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部

时间:2024-06-19 11:05:54编辑:coo君

国家自然基金限项规定

法律分析: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1项同类型项目(其中: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中的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专项项目中的科技活动项目、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除外;联合基金项目中,同一名称联合基金为同一类型项目)。上年度获得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联合基金项目(指同一名称联合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项目负责人,本年度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同类型项目。申请人同年申请国家重 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和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合计限1项。正在承担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的负责人,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承担的同一组织问协议框架下的国际 规定及(地区)合作交流项目,合计限1项。法律依据:《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限项申请规定》 第二条 限项申请规定:(一)各类型项目限项申请规定: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1项同类型项目(其中: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中的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专项项目中的科技活动项目、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除外;联合基金项目中,同一名称联合基金为同一类型项目)。上年度获得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联合基金项目(指同一名称联合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项目负责人,本年度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同类型项目。申请人同年申请国家重 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和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合计限1项。正在承担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的负责人,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承担的同一组织问协议框架下的国际 规定及(地区)合作交流项目,合计限1项。(二)连续两年申请面上项目未获资助后暂停面上项目申请1年:2019年度和2020年度连续两年申请面上项目未获资助的项目(包括初审不予受理的项目)申请人,2021年度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面上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限项是怎么规定的

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可下设课题。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申报单位推荐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担任其中1个课题的负责人。项目的组织实施应整合集成全国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聚焦研发问题,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集中力量,联合攻关。各推荐单位加强对所推荐的项目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按时将推荐项目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统一报送。扩展资料: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相关要求规定:1、申报单位在接到专业机构关于进入答辩评审的通知后,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项目正式申报书。正式申报书受理时间为30天。2、专业机构组织形式审查,并根据申报情况开展首轮评审工作。首轮评审不需要项目负责人进行答辩。根据专家的评审结果,遴选出3-4倍于拟立项数量的申报项目,进入答辩评审。3、专业机构受理项目预申报。为确保合理的竞争度,单个指南方向只有1家申报的,该指南方向不启动后续项目评审立项程序,择期重新研究发布指南。参考资料来源:科技部-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项目申报限项规定

简单归纳起来,就是项目(课题)负责人只能牵头和负责1个项目(课题),且有在研项目的项目负责人(不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参与申报项目(课题);项目骨干的申报项目和和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在研项目总数不得超过2个。 一、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人员限项的范围要求如下:1、如科研人员作为项目和课题负责人,将不能再做为负责人申报项目或课题;2、如科研人员作为项目或课题参加人员,最多只能参与两个项目课题(含两个项目课题);3、如科研人员如果同时作为负责人和参加人员参加不同的项目或课题,最多只能负责一个项目课题,同时参与一个项目课题;4、如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同时兼任本项目内设任务课题的负责人,则记为负责一个项目课题。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也不得参与申报或课题。 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相关要求规定:1、申报单位在接到专业机构关于进入答辩评审的通知后,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项目正式申报书。正式申报书受理时间为30天。2、专业机构组织形式审查,并根据申报情况开展首轮评审工作。首轮评审不需要项目负责人进行答辩。根据专家的评审结果,遴选出3-4倍于拟立项数量的申报项目,进入答辩评审。3、专业机构受理项目预申报。为确保合理的竞争度,单个指南方向只有1家申报的,该指南方向不启动后续项目评审立项程序,择期重新研究发布指南。 法律依据:《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第六条 科技部专项计划部门在启动项目申请工作前,应根据科技发展规划和战略,发布项目指南或优先领域,并依据计划的性质、宗旨和功能定位,明确申请项目的选择范围、领域、性质、规模、目标方向等,确定项目申报的时间、渠道、方式。


国家科技部的主要功能和角色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是国务院组成机构,其主要工作是研究提出科技发展的宏观战略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研究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确定科技发展的重大布局和优先领域;推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研究提出科技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推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体制和科技创新机制;指导部门、地方科技体制改革。


什么是温室效应?为了避免温室效应,我们应该怎么做?

  尚勇指出,工业化过程一百多年来,大量的温室效应,即使按照西方自己的说法,也主要是工业化国家造成的。他们的产业结构是以重工业为主,在这种情况下排放率是非常高的。现在他们通过科技进步,整个产业结构升级,以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为主了。但是对我们国家而言,现在还是全面进入工业化的过程中,很多发展中国家才刚刚进入工业化的门槛,我们在这个时候发展肯定要消耗能源,肯定要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但是对现在的气候变暖影响是不大的,温室效应主要是工业化国家发展过程中的积累造成的。现在关于机理问题科技界没有达成共识。

  尚勇称,前几天我刚刚看到一个资料,原来政府间应对气候变化的组织叫IPCC,他们得出一个结论,最近有一个AIPCC,就是“非政府气候应对变化组织”。他们的结论是现在的气候变化和人类的活动关联并不是太高,只是一种自然规律。我不评论这种观点的正确与否,但这说明科技界在世界范围内对此还没有完全达成共识。对温室气体和气候变化到底机理是什么,发展趋势是什么等问题,我们和世界上的科学家都还在研究。

  尚勇指出,我想说的是,造成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工业化国家应负主要责任。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这些年来一直在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做我们应该做的工作,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据中国网文字直播整理)


访谈文字实录

[中国网]: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网,这里是正在为您直播的中国访谈世界对话。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气候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小到个人的衣食住行,大到国家的前景都与之息息相关,关注气候实际上就是在关注我们自身的发展。每个国家都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争取走一条保护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6月4号,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出台,紧接着6月14号,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出台。这一系列行动的背后,科技部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在国际上,节能与新能源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又将走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呢?欢迎做客今天作客中国网的嘉宾,他们是科技部副部长尚勇先生,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孙洪副司长,还有一位是科技部高新司能源处负责人武平先生,欢迎三位光临中国网的现场。

[中国网]:这个国家方案的出台倍受大家的关注,是几部委联合打出的组合拳,我们非常想知道,这个国家方案当中,科技部扮演的是怎样的角色?

[尚勇]:科技部是这个国家方案的参与起草者之一,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参加了整个方案的调研和起草过程。实际上这些年来,科技部一直把科技怎么样支撑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之一。在1992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之后,1994年,我们国家率先出台了21世纪议程,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1996年,这个战略正式成为国家战略。实际上,从八五、九五、十五整个计划中,我们都把环境保护、清洁能源问题作为科技工作的重点工作来安排。仅在“十五”期间,我们在863国家高科技计划,包括原来攻关计划和973计划,一共安排了25亿元,“十一五”,在整个国家安排中,更是把如何解决能源问题、环境问题,来支撑可持续发展问题、应对气候变化完成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

[尚勇]:现在已经安排经费将近50亿元。整个过程中,我们除了支持国家方案的出台,还根据这个国家方案制定了我们的科技专项行动。所以,科技部和有关部门联手,这些年来一直在为怎么样节约能源、减少排放、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努力。

[中国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这个专项行动实际上是进一步明确了我们科技部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使命和责任?

[尚勇]:应该是明确了中国科技界的使命和责任。因为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来解决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是一个全社会的行动,科技部作为中国科技管理的综合部门,我们有责任围绕着国家的战略目标,来制定这方面的规划和组织具体行动,集成国家的资源,攻克这些关键的技术问题,为国家方案的实施提供支撑。

[中国网]:专项行动当中有一个工作重点,说是要采取人类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和技术,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尚勇]:我们孙洪副司长就是参与这个方案编制和科技行动文件起草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请他回答一下。

[孙洪]: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应该是为了支撑国家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附加方案。目前我们的专项行动一共有四大部分重点任务:第一部分是开展有关气候变化的基础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比如说未来一段时间气候到底怎么变化,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模型进行预测,如何监测它;第二部分是有关减排技术的研究,包括新能源、节能技术的研究;第三部分,是应对问题的研究。气候变化现在是不争的事实,不管从我们国家也好,还是欧洲国家也好,极端性的气候事件都在发生,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技术对策应对这个气候变化的发生;最后一部分是关于国家宏观战略和政策方面的研究,主要是这四大方面的研究任务。

[中国网]:研究过程中重点和难点在哪里?

[孙洪]:第一部分是重点和难点。未来几十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气候到底是如何进行变化的,人类的活动对它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也就是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这仍然是全世界的科学家,也包括各个国家政府首脑关心的问题。对我们国家来说还有一个挑战,就是如何适应这个气候变化。你开头也提到了,气候变化实际上涉及到每个老百姓,涉及到每个单位,涉及到每个企业。气候已经发生变化了,作为每一个公民,每一个老百姓,每一个团队,每一个社团,都应该做出自己相应的努力,从自身做起,做自己应该做的一些事情。比如说节能,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来改变我们的消费模式。作为企业来说,就要改变他的生产模式,减少能源的消耗,同时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中国网]:刚才孙司长提到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我看专项行动当中有一个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封存技术,这是一个专用的名词,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名词的情况?

[孙洪]:燃煤锅炉等一些生产与生活过程中,都会产生一些二氧化碳。如何把这些二氧化碳收集起来,或者跟其他气体分离出来,避免对气候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果收集起来,就要有运输,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运输,可能要采用压缩或者其他的高技术手段,才能运输。运输完了,如何应用,当然可以作为工业的原料应用,同时也可以把二氧化碳埋藏在地下,埋藏在海底,应用面是很广的,但是都存在着一系列技术方面的挑战。如果这项技术有突破的话,可能对整个应对气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会是一个大的进步。

[中国网]:是工作的难点,也是一个重点。

[尚勇]:我要强调一下,现在一些西方国家利用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封存做很多文章,但从科学上来讲,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封存是人类美好的理想,但是目前大部分还处于科学研究和实验阶段,很少能付之真正的应用。比如这次美国牵头发起了一个叫未来发电的计划,中国、欧洲、日本、韩国、印度都参与了。这个未来发电计划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就是二氧化碳的如何捕集和如何封存,对此发达国家也都在进行科学研究当中。我们国家也已经安排了一些课题来研究。

[中国网]:现在我们国家在这个方面的水平处在什么样的国际地位?

[尚勇]:我国和国际相比虽然还有差距,但是基本还是同步的,特别是在应用研究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要实现应用,特别是大范围应用还需要时间,这是科技界一直追求的目标。

[中国网]:这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一个方向。


中科院在我国科技发展中担任的角色

中科院在我国科技发展中担任的角色既是引领者,也是规范者,就和中国共产党相对于中国政治体系一样,没了他基本上也就不存在什么中国科技发展。中国科学院在现实情况中是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在解决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已成为不可替代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一批科学家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发挥了关键和中坚作用,并作为我国科技界的代表活跃在国际科技前沿。


上一篇:虐渣指导手册

下一篇:菲亚特12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