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论坛

时间:2024-06-20 20:14:49编辑:coo君

刘伯温预言准吗?

是的。听说他是诸葛亮的转世,他的《烧饼歌》预言很准,我给你说几段吧!

预言明朝:
太祖曰:「此时天下若何?」
刘伯温曰:「天下大乱矣。」
太祖曰:「朕之天下有谁乱者?」

刘伯温答曰:
天下饥寒有怪异,栋梁龙德乘婴儿,
禁宫阔大任横走,长大金龙太平时,
老练金精龙壮旺,相传昆玉继龙堂,(英宗复辟)
谁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乱朝纲。(指魏忠贤)(明成祖篡夺江山时,宦官之功劳不小,后来建立了东厂,八千女鬼就是指东厂的宦官)
  
太祖曰:「莫非父子互争国乎?」
刘伯温曰:「非也!树上挂曲尺(指明朝朱姓),遇顺则止(遇顺治皇帝而明灭),至此天下未已。」
  
太祖曰:「何为未已?」
刘伯温曰:
万子万孙层叠层,(万历子孙)
祖宗山上贝衣行,
八侯不复朝金阙,(崇祯)
十八孩儿难上难。(明朝从太祖朱元璋至崇祯皇帝共经历十八位传人,包括其年号及特征,都在刘伯温之预言中。)


刘伯温预言中华民族、说二千年

刘伯温救劫碑文:天有眼。地有眼。人人都有双眼。天也翻。地也翻。有人看破几件事。逍遥自乐无在边 逍遥快乐是神仙。幼儿好。似朱洪武。早白虎。天翻龙蛇年。大狮吼如雷声过。 平地无有五谷种。四川更比汉中苦。就是钢打铁罗汉。难过七月十三。 任汝金刚铁罗汉。除非善事能保全。谨防人人艰难过。若得过了大劫数。饶是世间不老仙。遭了此劫不上算。还有十愁在眼前。一愁天下纷纷乱。二愁东西饿死人。 三愁湖广遭大难。四愁各省起狼烟。五愁人民不安然。六愁九冬十月间。 七愁有饭无人吃。八愁有衣无人穿。九愁尸骨无人拣 。十愁难过猪鼠年。犀牛现出尾。平地过猛虎。若问瘟疫何时现。但看九冬十月期。谨防四野绝人烟。贫者一万留一千。富者一万留二三。贫富若不回心转。看看死期在眼前。若问太平年。架桥迎新主。上元甲子(看看)到。人人哈哈笑。问他:「笑什麼?迎接新主。」七人一路走,引诱进了口。三点加一勾。八王廿口。主坐在中央土。人民喊真主。逍遥在。乐无边。地上管二尺。日夜无贼。盗谁是谁?。银钱是个宝。看破用不了。果然是个宝。地下裂不到。行善之人得一见。作恶之人不得观。行善之人可保全。但若不信要大难。有人行大善。即速抄写四方传。人人可观。个个可传。人人喜笑。个个平安。有人印送。勿取金钱。富者捐资刊版。贫者抄写天下传。写一张。免一难。抄十张。能保全。倘若看见不传送。一家大小受罪愆。行善者可保。作恶者难逃。敬重天地、神明、父母、再要敬惜字纸。五谷。谨当切记。


刘伯温那么神,为什么下场却那么惨

在明朝的开国功臣中,刘伯温是名气最大的一个,在民间野史中,相传此人是朱元璋手下的第一谋臣,料事如神,文韬武略,不仅帮明太祖打了江山,还帮朱棣建了北京城,还是十三陵、山海关、天津的修建者,而且他还通阴阳,甚至懂得运用超自然力量。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大人物,在明朝建立后只封了个伯,位居功臣36位,而且最后的下场却很不圆满,相传,他是被另一位大臣胡惟庸下毒害死的,而这一切竟然还是朱元璋默许的。这就让人不禁生疑了:刘伯温功劳这么大,怎么却被如此不公平地对待?他如此足智多谋,怎么又会任人宰割呢?
其实,翻开正史,这一切都不难解释。
首先必须澄清的一个事实是,真实的历史上,刘伯温远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
他并没有什么超自然力量,史籍中有一个“西湖望云”的故事,说刘伯温早在投朱之前就发现南京有所谓“天子气”,这无疑是无稽之谈。真实情况就是刘伯温在《郁离子》中说的,要“稽考先王之典,商度救时之政,明法度,肄礼乐,以待王者之兴”。由于在群雄中,朱元璋能够礼贤下士,表现出了强烈的统一天下的愿望,特别是他并非一味破坏,而有建设的动力,这对刘伯温这样知识分子,才具备了强烈的吸引力。
而在功勋方面,刘伯温的功劳其实并不大。1360年到1363年9月,他做朱元璋的随军参谋,其中还有半年多是回家守孝,实际上从军的时间勉强接近两年,也只是朱元璋众多随军参谋之一,甚至没有官衔。至于说刘伯温制定了平定陈友谅、张士诚的大计,也是牵强的,例如鄱阳湖一战中,朱元璋曾被敌军团团包围在一条指挥船上,如果说刘伯温真的料事如神,他会令朱元璋遇到这么大的险境么?
再说到修建北京城之类的事,其实朱棣定都北京时,刘伯温已去世多年,所以无从谈起。
因为刘的实际功劳并不大,所以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封公者6人,封侯者28人,其中并无刘伯温,后来他只是被封了个象征性的“诚意伯”。
那么,为什么刘伯温在历史上会那么出名呢?其实这是出于朱元璋的一种政治需要。
众所周知,朱元璋出身卑微,直到称帝后也一直对此耿耿于怀,为了让他显得是顺承天意的真龙天子,朱元璋曾经大量编造个人神话,比如,他曾自称自己受道教天神指点,受赠“绛衣、冠履、宝剑”等神物,理当得天下。
在这些神话故事中,刘伯温的角色就十分重要了。因为刘伯温懂得谶纬之学,可以经常编造出一些所谓的“天象”来证明朱元璋是受命于天,因此朱元璋也就乐得在诏书中刻意突出刘伯温的“神迹”,其实这并不是刘伯温的功劳,不如说是朱元璋利用刘伯温而对天下实施的一种障眼法,刘伯温也因此得以被树为了朱元璋集团中的代表人物。
而一旦功成名就了,朱元璋就再也不需要刘伯温这种角色了,他一改往日对刘伯温“如胶似漆”的态度。在刘伯温还在朝的时候,朱元璋的文集刻成,赐给了李善长、胡惟庸、宋濂三人,却偏偏没有给刘伯温。甚至于,在一次谁是当今大儒的讨论中,朱元璋就曾经轻蔑地说,像宋濂、刘伯温这样的人哪配称“大儒”?
在这种情况下,刘伯温和明代其他开国功臣一样,日子相当不好过,洪武四年,刘伯温便辞官回家,朱元璋也不留,直接批准。据说刘伯温回老家后,“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一切低调行事,连地方官都不见,以至于县令只能换上便服求见,会晤中途,县令一亮明身份,刘伯温马上变色,自称小民,便立即躲起来了。
至于刘伯温最后是怎么死的,民间相传是因为刘伯温生病后,与其素有间隙的胡惟庸奉朱元璋之命,带太医前来看病,实际上是来下毒。刘伯温吃了太医开的药后,肚子里就长了一个拳头大小的肿瘤,自此病入膏肓不治身亡。这个故事是否属实我们不必去考证,只需要知道,无论如何,刘伯温作为一名弃子,对朱元璋早已没有了存在的必要就可以了。
讽刺的是,由于明代开国功臣后来纷纷被朱元璋打成了逆党,以至于后世实在找不到什么典型人物可以吹捧,于是朱棣登基后,刘伯温又逐渐被明朝树为了“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这恐怕是谁也没有想到的了。
看到这里,大家也许能够明白了,真正神的不是刘伯温,而是朱元璋手里那吃人的皇权啊!


上一篇:爱爱医论坛

下一篇:赵襄主学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