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是什么

时间:2024-06-21 00:37:45编辑:coo君

麻疹的典型表现有哪些?

(1)潜伏期。大多数为6 ~ 18 天(平均10 天左右)。潜伏期末可有低热,全身不适。(2)前驱期(发疹前期,一般为3 ~ 4 天)①发热:多为中度以上,热型不一。②上呼吸道炎表现:在发热同时出现咳嗽、流涕、喷嚏、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不易区别,但结膜充血、流泪、畏光及眼睑水肿是本病特点。③麻疹黏膜斑(Koplik 斑):在发疹前24 ~ 48 小时出现,开始仅在对着下臼齿相对应的颊黏膜上,可见直径约1.0mm 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常在1 ~ 2 天内迅速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于出疹后l ~ 2 天迅速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④其他: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异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婴儿尚有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偶见皮肤荨麻疹、隐约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3) 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 ~ 4 天出皮疹, 体温增高至40 ~ 40.5℃,全身毒血症状加重,嗜睡或烦躁不安,甚至谵妄、抽搐、咳嗽加重。皮疹先出现于耳后、发际、颈部,逐渐蔓延至额面、躯干及四肢。疹形是玫瑰色斑丘疹,继而色加深呈暗红,可融合成片,疹间可见正常皮肤,同一部位皮疹持续2 ~ 3 天,不伴痒感。此期肺部有湿性_音,X 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或轻重不等弥漫性肺部浸润。(4)恢复期。出疹3 ~ 4 天后皮疹按出疹顺序开始消退。若无并发症发生,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疹退后,皮肤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 ~ 10 天痊愈。

麻疹的特征有哪些

麻疹,发烧和卡他症状为前驱症状,发病1~2天颊黏膜出现koplik斑,是诊断的要点。发热后4~5d,皮疹自耳后发际附近向前额及颈部发展,约3~4d皮疹出齐、出透(三齐、四透),皮疹间可见正常皮肤第5~7天开始隐退(五退、七净)。
全身中毒症状显著,眼结膜充血,白细胞计数偏低。

我老爸也有 他吃的西替利嗪片 效果很好,当天就不痒了,红点都消失了。

但麻疹容易复发,因此在以后的饮食特别要注意,鱼虾蟹等发物特别不能碰

医生说鸡蛋也尽量少吃。多吃点清单的东西吧。


祝你早日康复哦


什么是幼儿麻疹?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2~3年一次大流行。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常并发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喉-气管炎、肺炎等,麻疹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我国自1965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发病显著下降。病因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为单股负链RNA病毒。直径约100~250nm,衣壳外有囊膜,囊膜有血凝素(HL),有溶血作用。麻疹病毒有6种结构蛋白;在前驱期和出疹期内,可在鼻分泌物、血和尿中分离到麻疹病毒。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此病毒抵抗力不强,对干燥、日光、高温均敏感,紫外线、过氧乙酸、甲醛、乳酸和乙醚等对麻疹病毒均有杀灭作用,但在低温中能长期存活。临床表现1.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1)潜伏期约10日(6~18天)。曾经接触过麻疹患儿或在潜伏期接受被动免疫者,可延至3-4周。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2)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①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②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Stimson线),对诊断麻疹极有帮助。③麻疹黏膜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黏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黏膜疹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④偶见皮肤荨麻疹,隐约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⑤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异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但体温稍有下降。婴儿可有消化系统症状,呕吐、腹泻等。(3)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出疹顺序也有特点: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水肿变形。大部分皮疹压之褪色,但亦有出现淤点者。全身有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并持续几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呕吐。阑尾黏膜的麻疹病理改变可引起阑尾炎症状。疾病极期特别是高热时常有谵妄、激惹及嗜睡状态,多为一过性,热退后消失,与以后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无关。此期肺部有湿性罗音,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4)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在无合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体温减退。皮肤颜色发暗。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2.其他类型麻疹(1)轻症麻疹毒力减低型麻疹病毒感染,多见于在潜伏期内接受过丙种球蛋白注射者,或小于8个月的体内尚有母亲抗体的婴儿。发热低,上呼吸道症状较轻。麻疹黏膜斑不明显,皮疹稀疏。病程约1周,无并发症。(2)重症麻疹发热高达40℃以上,中毒症状重,伴惊厥,昏迷。皮疹融合呈紫蓝色者,常有黏膜出血,如鼻出血、呕血、咯血、血尿、血小板减少等,称为黑麻疹。皮疹少,色暗淡,常为循环不良表现。此型患儿死亡率高。(3)无疹型麻疹注射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者可无典型黏膜斑和皮疹,甚至整个病程中无皮疹出现。此型临床诊断较难,只有依赖前驱症状和血清中麻疹抗体滴度增高才能确诊。(4)异型麻疹此为非典型麻疹,接种灭活疫苗后引起。表现为高热、头痛、肌痛,无口腔黏膜斑。出诊顺序:皮疹从四肢远端开始延及躯干、面部,呈多形性;常伴水肿及肺炎。国内不用麻疹灭活疫苗,故此类型少见。(5)成人麻疹由于麻疹疫苗的应用,成人麻疹发病率逐渐增加。与儿童麻疹不同处为:肝损坏发生率高;胃肠道症状多见,如恶心、呕吐、腹泻及腹痛;骨骼肌病,包括关节和背部痛;麻疹黏膜斑存在时间长,可达7天,眼部疼痛多见,但畏光少见。3.并发症(1)喉、气管、支气管炎麻疹病毒本身可导致整个呼吸道炎症。由于3岁以下的小儿喉腔狭小、黏膜层血管丰富、结缔组织松弛,如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可造成呼吸道阻塞。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及三凹征,严重者可窒息死亡。(2)肺炎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炎更常见,为细菌继发感染所致,常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嗜血性流感杆菌等,故易并发脓胸或脓气胸。艾滋病病人合并麻疹肺炎,常可致命。(3)心肌炎较少见,但一过性心电图改变常见。(4)神经系统并发症①麻疹脑炎发病率较低,一千个麻疹病儿中有1~2个患此病。多在出疹后2~5天再次发热,头疼、嗜睡、惊厥、突然昏迷等症状。外周血白细胞增多,脑脊液改变为:细胞数轻、中度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增多,糖正常。病死率达10%~25%;存活者中20%~50%留有运动、智力或精神上的后遗症。②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是一种急性感染的迟发性并发症,表现为大脑机能的渐进性衰退,病情严重,预后差。但发病率极低,约为百万分之一;在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前4~8年有典型麻疹史,并完全恢复。85%起病在5~15岁,开始症状很隐匿,有轻微的行为改变和学习障碍,随即智力低下,并出现对称性、重复的肌阵挛,间隔5~10秒;随疾病进展,出现各种异常运动和神经功能障碍,有共济失调、视网膜病、视神经萎缩等;最后发展至木僵、昏迷、自主功能障碍、去大脑强直等。病程快慢不一,大部分病人在诊断后l~3年死亡,个别能存活10年以上。③其他格林-巴利综合征、偏瘫、大脑血栓性静脉炎和球后视神经炎均少见。(5)结核病恶化麻疹患儿的免疫反应受到暂时抑制,对结核菌素的迟发性皮肤超敏反应消失,可持续几周,使原有潜伏结核病灶变为活动病灶,出现结核病的临床表现,甚至播散而致粟粒型肺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6)营养不良与维生素A缺乏症麻疹过程中由于高热、食欲不振,可使患儿营养状况变差、消瘦;常见维生素A缺乏,角膜呈混浊、软化,且发展极迅速,最后导致失明。4.麻疹新特点我国实施计划免疫后,麻疹发病率和病死率已明显降低,麻疹大流行基本上得到控制。但由于人口流动增加,部分儿童麻疹疫苗漏种或免疫失败,加之初免后随着年龄增长而免疫力逐渐降低等原因,致使麻疹小规模流行时有发生,且表现出以下新特点。发病年龄后移过去麻疹发病多为5岁以下儿童,尤以1~2岁最多。现在患麻疹者大多是8个月以内婴儿和7岁以上学龄儿童,成人偶有发病。成人麻疹中毒症状较重,发热多在39℃~40℃,有麻疹黏膜斑,半数患者皮疹有出血倾向,常伴有嗜睡等症状,但并发症较少,预后良好。轻型或非典型患者增多,皮疹以斑丘疹多见,亦可有疱疹、出血点样皮疹等其他形态皮疹。而发热、上呼吸道炎症及全身中毒症状较轻,常无麻疹黏膜斑。出疹顺序先从四肢出现,逐渐向胸背呈向心性发展。麻疹以10月至次年2月为发病季节,普种麻疹疫苗后,发病季节后移至每年3~5月份。少数人患第二次麻疹,多见于发生第一次麻疹后的两年内。由于第一次出疹时,年龄较小或病初注射了丙种球蛋白或其他原因,未能激发机体产生足够而持久的免疫力,因而遇麻疹野毒株时,便会再次感染发病。诊断根据患儿临床表现:持续性发热,咽痛,畏光,流泪,眼结膜红肿等。在口腔颊黏膜处见到麻疹黏膜斑。发热4天左右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出诊顺序为耳后、颈部,而后躯干,最后遍及四肢手和足。退疹后皮肤脱屑并有色素沉着。2周前与麻疹患者有接触史。较易做出诊断。早期鼻咽分泌物找多核巨细胞及尿中检测包涵体细胞有益早期诊断。在出疹后第一天或第二天检测血清麻疹抗体,若阳性即可确诊。鉴别诊断应与猩红热、风疹、幼儿急疹等发热、出诊性疾病鉴别。治疗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有畏光症状时房内光线要柔和;给予容易消化的富有营养的食物,补充足量水分;保持皮肤、黏膜清洁,口腔应保持湿润清洁,可用盐水漱口,每天重复几次。一旦发现手心脚心有疹子出现,说明疹子已经出全,病人进入恢复期。密切观察病情,出现合并症立即看医生。2.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用小量退热剂;烦躁可适当给予苯巴比妥等镇静剂;剧咳时用镇咳祛疾剂;继发细菌感染可给抗生素。麻疹患儿对维生素A需要量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在维生素A缺乏区的麻疹患儿应补充维生素A。3.中药治疗。预防1.被动免疫在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给于免疫血清球蛋白,可预防麻疹发病;超过6天则无法达到上述效果。使用过免疫血清球蛋白者的临床过程变化大,潜伏期长,症状、体征不典型,但对接触者仍有潜在传染性。被动免疫只能维持8周,以后应采取主动免疫措施。2.主动免疫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其预防效果可达90%。虽然5%-15%接种儿可发生轻微反应如发热、不适、无力等,少数在发热后还会出疹,但不会继发细菌感染,亦无神经系统合并症。国内规定初种年龄为8个月,如应用过早则存留在婴儿体内的母亲抗体将中和疫苗的免疫作用。由于免疫后血清阳转率不是100%,且随时间延长免疫效应可变弱,所以4~6岁或11~12岁时,应第二次接种麻疹疫苗;进入大学的青年人要再次进行麻疹免疫。急性结核感染者如需注射麻疹疫苗应同时进行结核治疗。3.控制传染源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隔离。一般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检疫观察3周。4.切断传染途径病人衣物应在阳光下曝晒,病人曾住房间宜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流行季节中做好宣传工作,易感儿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名词解释 什么是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主要是指胚胎内的婴孩通过产道感染或宫内感染,而感染上与母亲相同的疾病。由于这种疾病传播是从母亲传至子代因而也称垂直传播,常见的有HIV,乙肝。
主要发生在三个时期:产前、产时和产后。产前传播,也就是宫内传播,即病毒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产时传播,即分娩时胎儿通过母亲的产道,吞咽含有病毒表面抗原的母血、羊水、阴道分泌物、粪便等,引起感染。产后传播是指产后母婴密切接触,使新生儿受到病毒的感染,这主要与吞咽母亲的唾液和母乳喂养有关。


导致麻疹发病的原因是什么?

麻疹是小儿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传染性强,可呈流行性,俗称出疹子。实际上小儿时期出疹性疾病有数种,如风疹、猩红热和幼儿急疹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出疹性疾病。麻疹只是其中的一种。麻疹为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经呼吸道传染。病人打喷嚏或在说话时病毒随唾液散布在空气中,小儿将病毒吸入呼吸道则受感染。受病毒污染的玩具、衣物等也可感染小儿。小儿对麻疹病毒易受感染。在麻疹疫苗应用以前常呈流行性发病。多见于7个月至5岁小儿。冬春季发病率高。自从小儿普遍采用麻疹疫苗预防以来,小儿麻疹发病明显减少。但近年来可见成人出麻疹。病毒进入人体在体内繁殖,约6~18天开始出现症状。医学上称这段时间为潜伏期。在潜伏期的末期已具有传染性。

麻疹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非典型麻疹综合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回答者:lijink引起非典型麻疹综合征有多种可能,可参照以下内容进行对比排查 (一)发病原因 接种麻疹疫苗。由于麻疹病毒抗原与循环中抗体相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所致。 (二)发病机制 接种麻疹疫苗使机体获持久性免疫力,再感染麻疹病毒时,致敏淋巴细胞对病毒抗原及宿主细胞的成分发生迟发性变态反应,因而引起本病。也有人认为本病是由于麻疹病毒抗原与循环中抗体相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所致。打完麻疹后发烧的原因是什么?回答者:wangchaok您好,宝宝接种疫苗后两天出现发热,多考虑疫苗反应,但宝宝验血WBC超出正常值,提示细菌感染,因此考虑与接种疫苗关系不大,宝宝应该是炎症感染所致的发热。1,注意监测体温,积极抗炎治疗,首先青霉素或者头孢消炎药。若此类药物过敏,可用红霉素或者阿奇霉素替代。2,多给宝宝饮水,一般抗炎3天左右会有所疗效,若疗效不明显,建议您尽早带宝宝到当地大医院详细检查,明确诊断,以免延误病情。强化麻疹疫苗的原因是什么?回答者:whaik麻疹疫苗系用麻疹病毒减毒株接种鸡胚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液后冻干制成。 按瓿签所示用量加灭菌注射用水待完全溶解后使用。于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注射可起到预防麻疹的作用。麻疹疫苗是减毒的活病毒疫苗,接种以后在体内繁殖后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所以,一般接种以后都有一些发热,有些甚至还有皮疹,类似轻微的感染性麻疹,绝大多数在1-2天内自行恢复。您不要担心。我的男朋友经常起旬麻疹(有点遗传原因) 氧的厉害还很难受回答者:曹新胜试用芙必叮(地氯雷他定)片。麻疹测试原因回答者:余茂进根据你的描述,属慢性荨麻疹.俗称风团或鬼风疙瘩,是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造成局部水肿的一种常见皮肤病。3岁的小孩子得了麻疹。医生说是由于药物回答者:lianghuanjie病情分析:你好,这种情况一般考虑与药物、食物过敏无关的指导意见: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治疗主要是抗病毒药物治疗,应该住院治疗的


麻疹什么样的?

麻疹的特点是疹子亦为红色,出疹的顺序依次是先从耳后开始、然后到头面、颈、躯干、四肢,呈密密麻麻的样子,所以称作麻疹。
长麻疹的征兆:
疹出现前2—3天就持续出现38℃左右的热度,患儿从初次发热开始,就出现流鼻涕、咳嗽等症状,即严重的粘膜的表层炎症。
引起麻疹的原因: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毒存在于患儿的鼻咽、眼分泌物及血、尿中。
注意事项:
1、需要卧床休息,室内宜安静、温暖、空气新鲜。患儿应注意保暖,但又不可过热,室内温度18-20℃左右。室内应经常通风,不能受强光刺激。
2、进行隔离。禁止患儿与其它儿童接触。出疹后6天即无传染性,不必再行隔离,如并发肺炎,应延长隔离期至疹后第10天。
3、五官护理:
①眼。可用温水、生理盐水洗净,滴于0.25%氯霉素眼药水,每日3次,睡前用金霉素眼膏涂入眼内。
②鼻。可用生理盐水将棉签湿润后,轻轻试除后涂少量石蜡油润滑。鼻孔周围糜烂,可涂以抗生素软膏。
③耳。应逐日观察耳内,如有炎症发生,可用3%双氧水清洗后再滴入氯霉素甘油或酚甘油,每次1-2滴,每日3次。
④口腔。每日用生理盐水或2%硼酸溶液漱口。如有恶臭,应警惕是否口腔内有厌氧菌繁殖,此时应用3%双氧水清洗。口腔溃疡处可搽锡类散、青岱散等。
⑤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勤换内衣,有利于皮肤体表散热与排泄。
4、饮食护理。饮食以易消化富有营养为原则,可用流质饮食,如牛奶、藕粉、米汤等。应少食多餐。禁止吃青菜和水果。最好是平常吃过的食物。


麻疹有哪些症状?

麻疹俗称“出疹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染性很强,在麻疹疫苗应用之前常呈流行发病。多见于7个月至5岁小儿。冬春季节发病率高。自从小儿普遍采用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后,小儿麻疹发病率明显降低。
麻疹在疹子未出之前,和感冒症状相似。表现为发热;咳嗽、流鼻涕、打喷嚏、眼结膜充血及麻疹粘膜斑,流眼泪等。孩子发热2~3天后,在口腔颊粘膜,见有灰白色斑点,周围有红圈,这是麻疹粘膜斑,它是麻疹早期的一个特殊表现。发病3~5天后皮肤开始出疹,先自耳后、颈部,渐及面部、躯干和四肢。大约3天疹子出齐。
出疹时高热、咳嗽、流泪、流鼻涕等症状更加明显。疹出齐后,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其他症状也明显减轻。皮疹按出疹的顺序消退。皮肤可见脱屑和棕褐色色素沉着,色素沉着经2~3周完全消退,不留痕迹。整个病程约10~14天。有经验的人把麻疹发病过程概括为“烧三天、出三天、回四天”,这是有道理的。
临床也可见到不典型的麻疹。病儿表现体温不高,麻疹粘膜斑不典型,只是颊粘膜粗糙发红,皮疹出得少,总的病程也短,这种轻症主要见于接种过麻疹疫苗或注射过丙种球蛋白的病儿。临床表现
====
1.前驱期:出疹前24小时可有轻微发热、不适、食欲差。有时发热与皮疹同时出现,也可不伴发热。
2.出疹期:皮疹形态初为细小、红色斑疹或斑丘疹,24小时内转变为椭圆形、表浅、有薄膜包围的“露珠”状疱疹,周围红晕,大小不等。然后疱液从清亮转为云雾状,后干燥结痂。皮疹分布呈向心性,以躯干、头、腰部多见。皮疹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及结痂等各期皮疹同时存在。口腔、咽部和结膜可见小红丘疹,继之形成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经1~3周结痂脱落,无色素沉着及疤痕,但如继发感染可留下永久性小疤痕。


麻疹的症状是什么

1.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
(1)潜伏期约10日(6~18天)。曾经接触过麻疹患儿或在潜伏期接受被动免疫者,可延至3-4周。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2)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①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②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Stimson线),对诊断麻疹极有帮助。③麻疹黏膜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黏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黏膜疹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④偶见皮肤荨麻疹,隐约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⑤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异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但体温稍有下降。婴儿可有消化系统症状,呕吐、腹泻等。
(3)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出疹顺序也有特点: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水肿变形。大部分皮疹压之褪色,但亦有出现淤点者。全身有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并持续几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呕吐。阑尾黏膜的麻疹病理改变可引起阑尾炎症状。疾病极期特别是高热时常有谵妄、激惹及嗜睡状态,多为一过性,热退后消失,与以后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无关。此期肺部有湿性罗音,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
(4)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在无合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体温减退。皮肤颜色发暗。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2.其他类型麻疹
(1)轻症麻疹毒力减低型麻疹病毒感染,多见于在潜伏期内接受过丙种球蛋白注射者,或小于8个月的体内尚有母亲抗体的婴儿。发热低,上呼吸道症状较轻。麻疹黏膜斑不明显,皮疹稀疏。病程约1周,无并发症。
(2)重症麻疹发热高达40℃以上,中毒症状重,伴惊厥,昏迷。皮疹融合呈紫蓝色者,常有黏膜出血,如鼻出血、呕血、咯血、血尿、血小板减少等,称为黑麻疹。皮疹少,色暗淡,常为循环不良表现。此型患儿死亡率高。
(3)无疹型麻疹注射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者可无典型黏膜斑和皮疹,甚至整个病程中无皮疹出现。此型临床诊断较难,只有依赖前驱症状和血清中麻疹抗体滴度增高才能确诊。
(4)异型麻疹此为非典型麻疹,接种灭活疫苗后引起。表现为高热、头痛、肌痛,无口腔黏膜斑。出诊顺序:皮疹从四肢远端开始延及躯干、面部,呈多形性;常伴水肿及肺炎。国内不用麻疹灭活疫苗,故此类型少见。
(5)成人麻疹由于麻疹疫苗的应用,成人麻疹发病率逐渐增加。与儿童麻疹不同处为:肝损坏发生率高;胃肠道症状多见,如恶心、呕吐、腹泻及腹痛;骨骼肌病,包括关节和背部痛;麻疹黏膜斑存在时间长,可达7天,眼部疼痛多见,但畏光少见。
3.并发症
(1)喉、气管、支气管炎麻疹病毒本身可导致整个呼吸道炎症。由于3岁以下的小儿喉腔狭小、黏膜层血管丰富、结缔组织松弛,如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可造成呼吸道阻塞。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及三凹征,严重者可窒息死亡。
(2)肺炎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炎更常见,为细菌继发感染所致,常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嗜血性流感杆菌等,故易并发脓胸或脓气胸。艾滋病病人合并麻疹肺炎,常可致命。
(3)心肌炎较少见,但一过性心电图改变常见。
(4)神经系统并发症①麻疹脑炎发病率较低,一千个麻疹病儿中有1~2个患此病。多在出疹后2~5天再次发热,头疼、嗜睡、惊厥、突然昏迷等症状。外周血白细胞增多,脑脊液改变为:细胞数轻、中度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增多,糖正常。病死率达10%~25%;存活者中20%~50%留有运动、智力或精神上的后遗症。②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是一种急性感染的迟发性并发症,表现为大脑机能的渐进性衰退,病情严重,预后差。但发病率极低,约为百万分之一;在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前4~8年有典型麻疹史,并完全恢复。85%起病在5~15岁,开始症状很隐匿,有轻微的行为改变和学习障碍,随即智力低下,并出现对称性、重复的肌阵挛,间隔5~10秒;随疾病进展,出现各种异常运动和神经功能障碍,有共济失调、视网膜病、视神经萎缩等;最后发展至木僵、昏迷、自主功能障碍、去大脑强直等。病程快慢不一,大部分病人在诊断后l~3年死亡,个别能存活10年以上。③其他格林-巴利综合征、偏瘫、大脑血栓性静脉炎和球后视神经炎均少见。
(5)结核病恶化麻疹患儿的免疫反应受到暂时抑制,对结核菌素的迟发性皮肤超敏反应消失,可持续几周,使原有潜伏结核病灶变为活动病灶,出现结核病的临床表现,甚至播散而致粟粒型肺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
(6)营养不良与维生素A缺乏症麻疹过程中由于高热、食欲不振,可使患儿营养状况变差、消瘦;常见维生素A缺乏,角膜呈混浊、软化,且发展极迅速,最后导致失明。
4.麻疹新特点
我国实施计划免疫后,麻疹发病率和病死率已明显降低,麻疹大流行基本上得到控制。但由于人口流动增加,部分儿童麻疹疫苗漏种或免疫失败,加之初免后随着年龄增长而免疫力逐渐降低等原因,致使麻疹小规模流行时有发生,且表现出以下新特点。发病年龄后移过去麻疹发病多为5岁以下儿童,尤以1~2岁最多。现在患麻疹者大多是8个月以内婴儿和7岁以上学龄儿童,成人偶有发病。成人麻疹中毒症状较重,发热多在39℃~40℃,有麻疹黏膜斑,半数患者皮疹有出血倾向,常伴有嗜睡等症状,但并发症较少,预后良好。
轻型或非典型患者增多,皮疹以斑丘疹多见,亦可有疱疹、出血点样皮疹等其他形态皮疹。而发热、上呼吸道炎症及全身中毒症状较轻,常无麻疹黏膜斑。出疹顺序先从四肢出现,逐渐向胸背呈向心性发展。
麻疹以10月至次年2月为发病季节,普种麻疹疫苗后,发病季节后移至每年3~5月份。
少数人患第二次麻疹,多见于发生第一次麻疹后的两年内。由于第一次出疹时,年龄较小或病初注射了丙种球蛋白或其他原因,未能激发机体产生足够而持久的免疫力,因而遇麻疹野毒株时,便会再次感染发病。


麻疹是什么?

麻疹是小儿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传染性强,可呈流行性,俗称出疹子。实际上小儿时期出疹性疾病有数种,如风疹、猩红热和幼儿急疹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出疹性疾病。麻疹只是其中的一种。麻疹为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经呼吸道传染。病人打喷嚏或在说话时病毒随唾液散布在空气中,小儿将病毒吸入呼吸道则受感染。受病毒污染的玩具、衣物等也可感染小儿。小儿对麻疹病毒易受感染。在麻疹疫苗应用以前常呈流行性发病。多见于7个月至5岁小儿。冬春季发病率高。自从小儿普遍采用麻疹疫苗预防以来,小儿麻疹发病明显减少。但近年来可见成人出麻疹。

上一篇:猴头菌片的功效

下一篇: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