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纸的起源
关于折纸的起源,至今无从考证,有中国起源说、日本起源说和西班牙起源说,莫衷一是。 虽然这些说法都无外乎推测,但是中国早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以大麻和少量苎麻纤维制造的纸张,而日本直到公元610年才由高句丽僧人昙征将造纸术献于当时摄政的圣德太子。 所以不少人相信,折纸2000多年前起源于中国,再经由日本传播到全世界。 但是到底事实如何,谁都没有证据证明,所以各种说法均是推测。 但是,中国西汉时期的遗址中有纸张出土,却没有证据表明当时已经存在折纸。 在日本,折纸始于平安时代(公元794年至1185年前后)的说法占主流,但是真正能够通过文献确认的最早的关于折纸的记录,是江户时代著名俳句诗人井原西鹤于1680年写下的俳句。 这首俳句中提及名为“雄蝶·雌蝶”的折纸作品。 在结婚仪式中,“雄蝶·雌蝶”挂在酒壶口部。 “折纸大王”徐菊洪 从折纸中获得的快乐无与伦比,但始终有个心结无法释怀,那就是中国的纸艺居然在国际纸艺界被忽略。 权威的国际组织公然标榜,纸艺的源头在英国、西班牙和日本,而不是中国。 老徐咽不下这口气!造纸是中国人发明的,溯源正本,纸艺也该由中国人创始才对。 他化了近三年时间,终于从历史文献中有了惊人的发现。 《二十五史》新唐史记载,唐代的战用盔甲、铠甲是纸做的。 “劈纸为甲”,在铠甲里夹树皮、棉絮,折纸竟有了实践的应用,这是证据一。 证据二,现藏于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的、出土于敦煌石窟的两朵折叠纸花,应该是至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折纸作品,八瓣花朵和花蕊,工艺之精妙,就是现在都难以为继。 老徐的发现、考证,把世界纸艺的起源整整推前了六个世纪,为中国正了名。 材料 1、色彩各异的“折纸”。 色彩丰富,有多种颜色可供选择。 折纸并不仅仅限于单色或者双色,根据所需要表达的事物本身,可以使用色彩丰富的材料进行折纸。 2、双面彩色的“折纸”。 种类包括双面均为单色或一面花色一面单色。 制作箱形物极为方便。 很多纸都是采用的双面双色,对进行立体事物的创造提供了很好的表现原材料。 3、带晕色的“折纸”。 折牵牛花及仓鼠时不可缺少的材料。 晕色的“折纸”能在光线上提供更多的立体感,从而增加对人感官上的 *** 。 4、网眼类的“折纸”。 用纤维织成的布类折纸,性能与纸相同。 但是所表现出来的质地上感受和传统的纸质是有明显区别的,往往能起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5、具有金属光泽的“折纸”。 金银等箔片类折纸所有易皱难折的缺点,但是正是由于其可塑性强的特点,再加上所产生的“光线”反射和折射效果,颇受孩子们的喜欢。 6、印刷质感的“折纸”。 虽然差不多所有薄片状材料都可以折叠,但材料的选用会直接影响折叠的效果,以至模型的最终外型。 标准影印纸(70-90g/m²)适用于简单的折叠,例如鹤和水弹。 较重的纸(100g/m²或以上)适用于湿折。 湿折法可替模型塑造较圆的造形,因为湿水部分干后会坚固。 特别的折纸用纸(英语称作“kami”,即日语“纸”的意思”)以预先包制的方格纸的形式售卖,各种尺寸由2.5至25厘米或更大不等。 常见的折纸用纸是一面彩色,一面白色的;不过,双面彩色或有图案的色纸亦见于市面,这些最适合变色模型。 至于较轻的折纸用纸,模型的适用范围更广。 有衬铝箔纸,顾名思义,是一张与薄纸张胶合的金属薄片。 在亚洲某些折纸爱好者也会自制所谓“合成纸”,就是将铝箔与薄棉纸胶合起来使用。 龙神 世界上最复杂的折纸作品。 日本折纸艺术家神谷哲史以极其精湛的技艺制作出了世界上最复杂的折纸作品“龙神”。 神谷哲史所有的作品都是用一张纸完成,而且每一个工艺都极其复杂,史上最复杂的折纸作品就是说的他的“龙神”。 龙神是他用一张2m*2m的白纸完成。 神谷表示这件作品是他的“神之一手”,自己也无法第二次完成这样的作品。 功能 对生活有益 市场上的品种极为丰富,使用方法自由随意。 折纸不仅是种艺术,还是一种锻炼方法。 “折纸对任何人都有好处,无论是儿童、青年人还是老年人。 ”作为纸艺学会会长的陈超颖说, “折纸能锻炼人的综合协调能力,包括手、眼和大脑。 比如学习折纸需要用眼睛看折叠的过程,并在看的同时思考,记住过程;在折的时候,要亲自动手,其间遇到问题,还要仔细去想刚才别人是怎么叠的。 这样就可以帮助开动脑筋、活跃思维,从而达到手、眼、脑三位一体的综合协调。 由于老年人记忆力会下降,因此,折纸所起到的这些作用会更明显,甚至可以让人重新焕发青春。 ”国外有些疗养院,就以折纸作为病人康复的治疗途径。 折纸还能增进人们的感情,加深彼此间的了解,使人们和睦、和谐相处。 “折纸是一个集体活动,因为需要向别人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交流经验心得,感情自然会加深。 还可以送一些纸艺作品给别人,这样不仅锻炼了技巧,还增进了友谊,可谓一举两得。 ”此外,用纸折成实际生活中可以用的果盘、笔筒等,不仅耐用、美观,还非常环保,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折纸不是儿时玩意,而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手工艺。 比如折一只船来说,折之前要考虑在哪个位置折出船篷,还要考虑怎样不影响船头船尾的构造,事前要进行非常精确的计算。 又如折一只恐龙,看到整只恐龙的重心好像全都集中在上半身,但站着时却稳如泰山,那是因为在折前,折纸者就已计算好纸的分布和重心位置了。 因此折纸充满了探索与发现,也有很多困难和考验。 经过努力,会有新的发现,并由此产生强烈的成就感。 对儿童的好处 儿童通过折纸,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而且“十指连心”,通过动手,开发了大脑,使大脑得到了开发和锻炼,使大脑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同时也促进了儿童们对其他知识的学习。 折纸讲究对称,可以培养孩子的对称性认识;折纸需要耐心,可以锻炼儿童的耐心;折纸需要有一定的空间感,就可以培养儿童的立体感。 折纸可以折出许多物品来,可以举一反三,会折飞机,就会折纸船,折纸就培养了儿童创造性的能力。 方法 一般情况 1、折痕要制作的非常明显,用指尖在折叠处来回划几次。 2、确保所有的折叠都尽可能的正确,如果折叠有误,那最后的作品就往往不对称或是很别扭。 3、不要开始就尝试很难的折纸制作,先做一些容易一点,没有很多步骤的。 4、用大的纸,建议开始时使用A4纸,必要时裁成正方形进行操作,等到熟练的时候就可以用喜欢的小一点的漂亮的纸。 5、可以使用正反不同颜色的纸,这样可以比较清楚的确认作品的内外。 6、在进行折纸制作之前先将所有的教程步骤浏览一遍,这样就不会漏掉步骤或是弄混步骤。 7、多加练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巧运用 折纸基本技巧的运用除了传统的“伞形折法”以外,“蛇腹段折法”也被普遍运用。 利用经纬排列的正方形格眼(格数多为2和3的倍数)及45度的转折,使许多折纸模型(造型)的实现可能性大幅度提高。 折纸的学习与研究涵盖数学的不同范畴。 譬如,平面可折性的问题(一件起绉的形态能否折成二维模型)是重要的数学研究主题。 值得注意的是,纸张面上的所有点展现零高斯曲率,而仅仅沿零曲率的线条自然地折叠。 但是,沿曲率不起折痕的纸张面,可透过湿纸张或手指实现,并不展现这限制。 硬式折纸的问题(“若用薄金属板取代纸张,而折线中有节点,能否仍旧折出模型?”)有重大的实用价值。 举例,三浦公亮提出的硬式折叠──三浦折叠(ミウラ折り)已应用于为太空人造卫星部署大型太阳电池板的阵列。 术语 1、谷折(Valley Fold),也称手前折,基本就是纸的向上或者向下正方向折叠,使折叠部分形成山谷的形状。 2、峰折(Mountain Fold),也称手后折,基本就是纸的向上或者向下反方向折叠,使折叠部分形成山峰的形状。 3、展开(Unfold)和折出折痕(Flod and Unfold),也称作折痕,即折叠后打开还原,形成特有的折痕,以方便下面的折叠过程。 更多术语和介绍请搜索:现代折纸的奥秘——符号篇。 艺术家 神谷哲史著名作品有:龙神、凤凰、古代龙 北条高史著名作品有:佛像、小提琴手、大天使加百列 前川淳著名作品有:恶魔、恶魔2 宫岛登著名作品有:飞马骑士、装甲战士 川畑文昭 著名作品有:三角龙、竖琴天使、拉小提琴天使 西川诚司 著名作品有:天体望远镜 罗伯特 J·朗 著名作品有:麋鹿、钢琴师、蝎子
关于中国的折纸有哪些
关于中国的折纸有折纸扇、纸灯笼、纸船,纸飞机纸青蛙,纸方块,千纸鹤和纸爱心等。折纸扇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古人用的扇子基本上都是用纸折的,纸扇文化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集成部分,历来中国被誉为制扇王国之称。纸灯笼是一种常见的传统民俗手工艺品。用纸制作成的灯笼,纸灯笼的装饰效果比它的照明效果好,我们一般都是将纸灯笼用来观赏或装饰,来增添节日气氛。纸灯笼简介:灯笼是一种笼状灯具。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民俗手工艺品。其外层多以细篾或铁丝等制骨架,而蒙以纸或纱类等透明物,内燃灯烛。供照明、装饰或玩赏。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纸灯笼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纸扇
纸张创意与折纸大全的介绍
《纸张创意与折纸大全》作为一部全面系统的纸张创意和折纸书,不仅让普通读者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发散思维,享受折纸带来的快乐;同时,其中所展示的精美作品,和独具匠心的设计方案如同一个巨大的艺术品宝库,激发设计人员灵感,为专业设计公司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创意资料,为商家提供了世界上最流行的精美包装设计和装饰方案。
中国折纸的历史
根据最新的考古学报告,西汉时代已有纸张的出现,而东汉蔡伦造纸之说相信是误传。他只是改良了造纸的技术,令到纸张可以普及使用。当时纸张的用途,主要是限于书写、记事和用作绘画,至于折纸则只是应用于祭祀为主。虽然折纸在民间已开始世代相传,但仍然未能受到当时社会的重视。折纸艺术源自中国是无可置疑的, 折纸艺术相信是在唐代(约公元六世纪)时,由中国东传至日本。当时日本人把这一种新艺术称为「折纸」,自此日本人非常重视这种艺术,并加以发扬;而折纸也由中国传至西班牙,及后流传至欧美各国。此外,有证据显示,北非的摩尔人(MOORS)亦有发展其折纸艺术。现今的折纸艺术,已经汇合了东西的两大主流。它们不但互相影响,而且更将折纸艺术带到一个更高的层面。折纸不但有艺术性,也开始趋向学术性大约在西汉中期,中国人造出了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纸。由于早期的纸质量不高,而且产量也很低,显然不适合用于折叠。文献和出土文物始终并没有关于折纸的记载,所以折纸到底起源于何时已经不可考,这也成为了今天许多日本人认为折纸起源于日本的间接证据。日本最早出现纸是隋炀帝大业六年,多才多艺的高僧昙征把造纸术传到了日本,昙征本人也被日本人称为“纸神”,从那之后,折纸在日本很快兴起并且被广泛运用到了佛教礼仪当中。 在公元1200年左右,日本出现了比较复杂的纸模型。当时的日本武士流行一种礼仪,交换自己的刀和一种特殊折法折出的纸花来证明友谊。纸模型并且被用于庆祝婚礼。到了室町幕府时期,纸成为廉价品,折纸开始流传到社会各个阶层,这一时期在日本的传统节日女儿节,母亲们开始折出各种纸偶用于祭祀,并且一直流行到今天。然而在日本,关于折纸文物最早的记载也是18世纪以后,江户时代的一些浮世绘作品反映了折纸在日本的情况。1797年,长円寺(位于今天的三重县桑名市)的僧人义道一円写出了世界第一部折纸书《秘传千羽鹤折形》并将之出版。在公元7世纪中期,大唐帝国成为全球最强大和开放文明的国家,折纸艺术也就是在那时候伴随着中国人民的美好祝福传播到了更广泛的世界各国。
折纸艺术有多少年历史?
折纸起源于中国,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583年,当佛教的和尚从中国经朝鲜去日本时,带去了许多纸,由于当时纸张非常昂贵,所以他们用时格外小心而折纸则成了礼仪交往的一部分,折纸的艺术就是从那时起一代代传下来的。通过折纸可启发人们的创造
力和逻辑思维,更可促进手脑的协调 。在过去的几十年,经过新一代折纸家的不懈努力下,现代折纸技术己发展至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甚至可以说是超越一般人所能想像的地步。因为,很难想像那些极其复杂而又栩栩如生的折纸作品是由一张完全未经剪接的正方形纸所折出来。因此,现代折纸已经不再只是儿童的游戏,它可以是一种既富挑战性又能启发思维的有益身心活动。今天,专家们用纸折出的复杂样式,令人叹为观止,他们不用胶水,不用剪刀,巧妙地变形纸张,而且其熟练程度令人难以置信!最终完成的作品远非简单的盒子或花朵,而是造型逼真的动物,栩栩如生的纸雕塑,诸如乌贼、蛇、舞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