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的意义是什么?
意义是:火熏田除祟,逐疫去灾,灭虫保苗、催苗出穗、祈求丰年、招引光明、迎接福瑞的民俗功能,其间的民俗心理和信仰观念就是趋吉避凶。凉山彝族的火把节传说即反映了这种把火作为具有神秘因素的超自然力的原始崇拜,仍凝聚着火把节习俗及传说的原生态的民俗基因,属于早期形态的火把节节俗,其文化内核是火崇拜,与氐羌系统的彝语支民族崇火尚日的文化传统一脉相承。火把节传说有很多异文,虽来源各有不同,但都大同小异,其文本结构都按人与神的斗争→人战胜神→神进行报复→人再次战胜神→庆贺胜利和夺得丰收的叙述程式来结构故事。这些不同的文本都具有强烈的人本精神,都是以宣告人的胜利、神的失败而告终的,这与神话中以神为主导的叙事方式是不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人类生存的核心问题的转移(从自然转向社会)及阶级社会的矛盾冲突的加剧,火把节的传说与各民族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紧密交织为一体,进而成为表现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一种口头叙事途径。这类传说是次生性的火把节习俗传说,主题是歌颂祖先和英雄。后来传统道德观念对火把节习俗传说的渗透,反映为女性人物传说与火把节传说的相互交叉。不论是早期的喜鹊姑娘,还是后来的阿南、慈善夫人,大都有一种共同的"投火自焚"的命运结局,这类传说一方面反映了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黑暗现实及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阴谋,另一方面更是"一女不更二夫"的刚烈女性的传说,意在表节烈之德。从喜鹊姑娘、阿南到慈善夫人,一个个殉情、殉夫、殉国的忠贞形象,人们将这些善良勇敢的女性人物的命运与火把节传说紧紧联系在一起,表达了特定历史时期人们"进贤烈而诋淫恶"的感情和愿望。这类传说应属后起。总之,从火把节传说的形成与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到不同层级的历史累层,与这个节日在西南各民族民间长期发展是相同步的,火把节的传说在其久远的流传中不断衍变,甚至影响到了某些地区的节俗,使原生态的、"祭祀性的"火把节也附着上了"纪念性节日"的衍生涵义。如鹤庆的传说把六月十九妇女用凤仙花染红指甲也归到慈善夫人身上,说是对慈善刨夫尸把指甲都刨出血了或烫红了的一种纪念。纳西族天神子劳阿普嫉妒人间的幸福生活,派一位年老的天将到人间,要他把人间烧成一片火海。老天将来到人间,看到一个汉子将年纪稍大的孩子背在身上,年小的孩子反倒牵着走,他感到奇怪,细一问方知背着的孩子是侄子,牵着的孩子是儿子,因哥嫂已死,汉子认为应该好好照料侄子。老天将为这样的人间美德深受感动,想着人们的心地是如此善良,怎忍加害于他们,便将天神烧毁人间的消息告诉给那汉子,要他告诉人们于六月二十五那天事先在门口点燃火把,以此免去灾难。于是千家万户都在这天晚上点起了火把,天神以为人们早已在火海中灭亡,便沉沉地睡去,再也没有醒来。后来,纳西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拉祜族山上住着一个善人和一个恶人,恶人专吃人眼。六月二十四这天,善人用蜂蜡裹在山羊角上,点燃蜂蜡后叫山羊去找恶人,恶人看到火花,以为人们拿火枪来打他,便急忙躲进山洞,并用石块堵住洞口,结果被洞里冒出来的水淹死了。从此人们就不再担心恶人来吃眼睛,可以安安稳稳地搞生产了。因此拉祜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白族在白族的火把节传说中,还有著名的阿南(即曼阿喃)的传说,故事情节与女性人物传说《曼阿喃》和《火烧松明楼》大体一致,是人物传说与火把节传说交叉衍变的结果。彝族很早以前,天上有个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个大力士叫阿体拉巴,两人都有拔山的力气。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体拉巴比赛摔跤,可是阿体拉巴有急事要外出,临走时,他请母亲用一盘铁饼招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认为阿体拉巴既然以铁饼为饭食,力气一定很大,便赶紧离开了。阿体拉巴回来后,听母亲说斯惹阿比刚刚离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进行摔跤比赛,结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兹知道了此事,大为震怒,派了大批蝗虫、螟虫来吃地上的庄稼。阿体拉巴便在旧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来许多松树枝、野蒿枝扎成火把,率领人们点燃起来,到田里去烧虫。从此,彝族人民便把这天定为火把节。撒梅王与异族抗争,头被砍掉,待到星宿出现又长出一个头来与之奋战厮杀。最后,由于奸细的出卖,砍掉头用尖刀草扫过脖子后,撒梅王的头就再也长不出来了,死不复生。据说尖刀草上的红斑就是撒梅王的血染红的。后来撒梅人在每年的六月二十四、二十五都要打起火把纪念撒梅王,并寻找他的英灵。撒尼支系的《撒尼人的火把节》:善神阿番偷开天门,撒下五谷,使人间的幸福生活超过天上。天神见了大怒,派大力士到地上来出气。阿潘恨大力士霸道,与他摔跤,把大力士摔倒在地上,压出一个坑来,后来天雨把那个坑变成湛蓝的长湖(路南淡水湖)。人们为纪念这位人间英雄,于农历六月二十四进行斗牛、摔跤、宰羊、燃火把等活动,以示悼念之情。阿细支系的《阿细人的火把节》:奴隶主那迢迢把很多的穷弟兄关在牢狱中,穷人阿真等在羊角上绑上火把,冲向那迢迢的府第,烧死奴隶主,同时也烧掉了穷人手上的绳索。为纪念这次胜利,人们举火把游行,相沿成俗。[4] 罗婺支系的《喜鹊姑娘》:罗婺彝家有个漂亮能干的姑娘,与彝家小伙阿龙早就相爱了。但附近十二个部落的男子都纷纷前来提亲,其中有个土官老爷凶狠残暴地说,如果不答应,就要血洗山寨,让全寨遭殃。姑娘无奈,答应在六月二十四相亲。相亲期到,姑娘穿上雪白的衣服、黑色短褂,胸前系一块花围裙,烧起一大堆火。十二部的头人也赶来了。姑娘深深地看了阿龙一眼后,纵身跳入火堆中。阿龙和几个小伙子想拽住她,可只扯下了她的衣角。四面八方的人们赶来,可她已经以死殉情。为了纪念她,十二个小伙抬起大牛推向对方,以推倒为胜。之后,杀牛饮酒、唱歌跳舞。后来彝家就把六月二十四定为火把节,被阿龙扯下的衣角,成了彝家妇女的围腰带,那焚烧姑娘的青烟,化为山寨的晨雾。据说清晨喜鹊鸣叫的时分,彝山的远处就隐隐绰绰地显出姑娘的身影,因此人们称她为喜鹊姑娘。扩展资料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参考资料火把节的百度百科
[create_time]2019-10-12 21:03:19[/create_time]2013-04-10 16:43:21[finished_time]16[reply_count]47[alue_good]百度网友9fd5cf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bf259b9a.sQS2mhTMuXMLUjCl8tYt_g.jpg?time=4980&tieba_portrait_time=4980[avatar]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0533[view_count]狮子为什么不吃鬣狗?
之所以狮子没有以斑鬣狗为食,并不是因为斑鬣狗身上的微生物含量较多,而是斑鬣狗属于食肉动物,自身的攻击性和咬合能力非常强。尽管狮子能够凭借自身的体型,以及数量优势捕食落单的斑鬣狗,但是在捕食过程中,斑鬣狗也会对狮子造成严重伤害,同时斑鬣狗逃生的概率也较高,狮子捕食斑鬣狗非常不划算,不如节省能量用来捕食其他食草动物。在非洲大草原中,其实有很多“欢喜冤家”的,比如狮子和鬣狗就是最典型的一对,狮子和鬣狗共同生活在大草原上,而且它们的生活区域几乎是重合的,可以这么说,有狮子的地方,基本上就有鬣狗,它们之间,只有“相杀”,没有“相爱”。千百年间,狮子与鬣狗的斗争可以说是从来没有休止过,今后也不会休止,这就是它们的生活方式。
[create_time]2021-09-20 11:42:50[/create_time]2021-10-02 11:06:1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7[alue_good]果果就是爱生活[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21c8701a18b87d60ae1488e150828381e30fd84?x-bce-process%3D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450%2Ch_6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avatar]专注生活教育知识分享[slogan]专注生活教育知识分享[intro]3578[view_count]人与自然有关的素材 急!!!
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双重和谐
[日期:2008-06-12] 来源: 作者:周笑冰 [字体:大 中 小]
【 内容 提要】可持续 发展 具有深刻的价值内涵,它涉及人、人与 自然 和人与 社会 的关系。可持续发展首先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通过对传统发展观的反
思,人们认识到 经济 增长只是社会发展的手段,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才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和最终目标。可持续发展还是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和谐协调的发展
。人与自然相互对立和役使的 时代 理应终结,和谐融洽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正成为人类共同的理想。此外,人与人的和睦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和保证。人类社
会中的不公与强权是导致生态失衡的深层原因。因此,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是使人与自然协调的前提。 [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
人与自然的关系
新世纪的前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符合国情、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是实
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我们首先必须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才能充分认识统筹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以科
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人,万物之主;自然,却是制约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与根本.人与自然关系反映的是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也影响
着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过程。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包括从自然界索取资源与空间,享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
能,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二是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包括资源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而不往非
礼也工业化以来,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将导致人
与自然关系的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因此,人类为了持续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必须充分认识自然规律。人类发展到今天,应该而且已有能
力主动调整自身行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
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人类社会是在认识、利用、改造和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是一个从和谐到失衡,再到新的和谐的螺旋式上升过程。马克思说过
:“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不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最终
归宿。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断遇到新的挑战。同时,人类在自然的“报复”中不断学习,积累经
验,不断深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与自然关系所面临的问题不同,人与自然和谐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和谐与否,如何实现和谐,取决于人
类当时的认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
在原始社会,人与自然曾保持了一种原始的和谐关系。当时,人类以采集狩猎为生,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由于天然食物供给的有限性和不均衡性,人类为
了生存,聚居在自然条件优越、天然食物丰富的区域,形成了利用原始技术获取基本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仅能维持个体延续和繁衍的低水平物质消费方式,以
及以家庭与部落为主的社会组织形式,人口数量与平均寿命都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人与自然处于原始和谐状态。
在农业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在整体保持和谐的同时出现了阶段性和区域性不和谐。农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较原始社会有很大的提高,产生了以耕种与驯养技术为
主的农业生产方式,形成了基本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以及以大家庭和村落为主的社会组织形式。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活动范围的不断拓展,人类在利用和改
造自然的同时,出现了过度开垦与砍伐等现象,特别是为了争夺水土资源而频繁发动战争,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了局部性和阶段性紧张。但从总体上看,人
类开发利用自然的能力仍旧有限,人与自然的关系仍能基本保持相对和谐。
在工业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到了紧张状态。工业社会创造了农业社会无法比拟的社会生产力。人类占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人类活动不再局限于地
球表层,已拓展到地球深部及外层空间。科学技术与工业发展创造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产品,极大降低了人口死亡率,延长了人的寿命,促使世界人口急剧膨
胀。工业社会创造了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人类已不再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而是不断追求更为丰富的物质与精神享受。但是,工业社会的发展曾严重依赖
于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和化石能源)的大规模消耗,造成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导致自然资源的急剧消耗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很不和
谐。
至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在全球范围内呈现扩大的态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模式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复杂多
样,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困难。二是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走了一条只考虑当前需要而忽视后代利益、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后保护的道路。三
是通过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在全球扩散;由于国家与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发展中国家往往难以摆脱以牺牲资源环境
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现实,面临着资源被进一步掠夺、环境被进一步破坏的严峻局面。
综观整个社会发展史,人类对于自然的每一次不合理使用,都导致了自然界作出报复性的反应。正如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已成为当今世界高度关注的议题之一。人们普遍认识到,人类目前所面临的人与自然不和
谐问题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但是人类绝不可能退回到被动适应自然的道路上去,只有依靠发展,才能实现新形势下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资源
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如果人类不及时改变发展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长此下去,地球也有可能成为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随着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我们必将越来越加深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与理解,越来越自觉而及时的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走
出一条符合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立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使我国真正成为发达的世界强国。这无疑将是中华民族对人
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
姓名:谢召伟 学号:200420163075 年级:计算机应用二班
如同世间一切事物一样,人类源于自然,其本身也是自然进化的产物,既属于自然,又超脱于自然。与其他生物不同的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高速进化导致
了人类特有的双重进化,生物进化和文明进化。与生物进化相比,人类的文明进化是超高速的。近1万年以来,人类在物种水平上的进化几乎不易观察,而在文明
进化的作用下,人类已取得了非凡成果,逐渐成为地球上最具优势的种群,特别是在改变自然的功能与结构方面。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实际是人在自然中
的位置不断提高的过程,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所以,A· 汤因比认为历史是由一系列文明和环境之间的挑战与应战构成的〔1〕。P·埃
克希则写道:“人与自然是历史的基础。”〔2〕
今天的人类不仅对自然中各生物有机体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交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于更大范围的地质循环和组分结构也有不可忽视的
影响。就现代人类的能力而言,虽然不可能影响较大时空尺度的自然过程,不能毁灭地球,但足以破坏地球上的各种生态系统,也完全可以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引
入新的更高层次上的和谐与稳定。
如果人类毁坏了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基础,就等于毁灭自身。一个具有生命力的人与自然系统的持续发展,有赖于系统中各组分
的健全与合理。对于人与自然系统的繁荣与稳定而言,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是重要的。只有实现协同进化,才能达到发展的可持续。
由于人类在自然中的特殊地位,人与自然的和谐乃至协同进化,其主导方面在于人。人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地认识自然的规律,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以
及可能给自然带来的正面与负面的影响,自觉地调整自身与自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采取顺应自然规律的行为,使之和谐、共生共荣。这就要求现代科学不仅
要研究自然,而且要研究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传统的学科划分中,自然科学的研究目的多是根据人类的需要来认识自然,为改造自然提供依据,使之满足人类的需要。每当我们在利用自然的过程中,由
于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而出现错误时,人们往往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不够深刻,却很少检查人类自身的需要是否超出了自然承受能力和恢
复能力,当然这并不是想否认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还远远不够。与自然科学相对应的社会科学,则旨在研究如何改造社会,却常常忽视人类文明演化的进程是否超
出了人与自然协同进化所规定的约束条件。人与自然关系,是一个具有广泛研究内涵,而又随发展不断演变的命题。以往的哲学、地理学、社会学、历史学、人
类学、经济学以及生态学的研究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出于不同的目的涉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某一方面,但在迅速变化的全球背景下,并不能解决人类当前所面临
的复杂而又尖锐的人与自然的矛盾。要完成这一新形势下出现的新课题,需要从新的高度认识,需要一种综合性研究,利用跨学科的优势去把握人与自然关系在
不同时空范围下的各种表现形式,探索如何运用人类的智慧和能动性,使自然界摆脱缓慢的自发进化过程,较快进入动态平衡状态的同时,注意进行人类行为的
调控研究,使人类能够自觉地调整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不断弥补失误造成的损害,使之适应协同进化的进程。
当今世界,人类走过了崇拜自然的采集狩猎时代,走过了自然优势的农业时代,已经或正在走过掠夺自然的工业时代。此时此刻,人与自然关系正陷入深刻
的危机之中。幸运的是,人类已经开始觉醒,认识到只有人与自然相互协调,才能走向共同的繁荣。“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
昨非。”经过历史的洗礼,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会进入走向和谐的新阶段。
综上所述,人在自然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是人的问题,是认识的问题。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就是改造其自身的过程。无论如何,实
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同进化,需要人类坚持不懈的努力,需要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它将是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价值选择和最终归宿。
本章注释
[1] 汤因比,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
[2] 罗·麦金托什,生态学概念和理论的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第177页。
浅谈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自然之声心弦之音
20世纪出尽了创造与破坏的“风头",21世纪将如何展现自身?自从人类出现以来,。随着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不断演进,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时
光流逝,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不寻常的时代,现代化的冲击,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正在迅速而又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改
变着自然的面貌。在即将过去的一个世纪中,世界经济、政治的格局乃至人与自然的关系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本世纪开始时,人类无论在数量上还是所拥
有的技术方面都没有力量急剧地改变地球上的各个系统,印度洋大海啸,夺走的不仅是数以万计的人的生命,还从某种程度上打击了人类征服大自然的信心。从
人类历史上看,每当遇到人类力不可拒的天灾,总会有人彷徨无措,有人疑惧人类自身的能力,有人对大自然产生敬畏的心理。然而,不少科学家认为,随着科
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自身能力和开发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结果使人与自然之间原有经过长期演化所形成的相对稳定关系发生了剧
烈的变动,代之而来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调和众多尖锐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则突出表现为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充满危机的时代。本世纪以来,人类不仅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而且还饱尝了自身过度干预自然之苦。80年代发生在非洲的触目惊心的大
饥荒和不断加重的全球水土流失,90年代日益突出的全球环境变化,以及仍有占世界1/5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超过l0亿)处于绝对贫困状态,所有这些都是人类文
明史上最惨痛的教训。勿庸置疑,人与自然矛盾的不断扩大和激化,将可能导致经济、政治矛盾及相关危机的连锁爆发,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
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
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的演化一直是自然过程。在人产生并且从自然中相对独立出来之后,人类活动开始干预自然,自然过程中加入了人为因素,并发生了
很大变化。人类不仅是自然的一部分,还是自主的实体;既受控于自然,也在改造着自然。
自然对人的影响
自然及其演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首先,自然界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创造了人,也改造了人。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人类的出现
,都是自然发展、演化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然环境适宜与否,是人类祖先得以生存的决定性因素。正是自然界在数千万年前的变迁,给古猿向人的进化
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人类在漫长的栖息、进化过程中,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性,人对不同环境的适应逐渐形成了不同区域内人在肤色、面貌、形态等方
面的显著特征,并随之产生了红、白、黄、黑的不同人种。当然,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人类能生存发展到今天,并创造了许多超越自然的奇迹,在这一过程中
,自然对人类社会发展并不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人类决不应该因此而忽视自然的作用,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其发展将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并且对自然
有相当的依赖性。人离不开自然,人类社会与一定的自然环境相联系,自然影响着人,人也在适应与改造自然。
此外,自然环境还影响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如国家统一、语言分界、建筑、绘画等〔1〕。
最后,自然的变化一般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通常需要数百万年、数千万年甚至上亿年才能显现出来,相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的演变是一个慢变
量。在这种长尺度的时空范围内,自然只决定作为生命物种的人类的诞生、成熟与消亡的周期,但并不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在一个中尺度的时空条件下,
如地理、气候等条件对人类社会的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尽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自然的制约,但大规模
的资源调配、消除戈壁、沙漠等自然阻隔和抵御剧烈的自然灾害皆非易事。何况从宇宙演变的尺度看,人类只是万物循环过程中的一个短暂插曲,终究无法摆脱
自然规律的安排。
就现今人类社会而言,自然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自然固有其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人类只有不断地
认识自然,提高自己的生产力水平,才可能在更大的时空尺度上接受自然的挑战。
人对自然的影响
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中,人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人受制于自然,同时又给自然以影响。尽管人的影响是有限的,受一定的时空条件制约,但在小尺度的时空
范围内(对应于人类的文明时代),自然条件是相对稳定的(自然相对于人的生命周期或社会变动周期来讲,相当于不变的外生变量),人仍可以通过社会经济活动
,不断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和影响空间。随着人口的增长,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影响越来越深刻。人对自然施加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两个
因素:一是人类的需求,它决定人类的消费结构和生活方式;二是人类具备的手段,其中主要是技术手段和组织手段。技术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中介,工具的
使用使人与自然关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它们决定了人类的生产结构和发展方式。而人类需求与手段的变化又都来源于人类社会的规模、结构、组织、观念、文
化等复杂背景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也基本上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自然施加积极的建设性影响,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并创造新的更适合人类生活的人工自然或人工生
态系统;另一方面是对自然产生消极的破坏性影响,使原有的“自然平衡”失调。例如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的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水土流失、资源匮乏
等生态破坏,以及由于大量废弃物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
我们所说的人与自然关系,即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关系。人与自然系统是以人为主体,以人的持续生存和发展为系统发展的标志。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关系是复
杂的,各因素是相互关联的。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表现为人与资源、人与环境、人与粮食、人与灾害、发展与资源、发展与环境等多种形式,并集中反映在人口
增长、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问题上。因此,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控应把调整要素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强度与整个系统的结构、功能协调结
合起来,才能获得满意的调控效果。
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必然改变自然界原有的平衡,问题是人类应该正确认识其活动对自然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提供适应自然规律的、有科学预见的
、可调控的人类行为,使其所产生的后果,有利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使自然界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我们应该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今天,我们拥有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好的生活,但也面临着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
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
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大量的水被污染`浪费,大量的野生动物被猎杀……头顶的天空不像以前那么蔚蓝了,脚下也再不是一方净土了.水龙头里那清澈的水再流多
久就会干?多少濒临灭绝的动物朋友还正在挣扎?人类究竟是聪明还是愚蠢?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
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
自然妈妈她太慷慨了!我们习惯了索取,一旦这位慷慨的妈妈无法提供给我们生活的资源,或者我们的行为激怒了她,她要给我们颜色瞧瞧!那我们的下场
只有是灭亡!如果人类不及时改变发展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长此下去,地球也有可能成为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人类的生存须要依赖自然,我
们是否该给她多一点关心,爱护呢?我们和自然必须平等对待,必须和自然结成一体! 马克思说过:“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
说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打个比方,我们砍一棵树就栽一棵树.要尽我们一切力量来补偿以前的过失.善待身边的一草一木,不伤害我们的好朋友—动物……
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自人类出现以来,就存在着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只是在原始时代,低下的生产力作用于自然。到了农业时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
人类改造环境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高,已对自然的干预造成了始料不及的后果。 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科技与生产力水平的极大进步,征服自然的逐步胜利
。可是,令人类始料不及的是,工业文明像一把双刃剑,既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但也造成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温室效应。
有人说“人类创造和发现科学,最终毁于科学”!这句话说的也不无道理,想一想,我们天天想着要怎么来更好的利用自然,拿自然来做实验,这样是生活的好了,那
咱们的子孙后代怎么办呢?
要想长久地生存在这美丽的地球,就得和身边的朋友打好关系,以前欠别人的,要赶紧还一还.而这种事情光靠一人是绝对不够的,这是你我的责任.最后,还是记
住世界地球日的主题吧: “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社会。
[create_time]2008-11-20 23:47:08[/create_time]2008-12-10 19:26:38[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10[alue_good]jsweihualiang[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b17578c4.AuY57tV_2MkqSGPo7nCPow.jpg?time=2969&tieba_portrait_time=2969[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232[view_count]
大批鬣狗为啥怕雄狮?
原因如下:一般鬣狗都是成群出现的,而一旦碰上雄狮就会退避,这是因为在实际上很多鬣狗都是被雄狮咬死的,所以久而久之鬣狗就会觉得雄狮是最危险的动物,不会去靠近它。雄狮则更擅长攻击别的动物占领地盘,生性好斗,所以雄狮才会成为草原上的霸王。狮子和鬣狗是相互惧怕的两种动物,不过相比之下,鬣狗更加惧怕狮子,尤其是雄狮,而鬣狗和母狮争食物的时候一旦出现雄狮就会落荒而逃。详细介绍:鬣狗非常害怕狮子,尤其是雄狮。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狮子是体型更大、更强壮的食肉动物,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地区,狮子是土狼死亡的罪魁祸首。鬣狗也非常害怕尼罗河鳄,就像大多数陆地动物一样,因为众所周知,尼罗河鳄偶尔会抓到、杀死并吃掉在水中游泳的鬣狗,鬣狗在水中与鳄鱼对抗时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因此它们似乎知道这一点。
[create_time]2022-03-07 19:43:05[/create_time]2022-03-17 20:33:4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为生活一起努力吖[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ec3a89d3e0639b1d304111405a3b3083.jpeg[avatar]生活中的一些碎碎念啊[slogan]生活中的一些碎碎念啊[intro]399[view_count]狮子和鬣狗的战斗力对比
狮子和鬣狗的战斗力对比,一头狮子能打10只鬣狗吗在非洲,鬣狗和狮子是斗争了千百万年的两大顶级食肉种族。每一头狮子都不会放过杀死鬣狗的机会,鬣狗也经常袭击狮群的巢穴。狮子的战斗力强,而鬣狗的数量有优势,那么双方要是厮杀起来交换比是多少呢。首先,这种场面并不多见。通常,双方都会保持克制,但在食物短缺的季节,鬣狗和狮子会为了争夺猎物和领地而引发大战。据法新社的一篇报道,1992,在埃塞俄比亚曾经发生过鬣狗群和狮群之间激烈的厮杀,这场战斗以2头狮子:30条鬣狗的战损比结束战斗。同年四月,在该国东部的戈贝尔沙漠,双方又发生了激烈的战斗,据说当时的战斗惨烈至极,狮群先是派出一头狮子与鬣狗群厮杀,当这头狮子受伤失去战斗力的时候就换上另一头继续战斗。这次的交换比是6:35,狮群最终击退了鬣狗,保住了地盘,但是自己的精锐也损失殆尽,可以说双方打了个两败俱伤。通过上面两场可以看出,双方混战时,狮群可以占据战场的主动权,几乎是一边倒的胜利,交换比是1:15。在第二场战斗中狮群采用了添油战术,结果在战斗中不断被鬣狗群以绝对优势的数量围歼。也从中证明,单独狮子在与鬣狗群作战时是毫无胜算的,但是,如果拼死一战,几乎可以做到1:7的交换比。可见,非洲二哥还是无法撼动狮子在非洲大陆上的统治地位,大多数时候,鬣狗辛苦捕到的食物都会被狮群抢走,在雄狮的带领下六七头狮子就可以赶走几十条鬣狗,而鬣狗只能在旁边看着狮子吃着自己辛苦捕到的猎物,等狮群吃饱了再去争抢剩下的残羹冷炙。
[create_time]2023-06-17 17:06:47[/create_time]2023-06-17 16:55:4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金牛反手摸肚脐[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1011283106,2950280716&fm=3012&app=3012&autime=1696135458&size=b200,200[avatar]贡献了超过119个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0[view_count]一只狮子可以对付几只鬣狗
一般有数据来证明,一只雄狮可以战胜三只鬣狗。狮子单挑成年鬣狗还是很有胜算的,如果只是一两或三只鬣狗还行,如果是成群结队的鬣狗那狮子就等死吧,因为围攻的情况下,狗多势众,狮子就难逃一劫了。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在狮子的家族里一般出门行动,捕猎的都是母狮,雄狮只负责在家守护家园就好。所以长年累月的经验和行动让它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战胜鬣狗。但是也有很多情况下平时会亲自杀死鬣狗,而且发起怒来的雄狮还会冲入鬣狗群中杀死鬣狗头领,就足以验证了雄狮的威猛力量,最关键的是雄狮可以做到一点伤都不受,那么作为雄狮的伴侣母狮也丝毫不逊色,一只成年鬣狗完全不是它的对手。狮子的栖息环境:与虎、豹相比,狮喜欢开阔、干燥的栖息环境。尽管狮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草原动物,但其栖息地并不局限于草原。事实上,与草原相比,狮更喜欢稀疏的林地和灌木丛环境,因为在这些地带伏击猎物更容易。但狮并不能适应大片连续的热带雨林。狮可以不饮水,从猎物体内即可获得足够的水分,因此它在非常干旱的地区生存,在卡拉哈里沙漠和纳米布沙漠都有狮生活。但狮并不能出现在像撒哈拉沙漠这样的大片纯沙漠地区。狮亦能适应高山生境,在埃塞俄比亚的贝尔山和坦桑尼亚的乞力马扎罗山,狮能出现在海拔4000米高的地方。
[create_time]2022-12-27 18:10:07[/create_time]2022-12-22 00:00:0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小金动植物知识[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9d7fd465.7imwFoLiYa5J4vZ2192wug.jpg?time=2709&tieba_portrait_time=2709[avatar]TA获得超过53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62[view_count]多少只斑鬣狗能打赢一只雄狮?
母虎为什么比公虎厉害?看了你就知道了。老虎是一种大型猫科动物之一,特别凶猛、厉害,战斗力是所有猫科动物中最厉害的。有“百兽之王”、“山中之王”和“丛林之王”的美称。无论是公虎还是母虎战斗力都是非常强的。 老虎家族和狮子家族不一样,老虎家族中是母虎当家做主的,都是公虎出去捕猎,公虎捕猎回来后,没有经过母虎同意不可以提前吃,必须先让母虎吃饱喝足之后,母虎让公虎吃的时候公虎才可以吃,因为公虎最害怕母虎,并且没有母虎权利大,也没有母虎厉害。狮子家族是雄狮当家做主的,雌狮捕猎,雄狮先吃饭,雌狮后吃,因为在狮子家族中雄狮的权力大比雌狮的权利大,所以在狮子家族里雄狮比雌狮厉害。在老虎家族中为什么母虎比公虎厉害?想知道的就继续看下去吧!1.敏捷。公虎体型较大,体重250~350千克,平均300千克,。母虎体型较小,体重150~250千克,平均200千克。所以公虎体型比母虎大,就比母虎笨重,自然就是母虎比公虎敏捷、轻快、灵活。2.虎牙。公虎牙长5~7厘米,尖15度。母虎牙长6~8厘米,尖10度。所以母虎牙长既比公虎长,又比公虎尖,所以伤害也比公虎大,可以深深的扎进公虎的脖子,造成致命的伤害,母虎就占据优势。3.爬树。母虎和公虎都会爬树,但公虎太重,上不了树,一爬树树枝就会因撑不住它的体重而断。而母虎是爬树高手,可以爬上数十米高的树。4.速度。公虎因为体型大太重所以跑不动,速度只有50~60千米每小时。母虎体型小体重轻,比公虎灵活,没有母虎那么笨重迟钝,所以速度比公虎快,时速60~70千米。5.爪子。公虎和母虎的爪子都很厉害,但是母虎的爪子比公虎更厉害。公虎指甲长3~4厘米,平均3.5厘米。母虎指甲长4~5厘米,平均4.5厘米。所以母虎指甲的伤害也比公虎大。6.倒刺。公虎舌头上的倒刺长0.6厘米,母虎舌头倒刺长0.8厘米。母虎舌头一舔就会造成伤害,公虎伤害比母虎小。7.跳跃。公虎因为笨重,所以跳的比母虎进,但也可以跳8~10米。母虎因为轻快,跳的比公虎远一点,可以跳10~12厘米。8.凶猛。母虎比公虎凶猛,所以公虎很害怕它,这就是母虎当家做主的原因,公虎捕猎,母虎先吃的原因。尤其是生了小虎的母虎或者母虎生小虎的时候,公虎最怕母虎了。9.咬合力。公虎咬合力400千克,母虎咬合力500千克。所以母虎的咬合力就比公虎大,咬一口就比公虎厉害,所以公虎看到母虎一般不会招惹它,因为如果被咬一口就完蛋了。10.尾巴。老虎的尾巴就像个鞭子一样,打上非常厉害。公虎尾巴长0.8米,粗3.5厘米。母虎尾巴长1米,粗4厘米。所以母虎尾巴打上比公虎疼、力量大。从上面几点来看,就知道母虎为什么比公虎厉害了吧!
[create_time]2022-03-11 19:36:24[/create_time]2020-08-20 18:00:59[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0[alue_good]666888SujN[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847ff4c7.NeLQ3verUVMzyx59LSkjXg.jpg?time=9410&tieba_portrait_time=9410[avatar]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我[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04[view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