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结果
第四次由教皇英诺森三世发动,提奥波德三世率领。目的本是要通过进攻穆斯林阿尤布王朝的埃及,作日后行动的基地,来解救被穆斯林控制的耶路撒冷。主要由法国和北意大利城邦组成,在没有足够的金钱付给威尼斯人以便渡海到埃及的情况下,十字军按威尼斯共和国贵族将领的建议转去攻打扎拉城。当时,恩里科·丹多洛,为一名失明的人,根据史学家记载那时他已逾八十,但丹多洛精明的头脑和能力是无法想像的,他带着威尼斯的商船队一起前进,他保证可以帮忙解决钱粮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他也利用占领匈牙利的扎拉,此时,一个转机彻底改变了这次的命运,一位名为小阿列克修斯的东罗马王子要求丹多洛总督帮他夺回东罗马帝国王位,并换取帮忙付给欠威尼斯商人的粮钱的承诺,于是,丹多洛利用这东罗马国内的纠纷转而进攻君士坦丁堡,最终在1204年4月13日攻陷君士坦丁堡。大战过后,威尼斯共和国占去原东罗马帝国八分之三的领土(包括爱琴海,亚得里亚海沿岸许多港口和克里特岛)。而十字军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建立了拉丁帝国和两个附庸于君士坦丁堡的拉丁帝国的国家,分别是雅典公国和亚该亚侯国。1261年,被推翻,东罗马帝国复国。 原因原因很多,这次给很多人带来了灾难,导致欧洲地区战乱不断,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历史发展的进程。原因之一是利益,当时欧洲贵族势力没有打通东方的商路,但是已经了解东方,接触到了东方的商品,利益驱使他们拿下新月沃地带,打通向东方的道路。同时权利原因也是动机,当时基督教已经分为东西教会,罗马教皇和君士坦丁教皇相互开除对方。贵族和教皇为了防止教会进一步分裂,树立罗马教皇的权威,发动了对异教徒的战争,以加强地位。十原因还包括民族原因。在欧洲教会和贵族发动第五次之前,欧洲人刚刚把摩尔人赶出伊比利亚半岛的中部。在这同时,还占领了西西里在内的一系列地中海岛屿,欲望也得到了极大地膨胀。在民间,民族复兴的使命也使得民众对于夺回阿拉伯人占据的土地充满信心。这些因素结合起来也导致了。原因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宗教原因和利益原因,其他的原因都是在这两个原因的爆发下产生的。不仅没有取得圆满的结果,而且使得许多人在战争中失去了生命。结局途中,东罗马帝国发生纠纷。以平定为名,攻陷君士坦丁堡,灭东罗马帝国,建立拉丁帝国,从此名誉扫地。
历史上十字军东征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对欧洲有哪些影响呢?
十字军东征是11世纪和13世纪之间发生的一系列宗教战争,主要发生在圣地的欧洲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间。从欧洲基督徒的角度来看,十字军东征的最终结果是失败,他们最终无法占领耶路撒冷或在圣地建立持久的基督教存在。十字军东征对欧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一些主要影响包括:经济增长:十字军东征对欧洲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因为它们导致了贸易和商业的增长。十字军从中东带回了宝贵的货物和知识,这有助于刺激欧洲的经济增长。文化交流:十字军与中东不同的文化进行了接触,这导致了思想和知识的交流。这有助于欧洲的文化复兴,被称为“十二世纪文艺复兴”政治影响:十字军东征导致了新国家的形成,如圣地的十字军国家,以及新形式的政治组织的出现,如军事命令。十字军东征也对欧洲封建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为参加十字军东军东征的领主们带来了新的军事组织形式和封建结构。宗教影响:十字军东征导致了欧洲宗教虔诚度和虔诚度的显著增加,以及反犹太主义的增长。十字军东征也对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两种宗教之间长达数世纪的敌对。军事影响:十字军引入了新的战术和技术,如攻城机和重型骑兵的使用,这对中世纪战争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十字军东征对欧洲历史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它们的影响并不总是积极的,它对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关系以及欧洲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历史上有过哪些宗教战争?
最有名的莫过于法国的宗教战争法国宗教战争(les Guerres de religion),又名胡格诺战争。16世纪40年代,加尔文教开始在法国传播,称为胡格诺教。法国南部的大封建贵族信奉加尔文教,企图利用宗教改革运动来达到夺取教会地产的目的。他们与北方有分裂倾向的信奉天主教的大封建贵族有深刻利害冲突,最终演变成长期内战。连续八次的天主教和新教的激烈对抗,对十六世纪的法国造成了破坏。 第一次宗教战争 (1562–1563) 开始于1562年3月1日吉斯公爵弗朗索瓦·德·洛林对新教徒在瓦西镇的大屠杀,以1563年3月19日颁布安布鲁瓦敕令,保证了新教徒的信仰自由结束。 第二次宗教战争 (1567–1568) 1567年–1568年 : 开始于新教徒试图劫持国王,围攻巴黎。第二次战争以签订隆朱莫条约而告终。 概要 1567年9月 : 莫城突袭 1567年11月10日 : 圣但尼战役 1568年3月23日 : 隆朱莫条约 第三次宗教战争 (1569–1570) 1568年–1570年 : 新教徒和西方的对抗,带来了第三次战争。而它以签订圣日耳曼敕令,确定设立新教的设防安全区(城堡)为结束的标志。 概要 1568年8月:逮捕新教徒首脑孔代亲王路易一世·德·波旁和海军上将加斯帕尔·德·科利尼 1569年3月13日:雅尔纳克战役 1569年10月3日:蒙孔图尔战役 1570年8月8日:圣日耳曼敕令 第四次宗教战争 (1572–1573) 1572年–1573年 : 第四次战争开始于骇人听闻的1572年8月24日的圣巴托洛缪大屠杀,由此对抗激化。 概要 1572年8月23日到8月23日夜间 : 圣巴托洛缪大屠杀。 1573年7月 : 布罗尼调解协定 第五次宗教战争 (1574–1576) 1574年–1576年 : 开始于新教领袖孔代亲王亨利一世·德·波旁和纳瓦拉的亨利从宫廷的逃亡。 最后签订了博略和约, 给予了新教徒更多的宗教自由。 概要 1575年10月10日 : 多尔芒战役 1576年5月6日 : 博略和约 第六次宗教战争 (1576–1577) 1576年–1577年 : 由吉斯家族领导的天主教神圣联盟的组成,标志第六次战争的开端, 签订了édit de Poitiers, 以限制新教徒的宗教自由. 概要 1577年9月17日 : 贝尔热拉克和约 1577年10月8日 : 普瓦捷敕令。 第七次宗教战争 (?–1580) 1579年–1580年 : 以亨利三世解散神圣同盟开始。最后签订Fleix和约, 约定新教徒对设防安全区有6年支配权。 概要 1580年11月26日 : Fleix和约 1579年2月28日 : Nérac敕令 第八次宗教战争 (1584–1593) 1585年–1598年 : 新教的盟友荷兰人反抗西班牙的统治成为当时新教和天主教对抗的重要转折点。当时天主教徒已经和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联盟。1588年街垒日后亨利三世不再拥有巴黎,他非常厌恶神圣同盟,为了破坏它在1588年在布卢瓦暗杀了天主教徒的领袖第三代吉斯公爵亨利一世·德·洛林和他的兄弟第二代吉斯枢机主教路易二世·德·吉斯。暗杀者是个狂热的教士.纳瓦拉的亨利成为了法国的国王,亨利四世. 亨利四世为了收回国土和拒绝承认新教国王的神圣同盟作战; 为了得到人民的拥护,他于1593年重新加入天主教。巴黎的大门由此而为他打开。之后西班牙的腓力二世在1595年和1598年挑起了战争,最后签订Vervins和约。 亨利四世通过1598年的宗教宽容的南特敕令调解了宗教上的问题.
欧洲历史上的宗教战争
1、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拉丁文:Cruciata,1096年-1291年)是一系列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准许下进行的、持续近200年的、有名的宗教性军事行动。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以收复阿拉伯穆斯林入侵占领的土地的名义对地中海东岸国家发动的战争,前后共计九次。十字架是基督教的象征,因此每个参加出征的人胸前和臂上都佩戴“十”字标记,故称“十字军”。当时原属于罗马天主教圣地的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手中,罗马天主教为了收复失地,便进行多次东征行动。但实际上东征不仅仅限于针对伊斯兰,如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就是针对信奉东正教的拜占庭帝国。十字军在他们占领的地区建立起了几十个十字军国家,最大的是耶路撒冷王国,此外还有安条克公国,的黎波里伯国等。2、法国宗教战争法国宗教战争(les Guerres de religion)(1562—1598年,一说1559—1594年),又名胡格诺战争/雨格诺战争。为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复兴创造了条件。16世纪40年代,加尔文教开始在法国传播,称为胡格诺教。法国南部的大封建贵族信奉加尔文教,企图利用宗教改革运动来达到夺取教会地产的目的。他们与北方有分裂倾向的信奉天主教的大封建贵族有深刻利害冲突,最终演变成长期内战。连续八次的天主教和新教的激烈对抗,对十六世纪的法国造成了破坏。亨利四世于1598年颁布宗教宽容的南特敕令,30多年的胡格诺战争自此结束。使法国王权得到加强,为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复兴创造了条件。但也有其局限性。3、乌干达宗教战争乌干达宗教战争,英国圣公会、法国罗马天主教会和阿拉伯伊斯兰教传教士在赤道非洲乌干达地区传教过程中发生的冲突和战争。19世纪,位于今乌干达共和国境内的布甘达国王穆特萨一世在位期间(1856~1888),其王国开始受到外国影响。1877年,英国圣公会的传教士进入布甘达。法国罗马天主教会和阿拉伯伊斯兰教的传教士亦接踵来到乌干达赤道非洲地区传教。当地国王姆旺加惧怕外来者对其臣民的影响,遂决定根除外来传教士。但他未及实施这一计划就被迫出逃,而由其兄弟基凯瓦继承王位。虽然基凯瓦允许3种宗教享有平等传教权力,但乌干达并未得到和平。4、布干达宗教战争布干达宗教战争,19世纪末布干达基督教武装与伊斯兰教武装之间的战争。1888年9月,布干达国王姆万加被伊斯兰教派废黜,其弟卡勒马被立为国王。次年4月,姆万加组织基督教武装进攻首都坎帕拉,被支持卡勒马的伊斯兰军打败。10 月姆万加得到卡格瓦酋长率领的基督教军援助,再次进攻坎帕拉,伊斯兰军败退布尼奥罗。11月伊斯兰军与布尼奥罗军联合攻打坎帕拉,基督教军败,退至布林古格韦岛。1890年2月两军在布尔万伊会战,伊斯兰军大败。1991年5月,基督教军在布甘加齐再次打败伊斯兰军,姆万加复位。5、三十年战争三十年战争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成的一次大规模的欧洲国家混战,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全欧洲大战。这场战争是欧洲各国争夺利益、树立霸权的矛盾以及宗教纠纷激化的产物。战争以哈布斯堡王朝战败并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告结束。中世纪后期神圣罗马帝国日趋没落,内部诸侯林立纷争不断,宗教改革运动之后又发展出天主教和新教的尖锐对立,加之周边国家纷纷崛起,于1618年到1648年爆发了欧洲主要国家纷纷卷入德意志内战的大规模国际战争,又称“宗教战争”。 战争基本上是以德意志新教诸侯和丹麦、瑞典、法国(法国是信天主教的,但是为了称霸欧洲和新教国家站在了一起)为一方,并得到荷兰、英国、俄国的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诸侯和西班牙为另一方,并得到教宗和波兰的支持。这场战争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是欧洲近代史的开始。这场战争使日耳曼各邦国大约被消灭了25至40个百分比的人口;路德城维滕贝格四分之三人口阵亡,波美拉尼亚百分之六十五的人口阵亡,西里西亚四分之一的人口阵亡,日耳曼各邦国男性有将近一半阵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字军东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布干达宗教战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乌干达宗教战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国宗教战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十年战争
欧洲十字军东征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分别是什么?
一、战争起因: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1088—1099年罗马教皇在位)在法国的克勒芒宗教大会上号召组织十字军。在会议结束时,他向人们发表了慷慨激昂的煽动性演说。他历数基督教徒在东方的痛苦和突厥人的“暴行”,号召贪婪的领主、好战的骑士、冒险的商人和盲从的农民,拿起武器,到东方去,从异教徒手中夺回主的坟墓。他允诺说,凡是参加远征的人都可以赦免罪过,死后直接升入天堂。与会者群情激奋,乌尔班的演说不时为“阿们!”“阿们!”(希伯来语,意思是唯愿如此)的呼声所打断。宗教感情的冲动,物质利益的诱惑,使西欧许多阶层的人,尽管其目的各异,都投身于该次征服战争之中。二、战争经过:第一次十字军远征(1096年—1099年)第一次十字军远征是唯一一次胜利的东征,参加的约有10万人。骑士十字军兵分4路,1097年会合于君士坦丁堡,旋即渡海进入小亚细亚,攻城夺地,占领了塞尔柱突厥人都城尼凯亚等城,大肆掳掠,于1099年7月15日占领耶路撒冷,进城后杀了7000人,接着按欧洲国家模式,在地中海沿岸所占地区建立若干封建国家。十字军横征暴敛,促使人民不断起义,政权动荡不定。第二次十字军东征(1147年—1149年)十字军东征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是在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国王康拉德三世率领下进行的。1144年,穆斯林开始反击,塞尔柱人摩苏尔总督赞吉(Zengi)攻打伊德萨伯国。耶路撒冷国王向法王路易七世和德国国王康拉德三世求援,开始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结果失败,伊德萨伯国灭亡。期间因赞吉遇刺,便由其子努尔丁继承其位,积极统合穆斯林世界的力量,为日后的萨拉丁反收复耶路撒冷作准备。第三次十字军东征(1189年—1192年)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是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法国国王奥古斯都腓力二世和英国国王理查一世率领下进行的。腓特烈率其部队,沿上次远征的陆路穿越拜占庭。法国人和英国人由海路向巴勒斯坦挺进,途中占领了西西里岛。由于十字军内部矛盾重重,此次远征也没有达到目的。德意志十字军(最初约10万人)一路上伤亡惨重,冲过了整个小亚细亚,但红胡子在横渡萨列夫河时溺死,其军队也就随之瓦解,只剩下一些残兵败将继续东征。腓力二世占领了阿克拉(阿克)港后,于1191年率部分十字军返回法国,留下了一些士兵。理查一世在叙利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攻占了塞浦路斯,并建立了塞浦路斯王国,又卖给了原耶路撒冷国王。以后,于1192年与埃及苏丹萨拉丁签订和约。据此和约,从提尔(今苏尔)到雅法的沿海狭长地带归耶路撒冷王国所有,耶路撒冷仍然留在穆斯林手中。当时赞吉已传位给儿子努雷丁,努雷丁的勇将撒拉丁(Salahuddin)在1171年攻克了埃及,1187年于哈丁会战大败十字军后又攻占了耶路撒冷。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年—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由教皇英诺森三世发动。目的本是要攻占穆斯林所控制的埃及,作日后行动的基地。十字军主要由法国和意大利贵族组成,在没有足够的金钱付给威尼斯人以便渡海到埃及的情况下,十字军按威尼斯贵族将领的建议转去攻打扎拉城(现克罗地亚的扎达尔),并利用拜占庭国内的纠纷转而攻打君士坦丁堡,在抢劫和破坏后血腥屠城三天。大战过后,威尼斯占去拜占庭帝国八分之三的领土(包括爱琴海,亚得里亚海沿岸许多港口和克里特岛)。而十字军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建立了拉丁帝国和两个附庸于君士坦丁堡的拉丁帝国的国家,分别是雅典公国和亚该亚公国。第五次十字军东征(1217年—1221年)1213年4月19日,教皇英诺森三世要求信徒组建一支新十字军。不过,此教令得不到欧洲的君主们支持。于是,教皇要求教士进行布道宣传,将信徒、社会地位较低的贵族和破落的骑士加入十字军。1215年11月,教皇在拉特兰大堂主持召开了宗教会议,宣布组建一支以攻打埃及为目标的十字军,通过战胜埃及的穆斯林王朝进而重新夺取耶路撒冷。1217年,十字军先到地中海东岸的十字军城市阿克开拔。途中,君士坦丁堡拉丁帝国年迈的皇帝约翰、塞浦路斯的于格一世和安条克公国的王储博希蒙德四世也加入支持。其间,十字军按惯例沿途掳掠。在1218年6月,开始包围达米埃塔。但在几个月的战争中,疾病困扰着十字军。适逢此时,穆斯林苏丹阿迪尔死了。1219年11月,达米埃塔失守。十字军终打开了胜利之门。1221年,十字军企图进攻开罗。战役中,穆斯林军队借尼罗河水截断十字军的路,并包围十字军。9月,穆斯林收复达米埃塔。第五次十字军战争终告失败。第六次十字军远征(1228年—1229年)第六次十字军远征是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率领下进行的,这次远征使耶路撒冷在1229年暂回到基督教徒手中,但1244年又被穆斯林夺回。第七次十字军东征(1248年—1254年)第七次十字军东征由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发动。十字军很快便攻取了达米埃塔,但却陷入被瘟疫折磨的境况。熬过瘟疫后,十字军进攻开罗。十字军被由将领拜巴尔率领的奴隶骑兵(马穆路克)打败。结果,路易九世的弟弟阿图瓦伯爵被杀,路易九世被俘。1250年,当时的苏丹被其马穆路克军官推翻,故法国以大笔赎金赎回路易九世。但直到1254年,路易九世和与他的士兵才能被释放回国。第八次十字军东征(1270年)第八次十字军东征由法国国王路易九世领导,进军突尼斯。十字军在突尼斯登陆不久,路上发生传染病,路易九世染病身亡。路易九世的儿子兼继承人腓力三世马上下令撤退。此次十字军东征以撤退收场。第九次十字军东征(1271年—1272年)第九次十字军东征由英格兰的爱德华王子领导,赶到北非救援路易九世,但已经无力回天。他在阿卡签定了停战协议,于1272年返回英格兰继承王位。此后,十字军在东方的领土逐渐落入穆斯林手中。1291年,最后一个据点阿卡(今以色列北部城市)被埃及马木留克军队攻陷,耶路撒冷王国灭亡。至此,十字军东征时代基本完结。请添加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