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的诗句
莲的诗句根底藕丝长,花里莲心苦。——宋·辛弃疾《卜算子(荷花)》,江南可采莲 , 莲叶何田田。——《乐府诗集》,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南北朝《西洲曲》,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唐·王维《山居秋暝》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唐·白居易《池上》,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宋·张先《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宋·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有关莲的诗句有什么啊!?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 水面上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香气远播,更显得清香,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呢。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当然是很多了。
苏轼有一首咏莲诗叫《莲》,如何赏析“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
“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叙事,苏轼愿意为了莲子不去西湖泛舟,可以看出作者对于莲的无比喜爱之情。“旋折荷花剥莲子”旋:不久,随即。表现了作者的急切心情。“露为风味月为香”。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言有尽而意无穷。用“露”和“月”形容莲子的风味和香气,充满回归自然的乡野气息,令人神往。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莲子的喜爱之情,反映了诗人不以官场失意为意的恬淡闲适的心情。
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苏轼结合诗句谈谈古人在何身上所寄托的情感
“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叙事,苏轼愿意为了莲子不去西湖泛舟,可以看出作者对于莲的无比喜爱之情.“旋折荷花剥莲子”旋:不久,随即.表现了作者的急切心情.“露为风味月为香”.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言有尽而意无穷.用“露”和“月”形容莲子的风味和香气,充满回归自然的乡野气息,令人神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莲子的喜爱之情,反映了诗人不以官场失意为意的恬淡闲适的心情.
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全诗
这题我会!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全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首诗的出处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是杨万里。译文:六月里西湖,风光景色到底和其它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注释:毕竟: 到底,言外有名不虚传的意味。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同:相同。接天:像与天空相接。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边无际的碧绿。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孝宗初,知奉新县,历大常博士、大学侍读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主张抗金。工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擅长“活法”,时称“诚斋体”。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创作背景:林子方与诗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则不这么想,在与林子方离别之际,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题,写下了这首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赏析:“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哪一首古诗?
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如下: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大有不同,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鲜艳娇红。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林子方与诗人志同道合护师,对方为知己。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咋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