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行业的现状与前景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装备产业,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和生产工具的任务,机械工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相关产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水平。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近年来,我国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速有所放缓,根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2020年上半年,中国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速整体呈下降趋势,2019年为5.1%,低于同期全国工业平均水平(5.7%),也低于上年机械工业6.3%的增速。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1.5%。行业利润出现下滑近年来,我国机械工业经济效益整体呈波动态势,2019年行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1.76万亿元,同比增长2.46%,全年持续低速增长,增速较全国工业低1.3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32万亿元,同比下降4.53%,全年持续负增长,增速较全国工业低1.24个百分点。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机械工业生产运行遭受巨大冲击,1-2月主要经济指标全面下滑,3月份开始企稳,进入二季度后回稳向好的趋势更加明朗。2020年上半年,我国机械工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9.55万亿元,同比下降4.94%;累计实现利润总额5525.2亿元,同比下降7.09%。产品生产逐渐走弱自2018年6月以来机械工业产品生产逐步走弱,重点监测的主要产品中产量增长的种类持续减少,至2019年8、9月份降至阶段性低点,产量增长品种数仅占120种重点产品的35.8%。此后逐月趋稳回升,2019年全年主要产品中产量同比增长的50种,占比为41.7%;产量同比下降的70种,占比为58.3%。主要产品产量增减表现出以下特点:贸易顺差持续扩大从进出口来看,2019年我国机械工业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7735亿美元,比2018年下降2.08%。其中进口3151亿美元,比2018年下降6.5%,十四个分行业进口金额全部负增长;出口4584亿美元,比2018年增长1.22%,十四个分行业中内燃机、文办设备、电工电器、机械基础件和汽车行业出口下降,其他九个分行业出口金额增长。全年机械工业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433亿美元,较2018年有所扩大。2020年上半年,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我国机械工业进出口规模均有下降,2020年上半年行业进口总额为1386亿美元,出口总额为2056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670亿美元。行业长期增长趋势不变2020年以来,为缓解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困难,国家和地方有关政府部门集中发布了多项扶持与救助政策,涉及市场保障、财税支持、金融支持、职工返岗等诸多方面,为提振市场与企业信心发挥积极作用。疫情过后开展的恢复性建设与投资,为机械行业释放出潜在的市场,为机械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行业整体发展前景广阔。整体来看,2020年受疫情影响,预计行业营业收入与2019年相比增幅较小,2020年收入约22万亿元。随着行业的持续发展,预计到2025年将达24.7万亿元。——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塑料机械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机械制造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行业内主要企业:机器人(300024)、华中数控(300161)、埃夫特(688165)、美的集团(000333)、亚威股份(002559)、远光软件(002063)、科大智能(300222)、智云股份(300097)、东土科技(300353)、华工科技(000988)、科远智慧(002380)本文核心数据: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历程、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投融资金额行业发展历程:处于初级阶段智能制造发展需经历自动化、信息化、互联化、智能化四个阶段,分别为自动化(淘汰、改造低自动化水平的设备,制造高自动化水平的智能装备)、信息化(产品、服务由物理到信息网络,智能化元件参与提高产品信息处理能力)、互联化(建设工厂物联网、服务网、数据网、工厂间互联网,装备实现集成)、智能化(通过传感器和机器视觉等技术实现智能监控、决策)。我国目前仍处于智能制造的初级阶段,智能制造的发展需要层层推进、逐渐深化发展。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并随后出台了11个配套的实施指南、行动指南和发展规划指南,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全面转入实施阶段。在目前产业升级的关键节点,机床、纺织等基础行业正逐步淘汰自动化水平较低的设备,产业内生的升级需求是产业升级的根本动力。国内智能制造试点数量逐渐增多在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上,工信部统计自2015年工信部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以来,共遴选出307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覆盖92个行业类别。其中2015年46个,2016年64个,2017年98个,2018年99个,2019-2021年个数分别为165、217和342。通过聚焦关键环节、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注重标准先行,探索系统解决方案,在促进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产业协同创新,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智能制造发展路径,带动社会投资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注:工信部暂未公布2019年与2020年全年的试点项目情况,2019年为广东、湖北、江西、陕西与贵州公布的项目加总结果,2020年为山东、广东、福建与湖南公布的项目加总结果;2021年公布的试点示范项目分为了示范工厂与优秀场景,2021年数据为两者名单数之和。低级智能制造企业数量不断减少根据智能制造评估评价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69%的制造企业处于一级及以下水平,达到二级、三级的制造企业分别占比为15%以及7%,四级及以上制造企业占比达9%。多数企业仍处于智能化转型初期,龙头企业智能化成效显著,带动行业整体水平稳步提升。整体来看,2021年全国制造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较2020年有所提升,一级及以下的低成熟度企业占比减少6个百分点,三级以上的高成熟度企业数量增加了5个百分点。根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的《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21)》数据,计算机电子设备、汽车、电器、食品、医药、专用设备制造、化学原料及制品、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的智能制造成熟度水平位居全国前列。行业TOP10智能制造成熟度等级分布如下:智能制造领域投资频发智能制造领域,近年来由于受国家政策的推动,投融资市场一片火热。2018年相关投资开始增多,融资事件达到163件,融资金额为486.43亿元;2019年智能制造领域融资数量152次,融资金额达234.05亿元,较上年有所回落;2020年融资数量与金额较上年有所增加,融资金额为449.17亿元;2021年市场融资事件继续呈上升趋势,融资数量达196件,融资金额为467.69亿元;2022年5个月融资额达到105.34亿元。截至2022年6月14日,我国智能制造行业的融资金额为119.21亿元。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智能制造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工程机械行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根据2021年4月28日全球工程机械50强峰会组委会发布的“2021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榜单”,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销售额同比微幅下滑2.87%,其中中国企业表现亮眼,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首次进入全球三甲,共11家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入榜全球TOP50,销售总额为507.33亿美元,同比增长40.03%,销售额占TOP50总额比重上升至26.48%。2020年全球销量同比下降19%根据OffHighway Research的报告,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全球工程机械设备销量下降至89.1万台,同比下降19%。如果将中国从全球数据中剔除,世界其他地区的设备销量将下降27%,新冠疫情的影响将更加明显。2020年全球成交量降至近十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全球50强销售总额小幅下降2.87%2021年4月28日,由全球工程机械50强峰会组委会和《中国工程机械》杂志主办的“2021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榜单”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发布会公布了“2021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榜单。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销售额同比微幅下滑2.87%,为1915.82亿美元。得益于中国政府对新冠肺炎疫情有效而强力的控制和中国经济快速恢复,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的亮眼表现。在2021年度前10榜单中,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进入全球三甲——这是中国品牌首度挺进前三,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分别位居全球第四、第五位,而其他国家企业保持原位或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中国企业在50强中的销售占比全球第一2019-2021年度中国产企业销售总额占比逐年提升。2021年度,共11家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入榜全球TOP50,销售总额为507.33亿美元,同比增长40.03%,销售额占全球TOP50总额的比重上升至26.48%。注:当年度数据是统计前一年实际销售情况,下不赘述。对比全球主要国家,2021年度,中国取代美国,以26.48%销售占比由全球第三升至全球第一;美国企业销售额为420.21亿美元,占比21.93%,位居第二;日本企业销售额为398.98亿美元,占比为20.83%,排名第三。—— 以上数据及分析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工程机械制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机械工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011年工程机械行业发展挑战调查分析
2011/5/12/14:59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
在分析“十二五”形势时,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祁俊认为,明后两年,国家的财政政策预计继续以积极为主,货币政策以稳定为主,因此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预计年增长率在20%左右,其中城镇投资仍将占到85%左右,包括铁路、公路、交通、能源、城镇化建设及房地产业的项目仍然是主要投资方向之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和建设新疆等国家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将为工程机械行业创造良好市场环境。”祁俊预计,到2015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销售收入将达到9000亿元左右,年均递增两位数以上。在出口方面,祁俊分析,到2015年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将达到200亿美元左右,成为世界出口大国。
工业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关键指标,而机械工程被称为“工业的心脏”。工程机械业是固定资产投资驱动型产业,其发展与国民经济的景气循环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的生产及加工水平蒸蒸日上,2010年上半年更是出现井喷,众多龙头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增长率纷纷出现100%的增幅。我国工程机械市场的迅速膨胀,其根本原因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内需的扩大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升温。虽然下半年受房地产政策调控等因素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减速,机械行业增速明显回落。但是总体来说,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在不断提高,未来建设任务仍然巨大,对工程机械产品需求的增加也将直接推动工程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
第一,人民币升值危机。今年,在种种压力之下,人民币不得不升值。综观整个国内工程机械市场,人民币一旦升值,国外产品会更多的进军国内市场,抢占市场占有率,而国内产品的出口反而会减少,贸易顺差缩小,势必会使国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一方面是出口的减少,一方面是国内市场许多企业的价格优势减小,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企业要在夹缝中生存、发展,前行道路上还有克服诸多困难。
第二,原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危机。工程机械的主要原材料是由铁矿石制成的钢材,钢材的价格直接影响着工程机械企业的生产成本。2010年开始,澳大利亚大幅度提升矿业税征收比例,因矿业税提高而带来的成本上涨,只能转嫁给购买商。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进口商,处境可想而知。几十年来,我国的工业发展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劳动力的廉价。我国在逐步走出08年经济危机阴影的同时,很多地区出现了民工荒。当人力成本面临危机,劳动密集型产业,要么企业向人力成本低的地区转移,要么选择向技术密集型转型,要么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工程机械行业虽然不能完全属于劳动密集型,但很多企业仍是以廉价劳动力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因此面临着转型挑战。
第三,核心技术危机。核心技术决定了工程机械行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尽管主要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然而,我国的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总体上处于下游和低端位置。什么原因呢?关键问题在于我们的核心零部件受到外国限制,产品附加值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比重小,缺乏国际竞争力。
只有在核心零部件的技术创新研发方面加大马力,才能在国际市场占有率上有大突破。
第四,节能减排危机。环境问题是全球瞩目的话题,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国际趋势。机械行业是排碳大户,节能减排势在必行。有能源和环保专家提出中国从“十二五”要开始征收排碳税,今后大量生产低水平的工程机械如果不实行低碳的标准,只能交排碳税。近年来,一些企业也开始关注混合动力、再制造等,这都是行业向节能环保方向发展的探索和尝试。我们期待在新一轮的节能竞赛中,中国民族品牌的企业和产品能够改写历史,创造全球行业市场新局面。
机械行业的前景分析
从产能挖掘阶段进入产能扩张阶段,机床工业很可能迎来一个加速发展阶段。受下游多个子行业轮流推动,行业因此增长趋势更为稳健。其中,大型、重型机床工业的发展要远快于普通中小型机床工业。(一)发展现状“十五”以来,我国机床消费连创纪录,大陆市场机床消费总额和进口额已连续5年居世界第一,成为令全球瞩目的机床消费大国。2006年中国大陆市场机床消费额达131.1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0%;机床进口72.4亿美元,同比增长11.55%,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作为一个世界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国,我国必须从各个方面确保国家的独立自主地位。我国机床行业产品种类齐全,可生产品种已经超过3600种,基本已经无空白领域,大部分满足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对机床的需求。在技术含量较高的金属切削机床方面,机床产量连年上升,年复合增长率22%以上,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上升幅度更快,数控金切机床比例稳步增长,2001年中国数控金切机床比例只有9%,到2007年上半年已经达到了20%。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很多金属加工产品要求的精度并不要求很高,加上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因此低端普通机床仍然有一定的市场销路。(二)下游推动发展机床是先进制造技术的载体和装备工业的基本生产手段,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设备,主要应用领域是船舶、工程机械、军工、农机、电力设备、铁路机车、汽车等行业。在船舶、工程机械等行业的产能扩张压力的推动之下,机床工业正迎来快速发展阶段。从最近几年的发展情况看,在机床工业的下游产业中,船舶、工程机械、重型机械、军工是发展最快的行业,这些行业的企业在从产能闲置发展到满产超产的过程中,对机床设备的更新换代和小规模添置需求带动了机床工业稳定中速增长。当前各大造船公司、工程机械公司的产能利用率基本都在100%以上,尤其是造船行业,手持订单远超当前产能,生产任务已经排到了2011年,扩大产能已成为必然,扩产必需的生产设备尤其是机床设备的需求量将迎来加速增长,其他如汽车、电力设备的需求也将维持稳定增长。机床工业给其下游多个机械制造子行业提供产品,因此不同时期,各装备制造子行业有繁荣,有衰退,而机床工业发展比其下游行业要相对稳健。在各个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各个子行业交替成为推动机床行业发展的主动力,机床行业将跟随发展最快的子行业增长。船舶、工程机械,重型机械、石化生产设备等重型设备是发展最快和增长前景最为明确的下游行业,汽车工业虽然整体盈利水平增长跟不上产量增长,但产销量的增长还是比较明朗的,因此汽车工业对机床的需求仍将稳定增长。(三)中金亿分析重型工业发展是此轮中国经济繁荣的主要增长点,成为拉动我国经济的重要力量,中国正处于重型机械、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的中段,这一阶段还将持续很长时间,重型机械行业发展应该快于轻型、中型机械产品的发展,相对应地其所推动的大型、重型机床行业的发展速度将远快于中小型机床,大型、重型机床行业的发展前景被看好。高精机床是先发优势明显的行业,技术与工艺非常严苛,每提高一步都需要很丰富的技术、工艺上的沉淀和艰苦的努力。正因为高精机床行业提高难度大,所以机床行业先进国家对本国机床企业保护的力度也比其他行业要大。高精机床是当前为数不多的西方国家对我国采取限制和禁运措施的产品。 今天,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竞争的缩影。全球三大独立自动变速器生产商均已进入中国市场:爱信在天津的工厂在以CKD方式为一汽丰田的皇冠和锐志配套的同时,准备做零部件深加工,为进一步的本土化做准备;采埃孚在向中国市场出口自动变速器多年以后,最终将自动变速器生产转移到中国的合资工厂;动作稍慢的JATCO,最终落户广州。此外,作为全球最大的手动变速器生产商之一的格特拉克,其与江铃的合资企业格特拉克(江西)传动系统有限公司已经投产近一年。并且引进了两款在欧洲具有较好声誉的变速器。AT(自动变速器)在北美、CVT(无级变速器)在日本、手动变速器在欧洲市场分别占有主导地位。几年前问世的DCT(双离合器变速器),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现有的市场格局。而未来几年,全球的轻型车变速器市场的竞争将在AT、CVT和DCT之间激烈展开。中国市场会在一定时期内出现多种变速器品种并存的现状,这会使中国的市场更加多元化,同时也会使竞争更加激烈。中国汽车产业巨大的市场,将会使中国变成世界变速器的重要市场。从市场特点来看,CVT进入中国已经有些年头,但是并没有被中国消费者广泛接受。到2010年,中国轻型车市场对最大输入扭矩为150Nm以下范围的变速器的需求将超过350万台。其中,双离合器变速器可能会占80%的市场份额。中国未来的变速器市场将会呈现两大集团的局面。即合资企业主攻自动变速器,自主品牌企业则主攻手动变速器。这两大集团的业务也会有交叉,相互之间会是一种优势互补的关系。中国汽车变速器行业竞争激烈,其程度甚至超过了欧美市场。中国企业正努力将公司的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导向国际化。但竞争格局尚不明朗,只有坚信管理先进、不断学习创新、产品质量过硬和技术一流的企业,才能成为主宰市场竞争的主导力量。 受益于国家实施节能减排的政策,电力电容器及无功补偿装置的应用领域日益广泛,2007年行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在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政策背景下,电力电容器行业无疑是其中的受益者。坚持自主创新,带动了产业升级,很多产品屡次在国家电力建设重点项目中有出色表现。行业技术水平已实现质的飞跃,其显著标志是成功开发重大关键技术和产品,从根本上改写了上世纪90年代引进为主的历史。随着在国内外用户中的信任度不断提高,市场领域不断扩大。不少企业在国家重点工程中先于外商成功抢滩市场。西安西电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桂林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新东北电气(锦州)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等排头兵企业显示出雄厚的技术实力,先后中标天-广、贵-广、灵宝背靠背、三-沪直流输电项目,揽下数亿元订单。在新开工的两个世界最高电压等级±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中,行业承揽合同订单达4亿多元。(一)节能减排提供机遇如果说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大环境催生了行业新技术、新工艺,而国务院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背景,则给电容器产品提供了巨大商机和用武之地。电力电容器行业整体规模在输变电领域算不上庞大,但其产品在节能、环保方面独具优越性。 信息来源: 电力设备及电网运行都要消耗一定数量的无功功率,而对电力系统进行无功补偿是电力电容器最主要的用途。需求量约占整个电容器市场的80%以上。而且市场需求量与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紧密相关,从近几年无功补偿电容器实际安装容量来看,与新增发电装机容量的比例约为1:1。我国直流输电线路发展很快,几乎平均每年新建一项直流工程,一项±500千伏的直流工程需要电容器800万千乏。不仅如此,还可同时给交流滤波和并联电容器、交流PLC电容器等10多种电容器产品派上用场。伴随着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全国节能减排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这为电力电容器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人们对电容器和无功补偿在改善电网功率因数、节能降耗、提高电压质量和电力线路输送容量等方面重要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二)整合资源再攀高峰在电力建设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中,电力电容器行业的发展颇具潜力。面对行业良好业绩,高晓林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2008年是行业发展的关键一年,要实现我国电力生产、输送、使用效率向高参数、高等级、节能产品方向发展的目标,行业面临极大的发展空间,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科研投入不足,部分企业只顾应对短平快的市场竞争,缺乏中长期和基础理论技术的研究;信息化建设力度不够,产品标准化方面也有一些不足;特别是串联补偿装置的研发工作不尽人意,与国外产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新的市场形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速产品结构调整,向大容量、全膜化、系列化、技术成套化方向发展成为行业主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