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心理

时间:2024-09-20 14:18:46编辑:coo君

儿童的心理成长

儿童的心理成长   儿童的心理成长,需要家长耐心引导,适当减轻孩子的压力是很重要的,宝宝在这个时候还没办法做到一些事情,孩子的教育问题是每个家长都在操心的,下面我分享儿童的心理成长方法。   儿童的心理成长1    1、3~6岁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从3岁起,幼儿开始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过起了集体生活,对幼儿来讲,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他们很容易受情绪的支配,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周围人的影响,看见别的孩子哭了,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哭起来,这时,如果用新的或他喜欢的玩具来哄他,他会马上又破天涕而笑。   3岁幼儿的独立性差,模仿性很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就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什么,家长不要因孩子想要什么就满足他的要求,可以教育孩子和别的孩子交换玩具玩,既能使孩子玩到他喜欢的玩具,也能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这个时候是内部价值观的自我构建,在健康心理的基础上他们要形成自己处事的态度和方法,形成初步的社会规则或价值观;因为他们是孩子,他们比我们更容易难过、无所适从。因此,当发现孩子在做错某件事的时候不要先急着批评她,或者孩子在某件事上犹豫不决的时候不要先急着催她、不耐烦地吼他,请先冷静地想一下或和他谈一下,找到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为他指明方向。   对一件事情要怎么做或者一个东西应该怎么放,放在哪里有强烈的支配欲望;即便很小的事,在受到他人干扰和打乱的时候会十分不安,会哭闹;那么,在孩子因为这样的情绪或者不满而抗议的时候,我们应该做的是道歉,是尊重,而不是毫不在乎,觉得没什么大不了。这样将来我们的孩子才懂得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犯,才懂得和不同的人保持不同的安全距离,才懂得对不喜欢或者不如意说NO,才懂得排泄不健康的情绪。   也是孩子自我审美构建的时期,突然很在乎自己要穿什么,自己选衣服而且经常摆弄,要求妈妈买和小朋友一样的衣服,就算天气冷也要坚持穿得帅气漂亮;会观察、评价别人穿什么(丑、好看等);故意走得趾高气昂要别人关注他,夸他,小女孩表现得明显一些。这是培养孩子自信和自我欣赏最重要的时期。很多成年人,崇拜一个人崇拜到发型要和他一样,衣服要和他一样,甚至走路姿势、面部表情都要和他一样,就是因为幼儿时期的自我审美没有建构好。   这个阶段,家庭里每个人的角色和各成员间的关系会对孩子以后的婚姻、情感造成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每天都在争吵的家庭,即便有爸爸有妈妈,孩子的心理也会受到创伤。所以如果不可避免成为单亲家庭,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去否定另一半,不要排斥孩子和另一半相处。在和睦的家庭里,在保证夫妻正常恩爱关系的同时也应理解孩子的恋父情节或恋母情节。   3-6岁也是幼儿性启蒙的重点。当孩子迷茫的时候我们还在遮遮掩掩,那么他们就会更迷茫,迷茫到以后就会变本加厉的找回来,过早发生性关系并且不懂得自我保护。所以,对待幼儿任何性探索行为和疑惑,有问必答,科学引导,不粗暴打断,不羞辱谩骂,还可以借助一些书籍绘本带着孩子去了解,就像了解我们的身体其他部分一样。    2、幼儿期思维特点   幼儿期思维的不可逆性,比如A大于B,B大于C,但是孩子不能推断出A大于C。其次是幼儿期思维的不守恒性,如将一杯水在孩子的注视下倒入一个大盆中,孩子并不知道杯子中的水和盆里的水其实是一样多的。   理论上这个时期他们可以识字,可以阅读图画,但是不适合具有逻辑思维性质的算术和文字阅读,盲目开发孩子智力的代价是丧失了孩子游戏的时间和学习的信心、兴趣、能力。实验证明,中小学大多数孩子的厌学、识字困难、写字错误等与幼儿时期不正确的学习方式有关,除非天才不受影响。    3、幼儿期能力开发   所以这个阶段,对于孩子的能力开发需要注意:   言语发展:通过讲故事、听故事、读故事,发展孩子的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同时提升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思维能力。   儿童的心理成长2    一岁培养安全感不可错过的一年   很多父母在孩子一岁时就抱着很高的期望,甚至开始对他进行各种技能和思维的训练,其实,科学实验证明,孩子在一岁半前行为和智力水平基本上和猩猩一样,太早训练并没有益处。   而父母该做的,其实是多陪孩子玩就好。这胜过任何生硬的知识,因为他在这里已经学到了更宝贵的东西,他知道自己有人疼爱,知道自己是父母最珍贵的宝贝,知道有人会帮助他,还知道这个世界的一切都那么美好。   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每天都经历着挫折和困难,小小年纪,要千方百计的做自己力量所不能达到的事情。他们特别喜欢有人在他们身边,注意他们的举动,逗他们开心,和他们说话,以及用一切最自然的方式跟他玩闹,才会有安全感和亲熟感,成长起来也才会更顺利。我们最应该做的,是耐心的包容孩子,培养起他一生的信赖 感和幸福感。    两岁培养幽默感不可错失的一年   “幽默感”是彰显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人的幽默感起步是比较晚的。到了两岁时,孩子的幽默能力有了初步的表现,但显得很稚嫩。比如说当他看到不一致、不协调的事物时,会感觉很好笑,还会故意把夹克反过来穿,以寻找乐趣。   两岁半,则到了培养孩子幽默感的最佳时期。   他离开自我的圈子,融入了人群中。别人笑的时候,他也会跟着笑。当他和成人及小朋友们在一起时,他仍会主动向成人 微笑,以此作为和成人交流的方式。对另外的小伙伴,他的交流方式多半还是肢体语言,很少去讲话。孩子主动和大人说话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是希望引起他人的注意,让别人注意一下他的行为、他拿的物品、他做的趣事或他完成的作品。   父母要注意拓展孩子的兴趣,增添幽默的情境,较强的幽默能力,可以为他们排除许多紧张和困扰,可以使孩子受用一生。    三岁培养创造力不可错过的一年   孩子的创造力萌芽发生在他三岁时,他们的创造力就来源于好奇心和活泼好动的特质,只要有合适的环境和机会启发他,潜能自然会得到最大的发挥。   让孩子去编故事、画彩笔图、揉泥巴,并给予他鼓励,是培养他创造力的好方法。可以给他讲故事时故意不讲结尾,让他自己来编;把杂志上好玩的图片剪下来,让他根据图画自己自己编故事等。这些做法都有助于孩子积极思考,进而开发他的想象力,尤其是增强他的逻辑观念。   还可以假设情形让他自己想象,比如在他身上又多了两只手会怎么样。把几件物品摆在他面前,先让他看一会儿,再蒙上他的眼睛,让他讲刚才看到的东西。让他动动手、动动脚,比如表演骑自行车、烤面包等也是不错的法子。   除了让他用眼睛来观察世界外,还让他用嗅觉、味觉或触觉来感知,你可以做“触觉袋”(不透明的购物袋即可),让他伸手去摸袋子里的东西,再告诉你他摸到了什么。种种花草、养养小动物,经常带他去郊游,同样也都能很好地启发孩子的创造力。    四岁语言表达力飞速成长的一年   语言,是四岁孩子的最爱之一。他爱说话、爱韵文、喜欢说悄悄话,喜欢唱歌,甚至喜欢吼叫。喜欢把词绕来绕去,甚至还喜欢跟他的.玩具说话。在遣词造句上,他们喜欢夸大,很多时候遭到父母谴责的“撒谎”,其实只不过是他想要添油加醋地夸大一下而已。   当然,有些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开窍的时间要慢一些。不过,这种从谬误到开窍的过程是孩子的成长阶段之一,我们只需好好珍惜,不必为此担心。三岁之前,请不 要去纠正孩子在语言使用上的错误,否则孩子会因为害怕说错而感到焦虑,甚至会出现结巴或者干脆不肯说话的问题。你可以用正确的说法重述一遍他的话,但是,你不要特意强调孩子的错处。   四岁也是一个爱问问题的年龄。他们有着无穷无尽的“为什么”,一部分是为了渴望知道新的东西;一部分是为了好玩,瞎聊下去;还有一部分则是表达抗拒不从的意思。当然最主要还是用来求知的,所以请尽量满足他们。   四岁的孩子不仅仅喜欢问你问题,也很喜欢把他知道的消息告诉给你。他的语言已经颇为丰满,和别人的对话,不但实实在在丰富了他的生活,而且更增进了他和别人之间的交情。    五岁亲子关系最亲昵融洽的一年   五岁孩子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量力而行,与人相处和谐亲密。这个阶段格外爱恋妈妈,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让妈妈开心,妈妈的话对他来说就是金科玉律,来自妈妈的赞扬和肯定,对他来说非常重要。   尽管时时显得相当有自信,可是他仍然十分需要妈妈的肯定,很愿意妈妈时常在他的耳边说她有多爱他。他一方面心里笃信“我喜欢你,你也喜欢我”,另一方面却又常常去问他妈妈:“你爱不爱我?”   正因为五岁孩子认为妈妈肯定和自己心连心,所以,有时候他会误以为妈妈应该知道他的所思所想。当他跟妈妈说话的时候,常常没有足够的耐心把该说的话全都说出来,然后又倒过来生妈妈的气,因为妈妈居然没有一下子听明白他想要说什么。做妈妈的脑筋要转得足够快才行。   虽然偏爱妈妈,但这并不意味着爸爸就该受到冷遇。孩子往往也非常喜欢自己的爸爸,以爸爸为荣,喜欢有爸爸陪伴在身边。    六岁内心矛盾最为突出的一年   可能是母子之间纠葛最多的年龄,五岁的时候,妈妈是他整个世界的中心;到了六岁时,他世界的中心则变成了他自己。孩子在寻找他的中心点,随着他越来越成熟和独立,他就越发想打破旧的平衡,建立属于他自己的独立王国。   一方面喜爱妈妈、需要妈妈,离不开妈妈的挚爱与接纳;另一方面,他又渴望自己能够独立起来,因此常常又会推开妈妈,搞得不管是自己还是妈妈的日子都十分挣扎。   爸爸也很受六岁孩子的热爱,孩子不但热切地希望得到爸爸的陪伴和关注,而且一旦得到就会如获至宝。许多孩子更害怕爸爸的不认可,而不是妈妈的不认可;他更敬佩的人是爸爸,相信爸爸什么都知道。   与六岁孩子相处,爸爸需要更多的耐心,比如他们半点都输不起的“球风”或者“棋风”,常常到父母的抽屉里“偷”些小玩意的“不够诚实”。因为他们跟爸爸之间 的纠葛通常都没有和妈妈那么深,往往对爸爸怀有一份敬畏之心,因此当孩子大发脾气或者母子间将要出现大麻烦的时候,爸爸登场亮相,往往能解救全家于水火。    七岁抽象思维开始发展的一年   这是一个以思考为特征的年龄段,在这个内向的、 审慎的阶段,我们所看得见的孩子心智的运作,也许比他一生之中的任何其他阶段都要多。   开始显露抽象思维的痕迹,七岁的小学生对一个词的写法和意义开始感兴趣,而且开始喜欢用带图像的字典,他可以指出两个不同的物体有哪些相同点。他开始把思考和自己的头脑联系起来:“你必须用你的脑袋好好想想”,“我的脑子里跑出这么个想法来”。   许多七岁孩子的思维已经处于“试运行”阶段的尾声了。在“试运行”阶段,孩子认为自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而且认为任何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东西。他也会把有些事情的发生理解成跟他的意愿有关:“我想要下雨,就下雨了。”他甚至还相信物体和自然现象都会跟人一样有情绪,有思维;也会以神奇魔力来看待很多事 情。   一旦到了“具体运行”阶段,也就是从七岁左右开始,孩子既可以看到物体之间的相同之处,也可以看出它们的不同之处。他能明白容器形状的改变并不会造成量的改 变,也开始理解数量的意义。如果你把10个石子摆成一排,另外再把8个石子稍微拉开一点也摆成相同长度的一排,他也能分辨得出哪一排石子数量更多。    八岁热衷思考思维活跃的一年   虽然我们不能苛求八岁的孩子事事做到完美,然而这个时候他的表现已经相当不错了。在智力、体能和性格上,都有了很多好的改变,八岁的他呈现出阶段性和自己的风格。   在对时间的感知上,他们懂得守时,会关注和时间有关的事件;对空间位置有浓厚兴趣,变得非常喜欢地理;很喜欢阅读,阅读的重点偏重于印证他已经知道的东西;算数能力则参差不齐。   思维和语言全面发展,判断能力增强,可以运用简单的逻辑得出一定的结论,做简单的演绎推理。另一个重要的思维层面的改变是:八岁的孩子不再像过去一样相信万 物有灵,现在他越来越认识到大自然的客观力量;在语言方面典型的八岁孩子十分健谈,虽然还做不到彻底的诚实,但他已经能够分得清幻想和现实。   儿童的心理成长3   有个叫韦斯特尔的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把几只刚生下来的小白鼠放进具有丰富的刺激物的环境中,把另外几只放在单调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前面的那些小白鼠的大脑皮质要比后面的重一些,各种动作也灵活得多。由此他指出,创造丰富的环境,可以大大促进小儿智力的发展。谁不希望自己的宝宝有个聪慧的头脑呢?为要做到这一点,年轻的父母就应当为孩子创造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客观环境,启迪孩子的智力。   一、应对小宝宝生活的房间进行精心设计。比如可在小儿视力所及的地方,贴上色彩鲜艳的图画,摆上有趣的玩具(应以红、黄、蓝、绿四种颜色为主)。   三、要让小儿至少有二、三十分钟时间接触各类成人,特别是同龄玩伴。通过交往,发展他们的各种感官,使各种新鲜的信息不断地输入小宝宝的头脑中。   四、婴从五、六个月龄起,有意识地让小宝宝观色彩鲜艳的画片,让他们听一些具有明快节奏的儿童音乐节目,吸引他们触摸各式各样的玩具。在丰富多彩的环境熏陶中,使孩子的智慧之花更早地散发出浓郁的芳香。   小儿长到七、八个月,当我们亲切地呼唤他的名字时,他经常会把小脑瓜转向你,眨巴着乌黑的大眼,向你不住地微笑。看来,小宝贝好象懂得父母的话了,其实未必。小儿听懂大人讲话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说来,如果对小儿生活的环境和接触的事物,经常进行语言描述,让这些话回响在小儿的耳边。慢慢地,他们就会熟悉这些声音,并开始把这些声音与当时能够感觉到的事物联系起来,这仅仅是懂话的开端。尔后,当孩子长到十一个月的时候,才会慢慢地懂得一些词义,比如,我们说“勺”的时候,他的眼睛也能注视看桌上闪亮的勺子。这时候,我们才能说,孩子懂话了。   能听懂大人说话,对孩子心理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懂话是交际的基础,也是通过内心言语进行思维的前提,因而,训练小儿的听话能力是父母的重要责任。为了帮助小儿懂得更多的话,父母应注意把语言所特指的事物和那个实际的事物同时展现给孩子,有意让他们的视觉、听觉及其他感官统一起来。比如,妈妈一面拿起一只透红的苹果,一面发出“苹果”的声音,同时,让孩子摸摸、闻闻、尝尝。这样,经过一次、两次,以至多次的重复,妈妈一说“苹果"二字,孩子就能知道什么意思了。   父母和亲戚朋友们总是爱找来各式各样的精巧玩具摆在床头上,让小宝贝开心地玩玩。有三位苏联心理学家对周岁儿手与实物动作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在初生一、二个月内,小儿对色彩鲜艳的玩具能发生谅奇感,有时,他们的眼神能够集中在玩具上。两个半月后,他们能用手无意识地触摸玩具,在多次触摸这种玩具后,他们便开始感觉到自己与玩具的关系,并能主动伸出一只手触摸发响的玩具。   从第七个月以后,在眼睛的配合下,他们可以用两只手一起玩弄东西。到了十个月,他们可以“有情节”地进行玩的动作了,比如用小梳子给“娃娃"梳头,“喂”娃娃“吃饭”,给她“洗脸”,用手绢擦“鼻子”等等。小儿玩的本领不断提高,对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眼手协调的技能,对发展他们健康的情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年轻的父母千万不能等闲视之。另外,父母还要尽可能抽出一点时间同小儿一起玩玩具。父母的示范往往能引起小儿的情绪,提高他们玩的本领。这样通过与孩子一同嬉戏,父母可以引导小儿在玩要过程中发展各种有益的心理活动。   见到爸爸洗脸刷牙,幼儿跟着也要洗刷,听到妈妈念外语,幼儿也时常跟在后面“睁呼呀呀”总之,父母做什么,幼儿也想学着做什么。这种模仿行为在幼儿期开始迅速地发展起来了。模仿,是人类本能的学习手段之一。出生几个月的婴儿就可以做挤眼、摇头、拍手、招手等简单的模仿动作。周岁以后,他们已能模仿人类的典型动作方式,如鞠躬、皱眉、敬礼等等,也开始模仿成人的典型语言,如说"我喜欢你”、“你别捣乱”等等。这时,成人与玩伴的不文明的行为和语言也会对婴儿产生副作用,使其效仿。比如,我们时常发现有些孩子语言污秽,究其原因也是向成人与玩伴模仿的结果。为此,父母首先应起表率作用,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同时,还应利用这一模仿特点发展儿童的心理。幼儿模仿成人语言严肃认真,时常反复说个不停。父母应抓住这一特点,用示范的方法,教孩子模仿说一些简单句与复合句。当然,这些句子的内容应具体,最好以日常生活用语为主。这样学,孩子容易运用,比较亲切,也容易收到较好的效果。幼儿模仿成人往往兴致勃勃,一丝不苟。然而成人的行为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有体力的,又有脑力的,有劳务性的,更有技艺性的,有单独的,也有合作的。幼儿对于各类动作的模仿必然有成功,也会有失败。然而,无论如何,幼儿的模仿行为,都能促进其大脑与运动器官的活动。   因此,父母应首先鼓励孩子模仿一些简单的动作,如学着拿毛巾洗脸擦手,试着学习穿衣裤。这些模仿行为,能为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复杂的、技艺性强的,合作性的及其表现脑力劳动的行为,可先不让孩子过多横仿,特别是对不安全的行为更不要让孩子去做。对于孩子成功的模仿,要多多给予鼓励,对于其些失败的模仿,也要适当地给予安慰,不断调动他们重新观察、重新模仿的愿望,努力把失败转化为胜利。

儿童心理发展有哪些变化?

现在的孩子比过去的孩子心理更复杂

1、思维更具批判性:以前的孩子,不敢不听父母的,现在的孩子,你说一句,他有十句等着你,他们有自己的思想,父母说的就真的是那样吗?他内心持怀疑态度,如果你有耐心,最好让你自己的说法有理有据,否则,很难让孩子从内心信服你。


2、权力、平等意识更强:现在的孩子各方面能力发展较快,自己想要的,就会努力去争取,一旦受到不平等的对待,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提出反对意见。

当孩子对长辈的观点提出反对意见时,我们做父母的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当孩子对学校或社会上某些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时,我们要鼓励孩子思考,支持他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知识不是唯一,选择性地接触社会知识也是一种成长。


二、现在的孩子独立能力不如从前的孩子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父母给到孩子物质层面的东西也越来越丰富,只要不是太过分的要求,孩子想要的基本都能满足,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被过度满足,不懂得勤俭节约。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的学业比较重,父母也很少刻意让孩子从事家务劳动,不像以前的孩子,早早地就为了家庭的生计上山下田,能干不少农活了,尤其是有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孩子们更是早早的就懂事了。

现在的孩子起点比较高,物质生活和教育资源都有较好的保障,正因为如此,父母在其独立性方面不能忽略了,可以从家庭这个小环境开始,慢慢让孩子承担一些责任,一点一点让孩子独立解决生活方面的问题,而不是全部代劳,毕竟将来走向社会后,再聪明的孩子也要独立生活。


上一篇:photoshop9

下一篇:没有了