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有哪几种?
1、“构建创新共同体”助推中国-东盟区域经济腾飞今年是中国-东盟创新年,本届东博会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建中国-东盟创新共同体”为主题,其中“构建创新共同体”的提法引起中国和东盟国家各界人士强烈共鸣。博览会突出创新合作,新设置 “一带一路”国际展区和南向通道展示区,首次在“魅力之城”展厅设置“主题国岛”。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无人机、5G网络应用……本届东博会专门设置先进技术展区,吸引中国和东盟国家170多家企业、机构带来430多个参展项目,涉及人工智能、医药大健康、新材料、生态环保等领域。在跨境电子商务、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等领域,许多中国企业将自己最前沿的创新产品进行了展示,积极开拓东盟市场。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鲁东亮说:“目前中国和东盟国家数字经济方兴未艾,为中国和东盟合作发展提供了新机遇。”2、共建“一带一路”拓展各领域务实合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以合作共赢为目标,高质量、高标准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在东博会期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杨小伟说。目前,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起步顺利,以网络互联、信息互通、合作互利为基本内容,逐步形成以广西为支点的中国-东盟信息枢纽,促进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菲律宾打拉省省长苏姗·雅普说:“现在我们与中国在跨境电商等诸多方面有合作项目,阿里巴巴等电商企业受到年轻人追捧。希望以后与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能有更多合作。”国际产能合作是另一大亮点。在博览会先进技术展区,中国中车展示的多种动车、地铁样品吸引很多人观看。南宁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李谏说,目前公司不仅向东盟国家输出技术,还在当地采购材料、就地制造并输出服务。3、东博会“朋友圈”越来越大15载耕耘,15年收获。统计显示,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已从2004年的1000多亿美元增长至2017年的5148亿美元。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7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15年来,东博会不断创新工作机制,魅力之城、主题国、特邀合作伙伴……一个个稳定高效的工作机制,推动双方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内容不断深入,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越南连续多年参加东博会,展位的数量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今年越南设立的展位数达250个,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这充分体现了越南企业对合作前景充满信心,期待与各国加强能源、农业及数字经济等领域的深入合作。”越南副总理王庭惠说。扩展资料: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三个关键点1、在差异化中谋求发展海西空间布局既然已经明确,显然今后海西发展的重点任务应该是严格科学地按照三大功能区划分和“一带、五轴、九区”的总体布局,充分发挥海峡西岸区位、资源环境与人文、对台以及特区等优势,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目前,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正呈现千帆竞发、方兴未艾之势,其中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已实现了较高程度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而海峡西岸经济区刚起步几年,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我们应发挥海西的后发优势,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结合海西实际,勇于开拓创新,避免走弯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在差异化中寻求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 并不意味着发展的同质化。相反, 发展的思路应该是从各个功能区、各个发展区不同的资源禀赋和现实发展基础出发,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让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形成优势叠加、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这种情况下, 确实需要从区域一体化这个更高层面上加以协调。比如平潭可重点发挥对台地缘相近的优势, 集中力量建设大的“三通”客运码头,而在大型集装箱运输方面则可利用江阴港现有的航运设施;与此同时,江阴港的三通客运业务则可以委托平潭方面去完成。总之,实施差异化战略,促进各地区错位发展,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至关重要。2、在竞争之中寻求合作区域经济发展拥有自身的规律。一个区域经济综合体的形成, 往往与该区域拥有相同或相近或互补的地理形态、生态功能、经济流向、文化习俗等密切相关。只要是真正搞市场经济, 各类生产要素就会按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自由流动, 实现优化配置。也因此在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 各级政府必须遵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因势利导,努力突破现有行政区划束缚,做好统筹规划,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促进区域之间生产要素的充分涌动和优化配置。在竞争中的合作十分重要。区域经济一体化并不排斥竞争。竞争是活力之源。但我们要倡导有序竞争、良性竞争,反对无序竞争、恶性竞争。比如海西的9个集中发展区:厦门湾、闽江口、湄洲湾、温州沿海、粤东沿海等,相互之间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能快则快,无疑相互之间会有很激烈的竞争。但竞争并不排斥合作。比如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谁引进高端适用人才多,谁就发展。但与此同时,人才的竞争并不排斥人才合作。9个发展区之间应积极鼓励人才流动、人才合作,而不是互挖墙脚。唯有如此, 才更有利于各发展区提升竞争力,实现跨越发展。3、在共赢中构建长效机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区域内不同功能区、不同发展区间的共赢。只有共赢,“一体化”才能持续。这就需要在合作共赢的思想指导下,构建区域一体化的长效机制。东部沿海临港产业发展区、中西部集中发展区和生态保护生态发展区三大功能区之间,以及“一带五轴九区”之间就有一个山海协作、生产与生态等之间合作共赢的问题。这就要求整个海峡西岸经济区不仅在投资硬环境建设方面要实现有效对接,而且在投资软环境建设方面更要实现有效对接。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各设区市就必须制订共同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行动纲领,不能有的地方严格执法,有的地方放松管理、甚至睁一眼闭一眼搞地方保护。又比如在食品安全方面,产区与销区之间也要实现政策对接和标准对接,并建立共同应对危机的应急机制。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方面,海西东部沿海临港产业发展区可以大力发展工业,增加地方财税收入,而海西中西部集中发展区与生态保护发展区,为了保护青山绿水,工业发展受限制,地方财税收入严重不足。因此三大功能区之间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和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就显得尤为迫切。近年来,我省在主要江河流域与生态林补偿机制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仍然存在补偿金额偏低、补偿随意性强科学性不足等问题,影响了相关地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积极性。总之,要根据海西规划与要求,在跨省层次上尽快设立相应的、具有较高权威的协调发展机构,领导建立并完善海西区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三个关键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定义是什么?
区域经济一体化: 成员国之间经济活动中各种人为限制和障碍逐步被消除,各国市场得以融合为一体,企业面临的市场得以扩大。成员国之间签订条约或协议,逐步统一经济政策和措施,甚至建立超国家的统一组织机构,并由该机构制定和实施统一的经济政策和措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雏形可以追溯到 1921 年,当时的比利时与卢森堡结成经济同盟,后来荷兰加入,组成比荷卢经济同盟。 1932 年,英国与英联邦成员国组成英帝国特惠区,成员国彼此之间相互减让关税,但对非英联邦成员的国家仍维持着原来较高的关税,形成了一种特惠关税区。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并形成三次较大的发展高潮。第一次高潮发生在 20 世纪 50 ~ 60 年代。第二次高潮发生在 20 世纪 70 ~ 80 年代后半期。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原因:1 .联合一致抗衡外部强大势力,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直接动因。2 .二战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基础。3 .维护民族经济利益与发展及其政治利益是地区经济一体化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因。无论是发达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还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一体化,其根本原因都在于维护自身的经济、贸易领利益,为本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4 .贸易与投资自由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并持续发展的经济源泉。5 .贸易创造等各种积极的经济效应,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并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什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可以分为一般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后者比前者反映了更紧密的地区经济依赖和协作。大量的和重要的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都是经济一体化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大大推动了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通过相互协助制定经济政策和措施,并缔结经济条约或协议,在经济上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联合体的过程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利弊
区域经济一体化又称区域经济集团化。
区域经济集团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其积极影响主要有:
(1)有助于生产要素在本地区的自由流通与优化配置,促进本地区市场的扩大与经济增长。
(2)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赋予世界经济多极化以新的内容,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其主要弊端是区域经济集团都有排他性,对集团外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实行歧视政策,使经济集团和组织之间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和尖锐,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竞争规模和层次空前提高。从而又阻碍了经济全球化。
什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它有哪几种形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通过相互协助制定经济政策和措施,并缔结经济条约或协议,在经济上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联合体的过程。
形式:
优惠贸易安排
即在成员国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商品或一部分商品给予特别的关税优惠,这是经济一体化中最低级和最松散的一种形式,典型的有1932年英国与一些大英帝国以前的殖民地国家之间实行的英联邦特惠制。
自由贸易区
即由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一个贸易区,在区内各成员国之间废除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区内商品的完全自由流动,但每个成员国仍保留对非成员国的原有壁垒。
关税同盟
即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壁垒,同时协调其相互之间的贸易政策,建立对外的统一关税。这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又更进了一步,开始带有超国家的性质,典型的有欧洲经济共同体。
共同市场
即成员国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进一步消除对生产要素流动的限制,使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贸易自由化,而且实现技术、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典型的如欧洲统一市场。
经济同盟
即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成员国之间不但实现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建立起对外的共同关税,而且制定和执行某些共同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逐步废除政策方面的差异,形成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典型的如目前的欧洲联盟。
经济一体化
这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成员国在经济、金融、财政等政策上完全统一,在国家经济决策中采取同一立场,区域内商品、资本、人员等完全自由流动,使用共同货币。
什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
(一)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
所谓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是指假定在经济资源总量不变、技术条件没有改进的情况下,关税同盟对集团内外国家、经济发展以及物质福利的影响。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主要是指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
1 、贸易创造效应( Trade Creating Effect )
贸易创造效应是指由于关税同盟内实行自由贸易后,产品从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往成本较低的成员国生产,从成员国的进口量增加,新的贸易得以“创造”。此外,一国由原先从同盟外国家的高价购买转而从结盟成员国的低价购买也属于贸易创造
2 、贸易转移效应( Trade Diversion Effect )
假定缔结关税同盟前关税同盟国不生产某种商品而采取自由贸易的立场,无税(或关税很低)地从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产品;关税同盟建立后,同盟成员国高产品转由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进口。如果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不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则进口成本较同盟成立增加,消费开支扩大,使同盟国的社会福利水平下降,这就是贸易转移效应。
(二)次优理论与关税同盟的其他静态效应
1 、次优理论
范纳认为关税同盟的建立既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成员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福利,而这取决于产生关税同盟的环境,这就是次优理论( Theory of the Second best )。这个理论认为,如果福利最大化或者帕累托最优所需要的条件不能全部满足,那么尽量满足尽可能多的条件是没有必要的,并且这样做通常会导致次优情况的发生。因此,建立关税同盟并不仅仅在成员国之间消除贸易壁垒,并不必然产生次优的福利状态。所以,要使关税同盟更可能产生贸易创造效应,增加福利,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2 、关税同盟的其他静态福利效应
第一,关税同盟使得各成员国的海关人员、边境巡逻人员等减少而引起的行政费用的减少;
第二,贸易转移型关税同盟通过减少对同盟成员国之外的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进口需求和出口供给,有可能使同盟成员国共同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
第三,任何一个关税同盟,在国际贸易投票中以一个整体来行动,较之任何一个独立行动的国家来说,可能具有更强大的讨价还价的能力;
第四,关税同盟建立后,可减少走私。由于关税同盟的建立,商品可在同盟成员国之间自由移动,在同盟内消除了走私产生的根源,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查禁走私的费用支出,还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有: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其中优惠贸易安排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最低级和最松散的一种表现形式;完全经济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高形式,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后阶段。拓展资料: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亦称“区域经济集团化”,指同一地区的两个以上国家逐步让渡部分甚至全部经济主权,采取共同的经济政策并形成排他性的经济集团的过程。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原因: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直接动因是联合一致抗衡外部强大势力。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基础是,二战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3.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因是,维护民族经济利益与发展及其政治利益。无论是发达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还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一体化,其根本原因都在于维护自身的经济、贸易等利益,为本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4.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并持续发展的经济源泉是贸易与投资自由化。5.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并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是贸易创造等各种积极的经济效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积极影响:1.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自由贸易思想的发展;2.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成为多边贸易体制的基础;3.区域谈判与多边谈判具有重要的“协同作用”;4.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为多边贸易谈判提供经验和技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消极影响:1.区域性经济集团都实行对内自由贸易、对外保护贸易的贸易政策,这种“内外有别”的政策明显背离多边贸易体制的非歧视原则,形成保护主义的贸易壁垒;2.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贸易转移效应”,背离比较优势原则,对区域外的国家造成损害,往往导致区域内外的贸易摩擦和冲突,使世界贸易组织经常处于“救急”状态。3.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增加了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力量,抑制了竞争,削弱了WTO体制的作用。4.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把各国追求自由贸易的目标由多边贸易协定转向区域性一体化组织安排,不利于WTO体制发挥作用和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