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收藏家马未都的介绍
如今,马未都是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的馆长,成了中国古玩收藏圈子里如雷贯耳的人物。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古董收藏家马未都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古董收藏家马未都的介绍 马未都,祖籍山东荣成,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及现任馆长,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 马未都,人称“马爷”,有“京城第一收藏家”之美誉;2008年,继易中天、于丹之后,他走上“百家讲坛”,成为家喻户晓的收藏名家。 马未都从70年代末开始了收藏之旅,至今个人藏品已有数千件(套)。1996年,他做出了大胆而成功的尝试,创建了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 很多人认为马未都今天的成就源于昔日的好眼光,是他抓住了时机,比其他人“动手早”。其实不然,在马未都看来,今天的事业完全拜过去的“不务正业”所赐,是兴趣这株旁枝茁壮发展成了今天的参天大树。正是因为当年的“执迷”,才有如今的“有悟”;接着,他又把这“悟”通过他的私人博物馆、著书和百家讲坛,传递给了千千万万热爱收藏的人们。 古董收藏家马未都的故事 1981年,26岁的马未都还是一名机床铣工。作为文学爱好者,他写了篇爱情小说《今夜月儿圆》。《中国青年报》整版刊登了这篇小说,谁都没想到,马未都的命运从此改变。 小说发表后,马未都被调任为《青年杂志》的编辑。在文学最璀璨的时代,这是个特别优越的身份,哪位读者投稿,他随手写一句“稿子可以,你来一趟”,别人就乐颠颠地来见他了。他就在那时发掘了王朔、苏童,办公室的常客还有刘震云、莫言等人。 在编辑之外,马未都也一直在坚持创作,而且成绩斐然,中青社曾为他和顾城举行过大型座谈会,他代表小说,顾城代表诗歌。 而就在文学事业如火如荼时,马未都却选择了江湖隐退。 他说:“我原来觉得文学神圣得要死,误认为我可以一辈子弄文学,后来只干了十年,在看到文学兴盛和衰退的速度、看到文学业内那种龌龊的嘴脸后就放弃了。” 1990年,马未都从文坛消失,进军影视圈,跟王朔、刘震云等人,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马未都担任秘书长,随后推出家喻户晓的《编辑部的故事》。 随后,“海马影视创作室”制作了《海马歌舞厅》。片子还未拍完,影视事业也正如烈火烹油,马未都却在攒足第一桶金后,渐渐淡出影视圈,一头扎进了当时还很冷门的古玩收藏领域,开始了淘宝之旅。 “文人马未都”变成“商人马未都”,这是他人生的又一次重大转型,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 当时,中国古玩市场还处在萌芽阶段。马未都的寻宝历程只能从“菜市场”开始。那时候菜农来北京卖菜,顺便会捎上自家最值钱的老物件。马未都从两块钱的“官窑”开始买,直到它升值到20万。“那时你去地摊上,满地都是宝贝,我只是在宝贝中进行挑选。” 1982年,马未都用1600元买下了第一件正式藏品——四扇屏。自此,他的收藏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摊上淘到的瓷器买回家,他躺在被窝里,一宿一宿地摸着看。“一是养眼,二是琢磨。”在大多数人尚未意识到艺术品价值的时候,他已经“入道”深矣。 这段时间,他成功地混迹在地摊中“捡漏”。淘到一个雍正官窑的盘子。1987年,这样一个盘子不到500元人民币(当时公务员的收入每月只有二三百元),今天,已经拍卖到了几十万,甚至几百万。 马未都的与众不同是他不仅热爱收藏,更喜欢研究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1993年,马未都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收藏著作《马说陶瓷》,被广大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 1997年,观复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展出面积400平米。这是内地第一家私立博物馆,马未都又多了一个身份——“博物馆馆长”。 后来,他陆续在杭州、厦门、上海等地建了地方馆。他打算在中国建立10座“观复”,“让展览如推磨盘一样转起来”。 坊间流传:“马未都玩什么,什么就涨”。所以,虽然门儿清,他却从不对文物估价。他做《百家讲坛》主讲人,做脱口秀,都以普及收藏文化为目标。 马未都之所以能在时代的浪潮中屡次成功转身,实现传奇人生,除了过人的智慧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最重要是凭借对时事的精准判断和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正是这些与众不同的珍贵特质, 使马未都成为诸多文化领域的带头人。 2007年,马未都加入奥迪英杰汇大家庭,担任“奥迪英杰汇文化大使”。 马未都被邀请加入奥迪英杰汇大家庭,正是因为他的进取精神与奥迪不断突破自己的品质如出一辙。奥迪品牌的高技术水平、高质量标准以及高强劲动力也契合了马未都的人生理念。 奥迪英杰汇成立于2005年2月,汇集了来自艺术、文化、商业及体育等领域的杰出代表和社会精英,是高品质的主流精英联盟。 英杰汇成员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事业成功而不事张扬,激情、进取而富有品位;他们引领着社会潮流,推动着社会进步,他们身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他们是奥迪“尊贵、进取、动感”品牌精神的体现者和倡导者。 “奥迪英杰汇”是奥迪用户形象和特点的集中体现,向世人展示奥迪用户的优秀形象,并使奥迪所倡导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create_time]2022-07-07 02:01:09[/create_time]2022-07-17 21:54:0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濒危物种1718[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a10b6192.d3KLU23Bel2Of-Z1oa_bnA.jpg?time=4585&tieba_portrait_time=4585[avatar]TA获得超过1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8[view_count]收藏界资深人士马未都,古董拿在手里3秒便知真假,这是真的吗?
马未都是收藏界公认的大师级人物,只要经过他鉴赏过的物件,基本上都能辨别出真假好坏。马未都虽然只接受过小学4年级的文化教育,不过后期靠一双慧眼,捡漏了许多国宝级藏品。他手里的藏品大多是捡漏捡来的,买的时候非常便宜,靠的就是他懂得别人不懂,才让他有机会赚了那么多钱。“神探”马未都马未都是收藏界中人人皆知的大家,他的收藏非常多,而且有很多都是价值连城的宝物。他把民间收藏可谓是做到了极致,并且对收藏极其热爱,这份热爱很少有人能赶得上。马未都的收藏品种类繁多,从瓷器、金器、木器,到各种古家具、杂项文玩,可谓应有尽有,包罗万象。这些藏品主要靠捡漏得来,按马未都自己的话说,就是捡了时间之漏和技术之漏。而马未都的捡漏之地,除了农家小院、古玩市场的小摊,也包括相对来说高大上的各类拍卖会。东西没拿出来就知真假马未都的藏品都放在个人博物馆里,不仅大厅戒备森严,就连地下室都上着重锁。因为地下室里面存放着他的镇馆之宝,其中一件就是5000块钱“捡漏”来的头盔。马未都在节目上说:“我拿出这件藏品的时候,肯定会有人嘲笑我,但是笑就笑吧。”这件头盔马未都很少拿出来给人看,就连他妻子,博物馆工作人员都没见过,因为这是古代皇帝用的头盔。为什么马未都能捡漏皇帝的头盔呢?这和马未都毒辣的眼光分不开干系。马未都既然是收藏家,自然要靠这门本事吃饭,他把有价值的古董买下收藏,何尝不是一种保护老祖宗文化的方式呢?马未都最让人敬佩的是,他表示自己的儿子没有鉴宝的知识和眼光,这些藏品以后可能都会捐给社会,放在博物馆里供后世欣赏,这也算他为社会做的一点小贡献吧。古玩鉴定通吃马未都曾在电视节目中说:古代瓷器是有灵性的,我几秒钟就可以看懂。原先对这句话不太理解,认为他在卖弄自己学识;后来,听到古玩界的一个神秘传说,才猛然醒悟,对他这句话有了更深刻地释读。古玩界的神秘传说是这样的:古代瓷器经历过多朝众人的过往,便有了灵魂,称为瓷灵,可以幻化成人形,与人沟通对话。当然,瓷灵不可能与所有人对话的,它只能与特殊的人沟通。这个具有特异功能的人叫抚陶师,不但能看透古瓷的过往今生,还能在子夜时分,唤醒瓷灵的生命,幻化成人,谈天说地。马未都是不是传说里的抚陶师?不太清楚,但他有一双识瓷的慧眼,对古代瓷器艺术品情有独钟,却是不争的事实。
[create_time]2022-02-14 13:29:55[/create_time]2022-02-28 15:08:12[finished_time]6[reply_count]0[alue_good]娱情欲理[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2787785661,1019277376&fm=3012&app=3012&autime=1689196879&size=b200,200[avatar]TA获得超过364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80[view_count]马未都:玉有“九窍塞”,不能拿着瞎盘,朋友为什么还拿着往嘴里送?
马未都是搞收藏的,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公开场合,明眼人一看那就是一个文化人,可他与其他文化人又显得不一样。大多数文化人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文化人,胳膊上都是挂着珠子盘着珍贵玉器,一看就是如同世外高人。马未都身上不戴什么东西,连玉都不戴。至于马未都为何不戴玉,他也是有一番说辞的。马未都指出,玉有“九窍塞”,不能拿着瞎盘,朋友却还拿着往嘴里送。马未都的这个说法有什么道理?马未都早年也是非常喜欢玉的,好不容易省吃俭用捡漏一块好玉,也是想着如何才能把玩尽兴。按照马未都的说法,他年轻的时候对于新到手的物件儿也是如痴如醉,甚至夜深人静之际,也会一个机灵就起来看一宿。随着年龄的增长,马未都过手的东西多了,对于玉的痴迷程度也没有先前那么厉害了。马未都表示,他不想在胳膊上戴什么东西,那样很不舒服。所以,马未都就是无件儿一身轻。除了马未都的个人习惯之外,还有就是玉是有讲究的,还真不能辖盘。马未都指出,汉以前玉有“九窍塞”,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古人注重丧葬,憧憬着能够死后也能享尽荣华富贵。九窍塞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身体九窍出气,另一方面也是体现了对墓主人的高规格礼遇。一般而言,玉除了九窍塞,还有手握,形状不一。反正古人死了之后,有非常多的讲究。言归正传,由于九窍塞的特殊性,这就决定了在把玩的时候不能瞎盘。因为你也不知道,到手的玉是什么来路。由此可见,古人的丧葬文化还是博大精深,也是一门学问,然而,马未都身边就有不少朋友,为了追求形成包浆,不明就里的却天天往脸上蹭。脸上蹭了还不过瘾,还把玉拿着往嘴里搁。马未都好心相劝,人家还不听依旧如故。所以,这也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实际上,这样尴尬的事情还真不少,只不过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而已。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还是文化素养的欠缺,收藏理论不过关。由此可见,收藏是一个讲究文化素养的高端领域,没有什么文化,那是要闹笑话。我们也不得不佩服马未都的文化素养,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江湖。值得一提的是,马未都手里有一个玉猪握,还是西汉时期的,正是用于丧葬。至于价值几何来路是什么,马未都也没有做过多的透露。
[create_time]2020-12-30 16:44:19[/create_time]2021-01-13 14:00:0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零零七观[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2869387619,4111074857&fm=3012&app=3012&autime=1694071869&size=b200,200[avatar]TA获得超过28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0[view_count]马未都说玉器收藏免费在线听mp3音频资源,求百度网盘
《马未都说玉器收藏》免费在线听mp3音频百度网盘资源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o2OPsovT69SjpVL-p407TQ?pwd=wxy3 提取码: wxy3 听马未都说玉器收藏,令我们在众多玉器珍品的光芒中流连忘返。同时了解中国古老精神的玉器文化,辨别玉器真伪。
[create_time]2022-03-30 21:16:33[/create_time]2022-04-01 00:00:0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ss四季予你[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dfe2d06c.jgbh6gqGqPsUkrqtzdxaFQ.jpg?time=9216&tieba_portrait_time=9216[avatar]TA获得超过292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83[view_count]《马未都说收藏·玉器篇》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马未都说收藏·玉器篇》(马未都)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https://pan.baidu.com/s/1MyjBttGU-xG1ZLCUbIAtHw 提取码:7nsz 书名:马未都说收藏·玉器篇作者:马未都豆瓣评分:8.3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年份:2008-10页数:183内容简介:前后绵延二百多年的大清王朝,在它缔造了一个庞大东方帝国的同时,也打造了一个中国玉器的黄金时代。当时的玉器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工艺上,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玉器的佩戴和收藏成为那个时期的一种时尚。今天我们能见到的中国古代玉器几乎有90%都是清代流传至今的。而在这数百年之前的无数玉器中,有一柄玉如意,当年曾经让英国的使臣马戛尔尼感到疑惑不已,乾隆送给他的这样一件礼物,让他难以明白这究竟在中国象征着什么?而今天我们同样迷惑不解的是,这些时常出现在历史中的如意,究竟实际是做什么用的?更为有趣的是,乾隆皇帝儿子们的名字竟然无一例外的都与某种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其中究竟有着怎样特殊的原因呢?而这些今天价格不菲的清代玉器,它们的原材料究竟来源于哪里,哪里才是这些宝玉曾经的藏身之处呢?本书系根据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所做关于中国玉文化的讲座内容整理而成,原讲座为8讲,成书则扩充为10讲,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全书共10章,详细介绍了新石器时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汉代、隋唐、宋代、辽、金、元、明代、清代玉器,并从历史、文化以及技术方面对玉做一总结,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尤以大量生动实例作为佐证,读者会在不经意间领略到中国玉文化的独特魅力。作者精心选配的近200幅相关图片,更是起到锦上添花之功,为本书增色不少。作者简介:本书系根据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所做关于中国玉文化的讲座内容整理而成,原讲座为8讲,成书则扩充为10讲,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全书共10章,详细介绍了新石器时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汉代、隋唐、宋代、辽、金、元、明代、清代玉器,并从历史、文化以及技术方面对玉做一总结,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尤以大量生动实例作为佐证,读者会在不经意间领略到中国玉文化的独特魅力。作者精心选配的近200幅相关图片,更是起到锦上添花之功,为本书增色不少。目 录第一讲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新石器时代玉器第二讲 维天之命 玉为祥瑞——夏、商、西周玉器第三讲 谦谦君子 比德于玉——春秋、战国玉器第四讲 君子无故 玉不去身——汉代玉器第五讲 隋钗唐銙 异域交流——隋唐玉器第六讲 世俗风情 温故知新——宋代玉器第七讲 马背民族 春水秋山——辽、金、元玉器第八讲 良工巧匠 如意吉祥——明代玉器第九讲 穷极工巧 风华绝代——清代玉器第十讲 典章文物 精神力量——玉器收藏后 记
[create_time]2022-02-15 11:54:45[/create_time]2022-02-26 03:09:1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猫咪小伙[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615d3ab.vqSxhcqP-DjrbtGPlxG4ZQ.jpg?time=11894&tieba_portrait_time=11894[avatar]致力于成为全知道最会答题的人[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80[view_count]《马未都说收藏·玉器篇》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马未都说收藏·玉器篇》(马未都)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https://pan.baidu.com/s/1oyiQBRKHowWx_SdnJp3hsA 密码:8npi 书名:马未都说收藏·玉器篇作者:马未都豆瓣评分:8.3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年份:2008-10页数:183内容简介:前后绵延二百多年的大清王朝,在它缔造了一个庞大东方帝国的同时,也打造了一个中国玉器的黄金时代。当时的玉器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工艺上,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玉器的佩戴和收藏成为那个时期的一种时尚。今天我们能见到的中国古代玉器几乎有90%都是清代流传至今的。而在这数百年之前的无数玉器中,有一柄玉如意,当年曾经让英国的使臣马戛尔尼感到疑惑不已,乾隆送给他的这样一件礼物,让他难以明白这究竟在中国象征着什么?而今天我们同样迷惑不解的是,这些时常出现在历史中的如意,究竟实际是做什么用的?更为有趣的是,乾隆皇帝儿子们的名字竟然无一例外的都与某种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其中究竟有着怎样特殊的原因呢?而这些今天价格不菲的清代玉器,它们的原材料究竟来源于哪里,哪里才是这些宝玉曾经的藏身之处呢?本书系根据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所做关于中国玉文化的讲座内容整理而成,原讲座为8讲,成书则扩充为10讲,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全书共10章,详细介绍了新石器时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汉代、隋唐、宋代、辽、金、元、明代、清代玉器,并从历史、文化以及技术方面对玉做一总结,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尤以大量生动实例作为佐证,读者会在不经意间领略到中国玉文化的独特魅力。作者精心选配的近200幅相关图片,更是起到锦上添花之功,为本书增色不少。作者简介:本书系根据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所做关于中国玉文化的讲座内容整理而成,原讲座为8讲,成书则扩充为10讲,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全书共10章,详细介绍了新石器时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汉代、隋唐、宋代、辽、金、元、明代、清代玉器,并从历史、文化以及技术方面对玉做一总结,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尤以大量生动实例作为佐证,读者会在不经意间领略到中国玉文化的独特魅力。作者精心选配的近200幅相关图片,更是起到锦上添花之功,为本书增色不少。目 录第一讲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新石器时代玉器第二讲 维天之命 玉为祥瑞——夏、商、西周玉器第三讲 谦谦君子 比德于玉——春秋、战国玉器第四讲 君子无故 玉不去身——汉代玉器第五讲 隋钗唐銙 异域交流——隋唐玉器第六讲 世俗风情 温故知新——宋代玉器第七讲 马背民族 春水秋山——辽、金、元玉器第八讲 良工巧匠 如意吉祥——明代玉器第九讲 穷极工巧 风华绝代——清代玉器第十讲 典章文物 精神力量——玉器收藏后 记
[create_time]2021-12-31 13:49:57[/create_time]2022-01-13 02:48:2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猫仔狗汪[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9d82d158ccbf6c81dfbe2297ac3eb13532fa40c7?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avatar]来自一个可爱小猫咪的回答[slogan]来自一个可爱小猫咪的回答[intro]129[view_count]《马未都说收藏:玉器篇》最新txt全集下载
马未都说收藏:玉器篇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我们了解历史一般通过两个途径—文献及证物。文献的局限在于执笔者的主观倾向,以及后来人的修饰,因此不能保证客观真实地再现历史。证物不言,却能真实地诉说其文化背景,描述成因。文明的形成过程是靠证物来标定坐标,汇成进程图表。此套书共五册,分为家具篇、陶瓷篇(上)、陶瓷篇(下)、玉器篇、杂项篇。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播出时受时间限制,内容不尽完整。此为全本,未做删节。全套图书,从当今百姓喜爱的传统文化入手,试图解释文明成因,展现文化魅力。只要你对文物乃至文化有兴趣,读此书就一定会乐趣无穷。这个乐趣是你熟知的文化带给你的,而不是我。2008年1月马未都说收藏(玉器篇) 第一讲: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新石器时代玉器中国人对玉的认识,一般都从文学开始。比如形容女孩长得漂亮,常说“亭亭玉立”;形容男人长得帅,有个现成的成语叫“玉树临风”。“玉树临风”一词,来自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杜甫当时作了一首诗,对他周圈……需要别的再问
[create_time]2013-09-07 20:14:19[/create_time]2012-11-16 20:14:24[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0[alue_good]sza03c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c1951fb.cXyHbp13r3FbjGgSDUDKWA.jpg?time=3705&tieba_portrait_time=3705[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18[view_count]马未都说收藏玉器篇怎么样
昨个儿刚考完毛概,冲到图书馆找闲书看,然后花了一个下午看完了马先生的这本书。 这本书按照历史时段来介绍各个时期玉的特点及文化。有那么点像规规矩矩的分章节的教科书,流畅感反而不如像《马未都说收藏·厕上篇》一篇篇的小随笔所带来的零散的知识。在每章的结束还会有下一章的引子,有些像说书的情况,不过我想还是百家讲坛的痕迹。 书的形式虽没能带来太大的享受,但书的内容讲的很好的。每个分出来的时代,玉器的作用与形态确实有着明显的区别。从神玉、礼玉、德玉到俗玉,人们对自身的认识和心理上的改变都从一件件玉器中体现出来。商代玉人的出现表明了人类对自身的关注,人们已意识到与神在沟通的是人类自身。试想一个人在什么时候有了自我的意识,认识到了这个实体所做的是源自自己的有力量的意识。甚至时间观而是随着意识的力量出现,对于一个单独的人这也是最重要的一刻,何况是一个民族,一个群体。到了战国时,佩玉成为君王观察大臣动向,在有人想做出剧烈行动时的预警的工具。玉器突然从最澄澈的境地被摔到人心最恐惧最需要黑色实物遮盖的地方。玉的精神力量象征像是被人抽空了一样,只剩下物质。在物质比以前相对发达的时代,人们反而更加关注物质,不如以前那样关注精神了。幸好又有孔子的“玉有九德”,但玉作为精神力量的引领者的地位永远消失,接下来的是人的时代。人说,我们需要什么我们就要什么,玉你有的,就用你说事儿,你没有的你反对的,就直接忽略你。 人的对自然的敬畏与敬畏式的审美,或者还艰难地挣扎地保留着,或者变成工艺上的极度追求,或者是缺少精神实质的模仿高古,或者是最终沦为人前炫耀财富的玩意儿。艺术虽然是纯粹的,但这不是一个八千年前就成制作精美玉玦的文化早熟的文明的风格。我们必须关注这玉器背后的人的东西。 就像今天看这书一样,马先生的书之所以畅销,是因为强大的群众基础,这里面有想投资收藏品希望从这书中获取利于投资的信息的人,有为了获取些知识以便在人前炫耀“博学”的人(毕竟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炫耀效果会超过单纯的财富的,这点我同意),有为获得文化上的熏陶来审视历史审视自己的人(为这样的人鼓掌),也有像我这样的为了获得一个触动来排斥日子的荒诞的人。总之,玉这东西跟人真有一种神秘的内在的联系,先人看的真透彻。 人琢磨事儿就像理玉一样费神,了解世界和自己也像理玉一样费时间,幸好人的生命时间不短,几十年,抓紧的话也就够了。
[create_time]2016-03-05 23:39:05[/create_time]2014-04-04 19:38:0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乖乖0275lh[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ae9ac3c4.ji5xZvH--Ra5yZ8jifhQ1w.jpg?time=3634&tieba_portrait_time=3634[avatar]TA获得超过168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08[view_count]
马未都是什么出身?
出身如下:马未都就在于成长时段,没学可上也无书可读。11岁那一年,他就无端辍学,且很快下到乡下务农、混社会。在工厂做机床铣工近10年,待大风大浪过后再拿起书本时,已是临近30岁的大龄老青年,最好的进学时光一去不复返。当然肯吃苦,谦虚好学,脑子聪明绝顶,人情练达皆文章,江湖经验浑身都是,这是马未都的看家本领,也是后来居上的秘诀。简介:马未都(dū),1955年3月22日出生于北京市,祖籍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文化学者,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1981年,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小说《今夜月儿圆》。《马说陶瓷》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小说发表后,被调为《青年文学》的编辑。
[create_time]2021-11-02 10:55:18[/create_time]2021-11-14 12:39:3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3[alue_good]枕流说教育[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a57adc320dce9c5a5c1d5238ca38eff4.jpeg[avatar]教育就是忘记在校学得的内容后所剩的本事。[slogan]教育就是忘记在校学得的内容后所剩的本事。[intro]8782[view_count]马未都是什么出身?
马未都出身具体如下:马未都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学者,不仅如此,他还登上过百家讲坛,还跻身作家排行榜,是个名副其实的大文人,可是很少有人知道,马未都的真实学历,其实只有小学四年级,当时他赶上了那段纷乱的时期,从此辍学下乡,成了一名光荣的知青,后来动乱结束,高考也恢复了,马未都却没了兴趣,转行当起了工人。人物特点:马未都人称马爷,文物鉴定专家,媒体人。这些年来他一直活跃于多种节目。即展现自己的才华,又突出自己的智慧。本行自不必多说,其他各门各类无不如数家珍。他博览群书,精通历史,识得人情,游戏于世故。懂得进退,一言一行莫不暗藏生机。他的文物收藏,主要集中在早期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物质追求远远大于精神追求。当时潘家园一个品像好的官窑碗也只五元一个。随着知名度的提升,现在每天光从全国各地拿物件给他掌眼的,就高达上万。
[create_time]2022-02-16 17:19:58[/create_time]2022-02-14 16:24:5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3[alue_good]爱探析社会的小童[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b6229870f4ea9766460815cf495c352c.jpeg[avatar]用不同的眼光看待社会中的点点滴滴[slogan]用不同的眼光看待社会中的点点滴滴[intro]5324[view_count]马未都的介绍
马未都,1955年3月22日出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荣成,收藏家、古董鉴赏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主讲系列节目《马未都说收藏》。现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同时也是超级畅销书作家。1981年,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小说《今夜月儿圆》。《马说陶瓷》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小说发表后,被调为《青年文学》的编辑。1996年,马未都创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2008年,马未都以745万元的版税收入,登上“2008第三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5位,引发广泛关注。
[create_time]2016-05-06 12:07:57[/create_time]2016-05-21 08:48:04[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0[alue_good]钻石rrC[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2893ea7e.c23iD-Q6ciI8R0t0r70Iww.jpg?time=3681&tieba_portrait_time=3681[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07[view_count]马未都说的作者简介
马未都,观复博物馆创办人、馆长。曾任职于中国青年出版社,发表小说、报告文学等上百篇。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等。著有《马说陶瓷》、《明清笔筒》、《中国古代门窗》等文物鉴赏、研究专著和上百篇文物研究论文、小品文。其中《马说陶瓷》一书,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中国古代门窗》2003年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二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一等奖。 2008年1月1日,马未都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授中国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这是《百家讲坛》首次推出此类节目,也反映了当今国家重视文化、重视历史的潮流。
[create_time]2016-06-01 15:43:38[/create_time]2016-06-16 13:01:1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伏冬卉We[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8f5ef2f.SuDd4VdS_y1R3XMpvAd7bQ.jpg?time=3643&tieba_portrait_time=3643[avatar]TA获得超过19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0[view_count]古董收藏家马未都的介绍?
如今,马未都是中国第一家俬立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的馆长,成了中国古玩收藏圈子里如雷贯耳的人物。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一起来看看。
马未都,祖籍山东荣成,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及现任馆长,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藏品包括陶瓷、古家俱、玉器、漆器、金属器等。
马未都,人称“马爷”,有“京城第一收藏家”之美誉;2008年,继易中天、于丹之后,他走上“百家讲坛”,成为家喻户晓的收藏名家。
马未都从70年代末开始了收藏之旅,至今个人藏品已有数千件***套***。1996年,他做出了大胆而成功的尝试,建立了中国第一家俬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
很多人认为马未都今天的成就源于昔日的好眼光,是他抓住了时机,比其他人“动手早”。其实不然,在马未都看来,今天的事业完全拜过去的“不务正业”所赐,是兴趣这株旁枝茁壮发展成了今天的参天大树。正是因为当年的“执迷”,才有如今的“有悟”;接着,他又把这“悟”通过他的私人博物馆、著书和百家讲坛,传递给了千千万万热爱收藏的人们。
古董收藏家马未都的故事
1981年,26岁的马未都还是一名机床铣工。作为文学爱好者,他写了篇爱情小说《今夜月儿圆》。《中国青年报》整版刊登了这篇小说,谁都没想到,马未都的命运从此改变。
小说发表后,马未都被调任为《青年杂志》的编辑。在文学最璀璨的时代,这是个特别优越的身份,哪位读者投稿,他随手写一句“稿子可以,你来一趟”,别人就乐颠颠地来见他了。他就在那时发掘了王朔、苏童,办公室的常客还有刘震云、莫言等人。
在编辑之外,马未都也一直在坚持创作,而且成绩斐然,中青社曾为他和顾城举行过大型座谈会,他代表小说,顾城代表诗歌。
而就在文学事业如火如荼时,马未都却选择了江湖隐退。
他说:“我原来觉得文学神圣得要死,误认为我可以一辈子弄文学,后来只干了十年,在看到文学兴盛和衰退的速度、看到文学业内那种龌龊的嘴脸后就放弃了。”
1990年,马未都从文坛消失,进军影视圈,跟王朔、刘震云等人,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马未都担任秘书长,随后推出家喻户晓的《编辑部的故事》。
随后,“海马影视创作室”制作了《海马歌舞厅》。片子还未拍完,影视事业也正如烈火烹油,马未都却在攒足第一桶金后,渐渐淡出影视圈,一头扎进了当时还很冷门的古玩收藏领域,开始了淘宝之旅。
“文人马未都”变成“商人马未都”,这是他人生的又一次重大转型,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
当时,中国古玩市场还处在萌芽阶段。马未都的寻宝历程只能从“菜市场”开始。那时候菜农来北京卖菜,顺便会捎上自家最值钱的老物件。马未都从两块钱的“官窑”开始买,直到它升值到20万。“那时你去地摊上,满地都是宝贝,我只是在宝贝中进行挑选。”
1982年,马未都用1600元买下了第一件正式藏品——四扇屏。自此,他的收藏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摊上淘到的瓷器买回家,他躺在被窝里,一宿一宿地摸著看。“一是养眼,二是琢磨。”在大多数人尚未意识到艺术品价值的时候,他已经“入道”深矣。
这段时间,他成功地混迹在地摊中“捡漏”。淘到一个雍正官窑的盘子。1987年,这样一个盘子不到500元人民币***当时公务员的收入每月只有二三百元***,今天,已经拍卖到了几十万,甚至几百万。
马未都的与众不同是他不仅热爱收藏,更喜欢研究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1993年,马未都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收藏著作《马说陶瓷》,被广大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
1997年,观复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展出面积400平米。这是内地第一家俬立博物馆,马未都又多了一个身份——“博物馆馆长”。
后来,他陆续在杭州、厦门、上海等地建了地方馆。他打算在中国建立10座“观复”,“让展览如推磨盘一样转起来”。
坊间流传:“马未都玩什么,什么就涨”。所以,虽然门儿清,他却从不对文物估价。他做《百家讲坛》主讲人,做脱口秀,都以普及收藏文化为目标。
马未都之所以能在时代的浪潮中屡次成功转身,实现传奇人生,除了过人的智慧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最重要是凭借对时事的精准判断和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正是这些与众不同的珍贵特质, 使马未都成为诸多文化领域的带头人。
2007年,马未都加入奥迪英杰汇大家庭,担任“奥迪英杰汇文化大使”。
马未都被邀请加入奥迪英杰汇大家庭,正是因为他的进取精神与奥迪不断突破自己的品质如出一辙。奥迪品牌的高技术水平、高质量标准以及高强劲动力也契合了马未都的人生理念。
奥迪英杰汇成立于2005年2月,汇集了来自艺术、文化、商业及体育等领域的杰出代表和社会精英,是高品质的主流精英联盟。
英杰汇成员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事业成功而不事张扬, *** 、进取而富有品位;他们引领着社会潮流,推动着社会进步,他们身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他们是奥迪“尊贵、进取、动感”品牌精神的体现者和倡导者。
“奥迪英杰汇”是奥迪使用者形象和特点的集中体现,向世人展示奥迪使用者的优秀形象,并使奥迪所倡导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create_time]2022-11-14 01:45:57[/create_time]2022-11-26 13:36:0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白露饮尘霜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8208c21a.f9V9VBE3sEUezgRl5aWFkg.jpg?time=4585&tieba_portrait_time=4585[avatar]TA获得超过1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9[view_count]
马未都:我收藏过一幅名画,奉为镇馆之宝,为什么专家鉴定后皱起了眉头
马未都是我国当下“网红鉴宝专家”,他为文化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凭借自己的学识,在短短数十年间积累起了价值亿万的文物。早期的文物,基本上没花什么钱,有时候帮别人搬个煤球,就能得到成色,不错的乾隆官窑。除此之外,马未都还广泛涉猎玉器、家具等。不过,我们却很难见到马未都收藏书画。其实马未都此前收藏过一幅名画,还将其奉为镇馆之宝。后来经过故宫专家的鉴定,人家也没有说什么,只是皱起了眉头。这可就坏事儿了,马未都知道自己打眼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马未都这件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在古董行,有两个专业词汇可能大家都听说过一个是捡漏,另一个就是打眼。捡漏也好,打眼也罢,背后都是需要掏学费的。马未都简陋的段子很多,在民间流传的过程中添加了一些神秘的色彩。马未都捡漏的本领相当的高超,什么东西在他的面前晃一下就知道真假。马未都曾经有一个朋友让他看自己的瓷器是真的还是假的,就拿着包袱让他看。结果马会都没怎么去看,透过包袱就知道他的东西不真。这是为什么呢?马未都在多年的捡漏经验中,早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件东西他听了朋友说了之后,再去看大致的形状就知道朋友所带的东西体格过大。按照文物鉴定中的说法,这东西就不对。所以,你是不得不佩服马维度的眼光实在是毒。马未都自信可以捡漏不失手,他曾表示“我收藏过一幅名画”,这幅画正是他早年在机缘巧合下,收藏的东晋名家顾恺之的画。马未都对这么一幅名画,那是视为珍宝,将其奉为镇馆之宝。由此可见,没怎么涉及书画收藏的马未都,对于自己相中的顾恺之名画还是很中意得。此去经年,他带着一棒子故宫专家来自个的观复博物馆参观,有意无意的让故宫专家开开眼看看自己收藏的名画。故宫专家看真东西多了,感觉往往都是下意识的,路过顾恺之名画,一棒子专家鉴定后皱起了眉头。马未都自个儿就是做这一行出身的,这皱起眉头可不是什么好事。马未都就想问个所以然,故宫专家承情让他知道自己死在哪儿。故宫专家收起皱起的眉头,呵呵一笑:你也有今天啊!马未都心中一个激灵,铁定是打眼了。马未都表示自个儿很是无奈,听人家说说怎么个打眼法。原来,故宫专家对于书画仿品很敏感,是真是假过一眼就知道了。专家表示,这幅画是清朝仿品。马未都一听,也没说什么,只是淡定的说家里客厅有什么摆放了。至于这幅画花了什么价位,马未都再也没说,只是以“很珍贵”为由搪塞过去。马未都对文物的感情多深,这“很珍贵”的字眼里头,潜台词可是多了去啊!马未都自此以后不再怎么接触书画,也成了观复博物馆一个不成文规定。
[create_time]2020-12-31 14:57:32[/create_time]2021-01-15 10:55:5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七殿哥哥1043[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2ce6f6dc.1dWAwMZfTV1gksIG5mzQ1g.jpg?time=3491&tieba_portrait_time=3491[avatar]TA获得超过37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view_count]为何马未都的博物馆珍宝那么多,他却规定不收藏任何字画呢?
收藏字画需要具备雄厚的财力,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资本,根本谈不上收藏字画,所以马未不是不想收藏字画,而是因为他没钱,无法与有钱的人向竞逐,只能退而求其次了。其实当时的器物收藏,就算是也算是空手套白狼,当年马爷所处80年代,人们对于器物的重视度并不高,而且研究的程度也不深,这个空子就被当时的马爷钻了,眼光加上下功夫研究,还当真让他在器物这块搞出来一些名堂。只要你拥有超前的眼光再加上在器物上下的功夫,就可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收藏之路。马爷的出身并不像名门或者是书香门第,祖上都跟文化扯不上太大的关系,之所以走上收藏这条道路,也都是个人的眼光所致。书画我们都知道,从古至今一直是一种不曾没落的收藏,即便是在战乱年代,很多人对于名人字画的追逐从不曾停止,但是收藏字画一方面需要具备雄厚的财力,如果不是小有资本的人,根本谈不上去收藏一些名家字画。尤其那些名人字画,历来价格不菲,并且,字画保存不易,流传下来的很少,一名书画大家一生创作了多少作品,也都有文字记录在案,总体稀少,这就更助长了价格的坚挺。还有就是其一,他术有专攻,不打没把握的仗。古董这玩意是实打实的东西,什么年代就有什么样的形制、风格、材质和做工,因此,只要研究好这几点,就不怕收到赝品。其二,字画比古董更难保存。流传了几百年、上千年的字画,由于快接近宣纸的寿命极限,纸张变得脆弱不堪,而且怕光怕潮,怕虫蛀,如果没有相应的保护工具和措施,很难有效保护。
[create_time]2019-09-30 18:05:10[/create_time]2019-10-11 00:00:00[finished_time]10[reply_count]0[alue_good]敏敏123v1[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d57c20f7.RGh7D0c5yLvhCQN1yG_grQ.jpg?time=7745&tieba_portrait_time=7745[avatar]TA获得超过1852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40[view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