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测量要做哪些具体的事情
我想应该有两大项工作:
一是高程测量:首先应根据水准点在我们施工现场设置临时水准点,其次是在填挖过程中随时控制路基高程当然还有桥涵隧道
二是平面测量:也就是导线测量,把控制点引导施工现场,建立若干导线点,对路基中线边线各点放样,一般做法是求出点的坐标 利用全站仪放样
当然细分起来就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
道路与桥梁工程测量中常用的仪器
DJ2(大地经纬仪测量精度为2″)
DS2(大地水准仪)
大地水准仪型号都以 DS 开头,分别为“大地”和“水准仪”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通常书写省略字母D。其后"05”、“1”、“2”、“3“等数字表示该仪器的精度。S2级、S3级水准仪又称为普通水准仪,用于我国国家三、四等水准及普通水准测量,S05级和S1级水准仪称为精密水准仪,用于国家一、二等精密水准测量
水准仪级别DS05DS1DS2DS3每公里往返中误差(精度)≤ 0.5mm≤1mm≤2mm≤3mm主要用途国家一等水准测量及地震监测国家二等水准测量 及精密水准测量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 及一般工程水准测量一般工程水准测量
还有全站仪。全站仪也有精度的等级。
全站仪用来放桥桩的位置(有的施工队伍也用经纬仪,但是全站仪居多), 水准仪负责施工过程中的高程控制。 经纬仪可以用来测量。
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公路测量的
断链,只是名义桩号不连续,并不影响坐标和高程,实际上是连续的。先来看看断链是怎么产生的。
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连续的现象。
分段测量,这个很好理解.
局部改线,怎么会发生局部改线呢,其实,这种情况大多会发生在勘测设计文件在评审后的修改上,专家在评审设计文件,会提出很多意见(体现专家的作用),有些意见就会说:某某路段半径要改大(或改小)一点,以便占用更少的农田;某某路段要向这个方向偏移一些,以减少填方数量;这段路线走这里不行,从村外绕过去。得,专家的意见,若拿不出充足的理由来反驳,就乖乖地照做吧。于是集合队伍,又开拔到现场,重新计算路线,打桩,测量,数据出来了,当调整的路段重新回到原设计的路线上时,桩号不连续了,设断链吧。
还有时候,当现场勘测人员现场拿不定注意,在某某路段选取了两个路线方案,测量对自己推荐一条路线方案,连续推算桩号过去,另一条作为比较线,推算桩号与正线汇合时,汇合点的桩号不连续,后来专家一评审,觉得比较线要好,就用它了(设计院怎么就这么背),得,断链又产生了。
还有一种情况,都不好意思讲,有一次我碰到了,就是,测量过的路线,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某个交点的要素计算错误,导致桩号也算错了,有错就改啊,断链于是又产生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条路线,不产生断链,基本可以说是不正常滴。有人说了,既然断链是桩号不连续,那为什么不把断链后面的桩号重新推算,使它连续呢?不就解决了吗?这个问题的提出者,显然没有搞过路线勘测,先拖出去打……。
我们都知道,桩号是确定道路中线点的位置的表示,在路线平面参数已经确定的前提下,一个桩号可以唯一地表示路线中线上的一个点的位置。路线的桩号,一般情况下,主要是两种,一种是整20米的桩号,一种是曲线要素桩(ZH/HY/QZ/YH/HZ),道路勘测,就是放样出这些桩号的实际位置,再测量高程、横断面数据,可以说,每一个桩号及其相关的数据,无不渗透着勘测人员的心血。再回过头看看前面那位,提出把断链之后的桩号重新推算,就意味着重新推算出的整20米桩和曲线要素桩,都要重新拉队伍到现场重新测过,实在是没有这个必要。
2.断链点的位置与标记
先理解一下断链点这个名词,断链点就是新老桩号不连续的那个点。一般来说,断链点之前的是改线后的新桩号(当然改线路段之前的桩号还是老桩号,原测量数据可继续利用),断链点之后的桩号则是老桩号(可利用原测量数据,直到又碰到另一段改线)。断链点设在什么位置合适呢,这个我们施工人员不搞勘测可以不需要知道,但理解一下也不是坏事。从前面讲断链的产生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与此相关的结论:改线后,老桩号利用得越多越好。因此,从我多年来勘测的经验来讲,断链点的设置位置一般有如下特点:
(1)最好设在改线与老线正好相接的位置上;
(2)绝对在直线上,有些就在HZ(YZ)点上,有设在曲线上的你找我(先声明,HZ/YZ点后面紧接着另一个曲线的不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