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功夫扇

时间:2024-06-17 11:00:57编辑:coo君

【求】中国功夫太极扇各分解动作名称

杨式太极扇总共分为18式、36式、73式和81式。杨式太极扇的动作不仅沿袭传统扇法和杨式太极拳的特点,其动作名称更是以象形取意著称。演练者在练习杨式太极扇时,不仅能从编排合理的动作结构中享受健身的愉悦,更能在练习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和氛围。
杨式太极扇18式动作名称介绍
第一段
1、起势
2、怀中抱月
3、随风摆柳
4、迎风掸尘
5、推波助澜
6、老翁垂钓
7、马步点劈
8、翻身打虎
9、神龙返首
第二段
10、叉步开扇
11、顺水推舟
12、左右撩扇
13、马步抱扇
14、白鹤亮翅
15、风扫秋叶
16、大地春色
17、盖步开扇
18、收势
杨式太极扇32式动作名称介绍
第一段
1、起势
2、怀中抱月
3、燕子抄水
4、顺水推舟
5、华佗垂帘
6、黄莺落架
7、凤凰旋舞
8、乌龙摆尾
9、翻身打虎

第二段
10、神龙返首
11、叶底采莲
12、云雁南飞
13、昭君扑蝶
14、转身抛接
15、回首展臂
16、掩手挑帘
17、乌云倒卷
18、叉步撩击 第三段
19、振臂看花
20、随风摆柳
21、迎风掸尘
22、推波助澜
23、转身击扇
24、舞袖翻花
25、插花盖顶
26、金瓶倒水
27、回身看花
第四段
28、霸王举鼎
29、神扇穿雾
30、四维雄风
31、仆步端扇
32、白鹤亮翅
33、风扫秋叶
34、大地春色
35、彩蝶翻飞
36、收势


【求】中国功夫太极扇各分解动作名称

分解动作名称如下:太极扇中国功夫第一段:1、开步抱扇----(过门) 2、侧功举扇----(卧似一张弓)3、虚步亮扇----(站似一棵松) 4、进步刺扇----(不动不摇坐如鈡)5、转身下刺----(走路一阵风) 6、独立撩扇----(南拳和北退)7、翻身劈扇----(少年武当功) 8、转身抡压----(太极八卦连环掌)9、马步亮扇----(中华有神功)太极扇中国功夫第二段:10、弓步削扇----(卧似一张弓) 11、并步亮扇----(站似一棵松)12、进步刺扇----(不动不摇坐如鈡)13、震脚推扇----(走路一阵风)14、戳脚撩扇----(南拳和北退) 15、盖步按扇----(少年武当功)16、翻身藏扇----(太极八卦连环掌)17、马步亮扇----(中华有神功)太极扇中国功夫第三段:18、马步推扇----(棍扫一大片) 19、转身刺扇----(枪挑一条线)20、插步反撩----(身轻好似云中燕)21、点步撩扇----(豪气冲云天)22、歇步抱扇----(外练筋骨皮) 23、并步贯扇----(内练一口气)24、云手劈扇----(刚柔并济不低头) 25、歇步亮扇----(我们心中有天地)26、开步抱扇----(过门)太极扇中国功夫第四段:(同第二段)27----34太极扇中国功夫第五段:35、马步顶肘----(清风剑在手) 36、马步翻砸----(双刀就看走)37、虚步拔扇----(行家工夫一出手) 38、震脚拍扇----(就知有没有)39、蹬脚推扇----(手是两扇门) 40、望月亮扇---(脚下是一条根)41、云扇合抱---(四方水土养育了) 42、歇步亮扇---(我们中华武术魂)43、开步抱扇---(过门)太极扇中国功夫第六段:44、虚步绷扇---(东方一条龙) 45、弓步绷扇---(儿女似英雄)46、后捋前挤---(天高地远八面风) 47、并步背扇---(中华有神功)48、弓步戳扇---(东方一条龙) 49、仆步穿扇---(儿女似英雄)50、弓步架扇---(天高地远八面风)51、虚步亮扇---(中华有神功)52、抱扇还原(收势)---(中华有神功)扩展资料:太极功夫扇吸取了中华传统武术精华,以太极拳动作为基础,与扇的挥舞相结合,巧妙糅合其他武术项目以及京剧、舞蹈成分,结合“中国功夫”歌曲的内容、节奏,把太极拳的动作和不同风格特点的武术动作融为一体,使扇子的挥舞和武术的攻防技巧灵活结合。让古老的武术运动和现代歌曲巧妙配合,结构新颖、造型美观,构成了载歌载舞,快慢相间,刚柔并举,活泼新颖,情趣盎然的特色,令人耳目一新,具有很高的锻炼价值和艺术欣赏性。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太极功夫扇

太极功夫扇动作名称及分解式的内容

  太 极 功 夫 扇 动 作 名 称


  预备式

  第一段:

  1、开步抱扇----(过门)

  2、侧功举扇----(卧似一张弓)

  3、虚步亮扇----(站似一棵松)

  4、进步刺扇----(不动不摇坐如鈡)

  5、转身下刺----(走路一阵风)

  6、独立撩扇----(南拳和北退)

  7、翻身劈扇----(少年武当功)

  8、转身抡压----(太极八卦连环掌)

  9、马步亮扇----(中华有神功)

  第二段:

  10、弓步削扇----(卧似一张弓)

  11、并步亮扇----(站似一棵松)

  12、进步刺扇----(不动不摇坐如鈡)

  13、震脚推扇----(走路一阵风)

  14、戳脚撩扇----(南拳和北退)

  15、盖步按扇----(少年武当功)

  16、翻身藏扇----(太极八卦连环掌)

  17、马步亮扇----(中华有神功)

  第三段:

  18、马步推扇----(棍扫一大片)

  19、转身刺扇----(枪挑一条线)

  20、插步反撩----(身轻好似云中燕)

  21、点步撩扇----(豪气冲云天)

  22、歇步抱扇----(外练筋骨皮)

  23、并步贯扇----(内练一口气)

  24、云手劈扇----(刚柔并济不低头)

  25、歇步亮扇----(我们心中有天地)

  26、开步抱扇----(过门)。

  第四段:(同第二段)

  27、------34、

  第五段:

  35、马步顶肘----(清风剑在手)

  36、马步翻砸----(双刀就看走)

  37、虚步拔扇----(行家工夫一出手)

  38、震脚拍扇----(就知有没有)

  39、蹬脚推扇----(手是两扇门)

  40、望月亮扇---(脚下是一条根)

  41、云扇合抱---(四方水土养育了)

  42、歇步亮扇---(我们中华武术魂)

  43、开步抱扇---(过门)

  第六段:

  44、虚步绷扇---(东方一条龙)

  45、弓步绷扇---(儿女似英雄)

  46、后捋前挤---(天高地远八面风)

  47、并步背扇---(中华有神功)

  48、弓步戳扇---(东方一条龙)

  49、仆步穿扇---(儿女似英雄)

  50、弓步架扇---(天高地远八面风)

  51、虚步亮扇---(中华有神功)

  52、抱扇还原(收势)---(中华有神功)


  注:

  第一、六段 唱 (慢板)

  第二、四段 唱 (快板)

  第三、五段 念板


太极功夫扇第一套有几段

【第一段】1、起势(开步抱扇)2、斜飞式(侧弓步举扇) 卧似一张弓3、白鹤亮翅(虚步亮扇) 站似一棵松4、黄蜂入洞(进步刺扇) 不动不摇坐如钟5、哪吒探海(转身下刺扇)走路一阵风6、金鸡独立(独立撩扇) 南拳和北腿7、力劈华山(翻身劈扇) 少林武当功8、灵猫扑蝶(转身轮压扇)太极八卦连环掌9、坐马观花(马步亮扇) 中华有神功【第二段】10、野马分鬃(弓步削扇)卧似一张弓11、邹燕凌空(并步亮扇)站似一棵松12、黄蜂入洞(进步刺扇)不动不摇坐如钟13、猛虎扑食(震脚推扇)走路一阵风14、螳螂扑蝉(戳脚撩扇)南拳和北腿15、勒马回头(盖步按扇)少林武当功16、鹞子翻头(翻身藏扇)太极八卦连环掌17、坐马观花(马步亮扇)中华有神功【第三段】18、举鼎推扇(马步推扇)棍扫一大片19、神龙回首(转身刺扇)枪挑一条线20、挥鞭策马(叉步撩扇)身轻好似云中燕21、立马扬鞭(点步挑扇)豪气冲云天22、怀中抱月(歇步抱扇)外练筋骨皮23、迎风撩衣(并步贯扇)内练一口气24、翻花舞袖(云手劈扇)刚柔并济不低头25、霸王杨旗(歇步亮扇)我们心中有天地26、抱扇还门(开步抱扇)

李德印的太极功夫扇的文字口令词

一、腰横玉带二、怀中抱月三、青龙探爪四、悬崖勒马五、左右摇旗六、风火车轮七、鹞子翻身八、叶底藏花九、倒插杨柳十、金鸡独立十一、黄莺落架十二、古树盘根十三、乌龙摆尾。十四、张飞蹁马十五、蹬转乾坤十六、凤凰点头十七、叶底藏花十八、云燕归巢十九、大鹏展翅二十、猛虎出洞二十一、乳燕斜飞二十二、黄龙搅水二十三、白蛇吐信二十四、二郎担山二十五、狮子摇头

太极功夫扇动作特点是什么

中国拳术之一,,早期曾称为“长拳”、“棉拳”、“十三势”、“软手”。至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年),山西武术家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词》,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

天地之间,世界之上,万物与机缘,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树木花草,山岳楼台,看似静止,无不在渐渐老化。俗语说,只有“变”是不变的。太极拳就是要把种种变化,在拳演练出来。动静开合,刚柔快慢,上下左右,顺逆缠绕,忽隐忽现,虚虚实实,绵绵不断,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显时气势充沛,隐时烟消云散,以意带力,到点融化于全身,做到劲断意不断,然后再轻轻启动,挥洒自如。一意一念,一举一动,随心所欲,都在自我控制之中,以达到养生防身的效果,这就是太极拳。

【起源】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公元618~907年)许宣平、宋朝(公元960~1278年)张三峰、明朝(公元1368~1644年)张三丰、清朝(公元1644~1911年)陈王廷和王宗岳等几种不同的说法。但现在多数拳家亦以现传各式太极拳俊源出陈式太极拳之说为本。据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等考证:太极拳最早传习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陈氏太极拳的创编人是陈王廷,他是一位卓有创见的武术家。

【来源】

太极拳的来源有下列 3个方面:

①综合吸收了明代名家拳法。明代武术极为盛行,出现了很多名家、专著和新拳种,太极拳就是吸取了当时各家拳法之长,特别是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而编成的。

②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太极拳讲究意念引导气沉丹田,讲究心静体松重在内壮,所以被称为“内功拳”之一。

③运用了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和中医经络学说。陈式太极拳要求按经络通路,螺旋缠绕,以意行气,通任督二脉,练带脉、冲脉。各式传统太极拳也皆以阴阳五行学说来概括和解释拳法中各种矛盾变化。

【基本方法】

太极拳以“棚、捋、挤、按、瘛 、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间,有飘然腾云之意境。清代拳师称“拳如大海,滔滔而不绝”。同时,太极拳还很重视练气,所谓“气”,就是修炼人体自身的精神力,这是太极拳作为内家功夫的特点之一。

【练拳要领】

①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

②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

③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

④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

⑤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

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姿式的要求如下:头——保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可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颚;颈——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肘——自然弯曲沉坠,防止僵直或上扬;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内缩;背——舒展伸拔,称为“拔背”,不可弓驼;腰——向下松沉,旋转灵活,不可前弓或后挺;脊——中正竖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臀——向内微敛,不可外突,称为“溜臀”、“敛臀”;胯——松正含缩,使劲力贯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

打太极拳要求松静自然,这使大脑皮层一部分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而得到休息。同时,打拳可以活跃情绪,对大脑起调节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练,越要“先在心,后在身”,专心于引导动作。这样长期坚持,会使大脑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消除由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各种慢性病。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有意地运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于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通过轻松柔和的运动,可以使年老体弱的人经络舒畅,新陈代谢旺盛,体质、机能得到增强。太极拳近百年来所以在国内外逐渐得到推广,就是因为它具有防病治病的功用,对神经衰弱、 心脏病、 高血压、肺结核、气管炎、溃疡病等多种慢性病都有一定预防和治疗作用。病情严重的患者,要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锻炼。

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为此,太极拳特别讲究“听劲”,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术语称为“引手”。一旦对方发动,自己要迅速抢在前面,“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流派】

目前,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五种流派。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的老拳师陈王庭初创太极拳,世代相传。河北永年人杨露禅从学于陈家沟陈长兴,并与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甫等人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发展了“杨式太极拳”。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在杨露禅从陈家沟返乡后,深爱其术,从学杨于陈式老架太极拳,后又从陈清平学赵堡架,经过修改,创造了“武式太极拳”。河北完县人孙禄堂,从师李魁垣学形意拳,继而学于李魁垣的师傅郭云深,又从师于程廷华学八卦掌。后又从师郝为真学太极拳,之后参合八卦、形意、太极三家拳术的精义,融合一体而创“孙式太极拳”。

随着历史的发展,武术逐渐从战场搏杀转为体育健身,太极拳正是如此。 100多年前,太极拳家在《十三势行功歌》中就有“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提法。太极拳经过长期流传,演变出许多流派,其中流传较广或特点较显著的有以下5派。

陈式太极拳 又分老架和新架两种,老架是清初陈王廷所创,原有 5个套路,又名十三势,另有长拳一百单八势 1套,炮捶1套。从陈王廷起,经过300多年的传习,积累了不少经验,对原有拳套不断加工提炼,终于形成了近代所流传的陈式太极拳第 1路和第2路拳套(图1)。这两套拳动作都是经过精心编排的,其速度和强度不同,身法、运动量和难度也不尽相同,但都符合循序渐进和刚柔相济的原则。陈式第 1路拳套现有83式,主要特点如下:①缠丝劲明显,要求处处留心源动腰脊,用意贯劲于四梢(即两手和两足尖),动作呈弧形螺旋,缠绕圆转并要做到“一动内外俱动”;②刚柔相济,柔中寓刚,亦即能打出一种似刚非刚,似柔非柔、沉重而又灵活的内劲;③动作要和呼吸运气相结合,不仅做到“气沉丹田”,而且在练动作的同时进行“丹田内转”, 有时也可在呼气时发声 (如呵、哂、嘘、吹),以加大劲力;④快慢相间,亦即在动作转换处要快,一般行拳时要慢;⑤拳路架子可分高中低 3种,体弱有病者可以练高架子,青壮年体健者则可练低架子。陈式第2路拳套原名炮捶,现有71式,主要特点如下:①震脚发劲的动作更多; ②动作比第1路快、刚, 爆发力强;③“窜蹦跳跃,闪展腾挪”的动作较多,气势雄壮。第 2路只适于青壮年练,流传不广。陈式新架套路也有两种,一种是陈有本(陈家沟拳师)编创的,顺序与老架同,架式较老架小,转圈也较老架小,去掉了原有的某些较难的动作,陈家沟村人称之为“小圈拳”,把老架称为“大圈拳”。这种拳后来又传至陈鑫,他著有《陈氏太极拳图说》,阐发陈氏历代积累的练拳经验。新架另一种套路是由陈有本的弟子陈青萍创编的,特点是小巧紧凑,动作缓慢,练会后逐渐加圈,以至极为复杂。因为是在河南温县赵堡镇首先传开的,故人们称为“赵堡架”。陈式太极拳是古老的拳种,其他流派的太极拳(如杨式、吴式、武式、孙式)都是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杨式太极拳 河北永年人杨露禅(1800 ~ 1873),幼时在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姓家为雇工,学习太极拳,壮年返里传习太极拳,因他能避开并制服强硬之力,当时人称他的拳为“沾绵拳”、“软拳”、“化拳”。杨露禅去北京教拳,清朝的王公贵族多向他学习。他武技高超,当时人称“杨无敌”。后来,杨露禅为了适应一般练拳人的需要,逐渐删改原有发劲、纵跳、震足和难度较高的动作,并由其子修订为中架子,又经其孙杨澄甫一再修订,遂定型为杨式大架子,由于练法平正简易,故成为现代最为流行的杨式太极拳(图2)。杨氏祖孙 3代,在北京负有盛名。1928年后,杨澄甫到南京、上海、杭州、广州、汉口等地授徒,其拳式遂流传于全国各大城市。杨式大架子的特点是舒展简洁,动作和顺,刚柔内含,轻沉自然,锻炼步骤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能自然地表现出气派大,形象美的独特风格。其架式也有高、中、低之分。可以按照学拳者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和不同的要求适当调整运动量。因之,它既适用于疗病保健,又适用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提高技术。 1957年根据杨式太极拳整理成《太极拳运动》(88式),1963年又出版了《杨式太极拳》一书。

吴式太极拳 满族人全佑,清末河北大兴人,初从杨露禅学太极拳大架子,后来拜杨露禅次子为师学小架子,以善于柔化著名(图3)。其子始从汉族改姓吴,名鉴泉。吴鉴泉继承和传授的拳式连绵不断,不纵不跳,适应性较广泛。由于吴氏对拳式有所修改,后人就称之为吴式小架子。成为现代流传较广的吴式太极拳。

吴鉴泉在北京、上海传拳较久,他打拳式正招圆,舒松自然, 虽架式小巧, 但有大架功底,由开展而紧凑,在紧凑中自具舒展,推手时端正严密,细腻熨贴。1958年曾出版《吴式太极拳》一书。

武式太极拳 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从杨露禅学太极拳,得其大概,后又学新架太极拳,并在舞阳县得《太极拳谱》,于是以练拳心得归纳锻炼要领为《身法十要》。武式太极拳特点为身法谨严,姿势紧凑,动作舒缓,步法严格,虚实分明,胸部、腹部的进退旋转始终保持中正,用动作的虚实转换和“内气潜转”来支配外形,左右手各管半个身体,出手不过足尖(图4)。武式太极拳于民国初年传入北京,后又传入南京、上海。1963年曾出版《武式太极拳》一书。

孙式太极拳 清末河北完县人孙禄堂,酷爱武术,先学形意拳,后学八卦掌,勤学苦练,功夫深厚,民国初年始学太极拳,参合各家之长,融会贯通,遂创孙式太极拳,并著有《太极拳学》。孙式太极拳的特点是进退相随,舒展圆活,动作灵敏,转变方向时多以开合相接,故又称“开合活步太极拳” (图5)。1957年曾出版《孙式太极拳》一书。

上述 5式太极拳的风格、姿势虽不相同,但套路结构和动作顺序基本一致,练拳目的皆为健身治病。 5式太极拳除拳套外,又各有推手和器械套路练法,如太极剑、太极刀等。

【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太极拳发展很快,打太极拳的人遍及全国。当前,仅北京市公园、街头和体育场就设有太极拳辅导站数百处,吸引了大批爱好者。卫生、教育、体育各部门都把太极拳列为重要项目来开展,出版了上百万册的太极拳书籍、挂图。太极拳在国外,也受到普遍欢迎。欧美、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太极拳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仅美国就已有30多种太极拳书籍出版,许多国家成立了太极拳协会等团体,积极与中国进行交流活动。太极拳作为中国特有的民族体育项目,已经引起很多国际朋友的兴趣和爱好。

参考资料:http://www.chinaculture.org/gb/cn_zgwh/2004-06/28/content_53294.htm


夕阳美太极功夫扇的特色介绍

夕阳美太极功夫扇是作者继太极功夫扇之后创编的姐妹篇,目的是丰富老年朋友健身活动内容,增加趣味性,多样性,增强健身效果。夕阳美太极功夫扇同样以武术动作为基础,适当吸收京剧、舞蹈成分,结合中国功夫歌曲的内容、节奏、构成了载歌载舞,快慢相间,刚柔并举,活泼新颖的特色。第一段动作结合《中国功夫》歌曲每分钟66拍慢板,每动八拍,动作柔缓自然,轻灵沉稳。第二、四段动作结合歌曲和每分钟104拍快板,采取了长拳类武术动作,每动四拍,节奏鲜明,动作干脆舒展。第三、五段动作结合歌曲念板,采取了南拳,八极拳、形意拳,陈式太极卷的发力动作和刀、枪、剑、棍等器械的动作。每动也是四拍,动作刚健有力,旋转、纵跳穿插其间。第六段重新回到每分钟66拍的慢板,以杨式太极拳动作为主,每动八拍,在平稳柔和的动作中,增加变化和对比,使内容柔而不淡,趣味深长。两次过门选取了间歇的造型动作,既可以调整一下体力,也可以集体表演时组成波浪或队形变换。与太极功夫扇相比,两者都是以中老年朋友健身为创作目的,运动强度中等,全套结束心率构为120次/分,其中跳跃、发力动作不超过150次/分。在内容上,力求两套动作相互补充,避免重复,本套内容在动作变化和表演效果上有所提高。没有武术基础的初学者,通过12-15个小时的教学,基本可以掌握。针对一些老年朋友初学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我们对其中几个难度较大的动作介绍了两种练法,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加以选练。

李德印太极功夫扇的内容简介

本套路吸取了中华传统武术的精华,在创编中进行了大胆、有益的新探索和新创造,把太极拳的动作和不同风格特点的武术动作共熔一炉,使扇子的挥舞和武术的攻防技巧灵活结合,让古老的武术运动和现代歌曲巧妙配合;刚柔相济,载歌载舞,情趣盎然,体现当代中老年人的新风貌。它不仅适合表演,且具显著的健身效果。抽空练习,可以陶冶情操、强身健体,将给您带来前所未有的武术健身乐趣。配乐演练+动作分解+要点提示+背向演练 太极功夫扇简介 整套演练 第一段 动作 详细教学 第二段动作 详细教学 第三段 动作 详细教学 第四段 动作 详细教学 第五段动作 详细教学 第六段 动作 详细教学 背向集体演练

上一篇:qq在线状态

下一篇:内蒙古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