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梦录》的简介
《画梦录》(何其芳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据文化生活出版社1947年9版排印)
《画梦录》是作者何其芳的梦中的世界。惟其在梦中、在想象中,《画梦录》具有了一个个纯粹的柔和、纯粹的美丽的意境和故事。尽管何其芳后来“悔其少作”,但老实说来,《画梦录》是何其芳最好的作品,也是现代散文中不可多得的精品。那块梦中的国土蕴涵着一个处涉世间的少年人对生命的思索,对理想王国的热望,也象征着一颗尚未经历真正创痛的敏感的心灵对大千人生林林总总的一切细微的体验和动人的启悟。何其芳在《画梦录》里写出了一种精致的语言生活,这个虚构的文本没有现实的阴暗与丑恶,而是通篇的美好,仿佛贵重的青花瓷,一碰即碎。《画梦录》曾以“纯粹的美丽”、“超达深渊的情趣”荣膺1937年《大公报》文艺奖。摘录一段:马蹄声,孤独又忧郁地自远至近,洒落在沉默的街上如白色的小花朵。我立住。一乘古旧的黑色马车,空无乘人,纡徐地从我身侧走过。疑惑是载着黄昏,沿途散下它阴暗的影子,遂又自近至远地消失了。(《黄昏》)
读的时候,一方面觉得惊喜,另一方面也觉得沮丧:我居然还是喜欢这种文章的人。
作者在书里自称“早熟”,我读来却全不这么觉得。这么说可能很不合适:我觉得其实更像是“早慧而晚熟”。
按照作者当时年纪说来,即便真的遭逢过一些确有其事的苦难,也应该仅仅出于本能地、“会止即止”地悲哀,这才是健康的青年应有的素质,也才是民间应有的山远水长的堂亮与贞信。
但,坏就坏在,作者开始有意识地观看并欣赏这种悲欢——书里常有镜子、水面之类;而梦,其实本就是个自我观看的过程。所以他也需要一种被百般雕琢出来的忧郁,因为忧郁很好看,很不合群,而“群”在一个自诩有些聪明的年轻人那里肯定是很不好看的。芥川龙之介说过,年少时代的忧郁是对整个世界的骄傲。这种忧郁的姿态,与其说是厌弃这个世界,是求痛苦;不如说是取悦自己,寻开心。
而且其实,他很需要这个世界。
但他也还没学会怎么样进入这个世界。他有抵触心,但又不是全不想的。所以说他晚熟。一般早慧的人都晚熟。当然也有晚慧或者不慧但依然晚熟的,我觉得这很幸运,心里面很堂亮,就是黑暗,也是黑得磊落,像开篇里那个黑发黑眼油黑脸蛋的姑娘。至人无梦,真的是这样的。哪怕最下不及梦也很好。
画梦录的简介
《画梦录》作者何其芳。以时间为序,精选了诗人李满强从2007年至2012年期间在各大刊物发表的诗歌170多首,五年时光,经与纬的交结,诗人时而以一个漫游者的身份出现在大地上,时而以一个寻根者的身份出现在那个叫李家山的西北乡村,时而以细腻的笔触,去挖掘亲情和爱情的温暖,时而以冷峻的笔触,去拷问当下纷乱的生活。
何其芳,汉园三诗人之一,不仅以现代诗着称,他的美文散文集《画梦录》也称美一时。他的散文看似扑朔迷离,实则新奇别致,常于飘忽的幽思中以乐感的文字完成一种美文的建构。《画梦录》就是他这种文风的集中代表。此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它对散文艺术的自觉追求与散文的抒情美和形式美上的创造上。
何其芳是什么派诗人
何其芳是现代诗人。何其芳(1912年2月5日—1977年7月24日),原名何永芳,生于重庆万州,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1935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1938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革命文艺作了大量拓荒工作。同年,发表作品《生活是多么广阔》《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何其芳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代派诗人中,风格较为独特的是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1936年他们三人出版了合集《汉园集》,被称作“汉园三诗人”。 在中国新诗派诗人中,辛笛、穆旦、唐祈等30年代就开始写诗,而其他诗人如杜运燮、陈敬容、郑敏、杭约赫、袁可嘉等基本上都是在40年代中期才开始他们的诗歌创作生涯。格罗皮乌斯很早就提出建筑要随时代向前发展,必须创造这个时代的新建筑的主张。认为“建筑没有终极,只有不断的变革”,“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反对复古主义,主张用工业化方法解决住房问题。在建筑设计原则和方法方面把功能因素和经济因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井创造了一些很有表现力的新手法和新语汇。代表作品如阿尔费尔德的法古斯工厂,科隆的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会办公楼,德绍的包豪斯校舍。
诗人何其芳简介
诗人,就一般意义来讲,通常是指写诗的人,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下面是我整理的诗人何其芳简介,欢迎大家阅读。 何其芳 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何其芳,由新月派诗人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由一个学者而成为新中国文学研究的领军人物,为我国文学事业做出重要贡献。他自称开始创作时“成天梦着一些美丽的温柔的东西”,早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 何其芳简介 何其芳(1912.2.5—1977.7.24)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1929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预料,曾发表新诗。1931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开始在京、沪的《现代》、《文学季刊》等刊物上发表作品。其诗收入与卞之琳、李广田合集的《汉园集》。散文集《画梦录》以绚丽的文采表现象征的诗意,创造出独立的抒情散文体,因而获1936年《大公报》的文艺奖金。1935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执教。在现实影响下创作的'《还乡杂记》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家乡和成都任教员,创办《工作》半月刊,发表了《成都,让我把你摇醒》等诗文。1938年与沙丁、卞之琳一起奔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这期间有诗集《夜歌》,散文集《星火集》。1944年后两次被派往重庆,进行文化界的统一战线工作,任《新华日报》社副社长等职,写下不少散文、杂文和评论文章。1948年调中央马列学院。从1953年起,长期领导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并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主要致力于文学评论和文学研究的组织工作,论著有《关于现实主义》、《西苑集》、《关于写诗和读诗》等。 何其芳的作品 著作书目: 《汉园集》(诗集)与卞之琳、李广田合著,1936,商务 《画梦录》(散文集)1936,文生 《刻意集》(小说、戏剧等合集)1938,文生;增删本。1940,文生 《还乡日记》(散文集)1939,良友;又名《还乡杂记》,1943,桂林工作社 《预言》(诗集)1945,文生;增删本,1957,新文艺 《夜歌》(诗集)1945,诗文学社;增订本,1950,文生;增删本又名《夜歌和白天的歌》,1952,人文 《星火集》(散文集)1945,群益 《星火集续编》(散文集)1949,群益 《关于现实主义》(论文集)1950,海燕 《西苑集》(论文集)1952,人文 《关于写诗和读诗》(论文集)1956,作家 《散文选集》1957,人文 《诗歌欣赏》(论文集)1962,作家 《何其芳诗稿》1979,上海文艺 《何其芳选集》(1—3卷)1979,四川人民 《一个平常的故事》(散文集)1982,百花 《何其芳文集》(1—6)1982—1984,人文 《何其芳诗文选读》1986,四川教育出版社 《何其芳散文选集》1986,百花 翻译书目: 《何其芳译诗稿》1984,外国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