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 历史周期律

时间:2024-07-21 16:07:44编辑:coo君

历史周期率还是历史周期律

周期率与周期律两种表述均可讲通。周期律与周期率的区别:周期率是指世界上任何自然规都会经历兴衰治乱,往复循环呈现出的周期性现象,周而复始。 而周期律即元素周期律指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外电子数或核电荷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从字面上看,似乎“周期律”更为准确。“周期律”是一种规律,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些特点反复出现,不是两个数值的比率。——一直扮演“当代语文裁判员”角色的《咬文嚼字》杂志社,在2009年曾做出了如此评论。但是,“黄炎培谈话中提到的‘历史周期率’,除了包含有‘规律’的意思,更多的是概括了历史上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政权兴亡更替现象的‘概率’。”支持“周期率”一说的,还有研究黄炎培多年、主持整理《黄炎培日记》的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朱宗震,“黄炎培是严谨之人,即使是他口述、别人代笔的文章,也必定是经过他亲自审阅的。”

[create_time]2022-12-29 09:46:58[/create_time]2022-12-15 15:11:5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2[alue_good]静海之歌[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aa99826.7xevQlYXYC6Aoq6DlVVX8w.jpg?time=3872&tieba_portrait_time=3872[avatar]TA获得超过41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395[view_count]

历史周期律是谁提出

中国“历史周期律”是黄炎培在延安时期第一次提出来的。中国历史上朝代不断更替,过多少年就会出现一次新的轮回,犹如魔咒,很难打破。这个观念几乎深入人心,《三国演义》开篇即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黄炎培的“历史周期律”:一是周期性。也就是说,“历史周期律”是一条周而复始的历史定律,“鹿亡秦,蛇兴汉”,兴衰治乱,循环不已。二是普遍性。从夏商周秦汉,到唐宋元明清,无论哪一个朝代,无论哪一个政权,无论哪一个执政者,没有谁能真正跳出这个周期律。正如黄炎培先生所说:“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三是迅疾性。即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短命王朝,如秦朝和隋朝,分别只有15年和29年,可谓其兴也骤,其亡也速。南朝170年间,就像走马灯一样换了四个朝代:宋、齐、梁、陈。与南北朝同病相怜的是所谓五代时期,前后短短50余年,天下五易其主,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前仆后继。近代国民党统治中国大陆也只有短短22年。

[create_time]2022-11-18 10:41:08[/create_time]2022-11-22 00:00:0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社会民生爱好者[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f3867ef.wqPgrz0Ss4EitinCrXY8Yw.jpg?time=8507&tieba_portrait_time=8507[avatar]超过46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418[view_count]

黄炎培的历史周期律是多少?

黄炎培的历史周期律是200~300年。在中国历史循环往复的周期里,几乎每一个能赢得200~300年长治久安的朝代,都是从打破原有社会结构,通过“均田”实现相对公平开始的。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教育思想黄炎培在《实施实业教学要览》中给职业教育下的定义是:“凡用教育方法,使人人获得生活的供给及乐趣,一面尽其对群众之义务,此教育名曰职业教育。”他认为中国的教育“乃纯乎为纸面上之教育。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改良之道“不独须从方法上研究,更须在思想上研究”。他的结论是采取实用主义,发展职业教育。

[create_time]2022-02-28 18:33:17[/create_time]2022-03-08 11:35:3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5[alue_good]热爱生活的小斌[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9f663e079009782422d95e963506df3e.jpeg[avatar]我们生活在比较之中,有黑暗才有光明。[slogan]我们生活在比较之中,有黑暗才有光明。[intro]5178[view_count]

黄炎培的历史周期律是什么?

“历史周期律”是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权都会经历兴衰治乱,往复循环呈现出的周期性现象。极端的不公导致社会的崩溃,从而达到新的相对公平,周而复始。在中国历史循环往复的周期里,几乎每一个能赢得200~300年长治久安的朝代,都是从打破原有社会结构,通过“均田”实现相对公平开始的。在农业社会里,“田”即土地,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如同今天的资本。所谓“均田”当然是没有土地的人均豪门的田,而不是有钱的豪门均穷人的田。通过公平的体制来避免历史周期:这也许就是一代人所做的历史探索。如果我们把那场变革放在历史的长周期中来看,是不是可以形成这样的认识:它为中国彻底摆脱历史周期律奠定了基础。这一点值得后来者深思,值得后来者的后来者更加深思。

[create_time]2022-02-16 15:42:44[/create_time]2022-02-26 10:51:25[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0[alue_good]帐号已注销[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20cc885b.YaCGAiqHimYUHbleRqgZsw.jpg?time=94&tieba_portrait_time=94[avatar]最想被夸「你懂的真多」[slogan]喜欢教育,热爱教育,喜欢你叫我老师![intro]473[view_count]

历史周期律是谁提出的

“历史周期律”是黄炎培提出的。“历史周期率”是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权都会经历兴衰治乱,往复循环呈现出的周期性现象。极端的不公导致社会的崩溃,从而达到新的相对公平,周而复始。
背景:
1945年7月,黄炎培到延安考察,谈到“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称历朝历代都没有能跳出兴亡周期律。这种历史因素交互作用,就形成了以政府调动资源为手段的,以公平为核心的新体制。在当时的情况下,只有政府才可能实现资源的集中,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西方国家在漫长的发展道路中完成的资本原始积累和再积累过程,同时保证积累的财富被用来建立中国自己的现代工业。这种高速度的积累显然是以压制消费为代价的。在这种情况下,公正,尤其是分配的公正,就显得非常重要。所以,当时对公平体制的选择,不仅是中国几千年历史的总结,也是近代中国历史的必然。


[create_time]2022-03-05 06:50:47[/create_time]2022-01-28 06:20:0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2[alue_good]卷枋茵0Fa[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b1662a6d.AsIGjU3RmxqCYzrwYnQ0Lw.jpg?time=7629&tieba_portrait_time=7629[avatar]用力答题,不用力生活[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340[view_count]

谁最早提出中国治乱循环的历史周期律

是黄炎培。
1945年7月,黄炎培到延安考察,谈到“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
称历朝历代都没有能跳出兴亡周期律。
“历史周期律”是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权都会经历兴衰治乱,往复循环呈现出的周期性现象。极端的不公导致社会的崩溃,从而达到新的相对公平,周而复始。中国的历史周期律问题,是1945年黄炎培先生在延安向太祖(毛爷爷,敏感字)提出的问题。黄炎培先生问太祖,中国(gc,敏感字)党能不能跳出历史上"其兴也渤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


[create_time]2016-11-12 01:15:13[/create_time]2015-02-01 14:08:19[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2[alue_good]宇宙外的三道题[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public.1.ed658dcc.NNdTmyry5n3jgrMFkkMVnQ.jpg[avatar]知道合伙人体育行家[slogan]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 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 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intro]1266[view_count]

为什么说治乱循环是中国历史的独特现象?

历史上中国人口的大起大落,可以说是任何别的民族都没有的。

大灾难的形成机制

与那些“封建”文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秦以后中国历史的明显特征就是它的大盛大衰。承平之时,“秦制”不像“封建”那样领主林立多内耗,因而可以多次取得“大国崛起”的成就。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说“鸦片战争前中国GDP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今天流传甚广,我以为难以置信。但至少在明初以前,即马可·波罗和郑和的时代,中国的王朝盛世要比当时的欧洲繁荣许多,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我们历史的一大特点是始终无法摆脱“治乱循环”,即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而且中国秦以后历代王朝的寿命不但比“封建”时代的周“王朝”和欧洲、日本的宗主王系(不是dynasty)短很多,其“改朝换代”的巨大破坏性更几乎是人类历史上独有的。

古代没有精确统计,惟一能反映国家兴亡、社会荣衰的指标就是人口的增减,而历史上中国人口的大起大落,可以说是任何别的民族都没有的。固然,人口(在农业时代基本也就是经济)的升降并非传统中国独有。罗马帝国极盛时人口据说达到一亿,帝国崩溃后原领土上的居民估计还有七千多万。在整个中世纪“封建”时代,欧洲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是有起有伏、时进时退。但衰退的主要原因是瘟疫与气候,而不是政治与战争。六七世纪之交与14世纪的两次黑死病大流行,都造成严重的人口下降,涉及的人口少则有说减少四分之一,多则说减了三分之一,并由于生产破坏引发了社会失序和动乱。但这两次大衰退与“改朝换代”和政治变故并没有什么关系:那里的“盛世”并无秦皇汉武,“末世”亦无汉献唐昭。黑死病之灾后,又有以三十年战争为谷底的16-17世纪危机,据说使战争波及地区的人口损失三分之一。根据如今学者的研究,这次危机是“小冰河期”宏观气候异常导致的。

而所有这几次“封建”欧洲史上的大难,都与“改朝换代”无关。近几十年,欧洲中世纪史学界关于中世纪危机原因的争论主要发生在强调“人口周期率”的“必然论”观点和强调瘟疫与气候灾变的“偶然”论观点之间。前者受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启发,认为危机的根源是周期性的人口过剩,瘟疫只是过剩严重后人口下降必然性的一种表现形式。“瘟疫是中世纪旧大陆人口数量增加和活动的扩张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有害副产品之一”, “即使没有黑死病,人口下降的情况仍会发生”。而后者则认为黑死病的流行是“外源”的,它与气候变迁一样,属于偶然性灾变,与欧洲社会上的人口“过剩”与否没有什么关系,正如后来的工业革命在一些人看来就是因为煤和铁恰巧同时富集于英格兰一样。

西方争论的中国版

有趣的是,近年来这样的争论也从西方汉学界扩展到了中国史领域。这就是近年来影响极大的、由美国汉学界发起、很快国际化并传入中国的争论,即“加州学派”与“人口论学派”的“华山论剑”。前者认为中国传统时代(除了近代的一瞬间)一直都是世界第一,并没有什么大的制度缺陷,历史上的大乱都是“小冰河期”这类气候灾变。欧洲史学界的一些“反人口论者”认为中世纪欧洲人已经会以原始计划生育手段因应经济变化、以积极调整来打破“马尔萨斯铁律”,中国史学界同样有人发现了传统时代我们先人的计划生育天赋。而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似乎也只是因为江南没有富集的煤铁。反之,后者则坚持认为人口过剩使中国沦于“低水平均衡陷阱”,陷入“过密化”和“没有发展的增长”,因此不可避免地要走向停滞和危机,更别提发生工业革命了。

耐人寻味的是,这场争论号称是为了打破历史研究中的“西方中心论”,但显然这样的争论几乎就是西方史学界类似争论的中国版,只是有个时间差而已。这恰恰是再明显不过的国际学术研究中的“西方中心”现象。应该说,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这种争论都是很有意义的。它不仅提出了许多、并且解决了其中的一些实证问题,而且从方法论上对过去那种把一切问题都归咎于“生产关系”和“阶级斗争”、并且把差异很大的前近代中国与欧洲都归结为来自“奴隶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的“封建社会形态”的史学模式是一个很大的纠正。由于这种模式改革前在中国史学界比在西方更具有垄断性,因此这场争论在中国的意义尤其大。

但是,如果说过去那种关于“封建社会”的西方中心论史观有问题,那么如今这种围绕“人口、气候和瘟疫”做文章,并且热衷于争论古代“GDP”数值的新西方中心论史观,恐怕也有同样的毛病。过去那种史观是“制度决定论”,尤其是经济制度(即所谓生产关系)决定论,这当然有很大的问题,但是今天无论讲“必然”、“偶然”都不谈制度,恐怕也有问题。如果说必然性的“人口规律”与偶然性的气候、瘟疫灾变对西方中世纪的盛衰确实有某种作用,那么在中国它们也有同样作用吗?就像过去说中国古代和西方中世纪都是“封建社会”因而有同样的“规律”那样?




文章来源:秦晖


[create_time]2017-01-07 23:48:46[/create_time]2017-01-22 23:30:4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5[alue_good]江左吹尘[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3119313b07eca803e8ef09a812397dda04483c0?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avatar]我梦江南好,征辽亦偶然[slogan]我梦江南好,征辽亦偶然[intro]2105[view_count]

黄炎培说的历史周期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啊

黄炎培这番话是在1945年参观延安之后对 *** 说的,原话大致是“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 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 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 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 …… *** 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 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他当时这番话的意思是告诫 *** 以史为鉴,找出一条新路来摆脱当权者渐渐腐化堕落,人民群起而反抗的怪圈。 至于例子实在太多了,自商鞅变法而兴自胡亥而忘的秦、元朝蒙古人入主中原百年而终等等都是


[create_time]2022-10-27 14:42:22[/create_time]2022-11-09 09:21:1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梦之缘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61bbd3bf.dco3O7-9qhUybkm7i_05jw.jpg?time=4772&tieba_portrait_time=4772[avatar]TA获得超过8206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23[view_count]

历史周期率

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著名民主爱国人士黄炎培应中共中央毛泽东的邀请,前往延安进行考察。 与毛泽东对话时提出的。 介绍 时间 历史周期率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著名民主爱国人士黄炎培应中共中央毛泽东的邀请,前往延安进行考察。 与毛泽东对话时提出的。 中国“历史周期律”是黄炎培在延安时期第一次提出来的。中国历史上朝代不断更替,过多少年就会出现一次新的轮回,犹如魔咒,很难打破。这个观念几乎深入人心,《三国演义》开篇即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黄炎培的“历史周期律”:一是周期性也就是说,“历史周期律”是一条周而复始的历史定律,“鹿亡秦,蛇兴汉”,兴衰治乱,循环不已。二是普遍性从夏商周秦汉,到唐宋元明清,无论哪一个朝代,无论哪一个政权,无论哪一个执政者,没有谁能真正跳出这个周期律。正如黄炎培先生所说:“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三是迅疾性即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短命王朝,如秦朝和隋朝,分别只有15年和29年,可谓其兴也骤,其亡也速。南朝170年间,就像走马灯一样换了四个朝代:宋、齐、梁、陈。与南北朝同病相怜的是所谓五代时期,前后短短50余年,天下五易其主,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前仆后继。近代国民党统治中国大陆也只有短短22年。

[create_time]2023-02-14 13:41:27[/create_time]2023-03-01 13:31:2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akllllqiu[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30610b2e.-vH07vo_DjJKY_wTsIfkqw.jpg?time=865&tieba_portrait_time=865[avatar]TA获得超过36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view_count]

上一篇:武则天 艳情版

下一篇:立马电动车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