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原创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发现、了解生活中的物候知识。 2. 进一步了解说明文知识,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检查预习——听读感知———把握顺序——品味语言 2.方法:情景导入法、竞读互助法、自由说话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志趣,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求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以分析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为突破口,理清本文说明顺序。 2.体会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教学难点: 在把握文章思路的基础上,理清说明顺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校园,导入新课 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景物,提问:此时校园内的景物有什么特点,从而判断此时属于什么季节。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 树叶等树木在秋风的抚慰下,开始变成黄色,枫叶渐渐变红,大自然告诉我们现在是霜降节气,这一时期自然都处在一个向冬天过渡的阶段。其实,大自然每天、每时都在向我们诉说着她的奥秘,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大自然无声的语言。 2.出示(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二、学生听读,初步感知 1.听一听: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正音。(图片显示) 附字词: 翩然(piān rán) :形容动作轻快的样子。 销声匿迹(xiāo shēng nìjì):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销:通“消”,消失。匿:隐藏。迹:踪迹。 衰草连天(shuāi cǎo lián tiān):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的样子。衰草:枯草。连天:形容远望山水、光焰等与天空相接。 风雪载途(fēng xuě zài tú):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 草长莺飞(cǎo zhǎng yīng fēi):形容江南暮春,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色。莺:黄鹂。 2.想一想:本文说明对象是什么? (物候现象) 3.找一找:能从文中找到一些物候现象并将它们归类吗? (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花次第开、燕子归来、布谷鸟来;夏:孕育果实; 秋:果实成熟、叶子变黄、北雁南飞、昆虫匿迹;冬:衰草连天) 三、竞读互助,理清思路 1.多媒体出示四个问题,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抓住关键句阅读。)学生要比比谁历时最短,解疑成果最好。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可以讨论归纳,合作完成。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学生明确: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 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 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2.教师自然引导学生学生理清思路,把握层次: 第一部分(1~3段) 说明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归纳: 描述物候现象——做出科学解释——影响物候的因素——阐述研究意义。 3.小组讨论,把握说明顺序 全文运用何种说明顺序:现象→本质,属逻辑顺序。 教师补充逻辑顺序的几种主要类型:现象→本质,主要→次要,原因→结果 四、重点研读,解决重难点 1.快读第三部分(6-10)。思考: 1.纬度、经度、高下、古今的差异这几个因素的排列顺序可调换吗?为什么?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本环节意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体会说明顺序】 (明确:由主要到次要,由空间到时间的顺序,属逻辑顺序。 不能换。) 多媒体展示图片: (1)图示同一经度:三月的内蒙古草原和三月的海南不同的景象,展现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2)图示同一纬度:四月的内蒙古草原和四月的大连不同的景象,展现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3)图示天山山顶和山药的差异地垂直气候带,展现地势高低对物候的影响。 思考:开动智慧的大脑,你能说说为什么也古今的.差异吗?(可以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考虑。) 全球变暖(温室效应) 五、齐读赏读,品味语言 1.说一说: 齐读第一、二段,你觉得本段哪些句子写得美?美在哪里? 活动:用“我认为_____这一句最美,它美在_____”说话, 方法:运用修辞方法和想象进行体会。教师以第一句示范说话,同桌间相互交流,学生积极说话。 要求:表达连贯、得体(生动)。 示范:“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它美在:把“大地”人格化,大地万物在春天妈妈的轻柔唤声中苏醒过来,把大地写得又可爱又动人。这是拟人手法,生动形象。) 2.品一品: (1)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 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2)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思考句中加横线的字能否删掉,为什么? (题中的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小结语言特点:生动形象,准确严密,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课后作业——巩固说明方法: 通过第三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说明文常用的几种说明方法,如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请课后从文中找出,下节课再展示、探讨。 2.说说这里的物候知识: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 (“京华”本意是京城,这里指的是北京。) ——郭沫若《玉兰和红杏》 3.收集身边的农谚、有关物候的诗文或记录研究身边的物候现象,并积累起来.。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麻雀囤食要落雪。 △燕子低飞要落雨。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品味本文简洁,准确,生动,科学的语言。 2、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 3、掌握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 朗读,小组讨论,教师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课前准备】 1、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2、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一些农谚。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语言吗? 欣赏图片1 欣赏图片2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这些现象在告诉人们什么? 同学们以上说的都是大自然特有的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都能发现。请同学们谈谈自己了解的大自然语言。 像这些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现象,古代的劳动人们称为“物候现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聆听她们的语言。 二、学生介绍竺可桢,教师补充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8年获哈佛大学地学系博士学位。回国后先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成为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36 年起,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在贵州的穷乡僻壤,他将浙大从一所地方性大学办成了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耀眼的篇章。1949年10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三、交代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1、快速朗读课文,(1)标出难读,难记的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学生上讲台板书】 2、你从课文中获得哪些信息?在文中找出,并概括。 自由交流:(补充)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1.2.3段)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第4.5段)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第6.7.8.9.10)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第11.12段) 五、朗读1段,品味语言。 找出这一个自然段,你最喜欢哪些好词,好句,说说理由。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六、课堂小结 :欣赏四季图片(春,夏,秋,冬)选任一季节,用生动,美丽的文字把眼前的美景描绘出来。 七、布置作业 : A(学优生):朗读并背诵第一自然段。 B:(中等生):识记说明文知识。 C:(后三分之一学生):字词小卷。 反思: 板书: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初试牛刀,同学朗读上一堂课的小短文,并做评价 无论是桃红柳绿的春日还是冰天封地的冬夜,都是大自然的现象。那么学习大自然的语言对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呢?它们又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二、合作探究: 朗读6-10段,思考: (1)物候现象的决定性因素?(纬度,经度,高下,古今)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物候现象的决定因素的? (抓住关键词: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明确: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或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的逻辑顺序。 (2)作者主要用什么说明方法来分别说明这些因素的影响? 明确:举例子。(找出并分析)例如: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比北京要早开20天。说明了纬度对物候的影响。但有时为了使说明对象更透彻,可以举更多的例子。 (3)第10段中,“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可否删去?为什么? 明确:起限制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你还能在文中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的地方吗? (探讨),例如:第一段末:“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准确地说明了存在四季分明的地方。 三、拓展延伸——《大林寺桃花》 学生齐读诗歌,理解诗意。 明确: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度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四、小结: 质疑问难三步曲: 第一步,默读课文,找出疑难地方,标出。 第二步,四人一组讨论问题。 第三步,每组提出“杀手锏”(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 若没有,教师提问:同学们都知道文章介绍了物候现象,那为何要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呢? 五、布置作业 A(学优生):在生活中,你知道还有哪些独特的大自然语言吗?为人类敲响了哪些警钟? B:(中等生):完成练习册。 C:(后三分之一学生):整理笔记。 反思: 板书: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认读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感情朗读,使同学领略大自然语言的神奇,激发同学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3、仿照诗歌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教学难点: 发现诗歌中规律性的语言现象,仿写诗歌。 课前准备: 1、查找有关“三叶虫”化石、“喜马拉雅山脉”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2、观察大自然,搜集有关“大自然语言”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但并不是只有人类才有语言,大自然中也有很多奇妙的语言,让俺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聆听,去发现吧。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读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 2、检查读音情况,同学开火车读(每人读一小节)。 3、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几个小节具体写了大自然的语言。 4、指名回答。 5、大家一起把这几小节读一读吧。 6、老师在网上下载了两张图片,大家看看。(课件出示“三叶虫”化石;“喜马拉雅山脉”图片并介绍。) 7、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想哪一些大自然的语言你以前就懂了;哪一些语言你还不懂,就看看课文的插图,想象、做一做动作、也可以在纸张上画一画,把它读懂。(足够的时间让同学去感悟) 8、谁来说说,哪一些语言是你以前就懂了;哪一些语言你是怎样读懂的。 9、你们觉得大自然的语言怎么样? 同学回答,师板书:妙不可言 10、俺们怎样才干读懂这些妙不可言的语言呢? 同学回答,师板书:观察考虑 11、指导朗读 俺们读懂了,并且知道怎样才干读懂这些妙不可言的语言,心情一定很高兴吧。请同学们想想应该怎样读,才干读出诗歌的韵律,读出感情。先读一读,再把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那一小节读给同桌听。 谁来把你读得最好的读给大家听听。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三、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齐读课文。 2、你们平时一定是个善于观察、勤于考虑的'人,说说你还发现了那些大自然的语言。 3、根据自身知道的大自然的语言,仿照文中某一小节的写法,写一小节小诗。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2、学会概括文章内容要点。 【学习重点】 1、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2、学会概括文章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 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学习过程 一、课前写话、引入新课 请学生描写当天天气。并请学生发言。 二、学习课文第1、2、3段──品味语言 研读第1自然段: 1、作者在写四季时抓住了各季节哪些特点?试说一说。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明确: 春天──“冰雪融化”,“草木萌发”,繁花“次第开放”; 夏天──“植物孕育果实”; 秋天──“果实成熟”,“叶子渐渐变黄”,“簌簌落下”; 冬天──昆虫“销声匿迹”,到处“衰草连天”,“风雪载途”。 2、我们学过多诗句,都有明显季节特征,你能不能写出描写这四个季节的一两季诗句。 参考: 春天──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夏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秋天──晴空一鹤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冬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其中“早莺争暧树”、“新燕啄春泥”等是春天的信息,大自然就是这样,以它独特的语言和我们交流,只要认真倾听,你就能听懂“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 3、你觉得哪些词语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季节特点?请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自由发言。 参考: ⑴ “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态; ⑵ “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 ⑶ “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 ⑷ “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肃杀; ⑸ “载”,即充满,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研读第二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2 段。 提问:课文中写道:“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句话:也可以改作:“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大自然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唱了,也好像大自然在催促要赶快割麦插禾。” 请学同们看看这两句话有什么区别,你认为哪句好,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⑴ 区别:第一句只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第二句采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 ⑵ 认为第一句好,句子形式有变化,活泼。第二句子整齐美。 研读第3段: 请一学生朗读,思考: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讨论明确: 物候──“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学──“利用物候知识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我们这篇课文,介绍的就是物候学知识,为什么不用 “简介物候学”,“物候学与农业生产”作标题,而用“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明确: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而另两显得呆板、乏味。 三、练笔:二选一 1、把你课所写的短文进行再加工。别忘了运用一些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 2、从下边词语中任选五个写一段话。 苏醒 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 销声匿迹 周而复始 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 翩然归来 风雨载途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品味本文简洁,准确,生动,科学的语言。 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 掌握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农谚。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语言吗? 欣赏图片1欣赏图片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这些现象在告诉人们什么? 同学们以上说的都是大自然特有的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都能发现。请同学们谈谈自己了解的大自然语言。 像这些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现象,古代的劳动人们称为“物候现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聆听她们的语言。 新课讲授: 一.察言观色:学生介绍竺可桢,教师补充。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8年获哈佛大学地学系博士学位。回国后先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成为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36年起,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在贵州的穷乡僻壤,他将浙大从一所地方性大学办成了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耀眼的篇章。1949年10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二.狼吞虎咽:快速朗读课文,(1)标出难读,难记的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上讲台板书】 三.畅所欲言:你从课文中获得哪些信息?在文中找出,并概括。 自由交流:(补充)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1.2.3段)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第4.5段)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第6.7.8.9.10)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第11.12段) 四.细嚼慢咽:朗读1段,品味语言。 找出这一个自然段,你最喜欢哪些好词,好句,说说理由。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四.摩拳檫掌:欣赏四季图片(春,夏,秋,冬)选任一季节,用生动,美丽的文字把眼前的美景描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