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别林的最后一部无声电影是什么?
《摩登时代》。《摩登时代》(Modern Times),是查理·卓别林(Charles Chaplin)导演并主演的一部经典喜剧电影,于1936年上映。本片故事发生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萧条时期,工人查理(卓别林饰)在工厂干活、发疯、进入精神病院,这一切都是与当时的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的生存危机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艰难的生活中,查理和孤女相濡以沫,场面温馨感人焕发着人性的光辉。扩展资料:幕后制作这部影片是卓别林导演的最后一部无声电影,因为他认为,用滑稽夸张的肢体语言,要远胜于对白。因此,他只在片中加入配乐和少许音响。《摩登时代》中出现了一些关于监狱中使用到毒品的场景,但根据当时美国的电影审查制度,这样的表现是十分冒险的。据说他原先已经拍完的一个结尾是:查理最终神经失常被送进精神病医院,而前来看望的她的那个姑娘变成了一个修女。卓别林后来觉得这个结局“过于痛苦”,而走了一条惯常路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摩登时代
求大神介绍一下默片(即无声电影)的历史。还有为什么默片至今仍具有持久魅力?
无声电影时期,诞生了一大批电影艺术大师,梅里爱、格里菲斯、卓别林、爱森斯坦、勒内·克莱尔、茂瑙等,他们在电影创作实践中已经积累和完善了一套成熟的影像蒙太奇艺术。有声电影诞生初期,这些默片艺术大师对有声电影的出现产生过强烈的贬斥和抵触情绪。的确,早期有声电影在技术和艺术上的幼稚,曾对默片蒙太奇艺术的精妙产生过不良作用,但随着它在技术和艺术上不断发展、成熟,以不可阻挡的势头成为电影发展的方向,许多默片大师也开始尝试有声电影的创作。无声电影,亦称“默片”,是对有声电影发明之前所有电影的统称。电影诞生之后,由于电影声音技术的局限,早期电影是有影像而无对白和声效的电影。为了解决这一局限,无声电影多采用单画面的字幕来表现重要对白和音效,故也称“默片”。有些院线在电影放映时,会在现场由音乐家根据剧情发展进行即兴伴奏。到了1920年代末,随着有声电影技术的发明,《唐磺》(1926)、《爵士歌王》等影片开始在部分地采用有声技术,使当时的观众非常震撼,无声影片注定要被有声电影淘汰。
卓别林的有声电影有哪些
卓别林的有声电影包括《大独裁者》(1940年)、《凡尔杜先生》(1947年)和《舞台生涯》(1952年)、《一个国王在纽约》(1956-1957)。百度百科3部,本人刚发现并添加了纽约王,其他尚未寻找到,纽约王是卓别林晚期的作品了,如果不是他点餐那段表演,我几乎认不出来了。那时候已经显的老了。百科上记录《摩登时代》虽然无人声,但是有机械声,所以也可以认为是有声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