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西孟加拉邦的人文历史是怎样的?
在吠陀时期,孟加拉被称作“文伽”(Vanga)。据说当时有不同种族的几个部落居住在西孟加拉邦。摩诃婆罗多时期,这个地区被分割成很多由不同首领统治的王国和侯国。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在雅利安人迁移至孟加拉(比哈尔邦东部很大部分当时也属于孟加拉)之前,居住在此地的是新石器时期的土著部落。据悉他们便是桑塔尔人的祖先。这些部落的人面部较长,鼻子扁平,身材矮小,皮肤为深棕色。现在的桑塔尔人仍保留着他们祖先的这些体态特征。雅利安人在后吠陀时期定居孟加拉,在此后很长时间孟加拉被不同的王朝所统治。由于其有利的地理位置,这个地区与柬埔寨、缅甸、斯里兰卡、德干地区和波斯湾地区开展了贸易往来。从公元三世纪开始,孔雀王朝取代笈多王朝成为孟加拉的统治者。另外几个值得一提的地方政权包括波罗王朝,庞德拉王朝、犀那王朝。波罗王朝的统治大约自公元800年开始直到公元11世纪,继其之后的是犀那王朝。公元13世纪初,孟加拉成为德里苏丹国的一部分,后来又成为莫卧儿帝国的一部分。它靠海的地理位置使其容易受到来自外国的影响,例如16世纪早期的葡萄牙、大约1632年的荷兰、1673年至1676年的法国、1676年的丹麦以及1690年的英国。英国不断加强的影响导致了孟加拉本土统治者和穆尔希达巴德地区英国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通过外交手段和一系列的政治阴谋,英国人最终取得了孟加拉的统治权。1905年,英国人根据宗教分布把孟加拉分割成不同部分。加尔各答从此成为英属印度的首都,直到1911年首都由加尔各答迁到德里。英国人的统治结束后,孟加拉于1947年分裂。东孟加拉成为巴基斯坦的一部分——东巴基斯坦(现孟加拉国)。孟加拉是很多印度伟人的故乡,而现代的印度便是建立在他们的真知灼见的基础之上。其中,罗姆·莫罕·罗易、伊斯瓦尔·钱德拉·维迪耶萨伽尔、罗摩克里希那、维韦卡南德以及奥罗宾多·高士(Sri Aurobindo)等都曾是当代印度社会和宗教运动的先驱;班克姆钱德拉·查特吉、默图苏丹·杜塔、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等开创了新文学时代;伽伽南德拉纳特·泰戈尔、阿邦宁拉纳特·泰戈尔、南德拉·罗斯、吉米尼·罗伊等发起了旨在倡导纯粹印度艺术形式的运动;电影大师萨耶吉特·雷伊拍摄的《生活之路》掀起了印度影坛的新浪潮运动。孟加拉还是印度自由运动的摇篮。苏巴希·强德拉·波士被亲切地称为“领袖”,他是印度青年心目中勇敢的典范。出生在孟加拉邦的著名印度物理学家萨提恩特拉·纳特·玻色是玻色子和玻色-爱因斯坦理论的提出者。孟加拉这片土地还与五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他们是泰戈尔、钱德拉塞卡尔·温卡塔·拉曼、罗纳德·罗斯、特里萨修女以及阿马蒂亚·森。
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农业等经济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印度西孟加拉邦土壤肥沃,盛产水稻和黄麻,全邦有四分之三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主要工业有棉麻纺织、制茶、制糖、钢铁和造纸等。印度西孟加拉邦的甜食是著名的。西孟加拉是印度工业最发达的邦之一,它在工业发展方面具有很多优势,包括大量的熟练劳动力、极低的损耗成本、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以及毗邻东南亚市场。最近该邦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方面名列第五。它共有两个机场,一个位于加尔各答,另一个在孟加拉邦北部的巴格多格拉。哈尔迪亚港和加尔各答港每年的货物吞吐量达4000万吨。除了印度最完善的铁路运输网,西孟加拉邦还是印度公路网最密集的地方,公路总里程达5069公里以及44000公里其它等级道路。整个20世纪90年代,西孟加拉邦的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在西孟加拉邦,农业是人们从事的主要产业。水稻是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其它农作物包括玉米、豆类、油料作物、小麦、大麦、土豆以及蔬菜。印度全国三分之二黄麻由西孟加拉邦供应,这是因为该邦的土壤条件和丰富的降水为黄麻种植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茶叶也是当地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中大吉岭所产的茶叶品质上乘。当地还种植烟草和甘蔗。由于在农村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所有制改革和推广村民自治制度,西孟加拉邦农业平均年增长率为4.5%,成为印度农业增长最快的邦。该邦在钢铁、化工、信息产业、石油化工、农产品以及食品加工等方面呈现出持续增长趋势,特别在钢铁行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1991年至2003年期间,共有175项钢铁项目上马,投资额总计735.909亿卢比。该邦支柱产业包括铁路机车、货车制造、造船、机床制造、纺织机械、运输设备、工程物资、汽车制造等。西孟加拉邦还拥有一些其它重要产业,包括皮革、黄麻、造纸以及茶叶。该邦是印度最大的皮革制成品产地,全国大约70%的皮革制品来自这里,皮革制品主要销往欧洲国家。位于加尔各答的皮革技术学院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另外,西孟加拉邦政府已经在加尔各答城郊建立了一个最先进的综合皮革基地,占地1100英亩。由于该邦大量种植黄麻,黄麻加工业便成为西孟加拉邦最突出的产业。在印度,西孟加拉邦是黄麻纺织业的领头者和先行者,主要产品有粗麻布、帆布、麻布袋及其它黄麻制品。在世界上最大的黄麻生产国——印度,黄麻产业为4000万农民和20万工人提供了工作机会。西孟加拉邦还是印度造纸工业的第二大邦,仅次于马哈拉施特拉邦。当地造纸厂每年生产大约22.26万吨纸张。世界知名的大吉岭茶也产自西孟加拉邦。该邦的茶叶产量占印度全国总产量的20%左右。印度最大的茶叶拍卖市场便建在加尔各答。在西孟加拉邦,茶叶产业在经济发展和提供就业机会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印度西孟加拉邦,位于印度恒河平原东部,西部与奥里萨邦、比哈尔邦、贾坎德邦以及尼泊尔相连,东部毗连阿萨姆邦和孟加拉国,北部邻锡金邦和不丹,南部濒孟加拉湾。西孟加拉邦分为19个县,面积88752平方公里,人口8430万。西孟加拉邦主要是孟加拉人,主要语言是孟加拉语。首府加尔各答为印度第三大城市。夏季气温24-40℃,冬季气温7-26℃。每年6-9月份为雨季,年平均降雨1750毫米。北岭一角为山区,其余大部分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平原。海拔12-30米,三角洲平原更低。重要的水稻、黄麻、甘蔗产区。淡水渔业与海洋渔业均重要。矿产有煤、铁。达莫德尔河下游是一采矿与重工业区。胡格利河沿岸是一大工业地带。工业有黄麻加工、棉纺织和金属加工、军工、机械等。西孟加拉邦1947年8月从孟加拉邦分离出来,成为印度联邦的一个行政邦。1999年7月20日,西孟加拉邦议会决定将邦名更为孟加拉邦,但这只有经印度议会同意才能实施。作为通往富有异域情调的东方门户,西孟加拉邦以饱满的激情、丰富的民间诗歌和旖旎的自然景色而著称。这一切体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该邦海拔高度的巨大落差形成了多变的自然景观和气候。从喜马拉雅山麓的高原到孙德尔本斯的热带丛林,各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赋予西孟加拉邦迷人的魅力。
甘德县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甘德县的地理环境:1、地形地处青南高原高山峡谷向高原面的过渡地带,阿尼玛卿山支脉自西北向东南贯穿中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为高山山地地貌。2、水文主要河流东柯曲、西柯曲流域形成两大谷地。境内沟壑纵横,河溪密布,河流落差大,水利资源得天独厚。黄河、东柯曲、西柯曲和当曲河的平均地表径流量达到64.834亿立方米,仅东柯曲、西柯曲和当曲三大河流的理论蕴藏水能达27.33万千瓦。3、气候甘德县属高原大陆性半温润气候,年均温-2℃,年降水量550毫米。常年有风,平均风速大,大风日数多,而且多为阵发性,尤其是冬春两季大风出现机会较多。夏秋两季风力较小,一般每天上午和傍晚以后风力较弱,中、下午风大。甘德县历年平均风速为2.2米/秒,风向多西北风,年平均8级以上大风为69天。甘德县地理位置:甘德县位于东经99°36′30″~100°53′,北纬33°33′~34°24′。东邻甘肃省玛曲县,南濒黄河与达日县、久治县相望,西部和北部与玛沁县接壤,县城所在地柯曲镇距省会西宁526公里。县府驻东吉乡(吾勒)。距州府驻地88公里。甘德县人口:甘德县人口3.3万(2012年),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5.9%,还有汉、回、土等民族。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百度百科[引用时间2017-12-20]
泰伐尔简介
泰戈尔(1861~1941)
Tagore,Rabindranath
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是向西方介绍印度文化和把西方文化介绍到印度的很有影响的人物。
生平 1861年5月7日生于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1941年8月7日卒于同地。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婆罗门种姓。祖父德瓦尔格纳特·泰戈尔和父亲戴本德拉纳特·泰戈尔都是社会活动家,支持社会改革。泰戈尔进过东方学院、师范学校和孟加拉学院,但没有完成正规学习。他的知识得自父兄和家庭教师的耳提面命以及自己的努力者为多。他从13岁开始诗歌创作 ,14岁发表爱国诗篇《献给印度教徒庙会》。1878年,他遵父兄意愿赴英国留学,最初学习法律,后转入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1880年回国,专事文学创作。1884年,离开城市到乡村去管理祖传田产。1901年,在孟加拉博尔普尔附近的圣地尼克坦创办学校,这所学校于1921年发展成为交流亚洲文化的国际大学。1905年后民族解放运动进入高潮,孟加拉和全印度人民都反对孟加拉分割的决定,形成轰轰烈烈反帝爱国运动。泰戈尔去加尔各答投身运动,义愤填膺,写出大量爱国诗篇。但不久同运动其他领袖发生意见分歧,他不赞成群众焚烧英国货物、辱骂英国人的“直接行动”,而主张多做“建设性”工作,如到农村去发展工业、消灭贫困愚昧等。他于1907年退出运动回圣地尼克坦,过隐居生活,埋头创作。1913年,他因英文版《吉檀迦利》(Gitanjaei,即《牲之颂》,1911年出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从此闻名世界文坛。加尔各答大学授予他博士学位。英国政府封他为爵士。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先后10余次远涉重洋,访问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和平友谊,从事文化交流。1919年,发生阿姆利则惨案,英国军队开枪打死1000多印度平民,泰戈尔声明放弃爵士称号,以示抗议。1930年,他访问苏联,写有《俄国书简》。他谴责意大利法西斯侵略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支持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反对法西斯头子佛朗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写文章斥责希特勒的不义行径。他始终关心世界政治和人民命运,支持人类的正义事业。
西孟加拉邦的历史
在吠陀时期,孟加拉被称作“文伽”(Vanga)。据说当时有不同种族的几个部落居住在这里。摩诃婆罗多时期,这个地区被分割成很多由不同首领统治的王国和侯国。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在雅利安人迁移至孟加拉(比哈尔邦东部很大部分当时也属于孟加拉)之前,居住在此地的是新石器时期的土著部落。据悉他们便是桑塔尔人的祖先。这些部落的人面部较长,鼻子扁平,身材矮小,皮肤为深棕色。现在的桑塔尔人仍保留着他们祖先的这些体态特征。雅利安人在后吠陀时期定居孟加拉,在此后很长时间孟加拉被不同的王朝所统治。由于其有利的地理位置,这个地区与柬埔寨、缅甸、斯里兰卡、德干地区和波斯湾地区开展了贸易往来。从公元三世纪开始,孔雀王朝取代笈多王朝成为孟加拉的统治者。另外几个值得一提的地方政权包括波罗王朝,庞德拉王朝、犀那王朝。波罗王朝的统治大约自公元800年开始直到公元11世纪,继其之后的是犀那王朝。公元13世纪初,孟加拉成为德里苏丹国的一部分,后来又成为莫卧儿帝国的一部分。它靠海的地理位置使其容易受到来自外国的影响,例如16世纪早期的葡萄牙、大约1632年的荷兰、1673年至1676年的法国、1676年的丹麦以及1690年的英国。英国不断加强的影响导致了孟加拉本土统治者和穆尔希达巴德地区英国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通过外交手段和一系列的政治阴谋,英国人最终取得了孟加拉的统治权。1905年,英国人根据宗教分布把孟加拉分割成不同部分。加尔各答从此成为英属印度的首都,直到1911年首都由加尔各答迁到德里。英国人的统治结束后,孟加拉于1947年分裂。东孟加拉成为巴基斯坦的一部分——东巴基斯坦(现孟加拉国)孟加拉是很多印度伟人的故乡,而现代的印度便是建立在他们的真知灼见的基础之上。其中,罗姆·莫罕·罗易、伊斯瓦尔·钱德拉·维迪耶萨伽尔、罗摩克里希那、维韦卡南德以及奥罗宾多·高士(Sri Aurobindo)等都曾是当代印度社会和宗教运动的先驱;班克姆钱德拉·查特吉、默图苏丹·杜塔、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等开创了新文学时代;伽伽南德拉纳特·泰戈尔、阿邦宁拉纳特·泰戈尔、南德拉·罗斯、吉米尼·罗伊等发起了旨在倡导纯粹印度艺术形式的运动;电影大师萨耶吉特·雷伊拍摄的《生活之路》掀起了印度影坛的新浪潮运动。孟加拉还是印度自由运动的摇篮。苏巴希·强德拉·波士被亲切地称为“领袖”,他是印度青年心目中勇敢的典范。出生在孟加拉邦的著名印度物理学家萨提恩特拉·纳特·玻色是玻色子和玻色-爱因斯坦理论的提出者。孟加拉这片土地还与五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他们是泰戈尔、钱德拉塞卡尔·温卡塔·拉曼、罗纳德·罗斯、特里萨修女以及阿马蒂亚·森。
西孟加拉邦的政治
西孟加拉邦名义上的邦首脑是由印度总统任命的邦长,实际行政权力由首席部长领导的邦内阁掌握。邦长任命在立法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首脑为首席部长,并根据首席部长的建议任命邦内阁成员,邦内阁向邦立法会负责。西孟邦主要政党为由印共(马)领导的左翼阵线联盟, 目前左翼阵线联盟已连续在西孟邦执政达30年之久。 西孟加拉邦是印共的“天下”。该邦由左翼阵线联盟掌控,而左翼阵线联盟则由印共领导。在西孟加拉邦首府加尔各答的一个礼堂里,摆着一张长方形的办公桌和7把椅子,有3个人坐在那里议事。而在墙上,从左至右分别挂着斯大林、马克思、列宁、恩格斯、毛泽东以及胡志明的画像,分外醒目。在加尔各答市中心附近,则立有列宁的雕像。另外,美国驻加尔各答领事馆前面的大街很久以前就被命名为胡志明大街。在过去的33年里,印共连续7届赢得西孟加拉邦的选举。在6年前,共产党甚至能左右印度的大局,在他们的支持下,印度国大党才得以组建一个松散的全国性政府。 《纽约时报》称,印度贫富分化严重,有数百万陷入赤贫的农民和工人,他们和该国日益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毫无联系。在这种大背景下,印共本该趁机扩大影响力。然而,除了在西孟加拉邦和喀拉拉邦外,印共并未获得民众支持。更糟的是,他们在西孟加拉邦的掌控力也呈现下降趋势。批评人士抨击他们背叛了农民的利益。该邦一直被视为印度的文化和经济中心,但在印共领导该邦时,该邦实力下滑了。该邦著名的知识分子、社会改革家马哈斯维塔·德维,现在成了左翼阵线联盟的强烈批评者。他说:“我以前从未想到有朝一日会写文章来批评他们,但是,左翼政治家正在失去这场战役,因为他们现在对人民的利益根本不管不顾。”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印共衰落的部分原因是盛极必衰,任何执政如此长的政党都会这样的。当被问及是否执政时间过长时,西孟加拉邦卫生部长苏亚·卡塔·米什拉叹口气说:“在民主社会,在人民的委托下执政33年,我不认为这是罪过。”不过,他也不得不承认,支持他们的阵营,遭到一些侵蚀。 1977年,印共领导的左翼政党联盟获得该邦政权。当时,他们发起一项广泛的运动,将土地分给小农,并立法保护佃农。现在,西孟加拉邦约84%的农村土地由普通农民所有。而在整个印度,这一比例仅为43%。西孟加拉邦商业部长尼鲁潘·森表示,在农村地区,真正获得权力的是那些穷人以及边缘化的农民。他和其他左翼人士一样,认为新的土地政策打破了存在数个世纪的封建制结构。但是,将土地分成小块也带来新挑战,移民从更贫困的邦(如与之相邻的孟加拉邦)蜂拥而至,导致这里人口持续增加。西孟加拉邦盛产稻米和其他作物,但将经济捆绑在农业上,也导致该邦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下降。该邦商业部长尼鲁潘·森对此颇有感触:“人们持有的土地越来越小,这样一来,下一步该做什么呢?那就是不得不发展工业。”当印共赢得2006年的选举时,该邦首席部长布达德布·巴塔查吉就发起支持工业的运动,许诺吸引工厂以提供就业岗位。从那之后,这里的互联网工作岗位已是原来的3倍,达到10万个。但尽管如此,和其他邦相比,该邦还是错过了经济蓬勃发展的机会。另外,当印度知名的塔塔集团要在该邦设汽车厂时,业已获得土地的“既得利益者”——农民反抗该厂征用土地。草根国大党主席马曼塔·班纳吉这样的政治反对派也借机发难。草根国大党官员帕萨·查特吉表示:“共产党口口声声说是为农民着想,但是,这个党和政府却强行收回分给农民的土地。”查特吉现在是该邦议会的反对党领导人。2008年,塔塔集团在该邦建厂的计划取消,但左翼阵线联盟受到的责难却没完。外界批评说,印共的意识形态至高无上,现在,该党的性质已遭到腐蚀。批评人士认为:“西孟加拉邦政府尽管口口声声说寻求平等、消除不平等,但政府并没有改善最贫困地区的大部分人民的生活。” 如今印共的影响力日渐下滑。印共在2009年西孟加拉邦的议会选举中溃不成军,在明年邦选举中,印共可能失去对西孟加拉邦的控制。现在,国大党已经与草根国大党主席马曼塔·班纳吉联盟。今年5月,西孟加拉邦基层选战激烈,一心想在明年当上西孟加拉邦首席部长的印度铁道部长班纳吉全力以赴。结果是,班纳吉领导的草根国大党大胜。今年10月20日,班纳吉这名女强人要求该党同仁准备一场“战争”,在明年的选举中将左翼阵线政府赶下台。这说明,左翼执政30年的西孟加拉邦,明年很可能真要变天了。不过,很少有分析人士怀疑共产党的政治力量。毕竟,印共也是一个很善于反思、善于补偏救弊的政党。
孟加拉国是从印度分出来的吗?
孟加拉国于1947年从印度分出。1757年起,孟加拉地区遭受英国殖民统治,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1904年孟加拉地区曾被英国殖民政府分割成东西两部,后来复合。1947年印巴分治时,孟加拉地区被再次分割:西孟加拉地区归印度(今西孟加拉邦),东孟加拉地区(后改名称东巴基斯坦)则根据最后一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的蒙巴顿方案归巴基斯坦。扩展资料:9世纪孟加拉地区已有统一的封建国家。12世纪末成为德里苏丹国领土。13世纪受外来影响改信伊斯兰教,1338年建立了孟加拉苏丹国,定都于达卡。16世纪时,该地区已经发展成次大陆上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文化昌盛的地区。1576年孟加拉苏丹国被莫卧儿帝国吞并。后被英国占领,但是,地理上的相互隔绝,民族、文化和语言的巨大差异终于使相距约2000千米的东、西巴基斯坦内部矛盾走向不可调和。1971年3月26日,东巴基斯坦宣布独立,并在4月于印度加尔各答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随后东巴基斯坦发生大规模动乱和难民潮。印度以战争手段支持孟加拉国独立以牵制巴基斯坦。1972年1月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东巴人民联盟领袖谢赫·穆吉布·拉赫曼,此人就任孟加拉国首任总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加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