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18 15:08:02编辑:coo君

3年纪下册语文书29课【古诗两首】解释

乞巧(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唐 -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
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向会。 家家户户在秋月下乞巧,不知道穿尽了几千条红丝线啊。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译文】
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
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
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
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29课古诗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牛郎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意思: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来到了,牵牛织女再度横渡喜鹊桥来相会。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挨家挨户的巧手女子都穿起红丝,至少有几万条。(比喻)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诗文解释】 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银河渐渐疏落,启明星要消失了。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的古诗。 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线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 古诗 嫦娥 作者:李商隐 全部注释 1.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恒又作姮。 2.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石的屏风。此言嫦娥在月宫居室中独处,夜晚,唯烛影和屏风相伴。 3.长河句:银河逐渐向西倾斜,晓星也将隐没,又一个孤独的夜过去了。 4.碧海:《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阔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 赏析 此篇讽刺信神仙而求长生者。以嫦娥为例,说她偷吃不死之药成仙以后,在月宫里永远品味着孤独寂寞的滋味。诗人在讽刺虚妄的同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生命哲学问题: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由这一问题牵连而出的问题是:人应该怎样生活?长寿甚至长生的目的是什么?在爱和长生不老之间,现实的人应该选择什么?作者显然并不赞成嫦娥那样牺牲现世的生活而换取长生不老。他认为那样孤独寂寞的长生,实际上正是对生命的折磨和摧残。与其如此,还不如人间儿女们那样有悲欢地热爱、有聚散地执着更有意义。 这首诗的艺术技巧也很成熟。全诗旨在揭示人生哲理,但完全不用概念化的语言,而是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启发人们去思考。 前人于此诗有自伤不遇、怀人、悼亡、讽女冠等诸说。刘、余《集解》云:"悼亡说最不可通。……而自伤、怀人与女冠三说,虽似不相涉,实可相通。……推想嫦娥心理,实已暗透作者自身处境与心境。嫦娥窃药奔月,远离尘嚣,高居琼楼玉宇,虽极高洁清静,然夜夜碧海青天,清冷寂寥之情固难排遣;此与女冠之学道慕仙,追求清真而又不耐孤孑,与诗人之蔑弃庸俗,向往高洁而陷于身心孤寂之境均极相似,连类而及,原颇自然。故嫦娥、女冠、诗人,实三位而一体,境类而心通。"


古诗词教学设计案例三篇

   古诗词 教学设计 案例三篇   古诗词教学设计案例一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借助此诗的学习,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感受诗人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教学理念   1、遵循古诗的教学规律,以读促学。   2、把握古诗的特点,因材施教。   3、挖掘教学资源,拓展延伸学习内容。   4、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教学准备   挂图、苏轼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小黑板出示小知识。   课外知识积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   2、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   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挂图。   引导学生读懂诗题,指导学生观察教学挂图上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画《春江晚景》而题诗,写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二、初读古诗   1、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一)   ①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轼”二字。   2、学生自学。   3、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机出示教学挂图)。   ①识字“蒌蒿”、“崇”、“轼”   ②指多名学生读诗,集体评价,用“/”画出诗中停顿的地方,再齐读。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再读古诗,读懂诗意   1、出示自学提示(二)   ①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逐行理解诗意。   ②了解诗人是如何描绘《春江晚景》这幅画上的内容。   2、学生按自学提示自学,教师行间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适时点拔。   3、教师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①指多名学生述说每行诗的意思,教师及时点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生: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嬉戏游玩,好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师:“桃花三两枝”说明了什么?(两三枝桃花开放,给我们报告了春的的信息)。   生:“鸭先知”表明鸭子最先知道初春的江水回暖,所以迫不急待地在水中嬉戏。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生:这名话的意思是:河滩上已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出嫩芽,此时正是鲜美的河豚上市之时。   师:“蒌蒿满地芦芽短”体现怎样的景象?(春天的活力惹人喜爱),“河豚”是画中的事物吗?(河豚不是画中的事物)。你能结合课文和图画进行联想吗?(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②在师生共研中让学生知道这首诗诗人由江边——江中——江岸——想象,其中第1—3行是咏画的景物,描绘竹林、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这此景物突出了江南初春的美丽景色,第4行诗由画面景物跳出画面,展开了极为丰富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四、三读古诗,背诵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三)   ①三读古诗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②背诵古诗。   2、学生进入第三次先学,在学习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   3、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①引导学生概括题画诗的特点。   出示《题画兰》这首诗。“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让学生结合这两首诗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②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对又快。学生背诵古诗。   五、课堂训练   1、辩字组词:   崇()芦()豚()蒿()   崇()庐()逐()篙()   2、这首诗中写咏画面景物的诗句是:   作者展开想象的诗句是:   3、古诗赏析:   ①这是一首诗,诗的作者是朝诗人。   ②这首诗描写了时节的景象,体现了诗人。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   六、总结   师:学了这首诗,从古诗的内容和思想上你有哪些感受?从诗人描给的图画的方法上你受到哪些启发?   板书设计:   桃花鸭子   画中   蒌蒿芦芽   画外河豚(联想)   古诗词教学设计案例二   学习目标   ①认识2个字。会写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介绍作者: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   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①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②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   ③了解背景: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b.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生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古诗词教学设计案例三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   1、导语导入:我们唐代有两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课题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   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设计意图:导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1.出示初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   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2.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自学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4.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飞来飞去?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诗想象、看课本插图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所写的春天的美景。从而产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四、当堂小结,鼓励背诵   引导学生根据诗意背诵并能当堂默写。   第二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了解诗意   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   2.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3.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1)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师解释。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学生描述诗中的画面内容。师提问:诗中哪几句是描写画中的内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什么呢?(诗人的想象)。   (3)师生共同总结古诗意思,当堂背诵。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四、当堂小结,生谈感受   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诗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三课时   一、导语引入,揭示课题   1.继续学习宋朝诗人曾几写的一首古诗,一起感受曾几笔下的春天。   2.强调曾是多音字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三衢的道上)   二、初读古诗,补充学法   1.师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2.学生根据古诗学习的方法自学古诗   3.齐读1、2句。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   强调“泛”“尽”的意思?   【设计意图:回忆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很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学习古文的方法。】   4.“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很好,游兴愈浓。指导学生读出1、2句的,体会诗人的心情。   5.诗人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有些失望的时候,却听到树上的黄鹂,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3、4句。   6.此时诗人的心情一定是一惊喜的,指导学生读出诗人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诗人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   7.齐读整首诗,读出诗人心情的变化。(配乐朗读)   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全诗的意思。   三、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1.欣赏美丽的春色。(播放视频)   2.用学过诗文描绘春色。   板书设计:   绝句   唐杜甫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衢道中   宋曾几   心情变化

古诗之教材分析案例

  一、教材简说

  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杜甫的《绝句》,则别有一番景象,另有一种情怀。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鸣叫的黄鹂、飞翔的白鹭、高山的积雪、待发的船只,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黄、翠、白、青”描绘出明丽的色彩,“千秋雪”表现出时间的永恒,而“万里船”又让人联想起广阔的空间。这首小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为我们展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同时,诗人愉悦的心情也蕴含于写景之中。

  我们可以和学生们一起,通过反复的吟诵,感受到这两首诗歌不同的旋律与优美的意境。当学生感受到两位巨匠描绘的意境而陶陶然时,我们可以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们提出再吟诵“李杜”其他诗歌的要求,数天后,师生共同举办一个“李杜”诗歌朗诵会,那将是十分美好的享受。

  二、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

  (1)通读古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认为容易读错的字。如,“紫”是平舌音,“岭”是后鼻音,要读准。

  (2)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自主识字。如,在课文下面的生字背景图中找生字的读音;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伙伴。

  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随着提示语“我会认”,学生自愿认读自己会认的生字,并说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曾见过这个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在交流中老师要注意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如:

  “庐”:我游过庐山,认识这个字。

  “炉”:火炉,冬天我们家要生火炉。通过和“庐”比较,记住字音、字形及字义。

  “吴”:我妈妈姓吴,口天吴。

  3.个人情感体验识字。

  让学生在会认、会写的字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说说为什么喜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熟悉的字组词说话,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如:

  “岭”:我喜欢“岭”字,因为山岭是我们的绿色屏障。

  “疑”:我喜欢“疑”字,因为我喜欢质疑,老师经常夸奖我,说我是个不懂就问的好孩子。

  4.写字指导。

  (1)“我的发现”。

  “口”在左边高又小(鸣),“口”在上下小而扁(吴、含)。“山”作偏旁竖折斜(岭),“火”在字左捺变点(炉、烟)。

  “含”字上边“今”,“岭”字右边“令”,有点和无点,细心分辨清。

  (2)示范讲解。

  “银”字有两个“竖提”,“艮”的竖提应略向下,长于金字旁的竖提。“窗”字字形复杂,学生容易忽视“囱”字上的小撇,建议边示范边领着学生一笔一笔地书空。

  (二)朗读感悟

  1.创设情境初读。

  (1)介绍诗人,激发读大诗人诗作的热情。

  李白、杜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他们俩漫游祖国的山山水水,写了许多著名的诗篇。你们读过他们的诗吗?还想读他们的作品吗?自由朗读本课的古诗。

  (2)欣赏课文插图,帮助学生感悟诗意。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让学生观察本课两幅插图,感受大自然的美。

  2.小组交流。

  教师引导:李白看了庐山的瀑布,写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绝句》描写的是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周围美丽的景色。你们看了插图,读了古诗有什么感受,快说出来给同学听听。如:

  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感悟到庐山瀑布的壮观。通过看插图体会到云雾缭绕,瀑布像从天上流下来的一条河。

  读杜甫的'《绝句》,感悟到春天的色彩明丽,景色迷人。“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组成的春景图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注意不要要求太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

  3.合作学习,熟读古诗。

  在小组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自己认为特别有意思的问题,提出来在全班讨论和交流。

  小组集体读古诗,为背诵做准备。

  4.指名、全班齐读两首古诗。

  5.进行朗读、背诵比赛。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朗读古诗的比赛,评出优胜者,大家议一议,他们为什么获胜。

  (2)自荐参加背诵比赛,并评出几名优秀者。

  (三)积累运用

  1.读下面两首古诗,不认识的字查。

  绝句

  杜甫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早发白帝城

  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2.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

  (四)实践活动

  课外选一首古诗,自己读读背背。在班里开一次“古诗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外学到的古诗。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朗读感悟古诗《绝句》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自悟

  1.读一读: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2.看一看:边读诗边看插图,感知诗句的意思。

  3.议一议:跟同桌议一议这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象。

  4.画一画: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画出自己想象中的画面。

  5.背一背: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二)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交流理解。先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再提出不懂的地方,同学之间讨论、解疑,教师作点拨、讲解。

  2.展示图画。引导学生在赏画、评画的过程中了解诗句的大意。

  3.朗读古诗,读出适当的语气。

  (三)再读诗句,感悟春景之美

  1.教师范读。

  2.自读、小组合作读。

  3.配乐、配画,入情入境诵读古诗。

  (四)游戏感受古诗中的对仗

  1.回顾以前学过的对对子的课文。

  2.找朋友:两个一行黄鹂白鹭

  西岭东吴千秋万里

  五、资料袋

  李白(701—762)字太白


神话故事有哪些三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的神话故事有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精卫填海,八仙过海,哪咤闹海,宝莲灯,九色鹿,崂山道士一幅壮锦,长发妹,西游记,希腊神话故事等。《后羿射日》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根据《括地志》《史记正义》等古文献记载,羿被帝尧封于商丘。该故事主要讲述远古的时候,10个太阳同时出现,带来了严重的旱灾,为了拯救人类,后羿射下了9个太阳,天上只留下一个太阳的故事。夸父追日,又称夸父逐日,是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出自《山海经·海外北经》,讲述了黄帝时期的夸父族首领夸父与太阳赛跑最终渴死化成世间实物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先民了解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


三年级下册神话故事

1、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中神话故事有:女娲补天、夸父追日。

2、《女娲补天》:女娲时代,随着人类的繁衍增多,社会开始动荡了。后人以两位英灵人物,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战,结果共工氏因为大败而怒撞不周山为由,衔接女娲用五彩石补天等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动人故事。

3、《夸父追日》:相传在黄帝王朝的时代,夸父族其中一个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放到人们的心里面,于是就开始逐日。他口渴的时候喝干了黄河、渭水,准备往北边的大湖去喝水,奔于大泽路途中被渴死。他的手杖化作邓林,成为桃花


上一篇:广西人事考试网报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