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微信群是否犯法
法律分析:买卖微信群犯法。微信群的建立一般是由微信号实施的,而微信号通常又通过电话号码或QQ号的绑定,间接和身份证信息进行了关联,实际上就等同于微信群也进行了实名认证。就像把自己的身份证卖给别人一样,这样的转让是违法的。微信群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多人聊天交流的一个平台,可以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五十三条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create_time]2022-04-29 10:35:52[/create_time]2022-05-14 10:35:5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律临范玲玲律师[uname]https://midpf-mp-pub.cdn.bcebos.com/5d9818543b94eef5e3060bd62861ae8c.png[avatar]律师[slogan]律临法律服务平台认证律师[intro]3285[view_count]群卖东西合法吗
法律分析:微信群卖东西不违法,但如果涉及禁止买卖的东西,如香烟等,构成非法经营罪。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 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二)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三)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四)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create_time]2022-04-29 14:03:31[/create_time]2022-05-14 14:03:3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律临黎德清律师[uname]https://midpf-mp-pub.cdn.bcebos.com/8f5ad87106a24b3b21b1894515d1351d.png[avatar]律师[slogan]律临法律服务平台认证律师[intro]2453[view_count]加入群卖验证码犯法怎么判
买验证码属于诈骗,应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根据《刑法》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诈骗金额为九十万元的,属于诈骗金额特别巨大,法定刑为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至于具体的刑期,则还要由法院根据被告人的认罪悔罪表现、是否退赃等实际案情来依法判决确定。扩展资料: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有:1、行为人实施诈骗的行为,导致当事人陷入错误的认知或者是维持错误的认知;2、当事人基于错误的认知,处分了自己的财物;3、行为人获得了财物。4、对方遭受了损失。欺骗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可以是言语的陈述,可以是实物的展示,也可以是利用当事人错误的认知。欺骗行为。欺骗行为的内容是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现实生活中,诈骗罪的欺骗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有语言欺骗也有文字欺骗等。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欺骗行为必须使对方产生或者继续维持错误认识,即使受骗者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骗行为的成立。需要注意的是,认识错误必须是处分财产的认识错误。使对方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处分财产的具体表现通常有直接交付财产、承诺行为人取得财产、承诺转移财产性利益、承诺免除行为人的债务等。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使他人放弃财物,行为人拾取该财物的,也宜认定为诈骗罪。行为人或者第三者获得财产欺骗行为使对方处分财产后,行为人或第三者获得财产。获得财产包括两种情况:一时积极财产的增加,如将被害人的财物转移为行为人或第三者占有,或者获得债权等财产性利益;二是消极财产的减少,如使对方免除或者减少行为人或第三者的债务。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我国刑法要求诈骗罪的既遂情形是欺骗行为导致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或者导致发生了财产损失的紧迫危险。其中的被害人不仅包括自然人,而且包括单位与国家。比如,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障待遇的,成立诈骗罪。责任形式本罪的责任形式为故意,同时,要求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create_time]2022-02-09 10:28:21[/create_time]2022-02-24 10:28:2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创作者DKEIFHCB5060[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c67d5cb5fa6684690dcf2a250c88748a.jpeg[avatar]受人之托,忠人之事。[slogan]受人之托,忠人之事。[intro]58[view_count]
加入群卖验证码犯法怎么判
加入群卖验证码犯法涉嫌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create_time]2021-09-25 11:06:18[/create_time]2021-10-10 11:06:1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创作者DKEIFHCB1585[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e51ab92aaacf77a9d73167ad833032d5.jpeg[avatar]受人之托,忠人之事。[slogan]受人之托,忠人之事。[intro]27[view_count]
0.35元一条,多家电商平台个人信息被公开售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
发生这种事,还是因为电商平台都不负责任造成的。售卖个人信息是违法行为,希望电商平台能够好好规范,不要再发生如此事情。某电商平台的个人信息遭到了泄露,信息包括姓名,手机号码以及家庭住址,非常详细。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平台监管不到位造成的,如果我们发现这种事情一定要及时举报。1.因为卖家不诚信的行为,所以才会让买家个人信息被公开售卖因为买家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了,所以想要询问更多信息。而记者经过调查发现,买家的数据在网上被公开售卖。甚至清晰到商品名称跟快递单号。卖家称每条信息是0.35元,一次售卖就有2000条买家的个人信息。而记者经过求证发现,这些数据都是真实的。个人信息被售卖之后,不仅会带来营销电话,还会为买家招致电信诈骗等。这也是由于卖家不诚信,违反法律。2.之所以会发生这种事,也是因为平台监管力度不大电商平台应该对这种行为严厉打击。没有经过本人的同意,这些信息是不能被售卖的。但没想到却出现了这样的状况,这也是因为电商平台打击力度不够,对买家的个人信息保护不够,不仅平台要严厉打击这种行为,而且网络监管部门也应该打击这种黑市数据交易,要营造一个安全有序的互联网市场环境。总之,发生这种事情完全是因为这些售卖个人信息的人藐视法律,他们注重个人利益而轻视他人利益,再加上平台的监管,力度不够,所以才能够让个人信息交易如此猖獗。甚至买卖个人信息的卖家还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室,这让人触目惊心,应该对他们进行严厉打击,让他们受到牢狱之灾,才能保障网民安全。
[create_time]2022-08-09 18:02:42[/create_time]2022-08-24 16:59:50[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0[alue_good]任重道远话教育[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1220ce2fb885cf24cea16d3e97cf039c2980.jpeg[avatar]中小学教师[slogan]看尽世间不平事,尝遍人生百种味[intro]539[view_count]0.35元一条?多家电商平台个人信息被公开售卖!
李铁的个人信息泄露了。 李铁从事数据安全保护工作近10年,尤为看重自己的个人信息保护。近日,他告诉记者,今年6月的一天,他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直接说出他在某电商平台的订单信息,并称货品质量有问题,需要提供银行卡号,以便赔偿。 李铁说,出于职业敏感,他的第一反应是个人信息被泄露了。此前他确实在这家电商平台购买过上述物品,当他试图询问更多信息时,对方立即挂断了电话。 记者近期调查发现,除这家电商平台外,多家知名电商平台均有数据在网上公开叫卖,这些信息包括消费者的姓名、电话、地址、商品名称和快递单号等。有卖家自称每条个人信息0.35元,2000条起卖,如果购买量大,最低可打五折。记者从卖家处购买了数千条数据,随机对近200条个人数据进行了电话求证,证实被售卖的个人信息中名字、电话、住址等准确无误。 互联网数据信息泄露不仅带来不厌其烦的营销电话,还牵涉到商业平台之间的利益竞争,甚至导致电信诈骗等犯罪现象,诸如2016年震惊全国的“徐玉玉电信诈骗案”。该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2017年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 2022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简称《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五周年。《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网络运营者对其收集的个人信息所负有的法定义务包括: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毁损、丢失。 今年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严厉打击数据黑市交易,营造安全有序的市场环境。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到,从严管控非必要采集数据行为,依法依规打击黑市数据交易、大数据杀熟等数据滥用行为。 严厉打击之下,还是有人铤而走险。几千元可买到上万条数据,一条黑色产业链正潜伏在社会的隐秘角落中。 一条数据0.35元 某电商平台个人信息遭泄露,包括姓名、手机号码、家庭地址等信息(央广网发) 隔三岔五,卖家许飞就会在QQ群发布一条“出料”信息。 “出料”是这个地下交易的“黑话”,它代表“数据”。消息发出不久,群内一些成员就来询问是什么类别的数据,他回复“私聊”后,这群人便消失在聊天群中。申请好友通过验证后,一旦有人买数据时犹豫不决,他就很快把人拉黑。 记者以买家身份加上了卖家许飞的QQ。“你要多少条?这些数据你先打电话核实。”许飞发来一个文档,称这是截取短信的信息,短信显示“某人、某时购买的物品已经发货”。 他自称还出售多家知名电商平台的个人信息,“一条数据0.35元,2000条信息起卖。”购买者不仅可以指定平台,还可指定日期,但最新数据也是两天前的数据,而非实时数据。 记者向许飞购买多家电商平台的个人数据,发来的每份数据文档中的信息条数从几十个到上千个不等,订单的商品有母婴用品、衣服、酒水、生活用品等多种类别。 其中,两份名为某电商平台“纸尿裤”和“母婴”的文件,共有数百条网购订单数据信息。信息包括所购买的商品品名、数量、价格、交易时间、订单号,以及收货人电话、姓名、地址,快递公司和快递单号等,其中地址详至门牌号。甚至,部分订单显示“未发货”“已发货”“孕妇不能走太远路”等备注信息。 某电商平台个人信息遭泄露,含大量母婴类订单信息(央广网发) 为验证上述数据信息的真实性,记者随机拨打近200名用户电话求证,证实被售卖者的名字、电话、住址等信息无误。 “假的数据,我敢卖给你?”许飞再三催促记者尽快核实,“你放心,这些数据都可以对上号。” 许飞介绍,他和其他人合伙开了一家工作室,每天产量3万条左右,而他自己也偷偷生产数据,但量少,每月不到1万条。假如客户多,数据又不够,他只能从工作室拿,而自己只能拿一点提成,“挣得并不多”。 见记者犹豫不决,他不断劝说:“数据效果好的话,趁月底你多弄点数据,可以打五折,1万条数据只要2300元。你要是想倒手卖,再把价格加上去。” 许飞还发来一份名为“银行交易短信劫持样本”的文档。该文档包含国内各大银行名称、姓名、手机号码、属地、时间、储户实时到账的短信提示等信息。“这是银行内部流出的数据,我们渠道很多,你信了吧?”他说。 另一售卖者也表示,自己售卖的数据以母婴类为主,还有专门的宝妈平台和电视购物个人信息,这些信息都是从平台一手渠道“拿货”,保证精准,并称如果价格能够接受,“身份证都能给你洗出来”。 许飞从不用支付宝、微信转账的方式交易。 他称,支付宝口令红包更安全。记者在购买数据时,他再三嘱咐转账必须通过“支付宝口令”红包,输入口令后,将截图发给他即可。“我们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支付。”“这样有点麻烦,但稳妥最重要。”在聊天中,他从不提钱、数据、红包等敏感词汇,“你要有安全意识”。 数据溯源不明 交易神秘是因为这些数据来源“见不得光”。 “数据保真就行,渠道不能说得‘太白’。不然我们还咋挣钱!”许飞透露,这些数据主要通过程序从平台上“爬取”,或者从“企业内鬼”处买到。记者随机向许飞发来的数据所涉平台商家进行验证,这些商家的工作人员均表示,不出售任何个人数据。 许飞称,有些数据来源于物流。但多家快递公司的快递员均表示,在网购快递收发中,他们可以看到备注的收货人名字、电话、地址或快递物品类别,但商品型号、颜色、价格等订单具体信息,他们无从得知。有些知名家电品牌的快递面单备注较为详细,但也并非所有信息都会显示。 “这种货源渠道五花八门,咋跟你说?”许飞表示他不是黑客,也不是中间商,不然数据售价不会这么低。 卖家介绍信息来源渠道、数据产量(央广网发) 根据工作经验,李铁认为,许飞出售的可能是一手资料。他本人曾向某企业内鬼购买数据,对方和许飞一样警惕性极高。 李铁介绍,这类倒买倒卖的方式往往是把一手信息通过固定渠道向外销售,购买者成立公司或工作室,对数据进行清洗,然后通过各种渠道售卖给个人买家。“一手数据售价往往很低,在数据流通出去后,不少人反复倒卖加价,售价自然就高了。” “这些人胆子很大,不停在各个社交渠道叫卖,而且还反复售卖。”仔细研究了对方售卖的数据,李铁分析称,部分数据已被清洗过,然后对方再重新拼凑起来。“这样做主要是安全,无法追溯源头。” 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数据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杨蔚表示,从近几年国内外网络攻击事件和数据泄露事件来看,不管是网购还是其他途径的信息泄露,来源主要是黑客攻击、内鬼泄露、供应链泄露三个方面。 杨蔚说,以电商平台举例,它是典型的供应链生态体系,既有“上游”,也有“下游”,整个流程协同分工。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各个环节都会存在数据被获取的可能性,因为各数据都在流转,大电商和小电商区别就在于组织和流程上涉及多少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某些电商平台一旦数据泄露,任何一个环节都说不是自己泄露的,这些平台没有相应的技术手段来保证各环节,说明管理存在问题。”他说。 据记者了解,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期印发了《关于加强刑事检察与公益诉讼检察衔接协作严厉打击电信网络犯罪加强个人信息司法保护的通知》,要求严厉打击行业“内鬼”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 多用于营销推广和电信诈骗 许飞从不过问买方购买数据的用途,“我管那么多干嘛,问了别人也不说。” 但实际上,这些包含大量个人信息的数据已经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基本物料”。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公民注册手机卡、银行卡,以此作为诈骗犯罪的基础工具,或是利用这些信息对诈骗对象进行“画像”,实施精准诈骗。 卖家出售的消费者网购订单信息,包含姓名、手机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 在记者电话求证过程中,近半数消费者表示曾接到诈骗电话,甚至部分人多次接到境外诈骗电话,这些诈骗人员能够详细说出他们的姓名、住址、网购订单等信息。其中,有些是要求他们通过银行转账,有的是以返还商品优惠为由要求提供银行卡。 李铁表示,购买这些数据的人,主要是出于商业目的和诈骗。出于商业目的,例如推广营销、获取新用户、提高销售额、获取竞争对手客群等,而诈骗则尤为常见,甚至还有人借此来进行勒索。 杨蔚同样表示,一般个人信息数据泄露后常被用于营销推广和电信诈骗。而在电信诈骗中,在校学生、留守老年人会成为电信诈骗分子重点关注的对象。 2016年8月21日,刚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山东临沂市高三毕业生徐玉玉接到诈骗电话。陈文辉等人以发放助学金的名义,骗走了徐玉玉全部学费9900元,徐玉玉在报警回家的路上猝死。 2017年6月27日,此案在山东省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陈文辉、郑金锋、黄进春等7名被告人均表示认罪悔罪。 根据法院披露的信息,2015年11月至2016年8月,被告人陈文辉、郑金峰、黄进春等人通过网络购买学生信息和公民购房信息。随后冒充教育局、财政局、房产局工作人员,以发放贫困学生助学金、购房补贴为名,以高考学生为主要诈骗对象,拨打电话骗取他人钱款,金额共计人民币56万余元。 李铁表示,电信诈骗犯罪产业链的背后,盘踞着以公司化体系运营的网络犯罪集团。诈骗的大部分话术围绕高额回报、高收益展开,后续再以账户异常、流水不足、银行卡异常无法提现等理由实施诈骗,常见的骗局类型有刷单、假冒金融App、电商购物退款等。在他看来,电信网络诈骗背后折射的是各类信息的数据安全。网络黑产分子攫取个人数据信息,经过处理加工后批量标价卖给电信诈骗团伙,后者再利用这些信息获取受害者信任,以实施诈骗。 公安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公安机关侦办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黑客等重点案件1.8万余起,打掉为赌博、诈骗等犯罪提供资金结算、技术支撑、引流推广等服务的团伙6000余个,查处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非法获取系统数据人员3000余名,抓获行业内部人员680余名。 立案难、维权难 杨蔚也曾遭遇个人信息泄露,而其后的维权之路让这位网络安全领域的专家都感到无比艰难。 就在今年“3·15”当天,杨蔚接到某房产中介的电话,对方精准地说出了他所居住的小区和楼层号。“骚扰电话的精准程度,真是令人发指。”杨蔚尝试举报,但过程并不理想。 杨蔚说,这类案件举证大部分容易因扩散渠道不具有单一性和唯一性,导致无法确认泄露主体而败诉。网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一些App时,如果不授权就用不了任何功能,但授权同意后就表示用户让渡了自己的个人信息,给予App运营主体获取权限。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手机App过度收集用户信息现象多次遭受质疑的原因。因为容易滋生数据黑产,引发违法犯罪。 此外,依靠暗网交易软件获取的数据来源更加私密,形成监管盲区,给执法部门带来很大困难。杨蔚认为,要从上游如支付环节或数据源头解决问题。 被泄露的个人信息当作商品贩卖(央广网发) 为加强对数据安全、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近几年国内颁布多部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包括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电子商务法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郭聪表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根据司法实践中的案例数据,2020年至2021年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结案案例约4613件,2022年1月至6月约为307件。绝大多数案件处于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量刑层级。 在国外,欧盟实施了严厉的数据保护条例GDPR。GDRP是《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的简称,是欧盟立法机关针对欧洲发生的诸多信息和隐私数据泄露案件而制定的法案。该条例明确规定,公司内部需要设立数据保护官DPO(类似于CEO和COO高管职位),负责个人隐私数据保护。对比国内外法律,欧盟对数据泄露的处罚力度更大,法条更明确。杨蔚认为,相比欧盟,我国关于数据安全的立法起步较晚,在数据安全治理实践上还存在一定差距。 中兴通讯数据保护合规部与数据法盟联合编制的《GDPR执法案例精选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24日,22家欧洲数据监管机构对共87件案件作出了总计3.7亿欧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杨蔚表示,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安全保护仍然是需要大家共同解决的问题,须监管部门、企业、安全机构、民间安全力量等各方的努力。他认为,有关部门要不断明确各方权责,将举证门槛降低,并且加大处罚力度;企业及负责人应做到知法守法,承担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义务,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企业内建设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加强数据备份和信息保密等工作;个人要提高安全防护意识,具备一定的敏感性,谨慎点击链接及网站、创建安全性较高的密码等。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薛军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信息泄露问题,还要依靠先进的技术。在可能出现个人隐私和信息泄露的环节,要用技术将信息匿名化,这些匿名信息只有系统能识别,而行为人不能识别、获取。 他表示,相关部门还要进一步加强对这类违法行为的侦查,加大对不法分子的惩处力度。“这个最有震慑力,当他们知道违规、违法必然受到处罚时,可能就放弃了。”
[create_time]2023-03-08 20:16:46[/create_time]2023-03-23 20:16:4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敏敏普法[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f4f41c8.lls5CQNBvFdomLOSPp9Mlg.jpg?time=4894&tieba_portrait_time=4894[avatar]TA获得超过21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view_count]
捡漏群是真的吗
假的。这些优惠券群其实都是营销返利,即顾客购买了使用优惠券的商品后,发送优惠券者——群主可以获得佣金这。这是新兴起的一种网络营销方式,商家主打口碑传播、市场下沉,将营销经费让利给个人,但也不排除先涨价再打折等“假优惠”。在相关营销返利平台上,每个人都能找到优惠券,你也可以和他们一样拉个群、创建个公众号,其实就是全民带货。进入返利营销页面后,顶部有搜索栏可以搜索商品,推介商品下都标注着优惠金额和返利数目,点击商品图片上的“立即推广”按钮后,就会生成推广链接。折扣“诱人”:各种“捡漏群”新涌现近日,不少消费者反映在各大社交网站、App上出现了一大批以超低折扣商品为卖点的“捡漏群”“羊毛群”等,群主、主播们无不宣称在群里能买到巨大优惠的名牌产品。打开某知名问答论坛,在产品推荐等类似问题下,可以看到不少“捡漏群”“羊毛群”的回答,这些回答呈现模板化倾向。开头或亮明自己收入不高,通过捡漏买到优质产品,或斥责其他“垃圾”群;文章中会插入多张付款图片作为背书,末尾则会通过问答形式解答诸如群内为何禁言等问题。
[create_time]2022-06-14 09:22:23[/create_time]2022-06-21 00:00:0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0[alue_good]鹰志说生活[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5925626c11487b92bdaa0bc20acf2d00.jpeg[avatar]专注于分享生活经验,科普生活小常识[slogan]专注于分享生活经验,科普生活小常识[intro]35594[view_count]捡漏群是真的吗
是真的。对于“捡漏群”“羊毛群”这一网购新生事物,有业内人士表示这是互联网零售的又一发展趋势,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也有消费者表示类似事物让互联网购物越来越复杂,期盼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近年来下沉市场、挖掘更多用户资源已成为互联网零售业的发展趋势。这些应运而生的优惠券群其实就相当于短视频主播带货,带货质量肯定有好有坏,顾客是享受便捷优惠还是被宰,关键还要自己甄别。第三方软件也应加强监管,避免有些人借此搞欺诈。相关介绍:那些捡漏群都属于网店,微商,微店范畴,一般都个色鲜明,有的只卖翡翠,有的只卖玉器,有的只卖瓷器,有的只卖书画等等,也有如同杂货铺的,什么都卖,现代的、古代的,真的,假的,以文玩小件为主。有的店铺人气很旺,还会定期或不定期地搞一些小型拍卖,形式灵活多样,一般都比较注重诚信,服务很到位,长此以往,完全可以彻底取代拍卖公司,因为他们都很接地气,很亲民,很亲切。捡漏群是新生事物,尽管目前来讲无论是规模还是档次都比较初级,但发展方向和发展后劲很好,很强劲,很给力,相信经过市场的洗礼,一定能脱颖而出一批讲信用,讲信誉,讲信据,讲信,讲信义的值得信任的网店,微商,微店,届时,古玩,古董,文玩市场的格局,方式及类型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create_time]2022-06-06 11:33:54[/create_time]2022-06-14 00:00:0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文学小百灵[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7f8d40f2478bab5618c6b25f4550454f.jpeg[avatar]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slogan]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intro]8637[view_count]微信捡漏群安全吗
微信捡漏群不安全。捡漏群有泄露信息的风险。不少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其间,消费者维权困难,更有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而这些一个个微信号,还可以被群主在不同群之间随意买卖。现在各大平台也在对这些羊毛党通过AI大数据分析的方法予以打击整治,一不小心可能自己淘宝账号京东账号微信账号等等就被封了,还可能关联影响到个人信用问题,给将来贷款,入学就业等方面带来极大的麻烦!很多人想着去薅羊毛,到头来没想到被薅的原来是自己,原来自己才是羊!微信捡漏群的特点:1.有第一手信息来源,优惠链接比其他群更快放出来,方便且快捷。2.文案简洁易懂,小白也可以第一时间上车。3.找不到优惠券可以添加管理人员,能得到及时反馈,寻找大额优惠券。
[create_time]2022-11-16 10:54:37[/create_time]2022-11-22 00:00:0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3[alue_good]生活很幸福啊[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c7c8e765.yFydBT_h8aH34UL95ppETQ.jpg?time=9613&tieba_portrait_time=9613[avatar]超过133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1481[view_count]捡漏群是骗局吗
捡漏群是骗局。捡漏群是不可靠的,市面上99%的捡漏群都不靠谱。捡漏群的套路是营销返利,即顾客购买了使用优惠券的商品后,发送优惠券者的群主可以获得佣金。不少消费者反映在各大社交网站、APP上出现了一大批以超低折扣商品为卖点的“捡漏群”“羊毛群”等,群主、主播们无不宣称在群里能买到优惠产品。“捡漏群”“羊毛群”属于网购新生事物,顺应了新的消费趋势。但也有消费者发现,一些“捡漏群”“羊毛群”并没有宣称的那么神奇,处处充满营销套路。对此,消费者应提高甄别能力,第三方平台也应加强监管,杜绝不法分子借“捡漏群”“羊毛群”欺诈消费者。电信诈骗的具体形式:1、仿冒身份类:陌生人以权威名义恐吓?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2、约会交友类:巨额财富“莫名”就会砸向自己?切勿轻信未曾谋面的他。3、购物退款类:购物后,有人“好心”退款?小心别人要窥探你的账户密码!4、利益诱惑类:理财师竟会邀请陌生人投资发财?“内部消息”是诈骗者的谎言。5、虚构险情类:“外甥”来电要舅舅付违反交通规则罚款?冷静应对突发紧急情况。6、生活消费类:遇特殊情况需身份证号、银行卡号?请拒绝陌生人的转账要求。
[create_time]2023-04-28 00:42:54[/create_time]2023-04-16 00:00:0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小谢生活问答[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2367943809,1072931964&fm=3012&app=3012&autime=1687798849&size=b200,200[avatar]TA获得超过301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267[view_count]贩卖他人信息是什么违法行为
贩卖个人信息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贩卖公民信息罪量刑标准是什么1、贩卖他人信息者,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情节特别严重的,依法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create_time]2022-09-27 13:01:26[/create_time]2022-10-11 08:04:4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肖红律师[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3fbef7807080d7af3166b557f6440394.jpeg[avatar]律师[slogan]人生百态、悲欢离合。[intro]698[view_count]
售卖他人信息犯法吗
法律主观:出售客户个人信息犯法。情节严重的,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法律客观:《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create_time]2023-02-17 19:22:11[/create_time]2023-03-04 19:22:1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尹鸣鹤律师[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beautify/8c0d00238b69a8a5c9465b7c6d913666.jpeg@c_1,w_2958,h_2958,x_0,y_0[avatar]律师,尹鸣鹤[slogan]普法惠民,维护正义。[intro]7[view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