销亚洲之势。
恰好是这一年,《那些年》有一个绝佳的对比参照物,那就是魏德圣的重磅大作《赛德克·巴莱》。不知是否参考了取名学,两部电影的片名都是既绕口又不好记。可对九把刀和魏德圣来说,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去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已经是一种成功。如果一定要分出个孰轻孰重,在我看来,或许九把刀的成功更加不易。
不过,这并不是说,九把刀比魏德圣和钮承泽拥有更多的运气。就像九把刀反省的,他写书那会,最早几年,书的销量都非常糟糕。到了搞电影,他拍了短片合集《爱到底》里的《三声有幸》,评价也不咋地。先于《那些年》上映的《杀手欧阳盆栽》,好像还是不行。到了《那些年》上映,九把刀估计都做好玩一票就跑的心理准备,岂不料,他不仅红了,而且爆了。
《那些年》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因素,比如它脱胎自偏文艺的台湾青春片,又大胆融入了商业的性喜剧。它有异常传统的爱情诉求,又摆出了热血励志的坦然和大度。如果一一道来,或许,《那些年》的成功可以从九把刀本人讲起。先不管观众是否会被电影打动,你首先要确保自己能被打动。一旦如此,那就不能光靠一张嘴巴,而是要回到过去,还原真实。影片拍的是九把刀的个人经验,真名柯景腾、记忆中的彰化、就读的精诚中学、追求的女孩沈佳宜、身边的形色好友,这些都是确凿无疑的事实。
在拍摄和改编自身的经验上,侯孝贤和杨德昌给台湾的后辈导演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到《恋恋风尘》,从《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多桑》到《红柿子》,新电影的导演们贡献了几十年的时代经验,在台湾解严后的艺术领域里处于领先的位置。这些东西在以往的台片里头是看不到的,要么不允许表述,要么会遭遇层层盘查。拿台湾新电影来比较,好像有点太重了。就说魏德圣、钮承泽、林书宇这批人,魏德圣的个人经验还没出现,钮承泽把《艋舺》献给了道上的兄弟林小明,《九降风》里的小汤是林书宇的影子投射……而借助《那些年》,九把刀一步到位,直接把自己的故事搬上了银幕。
对真实的还原程度上,《那些年》可能做到了百分之八九十。不过,电影的最大看点却来自九把刀的想象创作——也就是婚礼上的高潮亮点。在这个虚拟的场景当中,爱情就像《两小无猜》里的纯真游戏。敢不敢?继续下去,一定要。很多人以为,之前的婚礼出场,那已经是煽情的极限了。结果,九把刀把一份尘封的爱突然拔高,又重重摔下。化作尘埃的爱恋,它们居然也会有落地的声音。当然,真相党并不这么认为,毕竟艺术还是需要一些加工美化。就像九把刀说的,186公分、又高又帅的柯震东跟他本人非常的接近……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那是一个善意的玩笑。
具体于电影本身,《那些年》有一个青春偶像片的外壳。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前面说到的柯震东。假设,主人公是勃起那副模样(现实中很可能如此),故事一样进行,那多少会妨碍到观感。新人身份的柯震东表现不错,陈妍希的选角则是天造地设了。或许,内地导演的缪斯们只是潜规则对象,但是,九把刀绝对把陈妍希当做了初恋情人沈佳宜,哪怕看上去,她只是比一般的女星漂亮那么一点点。再加上制片人里有“偶像剧教母”柴智屏的名字,《那些年》的模样并不是太难想象。反映在电影里头,海边一段是标准的小清新风格,而圣诞节一段,甚至是一有台北的场景,那就不可避免地粘带上偶像片的气质。
很多人提到,在电影语言上,《那些年》并没有多出彩(婚礼上的升格镜头是个例外)。考虑到九把刀是个写网络小说的,没读过电影又是第一次拍长片,这的确是个问题。但是,像胯下出场到对抗教官、两场大雨和情感关系变化的设置,九把刀又做的很到位。可以说,在讲故事的方法上,《那些年》做的并不差。九把刀从小爱看漫画,漫画格子就好比分镜头,他知道观众喜欢什么。片中有很多地方都看得到漫画的影响,像提及井上雄彦和樱木花道,像那些夸张的动作造型和动画特效(包括陈妍希在结尾彩蛋的表情),倒也投一部分观众所好。
当九把刀高喊人生就是不停的战斗,我想,他最大的敌人一定叫无聊。爱恋之余,《那些年》更多时候在跟无聊作战。就像堂吉诃德的风车大战可以理解为无聊,被太阳暴晒的马小军无聊地闻到了烧荒草的味道。在柯景腾看来,学习是最无聊的一件事。沈佳宜告诉他,人生本来就有很多事情是徒劳无功的,他不明白。当他追求起沈佳宜,他就慢慢明白了,自己不再无聊。一到失去了沈佳宜,他的大学就布满了空虚无聊。
除了拿捏年轻男女的恋爱感受,友情成为了爱情的背景,在细节上,《那些年》还做了大量铺垫,营造真实的时代感。从开场的三张(张雨生、张学友、张惠妹)到黄舒骏《改变1995》里的《恋爱症候群》,从僵尸片的插入演绎到AV的疯狂流行。可以想见,有人会不解,也不喜欢,但是,它要的就是那会心一笑。影片里少不了九把刀的文字游戏,像每个故事都有一个胖子、直接用粗口来表达感受,台词效果很好。
从开头咬苹果、中间送礼物到引自圣经的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问及将来想做什么,柯景腾篡改了乔布斯的“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他说,我想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让这个世界因为有了我而有一点点的不一样。而看上去,跟以往的青春片相比,《那些年》是有一点点的不一样。很多导演爱青春也爱刀子,不搞点残酷,后来谁死了,好像不符合常理。九把刀的名字有许多把刀,但令人欣慰的是《那些年》无关那些,只有爱情。也有人说了,这部电影是没有刀,但是,它有很多的枪,疯狂的手枪……
“我相信大多数人的成长,都跟这个故事一样,并没有刀光剑影、打打杀杀,也没有摇头磕药、夜夜笙歌。”台湾青春片里,在情感基调上,《那些年》比较接近《蓝色大门》。只是,比起《蓝色大门》全篇的青春过去,《那些年》却打通了时间,用一场婚礼让电影院观众完成了情感代入。
这是一部形式大于风格的电影,也是一部标准的私电影。面对爱之地久天长,多多少少,《那些年》还是有一股伤逝的味道。当柯景腾用跑步来宣泄失恋痛苦和青春无奈,他在操场跑道上躺下,背后的白色跑道恰好是一个十字架的形状。他如同被钉在上面,献祭了自己的青春,毫无保留地付与世人。事情一旦做到这样,《那些年》能风靡港台甚至是内地,那不就很好解释了?
怎么评价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2011年上映的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是台湾青春爱情片的经典。不但在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形成了一时文化风潮,掀起当年大量从学校出来的年轻人,对于曾经感情的记念。当然,这些年轻人对大学生涯爱情逝去的怀念,没有胡夏那首主题曲《那些年》,在街头巷尾的唱了好几年罢了,年轻人毕竟健忘还要生活下去的。言归正传,2011年,九把刀导演,柯震东,陈妍希主演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为何会成为华语青春片的经典。原因非常简单,这部电影反应内容非常的真实,当然角色个中经历不同。而说到青春片,大家应该也还记得比《那些年》晚了两年,2013年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电影票房很高,但口碑不佳,其根本原因就是内容不真实。《致青春》和后来大陆青春片,观众吐槽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撕逼,堕胎,虐恋,出轨,打架,留学这些东西。但内地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大学生,有多少人高中大学生涯经历过这些东西。《那些年》这部电影由于是台湾拍出来的,在很多生活细节和环境与内地高中大学并不一致。但在整个学校青春生涯上,拍出了真实的细节感。比如电影一开始,柯震东饰演的男主角柯景腾骑单车经过的时候,开始介绍自己的小伙伴。说道学校所在的群体,总有一个胖子。而在现实学校当中,大多数班级团体里,同样有着性格各异的学生。胖子,眼镜,娘娘腔,健身狂,三好学生,家境贫寒努力的农村学生。当然,还少不了这个班级大家都公认的班花,再到系花和校花。如果还要寻找的话,还有男生们个个都羡慕好奇,但当面骂是被捏的“胸大”的女孩,惹得女孩又羞又怒时哄笑而去。《那些年》里都有那么多接地气的角色,而这个笑花自然是以30岁年龄,饰演非常清纯的校花沈佳宜。沈佳家长得漂亮,品学兼优,笑起来脸蛋边有着两个甜甜的酒窝,仿佛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男主角柯景腾和一干兄弟们,都偷偷暗恋着深佳宜。但学生时代男孩们的暗恋,真正能付诸行动的很少,因为那个年轻羞涩的男生不敢跨出这一步,缺少主动出击的契机。但柯景腾毕竟是男主角,这个契机和助攻就是因为柯景腾成绩差,而沈佳宜成绩最好,老师将柯景腾“托付”给了沈佳宜。沈佳宜从开始就非常认真,柯景腾最开始并不在意,但在自己做错深佳宜就在他手臂划字,再到和他打赌的情况下,柯景腾的成绩真的攀升。柯景腾对于沈佳宜的感情,也在随着成绩逐渐的升高。柯景腾不敢向沈佳宜表白,因为打架勇敢的他在感情上同样羞涩,而且作为校花的沈佳宜追求的男生又太多,他没有勇气。但当柯景腾和众兄弟,为了沈佳宜顶撞老师被一起罚站。当沈佳宜把自己的头发梳成马尾回应柯景腾的话语,当两人走在铁轨上谈着家事和未来。从这个角度上,其实沈佳宜也是心动了的,但他们都没有勇敢的跨出这一步。后来两人都上了大学,两人的感情实际上是属于只需要跨出那一步便能成为情侣的情况,而这一步正是勇气,但明显柯景腾以为的勇气,和沈佳宜的关心结合,造成了一个坏的结果。柯景腾以为自己是个男人,作为男人的勇气就是在自己心爱的女人面前打一场拳击,证明自己作为男人的勇气。沈佳宜和有些瞎起哄的女孩不同,她只看到柯景腾莫名其妙的被打遍体鳞伤。一边心疼伤心的情况下,一边质疑和责怪柯景腾幼稚,不成熟。听,这种负气的话,是多少大学时期恋人分手的理由。但柯景腾只觉得自己表现出了勇气,自己爱上的女人却不理解自己的勇气,真正付出了行动,还浑身是伤,自己爱的人没有给予安慰就算了,还责怪自己的勇气。而作为男人的倔强,当然是不肯接受的。最终,两人还未开始的感情就告一段落,最终在进入社会后各自有着发展。即使心理曾经都有着一段情,但各自的生活和感情还要继续。最终结局没有破镜重圆,沈佳宜嫁给了别人,柯景腾在婚礼上把这一“长吻”喜剧性的给了丈夫,抹了下嘴唇让沈佳宜今后一定要幸福,沈佳宜也露出了美丽的笑容。这种都留下了遗憾,但又真实可信的清纯爱情故事,才是打动当时大量观众的主要原因。有些观众或许不像男主角柯景腾,但他们也许就是柯景腾身边朋友的一员,因为他们更代表着大众。更多关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问题,欢迎大家关注和讨论!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影片评价
青春没有失败,那些年的追忆,如今想来都是诗情画意。九把刀原著、编剧并导演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以下简称《那些年》),是一部跨年的话题电影,传奇性的票房成绩无可辩驳地证明了青春爱情的巨大感召力,个体化的情感书写就像传染病,虽然每个人都病的不轻,但依然甘心被传染。青春是一生都无法治愈的传染病,即便到了耄耄之年依旧如此。难以忘却的青春、无法割舍的校园爱恋、过剩的男性荷尔蒙、好好学习的清纯女学生,身为网络写手的九把刀借电影打造时光机,完成了他写给青春,写给已为人妇的沈佳宜的一封情书。从这一角度来看,影片将会是纯粹的私人电影,但是当时光回溯,柯景腾与沈佳宜再一次相遇,我们发现这个真诚的私人故事无论是对主人公还是对每一位观众而言都那么重要,在刀大个人化的青春书写中,影片映照出我们每个人熟悉的自己的影像,进而迸发出观众对青春的集体感怀。作为青春片,《那些年》摒弃了台湾青春电影过于浓烈的本土气息和边缘色彩,影片所专注的始终是具有共通性的青春情感,所以能够在台湾、香港和内地先后引发大规模热潮。无论是热血兄弟还是青春初恋,所指向的都是对青春的膜拜和赞美,那些青春朦胧的爱恋、感伤和困惑,单纯而直接地点缀其中,没有刀光相向的残酷物语,有的是小清新里积极健康的心态,就像影片里的沈佳宜那样单纯向上。不过完全将影片归为“小清新”的行列显然有失偏颇,柯景腾们时常脱口而出的“污言秽语”,勃起、四脚兽、六脚兽以及课堂打飞机、集体看爱情动作片等等明显具有性色彩的名讳和场景充斥其中,在一向讲求清新风格的青春片里,这些标准的重口味场景可谓凶猛异常。但是,恰恰是对重口味的自信且合理地运用,才使影片脱离了单纯温情催泪的清新,这完全是自信爆棚的九把刀才敢做的事情。小清新与重口味完美结合在一起,你很难将两者严格区分开来,观众既为小清新所感动,也为重口味会心一笑,两者的结合,共同导向温暖的记忆,引发观众的青春感怀。在兄弟友情与校园爱情之间,影片显然更专注于后者。主次分明的叙事线索有效地将观众情感引导向柯景腾与沈佳宜的恋爱故事。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却也最容易走向俗套。其实,《那些年》中的爱情同样是由一些俗套情节组合而成,好学生与坏学生总会被捆绑成一对一的互助小组而后渐生情愫,坏男生总会变着花样以自虐的方式讨女孩欢心,还总是出现偶像剧一样的台词和互打互闹的场景。不过九把刀却成功的化腐朽为神奇,将俗套情节变成整体叙事中错落有致的组成部分,在音乐、镜头、台词烘托下的纯美情感,成功地引发共鸣。其实不论是九把刀还是观众,都很难清楚的形容校园爱情的模样以及它为什么能够发生,就像柯景腾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把英语课本拿给沈佳宜而不是看她当众出丑一样。对柯景腾来说,爱情就是把原本无聊的生活变得不无聊。与马小军一样,柯景腾先前也像一只热铁皮屋顶上焦躁的猫,与一帮“色友”做些混账胡闹的无聊事情打发无聊的时光,片中兄弟情的设置充满了对无聊青春狂欢般的展现以及对学校甚至人生规则的肆意嘲讽。不过当后背渐渐习惯了那些年男女生独特的打招呼方式时,他才发觉努力用功读书已经变成了一件非常热血的事情,而原因就是那没说出口前暧昧的情感。柯景腾好像永远都不会成熟,他以为打架最能够展现男性魅力,最能够博得女孩的喜爱,沈佳宜讨厌他这种自以为是的幼稚,但又很难否认沈佳宜喜欢的正是这份无所畏惧的幼稚。婚礼上,沈佳宜对柯景腾的幼稚说:一定要。婚礼段落给那些年的青春画上最完美的惊叹号,也使影片抵达情感高峰。柯景腾和沈佳宜没有像俗套的偶像剧般走到一起,他也没有以伸脚绊新郎的方式证明自己的爱。新婚快乐,我的青春,原来爱一个女孩,你会真心真意祝福她永远幸福。不过,到底我们还是更相信美好,那盏悠悠飘去的许愿灯,去向了另一个时空里,在那里,写好了的一问一答成为誓言,永远在一起。那些年,不同的故事,一样的青春。(以上内容来自:搜狐影评人云飞扬评价)
如何评价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2011年上映的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是台湾青春爱情片的经典。不但在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形成了一时文化风潮,掀起当年大量从学校出来的年轻人,对于曾经感情的记念。当然,这些年轻人对大学生涯爱情逝去的怀念,没有胡夏那首主题曲《那些年》,在街头巷尾的唱了好几年罢了,年轻人毕竟健忘还要生活下去的。言归正传,2011年,九把刀导演,柯震东,陈妍希主演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为何会成为华语青春片的经典。原因非常简单,这部电影反应内容非常的真实,当然角色个中经历不同。而说到青春片,大家应该也还记得比《那些年》晚了两年,2013年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电影票房很高,但口碑不佳,其根本原因就是内容不真实。《致青春》和后来大陆青春片,观众吐槽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撕逼,堕胎,虐恋,出轨,打架,留学这些东西。但内地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大学生,有多少人高中大学生涯经历过这些东西。《那些年》这部电影由于是台湾拍出来的,在很多生活细节和环境与内地高中大学并不一致。但在整个学校青春生涯上,拍出了真实的细节感。比如电影一开始,柯震东饰演的男主角柯景腾骑单车经过的时候,开始介绍自己的小伙伴。说道学校所在的群体,总有一个胖子。而在现实学校当中,大多数班级团体里,同样有着性格各异的学生。胖子,眼镜,娘娘腔,健身狂,三好学生,家境贫寒努力的农村学生。当然,还少不了这个班级大家都公认的班花,再到系花和校花。如果还要寻找的话,还有男生们个个都羡慕好奇,但当面骂是被捏的“胸大”的女孩,惹得女孩又羞又怒时哄笑而去。《那些年》里都有那么多接地气的角色,而这个笑花自然是以30岁年龄,饰演非常清纯的校花沈佳宜。沈佳家长得漂亮,品学兼优,笑起来脸蛋边有着两个甜甜的酒窝,仿佛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男主角柯景腾和一干兄弟们,都偷偷暗恋着深佳宜。但学生时代男孩们的暗恋,真正能付诸行动的很少,因为那个年轻羞涩的男生不敢跨出这一步,缺少主动出击的契机。但柯景腾毕竟是男主角,这个契机和助攻就是因为柯景腾成绩差,而沈佳宜成绩最好,老师将柯景腾“托付”给了沈佳宜。沈佳宜从开始就非常认真,柯景腾最开始并不在意,但在自己做错深佳宜就在他手臂划字,再到和他打赌的情况下,柯景腾的成绩真的攀升。柯景腾对于沈佳宜的感情,也在随着成绩逐渐的升高。柯景腾不敢向沈佳宜表白,因为打架勇敢的他在感情上同样羞涩,而且作为校花的沈佳宜追求的男生又太多,他没有勇气。但当柯景腾和众兄弟,为了沈佳宜顶撞老师被一起罚站。当沈佳宜把自己的头发梳成马尾回应柯景腾的话语,当两人走在铁轨上谈着家事和未来。从这个角度上,其实沈佳宜也是心动了的,但他们都没有勇敢的跨出这一步。后来两人都上了大学,两人的感情实际上是属于只需要跨出那一步便能成为情侣的情况,而这一步正是勇气,但明显柯景腾以为的勇气,和沈佳宜的关心结合,造成了一个坏的结果。柯景腾以为自己是个男人,作为男人的勇气就是在自己心爱的女人面前打一场拳击,证明自己作为男人的勇气。沈佳宜和有些瞎起哄的女孩不同,她只看到柯景腾莫名其妙的被打遍体鳞伤。一边心疼伤心的情况下,一边质疑和责怪柯景腾幼稚,不成熟。听,这种负气的话,是多少大学时期恋人分手的理由。但柯景腾只觉得自己表现出了勇气,自己爱上的女人却不理解自己的勇气,真正付出了行动,还浑身是伤,自己爱的人没有给予安慰就算了,还责怪自己的勇气。而作为男人的倔强,当然是不肯接受的。最终,两人还未开始的感情就告一段落,最终在进入社会后各自有着发展。即使心理曾经都有着一段情,但各自的生活和感情还要继续。最终结局没有破镜重圆,沈佳宜嫁给了别人,柯景腾在婚礼上把这一“长吻”喜剧性的给了丈夫,抹了下嘴唇让沈佳宜今后一定要幸福,沈佳宜也露出了美丽的笑容。这种都留下了遗憾,但又真实可信的清纯爱情故事,才是打动当时大量观众的主要原因。有些观众或许不像男主角柯景腾,但他们也许就是柯景腾身边朋友的一员,因为他们更代表着大众。更多关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问题,欢迎大家关注和讨论!
怎样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量子顶级影院 超清系1280的,搜索就有,边观看边下载
另外,下面的电影也不错:
《突击中央银行》——那位老大特别厉害~
《量子秘密》——被誉为最励志的电影,很多国内明星推荐!
《古墓丽影》系列——定位是探险片,但是加入了新鲜的动作元素
《勇闯黄金城》——动画电影,非常好的题材,寻找传说之中的黄金城
《刚果惊魂》——经典之作,所罗门寻宝,有杀人猿看守的宝藏!
《魔域骑兵》——冒险解密,不乏创意的影片!
《七宝奇谋》——经典之作,定位少年影片,但是很有特色!
《亡灵宝藏》——被诅咒的宝藏,寻宝的人会相继死去!
《深海寻宝》——海底的世界是奇妙的,诱人的宝藏在海底之中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影评
那段最珍贵的年华 ——浅析电影 爱情,是人世间永恒的主题。它如同一株含羞草,盛开在属于我们最繁华的青春岁月,在不经意间凋零衰败。当镜头中那一颗红彤彤的苹果出现在阳光下的书桌旁,当书桌上那课本随着微风的轻抚而显露出年少轻狂的涂鸦,当那件后背上布满了密密麻麻地蓝色钢笔印记的校服静静地挂在衣架上,主角面对着镜子系上领带穿上西装,我们仿佛看到了不久后即将长大的自己。 我们不禁感叹,原来青春是那么短暂的。当年轻嚣张的柯景腾第一次坐在品学兼优的班花沈佳宜前面时,他可能并不知道这一瞬的回眸竟牵绊了他一生。熟知该片导演九把刀的人应该知道,九把刀的本名就是“柯景腾”,该片是以他本人的亲身经历为基础而创作。本片荣获台湾电影金马奖,主演人气新秀柯震东也因此片一举夺得最佳新人奖,这对于影迷与剧组工作人员来讲都是一个意外惊喜。本片在上映前造势宣传 并不张扬,也没有明星大腕助阵,照理说这样的小制作是很难在众多好莱坞大制作中杀出重围的。但本片就是做到了,它的成功在于九把刀用自己的那段最珍贵的年华书写了一个能够引起两岸80后与90后年轻人共鸣的凄美爱情故事。它的成功在于主演的每一句台词,每一次心跳的感觉以及那逆光拍摄的小清新效果,更在于它所讲述的是真实而接地气的校园爱情。 我们都知道,最真挚的爱情就是你在中学时期爱上的那个人,因为在校园中你们还没有被外界社会中的铜臭所侵染,你们眼中是最清新最纯粹的彼此,没有过多的利益纷争,仅仅是纯粹的想要与对方在一起。中学校园的爱情是一生中最为珍贵的,错过就再也回不来了。就像在精诚中学中,那间充满柔光的教室中,沈佳宜用蓝色圆珠笔轻戳坐在前面憨憨入睡的柯景腾,她学习好完全可以不管学习吊车尾的萪藤,但她就是不肯放弃眼前这个个性乖张不羁的大男孩,她相信只要他肯努力是可以成绩好的。或许从那时起,爱情就像那墨水点一般悄悄滴在了沈佳宜的心理。 爱情,是会让两个人改变的。在没有与沈佳宜产生交集时,柯景腾仅仅是与班上其他男生一样觉得沈佳宜是个个性古板只会读书的漂亮女生,那时他对沈佳宜并不是真正的 喜欢,仅仅是好奇。对于沈佳宜来说,在没有与柯景腾产生交集时,她的心可以说是被锁上的,她是班里的第一,她背负了太多太多来自老师学习的压力。但自从她开始辅导柯景腾,她的性格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她慢慢地学会对别人敞开心扉,也渐渐融入了柯景腾的圈子。而柯景腾,也慢慢不再像从前那样对未来迷茫不堪,整天无所事事了,他有了目标,他从沈佳宜身上看到了希望与责任。一个是品学兼优的乖乖女,一个是玩世不恭没有目标的男生,他们原本是两个不同世界性格迥异的人,却在无意间拥有了许多共同的回忆,英语课她忘带课本他不动声色的将自己的递给她自己却被老师罚跳蹲起,下雨的夜晚他为了搏她一笑骑车飞奔到理发馆理了个超帅的光头 ,课间她用笔戳他他默契的将考卷递给她...我们总会在看到这些细节中不知不觉的思绪飘回了记忆深处的某个地点,那里同样摆着课桌与课本,只不过已经尘封了。 人生中有太多的错过与无可奈何,还记得曾看过的一句话:多年后你身边站着的那个即将和你共度一生的人还是当初你所期望的的那个人么?本片的美恰恰体现在柯景腾与沈佳宜的结局并非像大多韩剧那样美满,现实中那样的爱情是不真实的,在时间的流逝中,当初的爱情或许还在,但却因为一个错过再也无法说出来。或许只有那种不完美的遗憾才会让人永远珍惜,有时,爱放在心里就好,并不一定要说出来。就像大学时代的柯景腾在电话的一头仰望着夜空中的明月对电话那头同样仰望星空的沈佳宜说:你相信有平行时空吗,我相信在另一个时空我们是在一起的。 影片的结尾更是以一种幽默的方式道出了柯景腾埋藏在心中 的爱,被柯景腾压在身下强吻的新郎,一旁穿着婚纱的沈佳宜眼角湿润地笑了。 我结婚了,而新郎却不是你...那是一种无奈中透着释怀的笑,因为他们彼此都明白在内心深处的世界他们二人依然是那个学习不好的坏男孩,和那个学习好的乖乖女。 千言万语都只化作一句:那我就继续幼稚下去喽! 我们还来不及感叹青春的幼稚与甜蜜,却发现已经在无意中弄丢了那段最美的年华。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影评
跟《海角七号》一样,在上映前,没人会相信《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以下简称《那些年》)能创下如此惊人的票房记录。但《那些年》跟《海角七号》不一样,在台湾以外,它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也走出了匪夷所思的票房曲线,大有行销亚洲之势。
恰好是这一年,《那些年》有一个绝佳的对比参照物,那就是魏德圣的重磅大作《赛德克·巴莱》。不知是否参考了取名学,两部电影的片名都是既绕口又不好记。可对九把刀和魏德圣来说,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去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已经是一种成功。如果一定要分出个孰轻孰重,在我看来,或许九把刀的成功更加不易。
不过,这并不是说,九把刀比魏德圣和钮承泽拥有更多的运气。就像九把刀反省的,他写书那会,最早几年,书的销量都非常糟糕。到了搞电影,他拍了短片合集《爱到底》里的《三声有幸》,评价也不咋地。先于《那些年》上映的《杀手欧阳盆栽》,好像还是不行。到了《那些年》上映,九把刀估计都做好玩一票就跑的心理准备,岂不料,他不仅红了,而且爆了。
《那些年》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因素,比如它脱胎自偏文艺的台湾青春片,又大胆融入了商业的性喜剧。它有异常传统的爱情诉求,又摆出了热血励志的坦然和大度。如果一一道来,或许,《那些年》的成功可以从九把刀本人讲起。先不管观众是否会被电影打动,你首先要确保自己能被打动。一旦如此,那就不能光靠一张嘴巴,而是要回到过去,还原真实。影片拍的是九把刀的个人经验,真名柯景腾、记忆中的彰化、就读的精诚中学、追求的女孩沈佳宜、身边的形色好友,这些都是确凿无疑的事实。
在拍摄和改编自身的经验上,侯孝贤和杨德昌给台湾的后辈导演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到《恋恋风尘》,从《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多桑》到《红柿子》,新电影的导演们贡献了几十年的时代经验,在台湾解严后的艺术领域里处于领先的位置。这些东西在以往的台片里头是看不到的,要么不允许表述,要么会遭遇层层盘查。拿台湾新电影来比较,好像有点太重了。就说魏德圣、钮承泽、林书宇这批人,魏德圣的个人经验还没出现,钮承泽把《艋舺》献给了道上的兄弟林小明,《九降风》里的小汤是林书宇的影子投射……而借助《那些年》,九把刀一步到位,直接把自己的故事搬上了银幕。
对真实的还原程度上,《那些年》可能做到了百分之八九十。不过,电影的最大看点却来自九把刀的想象创作——也就是婚礼上的高潮亮点。在这个虚拟的场景当中,爱情就像《两小无猜》里的纯真游戏。敢不敢?继续下去,一定要。很多人以为,之前的婚礼出场,那已经是煽情的极限了。结果,九把刀把一份尘封的爱突然拔高,又重重摔下。化作尘埃的爱恋,它们居然也会有落地的声音。当然,真相党并不这么认为,毕竟艺术还是需要一些加工美化。就像九把刀说的,186公分、又高又帅的柯震东跟他本人非常的接近……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那是一个善意的玩笑。
具体于电影本身,《那些年》有一个青春偶像片的外壳。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前面说到的柯震东。假设,主人公是勃起那副模样(现实中很可能如此),故事一样进行,那多少会妨碍到观感。新人身份的柯震东表现不错,陈妍希的选角则是天造地设了。或许,内地导演的缪斯们只是潜规则对象,但是,九把刀绝对把陈妍希当做了初恋情人沈佳宜,哪怕看上去,她只是比一般的女星漂亮那么一点点。再加上制片人里有“偶像剧教母”柴智屏的名字,《那些年》的模样并不是太难想象。反映在电影里头,海边一段是标准的小清新风格,而圣诞节一段,甚至是一有台北的场景,那就不可避免地粘带上偶像片的气质。
很多人提到,在电影语言上,《那些年》并没有多出彩(婚礼上的升格镜头是个例外)。考虑到九把刀是个写网络小说的,没读过电影又是第一次拍长片,这的确是个问题。但是,像胯下出场到对抗教官、两场大雨和情感关系变化的设置,九把刀又做的很到位。可以说,在讲故事的方法上,《那些年》做的并不差。九把刀从小爱看漫画,漫画格子就好比分镜头,他知道观众喜欢什么。片中有很多地方都看得到漫画的影响,像提及井上雄彦和樱木花道,像那些夸张的动作造型和动画特效(包括陈妍希在结尾彩蛋的表情),倒也投一部分观众所好。
当九把刀高喊人生就是不停的战斗,我想,他最大的敌人一定叫无聊。爱恋之余,《那些年》更多时候在跟无聊作战。就像堂吉诃德的风车大战可以理解为无聊,被太阳暴晒的马小军无聊地闻到了烧荒草的味道。在柯景腾看来,学习是最无聊的一件事。沈佳宜告诉他,人生本来就有很多事情是徒劳无功的,他不明白。当他追求起沈佳宜,他就慢慢明白了,自己不再无聊。一到失去了沈佳宜,他的大学就布满了空虚无聊。
除了拿捏年轻男女的恋爱感受,友情成为了爱情的背景,在细节上,《那些年》还做了大量铺垫,营造真实的时代感。从开场的三张(张雨生、张学友、张惠妹)到黄舒骏《改变1995》里的《恋爱症候群》,从僵尸片的插入演绎到AV的疯狂流行。可以想见,有人会不解,也不喜欢,但是,它要的就是那会心一笑。影片里少不了九把刀的文字游戏,像每个故事都有一个胖子、直接用粗口来表达感受,台词效果很好。
从开头咬苹果、中间送礼物到引自圣经的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问及将来想做什么,柯景腾篡改了乔布斯的“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他说,我想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让这个世界因为有了我而有一点点的不一样。而看上去,跟以往的青春片相比,《那些年》是有一点点的不一样。很多导演爱青春也爱刀子,不搞点残酷,后来谁死了,好像不符合常理。九把刀的名字有许多把刀,但令人欣慰的是《那些年》无关那些,只有爱情。也有人说了,这部电影是没有刀,但是,它有很多的枪,疯狂的手枪……
“我相信大多数人的成长,都跟这个故事一样,并没有刀光剑影、打打杀杀,也没有摇头磕药、夜夜笙歌。”台湾青春片里,在情感基调上,《那些年》比较接近《蓝色大门》。只是,比起《蓝色大门》全篇的青春过去,《那些年》却打通了时间,用一场婚礼让电影院观众完成了情感代入。
这是一部形式大于风格的电影,也是一部标准的私电影。面对爱之地久天长,多多少少,《那些年》还是有一股伤逝的味道。当柯景腾用跑步来宣泄失恋痛苦和青春无奈,他在操场跑道上躺下,背后的白色跑道恰好是一个十字架的形状。他如同被钉在上面,献祭了自己的青春,毫无保留地付与世人。事情一旦做到这样,《那些年》能风靡港台甚至是内地,那不就很好解释了?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影评
终於看了最近火爆到不行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电影院几乎清一色全是年轻人,大部分是学生,或者有些像我一样看似不老,实际上已经步入”後青春期”的观众。虽然年龄有些落差,但所有人的笑点和哭点出奇一致,因此我完全能理解为何这部看似平常的青春电影,竟能在四天创下破亿的惊人票房。它没有令人意料之外的情节,也没有风花雪月浪漫到不行的求爱攻势,有的只是一个幼稚男孩对一个女孩多年坚持的情感过程。
脑海中不断出现柯景腾对沈佳宜说:『我就是幼稚,才会追你这麼久。』
就是这样的幼稚,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从不再幼稚也不能幼稚的现实中,随柯景腾进入另一个能随心所欲的平行时空。
那里,有我们曾经幼稚的青春;青春里,有与我们携手共度的死党;和死党形影不离的岁月里,有我们共同心仪的男孩和一起追的女孩。我们深深喜欢的,其实是当时尽管傻气到底也要理直气壮幼稚的自己;以及和自己一样傻气,却总在关键时刻心甘情愿陪自己失落的同伴。
柯景腾的平行时空存放著我们挚爱的『青春』,当以为早已远行的青春翩然出现在眼前,你不会以”好”或”不好”来看待,只会以”喜欢”或”不喜欢”等情感词汇来描述。就像这部生动自然的青春纪实电影,它不仅是九把刀的青春,柯景腾的青春,沈佳宜的青春,它同时也是每个人的青春。
我的青春,虽不完美,但我很喜欢;也因为它并不完美,才更显真实可爱。
在我眼中,『那一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一如我的青春。
【最讨厌的,其实最喜欢】
“口是心非”与”故作姿态”肯定是青春的共同写照。
电影中的男孩与女孩看似迥然不同,实际上,他们的本质如出一辙。生性顽皮不爱念书的柯景腾,一开始老看用功乖巧的沈佳宜不顺眼,他搞不懂为何所有死党都追著沈佳宜跑,在他看来,沈佳宜不过长得比一般女生漂亮而已。沈佳宜重视形象,做事一板一眼的行径,与他兴之所至就在家赤裸的习惯简直南辕北辙。沈佳宜觉得他幼稚,他觉得沈佳宜装大人。
但爱情往往从偏见开始。互看不顺眼,就是彼此关注的起点。
看著这样的他们,感觉似曾相识。
青春的时候,男孩总喜欢直白表露自己的喜好,电影中以逗趣的方式呈现男孩们对性的渴望,毫无遮掩的对白,一如喜欢裸体的柯景腾率真至极的性格。女孩则恰好相反,总是比同龄男孩更显成熟,总是对男孩的幼稚行径不以为然,总是习惯隐藏自己真正的感受。然而,他们没想到的是,成熟的女孩有时也会像孩子一样需要保护,而幼稚的男孩有时也会像大人般为女孩承担。
一次意外交集,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异中,那点小小的同,为彼此打开了心门。
我喜欢沈佳宜勇敢挺身而出,与大家一起反抗教官搜同学书包那一段。後来,她和几个大男生被罚在教室走廊外半蹲,从未被处罚过的她,哭得梨花带雨,频频说丢脸,但那一刻的她,不只外表美,心更美,真正成为柯景腾心中的”完美女神”。
他们虽然如此不同,却拥有不畏强权,坚持维护正义的相同价值观。
这样的他们,其实很像。
所以,以为最讨厌的,换个角度,看见了隐藏的另一面,就成了最喜欢。
喜欢与讨厌,都必须投注情感,当主观的偏见遇上客观的事件,最初的”偏见”转为日後长久喜欢的”偏执”。那种一旦喜欢,就会一直喜欢下去的心态,长大以後的我看来依旧倍感动容。
一段感情的初衷,不都是不问为什麼,也说不出爱你的原因,就决定一直喜欢下去吗?真正令我们忍不住回头看的,是曾经和柯景腾一样,纯粹喜欢一个女孩(男孩)到底的十几岁的自己吧。
【最难忘的,原来最简单】
我经常在想,为什麼关於”青春”的电影,总是乐此不疲拍个不停,而所有观众,包括我自己,再看了无数青春电影之後,下一部出现时,依旧照样买单。也许我们都需要在不断往前走的人生中,不断回顾心中最美好的地方,好让我们在越来越残酷的现实中,依然保有简单快乐与自由感受的权利。
如果问我电影中最难忘的是什麼?出现在我脑海中的都是些鲜明的小细节,像是柯景腾和沈佳宜打赌,他输了以後,愿赌服输理了平头,没输的沈佳宜也若无其事梳了马尾来上课。我喜欢两人之间不著痕迹,只有彼此心知肚明的的默契。
不说喜欢,却在意你说的任何一句话,这才是打从心底的喜欢。
两人分离多年以後,九二一大地震成为衔接彼此的桥梁。电话里的他们像往常一样轻松聊天,悄悄藏起伤害,彷佛不曾断线。
如果真心且深深喜欢一个人,无论你们之间曾有多大的裂痕,危难之际,她依然会是你第一个想关心的人。
”爱”的关键从来不是在一起与否,而是心理位置。所以,初恋情人永远是後来恋人的”隐形情敌”。
没想到,电影最後的笑点,竟成为我最大的哭点。
沈佳宜婚宴上,大夥起哄吻新娘,新郎开出的条件是想怎麼吻新娘就得先怎麼吻新郎。只见柯景景腾二话不说冲向新郎,嘴对嘴吻了好久。镜推沈佳宜错愕之际,微笑泛泪的脸庞。那一刻,她终於懂得这个喜欢她多年的男孩对她的感情,即使从前不曾在一起,往後也不可能在一起,他始终想更靠近她一些。
她是他美好的初恋,也是他永远的青春。
如果没有这些无悔的青春情事,就不会有後来更懂爱的他们。
如此爱过与被爱的人生,将带著情感的温暖厚度,守护彼此尘埃落定的人生。
这样的他们,让我觉得:有爱,真好!
【那些属於我们的青春符码】
电影中出现的青春符码,也是我的青春符码。
每周六必看的『玫瑰之夜』,方芳芳与彭恰恰美女野兽配的主持风格,总会产生奇妙火花,我怀念主持人深入访问歌手,能好好听歌的年代。张学友热卖一百万张的『吻别』卡带,我也听过不下百次,每首歌几乎倒背如流,情窦初开的少女时代,还幻想过无数次吻别的浪漫。
大学新生舞会上必放的『第一支舞』,依然有一听前奏,时光就能瞬间倒流的神效。当年黄舒骏风靡大街小巷的『恋爱症候群』,精准传达出爱情的魔力,以及恋爱中人如中毒般迷恋对方的心境。
当时我们都不知道这些平凡日常竟会成为日後难忘的内心风景,也只有在电影重现的此刻,我才清楚看见云淡风轻的往事,原来一直在心底安静陪伴。就像那些爱过的人,以及被爱过的自己,其实从未消失,继续留在平行时空,相依相伴。
我们拥有的,其实比我们所知的更多。
然後我想起两句简单却意谓深长的台词。
沈佳宜:『谢谢你喜欢我。』
柯景腾:『我也很喜欢当年那个喜欢你的我。』
我认为这就是『那一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最佳注解。
相信不管多少年,我们依旧会深深喜欢青春光时那个无论如何都要偏执去爱的自己。九把刀:『有爱才会有意志力』,我深有同感。如果你曾花几年的时间去爱一个人,不管最後能否修成正果,你一定能在爱她(他)的过程中,成为更好的自己;也因曾为一个人不顾一切的付出,才会有後来更坚定去爱的自己。
拥有爱的意志力,就拥有了生命的无限可能。
这真是一部很有爱的电影,也因为那些充满爱的回忆,让它从众多电影中脱影而出,成为关於『青春』的另一页美好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