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不是窑子

时间:2024-06-23 04:19:22编辑:coo君

古代文人墨客,为什么都喜欢壮阔的地方?

中国古代诗人田园情结的内涵.
  印度诗人泰戈尔有这么一首诗:“我要抛弃所有的忧伤与疑虑,去追逐那无家的潮水,因为那永恒的异乡人在等我,他正朝我走来.”(《呓语》)其实,中国诗人的精神一确立,便成了自己故园的异乡人.八千里路云和月,诗人的一生是生命飘泊、羁旅落寞的一生.因此,寄情于宁静、安谧的村庄、田园,抑或是绮丽跌宕的名山胜水,并加之以独特的意象表达,便成了诗人抒发志向、排遣心事,进而安顿生命的重要形式.水隔淡烟修竹寺,路径疏雨落花村,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传达一种万物皆于吾心和健行不息的宇宙生命意识以及诗人的古今茫茫之感.登山则情满于山,涉水则意溢于水,山水给了诗人们无端的感动和莫名的哀伤,他们对山水的渴求挚恋,即对生命本身的渴求挚恋.
  1、游学天下的漂泊心态的归依.
  总的来说,传统文人的启蒙思想就是修齐治平,立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此,朝廷与江湖便是他们人生的两大处境.但不论在朝在野,根植于他们骨子中的故乡情结会终其一生.那么,所有的山水描写便在潜意识中有了一个参照,这个参照就是故乡的山山水水.宋代张咏诗云:“莫讶临歧再回首,江山重叠故人稀.”面对着旅途上的每一处山水,诗人心里揣着的是故乡和亲人,而让他永不停息地跋涉的正是在故乡和童年树立的匡世的理想和报国的抱负.《中山诗话》亦有:意中流水远,愁外旧山青.所以说,诗人的山水田园情结,其实就是漂泊心态的归依.
  李白是在四川长大的,“蜀江水碧蜀山青”,巴蜀的奇丽山水培育了他的壮阔胸怀.二十五岁,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离别故土,漫游四方.在他漫长的游历生涯中,山水成了他漂泊的归依.
  《冬日归旧山》一诗,李白归心似箭,未洗征尘,行色匆匆,即叩访山门.那久违的远山近水仿佛于他有意,那故园的芳草仿佛于他有情.在归来的路上,他以诗人敏锐的眼光捕捉到:
  ……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睛.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
  诗中,那碧绿的“一条藤径”,那高远的“万点雪峰”,满地密密麻麻的枯枝冷叶,一谷厚厚浓浓凝滞不动的寒云,冬日里生命常新的嫩篁,深山中老树古木破江而横.在这首诗中,万点静寂的雪峰前有一条鲜活碧绿的藤径,人踪渺无的自然里有冲风冒雪的嫩篁常青,纵然“谷寒云不行”,纵然“古树倒江横”,但静寂中依旧有远山的召唤,死灰中依旧有顽强的生命,这就是不灭的人性之灯.正是在这样的自然里,在这样的山水中,李白真切感到,他的心是属于阳光、雪峰、嫩竹、白云和大自然的,也只有在自然的山水之中,他的心才是最自由的.人在自然山水中放情,心在自然山水中平衡.
  羌笛梅花引,吴溪陇水清.寒山秋浦月,肠断玉关声. --《清溪半夜闻笛》
  情到深处,渊雅空灵,情音袅袅,不尽余韵.羌笛悠悠,吹出梅花三弄的撼人音乐;溪水淙淙,流来吴溪陇水的无限深情.那清澈的吴溪,那缠绵的陇水,光闪闪、亮晶晶,曾为李白洗征尘,今日看来分外亲.秋浦的明月冉冉升起来了,如银的月光给远山近水披上了一层朦朦胧胧的白纱,笛有情,水有情,月有情,人有情,听着如诗的羌笛声声,伴着如画的波光粼粼,李白的心境也被山水感染了.在李白的山水诗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身心与山水自然景色浑然一体.
  妇孺皆知的《静夜思》一诗,李白望月怀乡,见月起情,在凄寒如霜的月夜,思念难忘的故乡,乡情、亲情、人情,时间、空间、灵魂完全交融于一体,明明白白的语言,却告诉了我们一个千百年来东方人常有的思维定式.可以说,月下思乡本身就是一种美丽的痛苦,而月夜也成了他漂泊心态得以归依的家园.
  二十岁起,杜甫开始了漫游生活.求官不成,生活也陷入困境.杜甫所做的一切,均已使他倍感身心疲惫,当他跃进搏击的心灵慢慢沉寂下来,顺其自然,在大自然的水魂山魄中,洗涤疲惫的身心.此时,沉郁忧伤的杜甫渐渐离我们远了,达观快乐的杜甫离我们近了.
  杜甫入蜀后,在《绝句二首·一》中他吟咏道: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春光里妩媚如花的江山,春风中幽香袭人的花草,春日里翩然翻飞的燕子,春色中温情小睡的鸳鸯,自然可爱,景色秀丽.悠远明丽的意境,工巧清新的格调,都反映出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闲适心情.同时,也是诗人钟情大自然的表露.
  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江花似火的初夏,天蓝水碧,风动蛙鸣.你看:浣花溪畔,木茂江清;水抱村流,幽雅恬静.杜甫拈来“江村”诗题,忘辛劳荣辱,畅诉心曲,恬淡之情是可以想见的.本诗首联第二句“事理幽”二字,提挈一篇旨意,正是诗人恬淡心境的写真.蓝天下的燕子,时来时去,自由自在;南风里的鸥鸟,忽远忽近,相伴相随.在杜甫的眼中来看,燕子也罢,鸥鸟也罢,都有一种忘机不疑、乐群适性的意趣.物情如此幽静,人事的恬淡幽趣更使他惬心快意: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觉可爱.棋局最宜消夏,清江正好垂钓,村居乐事,件件如意,在经历长期乱离之后,重又获得家室儿女之乐,诗人怎么不感到欣喜和满足呢?“此外更何求”一句,关合“事事幽”,收足了该诗主题,简净稳当.
  如果说对山水的热爱能看见一颗纯朴的“童心”,那么山水田园诗还承载了一颗质朴的“乡心”.山水田园诗中,所有的水流树绕、花开云飞,以及灿然的机趣与性灵,总是在故乡的大背景中若隐若现地呈示着默契的欢悦和深情的缠绵,剪不断,理还乱.所以说,中国山水田园诗的境界,不仅表达了个体诗人代代相承的共通的心境——无法排遣的故乡情结.
  2、政治、仕途坎坷的自我疗救.
  自古诗人多名舛,不少诗人年轻时也曾气冲霄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如今把示君,谁有不平事”(贾岛《剑客》).然而,这些恃才傲物睥睨天下的人大都在现实中碰得鼻青脸肿.但诗人的傲骨即使屡遭打击也不会变成媚骨,于是,诗人的一生注定坎坷而黯淡.理想的破灭,生命的潦倒终于让诗人认清了自己的“性”,认清了自己的“命”,“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仕途的穷处,并非生命的尽头,“引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在这儿,诗人们都找到了另外一扇窗子,“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打开窗子,只见“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只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诗人们一头扎进自然,用山水田园来平衡失重的命运,用山水田园来慰藉创伤的心灵.
  陆游一直立志要报效国家,但终因“嘲咏风月”的罪名被黜.在《临安春雨初霁》一诗里,他曾对官场的黑暗,世道的艰险,人情的冷暖,发出慨叹: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小楼春雨,深巷杏花,世上风尘,心中洞察.想要得到的,总是可望而不可及;不想失去的,总似水流落花.此时,无官无职,身无长物的陆游在沉思:人生的路啊,在哪里?苦闷至极,陆游想到了他的老朋友--故乡峻拔的山,故乡灵秀的水.故乡有他难忘的梦,他难舍故人那一片情.于是,他人生的旅程里写下了又一壮丽辉煌的乐曲.
  回到故乡山阴后,宁静安闲的故乡生活,暂时抚慰着陆游受伤的心灵.
  镜湖
  功名莫苦怨天悭,一擢归来到死闲.傍水无家无好竹,卷帘是处是青山.
  满篮箭茁瑶簪白,压檐棱梅鹤顶殷.野兴尽时尤可乐,小江烟雨趁潮还.
  禹祠
  禹祠行乐盛年年,绣毂争先罨画船.十里烟波明月夜,万人歌吹早莺天.
  花如上苑常成市,酒似新丰不值钱.老子未须悲白发,黄公垆下且闲眠.
  故乡自然的景色就这样巧妙地被他剪裁入诗.陆游在二十多年的赋闲时间里.一方面与父老乡亲友好交往,一方面纵情山水,赋诗作词,在大自然山水中寄托自己的情怀,排遣自己的愁思.
  3、自觉人格的理想追求.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雍也》).山水是诗人们自觉人格的理想追求.山水田园诗,传递了文人墨客的人格精神.
  魏晋六朝在中国思想史、艺术史上都是一个极其辉煌的时代,由于统治者穷奢极欲,官场黯无天日,于是许许多多的文人士大夫,便纷纷从功名利禄中逃遁出来,去寻找自己的人格存在,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自然地便一下子找到了老庄.老子的“无为”与庄子的逍遥观,成了魏晋“玄学”的主旋律.现实生活中的文化人往往是孤独的,文化人的心灵更是孤独的.一个人永远也无法穷尽另一个人的心理世界,孤独的心灵总是希望找到一个外界的共振与认同,这个外界,对于诗人而言,就是自然山水.当文人士大夫将自然山水看成知音,他们的人格在自然山水之中达到了一种妥帖的认同与共振,这就是人与山水自然的一种息息相通,心心相印.面对巍峨的高山,会产生一种崇高感;面对涓涓的流水,会产生一种柔美感.大自然的雄伟高大、宽阔阴柔渐渐成为一种人格现象,“崇高”“优美”等便成为一种人格的象征.
  后来随着佛教的渐入,释迦的以“虚、静、淡、远、明”为核心的“空明心性”就构成了中国文化人格的主脉.以阴柔之水为其表象和内涵的人格追求,成为最高尚的人格标示.于是,文人们放怀山水,去寻找精神的自由解脱,在山水中以期得到一种人格的完善.
  陆游热爱自然山水,对自然山水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极善于把自己遗世卓立的个性融化到自然山水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自然山水具有一种鲜明的人格美.“梅”这种常见的自然树木,陆游就爱用来比喻自己的人格美.如果我们仅从植物学的角度来看,“梅”的含义是单一明确的,但作为形容人格美的一种喻体,“梅”就具有多种内在的含义.而这种内在的多义性,又与一定的社会历史内容和民族审美心理相联系,“梅”就具有抗寒、坚韧、挺拔、顽强、高洁等品质和含义,这些都与中国的传统美德和民族性格有联系.其它的喻体,如“山水”、“日月”、“飞鸟”、“春月”等,也都具有多种褒赏的含义,是大自然中光明美好的象征,它们也常被陆游用来形容和比喻人格的优美和超然飘逸的风度.
  4、审美情趣的外化.
  古人认为,物“兴”情.这其实就说明了山水是诗人内在精神的外化.
  《文心雕龙·诠赋》:“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这里刘勰虽然是在谈论赋的创作,却无意中道出了自然万物与人的情感的交流.山水田园既“兴”起了诗人的情感,同时,山水田园也无不打上这感情的印记.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古典诗人最高的精神追求,所谓天,就是道,就是自然,有时也是运命.在他们思想中,人是与万物平等的自然之子,人只有顺应自然,与道沉浮,才能得到心灵与生活的和谐,做到“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李白“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能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正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正因为这一思想,中国古典诗人始终把山水田园当成自已最佳的审美对像和最终的精神归所,诗人在山水清音、草木荣枯中领悟自然法则和人生真谛,而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也因此获得了与人类对应的生机和生命意识.同样,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对人生的体悟,通过山水田园而显现出来.山水田园不仅成为诗人最佳的审美对象,而且也是诗人内在精神的外在依托.有时甚至是,内在的精神隐去了,只剩下外在的山水田园.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南山这个客体,与主体的“我”在生命中的那个瞬间相遇,“我”的主观意识隐化了,只有南山在悠悠地萦绕在人们的心里.
  三、中国古代诗人田园情结的产生原因.
  1、山谷·小溪·村舍——源于儒学的思想的影响.
  深受儒学思想影响的文人士大夫,不论自己处于“达”况还是“穷”景,大都能洁身自好,对人生始终保持热情的态度,决不丧失生活的信念,这类人是儒生,且书生气极浓.他们山水诗文中的意象:山谷·小溪·村舍,自然清纯,真实可爱,无不表现出儒家哲学的处世人生.
  陆游深受儒家先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熏陶,归隐故乡山阴后,还受到了“濂溪学派”的一些影响,当他在肯定不能显达于社会时,就索性躲进故园,倾心故人——自然山水,以期心灵的自由与解放,诗中的山水正是他心灵的展露.
  鸟声犹寂寂,木意已欣欣.——《残腊二首·一》
  今朝云忽归,沟水清活活.——《喜晴》
  低燕争泥语,浮鱼逆水行.——《晨雨》
  残雨收还滴,低云去复留.——《梅雨》
  山光秀可餐,溪水清可啜.——《山行》
  在以上这些山水云雨、鸟木燕鱼等自然物质里,陆游都融入了自己的丰富情感,倾注了他对故园山水无言的爱.这样,寂寂的鸟声,欣欣的木意;清灵灵的活水,飞飘飘的云雨;低飞的春燕,活泼的游鱼;可餐的山光,可饮的小溪,都成了陆游的精神归宿.正如大自然奔腾湍急的流水过后,河面会有波澜不兴的宁静一样,陆游写于故乡的山水诗,恰恰是包容了人生的激越与咆哮的深沉.
  2、大河·高山·阳光——源于道家的思想的影响.
  此类诗人,受道家思想影响很深.他们借道家的飘逸与豁达,保存了人与大自然的感情.道家恣世放纵的遁世思想,表现在他们的山水诗文意象上,那大河、高山、阳光,可谓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一切都是出世者飘逸宽朗人格精神的体现.这类人,仿佛武打小说中的大侠,身上有一股豪然之气.他们名曰出世,远离人间烟火,实际上却是享世,在青山绿水中充分享受大自然的天籁.与佛学禅理沾染极深的文人一样,他们也不关注现实人生.但在充分享受大自然这一点上,又比信佛的文人进了一大步.他们也不像芸芸儒生,时时注重现实人生的处世态度,尽量委曲求全,过多计较个人的得失,被动地接受自然风景.他们在自然山水中充分享受人生,主动地寻求山水中的乐趣,看似出世,但其进仕不能的性灵却在山水自然中得以放纵.常常以宇宙的博大、永恒来衬出人的渺小和短暂,表现出无所拘搏,无须执着,任性适意,逍遥自如的人生境界.他们以庄子《齐物论》里“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人生悟境,来俯看人间灯火,自然会超逸豁达,无所拘约,深深体悟到无限的宽朗与自由.他们写大自然山水之妙,在于清淡,娴雅,无论春满山河,还是夏游记趣,无论秋野拾零,还是冬日漫游,大自然万水千山中的风云变化,都反映了丰富的感情世界.发现自然的生命,领略人生的哲理,汲取道家的精神,都是一种人格的宽朗和自由.在张志和、朱希真等人的作品中,足可看见出道家思想在我国文人心中的分量.
  3、竹林·野花·月夜——源于佛教的思想的影响.
  佛学禅理濡染极深的文人士大夫,对现世人生持一种麻木冷淡的态度,出现在诗文中的山水意象:竹林、野花、月夜,多了几分幽渺虚远和冷漠清淡,无不表现出一种佛家所倡的从一切烦恼痛苦之中“解脱”出来,进入自由无碍的安乐境界在厌世人格精神.
  这类人是隐士(当然有真假之区别),浑身上下有一股极浓的冷傲气.在其山水诗文中直接注入佛学禅理的因素,他们或在幽深的竹林里,或在烂漫的野花中,或在凑寒的月色下,竭力鼓吹托身空玄,遗弃世务,厌世之情溢于笔端.
  在这类文人中,可分为如下两种,其一是有的人成了地道的佛门信徒,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其二是另一部分人往往虚晃一枪,在信佛敬佛的大旗下,暗暗做着回归朝廷的美梦,即走所谓“终南捷径”.这两种人的心态有很明显的差异,但他们所追求的“非空非假是中道”的艺术境界的“空明谈远”上却是相同的.
  在他们的诗文中,不是充满激情,而是极具清淡.展读谢灵运、王维、裴迪等人的诗文,我们能够发现,昔日烦躁迷乱的情感生活,终于归入了独幽与宁静.他们禅机四布的诗文语境,或表现远离烟火的世外味,或表现慧心寂照而得的空明之感,或表现迷离恍惚的言外意和言外味.谈空寂与痛苦,谈命运与人生,仿佛隐居幽林中的一束阳光,令人眩目,进而窥见他们厌世以求解脱的心灵.


古代,最常逛青楼的哪类人,他们为何多喜欢去烟花之地?

其实在古代注意常逛青楼的不仅仅有那些纨绔子弟还有很多文人官员。那个时候并不以逛青楼为耻,相反还是一种常态。那时候的烟花之地和我们现在在电视剧里看到的其实并不一样。在最开始青楼其实本来是很风雅的,一般指的都是那些豪门高户。后来才慢慢的演变成了风月之地。在青楼因为来往人很多,很多的文人骚客都会留下自己满意的诗文,被别人传唱,从而闻名天下,有时候也会因此受到伯乐赏识。得到一官半职。对于当时的文人来说,青楼之地其实也是传播消息最快的地方。邀请几位好友一起吟诗作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出名呢。并且当时的青楼也可以说是现在的高级会所,像当初宋徽宗都经常跑去青楼玩。而青楼的女子其实并不是像现在一样。古代娼妓是两个意思,娼是指出卖肉体的,而妓指的是那种卖艺不卖身的。并且当时的妓女。虽然不需要长得绝色倾城,但是琴棋书画她们却样样精通。可以说她们才是真正的才女。所以很多文人骚客在青楼与那些妓女是有共同话题的。就好比青楼名妓,苏小小,柳如是董小婉的各个都是才学出众的。在流传下来的诗词中,很多都会写到青楼或者青楼女子,如果那些文人不是经常去的话,又怎么会写出这样的诗词呢?去青楼他们其实一般都是缓解压力寻开心,而又因为普通老百姓根本进不了青楼,所以这些文人骚客就更喜欢去商谋大事,寻欢作乐了。

在古代中,青楼和妓院究竟有什么区别?

在古代,青楼不具有妓院的含义,也不会令人感到尴尬,粗俗或卑劣。原始的青楼是指古代的精装室,外面涂有青色涂料,外观优雅,描绘有学问人的房屋。但后来它逐渐成为一种豪华的高级妓院的统称。提到青楼时,大家都会想到这是不好的地方,但在古代青楼女子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想见到她们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家境,地位和才情都缺一不可。在受朱理学影响的宋元时期,官员被禁止进入与青楼女子进行交易,规定青楼女子只能跳舞和喝酒以取悦官员。明朝更是对妓院采取了多种极端措施,迫使某些女子出海,这时青楼才正式对平民开放。1723年雍正帝下令国家不要增加官僚作风,这些妓院妇女的“铁饭碗”变成了泥碗,而官方嫖妓的是非法的。自古以来,只有一个人在妓院中不花钱。这样的人在南部被称为龟公,在北部被称为大茶壶,并且从妓院中选择了取水,洗衣,迎宾,安全,茶水和清洁用品的工作。最早发明技院的人是管仲,他找到了一块相当好的地方,让700名漂亮的女性在此工作,以这种方式来赚钱补贴国家的经济亏虚。当时,青楼是国有公司,国家将赚来的少量的钱财发给为国家工作的姑娘们,而剩下来的都归国家所有。青楼里的姑娘们都是经过认真的选择以及严格的训练,不会对顾客有任何程度上的困扰,所以有很多人都慕名前来。

古代的青楼和妓院是一种地方吗,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在我们的印象中,青楼似乎就是妓院,而青楼女子也就是妓女,但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科学,也不能简单的等同,青楼并不等于妓院,妓院也并非青楼,青楼女子也并非妓女。五大证据可以证明。首先,“青楼”到底是什么?“青楼”这个词,原本指豪华精致的楼房,有时则作为豪门高户的代称,比如“南开朱门,北望青楼”即是。朱门是红漆大门,青楼是清漆高楼。所以说青楼实际上是有钱人住的地方。曹植在《美女篇》上说:“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曹植笔下的美女自然不是什么妓女,可能是作者以美女自喻,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不管是做着自喻,还是他看到的美女。反正这位“美女”住在城市的南边,大路附近的高楼里。“重关”指的是两道闭门的横木,一个门,要用两条横木,说明门相当之大,这样的人,平常百姓家是肯定用不起的。青楼、高门,都暗示了这位姑娘的身份地位,那就是豪门大族。所以说,青楼是豪门大户的住所。后来青楼成为我们印象中“妓院”的代名词大约是在唐朝时代,不过就算是所谓的“妓院”,那也不是普通人可以光顾的。青楼曾代指豪门大族家里的楼阁,沿袭下来,就是达官显贵光顾的“妓院”。其次,青楼上的妓女,也并非妓女,她们实际上是艺妓。她们色艺双绝,吟诗诵词、弹琴唱曲,样样会,而且这也是青楼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收入上可以判定青楼并非以贩卖肉欲,而是才艺,所以,这跟现代我们想象中的妓院完全不同。这些青楼姑娘都是受过特殊的训练,一个个楚楚动人,仪态万方,她们并不轻易献身。而客人到此也是客客气气的。因为和这些青楼女子见面、交谈,听她们婉转的歌曲,看她们清新的字画。所以没有艺术兴趣和艺术修养的客人,一般是不会光顾这里的,就算光顾,也看不出什么门道,反而白花许多“冤枉钱”。第三,青楼的主要客户并非嫖客,而是比较阔绰的文人、士大夫,也有比较儒雅的商人,都是达官显贵。他们到那里去,自然不是为了所谓的肉欲,这些人有钱有势,三妻四妾,女人不缺。所以,他们到青楼主要是为了获得松弛和宁静,放松一下自己的身心,享受美酒佳肴和音乐歌舞,或者舞文弄墨,吟诗作赋。而不是什么肉欲欢乐。第四,青楼的选址十分讲究,既要在市区,方便客人往来,又要不喧闹,以免影响情绪。一般选在可以闹中取静之处。最好是通衢大道之旁一小巷,给人曲径通幽之感。门前最好有杨柳,取“依人”之义;窗外最好有流水,含“不尽”之情。而宅内的建筑,也十分考究。厅堂要宽,庭院要美,前后植花卉,左右立怪石,池中泛游鱼,轩内垂帘幕。室内的陈设,更是精致,须有琴棋书画,笔墨纸砚,望之有如艺术沙龙。最后一个就是青楼不但是放松身心的好去处,而且也是欣赏艺术的好地方,更是社交应酬的地方。柳永的诗词为什么那么有名?除了让本人才华横溢外,最主要的就是这些青楼女子的传唱,所谓“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多半是这些青楼女子的功劳。《集异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大唐开元年间,天寒微雪,正适合聚会喝酒取暖,于是王之涣与王昌龄、高适三位好友相约到旗亭喝酒,当时正好几个歌妓在此地卖唱。当时所唱的曲子,就是一些流行的诗词。这时,王昌龄突然想到一个好点子,他说:“光喝酒,没意思,不如我们各擅诗名,不知究竟谁胜于谁,今天看这些人唱谁的诗多,谁就是优胜者。”大家一看,很有意思,于是赌局开始。只见第一个歌妓唱的是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自然得意洋洋。接着第二个唱的是高适的“开箧泪沾臆”,高适也很高。到第三个唱的还是王昌龄的“奉帚平明金殿开”。这时一旁的王之涣坐不住了,说:“这几个都是普通的歌妓,唱的都是下里巴人的诗作,应该听最漂亮的歌妓唱谁的诗。”并发誓如果唱的不是我的,我从此绝笔之类的。不久,那个最漂亮的歌妓开口了,果然是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三人不觉大笑起来。由此可见,歌姬、青楼女子是诗词歌赋的主要传播者,当然,音乐舞蹈也是。事实上,青楼还是重要的社交场所。青楼女子,训练有素,既温柔多情,又口齿伶俐,弹得琴,唱得曲,说的笑话,还能打情骂俏,雅俗共赏,效果极佳。所以,古人的社交应酬,不少都安排在青楼,边喝酒边谈生意,还能欣赏歌舞,岂不美哉!那么,古代男人为何喜欢去青楼呢?这恐怕是主要在于只有与青楼女子才有可能建立一种无拘无束、轻松自由的异性朋友关系。青楼女子与才子,岂非才子佳人?因此,青楼并等于妓院,青楼女子并非妓女,她们是当时中国最有才华、最有文化、最漂亮的女人,而且她们传承了很多好的文化。只可惜现在有青楼却没文化,有青楼女子却没才艺。

《骆驼祥子》每章概括

骆驼祥子每章内容概括:第一章:祥子生长在乡间,失去了父母和几亩薄田,十八岁时进城来拉车。经过不懈的艰苦努力,他买到了自己的一辆新车,成了北平城一流的洋车夫。
第二章:祥子买上新车才半年,北平街上就流传爆发战争的消息,一天祥子怀着侥幸心理贪图高车费往清华拉客人,结果被军阀队伍抓去当差,车也被抢走。


第三章:祥子连夜带了逃兵丢下的三匹骆驼逃命,天亮的时候来到一个村庄,他把三匹骆驼卖给一位养骆驼的老人,得到三十五元钱。
第四章:祥子病倒在海甸一家小店里,迷迷糊糊地过了三天。这三天里,他与三匹骆驼的关系由梦话或胡话中被人家听了去,从此他便有了“骆驼祥子”的绰号。他强打精神,回到人和车厂。人和车厂老板刘四爷,有个女儿叫虎妞。祥子将卖骆驼所得除掉路上花费剩余的三十元寄存在刘四爷那里,希望继续积攒,再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第五章:祥子仍然省吃俭用,但他的思想和为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在杨家拉上“包月”只四天就被折磨得不得不辞掉了。
第六章:离开杨家回到人和车厂,虎妞请祥子喝酒。酒后,在迷迷糊糊中祥子被虎妞骗上了床。事后,祥子心里万分矛盾,对虎妞既愤恨又想念,同时还夹杂着害怕。

第七章:祥子到曹家拉包月,曹先生一家对他很好,很尊重他。一天夜里,祥子拉曹先生回家,不小心撞到石头上,他和曹先生都摔伤了,祥子很难受,但曹先生丝毫也没有责备他。
第八章:同在曹家帮佣的高妈劝祥子把钱拿去放高利贷或者存进银行来生利息,祥子都不敢;高妈劝祥子起会,他也不敢。年关将到,祥子打算买点礼物去探望刘四爷并要回寄存在那里的钱,这时虎妞却找上门来。


第九章:虎妞把祥子寄存在刘四爷那儿的钱拿来还他,并跟他说她怀孕了,要求他娶她。她还为祥子设计了一条讨好刘四爷骗取刘四爷同意他们婚事的计策。祥子心乱如麻,借酒浇愁。
第十章:祥子在小茶馆里等曹先生,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车夫因为又冷又饿晕倒在茶馆门口,祥子买来十个包子请老车夫和他的孙子小马儿吃。老车夫的遭遇给祥子以沉重的打击,他发现即使有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到老来也是很可怕的。


第十一章:祥子拉曹先生回家的途中发现被人跟踪了,曹先生让他改走左先生家,然后要他到曹家报信。他才回到曹家,就被孙侦探抓住了,孙侦探威逼利诱,最后祥子把闷葫芦罐里的所有积蓄都给了孙侦探来“保命”。
第十二章:祥子逃离曹家,走投无路。重新回到曹家,遇着高妈。高妈要祥子留下来看家,自己去左家投靠曹先生。祥子担心在曹家不安全,就翻墙到隔壁的王家找车夫老程。在老程的屋里辗转反侧一夜未眠。曹先生是个进步正直的知识分子。他的学生阮明整天忙于社会活动,功课不及格,却要求曹先生让他及格,曹先生没有答应,阮明便到党部诬告曹先生是“乱党”。

第十三章:天亮了,祥子无处可去,只好又回到人和车厂。见他回来,虎妞很高兴。刘四爷正准备庆寿,就叫祥子帮忙。虎妞偷偷给祥子两块钱,让他去买一份寿桃,还要他勤快一点给四爷好印象。
第十四章:刘四爷庆寿那天,吃早饭时,车夫们把对刘四爷的不满都发泄到祥子身上,祥子气得差点和他们打起来。看到祝寿的人携妻带子,刘四爷感到自己的孤单,心情变得很郁闷。他看到虎妞对祥子的亲热劲儿,火上心头。当着众人的面,父女俩吵得不可开交,虎妞索性公开了她和祥子的关系。刘四爷把祥子也臭骂了一顿。


第十五章:虎妞让冯先生把祥子带到天顺煤厂去,她在毛家湾一个大杂院里租到两间小北房,准备了结婚的一切物事,定了喜日,给钱让祥子去买了新衣,他们俩就这样结合了。新婚之夜,祥子才知道原来虎妞的怀孕是假,是专为骗他的。祥子气愤难当,第二天,他真想一走了之,可是走到哪里去呢?最后,他还是回到了虎妞那里。他希望虎妞拿钱给他买车,而虎妞却不要他继续拉车,她让他去向刘四爷陪罪,希望重新回到刘家。
第十六章:虎妞和祥子租住的大杂院里住的都是穷苦人,虎妞喜欢在他们面前显摆自己的富有。元宵节过后,祥子再也忍受不了清闲的日子了,他不声不响地拉起了车,而且决心不论虎妞怎么反对他都要拉车。虎妞想回到人和车厂,又担心刘四爷不接受。祥子偷偷到人和车厂附近观察,发现车厂的招牌换了。


第十七章:祥子打听明白,刘四爷把人和车厂卖了,带着钱外出看世界了。虎妞依靠父亲的希望落空了,无奈之下只好拿钱买车给祥子拉。同一杂院的二强子卖了女儿小福子,买了车;不久打死老婆,为给老婆埋葬,把车卖给了虎妞。小福子被军官买走当小老婆不到一年,军官不声不响地走了,把她给丢下;她只好又回到家中,她和虎妞成了好朋友;小福子的父亲逼她卖淫,虎妞主动把房子租借给她用,从中获利。
第十八章:二强子看着女儿卖淫,心情矛盾痛苦。虎妞真的怀孕了。六月十五那天,先是烈日当空,晒得人喘不过气来;午后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在这冰火两重天里,


骆驼祥子的每一章节主要内容

第一章:祥子生长在乡间,失去了父母和几亩薄田,十八岁时进城来拉车。经过不懈的艰苦努力,他买到了自己的一辆新车,成了北平城一流的洋车夫。第二章:祥子买上新车才半年,北平街上就流传爆发战争的消息,一天祥子怀着侥幸心理贪图高车费往清华拉客人,结果被军阀队伍抓去当差,车也被抢走。第三章:祥子连夜带了逃兵丢下的三匹骆驼逃命,天亮的时候来到一个村庄,他把三匹骆驼卖给一位养骆驼的老人,得到三十五元钱。第四章:祥子病倒在海甸一家小店里,迷迷糊糊地过了三天。这三天里,他与三匹骆驼的关系由梦话或胡话中被人家听了去,从此他便有了“骆驼祥子”的绰号。他强打精神,回到人和车厂。人和车厂老板刘四爷,有个女儿叫虎妞。祥子将卖骆驼所得除掉路上花费剩余的三十元寄存在刘四爷那里,希望继续积攒,再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第五章:祥子仍然省吃俭用,但他的思想和为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在杨家拉上“包月”只四天就被折磨得不得不辞掉了。第六章:离开杨家回到人和车厂,虎妞请祥子喝酒。酒后,在迷迷糊糊中祥子被虎妞骗上了床。事后,祥子心里万分矛盾,对虎妞既愤恨又想念,同时还夹杂着害怕。第七章:祥子到曹家拉包月,曹先生一家对他很好,很尊重他。一天夜里,祥子拉曹先生回家,不小心撞到石头上,他和曹先生都摔伤了,祥子很难受,但曹先生丝毫也没有责备他。第八章:同在曹家帮佣的高妈劝祥子把钱拿去放高利贷或者存进银行来生利息,祥子都不敢;高妈劝祥子起会,他也不敢。年关将到,祥子打算买点礼物去探望刘四爷并要回寄存在那里的钱,这时虎妞却找上门来。第九章:虎妞把祥子寄存在刘四爷那儿的钱拿来还他,并跟他说她怀孕了,要求他娶她。她还为祥子设计了一条讨好刘四爷骗取刘四爷同意他们婚事的计策。祥子心乱如麻,借酒浇愁。第十章:祥子在小茶馆里等曹先生,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车夫因为又冷又饿晕倒在茶馆门口,祥子买来十个包子请老车夫和他的孙子小马儿吃。老车夫的遭遇给祥子以沉重的打击,他发现即使有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到老来也是很可怕的。第十一章:祥子拉曹先生回家的途中发现被人跟踪了,曹先生让他改走左先生家,然后要他到曹家报信。他才回到曹家,就被孙侦探抓住了,孙侦探威逼利诱,最后祥子把闷葫芦罐里的所有积蓄都给了孙侦探来“保命”。第十二章:祥子逃离曹家,走投无路。重新回到曹家,遇着高妈。高妈要祥子留下来看家,自己去左家投靠曹先生。祥子担心在曹家不安全,就翻墙到隔壁的王家找车夫老程。在老程的屋里辗转反侧一夜未眠。曹先生是个进步正直的知识分子。他的学生阮明整天忙于社会活动,功课不及格,却要求曹先生让他及格,曹先生没有答应,阮明便到党部诬告曹先生是“乱党”。第十三章:天亮了,祥子无处可去,只好又回到人和车厂。见他回来,虎妞很高兴。刘四爷正准备庆寿,就叫祥子帮忙。虎妞偷偷给祥子两块钱,让他去买一份寿桃,还要他勤快一点给四爷好印象。第十四章:刘四爷庆寿那天,吃早饭时,车夫们把对刘四爷的不满都发泄到祥子身上,祥子气得差点和他们打起来。看到祝寿的人携妻带子,刘四爷感到自己的孤单,心情变得很郁闷。他看到虎妞对祥子的亲热劲儿,火上心头。当着众人的面,父女俩吵得不可开交,虎妞索性公开了她和祥子的关系。刘四爷把祥子也臭骂了一顿。第十五章:虎妞让冯先生把祥子带到天顺煤厂去,她在毛家湾一个大杂院里租到两间小北房,准备了结婚的一切物事,定了喜日,给钱让祥子去买了新衣,他们俩就这样结合了。新婚之夜,祥子才知道原来虎妞的怀孕是假,是专为骗他的。祥子气愤难当,第二天,他真想一走了之,可是走到哪里去呢?最后,他还是回到了虎妞那里。他希望虎妞拿钱给他买车,而虎妞却不要他继续拉车,她让他去向刘四爷陪罪,希望重新回到刘家。第十六章:虎妞和祥子租住的大杂院里住的都是穷苦人,虎妞喜欢在他们面前显摆自己的富有。元宵节过后,祥子再也忍受不了清闲的日子了,他不声不响地拉起了车,而且决心不论虎妞怎么反对他都要拉车。虎妞想回到人和车厂,又担心刘四爷不接受。祥子偷偷到人和车厂附近观察,发现车厂的招牌换了。第十七章:祥子打听明白,刘四爷把人和车厂卖了,带着钱外出看世界了。虎妞依靠父亲的希望落空了,无奈之下只好拿钱买车给祥子拉。同一杂院的二强子卖了女儿小福子,买了车;不久打死老婆,为给老婆埋葬,把车卖给了虎妞。小福子被军官买走当小老婆不到一年,军官不声不响地走了,把她给丢下;她只好又回到家中,她和虎妞成了好朋友;小福子的父亲逼她卖淫,虎妞主动把房子租借给她用,从中获利。第十八章:二强子看着女儿卖淫,心情矛盾痛苦。虎妞真的怀孕了。六月十五那天,先是烈日当空,晒得人喘不过气来;午后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在这冰火两重天里,祥子都拉着车,他终于病倒了。第十九章:祥子病了一个月,还没完全康复就拉上了车,没几天,他又病了,一病又是一个月。祥子生病期间,小福子来和他说说话,虎妞醋劲大发,有意破坏小福子的“生意”,小福子忍受屈辱拉着弟弟来向她赔罪,两人重归于好。为了维持生计,祥子拼命拉车挣钱;虎妞怀孕之后,不运动又贪嘴。最后因难产而死。第二十章:祥子卖了车,安葬虎妞,小福子表示愿意与他过日子。祥子许诺,保证混好了来找她。祥子在新的车厂,交了朋友,吸卷烟上瘾,他在夏家拉上了包月。第二十一章:到了秋天,祥子禁不住诱惑,竟与夏太太发生了关系,而且得了病。他离了夏家,回到车厂。他虽然有时也还想要强,还想买车,也想念小福子,但这样的念头只是一闪即逝的。他变得懒惰了,学会了打架。一天晚上,他意外地拉上了刘四爷,刘四爷问虎妞的下落,他答了“死了”就扬长而去。第二十二章:祥子去找曹生,他说了自己的所有遭遇让他给自己出注意,曹先生要祥子拉他家的车并让小福子在曹家打下手,祥子看到了希望。他去大杂院却找不到小福子。第二十三章:祥子遇到了小马儿的祖父,他给出主意。祥子去白房子找小福子,却发现小福子不堪娼妓生活,吊死在松树林中,祥子从此变得腐败堕落。第二十四章:阮明想利用祥子,不料却被祥子以六十元出卖而丢了性命。祥子已经不能拉车,他靠给人送殡来度着残余的时日。“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堕落成为“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祥子是老舍的作品《骆驼祥子》里的主人公。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但这个愿望在经过多次挫折以后,终于完全破灭。他丧失了对于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原来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盘辗得粉碎。扩展资料《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舒庆春)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内容简介《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 祥子来自农村,是个破产的青年农民,勤劳、纯朴、善良,保留着农村哺育他、教养他的一切,却再也不愿意回农村去了。从农村来到城市的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是祥子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凭着勤劳和坚忍,他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但刚拉半年,车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祥子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三匹骆驼。祥子没有灰心,他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克己地拉车攒钱。可是,还没有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泡影。当祥子又一次拉上自己的车,是以与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好景不长,因虎妞死于难产,他不得不卖掉人力车去料理丧事。至此,他的人生理想彻底破灭了。再加上他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连遭生活的打击,祥子开始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不再像从前一样以拉车为自豪,他厌恶拉车,厌恶劳作。被生活捉弄的祥子开始游戏生活, 吃喝嫖赌。为了喝酒,祥子到处骗钱,堕落为“城市垃圾”。最后,靠给人干红白喜事做杂工维持生计。祥子由一个“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底层劳动者沦为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参考资料:骆驼祥子-百度百科

上一篇:产品结构图

下一篇:故乡 许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