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活佛查询系统的建立目的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佛协西藏分会会长、西藏孝登寺第七世珠康活佛。他认为上线藏传佛教活佛查询系统有四个目的:第一句话:意义很重要。他说,查询系统的上线是推动宗教教务公开的重要措施,对于进一步规范活佛转世事务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利教利国,功德无量。第二句话:现实针对性很强。他说,近年来,一些人在藏区和内地冒充活佛招摇撞骗,损害信教群众利益,败坏藏传佛教和活佛群体的声誉。第三句话:高僧的呼声很高。他说,很多藏传佛教活佛高僧强烈呼吁对藏区的活佛重新进行登记造册上网,方便社会公众查询。第四句话:效果会很好。他说,现在有了活佛查询系统,有助于更好地保护藏传佛教界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增进社会各界对藏传佛教和活佛群体的了解。
藏传佛教活佛查询系统的如何使用
先告诉各位在哪可以查——查询系统在中国佛教协会网站、国家宗教事务局网站和中国西藏网同步上线,只需要打开三家网站的首页,就能看到链接。还专门开发了移动版界面和二维码,实现了手机查询。查询系统好用不好用——经格桑亲自试用,查询不需要注册,只要输入手机号码,将收到的短信验证码正确提交后就可以登陆。然后输入活佛的姓名、法号、身份证号、活佛证号、所在寺庙中任一项信息,就可进入详细信息页面。如果不清楚活佛的准确信息,系统还提供模糊查询服务,输入关键词即可查询。查询系统还设有留言板块,大家可以反馈使用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宝贵意见,会有专人及时处理和改进。
藏传佛教活佛查询系统的查询内容
藏传佛教活佛查询系统提供按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认定、经政府批准的境内活佛的信息查询,可以查到活佛的8项信息,分别是照片、姓名、法名、法号、出生年月、教派、活佛证号和所在寺庙,照片都打上了中国佛教协会的水印,防止盗用。这次上线的是第一批共870名活佛的信息,四川等一些地方的活佛信息正在核查中,很快也会公布。查询系统将不断更新数据库,今后新批准认定活佛信息都将及时录入,实现每一位真正的活佛都可查询。
文学包括哪些方面?
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1、中国文学奖老舍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并称当代中国四大文学奖。2、文学巨匠古希腊诗人荷马; 意大利诗人但丁; 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歌德; 英国积极浪漫主意诗人拜伦;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 印度作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泰戈尔; 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 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
什么是文学啊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比较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文学是属于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扩展资料(一)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古今中外都曾把一切用文字书写的书籍文献统称为文学。现代专指用语言文字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故又称“语言艺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曾将文学分为韵文和散文两大类,现代通常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影视文学等体裁。在各种体裁中又有多种样式。(二)孔门四科之一, 《论语·先进》:“文学,子游、子夏。”邢炳疏:“若文章博学,则有子游、子夏二人也。”亦指教贵族子弟的学科。《宋书·雷次宗传》:“上留心艺术,使丹阳尹何尚之立玄学,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学,司徒参军谢元立文学。”(三)指辞章修养,元结《大唐中兴颂序》:“非老于文学,其谁宜为?”(四)官,汉代置于州郡及王国,或称“文学掾”,或称“文学史”,为后世教官所由来。汉武帝为选拔人才特设“贤良文学”科目,由各郡举荐人才上京考试,被举荐者便叫“贤良文学”。“贤良”是指品德端正、道德高尚的人;“文学”则指精通儒家经典的人。魏晋以后有“文学从事”之名。唐代于州县置“博士”,德宗时改称“文学”,太子及诸王以下亦置“文学”。明清废。(五)文学是艺术的一个门类,属社会意识形态。中国在先秦时,含文学与博学二义。现代专指以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并作用于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国一般分其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等四类。(六)文学具有全人类性、社会性、民族性、人民性、阶级性和真实性等。文学的发展是受文学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一般说,文学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文学的社会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认识作用,二是教育作用,三是美感作用。三种作用同时发生,构成了文学的社会功能。(七)文学,意识的产物,生活的反映,文学是客观的东西到了人的头脑中后,人重新组织编出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东西。(八)文学不管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存在着,但是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有不同之处。例如:外国的小说分类和中国的有所不同。(九)文艺复兴之后,世界对文学的定义逐步演变成:文学即一种以文字语言为载体的艺术。因为其载体为语言文字,所以区别于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
生根活佛是宁玛教活佛还是本教活佛?
生根活佛即是“宁玛巴教”的活佛,也是“雍仲本教”的活佛,
生根活佛是普贤佛大日如来的化身佛,在藏地,生根活佛是一位众所周知的伏藏法王,曾经十二次转世降临人间为众生传法。他曾经转世为“宁玛巴教”的法王-- 结尊生根翁述,在“宁玛巴”的教派中,他是最高的领袖和伏藏法王。生根活佛也曾经转世为“雍仲本教”法王以及萨迦寺的住持人等等,曾在岩石上留下了各种神通奇印,很多次圆寂时全身都变成了虹化光。
为了研究“雍仲本教”的法门到底是不是能成佛的大乘佛法,生根活佛博览了“雍仲本教”的经书多达一千多部。他不仅学习了雍仲本教的教理,而且还专门到宁玛教派、萨迦教派等五大教派的寺庙去学习了很多年,最终生根活佛还是选择了按照“雍仲本教”的“象雄耳传大圆满法”来修行,因为“雍仲本教”就是一切正法之根、万法之源。生根活佛从十五岁至四十岁之间,曾得到了很多法门的经教传承。在西藏,除了生根活佛以外,根本没有第二个人同时得到过雍仲本教的“甘珠尔”和印度佛教的“甘珠尔”两种法的经教传承。
摘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162428.htm
生根活佛:为什么汉地就没有活佛?
昨天有一位网友向我提了一个问题,全文如下:“该怎样称呼您呢,怎样能规范合适而又不失礼仪?想请教您一个问题;为什么藏传佛教里有灵童转世,可以代代度人,而我们这儿却没有呢?佛菩萨好像是随缘度化,有法师说,有缘佛就来,无缘,佛不来,无缘佛也度不了,是不是因为汉人不如藏民信佛的多,不如藏民虔诚,所以福报不够,不能感招来佛菩萨啊?比如说,大家都知道您是生根活佛,而在我们中原内陆,为啥就没有大师,佛菩萨很明白地让大家知道他是转世的呢?而且还说,佛菩萨应化而来,要是身份大家都知道了他的身份,他就要走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恳请师傅解答!阿弥陀佛!”对于这位博友的请求,我在这里解答一下,希望能满足博友和同修们的心愿。 答:活佛与转世灵童这种说法是藏传佛教的特点,那么,只有藏地才有活佛与转世灵童,汉地就真没有吗?其实并非如此,只是汉地没有认定活佛的制度与习惯而已。实际上在汉地也有很多高僧大德和佛菩萨的转世,比如,达摩、玄奘、慧能等六位禅师,还有很多大德都是佛菩萨的转世,佛菩萨的转世无处不在,处处都在,只是我们不认识而已。佛说,有缘佛就来,无缘佛就不来,因为,无缘佛也度不了,这与民族和国家没有关系,却与人类的善缘有关系。藏民信佛比较虔诚,在佛缘上有些区别,但现在汉地很多信徒的虔诚已经超越了藏族人,而且现在汉人信佛的越来越多,他们的佛缘也很深。在中原有很多大德,但他们很多都隐身不现,都在谦虚与秘密地度人。真正佛菩萨的转世,不一定敲锣打鼓地去宣扬自己,他们不让别人知道自己是转世的,也同样能够度人。有些高僧度人是秘密而度,有些人是直接去度,有些人为了带动很多人,是打鼓敲锣地度人,只是方式不同罢了。另外,我们藏汉两个民族的文化、风俗、信仰等确实是有区别的。比如,如果我在藏地认定某某人是位活佛的话,藏族的老百姓就绝对相信了,没有人再会去怀疑,也没有人会问我,活佛你为何认定他就是活佛呢?而且,从此他们的心里就会接受那个人是活佛,一点也不怀疑。其他的民族可能会认为藏族的信仰有点迷信,实际上,他们是对信仰有个坚信不疑的虔诚心。但在汉地,如果我认定某某人是活佛,则很难有人相信,而且很多人还会产生疑心,可能还会有人问我,为什么他突然就变成活佛了呢?为什么我就不是活佛呢?我们俩不都是一样的人吗?活佛你是偏心才认定他是活佛的,或者可能还在背后说我,他一定是给了生根活佛什么好处了,才能认定他是活佛等等胡思乱想,乱猜乱语。 还有很多人喜欢自作聪明,但是,有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自己心理产生了一大堆疑心,自己却永远也解不开。汉地很多高僧大德是佛菩萨应化而来的,但他们却不愿意自己的身份让别人知道,他们走的时候,都是只留功,不留名而走的,他们来到人间的目的达到了!就会再去另外的世界度化众生。所以我们应该对所众生都生起恭敬心,特别是对修行之人。因为说不定哪位就是佛菩萨的再来人。阿弥陀佛!
佛家讲:菩提是什么意思?
“菩提”一词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菩提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证得了最后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达到了涅槃的程度。涅槃对凡夫来讲是人死了,实际上就是达到了无上菩提。梵语bodhi,巴利语同。意译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扩展资料:宗教渊源:菩提树似乎天生来就与佛教渊源颇深,据传说,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他年青时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谛。经过多年的修炼,终于有一次在菩提树下静坐了7天7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所以,后来佛教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印度则定之为国树。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