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门箭楼

时间:2024-06-20 13:46:39编辑:coo君

正阳门箭楼的建筑特色是怎样的?

正阳门箭楼始建于1439年的明代,建筑形式为砖砌堡垒式,城台高12米,门洞为五伏五券拱券式,开在城台正中,是内城九门中唯一箭楼开门洞的城门,专走龙车凤辇。箭楼为重檐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剪边。上下共4层,东、南、西三面开箭窗94个,供对外射箭用。箭楼四阔七间,宽62米,北出抱厦5间,宽42米,楼高24米,门两重,前为吊落式闸门,后为对开铁叶大门。明、清时正阳门城楼和箭楼之间,原有一个巨大的瓮城,南端呈弧形抹角,箭楼坐落在顶端,瓮城南北长108米,东西宽88米,内有空场,四向均有门。1780年和1849年,箭楼曾两度失火被毁。后来,经过修缮,增加了平座护栏和箭窗的弧形遮檐,月墙断面增添西洋图案花饰。从此,正阳门箭楼一直是老北京的象征。

正阳门的建筑特点

正阳门,俗称前门,原名丽正门,位于北京市天安门广场南缘,前门大街北端,处在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上,现存城楼与箭楼。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北京城内城正南方向的门。正阳门在砖砌城台上建有城楼,占地3047平方米,城台高13.2米,南北上沿各有1.2米高的宇墙。城台正中辟有券门,门内设千斤闸。城楼高两层,为灰筒瓦绿琉璃剪边,重檐歇山式三滴水结构。城楼的楼上、楼下均四面有门。面宽七间(41米),进深三间(21米)。上下均有回廊。楼身宽36.7米,深16.5米,高27.3米。整座城楼的整体高度为42米,在北京所有城门中最高大的一座。


明朝时期北京城的正阳门格局是什么样子的?

明朝时期的北京诸城经过洪武、永乐、正统和嘉靖四代近200年的改建增筑,规整壮观,形制完备,最终形成了“里九外七皇城四”:即内城9门,外城7门,皇城4门,共20门的格局。而正阳门以宅中定位的优势,与崇楼巍峨,雄视八表、籍壮观瞻的国门地位,一直领秀京师诸门。在当时,正阳门不仅修筑了瓮城、箭楼、东西闸楼,并疏浚城壕、建造石桥和牌楼,形成了“四门、三桥和五牌楼”的格局。正阳门在砖砌城台上建有两层城楼,占地3000多平方米,城台上窄下宽,有明显收分,宽95米,厚约31米,高约14米,城台南北上沿各有1.2米高的宇墙。城台正中辟有券拱门,五伏五券,内券高9米多,宽7多米,外券高6米多,宽6米,门内设千斤闸。正阳门城楼为灰筒瓦绿琉璃剪边,重檐歇山式三滴水结构。楼脊饰龙头兽吻,每面有檐柱、老檐柱和金柱三层柱子,朱红梁柱,金花彩绘。

为什么?正阳门后面还要修一座箭楼。难道。。。。?

真正的正阳门是广场南侧的那个门,而月亮湾那个门只不过是个箭楼。最早的城门外侧都还要建一个箭楼,起防御的。箭楼,城楼以及周围的城墙就形成了一个瓮城。而这个瓮城只有两个门,一个是外面箭楼的门,另外一个是里面的正阳门。因此,即使外围的箭楼被打开,那么,敌军就犹如进入一个瓮中,只有挨打的份了。守军可以从四个方向发动进攻,攻击力更加强大。因此,相对于传统的城门来说,带瓮城和箭楼的城门往往是易守难攻的。同样的 京北的德胜门也是相同的布局。然而,德胜门的城门已经没有了,现存的也不过一个箭楼而已。由于德胜门和正阳门扼守进入紫禁城的直路,所以,防御能力应该 也是最强的了


北京正阳门有几个

1个正阳门但有两个楼,一个是正阳门城楼,一个是正阳门箭楼。

正阳门,俗称前门,原名丽正门,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北京城内城正南方向的门,位于天安门广场南缘,前门大街北端,处在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上,现存城楼与箭楼。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永乐十七年(1419年)将元大都南城垣向南移建800米,原来北京城墙正中的丽正门迁建到今正阳门的位置,仍旧称为丽正门。正统元年(1436年)改称正阳门。正统四年(1439年),在京师各城门外添建箭楼,以加强京师的防御能力,正阳门也在此时建成正阳门箭楼。城楼与箭楼之间形成一座大瓮城,南北长108米,东西宽88.6米。瓮城的四个方向各开有拱券式门洞。
正阳门箭楼在1900年义和团拳民焚烧前门外大栅栏时被飞溅火星引燃烧毁,城楼在当年冬天被生火取暖的印度士兵不慎烧毁,目前的正阳门是民国三年(1914年)改建的。为改善交通,正阳门瓮城在1915年被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拆除。1965年经周恩来批示,正阳门城楼和箭楼得以保留。


明朝时的北京正阳门有什么重建历史?

在明朝正统年间,重建完成后的京师9门中,以"正阳门"的形制最为隆崇,不仅箭楼设门,在瓮城左右也都设了门,并在还在其左右门上加盖了闸楼,而其他诸门瓮城内则只设一门。至此,正阳门作为京都正门,可谓名实相符了。在它的名字中,"正"代表了它是京城的正门,而"阳"则是天之大数代表了皇帝,因为"日为众阳之宗",古代以为人君之象,因系"国门",又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正对宫城,故命名"正阳门"。1553年,为抵御蒙古俺答汗部不时对京师的袭掠,保护正阳、崇文和宣武三关厢之民,明世宗朱厚熜又诏令修筑了外城。明朝时期的北京诸城经过洪武、永乐、正统和嘉靖四代近200年的改建增筑,规整壮观,形制完备,最终形成了"里九外七皇城四":即内城9门,外城7门,皇城4门,共20门的格局。而正阳门以宅中定位的优势,与崇楼巍峨,雄视八表、籍壮观瞻的国门地位,一直领秀京师诸门。在当时,正阳门不仅修筑了瓮城、箭楼、东西闸楼,并疏浚城壕、建造石桥和牌楼,形成了"四门、三桥和五牌楼"的格局。正阳门在砖砌城台上建有两层城楼,占地3000多平方米,城台上窄下宽,有明显收分,宽95米,厚约31米,高约14米,城台南北上沿各有1.2米高的宇墙。城台正中辟有券拱门,五伏五券,内券高9米多,宽7多米,外券高6米多,宽6米,门内设千斤闸。正阳门城楼为灰筒瓦绿琉璃剪边,重檐歇山式三滴水结构。楼脊饰龙头兽吻,每面有檐柱、老檐柱和金柱三层柱子,朱红梁柱,金花彩绘。城楼的楼上、楼下均四面均设有门。在城楼两端,沿城墙内侧设有斜坡马道以通上下,通面宽七间41米,进深三间21米。城楼外侧重檐以上悬挂木质大门匾。城楼的楼身宽36米多,深16米多,高27米多。上下均有回廊。上层前后装菱花格隔扇门窗,下层为朱红砖墙,明间及两侧正面各有实榻大门一座。整座城楼的整体高度为42米,为古代北京所有城门中最高大的一座,也是古代北京全城最高大的一座建筑。正阳门箭楼位于正阳门城楼的正南方,是最能体现我国古代军事防御思想和技术水平的代表性建筑,为一砖砌堡垒式建筑,雄踞于砖砌城台之上,占地2147平方米。城台高约12米,上窄下宽,也有明显收分。门洞为五伏五券拱券式,内设"千斤闸",南侧宽10米,北侧宽12米多。开在城台正中的中门,与城门相对,是内城9门中唯一箭楼开门洞的城门,专供龙车凤辇通行.当皇帝去天坛"祭天",或去先农坛"亲耕"时,"御驾"都由此出入。平常时,正阳门箭楼及东闸楼下的城门关闭,百姓经瓮城东西两个门洞出入。箭楼上下四层,楼顶为灰筒绿琉璃剪边、重檐歇山式,饰绿琉璃脊兽。南、东、西三面辟箭窗,以作对外防御射击之用,南面四层,每层13孔,东、西各四层,每层4孔,连抱厦2孔,共辟86孔。箭楼的结构为前楼后厦,面阔七间,宽62米,进深20米;北出抱厦庑座,面阔五间,宽42米,进深12米,门两重,前为古老的吊落式闸门"千斤闸",后为对开铁叶大门。整座箭楼通高35米多,在明代及后来的清代北京城垣的箭楼中,唯正阳门箭楼辟门,亦最为高大雄伟。由于其形式比较独特,一直被看成是老北京的象征。在箭楼与城门楼之间有一座巨大的瓮城。瓮城是为了加强对城门的保护而设立的,用以消除城防的死角,加大敌人的攻打难度。历史上,北京内城曾多次遭到进攻,如后金军队和蒙古族俺答汗和部落的围攻,以及后来清代时八国联军的进攻,因正阳门的城池坚厚,除八国联军之役外,在其他围城战中均未曾被强行攻破过。瓮城为长方形,南北长108米,东西宽88米,东北和西北两内角为直角,东南和西南两外角为抹角,瓮城将城垣、城门楼、箭楼和两座闸楼连接起来。瓮城城垣与城墙高度相同,高约11米,略窄些,内为土墙心外甃大城砖。上顶甬道海墁城砖,外侧筑雉堞,内侧筑女儿墙,内有空场。瓮城东西两侧建有闸楼,闸楼面阔三间,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歇山小式屋顶,外侧辟箭窗两排共12孔。闸楼下开券门,以通行人,门内也有千斤闸。南端呈弧形抹角,箭楼坐落在顶端,瓮城的4个方向各开有拱券式门洞一座,东、西、南为吊落式闸门。北门在宏伟的城楼之下,南门在高大的箭楼之下,东西两门则在瓮城东西正中的闸楼之下。平时箭楼及东闸楼下的城门关闭,出入百姓绕行西闸楼下券门。在明代时,北京内城9门外均有一座跨越护城河的石桥,但唯独正阳门外并列有三座桥,称"正阳桥"。正阳桥外是油漆彩画、木结构的五牌楼。正阳桥东侧燕尾石堤上的镇水石兽。石兽位于石基上,头探向河中,身披鳞甲,四肢粗壮,造型生动,雕工精细。我国古代的城门,设施繁杂,作为城市防御设施除前文所述的城楼、箭楼、瓮城、护城河、石桥外,还包括雉堞、登城马道和铺舍等,正阳门也不例外。雉堞和女儿墙是沿城垣上顶内外修筑的矮垣墙。雉堞位于城垣顶外侧,筑为齿状,起盾牌作用,以保护守城者免遭敌人攻击;女儿墙亦称女墙,为城垣顶内侧修筑的矮垣墙,作用是拦挡守城者,免于摔下。古代北京的内城雉堞高为1.9米,宽为1.5米,厚为0.75米,其间距在0.5米至0.8米之间;外墙雉堞高1.3米,宽约1.2米,厚为0.5米左右,其间距在0.5米左右,内外城共有雉堞20700多个。雉堞都是用白灰浆、大城砖砌成。平顶,四侧四棱见角,非常牢固。女儿墙高约1.2米,厚约0.75米,以白灰浆、大城砖沿城垣形制砌成,上顶一般砌成馒头顶或是泥鳅背顶。正阳门与内城其他八门一样,城台外侧建雉堞,内侧建女墙,规制亦与城垣相同。马道是供守城部队上下城用的专用斜道,它附贴在城墙内侧墙体上,坡度约15度至30度之间,马道宽约四五米,斜道外侧砌筑一道矮墙,每对马道呈内八字形或外八字形,从左右两条马道都可以到达城顶。正阳门设有马道两条,均在瓮城内紧贴城垣内壁而筑,分别通向城楼与箭楼。铺舍是建在城垣顶上,为硬山式,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为驻军的值班房,供守城兵士休息或堆放守城武器等物之用,明代称"铺舍房",清代称为"堆拨房"。

上一篇:vovo手机

下一篇:你是我内心的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