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图片应该挂在什么位置
净空法师----家里供的佛像、菩萨像,摆的位置1 有同学来问我,家里供的佛像、菩萨像,摆的位置,有人来跟他讲,这样也不对,那样也不对,到底怎么办?这是魔来扰乱。他让你起分别,让你起执着,让你起烦恼,所以决定不能听。2 佛像供在家里面要供在什么地方?如果你家里面的房子很多,应当要空出一间做佛堂,供养佛;如果房间不多,就供在客厅,都行。客厅供在上方,这个上下怎么区别?坐在这个位子,每一个人进到这个房子,他第一眼看到,这个方向就是上方。3 供佛像有两个重要的意义,这一定要懂得,第一个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恭敬心,这一点很重要!恭敬心是性德的表现,课诵本里面诸位常念到“一切恭敬”,佛菩萨对人、对事、对物都是至诚恭敬!我们对人对事对物是不是至诚恭敬?4 对一切人事物至诚恭敬,这个人就是佛、就是菩萨。这个人我喜欢他,我对他恭敬一点;那个人是我的冤家对头,我就恨透他,这是凡夫。5 佛菩萨是一切恭敬,决定是平等清净,没有高下,没有分别。所以我们供佛像,因为我们对佛恭敬,对佛恭敬立刻就想到:我对一切众生要恭敬,对一切万物要恭敬。6 经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以,你要把每一个众生都当作佛一样地恭敬,这是供养佛像的第一个意义,这叫真供养。这个供佛像,决定是大吉大利!7 供佛像的第二个意思是报恩。佛是我们第一个老师,我们今天能够得到佛法殊胜的利益,我们不要忘了根本的老师。所以我们供佛,不是把他当神看待,而是把他当作老师看待。我一看到佛像,我要觉悟,我要向佛学习!8 佛像摆在那里,提醒我觉而不迷,它的意思在这里。其次,看到这个佛像,晓得我自己也是佛。我不胡思乱想了,我就是佛;我胡思乱想,我就是凡夫。所以成佛、成凡夫,就在自己一念之间!问:他说:「佛堂供在卧室,晚上睡觉时用布帘拉上,是否如法?」净空法师答:如法。在现代大都市里面,这种情形愈来愈多。我们的居住空间愈来愈小,有很多确确实实是不得已,把佛堂供在自己的卧房。在卧房里面,最好能做一个小佛龛。我们不是在做课诵的时候把佛龛的门关上,课诵的时候门打开。没有佛龛,你用一个布做一个帘子拉上,也一样,这都很好,都是我们一点的敬意。
为什么有好多人身上都有观音菩萨的神位?
身上有观音菩萨对佛菩萨不恭敬,不能这么做。
修行是修内心,不是修外境,佛像也是为了启发我们的内心。譬如一张照片,它只是一张纸片,但若照片中有自己的亲人,一见到内心就会生起亲切温暖的感觉。
无论男女,都不应把佛像当做饰物或护身符佩戴。佛像的作用是让我们可以借助这个“像”而产生对佛陀的恭敬、尊重、信仰与效学之心。佛菩萨是我们修行路上的师长、榜样,依法而行才是真正的皈依。佛像宜虔诚恭敬供奉,不要随意戴在身上。
观音菩萨图片那么多,哪个是观音菩萨最初的形象
净空法师---佛没有一定的相,你喜欢什么相,他就现什么相。我们晓得佛出现在世间,他的名号都不相同,但是也有同名同号的。诸位要晓得,诸佛菩萨没有名号,佛的名号是因教化众生而建立的。佛的名号是教学的目标,这个目标也因时因地而不相同。他是应机说法,而且无有定法可说,所以佛也就没有一定的名号,不但没有一定的名号,佛也没有一定的相貌。我们这个世间人常讲“相随心转”,佛心清净,他的相貌当然是世间最好、最圆满的。佛的相貌最圆满,一丝毫缺陷都没有,但是为了教化众生,就要随类现身,示现的相就不是他本来那样究竟圆满。佛示现的,像《普门品》里面所说,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应以佛身得度,他就现佛身;应以菩萨身得度,他就现菩萨身。就像《楞严经》所讲,“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佛菩萨在印度示现一定是印度人的相貌,在中国示现一定是中国人的相貌,我们见到之后,才有亲切之感。我们造的佛像,日本人的佛像一看就是日本人,藏人的佛像一看就是西藏人,泰国的佛像下巴尖尖的,一看就是泰国人。所以要知道,佛没有一定的相,你喜欢什么相,他就现什么相。名不是一定的,相也不是一定的,都是随众生心,确实做到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十大愿王所说的,诸佛菩萨真的圆圆满满地做到了。
观音菩萨是佛门过去佛,他的真身是谁,有何经历?
无数年以来,这一形象也许已完完全全固化在了我们的头脑里。观音菩萨是女是男,在大部分人看来,观音就是一位善良、美丽、慈悲的女性,于此同时她又可以在人们需要的时候及时地给以救助和关爱,其实不清楚观音最开始时候从印度传到中土时是男性形象。在中国,观音菩萨前世是一位公主,虽然这位公主是女流之辈,但是要比绝大部分的男孩子,什么皇子太子之类的更加是关心国家大事,更连大部分的帝王比不上她。她爱民的。她不希望让她国家的老百姓受难受苦,于是拼劲自己的全力,去保卫他们,帮助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好像她保护唐僧团队的样子!为什么观音菩萨有“千手观音”这一说法?其实,“千手观音”体现了她想普度众生的愿望!帮助别人是用手的,一双手可以帮助一部分人,而千双手便是那一部分人的千倍啊!自然,这仅仅是个数量词,要不然,还有“万手观音”呢!观音菩萨的真身就是民间的一位公主,一位非常乐善好施、乐于助人的公主,人美心善,她尽力地去做着好事,她的诚心,最终打动了佛祖,最后她也成为了菩萨。被观音菩萨打动的并不是如来佛祖,而是燃灯佛。在她成了菩萨后,依然尽心尽力,帮助百姓,成一国之公主可以解救一国之群众,她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可是她成了世间伟大的菩萨,精力无限,能力拓展,于是可以永久地帮助百姓,解脱疾苦。她在成菩萨后依然没有忘记初衷,她最后也得到了始终。而且她的诚心一而再再而三地打动了燃灯佛,于是她菩萨之职位又成了佛之名号,是“七佛之师”。她拥有七佛之师的名号,可不干七佛之师的工作,因为七佛之师做的事并不是老百姓的生死问题,和她的初衷相违背了。她就这么一直以来地干着普度众生的工作,不知疲倦,且十分受活快乐。
观音一共有几种,他们分别代表着什么?
1、杨柳观音(佛身):右手持杨柳,踞坐岩上,手持净瓶。2、龙头观音(辟支佛身):以不同姿态乘龙显圣于祥云中,是化身天龙之身3、持经观音(声闻身):箕坐岩上右手持经卷若读书,也有一说释持经为声闻身。4、圆光观音(梵王身):身后有火焰圆光,大放光明。或释圆光为普门品中"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相应。5、游戏观音(帝释身):五色祥云上箕坐或漫步自在形。6、白衣观音(自在天身):敷草坐岩上,左手持莲花,右手结与愿印,身着白衣,处白莲花之中,或结定印以为是比丘与比丘尼的化身。7、莲卧观音(天大将军身):双手合掌,在莲叶上作半卧姿,表卅三观音之小王身。8、泷见观音(大自在天身):在高山倚岩而坐,坐眺望流泉飞瀑,表普门品中"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之意9、施药观音(毗沙门身):常为右手拄颊深思,左手放在膝上捻莲花,表示观音无时不在惦念世间疾苦,考虑拯救众生。或释为表普门品中"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10、鱼篮观音(小王身):脚踏鳌鱼背上,手提盛鱼的竹篮,或为手提鱼篮的民间少妇形象。《西游记》中对此形象有发挥,因而在民间影响很大。 11、德王观音(长者身):趺坐岩畔,右手持杨枝,左手置于脐前,表卅三身之梵王,梵王乃之主,其德殊胜,故称德王。12、水月观音(居士身):作观水中月形状,以喻诸法如水中月而无实体,或释为表卅三身之辟支佛 。13、一叶观音(宰官身),又作莲叶观音、南溟观音。乘一片莲叶漂浮水上,故有此名。相传日僧道元自中国返日时,遇暴风于南溟时即默祷观音,忽见大悲尊乘一莲叶浮于海上,风浪遂止。及登岸,刻造所睹观音像奉于南溟观音寺,故有此称。或释为表卅三身中宰官。14、青颈观音(婆罗门身):青颈观音,其像为三面四臂,所持之物为杖、莲花轮、螺四种,身色为红白,颈为青色。传为观音降魔解救众生,为不使毒药传世害人而吞食,致使颈呈现青色。或释为表卅三身中佛身15、威德观音(比丘身):箕坐岩畔,左手持莲花,或释为表卅三身中天大将军身16、延命观音(比丘尼身):倚水上之岩,右手支颐,头戴宝冠设阿弥陀佛之圣像。或释为表普门品中"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17、众宝观音(优婆塞身):趺坐地上,右手向地,左手放于弯膝上。或释为表卅身中之长者。18、岩户观音(优婆姨身):端坐于岩洞中,静思入定。或释为表普门品中"元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燃,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19、能静观音(长者妇女身):伫立岩畔,两手按一岩上,望海沉思。或释为表《普门品》中"为求金银琉璃……等宝物,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20、阿耨观音(居士妇女身):佛教传说阿耨达池位于瞻部州香山以南、大雪山以北,《大唐西域记》亦有提及。阿耨观音名即由此而来。或释为表《普门品》中: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21、阿摩提观音(宰官妇女身):常乘白狮子而身放火光之像,四臂分持摩竭鱼、白吉祥鸟、凤头箜篌。表无畏之义。或释为表卅身中之毗沙门身22、叶衣观音(婆罗门妇女身):敷草坐岩上,身穿千叶衣。或释为表卅三身之帝释。古印度东南部就有一个夏帕拉族,以树叶为衣。婆罗门教女神亦有此形象23、琉璃观音(童男身):又称:"香王观音"、"高王观音"、形象为两手捧一琉璃壶,乘一莲瓣浮于水上。或释为表卅三身中自在天身。24、多罗尊观音(童女身):多罗意为"眼"、"瞳子"、作中年女像,合掌持青莲花。或释为《普门品》中"或值怨贼绕,各值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25、蛤蜊观音(天身):居于两扇蛤蜊壳中,或乘于蛤蜊之上渡海。26、六时观音(龙身):作居士装束,表卅三身之居士,以佛教徒每日六时(晨朝、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后夜)奉供不断,故名。法隆寺中似有六时观音。27、普悲观音(夜叉身):衣端受风立像,表大自在天身28、马郎妇观音(乾闼婆身):妇女立像,表三十三身中的妇女身。29、合掌观音(阿修罗身):合掌立像,表三十三身中婆罗门身。30、一如观音(迦楼罗身):形象为乘云飞行空中,右手持说法印,能制伏雷电等魔扰。31、不二观音(紧那罗身):双手相叉或低垂,在水中立或坐于莲叶之上,身着天衣,飘然自得地浮于水面。表执金刚身。32、持莲观音(摩睺罗迦身):手持一莲花,站或坐在莲叶上,多为容貌姣好的少女形象,表童男童女身。33、沥水观音(执金刚神身):又称"滴水观音",一手持瓶作泻水状,一手作法印,或持杨枝。表《普门品》中"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扩展资料观音菩萨在中国的传入与发展:观音菩萨传入中国大约是魏晋时期,观音菩萨是随着魏晋时期净土宗的盛行而日益深入人心的。净土宗的信仰是称名念佛往生阿弥陀佛净土即西方极乐世界。魏晋时期社会的动乱是造成这种信仰盛行的社会现实根源。哀鸿遍野、苦难深重的动乱社会,更促使人们信崇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在印度佛教庞大的佛菩萨王国里,中国民众很快选择了观音菩萨,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广大民众祈望有一位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的救世主。在频生的天灾人祸面前,束手无策、陷于失望甚至绝望境地的平民百姓,需要这样的救世主。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基辛说:“宗教强化了人类应付人生问题的能力,这些问题即死亡、疾病、饥荒、洪水、失败等等。在遭逢悲剧、焦虑和危机之时,宗教可以抚慰人类的心理,给予安全感和生命意义,因为这个世界从自然主义的立场而言,充满了不可预料、反复无常和意外的悲剧。”中国民众信仰观音菩萨原因即在于此。但是,中国民众接受印度的佛菩萨却又并非全部照搬,而是改造为中国菩萨。随着佛教中国化的发展,印度的观音形象逐渐发生重大变化。这个变化就是,观音入主中国初期,观音还是以“伟丈夫”男菩萨的形象高坐佛殿神堂。中国早期观音造像,例如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南北朝的木雕,观音都是以男子汉形象出现,嘴唇上还有两撇小胡子。后来,特别是唐宋以后,观音完全变为女菩萨,而且是非常秀美妩媚的女菩萨。中国佛教对观音的改造,突出地表现在编造观音菩萨的新的身世,这就是广泛流传的观音为妙善公主说。印度的男观音变成了西域兴林国妙庄王的三公主。这种女观音身世说,最早见于宋代朱弁《曲洧旧闻》。其后,宋末元初的管道升著《观世音菩萨传略》成为完整的传记。以此为蓝本,还陆续出现了《香山宝卷》、《南海观音全传》、《观音得道》等一大批观音故事书。这些观音故事的广泛流传,深入人心,致使中国化的女观音菩萨,完全取代了印度佛典中的“正宗”的男观音菩萨。参考资料:三十三观音—百度百科
佛教四大菩萨分别有什么意义
佛教中四大菩萨,指的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四位法力高深的菩萨。文殊菩萨代表聪明智慧,文殊菩萨又称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法王子。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左右胁侍,世称“华严三圣”。应化道场为山西五台山。也叫大智菩萨。观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观音菩萨又称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等名。以大悲显现、拔除一切有情苦难为本愿,循声救苦,不稍停息。观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上首菩萨。应化道场为浙江普陀山。也叫大悲菩萨。普贤菩萨代表菩萨行愿,普贤菩萨又称三曼多跋陀罗,意思是具足无量行愿,示现于一切诸佛刹土。普贤菩萨应化道场为四川峨眉山。也叫大行菩萨。地藏菩萨发大愿的象征,地藏菩萨又称地藏王菩萨。因悲愿持重“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所以佛教徒常称之为大愿地藏王菩萨。应化道场为安徽九华山。也叫大愿菩萨。扩展资料四大菩萨的本愿文殊菩萨以大智慧为本愿,经中云:摄心为戒,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而文殊菩萨以净行法门做为摄心的法门。净行法门中指导我们要处处为众生着想,故文殊菩萨教导我们要有无私念头,把将大众的利益放在第一,自身清净不染而利人,才能入三昧大智正定。观世音菩萨以大悲为本愿,救苦救难为目的。经中说:救度诸末法,观世音为最。悲是拔除众生之苦。当然,必须施与众生快乐,才能离苦。故此,菩萨教导我们要有爱世精神,那里有苦难我们应尽量去帮忙,那就是观世音菩萨救度我们这个时代,最为着力的原因。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为本愿,从一者礼敬诸佛到十者普皆回向。都体现菩萨度众生的愿力,普贤菩萨无有退转的心更是不可思议。一时做善事、利益众生、修行不难,一辈子做善事、利益众生、修行就难,而普贤菩萨指导我们正是身无疲惫地去行去做,才是普贤菩萨的度众特点。地藏菩萨盖于阴阳之间,在阴广度幽冥世界离开黑暗苦楚,在阳广度人间疾苦。而自己发愿度尽众生而后成佛,可见度众愿望无有穷尽。地藏菩萨见证幽冥大苦,普劝我们要尽一生力量,不造罪恶,脱离苦海轮回之苦,证得涅般快乐,此为地藏菩萨大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大菩萨
观音菩萨手拿柳叶和净瓶是什么意思
没有什么意思,观音菩萨就是精神的象征,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榜样,但是他是不存在的。所以也别太执着了,学佛应该把重心放在实修上面,四念处内观禅修,通过实修你能见到法,但是佛陀不详说修行的成果,因为它无法以言语传达。就如试著为天生的盲人描述不同的颜色:「它是鲜黄色。」那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佛陀将它拉回到个人身上——你必须自己清楚地看见。若能清楚地看见,心里就会有清楚的证明,无论行、住、坐、卧都将不再疑惑。即使别人说:「你的修行是错的。」你都不会动摇,因为你已亲自证明。
请问观音菩萨是男的还是女的?
观音菩萨没有性别之分。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无数,都是不可取不可得的幻化假相。《楞严经妙心疏》说,以为观世音菩萨是男是女都是错误的,观世音菩萨的真像是寂灭的无相之像,而能现一切相。《金刚经》也说,如来具三十二相,其实“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同样的,若能见诸相非相,也即是见观世音菩萨。扩展资料:参考《中国历代观音造型艺术》,中国历代的观音造像的演变:早在东汉时期,佛教就开始传入中国,到了南北朝时期,观音造型为男性,面部丰满、眼大而凸、眉长而平、鼻深高隆与额齐平、耳长齐肩、头戴宝冠,宝冠上主要是花髻,是贵族富人的装饰。此外还有发髻冠,化佛冠,冠两旁装饰犹如翅膀的宝僧,袒上身,颈部有悬铃的圆领式,胸部挂璎珞和作为两蛇形的饰具两臂着钏,下着羊肠大裙。到了隋唐时期观音造型按其艺术风格和造型样式可以分为早晚两期:(1)隋到唐初阶段观音造型面部丰圆适中,方额突出,依然以男性形象为主,但开始逐渐演化出女性形象,发冠样式有低花瓣式、高发髻,宝冠上还有双带下飘,身上的璎珞精细复杂,有的代替披帛,有的披帛仍至脚部再交叉上卷,有的披帛还由两肩下垂横于胸腹之间两道,但是仍可以看出裙带如绅的样子。这时雕刻技法也由南北朝晚期的直平刀法发展为向下凹入的新圆刀法来表现衣纹。(2)到了盛唐时期,观音造型是饱满成熟的阶段,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成就是更加明显的走向世俗化,因此,更进一步的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繁荣。观音造型的温和与妩媚充满着青春的活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完美。观音日益女性化,面部圆深、眉弯而长、细目、着宝冠式高髻,具有少女或少妇的面相特征。到了宋代,观音造型在唐代的基础上,服饰上较唐代复杂,在面部刻画上,人物颊额丰圆适宜、面容婉丽、戴珠光宝气的花冠俨然像一种世俗贵妇人的形象。这时的观音造型已发展到圆熟的境界,其动作表现及服饰都自然生动流畅,充满迷人的艺术魅力。到了辽代,观音造型从整体风格看,基本上是继承盛唐时期的观音造型:头戴宝冠、面相丰满适中、眉毛弯长、颈挂璎珞、体态婀娜、神态自然、比例适度、俨然是淑女化身,肌体和服饰都具有其应有的重量感。到了金代,从整体造型上看,它也承袭了宋代以及辽代的风格,但是金代观音造型与宋辽两代有不同点,如金代观音造型,一般多显得造型繁琐,并表现出一种颓萎气息,虽然在形象上,仍保持有传统的写实风格,但对于服饰衣褶的处理略显得繁复。到了元代,观音造型多数为赤裸,仅有简单的璎珞、臂钏等装饰,这类密教造型多数形象是细腰,面相上鼻高且直,唇较薄,两颊较瘦,在造型上接近印度形式;但与唐代观音造型也有某种继承关系,衣纹质感不足、繁缛琐碎、面部缺乏内心传神的联系,总的来看已流露出形式化的衰退迹象。明代的观音造型不仅继承宋代的造型,更与盛唐时期的观音造型有些接近,观音头戴花冠、面相丰腴、衣纹随着身体动势凸起凹入真实性很强;衣纹组合疏密有致、线条舒展,更能衬托出观音丰满的体态。明代观音像感人的艺术魅力,还表现在她们不仅是世俗化了的女性,而且塑造的是中国封建时代美女的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到了清代,观音造型也比明代更接近世俗,清代观音造型主要特征:颊丰额满、额部平板有一种被绷紧的感觉,双眉细长、鼻高且直、宽肩细腰、服饰多为当时的装饰,在技法处理上,衣纹表现极为真实,服饰贴体,显得较为轻柔,衣纹随着动态自然流畅,真实感很强。鸦片战争到解放前旧中国这是个社会大动荡时期,由于外敌入侵,内战迭起、内忧外患,中国的工艺美术逐渐萎缩,陷入了萧条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工艺美术全面复苏,旧社会失传的手艺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观音造型主要继承唐宋时期的艺术风格,新一代工艺美术大师赋予了新的特色:作品思想性、情节性更加突出,注重人物传神,强调观音造型比例、结构的准确性,身段形体优美,追求内心刻画和精神气质,衣纹符合人体内在的结构变化,工艺雕刻也融入了现代美学元素,从解剖透视入手,分面塑造形体,从而使作品更有了符合现代审美观点的生动性。参考资料:观世音-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