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曼的英雄事迹(简短一点,50字左右!)
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在狱中,日本人动用酷刑,但赵一曼坚贞不屈,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6年8月被捕就义。赵一曼留有诗篇《滨江述怀》,其故里宜宾有“赵一曼纪念馆”。2010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扩展资料:赵一曼人物经历:1905年10月25日赵一曼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市一个地主家庭。五四运动爆发后,赵一曼开始阅读《向导》《新青年》《妇女周报》等革命书刊,接受新的革命思想。1923年冬天,赵一曼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进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1927年9月,赵一曼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第二年回国后,党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秘密开展工作。1931年9月18日事变后,赵一曼被派往东北部发动抗日斗争。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中共滨江省珠河县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领导工人进行罢工运动,组织青年农民抗日游击队同敌人作战。1935年秋,赵一曼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师第二团政治委员。11月,第二团被日伪军围困在一座山上。赵一曼在康复期间被日军发现。在战斗中再次受伤,昏迷中被俘。1936年6月28日,赵一曼在医院卫兵的帮助下逃离医院,但很快又被追击的敌人逮捕,并遭受更为残酷的折磨。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的火车,享年31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一曼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白山黑水除敌寇 甘将热血沃中华——赵一曼
赵一曼的故事简介 赵一曼的英雄事迹有哪些?
1905年10月25日,赵一曼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北部白杨嘴村(现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一曼村)一个封建地主家庭。[12]父亲李鸿绪,曾花钱捐了个“监生”的功名,后自学中医,为乡里看病。母亲兰明福,操持家务,共生六女二男,一曼排行为七。[16]1913年8岁,赵一曼入“私塾”学习,成绩良好。13岁时,父亲逝去,由大哥李席儒和大嫂周帮翰管家。
赵一曼生前照片
1924年大姐夫郑佑之(中共首届四川省委委员)介绍她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6年2月28日考入宜宾女子中学(现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读书时,被选为女中学生会常委兼交际股股长、宜宾妇联常委会主席。同年,宜宾特别支部成立时,她即由团员转为共产党员,同时担任宜宾妇联和学联党团书记。
学习共产主义
1926年5月,五卅运动一周年时,正是抵制洋货的高潮。赵一曼按照中共的指示组织党团员在学生中宣传,抵制英国煤油轮船靠拢宜宾码头,学生们遭到了武装镇压,由此引发了全城罢工、罢市、罢课。1926年11月,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学习。[17]
赵一曼
1927年9月,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8年4月,赵一曼与湖南人陈达邦结婚。婚后不久怀孕。1928年冬奉命回国。11月,赵一曼回到上海。12月,被派到宜昌工作。1929年2月,在宜昌产下一子。取名“宁儿”。
1930年,赵一曼带孩子回到上海,抱孩子寄养在陈达邦大哥陈岳云家。
领导抗日活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调到东北,在沈阳工厂中领导工人斗争。
1932年赵一曼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
赵一曼雕像
1933年,赵一曼任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同年4月,参加领导了哈尔滨电车工人反日罢工斗争。
1934年春,赵一曼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1935年春,县委决定派赵一曼任铁北区区委书记,[19]她发动群众,建立农民游击队,配合抗日部队作战。后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二团政治委员,率部活动于哈尔滨以东地区,给日伪以沉重的打击。群众亲切称她“瘦李”、“李姐”,而当地战士们则称她为“我们的女政委”。日伪报纸也惊叹这位“红枪白马”的妇女。
被捕牺牲
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审讯。
在狱中,日本人动用酷刑,她没有吐露任何信息。赵
赵一曼的英雄事迹40-50字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灌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据敌伪档案记载,日本宪兵为了逼迫她供出抗联的机密和党的地下组织,对她进行了残酷的拷问。刑讯前后采用的酷刑多达几十种,其中就包括电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扩展资料:1905年10月27日赵一曼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北部白杨嘴村(现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一曼村)一个封建地主家庭。父亲李鸿绪,曾花钱捐了个“监生”的功名,后自学中医,为乡里看病。母亲兰明福,操持家务,共生六女三男,一曼排行为七。1913年8岁,赵一曼入“私塾”学习,成绩良好。1918年13岁,父亲逝去,由大哥李席儒和大嫂周帮翰管家。1924年大姐夫郑佑之(中共首届四川省委委员)介绍她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2月28日考入宜宾女子中学(现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读书时,被选为女中学生会常委兼交际股股长、宜宾妇联常委会主席。同年,宜宾特别支部成立时,她即由团员转为共产党员,同时担任宜宾妇联和学联党团书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一曼
赵一曼的故事简介 赵一曼的英雄事迹有哪些
赵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6年8月被捕就义。英雄事迹——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很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的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赵一曼将对民族的大爱展现淋漓,将自己伟大的母爱藏在心底。1928年,赵一曼做了全天下女生都想做的一件事,那就回为人母。赵一曼成为了一个母亲,但是赵一曼要在民族和儿子之间做出一个选择,为了民族存亡,赵一曼只能奋不顾身的投入事业中,但是作为一个母亲,母爱永远没有消亡或减少,这就是赵一曼,一个民族英雄,一个顶天立地的女英雄。扩展资料赵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6年8月被捕就义。赵一曼留有诗篇《滨江述怀》,其故里宜宾有“赵一曼纪念馆”,相关电影有《赵一曼》《我的母亲赵一曼》等。2010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1905年10月27日赵一曼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北部白杨嘴村一个封建地主家庭。父亲李鸿绪,曾花钱捐了个“监生”的功名,后自学中医,为乡里看病。母亲兰明福,操持家务,共生六女三男,一曼排行为七。1913年8岁,赵一曼入“私塾”学习,成绩良好。1918年13岁,父亲逝去,由大哥李席儒和大嫂周帮翰管家。1924年大姐夫郑佑之(中共首届四川省委委员)介绍她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2月28日考入宜宾女子中学(现宜宾第二中学)。读书时,被选为女中学生会常委兼交际股股长、宜宾妇联常委会主席。同年,宜宾特别支部成立时,她即由团员转为共产党员,同时担任宜宾妇联和学联党团书记。聂荣臻评价赵一曼:“赵一曼同志早在二十年代就参加了我党领导的轰轰烈烈的干革命斗争,并为民族解放献出最宝贵的生命!表现了中华女儿的英雄气慨和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她的伟大的英雄形象和光辉业绩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坚毅不拔开拓前进,为全人类的解放奋斗不息!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董必武为赵一曼赋诗:“革命潮声杂鼓鼙,宜宾儿女动深闺。焉能照旧营生活?奋起从军弁易笄。北伐旗开胜未终,叛徒决策反工农。招来日寇山东阻,民族危机迫再逢。 北去南来党命御,不因负病卸仔肩。工农解放须参与,抗日矛头应在先。抗倭未胜竟成俘,不屈严刑骂寇仇。自是中华好儿女,珠河血迹史千秋。”陈毅评价赵一曼道:“生为人民干部,死为革命英雄。临敌大节不辱,永记人民心中。”赵一曼被哈尔滨人民尊称为“白山黑水”民族魂,哈尔滨市委党史研究室则称其为“万民永忆女先锋。”参考资料:赵一曼 (中华民族抗日英雄)-百度百科
赵一曼的故事简介 赵一曼的英雄事迹有哪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前往东北进行抗日活动。1932年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1933年10月兼任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1934年7月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县委特派员和妇女会负责人、铁北区委书记。
1935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同年冬腿受伤被俘。因为她的利用价值,关东军把她放在医院医伤。但是她说服了一个护士和看管她的满洲国士兵,帮她逃走,被日军追回。后遭到日本关东军拷打,但赵一曼始终顽强不屈。
1936年8月2日,被杀于珠河县(今黑龙江省尚志市)小北门外。
赵一曼的英雄事迹梗概(50字足矣)
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审讯。在狱中,日本人动用酷刑,她没有吐露任何信息。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保卫民族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贞不屈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扩展资料赵一曼早年经历:1905年10月27日赵一曼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北部白杨嘴村(现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一曼村)一个封建地主家庭。父亲李鸿绪,曾花钱捐了个“监生”的功名,后自学中医,为乡里看病。母亲兰明福,操持家务,共生六女三男,一曼排行为七。1913年8岁,赵一曼入“私塾”学习,成绩良好。1918年13岁,父亲逝去,由大哥李席儒和大嫂周帮翰管家。1924年大姐夫郑佑之(中共首届四川省委委员)介绍她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2月28日考入宜宾女子中学(现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读书时,被选为女中学生会常委兼交际股股长、宜宾妇联常委会主席。同年,宜宾特别支部成立时,她即由团员转为共产党员,同时担任宜宾妇联和学联党团书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一曼
赵一曼的故事简介 赵一曼的英雄事迹有哪些?
赵一曼(1905年10月25日[12]-1936年8月2日),[1]女,汉族,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今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5年11月被捕,1936年8月就义。赵一曼留有诗篇《滨江述怀》,其故里宜宾有“赵一曼纪念馆”,相关电影有《赵一曼》《我的母亲赵一曼》等。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审讯。
在狱中,日本人动用酷刑,她没有吐露任何信息。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保卫民族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贞不屈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受到教育的两人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
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1936年6月30日,赵一曼在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日军追上,再次落入日军的手里。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灌辣椒水,电刑等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
赵一曼的生平简历
1905年 10月25日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北部白杨嘴村一个封建地主家庭。父亲李鸿绪,母亲兰明福。曾花钱捐了个“监生”的功名,后自学中医,为乡里看病。母亲兰明福,操持家务,共生六女三男,一曼排行为七。1913年 8岁,入“私塾”学习,成绩良好。 1918年 13岁,父亲逝去,由封建思想严重的大哥李席儒和大嫂周帮翰管家。 “五四”时期接受进步思想,反抗封建礼教,谋求妇女解放,冲破封建地主家庭束缚,走上争取人民解放的道路。 1923年 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6年 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 1927年 9月,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8年 冬奉命回国,先后在宜昌、上海、江西等地从事秘密工作。 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调到东北,在沈阳工厂中领导工人斗争。1933年,任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同年4月,参加领导了哈尔滨电车工人反日罢工斗争。 1934年 春,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铁北区区委书记,发动群众,建立农民游击队,配合抗日部队作战。后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二团政治委员,率部活动于哈尔滨以东地区,给日伪以沉重的打击。 1935年 11月,与敌作战中,为掩护部队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在狱中,敌人动用酷刑,她坚贞不屈。敌人为获得我军情报,送她去医院治伤。她却乘机晓以民族大义,教育争取了看守的伪警察和治伤的护士。 1936年 6月28日,3人一同逃离哈尔滨奔往抗日游击区。第三天清晨,在距离游击区不到10公里处,被伪骑警追上逮捕。敌人用尽各种酷刑,她严守机密,挫败了敌人的图谋。 1936年 8月1日,敌人将她押往珠河县。8月2日,敌人将其绑在大车上,在珠河县城“游街示众”。面对敌人的屠刀,她大义凛然,毫无惧色,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壮烈牺牲于珠河县(今黑龙江省尚志县)小北门外,年仅3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