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最后的探伐

时间:2024-06-16 01:01:43编辑:coo君

巴黎最后的探戈的剧情简介

保罗(马龙·白兰度饰)是一个年近五旬的美国作家,定居在巴黎,他的妻子刚刚自杀了,现场十分可怕。而他也知道,妻子生前有情人,情人有与他一样的浴袍,在同一个旅馆里住着同样的房间。但他深爱着妻子,无法忍受她就这样惨烈决绝地离开。在清冷阴郁的初春街头,疲惫不堪的保罗与青春艳丽的让娜擦肩而过,又相遇在一间待租的空旷公寓里。二人的目光交错,几乎没有一句言语,很快就开始疯狂地做爱。让娜(玛丽娅·施奈德饰)去火车站接男友汤姆,他是一个年轻的导演。让娜快乐地奔过去拥抱亲吻汤姆,汤姆却忙着招呼同伴架起摄影机。原来他要为电视台拍一部叫《一个年轻姑娘的生活》的节目,他决定用让娜作为主角,把他们此后的交往一直到结婚全部拍下来。让娜经常去那间公寓与保罗幽会,她看出保罗很忧伤很孤独,想了解他,但保罗拒绝告诉她什么,也不想知道她的一切。于是,他们在只有一张床垫的公寓里象动物一样地做爱,用嚎叫代替名字。保罗也很粗鲁,时时会有怪癖和性虐待的行为,让娜很不解,有时也愤怒和伤心,但她渐渐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个神秘古怪的男人。让娜还是要和汤姆结婚了,他们一起去买婚纱。但沉浸在幻想中的汤姆总是关心自己的电影比婚礼更甚,被冷落的让娜穿着婚礼服冲进了大雨之中。保罗温柔地为透湿的让娜洗澡,但当让娜说爱他,要和他一起生活时,他却凶狠地鸡奸了她。让娜和汤姆开始了正常的生活,却又在街头遇到保罗。他追着她,向她讲自己,希望让娜回到身边。让娜告诉他,一切都结束了。二人追逐着来到一个大厅,那里正在举行探戈舞大赛。在最后一曲响起时,保罗追着来到了让娜母亲的家中,他说爱让娜,想知道她的名字。让娜手中的枪响了,保罗倒在阳台上,他的身下,是一片灰暗破旧的巴黎屋顶。

聊聊你心目中的贝托鲁奇,他的哪部电影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

1940年3月16日,贝托鲁奇出生于意大利帕尔马郊外的一个农场家庭。这个经常被其身为诗人和电影评论家的父亲领着去电影院看电影的小男孩,茁壮地成为了一个电影迷。别家的孩子都在忙着把妹,已经长到与《四百击》 (1959)里Antoine Doinel同龄的贝托鲁奇,一个人去了巴黎。在巴黎,他每天都泡在电影院里,亲眼见证了“法国电影新浪潮”的波澜壮阔。回到意大利之后,这个大男孩出版了一本早熟的、得到“全国诗歌奖”的诗集《In Search of Mystery》。1961年,贝托鲁奇追随帕索里尼拍摄了电影《寄生虫》(Accattone)之后,不再写诗,也不再读书(1961年,贝托鲁奇辍学于罗马大学现代文学系)。此后,贝托鲁奇一直秉持着“电影是真正的诗语言”的理念,进行电影创作。他的处女作《死神》 (1962),正是他与帕索里尼共同编剧的。1964年,贝托鲁奇以自己的故乡帕尔马为背景拍摄了一部名为《革命前夕》(Before the Revolution)的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个想去改变世界的年轻人,却沉迷于和小姨子的乱伦之中,一直无法逃离自己的过去。贝托鲁奇曾经担任过欧洲精神分析电影节的主席。他从来不反对以精神分析的角度解读他的电影。他曾经说过,“很长一段时间,我不能区分我的现实生活与我的电影的关系。对于我来说,我的电影已经成为了我的一部分。我看不出两者有什么区别。”“在我很年轻的时候,我就开始拍电影了。那时我21岁,到28岁时,我已经拍了三部电影。生活中的我开始感觉不适。我感觉自己在沙漠中哭喊,举目无亲。我想通过我的电影与观众形成一种交流,所以我拍摄了《同流者》(1970)和《巴黎最后的探戈》 (1972)等影片。我发现,我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回报。”法国时间2011年5月11日,贝托鲁奇在第64届戛纳电影节上接受了电影节组委会授予他的金棕榈勋章(Palme D'Honneur)。此前,贝托鲁奇曾带他的电影(1981年的《一个可笑人物的悲剧》以及1996年的《偷香》,两次来到这座海滨小镇竞争金棕榈,却都铩羽而归。

我没看懂《巴黎最后的探戈》,谁给解释下么

《巴黎最后的探戈》是意大利大师级电影导演贝尔纳多-贝托鲁奇第一部获得商业成功的通俗影片。尽管许多宣传都把它看作是一部性电影,但该片的深意在于通过对这对不同寻常的恋人的行为和心理描绘,深刻剖析了现代人的迷惘心态,反思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对现代人的精神苦闷进行深入探索。通过对让娜与汤姆及保罗与妻子这两组关系,对家庭和性进行了深刻分析。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当社会,人的精神反而变得贫弱,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变得异常艰难,神经脆弱的现代人的孤独感挥之不去。

谁能解释歧恋的意思?

回答:


名词翻译 畸形的恋爱 = 歧恋

爱情只有在畸形的状况下才能体现出它的爆发性。

所谓畸恋,无非就是“非常规化”的恋情。恋爱的实质其实是寻找自我的性别在世界里的认同,一旦一个人寻找到理想化的异性对象,人的性格条例就会起作用,把与之相关和呼应其特性的人物纳入自己求偶的行列中,然后凭着这些理想开始培养感情,这种感情其实与亲情,友情或者其他感情没有区别,只不过加上了自带的浪漫气质和想象空间而变得神秘和新鲜。可是在我看来,没有一种爱情比畸恋更算得上真正的爱情了。因为畸恋的对象通常脱离了自我意识中构造的幻象标准,变得晦涩和沉重,正因为其惊世骇俗和离经叛道而显现出恶之花似的绚丽,又如同入蛊的美酒,让人欲罢不能,一旦踏入畸恋的氛围,通常都比一般恋爱更加偏执坚定,更加义无反顾,结果也更加惨烈。很多人只所以称之为畸恋恰是因为大多数认为这种恋情非常可耻和丑陋,因为爱情应该是健康的,正常的,充满美感的,结果完美的,所谓的郎才女貌,门当户对,爱情必须在世俗的认可中才能得到祝福。恰恰相反,畸恋中的人物因为违背了大多数人心中认定的标准和道德,所以他们也被辱骂耻笑,被视为是怪异行径的另类,甚至被认为是充满罪恶的被上帝抛弃的人。我总结了几种畸恋的类型,并且思考分析之后非但觉得畸恋是罪恶,反而被这种邪恶却强大的力量所感染。

第一:乱伦。韩国电影《老男孩》中的男主角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自己的亲生女儿相爱并发生关系,最后知道真相后剪掉了自己的舌头,为自己年轻时候的一点小错误而付出了惨烈的代价。这对恋人的情况充分说明爱情完全和血缘无关,即使是父女也完全是两颗独立灵魂的交融,而血缘关系其实只是一种社会关系,除去血缘关系,两个人的思想是独立的,人格是独立的,人生机遇更是独立的,根本不存在任何关系。血缘关系也只是人类自我保护和繁衍生息的一种手段,除缺生育后代的因素,乱伦只是伦理上的错误,并非道德上的错误,更非情感上的错误!

第二:老少恋。《巴黎最后的探戈》中马龙白兰度和年轻的少女之间的爱情是悲凉的。马龙白兰度不断用颓废的情欲的方式来印证自己的爱情,暗示自己对少女的拥有,充斥自己的孤独,并且宣泄自己无法被认同的世俗化的情感需求。最后马龙白兰度被自己的爱人杀死,结束了这种暮鼓晨钟不断积聚痛苦的爱情。我觉得人在绝望和痛苦时所遭遇的爱情往往就像一剂强行针,当时可以抚慰心灵,过后却让创伤加深。老少恋的最关键因素一定是孤独和恐惧,对青春逝去和人生短促的深层反抗,对自我灵魂自由的渴望。耽溺与老少恋的人往往是非常脆弱敏感和孤单的,并且骨子里充满了叛逆的浪漫主义色彩,夹杂这弗洛伊德理论中的恋父或恋母情结,是人在世界中无安全感而寻求依赖的充分体现。

第三:无望的痴爱。韩国情色电影《美人》是一部拍得相当唯美的电影。男主人公所爱的女人心里却爱着另一个人,可是她爱的人却对她毫不在乎,她只有在男主人公这里寻求温暖和关怀。可是男主人公却似乎永远不能得到她的心。电影的结局拍得很冷静。男主人公把女人爱着的男人杀死了,并且在和女人的交合中将她掐死,却终于在女人临死前听到了女人的一句“我爱你”。绝望的爱情彻底毁灭了对人生的所有期待和欲望,填满了一个人的内心,爱情其实是孤独的心灵的相互的碰撞,没有占有欲的爱情绝对不是爱情,爱情本身的成分就充满了极端和偏激的因素:占有,嫉妒,欲望,永恒……婚姻其实是爱情被充分世俗化,被社会秩序所改造而成的产物。

这三点是大概的分类,其实只要是不容于世俗的恋情都算是畸恋,人们给这些人加以如此的一个“畸”字其实就是希望速速撇清自己所属的类别,告知天下,我是正常的,也是承认了自己对真实自我的妥协。实际上,如果想要成就真实,就必然违背很多繁文缛节,这就是人类生存的最大痛苦,一方面需要社会秩序保障自我的生存空间,一方面又希望充分的精神上的无束缚,忠于自我,并且做到真正的博爱。很多人认为真正的爱情是短暂的,我却认为这恰恰说明这种爱情是永恒的,因为当你褪去造作的外壳,全身心的投入一次感情,你就已经成就了一次自我存在的唯一性。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808553.html?si=1


电影《巴黎最后的探戈》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编剧:贝尔纳多。贝托鲁奇、弗朗哥。阿尔卡利导演:贝尔纳多。贝托鲁奇摄影:维多里奥。斯托拉德主演:马龙。白兰度、玛丽娅。施奈德获奖纪录:荣获1973年纽约影评协会最佳男演员奖禁级:XXXXX [剧情]保罗是一位年近五旬的美国作家,定居巴黎。保罗写作成绩平平,生活上偏又遇到了意外的打击,他娶了一个小旅馆的老板娘作妻子,妻子因为有外遇而自杀身亡。于是,保罗离开小旅馆,到一座公寓里租一间房子住。在那里,他遇见了一位叫让娜的姑娘。让娜即将同一位电视导演结婚,因为不愿与母亲挤在一套简陋的房子里,也来这里租房。

  年轻美丽的让娜,浑身散发着一股诱人的青春气息。保罗和让娜一见钟情,互相吸引。仅仅几句简单的交谈,两人便不顾一切地抱在一起,疯狂地接吻,并且像野兽一样迫不及待地在房里的地板上做起爱来。未经整修的房间布满尘埃,除了几件破烂家具,一无所有。保罗和让娜为便于经常幽会,商定共同租下了这所房子。

  第二天,让娜急急忙忙地从未婚夫的拍片现场赶到旅馆。保罗对她说,他们彼此不需要了解对方的身世,甚至连名字也不用询问,他们相聚只为做爱。让娜对此深表赞同。因为她也是为了寻求性刺激才来这里的。这种刺激一旦结婚就得不到了。在保罗看来,性爱是摆脱烦恼的惟一良药。于是,旅馆就成了他逃避现实的一个孤岛。这对忘年的男女沉湎于这个与世隔绝的房间里,肆意狂欢,享受着性爱的快乐。不过,保罗虽然每天沉醉于性爱带来的快感中,但却不能隔断往事的记忆,这使他痛苦不堪。他回想起同岳母的争论,岳母曾执意请牧师出席女儿的葬礼,这让保罗怒不可遏,因为他认为宗教最伪善。他又回忆起在妻子遗体旁痛哭的情景。失败的婚姻和孤独的境遇使他变得颓废和沮丧,而此时,让娜似乎成了他惟一的救命稻草,于是,他抓紧不放。

  让娜每天准时赴约,甘愿忍受他的种种变态行为,但却拒绝同保罗结婚。在让娜看来,同保罗的艳遇只是她寻求刺激的一种手段,但在骨子里,她并不爱他。终于,让娜对幽会产生了厌倦,便开始设法摆脱保罗,但保罗却不想结束。保罗把安娜拖到一家舞厅,里面正在举行探戈舞大赛。他们进门后胡跳乱舞,丑态百出,干扰了正在进行的比赛,最后,保罗和让娜被评委们轰了出去。

  出门后,让娜告诉保罗,她就要结婚了。保罗仍死缠不放。让娜挣开保罗毅然离去,保罗竟一直追到让娜的家里。被逼无奈的让娜用父亲的手枪打死了保罗。对于让娜来说,保罗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男人,因为直到这个时候,她还不知道保罗的名字。

  [焦点]由于色情内容和自然主义的表现手法,本片首先在导演贝托鲁奇的祖国意大利遭到抵制。在当年举办的威尼斯电影节上,只放映了影片的片断。随后舆论界便开始抵制这部“淫秽”的影片。根据猥亵语言和行为的法律,影片在意大利被起诉。在意大利当局和教会看来,《巴黎最后的探戈》是在教唆人们伤风败俗,为通行的道德伦理观念所不容。

  虽然影片在意大利遭到冷遇,但在美国却引起了轰动。影片先是在林肯文化中心举行了世界性的首映式,接着又作为压轴戏拉下了第十届纽约电影节的帷幕。

  [背景]执导本片的贝尔纳多。贝托鲁奇是意大利继费里尼之后最引人瞩目的大师级电影导演,被西方电影界认为是“60年代意大利新一代导演中最有才华和最出人意料的一位”。贝托鲁奇于1940年生于意大利帕维亚,他的父亲是一位诗人,在父亲的影响下,贝托鲁奇也喜欢做诗,1962年,贝托鲁奇22岁时就出版了一本诗集,并获得了诗坛大奖。20世纪60年代初,21岁的贝托鲁奇跟随著名的帕索里尼进入电影界,作为帕索里尼的助手,协助拍摄了《迷惘的一代》(1961)。贝托鲁奇是一名意共党员,作为意大利“政治电影”的开拓者之一,拍摄过一系列反映普通人生活及工人阶级斗争的影片。如《蜘蛛策略》(1970)、《1900年》(1974)等。其中,拍摄于1964年的《革命之前》是其代表作品。这部影片的抒情性、印象性和散文性的叙事风格,使他赢得了“电影诗人”的桂冠。

  贝托鲁奇注重对人物的心理分析,善于描写人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矛盾,并且赋予一定的社会性。如《随波逐流的人》(1969)一片,即以精巧优美、笔触细腻的艺术风格,成功地再现了30年代意大利病态的社会气氛和处在“危机与混乱”状态下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进而折射了当代意大利的社会现实,被认为是反映意大利现状的一幅现实主义的壁画。

  受导师帕索里尼的影响,贝托鲁奇也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融入了他的创作。除《巴黎最后的探戈》外,他拍摄的《月亮》(1979)表现一个母亲为了挽救因吸毒而堕落的儿子,竟与之发生了乱伦关系,甚至提出要以“异性之爱”去医治青少年受伤的心灵。贝托鲁奇的这种对社会生活所做的畸形反映在西方世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两部电影也因此成了贝托鲁奇最有争议的作品。

  20世纪80年代,贝托鲁奇开始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东方。1986年,他来到中国,拍摄了著名影片《末代皇帝》,之后又在不丹拍摄了《小佛》、在摩洛哥拍摄了《遮蔽的天空》,从而完成了他梦想中的“东方三部曲”。20世纪90年代以后,贝托鲁奇鲜有作品问世,十余年中仅拍了两部小品式的作品:《偷香》(1996)和《围困》(1998)。

  在《巴黎最后的探戈》中扮演男主人公保罗的是美国著名演员马龙。白兰度。马龙。白兰度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影坛“叛逆一代”的代表人物,他于1924年4月3日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多年来,马龙。白兰度以《码头风云》、《野小子》、《欲望号街车》、《教父》和《现代启示录》等片在影坛上独领风骚,为观众建立了一种风格、一种特性、一种典范。他是一位“方法派”表演大师,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既是魅力十足的男性性感象征,又有令人称道的出色演技。但随后他沉寂黯淡了10年,当人们以为他将一蹶不振时,他却如传说中的火鸟神话般复活,并开始了他电影生涯中第3个辉煌的10年。

  马龙。白兰度曾7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其中两次夺标。一次是因主演卡赞的名片《码头风云》;另一次则是应导演科波拉之邀,在《教父》(1971)中扮演黑手党魁维多。格里昂。由于他将一个意大利5大家族之一的首领塑造得既充满阴郁可怖的凶杀气,又富有凄切悲凉的人情味,而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在《巴黎最后的探戈》里,马龙。白兰度塑造的境遇不佳、心绪恶劣的美国中年男子的形象,与他之前扮演的所有角色都大异其趣。尤其是一段叙述童年生活的戏,白兰度的表演自然松弛,极为精彩。他躺在地板上,用粗俗的俚语喃喃述说着童年往事,台词也是白兰度即兴发挥的。不过,拍摄这部电影对白兰度来说并不是一段愉快的经历,拍完此片后,白兰度曾一度抱怨感觉很糟糕,因为贝托鲁奇毫不客气地把已人到中年、身材微微发福的白兰度做爱的场景拍得很难看。

  担任本片摄影的是贝托鲁奇的老搭档、摄影大师维多里奥。斯托拉罗,他曾因《现代启示录》(1979)、《赤色分子》(1981)和《末代皇帝》(1987)而三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奖。

  [欣赏]《巴黎最后的探戈》是导演贝托鲁奇第一部获得商业成功的通俗影片。影片具备了许多吸引大众的要素:性、暴力、明星效应、神秘感、偷窥欲和奇遇等。尽管许多宣传都把它看作是一部性电影,但导演贝托鲁奇却认为,《巴黎最后的探戈》并不是一部色情影片,它只是一部关于色情的电影。尽管男女主人公的最初相遇有浪漫的影子,但我们很快便看到两人的真实关系:忧郁、残酷和绝望。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西方社会里,人的思想反而变得空虚,人与人难以交流沟通,神经脆弱的现代人的孤独感挥之不去。于是,他们把解脱的希望寄托在歇斯底里的发作和瞬间的快感上。如果说,以前的西方电影大师把存在主义作为人的终极追求,让空虚无聊的主人公通过性发泄而获得精神满足的话,那么到了《巴黎的最后探戈》,就连这一点儿追求也丧失了,而对于保罗和让娜来说,就连性爱也是空虚的。其实,贝托鲁奇讲的不仅仅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浪漫爱情故事。影片的深意在于通过对这对不同寻常的恋人的行为和心理描绘,深刻剖析了现代人的迷惘心态,反思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对现代人的精神苦闷进行深入探索。

  贝托鲁奇以慑人的真实感描绘了让娜和保罗这对年龄悬殊的男女之间充满原始野性的性关系。除此之外,电影还设计了另外两种辅助关系,为全片主题提供了一种和弦。让娜已经和电视导演汤姆订了婚,他们相亲相爱,并一起设想着美好的未来。保罗的妻子不久前自杀身死,保罗仔细回顾了他们的共同生活,发现那是一次失败的婚姻。通过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贝托鲁奇对家庭和性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对虚假的浪漫爱情进行了有力的抨击。

  另外,让娜与保罗的关系也是贝托鲁奇对20世纪60年代电影激进倾向的一个最好的评注。影片中几次出现汤姆拍戏的场面,而汤姆的打扮酷似“新浪潮”的旗手特吕弗。作为一名导演,汤姆献身于一种政治真实电影。他带着摄制组跟拍让娜,即兴拍摄让娜与他的浪漫镜头。对汤姆而言,生活就是电影,电影就是生活。扮演汤姆的让—皮埃尔。莱奥是特吕弗“安托万”系列自传体影片的明星。贝托鲁奇通过对他的选用,将对电影风格和生活方式的批评合为了一体。

  贝托鲁奇是一位擅长剖析人物心理的电影大师,他对影片中人物的剖析,实际上也是一种自我剖析。拍摄《巴黎最后的探戈》时,贝托鲁奇正处于思想极度颓废的状态中。1968年,席卷欧洲的左翼文化运动虽已过去3年,但它的影响却不能一下从人们心里驱散。在这样一个动荡的年代,有人在摇滚乐中寻找刺激,有人在个人情感中徘徊,也有人在苦苦地思索。贝托鲁奇则通过影片抒发自己压抑的情感,《巴黎最后的探戈》恰似双面镜,一方面从宗教道德上折射出保罗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凸现出导演的“自我”灵魂。

  影片最后一场戏堪称是全片的点睛之笔。无奈的让娜向保罗开了枪,临死前,保罗蜷曲在阳台上,把嘴里的一块口胶粘在栏杆上,闭上了眼睛,那姿势,如同母体中的胎儿一般,仿佛终于得到了解脱的保罗又回到了母体,完成了人生的轮回


上一篇:中国好歌曲第二季

下一篇:重庆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