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战术战记

时间:2024-07-12 00:57:36编辑:coo君

春秋时期著名三大战役

  春秋时期有着以少胜多的著名三大战役,分别是齐鲁长勺之战(前684年) 、晋楚城濮之战(前634年) 和秦晋崤之战 (前633年),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春秋时期著名三大战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春秋时期著名三大战役之齐鲁长勺之战:   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鲁军迎战齐军于长勺(今山东曲阜北,一说今莱芜东北),后发制人而获胜的著名作战。春秋初期,齐、鲁两个相邻 军事 大国争衡,时有冲突。周庄王十二年,齐国因襄公之死发生内乱,鲁庄公以武力干预齐国立君之事,导致齐、鲁战于乾时(今山东桓台南),鲁军惨败,军力大损。齐桓公君位方定,不听主政大夫管仲“国未安”,不可轻动的 意见 ,急于对鲁用兵,以报鲁助公子纠争夺君位之仇。次年春,齐出动大军攻鲁,长驱深入鲁腹地,进逼鲁国都。鲁庄公发兵抗御。此时,居鲁国都郊外、出身低级贵族的曹刿,认为当政者愚陋浅识,未能远谋,为救国于危难,不顾乡人劝阻,毅然求见鲁庄公,问凭何而战。庄公初以衣食分赐臣下、祭祀十分虔诚作答,曹刿以其无利于民而不然,最终辅佐鲁庄公战胜强大的齐国。   春秋时期著名三大战役之晋楚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 ,是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晋、楚两国在城濮(今山东菏泽市鄄城西南)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互相征伐晋文公,战争频繁。公元前634年左右,楚国势力强盛,欲图称霸中原,企图北上。北方强国晋国自晋文公上位以来,实力逐渐恢复。晋文公知晓楚王图谋,遂先下手为强,与楚国发生战争。起初,晋国内乱,公子重耳出逃。他到了楚国时,楚成王热情招待他。闲谈中,成王问他: “你将来如回到晋国做国君时,如何来酬谢我?”重耳说: “像财宝这些东西,你们楚国均有的,如果我真能得返晋国,做了晋君,若我们两国不幸要打仗的话,那我就退避你三舍。”   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果真回到了晋国,做了国君,史称晋文公。之后,楚国发兵进攻宋国,宋国派人向晋国求救。文公因宋公曾待他很好,便召开众将商量,看如何救宋。当时情况是:想向楚国去说情,怕楚国不肯,如和楚去打仗,自己也不大愿意,而且又怕齐、秦不赞成,后来想出了一个 办法 。先答应宋国,并说明原因,叫他先和齐、秦联系,请齐、秦与楚交涉,送些礼物给齐、秦。而晋先出兵伐曹、卫,把曹、卫灭掉,将他们的土地分一些给宋,以补宋人的损失。   楚成王见晋欲去救宋,便叫其大将子玉不要去逼近晋师,和晋师打仗。说晋侯在外面逃亡了十九年,才回到了晋国,什么危险他都经历过,人情世故他都明白,此是天意所 决定 的,像这样的人是不能和他打仗的,告诫子玉要知难而退。可是这个子玉却不肯听,仍要和晋人打仗楚成王,于是派人向成王求战,说:“我不敢说一定要立功,只是想堵一堵那些说闲话人的嘴。成王听了不大高兴,就给他比较少的部队。   城濮交战时双方的阵容是:晋三军,即先轸为元帅,统率中军,郤溱辅佐,狐毛统率上军,狐偃辅佐。栾枝统率下军,胥臣辅佐。楚国也是三军,即令尹子玉以若敖之六卒统率中军。子西(斗宜申)统率左军。子上(斗勃)统率右军。楚的仆从国郑、许军附属楚左军,陈、蔡军附属楚右军。   四月六日,晋军在城濮严阵以待楚军。子玉狂傲声称:"日必无晋矣。"当两军接触之时,晋下军佐胥臣率所部用虎皮蒙在马身上,首先冲击楚右翼的陈、蔡军,陈、蔡军惊骇逃散,楚右军溃败。楚子玉、子上见右军溃败,怒火中烧,加强对晋中军和上军的攻势。晋右翼上军狐毛设将、佐二面旗帜,令二旗后退,引诱楚军。晋下军栾枝所部也以车辆曳树枝奔驰而伪装后退。楚子玉以为晋右翼败退,令楚左军追击,所以对陈、蔡及右翼军溃败并未理会。楚左军追击晋上军时,侧翼暴露,晋先轸、郤溱率中军拦腰截击,狐毛、狐偃率上军夹攻楚左军,楚左军溃败。楚子玉见左、右军皆败,遂下令中军停止进攻,得以不败。子玉率残兵退出战场,晋军进占楚军营地,休整三日后,胜利班师。   城濮一战中,晋国大胜,晋文城濮之战公建立了霸权,楚国北进锋芒受到挫折,被迫退回桐柏山、大别山以南地区。中原诸侯无不朝宗晋国。   春秋时期著名三大战役之秦晋崤之战 :   崤之战是春秋时期发生晋秦争霸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周襄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27年),晋襄公率军在晋国崤山(今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战沟)隘道全歼偷袭郑国的秦军的重要伏击歼灭战。   秦是春秋时的西方大国,穆公在位时又以贤名著称。他重用百里奚、蹇叔等一批贤臣,国势渐强,从此竭力图谋向东发展,参与中原争霸斗争。他先后支持晋惠公、晋文公二位国君归国,其目的也正在于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而在东方寻求盟国或立足点。晋在文公时,同秦国保持了一段良好的关系。在城濮之战中,秦又出兵助晋,帮助晋文公登上了霸主的宝座。   周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30 年),晋文公会同秦穆公围攻郑国,讨伐郑国对晋怀有二心。晋军驻在函陵(今河南新郑县),从东、北方面围郑;秦军驻在氾南(今河南中牟县南),从西面围郑。郑文公为挽救国家危机,派特使烛之武劝说秦穆公:晋、秦围郑,郑国知道要灭亡了。但是郑国灭亡对于秦国来说并无好处,它只会增强晋国的力量。而晋国力量的增强则是秦国力量的削弱。如果不灭郑国,而留下它作为秦国的东道主,供奉秦国往来的使臣,这对于秦不是更好吗?何况,贵君曾有恩于晋君,晋君答应割给秦焦、瑕之地,但晋君早晨渡河归国,晚上就对秦国设防。晋如果向东并吞了郑国,那么向西不侵掠秦国,土地从哪里取得?所以灭郑其实是损害秦国以利于晋国的下策,请贵君考虑吧!   烛之武一席话使秦穆公如梦初醒,他不但不再助晋灭郑,反而与郑国单独结了盟,并留下杞子、逢孙、扬孙三位大夫助郑戍守,自己则率兵归国了。   秦军撤退后,晋大夫狐偃等对穆公的背信弃义行径大为不满,主张攻击秦军。晋文公则从大处着眼,认为秦有恩于晋,攻击秦军是不仁。   同时,晋为保持中原霸权,失去秦国这样一个盟友也是不智。所以,晋也与郑国媾和,然后退了兵。晋、秦伐郑事件虽然这样结束了,但它却为秦、晋交兵种下了远因。   周襄王二十四年,郑文公、晋文公先后谢世。戍郑的秦大夫杞子等向穆公密报,说他们掌握着郑国都城的城防,建议穆公派兵偷袭郑国,由他们作内应,则郑国可灭。秦穆公多年以来处心积虑谋求向东发展,这个建议正中下怀,如能袭取郑国,即可进入中原,分享晋国的霸权。于是,穆公向大夫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辛劳大军远道奔袭,这是我从未听说过的。跨越千里去袭击别人,人家怎么会不知道?我军长途跋涉,精疲力尽,人家有所准备,是不会 成功 的。但袭郑的诱惑力很大,穆公主意早已拿定,遂不听蹇叔意见, 命令 百里孟明、西乞术、白乙丙三帅率兵东进。   秦军袭郑,由秦都雍(今陕西凤翔县)至郑都(今河南新郑县),历程一千五百余里,中经桃林、肴函、轘辕、虎牢等数道雄关险塞,是一次冒险性的军事行动。   周襄王二十五年,春二月,秦军经过王都洛邑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表现轻佻无礼。秦军行抵滑国(在今河南偃师县之缑氏镇),遇郑国到周做生意的商人弦高。弦高见状,一面以滑国国君名义先送四张牛皮,然后送牛十二头,犒劳秦军,说:"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厚)敝邑,为从者之淹(久),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一面派人乘传车急回国内 报告 。   郑穆公获得弦高报告,立即派人去探察秦将所居的馆舍,见秦兵已"束载、厉兵、秣马",准备作战了。于是,郑穆公派大夫皇武子辞谢秦将说:君等久留在敝国,敝国已无法供应粮秣、牛羊。听说君等要离开,郑国有原圃,就像秦国有具囿一样,请你们自己去猎取麋鹿,让我们闲暇一下如何?秦将见机密已泄,杞子逃亡到齐,逢孙、扬孙逃亡到宋。   秦帅孟明见内应已逃遁,郑国有了准备,认为"攻之不克,围之不继",不如退兵,就袭灭滑国,满载战利品而还。   晋在文公的国丧之中,得到秦国偷袭郑国的情报,中军帅先轸认为,秦穆公不听蹇叔忠告,而以贪婪兴师,这是上天赐给我们击敌的机会,力主攻击秦军。大夫栾枝则认为没有报答秦穆公赐给的恩惠,反而攻击他的军队,这不是为先君着想。先轸说:"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又说:"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襄公采纳了先轸建议,发兵击秦,并联合姜戎一道行动。襄公穿着丧服亲自督军,梁弘为他驾车,莱驹做车右。晋与姜戎联军在肴函地区的东、西肴山之间设下埋伏。公元前627 年四月,秦军进入埋伏圈,在晋与姜戎夹击下,全军覆没,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三帅被俘。晋军全胜而归,文嬴(文公夫人,襄公嫡母)向襄公请求释放秦国三帅,说他们是构成秦、晋二君间隙的罪魁,请让他们回国去接受杀戮。襄公即释放了秦国三帅。先轸得知,责备襄公处置失当。襄公又命阳处父去追击,秦三帅已登舟渡河。孟明等三帅回到秦国,穆公不但没有加罪,反而更加信用,使专任军事。   周襄王二十七年,秦孟明率师伐晋,战于彭衙(今陕西白水县东北),秦师失败。同年冬,晋大夫先且居率宋、陈、郑联军伐秦,取汪及彭衙而还。次年,秦穆公亲自率军伐晋,渡过黄河,焚烧船只,以示决心死战。攻取晋国的王官(在今山西闻喜县南)及郊(闻喜西)。晋人不出,秦军掉头向南,由茅津再渡黄河,到达肴山,封肴中秦军尸骨而后还。此二役则是肴战之余波。   肴之战是春秋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它的爆发不是偶然的,而是秦、晋两国根本战略利益矛盾冲突的结果。秦在肴之战中轻启兵端,孤军深入,千里远袭,遭到前所未有的失败。从此秦国东进中原之路被晋国扼制,穆公不得不向西用兵,"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肴之战标志晋、秦关系由友好转为世仇。此后秦采取联楚制晋之策,成为晋在西方的心腹大患。而晋国为保持霸主地位,也不得不在西、南二方对付秦、楚两大国的挑战。所以,楚虽未参加郩之战,但却是肴之战的最大受益者。

[create_time]2022-07-20 12:49:13[/create_time]2022-07-30 07:26:2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爱创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92c827.kLT93-3VEj2Xt3LY2qUdBA.jpg?time=4761&tieba_portrait_time=4761[avatar]TA获得超过774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11[view_count]

春秋战国三大战役

  春秋战国时期,七国纷争,其中爆发了最著名的三大战役,你知道是什么吗?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春秋战国三大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春秋战国三大战役之桂陵之战   战国中期,齐、魏、燕、赵、韩、楚、秦七雄并立,征战频繁。公元前354年,魏国派大将庞涓率8万精兵进攻赵国,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赵国苦战了一年,眼看就要撑不住了,急忙向盟国齐国求救。齐威王正欲向外扩张,于是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兵8万去救赵国。   孙膑是兵圣孙武的后代,出生于齐国。他曾拜兵学家鬼谷子为师,与魏国大将庞涓是同窗好友。但庞涓做了魏国大将后,十分嫉妒孙膑的才能,将他骗到魏国施以膑刑(去膝盖骨),欲使其永远不能领兵打仗。后孙膑千方百计才逃出回齐国,并被齐威王重用。   孙膑终于得到一个向庞涓复仇的机会。但他并没有急于与庞涓在战场上相见。他劝田忌放弃领兵直趋邯郸,与魏军决战的计划,趁魏军主力出兵在外,国内防务空虚之际,直捣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迫使远在异国的魏军“释赵而自救”。等庞涓回兵时,中途予以截击,这样既救了赵,又能给魏国以沉重打击,是一举而两得。   田忌采纳了孙膑“批亢捣虚”、“围魏救赵”的战法,挥师直逼魏国 军事 重镇平陵(今山东定陶)。齐军攻打平陵的行动并不坚决,庞涓也不急于回救,继续竭尽全力攻克邯郸。直到魏军已占领邯郸,损兵折将急需休整时,孙膑才建议齐军挥师直捣魏都大梁,逼魏惠王十万火急 命令 庞涓统兵回救。庞涓接令后,不得不放弃邯郸,抛弃辎重,昼夜兼程回师。孙膑判断魏军回师必经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立即率齐军主力北上,在桂陵设下埋伏。当魏军经长途跋涉行至桂陵时,以逸待劳的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庞涓只身逃回魏国(一说被俘后放回)。   春秋战国三大战役之马陵之战   发生时间: 公元前342年   所属年代: 春秋战国时代   发生地点: 马陵(今山东范县西南)   事件介绍:   战国时期,齐军在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歼灭魏军的著名伏击战。   周显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43),魏发兵攻韩,韩向齐求救。齐应允救援,以促韩竭力抗魏。但鉴于战事初起,魏、韩双方实力未损,过早出兵对齐不利,直到韩军五战俱败,情况危急,魏军也十分疲惫,才发兵相救。   二十七年,齐威王以田忌为主将,田婴、田盼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运用“围魏救赵”战法(见桂陵之战),率军直趋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围。魏军果然撤回大梁,并以太子申为上,庞涓为将,率兵10万东出外黄(今河南兰考东南),迎击齐军。孙膑认为,魏军悍勇,不可贸然决战,只可利用魏军向来轻视齐军和庞涓求胜心切的弱点,“因其势而利导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乃避战示弱,退兵减灶,引诱魏军追击。太子申本有退军之意,庞涓不听,率军紧追。见齐军逐日减灶,以为齐军士气低落,逃亡严重,即丢下步兵,以轻车锐骑兼程追击。齐军退至树木茂密、道狭地险的马陵。孙膑计算行程,判断魏军将于日落后追至,即引军埋伏。经长途追击而疲惫不堪的魏军,于孙膑预计时间进入设伏地域。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败,庞涓愤愧自杀。齐军乘胜进攻,俘太子申,全歼魏军。   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始终居于主动地位。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   春秋战国三大战役之长平之战   中国 历史 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   《孟子·离娄》描绘战国时期的战争场面是:“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 杀人盈城。”纵观烽火连天、刀光剑影的270年战国历史,可知孟老夫子的这番话并没 有夸张的成分。当然,就战争规模之大,杀伤程度之烈而言,在当时的众多战争中,没 有比秦、赵长平之战更为惊心动魄的了。   长平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60年,是秦、赵之间的一次战略决战。在战争中,秦军贯 彻正确的战略指导,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最 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   秦国自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以来,制定正确的兼并战略:奖励耕战,富国强兵, 国势如日中天;连横破纵,远交近攻,外交连连得手;旌旗麾指,铁骑驰骋,军事胜利 捷报频传。100余年中,蚕食缓进,重创急攻,破三晋,败强楚,弱东齐,构成了对山 东六国的战略进攻态势。在秦国的咄咄兵锋面前,韩、魏屈意奉承,南楚自顾不暇,东 齐力有不逮,北燕无足轻重。只有赵国,自公元前302年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军 事改革以来,国势较盛,军力较强,对外战争胜多负少,且拥有廉颇、赵奢、李牧等一 批能征惯战的将领,尚可与强秦进行一番周旋。   事情很清楚,秦国要完成统一六国的殊世伟业,一定得拔去赵国这颗钉子。 自然 , 赵国也不是好惹的,岂甘心束手就擒。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势所难免。 秦昭王根据丞相范睢“远交近攻”的战略构想,从公元前268年起,先后出兵攻占 了魏国的怀(今河南武陟西)、邢丘(今河南温县附近),迫使魏国亲附于己。接着又 大举攻韩,先后攻取了陉(今河南济源西北)、高平(今河南济源西南)、少曲(今河 南济源西)等地。并于公元前261年攻克野王(今河南沁阳),将韩国拦腰截为二段。 消息传来,韩国朝廷上下一片惊恐,赶忙遣使入秦,以献上党郡(今山西长治一带)向 秦求和。   然而,韩国的上党太守冯亭却不愿献地入秦,而是做出了献上党之地于赵的选择。 他的用意当然清楚:转移秦军锋芒,促成赵、韩携手,联合抵御秦国。 赵王目光短浅,在不计后果的情况下,接受平原君赵胜的建议,贪利受地,将上党 郡并入自己的版图。赵国的这一举动,无异于虎口夺食,引起秦国的极大不满,秦、赵 之间的矛盾因此而全面激化了。范睢遂建议秦王乘机出兵攻赵。秦王便于公元前261年 命令秦军一部进攻韩国缑氏(今河南偃师西南),直趋荥阳,威慑韩国,同时命令左庶 长王龁率领大军扑向赵国,攻打上党。上党赵军兵力不敌,退守长平(今山西高平西 北)。   赵王闻报秦军长驱东进,得地的喜悦早去了一半。只好兴师应战,派遣大将廉颇率 赵军主力开往长平,企图重新占据上党。廉颇抵达长平后,即向秦军发起攻击。遗憾的 是,秦强赵弱,赵军数战不利,损失较大。廉颇不愧为一名明智的将帅,他鉴于实际情 况,及时改变了战略方针,转取守势,依托有利地形,筑垒固守,以逸待劳,疲惫秦军。 廉颇的这一招很是奏效,秦军的速决势头被抑制了,两军在长平一带相持不决。 但是秦国的战争指导者毕竟棋高一着,他们运用谋略来打开缺口,为尔后的战略进 攻创造条件。一方面他们借赵国使者郑朱到秦国议和的机会,故意殷勤招待郑朱,向各 国制造秦、赵和解的假象,使赵国在外交上丧失了与各国“合纵”的机会,陷于被动和 孤立。另一方面,又采用离间计,派人携带财宝前赴赵都邯郸收买赵王的左右权臣,挑 拔离间赵王与廉颇的关系。四处散布流言:廉颇不足畏惧,他固守防御,是出于投降秦 军的目的,秦军最害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为将。终于借赵王之手,把廉颇从赵军主 帅的位置上拉了下来;并使赵王不顾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反对谏阻,任命赵括为赵军主 帅。   赵括是一个缺乏实战 经验 ,只会“纸上谈兵”的庸人。他上任后,一反廉颇所为, 更换将佐,改变军中制度,搞得赵军上下离心离德,斗志消沉。他还改变了廉颇的战略 防御方针,积极筹划战略进攻,企图一举而胜,夺回上党。 秦国在搞乱赵国的同时,也及时调整自己的军事部署:立即增加军队,征调骁勇善 战的武安君白起为上,代替王龁统率秦军。为了避免引起赵军的注意,秦王下令军 中严守这一机密:“有敢泄武安君为将者斩。”这个白起,可不是寻常人物。他是战国 时期最杰出的军事将领,久经沙场,曾大战伊阙,斩杀韩、魏联军24万;南破楚国,入 鄢、郢,焚夷陵,打得楚人丧魂落魄。只会背吟几句兵书的赵括哪里是他的对手。 白起到任后,针对赵括没有实战经验、求胜心切、鲁莽轻敌等弱点,采取了诱敌入 伏、分割包围而后予以聚歼的正确作战方针,对兵力作了周密细致的部署,造成了“以 石击卵”的强大态势。   白起的具体作战部署是,以原先的第一线部队为诱敌部队,等待赵军出击后,即向 预设主阵地长壁方面撤退,诱敌深入;其次,巧妙利用长壁构筑袋形阵地,以主力守卫 营垒,抵挡阻遏赵军的攻势,并组织一支轻装锐勇的突击部队,待赵军被围后,主动出 击,消耗赵军的有生力量;其三,动用奇兵2.5万人埋伏在两边侧翼,待赵军出击后, 及时穿插到赵军的后方,切断赵军的退路,协同主阵地长壁上的秦军主力,完成对出击 赵军的包围;其四,用5千精锐骑兵插入渗透到赵军营垒的中间,牵制和监视营垒中的 剩余赵军。   战局的发展果然按着白起所预定的方向进行。公元前260年8月,对秦军动态茫昧无 知的赵括统率赵军主力向秦军发起了大规模的出击。两军稍事交锋,秦军的诱敌部队即 佯败后撤。鲁莽的赵括不问虚实,立即率军实施追击。当赵军前进到秦军的预设阵地— —长壁后,即遭到了秦军主力的坚强抵抗,攻势受挫,被阻于坚壁之下。赵括欲退兵, 但为时已晚,预先埋伏于两翼的秦2.5万奇兵迅速出击,及时穿插到赵军进攻部队的侧 后,抢占了西壁垒(今山西高平北的韩王山高地),截断了出击赵军与其营垒之间的联 系,构成了对出击赵军的包围。另外的5000秦军精骑也迅速地插到了赵军的营垒之间, 牵制、监视留守营垒的那部分赵军,并切断赵军的所有粮道。与此同时,白起又下令突 击部队不断出击被围困的赵军。赵军数战不利,情况十分危急,被迫就地构筑营垒,转 攻为守,等待救援。   秦昭王听到赵军业已被包围的消息,便亲赴河内(今河南沁阳及其附近地区),把 当地15岁以上的男丁全部编组成军,增援长平战场。这支部队开进到长平以北的今丹朱 岭及其以东一带高地,进一步断绝了赵国的援军和后勤补给,从而确保了白起彻底地歼 灭被围的赵军。   到了9月,赵军断粮已达46天,内部互相残杀以食,军心动摇,死亡的阴影笼罩着 整支部队,局势非常危急。赵括组织了四支突围部队,轮番冲击秦军阵地,希望能打开 一条血路突围,但都未能奏效。绝望之中,赵括孤注一掷,亲率赵军精锐部队强行突围, 结果仍遭惨败,连他本人也丧身于秦军的箭镞之下。赵军失去主将,斗志全无,遂不复 再作抵抗,40余万饥疲之师全部向秦军解甲投降。这40余万赵军降卒,除幼小的240人 之外,全部为白起所残忍坑杀。秦军终于取得了空前激烈残酷的长平之战的彻底胜利。 长平之战中,秦军前后共歼赵军45万人,从根本上削弱了当时关东六国中最为强劲 的对手赵国,也给其他关东诸侯国以极大的震慑。从此以后,秦国统一六国的道路变得 畅通无阻了。   长平之战秦胜赵败的结局并不是偶然的。除了总体力量上秦对赵占有相对的优势外, 双方战略上的得失和具体作战艺术运用上的高低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秦军之所以取胜, 在于:首先是分化瓦解了关东六国的战略同盟;其次是巧妙使用离间计,诱使赵王犯下 置将不当的严重错误;其三是择人得当,起用富于谋略、骁勇善战的白起为主将;其四 是白起善察战机,用兵如神,诱敌出击,然后用正合奇胜的战法分割包围赵军,痛加聚 歼;其五是在战斗的关键时刻,秦国上下一体动员,及时增援,协调配合,断敌之援。 为白起实施正确的作战指挥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赵军之所以惨败,在于:第一,不顾敌强我弱的态势,贸然开战,一味追求进攻; 第二,临阵易将,让毫无实战经验的赵括替代执行正确防御战略的廉颇统帅赵军,中了 秦人的离间之计;第三,在外交上不善于利用各国仇秦的心理,积极争取与国,引为己 助;第四,赵括不知“奇正”变化、灵活用兵的要旨,既无正确的作战方针,又不知敌 之虚实,更未能随机制宜摆脱困境,始终处于被动之中;第五,具体作战中,屡铸大错。 决战伊始,即贸然出击,致使被围。被围之后,只知消极强行突围,未能进行内外配合, 打通粮道。终于导致全军覆灭的悲惨下场。

[create_time]2022-06-06 19:17:42[/create_time]2022-06-20 01:30:0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刚阳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a3002d3.quHGwluozlicJTypiQAQgw.jpg?time=689&tieba_portrait_time=689[avatar]TA获得超过829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326[view_count]

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战役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属于西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战役,希望能帮到你。   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战役   分界线:   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一般史学界以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为春秋战国分界线。关于春秋战国断代,历来说法不一:或以《春秋》绝笔之年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为春秋下限;或以周元王元年(前475年)为战国始年,或以周贞定王元年(前468年)。   根据《历代战争年表》(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版)统计,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是整个人类古典战争中最集中、最多发的一个时代。整个春秋时代有记载的战争395次。254年的战国时代,有记载的战争达230次。   秦帝国兴亡沉浮的五百多年(从秦立诸侯国到帝国二世灭亡,公元前771年,周平王封秦襄公为诸侯————前207年秦国灭亡,564年),是中国 历史 上最为自由奔放、充满活力的大黄金时代。用那个时候的话说,那是一个“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剧烈变化时代。用历史主义的话说,那是一个大毁灭、大创造、大沉沦、大兴亡,从而在总体上大转型的时代。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的转型,隶农贵族经济向自由农地主经济的转型,联邦制国体向**统治国体的转型,使中华民族在那个时代达到了农业文明的极致状态。 春秋战国 孕育 出的时代精神是强力竞争,强势生存。用当时的话说,就是“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所谓大争,就是争得全面,争得彻底,争得漫长,争得残酷无情。   春秋三百年左右的纷争组合,就像春水化开了河冰,打碎了古典联邦王国时代的窒息封闭,铁器出现、商业活跃、井田制动摇、天子权威削弱、新兴地主与士人阶层涌现,整个社会的生命状态**活跃起来。于是,旧制度崩溃了,旧 文化 破坏了,像瓦罐一样卑贱的平民奴隶雷鸣般躁动起来,高高的山陵塌陷了,深深的峡谷竟然崛起为巍巍大山!进入战国,这种纷争终于演变为大争,开始了强势生存的彻底竞争。弱小就要灭亡,落后就要挨打,成为几乎没有任何缓冲的铁血现实。彻底的变法,彻底的刷新自己,成为每个邦国迫在眉睫的生存之道。由此引发的人才竞争**裸白热化。无能的庸才被抛弃,昏聩的国君被杀戮,名士英才成为 天下 争夺的瑰宝,明君英主成为最受拥戴的英雄。名将辈出,大才如云,英主迭起。中华民族的所有文明支系都被卷进了这场全面彻底的大竞争之中!经济、 政治 、 军事 、文化,举凡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都在这种大争之中碰撞出最灿烂的辉煌。战争规模最大,经济改革最彻底,权力争夺最残酷,文化争鸣最激烈,民众命运与国家命运的联系最紧密,创造的各种奇迹最多,涌现的伟人最多……所有这些,都是后来的时代无法与之比肩的,甚至是无法想象的。   1,e阏与之战,是指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9年),赵国名将赵奢率军于阏与(今山西和顺西),击败秦军的一次奔袭作战。(秦昭襄王三十七年)   2,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五年农历四月至九月间,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前262年-前260年,秦昭襄王44年)   3,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围攻赵都邯郸,BC 353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今河南长垣)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4,阴晋之战,它是指周安王于十三年(这里指的是公元前389年),秦军为夺取被魏国占领的河西地区,而动用大约超过50万的大军攻打魏国,而魏军则在名将吴起的率领下,在阴晋(今陕西华阴东)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5,马陵之战:周显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魏国发兵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应允救援,以促韩国竭力抗魏国。齐威王以田忌为主将,田婴,田盼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运用“围魏救赵”战法,率军直趋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国之困。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位。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   6,柏举之战: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由吴王阖闾率领的3万吴国军队深入楚国,在柏举(今湖北省麻城市境内,一说湖北汉川北)击败楚军20万主力、继而占领楚国郢都。   7,城濮之战:前632年,四月初四,楚军和晋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交战。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据记载此战为先轸所谋划。   8,夫椒之战: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在吴楚争霸期间,吴王夫差率军在夫椒(今江苏太湖中洞庭山)大败越军的一场战争。为父阖闾报仇,俘获越王勾践。   9,长勺之战:发生于春秋时期周庄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交战于长勺,最后以齐国的失败、鲁国的胜利而告终。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派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部)相遇。鲁军按兵不动,齐军三次击鼓发动进攻,均未奏效,士气低落。之后鲁军一鼓作气,打败齐军。后乘胜追击,获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   10,邲之战,又称“两棠之役”,是春秋中期的一次著名会战,是当时两个最强大的诸侯国——晋、楚争霸中原的第二次重大较量。公元前597年,楚国围攻郑国,晋国派荀林父率三军救郑,双方在邲地(今河南郑州北)展开争夺,在作战中,楚军利用晋军内部分歧、指挥无力等弱点,适时出击,战胜对手,从而一洗城濮之战中失败的耻辱,在中原争霸斗争中暂时占了上风。楚庄王也由于此役的胜利而一举奠定了“春秋五霸”的地位。   11,崤之战:是春秋时期发生晋秦争霸战争中的一场 决定 性战役。周襄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27年),晋襄公率军在晋国崤山(今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战沟)隘道全歼偷袭郑国的秦军的重要伏击歼灭战。歼灭秦穆公3万人。   12,泓水之战:公元前639年秋宋襄公以盟主身份约楚成王以及陈国、蔡国、郑国、许国、曹国之君在盂(今河南省睢县西北)会盟,齐国和鲁国借故未到。宋襄公不顾公子目夷的建议,轻车简从赴会,以争取与会诸侯的信任,结果在会场上遭到楚成王的突袭被擒。楚成王挟之进攻宋都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西南),宋军坚守,数月未下。不久,在鲁僖公的调停下,楚成王于同年冬释放宋襄公。BC 638年宋楚战于泓水,宋国战败,泓水之战后,楚国在中原的扩张已无阻力。在其后数年间,楚国势力一度达到黄河以北,直到晋楚城濮之战后,楚国的扩张势头才得到遏制。宋国在泓水之战战败后沦为二流国家,未能在历史中发挥重要作用。   13,艾陵之战:公元前484年吴国在艾陵地区打败齐国军队的一次著名战役[1] 。周敬王三十六年,吴、鲁联军在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北)全歼十万齐军。公元前489年,吴国进攻陈国,次年攻鲁。公元前484年,夫差听说齐景公已死,联合鲁国进攻齐国,公元前484年5月27日,双方展开大战,大败齐军。吴俘获齐中军将国书及大夫公孙夏、闾丘明、陈书、东郭书等,并获革车八百乘、甲首三千,此为“艾陵之战”。艾陵之战是春秋时期规模较大、较彻底的围歼战,同时也是中国战争史上较早使用预备队的战例之一,此后预备队的作用为历代兵家所重视。   14,鸡父之战,是公元前519年(周敬王元年)夏季,吴楚争霸战争中,吴国为夺取淮河流域的战略要地州来(今安徽省凤台县),大败楚、顿、胡、沈、蔡、陈、许七国联军于鸡父(今河南省固始县东南)的作战。在战争中,吴军抓住战机,灵活用兵,以情报与谋略配合作战、出奇制胜,夺取州来。   15,鄢陵之战,是公元前575年(周简王十一年)晋国和楚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鄢陵(今河南省鄢陵县)发生的战争。在战争中,晋军善察战机,巧妙指挥,击败同自己长期争霸中原的楚国,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中原地区的优势地位。鄢陵之战是春秋战国经典战役之一,这场战争后,晋、楚两国都逐渐失去以武力争霸中原的强大势头,中原战场开始沉寂下来。   16,鞌之战又名鞍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之间发生于前589年六月十七的一场战斗。作战的地点是鞌。这场战争以晋国胜利而告终,但**消耗了交战双方的实力。   17,麻隧之战:是公元前578年(周简王八年)晋秦争霸战争中,以晋国为首的诸侯联军在秦地麻隧(今陕西省泾阳县北)击败秦国的作战。   18,修鱼之战:公元前317年,秦惠文王针对五国合纵攻秦,派樗里疾率秦军迎击。秦军出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北),在修鱼(今河南原阳西南)与魏、赵、韩 三国 联军决战,联军大败,伤亡8.2万余人,韩将申差等被俘。   19,济西之战:是燕国名将乐毅在济水(在今山东省济南西北)之西与齐国进行的战役。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统率燕、秦、楚、韩、赵、魏六国军队攻齐。齐湣王骄傲自恃、忘乎所以,开始并未料到燕国会联合诸国攻齐。及至发现燕军已攻入齐国时,才匆忙任命触子为将,率领全国军队主力渡过济水,西进拒敌。双方兵力各约20余万在济水之西(今山东高唐、聊城一带)展开决战。齐军由于连年征战,士气低落。齐湣王为迫使将士死战,以挖祖坟、行杀戮相威胁,更使将士离心,斗志消沉。结果,当联军进攻时,齐军一触即溃,遭到惨败。触子逃亡不知下落,副将达子收拾残兵,退保都城临淄。   20,即墨之战:是中国战国后期,齐将田单凭借孤城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由坚守防御转入反攻,一举击败燕军,收复国土的一次著名作战。前284年-前279年   21,肥之战: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名将李牧率赵军在肥(今河北晋州西)大败秦军的截击战。面对号称野战天下无敌的秦军,李牧在战略上采取避其精锐、击其惰归之策。当敌军识其意图,企图围点打援诱时,李牧将计就计,用围魏救赵,釜底抽薪之策,攻其必救。在交战时,又采取正面阻敌,两翼包抄的战术,全歼秦军。整个战争进程中,李牧牢牢掌握战场主动权,扬长避短,最终大获全胜。这是围魏救赵的典型战役。凭借此战,李牧获封武安君。此战尽歼秦军十余万。桓齮畏罪逃往燕国。   22,番吾之战:秦王政十五年(公元前232年),秦军又大举进攻赵国。此战,是秦、赵两国交战中,赵国最后一次取得重大胜利。李牧在战前准确判断敌情,是此战获胜的主要原因,但赵国已无力再战,所以此战仅为击溃战,未能围攻歼秦军。番吾之战,为赵国赢得喘息时间,获得短暂的稳定。但由于在肥之战及此战中损失惨重,赵国军事实力丧失殆尽,已无力组织远程追击及反攻,仅能退守邯郸,暂时自保。   23,蕞之战:秦王政六年(公元前241年),在合纵攻秦之战,秦丞相吕不韦率军在蕞(今陕西临潼东北)击败赵、燕、魏、韩、楚五国联军进攻的作战。   24,石门之战:秦献公二十一年(前364,魏惠王六年),秦遣章蟜率军攻魏,大破魏军于石门(今山西运城西南),斩首六万余级。赵出师救魏,秦始退兵。是为战国时秦对东方各国的第一次大胜。   25,河西之战:公元前332年,秦惠王派军攻魏上郡重地雕阴(今陕西甘泉南),重用魏人犀首公孙衍,魏防守河西的主将龙贾,集中兵力迎战。经2年激战,至三十九年(公元前330年),全歼魏军,斩首4.5万(此据《史记.魏世家》,《秦本纪》为8万),并俘虏了龙贾。魏被迫于次年将河西郡归还秦国。至此,秦全部收复了被魏夺占的河西地区。   26,少梁之战 (少梁山地位于今陕西省韩城市)自春秋以来,这里一直就是秦晋、秦魏之间的必争之地。公元前362年(秦献公23年)秦国乘魏国与韩国、赵国作战之机,出兵攻魏,在少梁(今陕西韩城南)大败魏军,俘魏军统帅公孙痤,并占领庞城(今陕西韩城东南)。   27,zui槜李之战:周敬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 年)五月,越王允常死去,吴王阖闾积多年的怨愤,乘丧起兵伐越。越嗣王勾践率兵抵御,双方在槜(zuì,音醉)李(今浙江嘉兴县西)摆开战场。越国胜,越大夫灵姑浮挥戈攻击吴王阖庐,斩落他的脚趾。阖庐身受重伤,在败退途中,死在陉地,距槜李仅七华里。阖庐临终命其子夫差:一定不要忘记越国的仇恨。后引发夫椒之战。   28,湛阪之战:(春秋时期晋楚争霸最后一战),晋平公元年(公元前557年),晋将中行偃率晋军攻楚,楚公子格率楚军迎战,两军战于湛阪(今平顶山市区湛河以北),楚师受挫败退。晋军攻至楚方城(楚长城,今河南方城至泌阳间),取城外诸城邑后,回军攻许,随后撤军。晋胜楚后,又多次同吴国会盟,使楚腹背受敌,再无力与晋扰争。晋也因国内六卿专权,互相争斗,不得已对外罢兵。周灵王二十六年(前546),宋向戎与晋赵武、楚屈建友好协商后,倡议弭兵,晋、楚、齐、秦等13国响应,在宋会盟。此后5年,中原各国无战争,晋楚争霸也就此结束。晋楚湛阪之战,是春秋时期483战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一战。晋楚两国从晋文公、楚成王以来,为争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进行长达80年的争霸战争,可谓战无虚日,给中原各国人民带来莫大的灾难。生产遭到破坏,人民生活万分疾苦。晋楚湛阪之战,楚军大败南逃,晋军乘胜追击,至方城大获全胜。湛阪之战后人们对战争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由于晋楚均已疲惫,形成均势,两霸从心理上急于相安,经过两次弭兵大会,形成近半个世纪的相对稳定局面。使中原政治军事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促进春秋时期社会历史的发展。   29,司马错伐蜀: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巴国和蜀国互相攻打,都来向秦国告急求救。秦惠文王想出兵攻打蜀国,但顾虑道路险峻难行,并恐怕韩国可能会前来侵犯,所以犹豫不决。司马错与张仪在秦惠文王面前争论不休,张仪主张应先攻打韩国,司马错力排张仪之议,认为攻打韩国将导致诸侯联合对抗秦国,攻打蜀国则既可得其人力、物力以充实军备,还可占据有利地势顺水而下攻打楚国。秦惠文王采纳司马错的建议,决定出兵攻打蜀国。同年秋天,司马错与张仪、都尉墨等率军从石牛道出兵攻打蜀国,与蜀国军队在葭萌(今四川广元)交战,蜀王兵败逃到武阴(今四川彭山东)。同年十月,秦军灭亡蜀国,将蜀王贬号为蜀侯,而任命陈庄出任蜀国相国。秦国吞并蜀国以后,更加富庶和强盛而轻视周围各国。   30,邯郸之战:又称邯郸保卫战,是公元前259(周赧王五十六年)至公元前257年(周赧王五十八年)秦国与赵、魏、楚联军在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进行的一次城池攻守作战。秦昭襄王派王陵攻打赵国邯郸。赵国门客毛遂自荐,赴楚国请救兵,魏信陵君魏无忌依靠魏安僖王宠妃如姬盗得虎符,带勇士朱亥杀晋鄙,夺其兵权,并挑选八万精兵进击秦军。这就是“窃符救赵”。楚春申君黄歇亦率军救赵。秦军作战失利,秦昭襄王又令白起领兵攻赵。白起始终托病不出。秦昭襄王罢其官爵,白起被迫在杜邮(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自杀。   31,伊阙之战,是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秦国为打开东进中原通道,由大将白起率秦军在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镇)各个歼灭韩国、魏国、东周联军的作战。战争中,秦将白起针对韩、魏两军互相观望,不愿当先出击的弱点,以少量兵力钳制联军的主力韩军,以主力猛攻较弱的魏军。魏军无备,仓促应战,迅即惨败。韩军震慑,且翼侧暴露,遭秦军夹击,溃败而逃。白起乘胜挥师追击,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攻占伊阙,夺取魏城数座及韩国安邑以东大部分地区。魏、韩两国割地求和。战后,韩国精锐损失殆尽。秦国则以不可抗御之势向中原扩展。   32,垂沙之战:是公元前301年(周赧王十四年),齐将章子(匡章)率齐、韩、魏联军于垂沙(今河南唐河西南)大败楚军的夜间奔袭作战。垂沙之役,既是齐、韩、魏联合起来报复楚国背叛合纵的行动,也是因楚怀王质秦太子横,因械斗逃回楚国,导致秦、楚关系破裂的直接后果。由于楚怀王对外政策举棋不定,终于酿成了孤立无援、被动挨打的局面。   33,蓝田之战:张仪欺诈楚怀王,许割地商与六百里,楚怀王信以为真,与齐国绝交。张仪却说,他答应给楚国的只是六里土地,楚怀王不由得怒火冲天,于是爆发了公元前312年的秦楚丹阳之战。秦楚丹阳,蓝田之战,实是公元前313年秋七月(楚怀王十六年)到公元前312年秋九月(楚怀王十七年),整个战局的一部分。战争前一阶段是秦、魏、韩,联盟对楚齐联盟,战争的后一阶段是齐军反戈,变成楚战六国。蓝田之战,以秦军、楚军两败俱伤,楚军先撤退宣告结束。   34,ru,繻葛之战,是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郑国在繻葛(今河南葛市北)大败周室联军的一次反击作战。东周初期,诸侯国崛起,不听从周天子之命。公元前720年(周平王五十一年),周平王死,周桓王即位。周桓王对郑庄公(春秋小霸,郑寐生)实行强硬政策,削弱其对王室的控制,免去其卿士之职,郑庄公也不再朝见周王。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周桓王率陈、蔡、卫等国军队讨伐郑国,郑庄公派兵抵抗,两军战于襦葛,周王的军队大败。周桓王被射中肩膀。繻葛之战使周天子的威严一落千丈,战后周王室开始衰弱,诸侯国势力大增,竞相争霸 。   35,棘蒲之战:发生於前381年,楚国、赵国联军打败魏国的一场战争。赵敬侯四年(前383年),赵国在刚平筑城用以入侵卫国,卫国向魏国求援,魏军在兔台打败赵军 。前382年,魏国联合齐国为卫国报仇,出兵攻打赵国,攻取刚平,兵锋直指中牟。赵国遂向楚国求援。前381年,楚国出兵援助赵国,与魏军大战於州西。楚军穿越魏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的城门,驻军林中,兵锋直抵黄河两岸。楚、赵联军大败魏军,赵军乘机攻占魏国棘蒲(山东省魏县南)、黄城(河南省内黄以西)等地。   36,栎之战:前562年,楚共王率军攻打郑国,并派派子囊向秦国求援,秦景公派右大夫詹率军救援,郑简公背弃与晋国的同盟,与楚国结盟。同年,楚国与郑国派兵攻打晋国的盟国宋国,晋国率领诸侯联军救援宋国。秦景公派庶长鲍、庶长武率兵救援郑国。庶长鲍先进入晋国国境,晋军守将士鲂因为秦军人少而放松警惕。庶长武从辅氏(今陕西省大荔县)渡过黄河,同庶长鲍夹击晋军,秦军与晋军在栎地(今山西省永济市西南)交战,晋军大败。晋国将此败视作奇耻大辱,三年后,发兵伐秦,史称“迁延之役”。不过迁延之役没有胜败,反而是晋国六卿之栾氏死了栾针,成为日后栾氏覆灭的隐患。   37,迁延之役:迁延之役是晋国为报复栎之役中败给秦国而发起的伐秦战事。结果晋国不胜,秦国不败。该役,晋国六卿之栾氏的栾针战死,成为日后晋灭栾氏的导火索。前559年,晋悼公派荀偃率领鲁国叔孙豹、齐国崔杼、宋国华阅、仲江、卫国北宫括、郑国公孙虿、曹国、莒国、邾国、滕国、薛国、杞国、郳国攻打秦国,诸侯联军到达泾河后却不肯渡河,叔向会见叔孙豹后,鲁国、莒国先率军渡河。在公孙虿和北宫括的劝说下,诸侯联军渡过泾河后驻扎。秦国人在泾河上游放置毒药,诸侯联军死伤惨重。在公孙虿的激励下,晋军主将荀偃下令填平取水的井,拆毁做饭的炉灶,诸侯联军到达棫林(今陕西省华县东)后撤军。晋国将领栾针和士鞅冲入秦军营中,栾针战死,栾黡因其弟栾针之死迁怒于士鞅,士鞅被迫出奔秦国。秦景公向士鞅询问晋国的大夫谁会先灭亡,士鞅回答说是栾氏。秦景公说:“是因为栾黡骄横的缘故吗?”士鞅回答说:“是的,栾黡太骄横了,但祸患恐怕要降落在栾盈身上。”秦景公为他为何,士鞅回答说:“栾书的恩德还留在百姓中间,而栾黡积累了太多的怨恨。到了栾盈一代,栾盈的恩德还没能积累,栾书一代的恩德早就消耗完了,所以栾氏灭亡应该在栾盈一代。”秦景公认为士鞅说的话很有见地,就让士鞅返回晋国,并请求晋悼公恢复了他原来的职位。   38,王官之战:周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624年),在晋秦争霸战争中,秦军攻占晋国王官邑(今山西闻喜南)的作战。周襄王二十一年,晋国在城濮之战中,击败楚国,成为中原霸主。周襄王二十六年,晋为遏制秦军东进中原,两败秦将孟明视所率秦军(参见崤之战、彭衙之战)。秦穆公力排众议,依然对孟明视予以信任和重用。二十九年四月,穆公命孟明视率军再度攻晋。秦军东渡黄河后,孟明视为激发将士斗志,下令将乘船焚毁,以示与晋军决一死战。斗志旺盛的秦军攻占晋邑王官,继而挥师北上攻破郊邑(闻喜西)。晋军鉴于秦军来势凶猛,遂坚守城池,拒不出战。秦军求战不成,遂转而南下自茅津(又名陕津,大阳津,今山西平陆西南黄河渡口)南渡黄河,进抵崤山,掩埋掉三年前战死于该地的秦军士兵的遗骨,并树立标志,以志纪念。尔后,秦军班师回国。此战是晋秦争霸战争中秦军第一次获胜,使晋国的霸主地位开始发生动摇。而孟明视在此战中采用的“济河焚舟”的战术法,为后来《孙子兵法》“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的战术理论,提供了实践依据。   39,韩原之战,是春秋时期发生在秦国与晋国之间的战役。公元前645年,秦穆公率军攻打晋国,秦晋两国的军队在韩原(山西河津东)交战,晋军兵败,晋国国君晋惠公被俘。公元前645年十一月,秦国送回晋惠公,晋惠公返回晋国后献出晋国黄河以西的土地。该年,秦国就开始在晋国黄河东部征收赋税,设置官员。当时秦国的地盘向东已经扩展到黄河。   40,彭衙之战:周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625年),在晋秦争霸战争中,晋军在彭衙(今陕西白水东北)击败秦军的作战。周襄王二十六年,秦国势力东进受挫,孟明视等所率秦军被晋军全歼于崤山(参见崤之战)。二十八年春,秦穆公再命孟明视领兵攻晋,以雪崤山战败之耻。晋襄公率军迎战。两军遇于秦西部的彭衙。双方列阵后,被先轸罢免的车右狼曋率部下二百余人首先冲入敌阵,杀的秦军阵脚大乱。晋军主力随之发起攻击。秦军大败,狼曋战死。同年冬,为进一步遏制秦国势力东进,以巩固晋之霸主地位,晋襄公命大夫先且居率军联合宋、陈、郑军再度攻秦,相继攻克秦邑汪(今陕西澄城西)及彭衙后撤兵。

[create_time]2022-06-26 14:34:40[/create_time]2022-07-06 09:56:1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鲜活且善良丶桃花654[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cfe853e.n2L4jJuvR9CGPFsbSiQtBA.jpg?time=250&tieba_portrait_time=250[avatar]游戏我都懂点儿,问我就对了[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19[view_count]

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有哪些

长平之战、河西之战、马陵之战、桂陵之战、邯郸之战等。1、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战争中的赵国由于连年战争,国内粮草消耗严重。秦国方面虽然战线更长,但国力远强于赵,赵王怕再拖下去对赵更加不利,遂弃用偏于防守的名将廉颇,而起用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秦国暗中换帅名将白起,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2、河西之战河西之战是中国战国时代,魏国与秦国为争夺关中河西(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地区发生的大规模战争,前后反复交战数次,秦经过商鞅变法国力大增,恰逢魏国精锐丧失殆尽国力大损,最终秦收复河西。3、马陵之战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近代考古显示战场位于今山东省郯城县马陵山附近(另有大名、鄄城、范县、濮县诸说),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位。马陵之战发生于周显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魏国发兵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应允救援,以促韩国竭力抗魏国。齐威王以田盼为主将,田婴,田忌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运用“围魏救赵”战法,率军直趋魏都大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国之困。又用“减灶示弱”的方法,将魏军10万人杀得溃不成军,并俘虏了魏太子申。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4、桂陵之战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发生在河南长垣西北。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一说山东菏泽,一说河南长垣)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5、邯郸之战邯郸之战又称邯郸保卫战,是公元前259(周赧王五十六年)至公元前257年(周赧王五十八年)秦国与赵、魏、楚联军在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进行的一次城池攻守作战。公元前257年12月,魏、楚两国军队先后进抵邯郸城郊,进击秦军。赵国守军配合城外魏、楚两军出城反击。在三国军队内外夹击之下,秦军大败,损失惨重。王_率残部逃回汾城(今山西省侯马市北),秦将郑安平所部2万余人被联军团团包围,只好降赵,邯郸之围遂解。魏楚联军乘胜进至河东(今山西省西南地区),秦军复败,退回河西(今山西、陕西间黄河南段)。此时韩国也加入合纵攻秦,赵、魏、楚、韩先后收复魏之河东郡以及安阳,赵之太原郡以及皮牢、武安,韩之上党郡以及汝南。邯郸之战严重地消耗了秦国的实力,造成秦国军队近三十万人的伤亡,推迟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邯郸之战是战国时期东方诸侯国合纵抗秦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导致秦国对六国执行全面打击政策的破产。秦国被迫改变策略,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外交方针来分化离间东方各国之间的关系,为统一六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平之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西之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桂陵之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陵之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邯郸之战

[create_time]2022-11-15 12:40:38[/create_time]2022-11-30 12:40:3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乾莱信息咨询[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62ac8245037c35cef5dd05b07789a9ca.jpeg[avatar]百度认证:内蒙古乾莱科技官方账号[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8[view_count]

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有哪些?

1、长勺之战:长勺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春天,它是春秋初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之间进行的一场车阵会战,也是我国历史上后发制人,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2、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孙刘联军面对强敌而不惧,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以弱胜强,创造了辉煌战绩,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3、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4、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5、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6、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5、田忌赛马。田忌经常与齐国众公子赛马,设重金赌注。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马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田忌相信并答应了他,与齐王和各位公子用千金来赌注。比赛即将开始,孙膑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用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用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已经比了三场比赛,田忌一场败而两场胜,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于是田忌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向他请教了兵法,于是把他当成老师。6.草船借箭: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鲁肃答应了,鲁肃很纳闷。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


[create_time]2023-04-29 18:47:02[/create_time]2023-05-10 21:17:5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Xita芊茜茜[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05dc207.N9BZjfUnaTyM6JCQeeQnSw.jpg?time=1975&tieba_portrait_time=1975[avatar]TA获得超过304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7[view_count]

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有何影响? 最好是百分之百正确的!

春秋争霸战争的实质和影响
(1)实质:奴隶主之间的掠夺战争“春秋无义战”,这话用现代的观点来理解是不确切的,因为春秋时期也有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正义战争,也有各国人民抵抗游牧部落进攻的自卫战争,但用这句话来说明春秋时期统治阶级不断发动的争霸战争的掠夺性和非正义性,却有一定的道理.
(2)影响: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是中国奴隶制瓦解的反映,大国争霸的结果更促进了奴隶制的衰亡,也为社会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和新制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在大国争霸中,各大国兼并小国,开拓了疆土,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在大国争霸过程中,华夏族和周边各部落的联系、交往、融合加强了,形成了以东方的齐国、南方的楚国、西方的秦国.北方的燕国为主的民族融合中心,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create_time]2022-08-31 07:21:45[/create_time]2022-09-14 15:10:3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成大文化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f9927e0.DNwLxPeDj1Jjpw4k5dcFUg.jpg?time=689&tieba_portrait_time=689[avatar]TA获得超过1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08[view_count]

列举战国时期三次著名的争霸战争的名称。

桂陵之战发生在公元前4世纪中期,魏赵交战,齐派孙膑率军救赵,齐军在桂陵大败魏军;马陵之战发生在公元前4世纪中期,齐魏交战,魏国在马陵遭到齐国的埋伏,此后,魏国大大削弱,齐国强大起来;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进行了长平之战,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是发生在战国时期三次著名的争霸战争.
故答案为: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create_time]2022-08-05 00:52:43[/create_time]2022-08-17 14:39:4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梦之缘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61bbd3bf.dco3O7-9qhUybkm7i_05jw.jpg?time=4772&tieba_portrait_time=4772[avatar]TA获得超过821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8[view_count]

战国时期的筑城和守城战术中有关于兵力部署方面的大致情况是怎样的?

守卫城上工事的正式战斗士兵,均按1.84米一人的密度配置;辅助防守人员,按每2.3米一人的密度配置。这是当时计算守城第一线兵力常用的标准。辅助防守人员,基本上是从全城居民中按成年男子25%,成年子女50%,老弱人员25%的比例征集的。所征人员按照性别、年龄及身体条件分编为三军:”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各军编成后分别承担不同性质和不同劳动强度的任务。通常以壮男之军担任补充第一线兵员的任务,”盛食厉兵,阵以待敌”,随时准备投入战斗。以壮女之军担任工程作业任务,”作土以为险阻及耕格阱(构筑工事,设置陷阱),发梁撤屋(扫清射界、视界)”,有时还要运送作战物资器材,以老弱之军担任部分后勤保障,负责饲养牲畜,采集给养及柴草等工作。以上是正常情况下计算守城兵力的标准和人员部署原则。若敌军以较大优势的兵力攻城时,那么,在敌主攻方向上的守兵密度就要相应加大。《墨子》曾根据当时战争实践的经验,以10万之敌攻城为例,分析认为攻城军队所采用的队形,不会超出4种。即使敌方投入最大兵力攻城,主攻方向的正面充其量也不过920米左右。在这样宽的正面防御时,配置包括正式战斗士兵及辅助防守人员在内的兵力,可按照每两米9人的密度标准计算,这样,在敌军主攻方向上,将有4000名守兵严阵以待,完全可以抵御住敌军的进攻。

[create_time]2020-01-01 22:41:15[/create_time]2020-01-16 22:22:1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漫阅科技[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29381f30e924b899d95cd2de60061d950b7bf6f0?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800,h_450,limit_1/quality,q_85[avatar]精品内容集合多媒体阅读方式于一体[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3[view_count]

战国时期的筑城和守城战术中有关于守城器械方面的大致情况是怎样的?

根据战斗需要,城上按地段贮存及设置一定数量的作战物资,规定每50米至90米放置抛石机(籍车)1座,每20米左右存放修补城墙工事的柴捆(柴搏)20捆,每45米左右设置锅灶、水瓮及沙土,每4米左右存放弩、戟、连梃、斧、椎各1以及若干石块、蒺藜等。在众多的作战物资中,比较重要的新型守城器械有以下几种:连弩车。可以连续发射大矢或小矢的大型床弩,仅弩机即用铜75公斤,需10人操纵使用。大矢直径3.6厘米,长230厘米,尾部有绳,射出后仍可用辘轳”卷收”回来,类似现代捕鲸炮。用一般小矢时,则不必回收。矢槽高出弩臂70厘米,一次装填小矢,可达60支。利用辘轳绞盘与绞轮的半径差,能在绞动时产生极强的拉力,张开弩弦,弩身装有简单的瞄准具(仪),据说弩身还可以上下活动以改变射角。转射机。安装在可以转动的木架上的弩。射手可操纵其任意变换射向。每弩由两人操纵。悬脾。由辘轳、铁索和滑轮操纵、能沿城墙外壁上下移动的小木堡。堡内1人,持5.5米长的两刃矛,击刺爬城敌军。由4人操纵升降。累答(籍幕),防矢石的软帘。以粗麻绳紧密排列,编成软帘,表面涂一层厚泥浆防火,悬挂于敌楼、城堞、籍车、行车等外面,既可以防护墙堞不为敌军飞石击毁,又可以收集敌人发射的箭矢,而且当敌军以密集队形蛾傅爬城时,可将悬挂于城堞外的累答点燃,用烈火覆盖爬城敌人,可收一械多用之效。火,即火檑木。在2.5米长的车轴两端安装车轮,在车轴上用荆棘条捆裹大量柴草制成,当敌军以密集队形攻城时,点燃柴草,砍断吊索,从城上向下方的敌群中滚去,用以砸、烧敌人;有时也在守军组织反击时用,先施火攻击,趁敌队形混乱时,突击队立即出城反击。

[create_time]2020-01-02 08:41:31[/create_time]2020-01-17 08:38:2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漫阅科技[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29381f30e924b899d95cd2de60061d950b7bf6f0?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800,h_450,limit_1/quality,q_85[avatar]精品内容集合多媒体阅读方式于一体[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8[view_count]

战国时期促使兵种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如果按照马克思的历史观来评价,根本原因肯定是生产力有了巨大进步。但事实上,战国时期促使兵种变化的原因很多:首先,于春秋时期比较,经过了春秋时期,诸侯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吞并,形成了七个军事大国即战国七雄。其次,春秋时期边疆相对安定,而到战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开始了骚扰,而北方少数民族基本以骑兵作战为主,但传统的军事力量——以青铜武器为主的步兵不能够有效地对抗骑兵,这就促使了赵国进行胡服骑射等改革,后来,随着军事对抗的加剧,其他诸侯国也随之效仿。最后,传统上的青铜武器也开始慢慢落后,铁器的流行也让军事战斗的残酷性增加。基本上就是这样,简单的说,兵种变化仅仅是战国时期的巨大社会变革的一个侧面,真正的原因是原有的体制瓦解,闲散的人口更多,军事规模都远超以往的时代,传统的兵种和战术不能够适应新的时代需要了。
打字很累,求给分。


[create_time]2012-10-17 20:30:42[/create_time]2012-11-01 20:19:47[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3[alue_good]风色乐章[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803e63e.KDPZMV1hm3I4SL-85jbYpA.jpg?time=2838&tieba_portrait_time=2838[avatar]TA获得超过13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35[view_count]

战国时期作战方面有哪些变化?

兵器方面的最大变化是铁兵器开始出现。如《史记》有“楚之铁剑利”的话,《荀子》也说楚的宛(今河南南阳)地所出的戟和铁矛极为锋利。河北易县出土有战国末年燕国的钢戟和钢剑。另外,当时还有铁甲和铁盔。武器中的新品种有弩,弩是在弓上安装木臂和铜制的郭,即利用简单的机械将箭从弓上射出,使箭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像韩国所造的劲弩,可把箭射到六百步以外。作战用的器械也多种多样,如有攻城用的云梯、冲车,水战用的钩拒。作战方法和兵种,也随着战争规模扩大而发生变化。长期以来以车战为主的作战方法,渐退居于不太受地形条件限制的步战之下。在北方民族的影响下,骑兵作为新兵种开始推广。《战国策》说七国各有骑数千匹或万匹。为了便于,骑战,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命令“将军”“大夫”“戍吏”都要穿胡服,即历史上有名的“胡服骑射”。在《孙膑兵法》中,曾提出“用骑有十利”的看法。骑兵的许多长处,非其他兵种所能及,当时兵家对此已深有认识。

[create_time]2020-01-02 14:06:24[/create_time]2020-01-17 14:02:3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漫阅科技[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29381f30e924b899d95cd2de60061d950b7bf6f0?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800,h_450,limit_1/quality,q_85[avatar]精品内容集合多媒体阅读方式于一体[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8[view_count]

日军在中国战场上那种优异的步兵战术,怎么一到太平洋

首先,这个“优异”是相对中国士兵而言的。也就是说,同等战术条件(装备、士气、补给等)下,中国士兵(以国军为主,主要是他们跟日军正面刚)的战术思想,以及指挥官的指挥方式都远落后于日本。而日本采用的是一战时期的大规模冲锋(加以改良版),至于我国么,你就可以看到相同甚至更加低级的冲锋方式。其次,之所以在太平洋不行。原因有以下几个:美军火力输出,火力密度太高。之前冲锋时,对方扫射,你把人与人之间间隔拉大就可以起一定作用,可美军人手一挺冲锋枪,你跟他玩这套那就是找死。美军整体战术思想远胜于日军。美国长期跟欧洲那帮人学习战术理论,不先进是不可能的。美国本身国力强大。你要知道,稿人手一杆冲锋是很贵的!而且美帝还不只是只有冲锋枪。日本也想搞这套,但国力不行,太平洋战争后期有枪就不错了,还说什么战术!

[create_time]2017-03-18 08:50:30[/create_time]2017-04-02 07:41:4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MJ1xbz[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1c0e6b6.2GgA6Ur7kjUrfYGOGD-c5w.jpg?time=5622&tieba_portrait_time=5622[avatar]TA获得超过152个赞[slogan]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妹子和远方。[intro]238[view_count]

战国时期发生了哪些著名战役?

1、长平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2、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3、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4、城濮之战,楚军大败。5、牧野之战它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周室开始衰微,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导致各地战争频发,大大小小的战争也有很多。扩展资料: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五年农历四月至九月间,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马陵之战: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近代考古显示战场位于今山东省郯城县马陵山附近(另有大名、鄄城、范县、濮县诸说) ,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位。马陵之战发生于周显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魏国发兵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应允救援,以促韩国竭力抗魏国。齐威王以田盼为主将,田婴,田忌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运用“围魏救赵”战法,率军直趋魏都大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国之困。又用“减灶示弱”的方法,将魏军10万人杀得溃不成军,并俘虏了魏太子申。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桂陵之战: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发生在河南长垣西北。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一说山东菏泽,一说河南长垣)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城濮之战:城濮之战,是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晋、楚两国在魏国城濮(山东鄄城西南)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 牧野之战:牧野之战,它这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 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故《左传》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诗经·大雅·大明》记载:“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武王牧野,实抚天下。”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长平之战百度百科——马陵之战百度百科——桂陵之战百度百科——城濮之战百度百科——牧野之战

[create_time]2019-09-15 06:08:42[/create_time]2012-03-21 20:07:32[finished_time]18[reply_count]111[alue_good]baochuankui888[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f5b0f89.o8ZnQU7m2PZwJ10vypz5xQ.jpg?time=837&tieba_portrait_time=837[avatar]醉心答题,欢迎关注[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81465[view_count]

齐国将领田单攻破燕军用的是什么战术

火牛阵火牛阵,战国齐将田单发明的战术。燕昭王时,燕将乐毅破齐,田单坚守即墨(今山东平度)。前279年,燕惠王即位。田单向燕军诈降,使之麻痹,又于夜间用牛千余头,牛角上缚上兵刃,尾上缚苇灌油,以火点燃,猛冲燕军,并以五千勇士随后冲杀,大败燕军,杀死骑劫。田单乘胜连克七十余城。但是火牛阵的真实性令人怀疑,国共内战时,国共双方都曾试过火牛阵,但效果都是失败收场,被火惊吓的牛群非但不会冲向敌营,反而在原地乱撞,造成极大伤亡。


[create_time]2018-01-04 08:18:00[/create_time]2018-01-19 08:12:1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萌1046[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c3a21aa.wB39eefNpZifmT3BD63WlQ.jpg?time=3658&tieba_portrait_time=3658[avatar]TA获得超过10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37[view_count]

战国齐将田单发明了哪种以动物为主的战术大败燕军?

火牛阵火牛阵,战国齐将田单发明的战术。燕昭王时,燕将乐毅破齐,田单坚守即墨(今山东平度)。前279年,燕惠王即位。田单向燕军诈降,使之麻痹,又于夜间用牛千余头,牛角上缚上兵刃,尾上缚苇灌油,以火点燃,猛冲燕军,并以五千勇士随后冲杀,大败燕军,杀死骑劫。

[create_time]2018-02-07 11:32:26[/create_time]2018-02-22 11:28:4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6[alue_good]自古不可言是非49[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d62d50a.IMD2_aMcusfVmGxycbcIAw.jpg?time=8145&tieba_portrait_time=8145[avatar]TA获得超过42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4[view_count]

上一篇:最新广场舞2013

下一篇:春去春又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